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6424U - 一种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6424U
CN219456424U CN202223593628.6U CN202223593628U CN219456424U CN 219456424 U CN219456424 U CN 219456424U CN 202223593628 U CN202223593628 U CN 202223593628U CN 219456424 U CN219456424 U CN 219456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clamping
sliding
guide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36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宇平
张振中
鄢生刚
刘烁
郭世伟
王艺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men Power Battery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Power Battery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uxi Power Battery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Power Battery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men Power Battery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Power Battery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uxi Power Battery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Power Battery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men Power Battery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Power Battery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uxi Power Battery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Power Battery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men Power Battery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36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6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6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64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4Recycling of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芯单元,包括:底座、送料组件、夹持组件及检测组件,送料板滑动连接于底座,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电芯单元,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夹持件,两个夹持件相互间隔设置于送料板的运动轨迹的上方,并形成大小可调的夹持间隙,用于夹持电芯单元,且夹持件可沿第二方向升降,检测组件包括检测件和第一驱动件,检测件相对夹持间隙设置,并与外部检测设备相电性导通,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检测件,用于驱动检测件沿第三方向靠近或远离夹持件平动,以使得检测件与夹持间隙内的电芯单元电性导通,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能解决人工检测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需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拆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报废电池包的拆解和回收利用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应运而生。
例如申请号为:CN201810539158.4的中国发明专利,名称为:电池包分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检测电池包性能;S2:将等级为不合格的电池包拆解成多个电池模组;S3:检测S2中拆解得到电池模组的性能;S4:将等级为不合格的电池模组拆解成多个电芯;S5:检测S4中拆解得到电芯的性能;S6:拆解等级为不合格的电芯,回收原材料。该装置避免了合格和可修复的电芯也被误拆,减轻了最后拆解电芯回收原材料的工作量。在对合格和可修复的电芯进行二次利用前,通常需要经过合格检测,但目前通常通过人工单次测量和检验的方法,不仅费时工人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因此,亟需一种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人工单次测量和检验的方法费时工人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从而导致人工检测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人工单次测量和检验的方法费时工人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从而导致人工检测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芯单元,包括:
底座;
送料组件,包括送料板,所述送料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电芯单元;
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夹持件,两个所述夹持件相互间隔设置于所述送料板的运动轨迹的上方,且两个所述夹持件之间形成大小可调的夹持间隙,用于夹持电芯单元,且所述夹持件可沿第二方向升降;
检测组件,包括检测件和第一驱动件,所述检测件相对所述夹持间隙设置,并与外部检测设备相电性导通,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检测件,用于驱动所述检测件沿第三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夹持件平动,以使得所述检测件与所述夹持间隙内的电芯单元电性导通,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件包括支架、第一电触头及第二电触头,所述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相互间隔设置,并可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且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随支架靠近电芯单元运动并分别与电芯单元的正极和负极相电性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竖杆,所述竖杆沿第二方向设置,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相互间隔设置,并分别滑动套设于所述竖杆,所述第一电触头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二电触头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件包括第一滑动块和第一紧固部,所述第一滑动块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滑动块经所述第一通孔滑动套设于所述竖杆,所述第一紧固部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并抵接于所述竖杆的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块沿第三方向还开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滑动件还包括第一导向杆和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电触头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弹性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一滑动块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触头、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块,用于提供所述第一电触头沿第一导向孔的导向滑动后自动复位的弹性回复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动件包括第二滑动块和第二紧固部,所述第二滑动块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滑动块经所述第二通孔滑动套设于所述竖杆,所述第二紧固部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并抵接于所述竖杆的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动块沿第三方向还开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滑动件还包括第二导向杆和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电触头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弹性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触头和所述第二滑动块之间,且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触头、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块,用于提供所述第二电触头沿第二导向孔的导向滑动后自动复位的弹性回复力。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沿第三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滑槽,所述支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块的一端滑动嵌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竖杆,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向块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导向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连接板、两个第二导向块及第二驱动件,所述连接板沿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导向块相互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导向块的一端分别滑动嵌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夹持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具有固定端和伸长端,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固定端连接于一所述夹持件、伸长端连接于另一所述夹持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夹持件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以调整所述夹持间隙的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送料组件还包括两个连接条,两个连接条沿第三方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并均连接于所述送料板,两个所述连接条与所述送料板围合形成用于放置电芯单元的放置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送料板滑动连接于底座上,并可沿第一方向输送待检测的电芯单元,两个夹持件设置在送料板的活动轨迹的上方,并可沿第二方向升降,且两个夹持件可相互靠近或远离,并形成可用于夹持或释放电芯单元的夹持间隙,相互靠近的两个夹持件将电芯单元进行夹持和固定,相对夹持间隙的检测件可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靠近夹持件运动,使得检测件与夹持间隙内的电芯单元相电性导通,从而到达自动检测电芯单元的目的,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送料板自动将待检测的电芯单元送至夹持件的下方,并被夹持件进行夹持和固定,与外部检测设备电性导通的检测件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可靠近电芯单元运动,并与电芯单元的正负极形成电性导通,以实现对电芯单元的自动检测,本装置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人工单次测量和检验的方法费时工人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从而导致人工检测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芯单元,包括:底座1、送料组件2、夹持组件3及检测组件4,送料组件2包括送料板21,送料板21滑动连接于底座1,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电芯单元,夹持组件3包括两个夹持件31,两个夹持件31相互间隔设置于送料板21的运动轨迹的上方,且两个夹持件31之间形成大小可调的夹持间隙311,用于夹持电芯单元,且夹持件31可沿第二方向升降,检测组件4包括检测件41和第一驱动件42,检测件41相对夹持间隙311设置,并与外部检测设备相电性导通,第一驱动件42连接于检测件41,用于驱动检测件41沿第三方向靠近或远离夹持件31平动,以使得检测件41与夹持间隙311内的电芯单元电性导通,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设置。
本装置中,送料板21滑动连接于底座1上,并可沿第一方向输送待检测的电芯单元,两个夹持件31设置在送料板21的活动轨迹的上方,并可沿第二方向升降,且两个夹持件31可相互靠近或远离,并形成可用于夹持或释放电芯单元的夹持间隙311,相互靠近的两个夹持件31将电芯单元进行夹持和固定,相对夹持间隙311的检测件41可在第一驱动件42的驱动下靠近夹持件31运动,使得检测件41与夹持间隙311内的电芯单元相电性导通,从而到达自动检测电芯单元的目的,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设置。
可以理解,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送料板21自动将待检测的电芯单元送至夹持件31的下方,并被夹持件31进行夹持和固定,与外部检测设备电性导通的检测件41在第一驱动件42的驱动下可靠近电芯单元运动,并与电芯单元的正负极形成电性导通,以实现对电芯单元的自动检测,本装置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人工单次测量和检验的方法费时工人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从而导致人工检测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此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分别对应X轴、Y轴、Z轴三个方向,此处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常规设置,此处不作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本装置中还应该包括用于驱动送料板21沿第一方向平动的驱动单元,此处可以为皮带输送机等,此处皮带输送机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常规设置,此处不作过多赘述,其中夹持件31为夹持块和弹性垫,弹性垫设置于两个夹持块的相对侧,避免两个夹持块相互靠近后产生的夹持力对电芯单元造成损坏,此处不作过多赘述。
如图1所示,送料组件2还包括两个连接条22,两个连接条22沿第三方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并均连接于送料板21,两个连接条22与送料板21围合形成用于放置电芯单元的放置槽23。
可以理解,两个连接条22的设置形成放置槽23,可以避免电芯单元随送料板21运动过程中发生倾倒等。
如图1所示,夹持组件3还包括连接板32、两个第二导向块及第二驱动件33,连接板32沿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导向块相互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二导向块的一端分别滑动嵌设于第二滑槽、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夹持件31,第二驱动件33具有固定端和伸长端,第二驱动件33的固定端连接于一夹持件31、伸长端连接于另一夹持件31,用于驱动两个夹持件31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以调整夹持间隙311的大小。
可以理解,第二导向块对夹持件31的滑动起连接和导向作用,且第二驱动件33对夹持间隙311的大小调节起驱动作用。
如图1所示,检测件41包括支架411、第一电触头412及第二电触头413,支架411滑动连接于底座1,第一电触头412和第二电触头413相互间隔设置,并可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且第一电触头412和第二电触头413随支架411靠近电芯单元运动并分别与电芯单元的正极和负极相电性导通。
可以理解,支架411对第一电触头412及第二电触头413起支撑和连接作用,同时第一电触头412和第二电触头413可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和规格的电芯单元的检查,亦增加其适用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支架411包括竖杆4111,至少一个连接于竖杆4111的第一导向块4112。
其中,竖杆4111沿第二方向设置,并滑动连接于底座1,检测组件4还包括第一滑动件43和第二滑动件44,第一滑动件43和第二滑动件44相互间隔设置,并分别滑动套设于竖杆4111,第一电触头412连接于第一滑动件43,第二电触头413连接于第二滑动件44。
可以理解,第一电触头412和第二电触头413分别经第一滑动件43和第二滑动件44滑动连接于竖杆4111上,第一滑动件43和第二滑动件44对第一电触头412和第二电触头413起支撑作用。
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滑动件43包括第一滑动块431和第一紧固部432,第一滑动块431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一滑动块431经第一通孔滑动套设于竖杆4111,第一紧固部432的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并抵接于竖杆4111的外壁。
可以理解,第一滑动块431和第一滑槽配合,用于对第一触头的滑动起导向作用,同时第一紧固部432和第一螺纹孔配合,用于限制第一滑动块431沿第一滑槽的导向滑动,以固定第一触头的位置。
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滑动块431沿第三方向还开设有第一导向孔,第一滑动件43还包括第一导向杆433和第一弹性部434,第一导向杆433的一端滑动插设于第一导向孔,第一电触头412连接于第一导向杆433的另一端,第一弹性部434设置于第一电触头412和第一滑动块431之间,且第一弹性部434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电触头412、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滑动块431,用于提供第一电触头412沿第一导向孔的导向滑动后自动复位的弹性回复力。
可以理解,第一导向杆433沿第一导向孔的导向滑动,可以保证第一触头始终与电芯单元的正极或负极相抵接。
其中,第一紧固部432可以为螺钉、螺栓等,第一弹性部434可以为弹性块、弹片及弹簧等,此处第一紧固部432、第一弹性部434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常规设置,此处不作过多赘述。
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滑动件44包括第二滑动块和第二紧固部,第二滑动块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第二滑动块经第二通孔滑动套设于竖杆4111,第二紧固部的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并抵接于竖杆4111的外壁。
可以理解,第二滑动块和第二滑槽配合,用于对第二触头的滑动起导向作用,同时第二紧固部和第二螺纹孔配合,用于限制第二滑动块沿第二滑槽的导向滑动,以固定第二触头的位置。
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滑动块沿第三方向还开设有第二导向孔,第二滑动件44还包括第二导向杆和第二弹性部,第二导向杆的一端滑动插设于第二导向孔,第二电触头413连接于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第二弹性部设置于第二电触头413和第二滑动块之间,且第二弹性部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电触头413、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滑动块,用于提供第二电触头413沿第二导向孔的导向滑动后自动复位的弹性回复力。
可以理解,第二导向杆沿第二导向孔的导向滑动,可以保证第二触头始终与电芯单元的正极或负极相抵接。
其中,第二紧固部可以为螺钉、螺栓等,第二弹性部可以为弹性块、弹片及弹簧等,此处第二紧固部、第二弹性部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常规设置,此处不作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此处第一导向杆433、第一滑动块431、第二导向杆、第二滑动块及竖杆4111均为绝缘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送料板21滑动连接于底座1上,并可沿第一方向输送待检测的电芯单元,两个夹持件31设置在送料板21的活动轨迹的上方,并可沿第二方向升降,且两个夹持件31可相互靠近或远离,并形成可用于夹持或释放电芯单元的夹持间隙311,相互靠近的两个夹持件31将电芯单元进行夹持和固定,相对夹持间隙311的检测件41可在第一驱动件42的驱动下靠近夹持件31运动,使得检测件41与夹持间隙311内的电芯单元相电性导通,从而到达自动检测电芯单元的目的,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送料板21自动将待检测的电芯单元送至夹持件31的下方,并被夹持件31进行夹持和固定,与外部检测设备电性导通的检测件41在第一驱动件42的驱动下可靠近电芯单元运动,并与电芯单元的正负极形成电性导通,以实现对电芯单元的自动检测。
使用者在使用时,首先将待检测的电芯单元放置于放置槽23内,接着送料板21将电芯单元输送至夹持间隙311的下方,第二驱动件33驱动两个夹持件31相互靠近运动,并形成对电芯单元的夹持和固定,然后第一驱动件42工作,带动竖杆4111、第一电触头412及第二电触头413靠近电芯单元运动,最后第一电触头412和第二电触头413分别与电芯单元的正极和负极形成电性导通,即可配合外部检测设备完成电芯单元的自动检测。
进一步地,当因电芯单元的规格发生变化时,电芯单元上正极和负极的距离不同,可以松动第一紧固部432和第二紧固部,使得第一电触头412和第二电触头413之间的间距配合电芯单元上正极和负极的距离设置。
通过上述结构,本装置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人工单次测量和检验的方法费时工人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从而导致人工检测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送料组件,包括送料板,所述送料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电芯单元;
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夹持件,两个所述夹持件相互间隔设置于所述送料板的运动轨迹的上方,且两个所述夹持件之间形成大小可调的夹持间隙,用于夹持电芯单元,且所述夹持件可沿第二方向升降;
检测组件,包括检测件和第一驱动件,所述检测件相对所述夹持间隙设置,并与外部检测设备相电性导通,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检测件,用于驱动所述检测件沿第三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夹持件平动,以使得所述检测件与所述夹持间隙内的电芯单元电性导通,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包括支架、第一电触头及第二电触头,所述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相互间隔设置,并可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且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随支架靠近电芯单元运动并分别与电芯单元的正极和负极相电性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竖杆,所述竖杆沿第二方向设置,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相互间隔设置,并分别滑动套设于所述竖杆,所述第一电触头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二电触头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件包括第一滑动块和第一紧固部,所述第一滑动块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滑动块经所述第一通孔滑动套设于所述竖杆,所述第一紧固部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并抵接于所述竖杆的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块沿第三方向还开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滑动件还包括第一导向杆和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电触头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弹性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一滑动块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触头、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块,用于提供所述第一电触头沿第一导向孔的导向滑动后自动复位的弹性回复力。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件包括第二滑动块和第二紧固部,所述第二滑动块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滑动块经所述第二通孔滑动套设于所述竖杆,所述第二紧固部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并抵接于所述竖杆的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块沿第三方向还开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滑动件还包括第二导向杆和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电触头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弹性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触头和所述第二滑动块之间,且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触头、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块,用于提供所述第二电触头沿第二导向孔的导向滑动后自动复位的弹性回复力。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沿第三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滑槽,所述支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块的一端滑动嵌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竖杆,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向块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导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连接板、两个第二导向块及第二驱动件,所述连接板沿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导向块相互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导向块的一端分别滑动嵌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夹持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具有固定端和伸长端,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固定端连接于一所述夹持件、伸长端连接于另一所述夹持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夹持件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以调整所述夹持间隙的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组件还包括两个连接条,两个连接条沿第三方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并均连接于所述送料板,两个所述连接条与所述送料板围合形成用于放置电芯单元的放置槽。
CN202223593628.6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 Active CN219456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3628.6U CN219456424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3628.6U CN219456424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6424U true CN219456424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10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3628.6U Active CN219456424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64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56524A (zh) 电芯热压机及电芯热压方法
CN116706206B (zh) 刀片电池高精度堆叠设备及堆叠方法
CN219456424U (zh) 一种电池模组电芯回收检测装置
CN107634256B (zh) 圆柱电池取料机构
CN106784963A (zh) 一种锂电池绝缘膜的连续上料装置
CN209992635U (zh) 一种新型的电池极耳夹持装置、电池化成分容设备
CN204088271U (zh) 一种光伏单片测试装置
CN107570990A (zh) 一种汽车喇叭绝缘件装配与校正装置
CN210427757U (zh) 一种电池极性成组检测装置
CN111421291A (zh) 一种电池模组激光焊接用紧固夹具
CN209592173U (zh) 电芯预处理装置
CN211606492U (zh) 一种太阳能组件边框安装孔自动检测装置
CN209496849U (zh) 电池片夹持装置
CN115980393A (zh) 一种锂电池组bms自动采样测试装置
CN106424929A (zh) 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切割分离装置
CN210703313U (zh) 一种焊接检测机构
CN209842024U (zh) 一种用于方形锂电池测试的分容柜
CN219871457U (zh) 一种电池或模组测试工装
CN218957822U (zh) 镍氢电池模组维护工装
CN107492677B (zh) 软包电池码垛装置
CN218797382U (zh) 调整垫片自动分选装置
CN209772798U (zh) 一种锂电池焊后良品检测及存放机构
CN216449703U (zh) 一种电芯上料分选设备及其电芯测试机构
CN220516672U (zh) 电池模组自动组装钢带装置
CN219442550U (zh) 一种半自动端子注胶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