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7642U - 一种触点铆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点铆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7642U
CN219497642U CN202320201265.2U CN202320201265U CN219497642U CN 219497642 U CN219497642 U CN 219497642U CN 202320201265 U CN202320201265 U CN 202320201265U CN 219497642 U CN219497642 U CN 219497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double
pressing mechanism
riveting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012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建明
白杰昌
蔡子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Industrial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Industrial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Industrial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Industrial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012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7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7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76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点铆压装置,涉及继电器领域,包括动力源、上模、双压紧机构、随行工装及内部设有铆压针的支架主体,上模设在支架主体的上端,并与其上端的动力源连接,且其底部设有若干朝上设置的触点帽;双压紧机构设在支架主体的下端,并位于上模的正下方;随行工装连接在双压紧机构的上端,其上端有若干簧片和能与若干触点帽插接的触点;上模在动力源的带动下下移,能与簧片接触,并带动簧片、触点、随行工装下移,及双压紧机构的下移和压紧,进而实现触点与触点帽的插接、及触点根部对铆压针的挤压,改善了现有触点铆压装置触点帽朝下,及现有铆压装置的多簧片会因触点变形,多簧片之间易产生微小间隙进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触点铆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触点铆压装置。
背景技术
继电器作为一种通过弱信号去控制强信号的中继电子元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家用电器、汽车等领域。在制作继电器产品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触点铆压装置,现有触点铆压装置大都为触点帽朝下,铆压过程因金属变形易产生金属异物,影响产品质量;同时现有铆压装置的多簧片会因触点变形,多簧片之间易产生微小间隙进而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点铆压装置,旨在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方案:
一种触点铆压装置,包括动力源、上模、双压紧机构、随行工装及内部设有铆压针的支架主体,所述上模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上端,并与其上端的动力源传动连接,且其底部设有若干朝上设置的触点帽;所述双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下端,并位于所述上模的正下方;所述随行工装连接在所述双压紧机构的上端,其上端还设有若干簧片和能够与若干触点帽插接的触点;所述上模配置为:在动力源的带动下下移,能够与簧片接触,并带动簧片、触点、随行工装下移,及双压紧机构的下移和压紧,进而实现触点与触点帽的插接、及触点根部对铆压针的挤压。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双压紧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下模弹压板和小压紧板,所述下模弹压板的上端与所述随行工装的下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小压紧板穿过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下端,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上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架主体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性件为矩形弹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强力聚氨酯弹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源为伺服电动缸。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触点帽的材质为不锈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触点铆压装置,其上模在动力源的带动下下移,能够与簧片接触,并带动簧片、触点、随行工装下移,及双压紧机构的下移和压紧,进而实现触点与触点帽的插接、及触点根部对铆压针的挤压;双压紧机构,能够先对簧片整体压紧,再对触点周边进行强力压紧,可有效控制多簧片之间产生微小间隙影响产品质量,进而改善了现有触点铆压装置触点帽朝下,及现有铆压装置的多簧片会因触点变形,多簧片之间易产生微小间隙进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触点铆压装置的整体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触点铆压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触点铆压装置的另一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图1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点铆压装置,包括动力源1、上模2、双压紧机构、随行工装3及内部设有铆压针41的支架主体4,上模2设置在支架主体4的上端,并与其上端的动力源1传动连接,且其底部设有若干朝上设置的触点帽5,采用触点帽5朝上设置,产生异物时异物掉落不会累积在触点帽5的型腔内,因此不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双压紧机构设置在支架主体4的下端,并位于上模2的正下方;随行工装3连接在双压紧机构的上端,其上端还设有若干簧片6和能够与若干触点帽5插接的触点7;上模2在动力源1的带动下下移,能够与簧片6接触,并带动簧片6、触点7、随行工装3下移,及双压紧机构的下移和压紧,进而实现触点7与触点帽5的插接、及触点7根部对铆压针41的挤压。双压紧机构,能够先对簧片6整体压紧,再对触点7周边进行强力压紧,可有效控制多簧片6之间产生微小间隙影响产品质量,进而改善了现有铆压装置的多簧片6会因触点7变形,多簧片6之间易产生微小间隙进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进一步地,双压紧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8、第二弹性件9、下模弹压板10和小压紧板11,下模弹压板10的上端与随行工装3的下端固定连接,下端与第一弹性件8的上端固定连接,小压紧板11穿过第一弹性件8的下端,并固定连接在第二弹性件9的上端,第二弹性件9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架主体4上。具体为:上模2通过动力源1带动下压,首先与簧片6接触,簧片6放置于随行工装3上,随行工装3置于下模弹压板10上,上模2继续下移,通过簧片6受力带动随行工装3及下模弹压板10下移。簧片6在第一弹性件8的作用下被压紧这是第一道压紧。上模2继续下移小压紧板11与簧片6底面接触,小压紧板11安装于第二弹性件9上,随着上模2继续下移,簧片6、触点7部分被压紧于上模2与小压紧板11之间,这是第二道压紧。下压到一定程度,因铆压针41固定不动,铆压针41会与触点7根部接触,形成铆压。
优选地,第一弹性件8为矩形弹簧,第二弹性件9为强力聚氨酯弹簧,动力源1为伺服电动缸,方便其调试;触点帽5的材质优选为不锈钢,也可以为其它材质,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制。本触点铆压装置上还设有力传感器12及位移传感器,能够通过力传感器12及位移传感器可合格地控制铆压力及铆压行程。
本实用新型的触点铆压装置工作时只需启动伺服电动缸即可完成对产品的铆压,同时采用随行工装3做为铆压下模载体,随行工装3可直接推入推出,易于实现自动化。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触点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源、上模、双压紧机构、随行工装及内部设有铆压针的支架主体,所述上模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上端,并与其上端的动力源传动连接,且其底部设有若干朝上设置的触点帽;所述双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下端,并位于所述上模的正下方;所述随行工装连接在所述双压紧机构的上端,其上端还设有若干簧片和能够与若干触点帽插接的触点;所述上模配置为:在动力源的带动下下移,能够与簧片接触,并带动簧片、触点、随行工装下移,及双压紧机构的下移和压紧,进而实现触点与触点帽的插接、及触点根部对铆压针的挤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压紧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下模弹压板和小压紧板,所述下模弹压板的上端与所述随行工装的下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小压紧板穿过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下端,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上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架主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点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矩形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点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强力聚氨酯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伺服电动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帽的材质为不锈钢。
CN202320201265.2U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触点铆压装置 Active CN219497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1265.2U CN219497642U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触点铆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1265.2U CN219497642U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触点铆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7642U true CN219497642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11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01265.2U Active CN219497642U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触点铆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76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80035B1 (ko) 볼 조인트 압입 플러그 제조용 금형
CN205185356U (zh) 一种端盖铆压机
CN219497642U (zh) 一种触点铆压装置
CN211452804U (zh) 一种键盘压紧治具
CN202984431U (zh) 钣金件复合加工模具
CN210497989U (zh) 一种用于加工大型车体钣金件的模具
CN215879516U (zh) 一种锁止紧固效果好的开关零件加工用冲压模具
CN217373576U (zh) 机械压力机
CN205414137U (zh) 数控冲床阵列式模具安装结构
CN210877197U (zh) 分段压力弹簧结构
CN215357127U (zh) 一种压紧工装
CN209902085U (zh) 一种可实现零件分离的铆压机构
CN208421102U (zh) 一种电容屏机器人按键模块的装置
CN209896417U (zh) 端子倒角压接成型模具
CN209288071U (zh) 冲头及端子冲压装置
CN217665803U (zh) 双通道连续冲压模具
CN216461072U (zh) 一种能自动顶出冲压件的冲压机
CN220611899U (zh) 一种冲压装置
CN220873481U (zh) 一种防止温控器触点粘合结构
CN217912489U (zh) 折弯装置
CN221087011U (zh) 一种机箱面板冲压模具
CN219372246U (zh) 一种电机端盖轴承紧圈的装配工装
CN218168383U (zh) 一种压力复合模具的复位机构
CN210172428U (zh) 干簧管上部成型机构
CN218903307U (zh) 一种用于冲孔及压型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