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2553U - 一种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2553U
CN219492553U CN202320678378.1U CN202320678378U CN219492553U CN 219492553 U CN219492553 U CN 219492553U CN 202320678378 U CN202320678378 U CN 202320678378U CN 219492553 U CN219492553 U CN 2194925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oil pump
frame
air cylinder
pressure te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7837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宁
张剑波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ohu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ohu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ohu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ohu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7837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25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25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25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线、压强测试机构以及用于对电子油泵进行转移的转移机构,所述压强测试机构包括正压测试组件和负压测试组件,所述转移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一号转移组件和二号转移组件,所述一号转移组件用于将电子油泵在输送线和正压测试组件之间进行转移,所述二号转移组件用于将电子油泵在输送线和负压测试组件之间进行转移。优点:整个压强测试装置结构紧凑,能够有效的对电子油泵腔体进行正压和负压检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子测试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泵的电子油泵腔体中,上方设置有型腔,且上方的型腔下方设置有用于放置PCBA板,在PCBA板放置在下方的型腔后,需要对下方的型腔进行负压测试,以验证电子油泵腔体的外壳的气密性是否合格,同时,需要对上方的型腔进行测试,验证上方的型腔气密性是否合格。
现有的电子油泵腔体在测试的过程中,测试装置的结构复杂,在对定子进行测试时,通常不会对定子下方用于放置PCBA的型腔进行负压测试,例如公开号为CN11390914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油泵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气密检测仪和支撑装置,支撑底板上设置有台架底板,台架底板上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导轨,导轨上滑动安装有油泵气密工装下板,油泵气密工装下板上设置有与油泵的泵体外轮廓匹配的凹槽,凹槽中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油泵气密工装下板上设置有气孔,气孔的一端与气密检测仪的气管连通,气孔的另一端用于与油泵内腔连通,所有支撑立柱上活动套装有同一个活动板,活动板的下端连接有盖板,盖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支撑顶板上设置有气动压力机,气动压力机的活塞杆向下延伸贯穿支撑顶板后与活动板连接。本发明使用方便、检测精度高、检测效率高。但是,上述的全自动油泵气密性检测装置在检测时只能针对油泵的一侧腔体,不能同时对油泵的上腔体和下腔体进行气密测试,结构较为单一,测试的效率较低。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电机油泵气密测试装置结构单一,测试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线、压强测试机构以及用于对电子油泵进行转移的转移机构,所述压强测试机构包括正压测试组件和负压测试组件,所述转移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一号转移组件和二号转移组件,所述一号转移组件用于将电子油泵在输送线和正压测试组件之间进行转移,所述二号转移组件用于将电子油泵在输送线和负压测试组件之间进行转移。
进一步的是:所述输送线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线体、设置在机架上用于将线体中的产品进行顶升的顶升组件、设置在机架上用于检测线体中产品是否到位的传感器,所述顶升组件包括抵接板、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的一号板固定设置在一号板上的一号直线轴承、固定设置在抵接板下端并套设在一号直线轴承内的导柱、固定设置在一号板下方用于驱动抵接板升降的一号电缸。
进一步的是:所述一号转移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一号支座、至少两个固定设置在一号支座上的二号直线轴承、至少两个分别套设在二号直线轴承内的一号导轴、连接一号导轴下端的连接板、固定设置在连接板下端且输出端向下设置的一号旋转气缸、固定设置在一号旋转气缸输出端的固定架、两个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一号气缸夹爪。
进一步的是:所述正压测试组件包括一号弹簧、二号弹簧、一号销、二号销、设置在机架上的二号支座、设置在机架上的二号放置台、滑动设置在二号支座上的二号升降架、固定设置在二号支座上用于驱动二号升降架升降的二号气缸、固定设置在二号升降架下端的一号柱和二号柱、上端开口且套接在一号柱上的一号筒以及上端开口且套接在二号柱上的二号筒,所述一号弹簧套设在一号柱上且一号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二号升降架的下端和一号筒的上端相抵,所述二号弹簧套设在二号柱上且分别与二号升降架下端和二号筒上端相抵,所述一号筒的筒身设置有一号腰型槽,所述二号筒的筒身设置有二号腰型槽,所述一号销水平设置在一号柱上并与一号腰型槽滑动连接,所述二号销水平设置在二号柱上并与二号腰型槽滑动连接,所述一号筒内设置有一号气流道,所述一号气流道一端的出口位于一号筒的下端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负压测试组件包括四号销、设置在机架上的三号支座、设置在三号支座上的三号放置台、滑动设置在三号支座上的三号升降架、固定设置在三号支座上用于驱动三号升降架升降的三号气缸、设置在三号支座上的四号气缸、设置在四号气缸输出端的封堵头、设置在放置台下方的五号气缸、设置在五号气缸输出端的平板、设置在平板上的四号柱、套设在四号柱上的四号弹簧、开口向下且套接在四号柱上的四号筒,所述四号筒的筒身设置有四号腰型槽,所述四号销水平设置在四号柱上,所述四号柱与四号腰型槽滑动连接,所述四号弹簧两端分别与平板和四号筒相抵,所述四号筒上设置有四号气流道,所述四号气流道的一端位于四号筒的上端面。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整个压强测试装置结构紧凑,能够有效的对电子油泵腔体进行正压和负压检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的输送线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的一号转移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的正压测试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的负压测试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机架;2、输送线;3、压强测试机构;5、转移机构;31、正压测试组件;32、负压测试组件;51、一号转移组件;52、二号转移组件;21、线体;22、顶升组件;23、传感器;221、抵接板;222、一号板;223、一号直线轴承;224、导柱;225、一号电缸;511、一号支座;512、二号直线轴承;513、一号导轴;514、连接板;515、七号气缸;516、一号旋转气缸;517、固定架;518、一号气缸夹爪;3101、一号弹簧;3102、二号弹簧;3103、一号销;3104、二号销;3105、二号支座;3106、二号放置台;3107、二号升降架;3108、二号气缸;3109、一号柱;3110、二号柱;3111、一号筒;3112、二号筒;1110、一号腰型槽;1120、二号腰型槽;3201、四号销;3202、三号支座;3203、三号放置台;3204、三号升降架;3205、三号气缸;3206、四号气缸;3207、封堵头;3208、五号气缸;3209、平板;3210、四号柱;3211、四号弹簧;3212、四号筒;2120、四号腰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其结构包括机架1,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输送线2、压强测试机构3以及用于对电子油泵进行转移的转移机构5,所述压强测试机构3包括正压测试组件31和负压测试组件32,所述转移机构5包括结构相同的一号转移组件51和二号转移组件52,所述一号转移组件51用于将电子油泵在输送线2和正压测试组件31之间进行转移,所述二号转移组件52用于将电子油泵在输送线2和负压测试组件32之间进行转移。
需说明的是,电子油泵腔体放置在治具上。后续中产品包括电子油泵腔体以及治具。
实际使用时,输送线2输送产品,随后一号转移组件51将产品从输送线2中转移至正压测试组件31中,随后正压测试组件31对电子油泵上方的型腔进行正压测试,检测电子油泵上方腔体外壳的气密性。完成正压测试后,一号转移组件51将产品从正压测试组件31中转移至流水线中,然后产品跟随流水线输送至与负压测试组件32对应的位置,随后二号转移组件52将产品从流水线中转移至负压测试组件32中,完成电子油泵用于放置PCBA的型腔的负压测试后,二号转移组件52再将产品从负压测试组件32转移回流水线中。
上述设计中,整个压强测试装置结构紧凑,能够有效的对电子油泵腔体进行正压和负压检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输送线2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线体21、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将线体21中的产品进行顶升的顶升组件22、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检测线体21中产品是否到位的传感器23,所述顶升组件22包括抵接板221、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的一号板222固定设置在一号板222上的一号直线轴承223、固定设置在抵接板221下端并套设在一号直线轴承223内的导柱224、固定设置在一号板222下方用于驱动抵接板221升降的一号电缸225。
实际使用时,当传感器23检测到位于线体21上的产品跟随线体21运动至与正压测试组件31或负压测试组件32对齐后,一号电缸225驱动抵接板221向上运动,使得抵接板221的上端面与产品的下端面相抵后向上顶升产品,使得产品脱离线体21。
上述设计中,输送线2的结构设计以及具体实施方式能够有效的使得产品能够在被转移之前与线体21脱离接触,便于产品的转移。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一号转移组件51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一号支座511、至少两个固定设置在一号支座511上的二号直线轴承512、至少两个分别套设在二号直线轴承512内的一号导轴513、连接一号导轴513下端的连接板514、固定设置在一号支座511上用于驱动连接板514升降的七号气缸515、固定设置在连接板514下端且输出端向下设置的一号旋转气缸516、固定设置在一号旋转气缸516输出端的固定架517、两个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架517上的一号气缸夹爪518。
实际使用时,当产品需要在输送线2和压强测试机构3之间进行转移时,七号气缸515线驱动连接板514和一号导轴513下移,使得两个一号气缸夹爪518分别与输送线2中产品对应和测试工位的产品对应,当一号气缸夹爪518夹取产品后,一号旋转气缸516驱动固定架517旋转,使得两个一号气缸夹爪518旋转180°。
上述设计中,一号转移组件51的结构设计以及具体实施方式能够使得产品能够交替的在输送线2和压强测试机构3之间输送,提高工作的效率。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正压测试组件31包括一号弹簧3101、二号弹簧3102、一号销3103、二号销3104、设置在机架1上的二号支座3105、设置在机架1上的二号放置台3106、滑动设置在二号支座3105上的二号升降架3107、固定设置在二号支座3105上用于驱动二号升降架3107升降的二号气缸3108、固定设置在二号升降架3107下端的一号柱3109和二号柱3110、上端开口且套接在一号柱3109上的一号筒3111以及上端开口且套接在二号柱3110上的二号筒3112,所述一号弹簧3101套设在一号柱3109上且一号弹簧3101的两端分别与二号升降架3107的下端和一号筒3111的上端相抵,所述二号弹簧3102套设在二号柱3110上且分别与二号升降架3107下端和二号筒3112上端相抵,所述一号筒3111的筒身设置有一号腰型槽1110,所述二号筒3112的筒身设置有二号腰型槽1120,所述一号销3103水平设置在一号柱3109上并与一号腰型槽1110滑动连接,所述二号销3104水平设置在二号柱3110上并与二号腰型槽1120滑动连接,所述一号筒3111内设置有一号气流道,所述一号气流道一端的出口位于一号筒3111的下端面。
需说明的是,电子油泵上端腔体有型腔有两个开孔。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测试气密性的检测仪。
实际使用时,当产品被转移至二号放置台3106上后,二号气缸3108驱动二号升降架3107下移,使得位于二号升降架3107下方的一号柱3109、二号柱3110、一号筒3111、二号筒3112同步下移,在一号筒3111和二号筒3112与产品上端的两个通孔接触后,一号筒3111相对一号柱3109上移,二号筒3112相对二号柱3110上移,使得一号柱3109在一号腰型槽1110内滑动,二号柱3110在二号腰型槽1120内滑动,一号弹簧3101和二号弹簧3102压缩,最终随着二号升降架3107的继续下移,使得一号筒3111和二号筒3112完成对产品上端的两个开孔的封堵,随后通过一号气流道向电子油泵的上端型腔通气,利用检测仪测试气密性的是否合格。
上述设计中,正压测试组件31的结构设计较为紧凑以及具体实施方式较为流畅,能够有效的完成电子油泵腔体的正压测试。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负压测试组件32包括四号销3201、设置在机架1上的三号支座3202、设置在三号支座3202上的三号放置台3203、滑动设置在三号支座3202上的三号升降架3204、固定设置在三号支座3202上用于驱动三号升降架3204升降的三号气缸3205、设置在三号支座3202上的四号气缸3206、设置在四号气缸3206输出端的封堵头3207、设置在三号放置台3203下方的五号气缸3208、设置在五号气缸3208输出端的平板3209、设置在平板3209上的四号柱3210、套设在四号柱3210上的四号弹簧3211、开口向下且套接在四号柱3210上的四号筒3212,所述四号筒3212的筒身设置有四号腰型槽2120,所述四号销3201水平设置在四号柱3210上,所述四号柱3210与四号腰型槽2120滑动连接,所述四号弹簧3211两端分别与平板3209和四号筒3212相抵,所述四号筒3212上设置有四号气流道,所述四号气流道的一端位于四号筒3212的上端面。
实际使用时,当产品被转移至三号放置台3203后,三号气缸3205驱动三号升降架3204下移,使得三号升降架3204对产品的上端进行压紧,随后四号气缸3206驱动封堵头3207伸入产品的测试孔,五号气缸3208驱动平板3209向上运动,使得四号柱3210和四号筒3212上移,随后四号筒3212的上端封堵电子油泵腔体用于放置PCBA的型腔通孔,在四号筒3212对型腔通孔进行封堵的过程中,四号弹簧3211压缩,四号销3201在四号腰型槽2120内滑动,随后利用外部的泵对型腔进行抽气使得型腔内产生负压。
上述设计中,能够有效的完成对电子油泵腔体的下端的PCBA型腔的负压测试。
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输送线(2)、压强测试机构(3)以及用于对电子油泵进行转移的转移机构(5),所述压强测试机构(3)包括正压测试组件(31)和负压测试组件(32),所述转移机构(5)包括结构相同的一号转移组件(51)和二号转移组件(52),所述一号转移组件(51)用于将电子油泵在输送线(2)和正压测试组件(31)之间进行转移,所述二号转移组件(52)用于将电子油泵在输送线(2)和负压测试组件(32)之间进行转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2)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线体(21)、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将线体(21)中的产品进行顶升的顶升组件(22)、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检测线体(21)中产品是否到位的传感器(23),所述顶升组件(22)包括抵接板(221)、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的一号板(222)、固定设置在一号板(222)上的一号直线轴承(223)、固定设置在抵接板(221)下端并套设在一号直线轴承(223)内的导柱(224)、固定设置在一号板(222)下方用于驱动抵接板(221)升降的一号电缸(2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转移组件(51)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一号支座(511)、至少两个固定设置在一号支座(511)上的二号直线轴承(512)、至少两个分别套设在二号直线轴承(512)内的一号导轴(513)、连接一号导轴(513)下端的连接板(514)、固定设置在一号支座(511)上用于驱动连接板(514)升降的七号气缸(515)、固定设置在连接板(514)下端且输出端向下设置的一号旋转气缸(516)、固定设置在一号旋转气缸(516)输出端的固定架(517)、两个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架(517)上的一号气缸夹爪(5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测试组件(31)包括一号弹簧(3101)、二号弹簧(3102)、一号销(3103)、二号销(3104)、设置在机架(1)上的二号支座(3105)、设置在机架(1)上的二号放置台(3106)、滑动设置在二号支座(3105)上的二号升降架(3107)、固定设置在二号支座(3105)上用于驱动二号升降架(3107)升降的二号气缸(3108)、固定设置在二号升降架(3107)下端的一号柱(3109)和二号柱(3110)、上端开口且套接在一号柱(3109)上的一号筒(3111)以及上端开口且套接在二号柱(3110)上的二号筒(3112),所述一号弹簧(3101)套设在一号柱(3109)上且一号弹簧(3101)的两端分别与二号升降架(3107)的下端和一号筒(3111)的上端相抵,所述二号弹簧(3102)套设在二号柱(3110)上且分别与二号升降架(3107)下端和二号筒(3112)上端相抵,所述一号筒(3111)的筒身设置有一号腰型槽(1110),所述二号筒(3112)的筒身设置有二号腰型槽(1120),所述一号销(3103)水平设置在一号柱(3109)上并与一号腰型槽(1110)滑动连接,所述二号销(3104)水平设置在二号柱(3110)上并与二号腰型槽(1120)滑动连接,所述一号筒(3111)内设置有一号气流道,所述一号气流道一端的出口位于一号筒(3111)的下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测试组件(32)包括四号销(3201)、设置在机架(1)上的三号支座(3202)、设置在三号支座(3202)上的三号放置台(3203)、滑动设置在三号支座(3202)上的三号升降架(3204)、固定设置在三号支座(3202)上用于驱动三号升降架(3204)升降的三号气缸(3205)、设置在三号支座(3202)上的四号气缸(3206)、设置在四号气缸(3206)输出端的封堵头(3207)、设置在三号放置台(3203)下方的五号气缸(3208)、设置在五号气缸(3208)输出端的平板(3209)、设置在平板(3209)上的四号柱(3210)、套设在四号柱(3210)上的四号弹簧(3211)、开口向下且套接在四号柱(3210)上的四号筒(3212),所述四号筒(3212)的筒身设置有四号腰型槽(2120),所述四号销(3201)水平设置在四号柱(3210)上,所述四号柱(3210)与四号腰型槽(2120)滑动连接,所述四号弹簧(3211)两端分别与平板(3209)和四号筒(3212)相抵,所述四号筒(3212)上设置有四号气流道,所述四号气流道的一端位于四号筒(3212)的上端面。
CN202320678378.1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 Active CN2194925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78378.1U CN219492553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78378.1U CN219492553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2553U true CN219492553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82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78378.1U Active CN219492553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25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94242B (zh) 一种气密检测设备中的弹片铆接设备
CN108871702B (zh) 一种气密检测设备中的整体气密和薄膜气密检测设备
CN212460008U (zh) 一种多工位插座导通测试机构
CN219492553U (zh) 一种电子油泵腔体压强测试装置
CN214558868U (zh) 一种过滤器用套管压入及泄漏检测装置
CN113644294A (zh) 一种合金燃料电池密封圈装配设备
CN205691681U (zh) 一种电子元件多功能柔性测试机
CN209001036U (zh) 一种大型电芯贴胶检测移送平台
CN215656470U (zh) 一种操作方便的非标自动化气密性检测机
CN111198097A (zh) 一种滤清器自动装配检测设备
CN215824743U (zh) 触摸屏高效组装机
CN108161830A (zh) 组装驱动器用的上盖塑壳压合设备
CN209296049U (zh) 一种定容采样器的测试装置
CN211678854U (zh) 法兰试漏测试机
CN220084270U (zh) 产品自动测漏机
CN219284577U (zh) 一种信息采集及气密检测一体装置
CN207816520U (zh) 后桥壳气密性试漏机
CN218885763U (zh) 一种硅胶产品的脱胶检测设备
CN219284576U (zh) 一种传感器气密测试装置
CN218381435U (zh) 一种发动机缸盖气密性检测设备
CN214444402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泵盖组装设备
CN212449692U (zh) 多工位全自动叠片机
CN218822976U (zh) 一种转向壳体气密检查设备
CN218035517U (zh) 一种自动对插密封机构及密封测试装置
CN216846765U (zh) 一种电芯气密性检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