CN219544466U - 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4466U
CN219544466U CN202321185473.4U CN202321185473U CN219544466U CN 219544466 U CN219544466 U CN 219544466U CN 202321185473 U CN202321185473 U CN 202321185473U CN 219544466 U CN219544466 U CN 219544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vehicle body
pivot
vehicle
uppe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54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中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Fuzhil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Fuzhil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Fuzhil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Fuzhil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54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4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4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4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专利提供一种车门开启后能够让出宽敞的空间供上下车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在车体侧面高度的中间或者中间附近设置垂直于车辆侧面的枢轴,车门转动设置在枢轴上且枢轴固定在车体上,或者车门固定在枢轴上且枢轴转动设置在车体上,车门底部边缘是与车体底部接触的水平延伸的结合边,圆弧形的车门前部边缘与车体滑动连接,车门前部边缘以枢轴轴线为圆心;车门绕枢轴轴线转动至车门底部的结合边位于车体侧面上部时,车门处于人们可以上下车的打开状态。

Description

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车辆的车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普及和应用,车门结构繁多,包括常见的垂直铰链式水平开启车门、鸥翼式车门等,但目前这些车门开启过程中或者开启后都会增大车辆空间占用,从而导致一些由于开门造成的事故。
CN200920030461.8公开了带有安全旋转门的车,它包括车门、车顶和车底盘,所述车门为推拉旋转式。但是,其枢轴都位于车辆底部,门开启后车辆底部的敞开的空间狭小,不利于上下车。
CN200620036010.1公开了一种汽车旋转车门装置,包括车门框、设置在车门框内的车门,所述车门呈扇形结构,其弧线段与车门框滑动连接,扇形边交点为固定在车架上的车门旋转轴。由于车门旋转轴位于车架的底部,车门开启后敞开的空间狭小,同样不利于上下车。
发明内容
本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开启后能够让出宽敞的空间供上下车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
本专利所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在车体侧面高度的中间或者中间附近设置垂直于车辆侧面的枢轴,车门转动设置在枢轴上且枢轴固定在车体上,或者车门固定在枢轴上且枢轴转动设置在车体上,车门底部边缘是与车体底部接触的水平延伸的结合边,圆弧形的车门前部边缘与车体滑动连接,车门前部边缘以枢轴轴线为圆心;车门绕枢轴轴线转动至车门底部的结合边位于车体侧面上部时,车门处于人们可以上下车的打开状态。
上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车门基本成半圆形。
上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它还包括窗扇和固定在车体侧部的固定板;窗扇转动设置在枢轴上,远离枢轴的圆弧形窗扇外缘与车体滑动连接,窗扇外缘以枢轴轴线为圆心;在枢轴轴线方向上窗扇、固定板、车门相互错开,在枢轴周向方向窗扇、固定板、关闭状态的车门共同围成封闭车体侧面的车体侧面板;当窗扇相对于车体、关闭状态的车门绕枢轴轴线转动,窗扇打开时在车体侧面板上形成窗口二。
上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在车体上设置相对于车体滑动的止动销,在窗扇外缘上设置止动孔,当止动销伸入止动孔内时,窗扇不能绕枢轴转动,此时在枢轴周向方向窗扇、固定板、关闭状态的车门共同围成封闭车体侧面的车体侧面板;当止动销脱离止动孔,窗扇能够绕枢轴转动。
上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在枢轴周向方向上车门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与车体底部接触的底门,另一部分是上门;在枢轴轴线方向上底门和上门相互错开,在枢轴周向方向底门和上门拼接形成车门;圆弧形的底门前部边缘与车体滑动连接,圆弧形的上门前部边缘与车体上滑动连接,底门前部边缘、上门前部边缘均以枢轴轴线为圆心;底门、上门均可以各自绕枢轴轴线转动;底门底部的结合边与车体底部接触时,底门处于关闭状态;底门绕枢轴轴线转动至结合边位于车体侧面上部时,底门处于人们可以上下车的打开状态;当上门相对于关闭状态的底门绕枢轴轴线转动,上门打开时在车门上形成窗口一。
上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在底门与上门之间设置离合传动机构,当离合传动机构处于结合状态时,底门和上门一起同步转动;当离合传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底门和上门可以各自绕枢轴轴线转动。
上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把手轴作为枢轴转动在车体上,上门通过套装在把手轴上的上门套转动设置在把手轴上,底门通过套装在上门套上的底门套转动设置上门套上;底门位于上门内侧;把手轴内侧端与内片一端相连,底门套内侧端与外片的一端相连,内片和外片远离枢轴的另一端通过握杆相连,内片、外片、握杆组成了带动底门、把手轴、底门套一起绕枢轴轴线转动的内把手;上门套内侧端与带动上门、上门套绕枢轴轴线转动的上门把手相连,在枢轴轴线上,上门套内侧端和上门把手均在内片与外片之间。
上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把手轴内侧端通过固定在把手轴内侧端的内盘与内片一端相连,底门套内侧端通过固定在底门套内侧端的外盘与外片的一端相连,在枢轴轴线上,内盘与外盘相对;内盘和外盘外周上开有卡槽;在上门把手上摆动连接有离合杆,离合杆一端固定有滑杆;在上门把手与离合杆之间设置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在常态时使得滑杆与内盘和外盘的外周接触;当上门把手、上门、上门套绕枢轴轴线相对于底门、把手轴、底门套、内把手转动时,滑杆在内盘和外盘的外周上滑动;当滑杆嵌入内盘和外盘外周上的卡槽时,上门把手、上门、上门套不能相对于底门、把手轴、底门套、内把手转动,上门把手、上门、上门套和底门、把手轴、底门套、内把手可以一起绕枢轴轴线转动;可以操作离合杆克服弹性元件的弹力而摆动,使得滑杆脱离卡槽。
上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它还包括窗扇和固定在车体侧部的固定板;窗扇转动设置在枢轴上,远离枢轴的圆弧形窗扇外缘与车体滑动连接,窗扇外缘以枢轴轴线为圆心;在枢轴轴线方向上,窗扇位于上门外侧,固定板位于窗扇外侧,在枢轴周向方向窗扇、固定板、关闭状态的车门共同围成封闭车体侧面的车体侧面板;当窗扇相对于车体、关闭状态的车门绕枢轴轴线转动,窗扇打开时在车体侧面板上形成窗口二。
上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它还包括固定在车体侧部的固定板;固定板位于上门外侧,在枢轴周向方向固定板、关闭状态的车门共同围成封闭车体侧面的车体侧面板。
上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把手轴外侧端上固定外把手,外把手位于固定板外侧。
上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它还包括门锁,门锁包括锁盒、相对于锁盒滑动的顶杆、3个卡珠、锁芯,锁芯包括锁柱、在门锁处于打开状态时能够相对于锁柱转动的偏心轴;锁柱、偏心轴均设置在把手轴内,锁柱朝向车体外侧;在底门与外片之间的底门套外周部分转动设置在锁盒上,锁盒通过向下延伸到车体的支撑杆固定在车体上;在把手轴、上门套、底门套上沿着径向方向开有滑道,3个卡珠位于滑道内;在把手轴上的滑道内的卡珠与偏心轴外周接触,在底门套上的滑道内的卡珠与顶杆一端接触;顶杆与锁盒之间设置常态时使得顶杆在径向方向移动把卡珠压紧在偏心轴上的弹簧;偏心轴相对于锁柱转动到门锁处于打开状态的位置时,3个卡珠分别位于把手轴、上门套、底门套上的滑道内,上门套可以相对于把手轴和底门套转动;偏心轴相对于锁柱转动到门锁处于关闭状态的位置时,一个卡珠同时位于把手轴和上门套上的滑道内,或者一个卡珠同时位于上门套和底门套上的滑道内,上门套不能相对于把手轴和底门套转动。
本专利的有益效果:中轴旋转式车门,开关过程不几乎不增大车的空间占用,更加的安全。本专利中的枢轴位于车辆侧面高度中间或中间附近位置,加上车门下边缘与车底板之间有较长的结合边,门开启后能够让出宽敞的空间供上下车。
车门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是底门和上门,或者底门、上门和窗扇等多块门板组合结构,是一个整体结构时,车门开启后形成一个接近半圆的空间,多块组合结构时,车门开启后各块门板在枢轴轴线上可以重叠、叠合,形成更大的敞开空间。如图5所示,底门1、上门2、窗扇3、固定板4等四块门板在枢轴轴线上叠合,在车体侧面形成大开口110。如图6所示,上门2、窗扇3、固定板4等三块门板在叠合,在车体侧面形成比窗口一、窗口二107更大的大窗口105(相对于窗口一与窗口二的合并)。如图7所示,窗扇3、固定板4等两块门板在叠合,在车体侧面形成窗口二107。如图8所示,底门1和上门2连成一体时(可以看做是一个整体车门)同步转动至上门2与固定板4叠合(同时窗扇3也转动至与固定板4叠合),在车体侧面形成中开口109。如图3所示,底门1与固定板4叠合(同时窗扇3也转动至与固定板4叠合),在车体侧面形成中小开口108。
窗扇可以单独打开或关闭,窗扇单独打开时在车体侧面形成窗口二107,能够实现车辆通风,尤其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通风,同时不会影响安全性。通过止动销、止动孔等,可以对窗扇3的打开或关闭独立进行操作,方便使用。
在底门与上门之间设置离合传动机构,这样底门和上门可以作为一体同步转动,或者各自转动,增加了操作的便捷。离合传动机构处于结合状态时,可以在车体外部,通过操作外把手9带动底门1和上门2作为一体同步转动,也可以在车内,通过操作内把手6或者上门把手7可以带动底门和上门作为一体同步转动,方便实用。
采用具有离合杆81、滑杆82的离合传动机构,上门把手7上摆动连接有离合杆81,可以手动压下离合杆81的一端使得滑杆82脱离内盘65和外盘66外周上的卡槽67,此时,上门把手7可以达到上门2单独转动,同时,上门把手7和离合杆81在内片61、内盘65与外片62、外盘66之间,上门把手7和离合杆81转动时,会从之间内片61、内盘65与外片62、外盘66之间穿过,不会妨碍上门把手7和离合杆81绕枢轴轴线转动。滑杆82在弹性元件83的作用下保持位于内盘65和外盘66外周上的卡槽67内,底门1和上门2将作为一体同步转动。该结构简单巧妙,但又操作极其简单。
设置的门锁90采用卡珠位于手轴、上门套、底门套上的滑道内巧妙结构,通过偏心轴的转动,带动卡珠在枢轴径向方向的位置改变,实现门锁的开关。3个卡珠在径向方向上分别位于把手轴、上门套、底门套上的滑道内,上门套可以相对于把手轴和底门套转动,门锁打开。一个卡珠同时位于把手轴和上门套上的滑道内,或者一个卡珠同时位于上门套和底门套上的滑道内,上门套不能相对于把手轴和底门套转动,门锁关闭。这样,提高了车辆防盗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底门、上门、窗扇、固定板共同封闭车体侧面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底门、上门、窗扇、固定板等的示意图。
图3是底门打开时(形成小开口)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底门、上门、窗扇、固定板等的示意图。
图5是车体侧面形成大开口时的示意图。
图6是车体侧面形成大窗口时的示意图。
图7是车体侧面形成窗口二时的示意图。
图8是车体侧面形成中开口时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底门、上门、窗扇、固定板等的示意图。
图10是图5中各门板、内把手、底门套等(去掉锁盒、支撑杆)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A-A剖视图。
图12是图6中各门板、内盘、外片等(去掉内片、锁盒、支撑杆)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B-B剖面图。
图14是图12的C-C剖面图。
图15是内盘、外片、上门把手、离合杆、锁盒、支撑杆等(无内片)示意图。
图16是枢轴、门锁等示意图(门锁打开状态)。
图17是枢轴、门锁等示意图(门锁关闭状态)。
图18是上门把手、离合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19是内把手立体图。
图20是内盘、外盘、外片、上门把手、底门套、隔套等示意图。
图21是内盘、外盘、外片、上门把手、底门套、隔套等另一示意图。
图22是外盘、外片、底门套、上门把手、离合杆、隔套等示意图。
图23是外盘、外片、底门套、上门套、把手轴等示意图。
图24是外把手、底门套、上门套、把手轴等示意图。
图25是上门把手、上门套、离合杆等连接示意图。
图26是上门把手、上门套、离合杆等连接另一示意图。
图27是外盘、外片、底门套等连接示意图。
图28是外盘、外片、底门套等连接另一示意图。
图29是内片、内盘、把手轴等连接示意图。
图30是内片、内盘、把手轴等连接另一示意图。
图31是底门套、内夹盘一、外夹盘一、底门等连接示意图。
图32是底门套、内夹盘一、外夹盘一、底门等连接另一示意图。
图33是上门套、内夹盘二、外夹盘二、上门等连接示意图。
图34是上门套、内夹盘二、外夹盘二、上门等连接另一示意图。
图35是窗扇立体图。
图36是窗扇另一立体图。
图37是固定板立体图。
图38是底门、上门、窗扇、固定板在封闭车体侧面时的示意图。
图39是底门、上门、窗扇、固定板在封闭车体侧面时的另一示意图。
图40是窗扇轨道立体图。
图41是窗扇轨道另一个立体图。
图42是止动销位于窗扇外缘上的止动孔内的示意图。
图43是止动销位于窗扇外缘上的止动孔内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44是窗扇轨道局部立体图。
图45是窗扇轨道局部另一个立体图。
图46是图22的爆炸图。
图47是图22的另一个爆炸图。
图中,电动车100,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200,车体300,车门400,
底门1,底门套11,底门前部边缘12,隔套13,结合边15,内夹盘一16,外夹盘一17,
底门轨道101,上门轨道102,窗扇轨道103,止动销104,止动销孔1041,推杆106,推杆孔1061,窗口一,窗口二107,大窗口105,小开口108,中开口109,大开口110
上门2,上门套21,上门前部边缘22,内夹盘二26,外夹盘二27,隔板28,
窗扇3,窗扇外缘32,止动孔35,固定板4,
把手轴5,把手轴一51,内凹部511,把手轴二52,嵌入槽521,
内把手6,内片61,外片62,握杆63,内盘65,外盘66,卡槽67,
上门把手7,离合传动机构8,离合杆81,滑杆82,弹性元件83,
外把手9,门锁90,锁盒91,顶杆92,卡珠93,锁柱95,外凸部951,偏心轴9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说明的方便,一般以电动车纵轴方向为前后方向,并以具有两个车轮(即前轮)的一端为前方,以具有一个车轮(即后轮)的一端为后方。与纵轴垂直的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向为侧向(宽度方向),其中靠近电动车中心的为内侧,远离电动车中心的为外侧。
参见图所示的电动车100,左右两侧均有对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200。下面我们仅仅以左侧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200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以底门1、上门2、窗扇3、固定板4等构成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
参见图2所示,固定板4基本成圆心角90°的扇形,固定在车体300左侧部右下角,把手轴5作为枢轴转动在固定板4的左上部,把手轴5在车体左侧面高度的中间或者中间附近并垂直于车辆左侧面。
在枢轴周向方向上基本成半圆形的车门400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与车体底部接触的底门1,另一部分是上门2。在枢轴轴线方向上底门和上门相互错开,在枢轴周向方向底门1和上门2拼接形成车门400。
底门1底部边缘是与车体底部接触的水平延伸的结合边15,底门底部的结合边15与车体底部接触时,底门处于关闭状态;底门1绕枢轴轴线沿着底门轨道101转动至结合边15位于车体侧面上部时,在车体侧面形成小开口108,底门1处于人们可以上下车的打开状态;当上门2相对于关闭状态的底门1绕枢轴轴线沿着上门轨道102转动,上门2打开时在车门上形成窗口一。
基本成圆心角90°的扇形上门2固定在上门套21上,套装在把手轴5上的上门套21相对于把手轴5能够转动,基本成圆心角90°的扇形底门1通过固定在底门套11上,套装在上门套21上的底门套11相对于上门套21能够转动。底门1位于上门2内侧;把手轴5内侧端通过固定在把手轴5内侧端的内盘65与内片61一端相连,底门套11内侧端通过固定在底门套11内侧端的外盘66与外片62的一端相连,内片61和外片62远离枢轴的另一端通过握杆63相连,内片61、外片62、握杆63、内盘65、外盘66组成了带动底门1、把手轴5、底门套11一起绕枢轴轴线转动的内把手6;上门套21内侧端与带动上门2、上门套21绕枢轴轴线转动的上门把手7相连,在枢轴轴线上,内盘65与外盘66相对;上门套21内侧端和上门把手7均在内盘65与外盘66之间。内盘65和外盘66外周上开有卡槽67。
上门2可以直接固定在上门套21上,底门1可以直接固定在底门套11上。当然,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间接固定的方式。如,底门套11上固定内夹盘一16和外夹盘一17,底门1通过铆钉铆接在内夹盘一16和外夹盘一17之间。上门套21上固定内夹盘二26和外夹盘二27,上门2通过铆钉铆接在内夹盘二26和外夹盘二27之间。
在底门与上门之间设置离合传动机构8,当离合传动机构处于结合状态时,底门和上门一起同步转动;当离合传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底门和上门可以各自绕枢轴轴线转动。离合传动机构8包括离合杆81、滑杆82、弹性元件83。
在上门把手7上摆动连接有离合杆81,离合杆81一端固定有滑杆82;在上门把手7与离合杆81之间设置弹性元件83,该弹性元件83在常态时使得滑杆82与内盘65和外盘66的外周接触;当上门把手7、上门、上门套21绕枢轴轴线相对于底门、把手轴5、底门套11、内把手6转动时,滑杆82在内盘65和外盘66的外周上滑动;当滑杆82嵌入内盘65和外盘66外周上的卡槽67时,上门把手7、上门、上门套21不能相对于底门、把手轴5、底门套11、内把手6转动,上门把手7、上门、上门套21和底门、把手轴5、底门套11、内把手6可以一起绕枢轴轴线转动;可以操作离合杆81克服弹性元件83的弹力而摆动,使得滑杆82脱离卡槽67。
把手轴5外侧端上固定外把手9,外把手9位于固定板4外侧。
基本成圆心角90°的扇形窗扇3转动设置在把手轴上,远离枢轴的窗扇3外缘(后缘)与车体上的圆弧形窗扇轨道103滑动连接。
底门前部边缘12外周与上门前部边缘22内周滑动连接,上门前部边缘22外周与窗扇外缘32的内周滑动连接,此时,上门前部边缘22就是底门轨道101,窗扇外缘32就是上门轨道102,该结构,简化了在车体上上的供底门、上门、窗扇相对于车体滑动的车门轨道结构,同时,底门1、上门2、窗扇3等三块门板之间密封性好,间隙更小。显然,也可以不以上门前部边缘22作为底门轨道101,不以窗扇外缘32作为上门轨道102,而是在车体上单独设置底门轨道101和上门轨道102。窗扇轨道103、窗扇外缘32(或者上门轨道102)、上门前部边缘22(或者底门轨道101)、底门前部边缘12均是圆弧形,并以枢轴轴线为圆心。窗扇、底门、上门均可以各自绕枢轴轴线转动。
在枢轴轴线方向上,窗扇3位于上门外侧,固定板4位于窗扇3外侧,窗扇3与固定板4以隔板28隔开。在枢轴周向方向窗扇3、固定板4、关闭状态的车门共同围成封闭车体侧面的车体侧面板;当窗扇3相对于车体、关闭状态的车门绕枢轴轴线沿着窗扇轨道103转动,窗扇3打开时在车体侧面板上形成窗口二107。
在窗扇3外缘上设置止动孔35,在窗扇轨道103上能够相对于窗扇轨道103在枢轴的径向方向滑动的、与止动孔35相应的止动销104,当止动销104插入止动孔35内时,窗扇3不能绕枢轴转动,此时在枢轴周向方向窗扇3、固定板4、关闭状态的车门共同围成封闭车体侧面的车体侧面板;当止动销104脱离止动孔35,窗扇3能够绕枢轴转动。具体的说,在窗扇轨道103上设置在枢轴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止动销孔1041和推杆孔1061,与止动销孔1041相对应的止动销104在枢轴径向方向滑动设置在止动销孔内,与推杆孔1061相对应的推杆106在枢轴径向方向滑动设置在推杆孔内。止动销104和推杆106固定相连。推杆106靠近枢轴的一端延伸出窗扇轨道103,以便于在车体内部操作止动销104和推杆106在枢轴径向方向移动。推杆106在枢轴轴线方向上相对于窗扇轨道103的位置,不能妨碍窗扇3、底门1和上门2绕枢轴的转动。把推杆和止动销向枢轴方向移动,止动销104或者止动销104的一部分可以伸入窗扇外缘32上的止动孔35内,此时窗扇3不能绕枢轴转动。当推杆和止动销向远离枢轴的方向移动,止动销104从止动孔35内脱离时,此时窗扇3可以绕枢轴转动。
门锁90包括锁盒91、相对于锁盒91滑动的顶杆92、3个卡珠93、锁芯,锁芯包括锁柱95、在门锁90处于打开状态时能够相对于锁柱95转动的偏心轴96等等。锁芯属于现有技术,锁芯可以是有钥匙的传统锁芯,也可以是无钥匙的电子锁芯。使用传统锁芯时,钥匙插入锁柱,可以转动钥匙,使得偏心轴96相对于锁柱转动。使用电子锁芯时,偏心轴96可以在电信号的控制下相对于锁柱转动。锁芯的具体结构、原理不再说明。偏心轴96相对于锁柱转动到不同位置时,可以使得门锁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具体说明如下。锁柱95、偏心轴96均设置在把手轴5内,锁柱95朝向车体外侧;在底门与外片62之间的底门套11外周部分转动设置在锁盒91上,锁盒91通过向下延伸到车体的支撑杆97固定在车体上。底门套11外周通过两个隔套13转动支撑在锁盒91上。在把手轴5、上门套21、底门套11上沿着径向方向开有滑道,3个卡珠93位于滑道内;在把手轴5上的滑道内的卡珠93与偏心轴96外周接触,在底门套11上的滑道内的卡珠93与顶杆92一端接触;顶杆92与锁盒91之间设置常态时使得顶杆92在径向方向移动把卡珠93压紧在偏心轴96上的弹簧;偏心轴96相对于锁柱95转动到门锁90处于打开状态的位置时,3个卡珠93分别位于把手轴5、上门套21、底门套11上的滑道内,上门套21可以相对于把手轴5和底门套11转动;偏心轴96相对于锁柱95转动到门锁90处于关闭状态的位置时,一个卡珠93同时位于把手轴5和上门套21上的滑道内,一个卡珠93同时位于上门套21和底门套11上的滑道内,上门套21不能相对于把手轴5和底门套11转动。
为了方便锁芯等安装,把手轴5的外侧一端采用空心结构。把手轴5包括把手轴一51、把手轴二52两部分(当然,把手轴5可以是把手轴一51、把手轴二52一体相连的一个整体)。把手轴一51位于外侧,是一个具有内凹部511的套筒,与外把手9固定相连。把手轴二52位于内侧,其靠近把手轴一51一端也是空心结构,并开有嵌入槽521。锁芯位于把手轴一51(套筒)和把手轴二52的空心结构内。具体的说,锁柱95伸入套筒和把手轴二52的一端内部,内凹部511、外凸部951同时伸入嵌入槽521内,在把手轴的周向方向形成传力机构。外把手9转动时,带动把手轴一51(套筒)转动,通过位于嵌入槽521内的内凹部511、外凸部951带动把手轴二52、锁柱95转动。偏心轴96位于把手轴二52内。窗扇3转动设置在把手轴一51(套筒)上。把手轴一51(套筒)上转动设置在固定板4上。
上门2、窗扇3以透明材料制成。
实施例2:以底门1、上门2、固定板二等构成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
把实施例1中的窗扇3与固定板4固定相连成一体,或者采用一整块面积相当于实施例1中的窗扇3与固定板4的面积和的固定板二,就得到了实施例2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当然,实施例2不需要实施例1中的止动销、止动孔等结构。在枢轴周向方向底门1、上门2、固定板二能够共同围成封闭车体侧面的车体侧面板。
实施例3:以车门、窗扇3、固定板4等构成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
把实施例1中的底门1与上门2固定相连成一体形成车门,或者采用一整块面积相当于实施例1中的底门1与上门2的面积和的车门,就得到了实施例3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当然,实施例3中的把手轴、上门套、底门套可以形成一体连接,也不需要实施例1中的上门把手、离合传动机构等结构。在枢轴周向方向窗扇3、固定板4、关闭状态的车门共同围成封闭车体侧面的车体侧面板。
实施例4:以车门、固定板二等构成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
把实施例1中的底门1与上门2固定相连成一体形成车门,或者采用一整块面积相当于实施例1中的底门1与上门2的面积和的车门,同时把实施例1中的窗扇3与固定板4固定相连成一体,或者采用一整块面积相当于实施例1中的窗扇3与固定板4的面积和的固定板二,就得到了实施例4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当然,实施例4中的把手轴、上门套、底门套可以形成一体连接,也不需要实施例1中的上门把手、离合传动机构、止动销、止动孔等结构。在枢轴周向方向固定板二、关闭状态的车门共同围成封闭车体侧面的车体侧面板。

Claims (12)

1.一种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其特征是:在车体侧面高度的中间或者中间附近设置垂直于车辆侧面的枢轴,车门转动设置在枢轴上且枢轴固定在车体上,或者车门固定在枢轴上且枢轴转动设置在车体上,车门底部边缘是与车体底部接触的水平延伸的结合边,圆弧形的车门前部边缘与车体滑动连接,车门前部边缘以枢轴轴线为圆心;车门绕枢轴轴线转动至车门底部的结合边位于车体侧面上部时,车门处于人们可以上下车的打开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其特征是:车门基本成半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其特征是:它还包括窗扇和固定在车体侧部的固定板;窗扇转动设置在枢轴上,远离枢轴的圆弧形窗扇外缘与车体滑动连接,窗扇外缘以枢轴轴线为圆心;在枢轴轴线方向上窗扇、固定板、车门相互错开,在枢轴周向方向窗扇、固定板、关闭状态的车门共同围成封闭车体侧面的车体侧面板;当窗扇相对于车体、关闭状态的车门绕枢轴轴线转动,窗扇打开时在车体侧面板上形成窗口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其特征是:在车体上设置相对于车体滑动的止动销,在窗扇外缘上设置止动孔,当止动销伸入止动孔内时,窗扇不能绕枢轴转动,此时在枢轴周向方向窗扇、固定板、关闭状态的车门共同围成封闭车体侧面的车体侧面板;当止动销脱离止动孔,窗扇能够绕枢轴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其特征是:在枢轴周向方向上车门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与车体底部接触的底门,另一部分是上门;在枢轴轴线方向上底门和上门相互错开,在枢轴周向方向底门和上门拼接形成车门;圆弧形的底门前部边缘与车体滑动连接,圆弧形的上门前部边缘与车体上滑动连接,底门前部边缘、上门前部边缘均以枢轴轴线为圆心;底门、上门均可以各自绕枢轴轴线转动;底门底部的结合边与车体底部接触时,底门处于关闭状态;底门绕枢轴轴线转动至结合边位于车体侧面上部时,底门处于人们可以上下车的打开状态;当上门相对于关闭状态的底门绕枢轴轴线转动,上门打开时在车门上形成窗口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其特征是:在底门与上门之间设置离合传动机构,当离合传动机构处于结合状态时,底门和上门一起同步转动;当离合传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底门和上门可以各自绕枢轴轴线转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其特征是:把手轴作为枢轴转动在车体上,上门通过套装在把手轴上的上门套转动设置在把手轴上,底门通过套装在上门套上的底门套转动设置上门套上;底门位于上门内侧;把手轴内侧端与内片一端相连,底门套内侧端与外片的一端相连,内片和外片远离枢轴的另一端通过握杆相连,内片、外片、握杆组成了带动底门、把手轴、底门套一起绕枢轴轴线转动的内把手;上门套内侧端与带动上门、上门套绕枢轴轴线转动的上门把手相连,在枢轴轴线上,上门套内侧端和上门把手均在内片与外片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其特征是:把手轴内侧端通过固定在把手轴内侧端的内盘与内片一端相连,底门套内侧端通过固定在底门套内侧端的外盘与外片的一端相连,在枢轴轴线上,内盘与外盘相对;内盘和外盘外周上开有卡槽;在上门把手上摆动连接有离合杆,离合杆一端固定有滑杆;在上门把手与离合杆之间设置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在常态时使得滑杆与内盘和外盘的外周接触;当上门把手、上门、上门套绕枢轴轴线相对于底门、把手轴、底门套、内把手转动时,滑杆在内盘和外盘的外周上滑动;当滑杆嵌入内盘和外盘外周上的卡槽时,上门把手、上门、上门套不能相对于底门、把手轴、底门套、内把手转动,上门把手、上门、上门套和底门、把手轴、底门套、内把手可以一起绕枢轴轴线转动;可以操作离合杆克服弹性元件的弹力而摆动,使得滑杆脱离卡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其特征是:它还包括窗扇和固定在车体侧部的固定板;窗扇转动设置在枢轴上,远离枢轴的圆弧形窗扇外缘与车体滑动连接,窗扇外缘以枢轴轴线为圆心;在枢轴轴线方向上,窗扇位于上门外侧,固定板位于窗扇外侧,在枢轴周向方向窗扇、固定板、关闭状态的车门共同围成封闭车体侧面的车体侧面板;当窗扇相对于车体、关闭状态的车门绕枢轴轴线转动,窗扇打开时在车体侧面板上形成窗口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固定在车体侧部的固定板;固定板位于上门外侧,在枢轴周向方向固定板、关闭状态的车门共同围成封闭车体侧面的车体侧面板。
11.如权利要求9、10所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其特征是:把手轴外侧端上固定外把手,外把手位于固定板外侧。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其特征是:它还包括门锁,门锁包括锁盒、相对于锁盒滑动的顶杆、3个卡珠、锁芯,锁芯包括锁柱、在门锁处于打开状态时能够相对于锁柱转动的偏心轴;锁柱、偏心轴均设置在把手轴内,锁柱朝向车体外侧;在底门与外片之间的底门套外周部分转动设置在锁盒上,锁盒通过向下延伸到车体的支撑杆固定在车体上;在把手轴、上门套、底门套上沿着径向方向开有滑道,3个卡珠位于滑道内;在把手轴上的滑道内的卡珠与偏心轴外周接触,在底门套上的滑道内的卡珠与顶杆一端接触;顶杆与锁盒之间设置常态时使得顶杆在径向方向移动把卡珠压紧在偏心轴上的弹簧;偏心轴相对于锁柱转动到门锁处于打开状态的位置时,3个卡珠分别位于把手轴、上门套、底门套上的滑道内,上门套可以相对于把手轴和底门套转动;偏心轴相对于锁柱转动到门锁处于关闭状态的位置时,一个卡珠同时位于把手轴和上门套上的滑道内,或者一个卡珠同时位于上门套和底门套上的滑道内,上门套不能相对于把手轴和底门套转动。
CN202321185473.4U 2023-05-16 2023-05-16 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 Active CN219544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5473.4U CN219544466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5473.4U CN219544466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4466U true CN219544466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4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5473.4U Active CN219544466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44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25040U (zh) 一种尾门锁
CN219544466U (zh) 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
CN104417327A (zh) 车门外把手
CN114482730A (zh) 一种隐藏式汽车电动门把手
CN116533726A (zh) 中轴旋转收纳式车门结构
CN211075731U (zh) 对开式双扶手锁止机构
CN103255969A (zh) 车门铰链机构及通过该机构开关车门的方法
CN208677763U (zh) 用于旋转座椅的锁定解锁装置及安装该锁定解锁装置的轮椅车
JP3347739B2 (ja) 車庫内駐車用回転−移動式トロリー
CN112590696A (zh) 一种汽车用防侧翻装置
CN218438739U (zh) 一种把手组件
CN212022639U (zh) 一种车辆用双开电动塞拉门
CN114893081B (zh) 一种侧滑门连接机构及汽车
CN218626581U (zh) 车灯透镜的遮挡装置、车灯和车辆
CN217872310U (zh) 一种电子门锁及其省力翻转斜舌组件
KR0119994Y1 (ko) 이동식 회전시트
CN219431596U (zh) 一种汽车背门锁紧急开启机构
CN217712270U (zh) 设备翻门机构
CN219826521U (zh) 一种车外把手升降举升结构
JPS5851613Y2 (ja) 車輌等の窓開閉装置
JPH0224468A (ja) 車両用ウインドガラスの開閉装置
JPH0355734Y2 (zh)
US4260046A (en) Power wheel for folding doors
JPH0224469A (ja) 車両用ウインドガラスの開閉装置
EP1925480B1 (en) Rear door of a mot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