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4466U - 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4466U
CN219494466U CN202320360976.4U CN202320360976U CN219494466U CN 219494466 U CN219494466 U CN 219494466U CN 202320360976 U CN202320360976 U CN 202320360976U CN 219494466 U CN219494466 U CN 219494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inless steel
hole
throttling
head assembly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609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升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ji Sibeid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ji Sibei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ji Sibeid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ji Sibei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609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4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4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4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及换热器,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包括不锈钢本体、输入管、导流头以及多个分流支管。不锈钢本体包括筒体和端盖,位于端盖下方的筒体内区域形成本体混合腔,筒体的底部具有多个分流支管孔,端盖上具有输入管孔。输入管焊接于输入管孔以将制冷剂输入至不锈钢本体内;从输入管到不锈钢本体内的流体输入通道上具有过流断面缩小以节流降压的收缩区。导流头设置于筒体的内底壁且导流头上与输入管孔相对处具有向输入管孔方向凸起的导流部且导流部的横截面呈圆形。每一分流支管均焊接于对应的分流支管孔,经流体输入通道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本体混合腔内扩散混合,扩散混合后的制冷剂经导流头分流后进入多个分流支管。

Description

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分液头是制冷循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零部件,其设置在节流装置与蒸发器之间,用于将从节流装置流出的制冷剂均匀等量地分配到蒸发器的各个分流支路中。传统的制冷用分液头为黄铜或紫铜材质制成,这种结构的分液头中,输入孔和各支管孔采用车削加工,不仅材料成本高而且加工工艺复杂。此外,对于黄铜或紫铜分液头需要采用手工钎焊的方式进行焊接,而手工钎焊势必会造成分液头加热的不均匀性。加热不均匀就会造成温度过高的分流支管部位钎焊料不停地往焊缝里面渗透,进而导致分流支管口出现焊堵现象。
为解决铜制分液头所存在的成本高、加工复杂以及存在焊堵隐患等问题。有人提出了不锈钢材料的分液头,在该结构的分液头中分液头本体设为分体式,即在双端敞口的管件一端塞入一个分流板,并采用一次冲压成型工艺在该分流板形成分流孔,如中国专利CN212619489U。然而,在这种结构中,一次冲压成型对板材厚度的限制以及不锈钢材料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对加工工艺的制约,不仅冲压而成的分流孔孔深无法保证焊接强度且也难以通过拉伸的方式在分流板上形成用以提升分流均匀性的凸起。即中国专利CN212619489U这种结构的不锈钢材料分液头在实际加工中是难以实现的。此外,为了解决焊接强度的问题,也有人提出采用不锈钢圆柱体加工形成分流塞(板),然而分流塞仍然还是需要采用车削或钻削等复杂工艺;且在硬度较大柱状分流塞内车削加工出异型部以提升分流均匀性更是难以实现。
然而,对于分液头而言,均匀性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气液两相混合不均匀和进入各分流支管的制冷剂流量不均都会影响蒸发器的换热性能,进而影响到整个制冷系统的工作性能。因此,混合均匀和分流均匀成为了不锈钢分液头设计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制冷剂混合均匀性和分流均匀性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及换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其包括不锈钢本体、输入管、导流头以及多个分流支管。不锈钢本体包括单端敞口的筒体和盖合焊接于筒体上的端盖,位于端盖下方的筒体内区域形成本体混合腔,筒体的底部具有多个分流支管孔,端盖上具有输入管孔。输入管焊接于输入管孔以将制冷剂输入至不锈钢本体内;从输入管到不锈钢本体内的流体输入通道上具有过流断面缩小以节流降压的收缩区。导流头设置于筒体的内底壁且导流头上与输入管孔相对处具有向输入管孔方向凸起的导流部且导流部的横截面呈圆形。每一分流支管均焊接于对应的分流支管孔,经流体输入通道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本体混合腔内扩散混合,扩散混合后的制冷剂经导流头分流后进入多个分流支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不锈钢分液头组件还包括节流件且节流件位于输入管的输出端,节流件上具有至少一个节流孔,节流孔处形成过流断面缩小的收缩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节流件为经拉伸成型的不锈钢节流帽,不锈钢节流帽的敞口端连接于输入管输出端或输入管孔,不锈钢节流帽的底部具有至少一个节流孔。
或者节流件为设置于输入管输出端或输入管孔的不锈钢节流板,不锈钢节流板上具有至少一个节流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输入管上具有内径缩小以减小流通过流断面的收缩段,收缩段的内腔形成流体输入通道上节流降压的收缩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输入管上还具有至少一个扩张段,至少一个扩张段形成于收缩段靠近输入管孔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导流头的底座上还具有围绕于导流部外周设置的多个底座通孔且多个底座通孔与筒体底部的多个分流支管孔对应设置,每一分流支管伸入对应的分流支管孔内且伸入端端面延伸至或延伸过底座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在不锈钢本体的轴向投影面上,导流头位于筒体底部上多个分流支管孔所围成的内周区域且不遮挡多个分流支管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导流部为向凸起方向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的锥状,导流部的凸起顶端至流体输入通道的输出末端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且垂直距离H与不锈钢本体的最大外径D满足1mm<H<D。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不锈钢分液头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筒体内底壁和导流头之间的衬板,衬板上具有与多个分流支管孔对应的多个衬板孔,分流支管孔的孔深和衬板孔的孔深之和大于或等于2.5毫米;
衬板的数量为一块;或者,衬板为多块且依次叠加,每一衬板上均具有与分流支管孔对应设置的衬板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不锈钢分液头组件还包括包覆于输入管外壁和/或不锈钢本体外壁的包覆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筒体经拉伸后一体成型;或者,筒体包括两端敞口的筒体主体部和焊接连接于筒体主体部其中一端的端板,端板为一块或多块叠加而成。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其包括上述不锈钢分液头组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中,从输入管到不锈钢本体内的流体输入通道上具有过流断面缩小的收缩区。基于收缩区的节流,制冷剂降压增速以实现制冷剂气液两相的一次混合。一次混合后的制冷剂经流体输入通道进入过流断面大的本体混合腔内,制冷剂减速增压且在压差的作用下本体混合腔内产生涡流促使气液两相制冷剂形成二次混合,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两者混合的均匀性。气液两相均匀混合后的制冷剂经导流头上的导流部均匀分流至多个分流支管孔内。本实施例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中,流体输入通道上的收缩区和不锈钢本体内的本体混合腔使得制冷剂在分流前经两道气液混合,极大提升了制冷剂的混合均匀性,而导流头的设置又很好地实现了分流的均匀性。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输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制冷剂在图1所示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内的流动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1中导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导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5的剖面示意图。
图7所示为具有图5所示的导流头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1中不锈钢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图8中筒体的底部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图1所示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增加包覆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另一种包覆套结构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
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所示为图1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3B所示为图13中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图13中输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所示为图17中不锈钢节流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所示为图17中不锈钢节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所示为图18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分液头组件在换热器中承担着对制冷剂均匀分配的重要任务,如果分配不均,对于制冷剂分配过多的分路,制冷剂蒸发不完全而带液流出换热器以使换热器结霜;而制冷剂少的支路则不能充分利用换热器传热面积。故总体表现是:制冷设备制冷能力下降,且可能造成吸气带液而严重影响制冷系统性能及可靠性。而制冷剂气液两相混合的均匀性是制冷剂均匀分配的前提。因此,在分流前需要使制冷剂气液两相充分混合。基于现有不锈钢分液头混合均匀性和分流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混合均匀性和分流均匀性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包括不锈钢本体1、输入管2、导流头3以及多个分流支管4。不锈钢本体1包括单端敞口的筒体11和盖合焊接于筒体11上的端盖12,位于端盖12下方的筒体内区域形成本体混合腔10,筒体11的底部具有多个分流支管孔111,端盖12上具有输入管孔121。输入管2焊接于输入管孔121以将制冷剂输入至不锈钢本体1内;从输入管2到不锈钢本体2内的流体输入通道上具有过流断面缩小以节流降压的收缩区。导流头3设置于筒体1的内底壁且导流头3上与输入管孔121相对处具有向输入管孔121方向凸起的导流部31且导流部31的横截面呈圆形。每一分流支管4均焊接于对应的分流支管孔111,经流体输入通道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本体混合腔10内扩散混合,扩散混合后的制冷剂经导流头3分流后进入多个分流支管4。
以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定义:制冷剂的上游对应附图中的下方,制冷剂的下游对应附图中的上方;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在流体输入通道上增设收缩区的基础上利用不锈钢本体的内腔形成本体混合腔10,从而使得制冷剂在分流前经过两次气液两相混合,混合充分且均匀。而导流头3上向输入管孔121方向凸起且横截面呈圆形的导流部31则将混合均匀后的制冷剂均匀地分配至筒体11底部的多个分流支管孔111内。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2来详细介绍本实例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中,流体输入通道上过流断面缩小以节流降压的收缩区形成于输入管2上。具体的,如图1至图3所示,输入管2包括本体段21和内径缩小的收缩段22,收缩段22形成于本体段21靠近输入管孔121一侧,收缩段22的内腔形成流体输入通道上节流降压的收缩区。本体段21远离收缩段22的一端连接于外部管路200,如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管路。收缩段22的设置使得制冷剂的过流断面发生收缩而产生节流,收缩段22内制冷剂压力下降,从而在收缩段22内产生一沿制冷剂流动方向的正向压差。在该正向压差的作用下收缩段22内的制冷剂流速提高,进而促使制冷剂进行气液两相混合。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中,收缩段22的末端即为流体输入通道的末端,经收缩段22一次气液混合后的制冷剂输入至不锈钢本体1内的本体混合腔10,即制冷剂的过流断面从小内径的收缩段22突变至大内径的本体混合腔10。过流断面的增大使得进入本体混合腔10内的制冷剂压力下降,在前后压力差的作用下,进入本体混合腔10内的高速制冷剂将产生了涡流以进行扩散混合,即制冷剂在本体混合腔10内进行二次气液混合,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制冷剂的混合均匀性。本体混合腔10内二次混合后的制冷剂将沿横截面为圆形的导流部31的外周壁均匀地分配至位于筒体11底部的多个分流支管孔111内,制冷剂的流动示意图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中制冷剂的二次均匀混合为均匀分流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设置导流头3进行分流将实现制冷剂的均匀分配。
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中导流头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4所示,导流部31为向凸起方向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的锥状,导流部3的凸起顶端至流体输入通道的输出末端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且垂直距离H与不锈钢本体的最大外径D满足1mm<H<D。于本实施例中,流体输入通道的输出末端端面指的是:输入管2上收缩段22的末端端面。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流体输入通道的输出末端端面会跟随流体输入通道的结构而发生改变。垂直距离H的设置使得二次均匀混合后的制冷剂能快速地经导流部31进行分流,进一步提高分流均匀性。
于本实施例中,导流头3连接与筒体11底部上多个分流支管孔111所围成的内周区域且不遮挡多个分流支管孔111。然而,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若筒体的内底壁上设置有衬板,则导流头连接于衬板上;但此时需保证导流头不遮挡衬板上的多个衬板孔。
此外,对于导流头3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也不作任何限定。图5和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流头3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对应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至图7所示,导流头3的底座32上还具有围绕于导流部31外周设置的多个底座通孔321且多个底座通孔321与筒体11底部的多个分流支管孔111对应设置,每一分流支管4伸入对应的分流支管孔111内且伸入端端面延伸至或延伸过底座通孔321。分流支管孔111的孔深H1和对应的底座通孔321的孔深H2共同形成分流支管4的焊接深度。基于底座通孔321的设置,筒体11可选用壁厚更薄的不锈钢材料进行加工。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不锈钢本体1包括筒体11和外套盖合于筒体11敞口端的端盖12,不锈钢本体1上的筒体11为经一体式拉伸成型的拉伸筒体且筒体11底部具有四个分流支管孔111。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筒体11’也可包括两端敞口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筒体主体部111’和焊接连接于筒体主体部111’上其中一端的不锈钢端板112’,不锈钢端板112’为一块或多块叠加而成。对于不锈钢端板112’的连接,其可采用氩弧焊、激光焊等自熔式焊接或自熔式添丝焊接于筒体主体部111’;亦或者,可于筒体主体部111’、端盖12以及其它不锈钢零部件一同经炉中钎焊一体式焊接成型。
具体的,筒体主体部111’可为两端敞口的圆管。于其它实施例中,端盖也内套盖合于筒体的敞口端;筒体底部的分流支管孔的数量也可根据外部制冷系统管路的需求而进行调整。
相比于铜材料,在相同壁厚的情况下,不锈钢材料将具有更高的耐压强度。因此,基于成本考虑,在保证分流支管焊接深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选用壁厚更薄的不锈钢材料。在流体输送过程中,过流断面的突变会产生噪音,不锈钢管材壁厚的减薄有可能会带来噪音的进一步增大。然而,对于空调设备而言,其噪音需要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具体的,当制冷量小于2500W时,室内机额定噪声不能大于40分贝,室外机不能大于52分贝;当制冷量为2500W~4500W时,室内机额定噪声不能大于45分贝,室外机不能大于55分贝。不锈钢分液头组件作为安装于换热器上的重要部件,其噪音指标需要进行控制。
为解决这一问题,设置不锈钢分液头组件还包括包覆于输入管2外壁和不锈钢本体1外壁的包覆套5,包覆套5可很好地吸收制冷剂在传输过程中与输入管2的管壁和不锈钢本体1内周壁之间摩擦和撞击所产生的噪音,具有很好的消音降噪效果。将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包覆套5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安装于空调设备后在实验室内进行噪音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安装包覆套5后空调设备的噪音能很好地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此外,包覆套5还具有保温的性能。具体的,包覆套5可为橡胶管或热塑成型的柔性塑料管(如EVA、PVC以及PVA等)。
如图1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包覆套5包括两段式结构,其包括包覆于输入管2外周壁的第一包覆段51和包覆于端盖12外侧壁和筒体11外侧壁的第二包覆段52。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包覆套5也可为一体式的结构以连续包覆输入管外壁和不锈钢本体外壁,如图12所示。
于本实施例中,输入管2为不锈钢管,其装配于端盖12上的输入管孔121后可与不锈钢本体一同经紫铜焊料炉中钎焊一体式焊接成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为满足客户端铜管路的连接,输入管也可为不锈钢管和铜管的复合管;此时,输入管也可与不锈钢本体一同经炉中钎焊,但所选用的焊料需为熔点较低的锡青铜焊料。
同样的,对于多根分流支管而言,其也可为不锈钢管或不锈钢管和铜管所组成的复合管。为不锈钢管时可与不锈钢本体一同经紫铜焊料炉中钎焊一体式焊接成型;为复合管时则与不锈钢本体一同经锡青铜焊料炉中钎焊一体式焊接成型。
相对应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不锈钢分液头组件的换热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及其变化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输入管2的结构不同且不锈钢分液头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筒体11内底壁和导流头3之间的衬板6。
具体的,如图13、图13A以及图14所示,输入管2上还具有至少一个扩张段23,至少一个扩张段23形成于收缩段22靠近输入管孔21的一侧。于本实施例中,输入管2上具有一个扩张段23且扩张段23靠近输入管孔121的一侧还具有一直身段24用以连接输入管孔121。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输入管上也可具有多个扩张段。
扩张段23处过流断面的扩大使得制冷剂的压力得到提升,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扩张段23的内壁处将产生扰流的涡旋以进一步促使制冷剂进行气液两相混合,二次混合后的制冷剂经直身段24输入至本体混合腔10内。由于直身段24的内径小于本体混合腔10的内径,流体断面骤然增大会在本体混合腔10内再一次产生涡旋,制冷剂在本体混合腔10内进行第三次的扩散混合。
相比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通过在收缩段22的输出端设置扩张段23以逐级降低制冷剂流速,在每一级流速变化时制冷剂均进行一次气液两相混合,进一步提升混合的均匀性。此外,逐级的降速混合也有效降低了制冷剂在输送过程中的噪音,尤其是高速制冷剂冲击入本体混合腔10时所造成的噪音。
于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分液头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筒体11内底壁和导流头3之间的衬板6且每一衬板6上均具有与分流支管孔111对应设置的衬板孔61(如图13B所示);分流支管孔111的孔深H1和对应的衬板孔的孔深H3之和大于或等于2.5毫米。具体的,衬板6为两块且两块衬板6依次叠加,衬板孔的孔深H3指的是两块衬板上对应衬板孔重叠后的深度。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衬板的数量也可为一块或三块以上。
分流支管孔111的孔深H1和对应的衬板孔孔深H3的结合为分流支管4的插入提供了足够的深度,确保了分流支管4的焊接强度。进一步的,衬板6的设置还使得筒体可采用壁厚更薄的不锈钢材料进行加工成型,不仅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同时也更有利于筒体的加工成型。尽管本实施例以图13所示的不锈钢分液体头组件为例进行衬板的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对于实施例一中图1所示的结构亦可在筒体的内底壁增加衬板。
于本实施例中,衬板6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筒体11的周壁上具有打点或刻槽所形成的固定部,装配时固定部将衬板固定于筒体11的底部;之后,再经炉中钎焊与筒体一体式焊接成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于本实施例中,导流头3采用如图5和图6所示的具有底座通孔321的结构,每一分流支管4伸入对应的分流支管孔内且伸入端端面延伸至或延伸过底座通孔121。底座通孔121的深度H2亦可进一步提高分流支管4的焊接深度。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分液头也可采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此时,导流头位于衬板上多个衬板孔所围成的内周区域且不遮挡多个衬板孔。换言之,在不锈钢本体的轴向投影面上,导流头仍然位于筒体底部上多个分流支管孔所围成的内周区域且不遮挡多个分流支管孔。
于本实施例中,流体输入通道的末端端面指的是:输入管2上直身段24的末端端面。同样的,为进一步提升分流的均匀性,设置导流部3的凸起顶端至流体输入通道的输出末端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且垂直距离H与不锈钢本体的最大外径D满足1mm<H<D。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及其变化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流体输入通道上收缩区的形成方式不同。于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分液头组件还包括节流件7且节流件7位于输入管2的输出端,节流件7上具有至少一个节流孔70,节流孔70处形成过流断面缩小的收缩区。
具体的,如图15和图16所示,节流件7为经拉伸成型的不锈钢节流帽,不锈钢节流帽的敞口端71连接于输入管2的输出端,不锈钢节流帽的底部具有至少一个节流孔70。输入管2输出的制冷剂进入不锈刚节流帽,在通过节流孔70时过流断面突然收缩,制冷剂的流速增大以使制冷剂进行一次混合。之后,制冷剂进入本体混合腔10内,过流断面增大以使制冷剂增压降速,前后压差使得制冷剂在本体混合腔10内进行二次扩散混合以进一步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流体输入通道上的不锈钢节流帽和不锈钢本体1内本体混合腔10的共同作用,同样实现了制冷剂在分流前的二次均匀混合。于本实施例中,流体输入通道的输出末端端面指的是不锈钢节流帽上节流孔70的输出端端面,如图15所示。
于本实施例中,不锈钢节流帽的敞口端71连接于输入管2的输出端且不锈钢节流帽的底部具有一个节流孔70。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当输入管外套于端盖上的输入管孔时,不锈钢节流帽则可连接于输入管孔的内壁。此外,于其它实施例中,不锈钢节流帽的底部也可具有多个节流孔。
尽管本实施例以不锈钢节流帽作为节流件为例进行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中,如图17所示,节流件7也可为设置于输入管2输出端内的不锈钢节流板。此时,流体输入通道的输出末端端面指的是输入管的输出端端面。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不锈钢节流板也可固定于不锈钢本体内,既可以是端盖也可以是筒体内,此时流体输入通道的输出末端端面指的是不锈钢节流板上节流孔的输出端端面。
不锈钢节流板上的节流孔70和本体混合腔10的共同作用同样能实现制冷剂在分流前的至少二次均匀混合。在图17中,不锈钢节流板上具有一个节流孔70。然而,本实用新型都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不锈钢节流板上也可具有多个节流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中,从输入管到不锈钢本体内的流体输入通道上具有过流断面缩小的收缩区。基于收缩区的节流,制冷剂降压增速以实现制冷剂气液两相的一次混合。一次混合后的制冷剂经流体输入通道进入过流断面大的本体混合腔内,制冷剂减速增压且在压差的作用下本体混合腔内产生涡流促使气液两相制冷剂形成二次混合,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两者混合的均匀性。气液两相均匀混合后的制冷剂经导流头上的导流部均匀分流至多个分流支管孔内。本实施例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中,流体输入通道上的收缩区和不锈钢本体内的本体混合腔使得制冷剂在分流前经两道气液混合,极大提升了制冷剂的混合均匀性,而导流头的设置又很好地实现了分流的均匀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由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知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不锈钢本体,包括单端敞口的筒体和盖合焊接于筒体上的端盖,位于端盖下方的筒体内区域形成本体混合腔,筒体的底部具有多个分流支管孔,端盖上具有输入管孔;
输入管,焊接于输入管孔以将制冷剂输入至不锈钢本体内;从输入管到不锈钢本体内的流体输入通道上具有过流断面缩小以节流降压的收缩区;
导流头,设置于筒体的内底壁且所述导流头上与输入管孔相对处具有向输入管孔方向凸起的导流部且所述导流部的横截面呈圆形;
多个分流支管,每一分流支管均焊接于对应的分流支管孔,经流体输入通道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本体混合腔内扩散混合,扩散混合后的制冷剂经导流头分流后进入多个分流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分液头组件还包括节流件且所述节流件位于输入管的输出端,节流件上具有至少一个节流孔,节流孔处形成过流断面缩小的收缩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件为经拉伸成型的不锈钢节流帽,不锈钢节流帽的敞口端连接于输入管输出端或输入管孔,不锈钢节流帽的底部具有至少一个节流孔,
或者所述节流件为设置于输入管输出端或输入管孔的不锈钢节流板,不锈钢节流板上具有至少一个节流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上具有内径缩小以减小流通过流断面的收缩段,所述收缩段的内腔形成流体输入通道上节流降压的收缩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上还具有至少一个扩张段,所述至少一个扩张段形成于收缩段靠近输入管孔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导流头的底座上还具有围绕于导流部外周设置的多个底座通孔且多个底座通孔与筒体底部的多个分流支管孔对应设置,每一分流支管伸入对应的分流支管孔内且伸入端端面延伸至或延伸过底座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不锈钢本体的轴向投影面上,导流头位于筒体底部上多个分流支管孔所围成的内周区域且不遮挡多个分流支管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为向凸起方向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的锥状,导流部的凸起顶端至流体输入通道的输出末端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且垂直距离H与不锈钢本体的最大外径D满足1mm<H<D。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其特征在于,不锈钢分液头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筒体内底壁和导流头之间的衬板,所述衬板上具有与多个分流支管孔对应的多个衬板孔,分流支管孔的孔深和衬板孔的孔深之和大于或等于2.5毫米;
所述衬板的数量为一块;或者,衬板为多块且依次叠加,每一衬板上均具有与分流支管孔对应设置的衬板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分液头组件还包括包覆于输入管外壁和/或不锈钢本体外壁的包覆套。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经拉伸后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筒体包括两端敞口的筒体主体部和焊接连接于筒体主体部其中一端的端板,所述端板为一块或多块叠加而成。
12.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1~11任一项所述的不锈钢分液头组件。
CN202320360976.4U 2023-02-27 2023-02-27 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及换热器 Active CN219494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0976.4U CN219494466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及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0976.4U CN219494466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及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4466U true CN219494466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6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60976.4U Active CN219494466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及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44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8792B (zh) 用于分配的小通道换热器集管插入件
US9052723B2 (en) Pressure control valve apparatus having a flow-guiding device
WO2023029888A1 (zh) 制冷用分液器及空调
CN106907879B (zh) 内装射流孔板的分配器
EP2226536A1 (en) A control ball valve
CN105783349A (zh) 制冷剂管路分配器
CN212619489U (zh) 分流器及制冷系统
JP2006349229A (ja) 冷媒分流器
CN219494466U (zh) 不锈钢分液头组件及换热器
CN111707023A (zh) 双向膨胀阀掺汽超空化喷射噪声抑制装置
WO2012135985A1 (zh) 一种空调用短管节流阀
JP2022535640A (ja) 弁消音器及びその電子膨張弁
CN216204507U (zh) 组合式分液器及空调
CN106052211A (zh) 分流器、分流组件及空调器
CN203489547U (zh) 空调用分流器
CN213685287U (zh) 节流截止阀阀芯结构以及节流截止阀
CN212362909U (zh) 一种新型壳管式换热器
CN210242103U (zh) 一种分液头及其组件
KR101824356B1 (ko) 유체 분배기
CN210374198U (zh) 电子膨胀阀
CN215260657U (zh) 分流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219693606U (zh) 一种节流分液装置及换热设备
CN112129134A (zh) 一种新型壳管式换热器
CN218120165U (zh) 消音器及制冷设备
CN215892865U (zh) 分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