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46761U - 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充电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46761U CN219446761U CN202320641961.5U CN202320641961U CN219446761U CN 219446761 U CN219446761 U CN 219446761U CN 202320641961 U CN202320641961 U CN 202320641961U CN 219446761 U CN219446761 U CN 2194467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charging
- cabinet body
- roller group
- wi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充电桩,其中,该充电桩包括充电枪线、柜本体以及收放线装置,充电枪线包括相连接的枪头和线缆,柜本体的不同侧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枪头的充电枪插口和放线位,放线位设有与线缆电连接的电源口;收放线装置设于放线位,收放线装置包括滚轮组和用于驱动滚轮组的驱动装置,线缆的部分穿过滚轮组与电源口相连接,电源口在柜本体的离地方向上不高于滚轮组,电源口和滚轮组之间的部分线缆自然下垂形成第一圈段,在滚轮组的带动下,线缆具有第一圈段的周长减小的放线位置和第一圈段的周长恢复的收线位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充电桩的线缆缠绕收纳不便、线缆形变过度对内部电线造成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桩。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目前对车辆进行充电的充电柱,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存在线缆收纳不便、使用寿命难以保证的问题,目前相关技术还存在自动收线的充电桩,其主要通过转盘将线缆以缠绕的方式进行自动收回,但是,随着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普及,充电枪的枪线越来越粗,重量也随之增大,直径与强度的增加导致现有的收卷结构不便于缠绕,收纳过程中需要缠绕多圈,导致需要占据充电桩过多地使用空间,也容易出现线缆过度缠绕产生形变、过折等问题,影响线缆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桩,旨在解决现有充电桩线缆的缠绕收纳不便、线缆形变过度对内部电线造成损坏的问题,提高线缆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充电桩,包括:
充电枪线,所述充电枪线包括相连接的枪头和线缆;
柜本体,所述柜本体的不同侧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枪头的充电枪插口和放线位,所述放线位设有与线缆电连接的电源口;以及
收放线装置,所述收放线装置设于所述放线位,所述收放线装置包括滚轮组和用于驱动所述滚轮组的驱动装置,所述线缆的部分穿过所述滚轮组与所述电源口相连接;
其中,所述电源口在柜本体的离地方向上不高于所述滚轮组,所述电源口和所述滚轮组之间的部分线缆自然下垂形成第一圈段,在所述滚轮组的带动下,所述线缆具有所述第一圈段的周长减小的放线位置和第一圈段的周长恢复的收线位置。
可选地,所述充电枪插口与所述放线位相邻设置,所述枪头位于所述充电枪插口,所述充电枪插口和所述滚轮组之间的部分线缆自然下垂形成第二圈段。
可选地,所述充电枪插口在柜本体的离地方向上不高于所述电源口。
可选地,所述充电桩还包括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设于所述放线位,所述线缆从所述电源口、通过所述导向装置后,再穿过所述滚轮组,所述导向装置用于使靠近所述滚轮组的部分线缆呈曲线过渡。
可选地,所述充电桩还包括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设于所述放线位,所述线缆从所述电源口、通过所述导向装置后,再穿过所述滚轮组,所述导向装置用于使靠近所述滚轮组的部分线缆呈曲线过渡。
可选地,所述导向装置靠近所述放线位一侧的边缘,所述电源口靠近所述放线位相对的另一侧的边缘,而使所述第一圈段在水平投影方向的圈距最大。
可选地,所述导向装置为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包括沿线缆出线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所述滚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及所述电源口之间的线缆呈圈状。
可选地,所述充电桩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所述柜本体相连接,所述保护壳和柜本体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于所述柜本体的边缘设有出线口,所述电源口、所述收放线装置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滚轮组靠近所述出线口。
可选地,所述电源口靠近所述出线口。
可选地,所述充电枪插口与所述出线口位于同一平面上。
可选地,所述保护壳的内侧面和所述柜本体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所述线缆的线径。
可选地,所述充电桩还包括用于检测线缆处于放线位置或收线位置的感应装置。
可选地,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圈段外,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圈段内,当所述线缆位于所述收线位置,所述线缆的部分接触所述第一传感器;当所述线缆位于所述放线位置,所述线缆的部分接触所述第二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充电枪线、柜本体以及收放线装置,充电桩是向新能源电动车补充电能的装置,就好比燃油汽车的加油站,本方案可应用于直流一体充电桩或者交流一体充电桩,所述充电枪线包括相连接的枪头和线缆,所述柜本体的不同侧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枪头的充电枪插口和放线位,所述放线位设有与线缆电连接的电源口;所述收放线装置包括滚轮组和用于驱动所述滚轮组的驱动装置,所述线缆的部分穿过所述滚轮组与所述电源口相连接。其中,所述电源口在柜本体的离地方向上不高于所述滚轮组,所述电源口和所述滚轮组之间的部分线缆自然下垂形成第一圈段,在所述滚轮组的带动下,所述线缆具有所述第一圈段的周长减小的放线位置和第一圈段的周长恢复的收线位置。相关技术中通过转盘等方式实现自动收线的充电桩,随着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普及,充电枪的枪线越来越粗,重量也随之增大,直径与强度的增加导致现有的收卷结构不便于缠绕,占用空间变大,本方案利用线缆形成一个绕柜本体呈圈径的线缆路径,较大的圈径可以满足现有大功率线缆的缠绕收纳,可以避免线缆形变过度对内部电线造成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充电桩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充电桩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桩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桩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桩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收放线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和图2所示,目前对车辆进行充电的充电柱,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存在线缆12收纳不便、使用寿命难以保证的问题,目前相关技术还存在自动收线的充电桩100,其主要通过转盘将线缆12以缠绕的方式进行自动收回,但是,随着大功率直流充电桩100的普及,充电枪的枪线越来越粗,重量也随之增大,直径与强度的增加导致现有的收卷结构不便于缠绕,收纳过程中需要缠绕多圈,导致需要占据充电桩100过多地使用空间,也容易出现线缆12过度缠绕产生形变、过折等问题,影响线缆12寿命。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电桩100,旨在解决现有线缆12的缠绕收纳不便、线缆12形变过度对内部电线造成损坏的问题,提高线缆12使用寿命。
参照图3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充电桩100包括充电枪线10、柜本体20以及收放线装置50,充电桩100是向新能源电动车补充电能的装置,就好比燃油汽车的加油站。本方案可应用于直流一体充电桩100或者交流一体充电桩100,直流一体充电桩100就是俗称的“快充”,通过自带的充电模块完成变压整流,将输入的交流电转为电车所需直流电;由于可以并联,因此功率较大,短时间内充电量更大。多适用于应急充电和长途驾驶补电,车型上看适用于电动大巴、中巴、混合动力公交车、出租车、工程车等。交流一体充电桩100俗称“慢充”:一般是小电流、桩体较小、安装灵活,需先通过车载充电机,将电网的交流电进行变压和整流,转换为直流电后对汽车电池充电,充电速度较慢。多适用公共停车场、大型购物中心和社区车库中;家用充电桩100选择交流充电桩100也较多。以直流一体充电桩100为例,柜本体20集成有箱体、布置在箱体内的人机界面、控制器及变压整流、控制装置、保护装置等,交变电流通过柜本体20后以直流电输出,用于车辆紧急充电或者长途驾驶补电。
所述充电枪线10包括相连接的枪头11和线缆12,所述柜本体20的不同侧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枪头11的充电枪插口30和放线位40,所述放线位40设有与线缆12电连接的电源口41;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充电桩100的充电枪线10收纳与加油站的油枪线收纳相仿,充电枪插口30和放线位40在柜本体20的同一侧,线缆12通过卷绕放置在地面或者线缆12通过悬挂在充电枪插口30上,这就导致用户使用充电桩100对车辆进行充电过程中,往往需要拖动较长的充电线缆12,充电线缆12拖地磨损易造成充电线缆12的损坏;另外需要人工手动卷收,线缆12过重和卷收不当导致收纳过程中出现过折收纳,影响线缆12寿命,如果用户不将线缆12线手动缠绕在充电桩100上,此时放置在外面的线缆12也易被电动汽车碾压碰撞而损坏或者是对汽车的正常行驶造成干扰。
为此,市面上出现了可自动收线的充电桩100,其主要是通过转盘将线缆12以缠绕的方式自动收回,但是,随着大功率直流充电桩100的普及,充电枪的枪线越来越粗,重量也随之增大,直径与强度的增加导致现有的收卷结构不便于缠绕,占用空间变大,同时也降低了用户体验度。参照图3,本方案将所述柜本体20的不同侧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枪头11的充电枪插口30和放线位40,所述收放线装置50设于所述放线位40,所述收放线装置50包括滚轮组51和用于驱动所述滚轮组51的驱动装置60,所述线缆12的部分穿过所述滚轮组51与所述电源口41相连接。其中,所述电源口41在柜本体20的离地方向上不高于所述滚轮组51,这里所指的电源口41是电源口41的中心高度与滚轮组51轮间中心相对的高度,例如当电源口41与滚轮组51的高度相仿时,滚轮组51的轮间为倾斜设置即可保证线缆的增长输送,所述电源口41和所述滚轮组51之间的部分线缆12自然下垂形成第一圈段121,在所述滚轮组51的带动下,所述线缆12具有所述第一圈段121的周长减小的放线位40置和第一圈段121的周长恢复的收线位置。
参照图3和图5,本方案的原理利用线缆12形成一个绕柜本体20呈圈径的线缆12路径,较大的圈径可以满足现有大功率线缆12的缠绕收纳,可以避免线缆12形变过度对内部电线造成损坏。
安装时,线缆12的一端连接有枪头11,另一端与电源口41相连接,所述线缆12的部分穿过所述滚轮组51,滚轮组51通过驱动装置60驱动可以实现线缆12的自动输送和自动收回,驱动装置60的形式可以是电力驱动,或者机械驱动,驱动装置60的具体形式在下文进行介绍,通过滚轮组51实现线缆12的自动输送和自动回收,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度,无需再费力摆线和收线,另一方面也便于线缆12的收纳,保证卷收的有序,避免线缆12收纳过程中不当造成形变等问题,影响线缆12寿命。所述电源口41在柜本体20的离地方向上不高于所述滚轮组51,电源口41和滚轮组51布置在柜本体20的一定高度上,电源口41和滚轮组51的形式有几种,如电源口41和滚轮组51的在水平的投影基本重合,此时线缆12的圈径在高度方向较大,在宽度方向较小;电源口41和滚轮组51投影不重合,且距离柜本体20一定高度,这个受到柜本体20自身尺寸的影响,因为重力的关系,所述电源口41和所述滚轮组51之间的部分线缆12自然下垂形成第一圈段121,如电源口41和滚轮组51宽度方向的距离略小于柜本体20的宽度,线缆12的下部可以自然下垂形成较大的圈径,保证线缆12的收纳且不占用柜本体20的空间,线缆12的输送和回收的长度控制可通过预设滚轮组51的转动频率等方式实现。
参照图3和图6,为了使得滚轮组51输送或者回收线缆12过程中顺畅,保证线缆12在放线位40呈圈径收纳,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充电桩100还包括导向装置70,所述导向装置70设于所述放线位40,所述线缆12从所述电源口41、通过所述导向装置70后,再穿过所述滚轮组51,所述导向装置70用于使靠近所述滚轮组51的部分线缆12呈曲线过渡123。因为线缆12在电源口41和滚轮组51下方的部分形成有第一圈段121,而导向装置70使靠近所述滚轮组51的部分线缆12呈曲线过渡123,如此线缆12在放线位40呈类似整圈的环绕,证线缆12的收纳且不占用柜本体20的空间。另外,导向装置70除了可以使得线缆12在放线位40呈圈状收纳,方便滚轮组51输送或回收线缆12;导向装置70还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分散线缆12的受力,避免线缆12形变过度对内部电线造成损坏。
参照图5和图6,为了能尽可能收纳线缆12,所述导向装置70靠近所述放线位40一侧的边缘,所述电源口41靠近所述放线位40相对的另一侧的边缘,而使所述第一圈段121在水平投影方向的圈距93最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装置70为导向轮组71,所述导向轮组71包括沿线缆12出线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导轮72和第二导轮73,所述滚轮组51、所述导向轮组71及所述电源口41之间的线缆12呈圈状。第一导轮72和第二导轮73交错位于线缆12的相对两侧,使得线缆12通过第一导轮72和第二导轮73更顺畅,滚轮组51的输送更方便。
在另一实施例中,导向装置70可以是柜本体20上设有的弧形凸部,弧形凸部具有供线缆12放置的滑槽,弧形凸部可以是柜本体20自身形成,也可以是单独的部件,通过嵌设和/或焊接方式固定在柜本体20上,为了避免弧形凸部端部对线缆12造成损伤,端部可以设置柔性层或者反曲设置等方式。
充电枪插口30与电源口41位于柜本体20的不同侧上,在一实施例中,充电枪插口30位于电源口41的相对一侧,此时,从滚轮组51出来的线缆12沿柜本体20向充电枪插口30一侧绕行,从而形成一个绕柜本体20的线缆12路径,较大的圈径可以满足现有大功率线缆12的缠绕收纳,同时可以避免线缆12形变过度对内部电线造成损坏。
上述方案中,需要用户取下枪头11绕行,需要有一定的停放要求,另外线缆12与柜本体20存在一定接触,为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枪插口30与所述放线位40相邻设置,所述枪头11位于所述充电枪插口30,所述充电枪插口30和所述滚轮组51之间的部分线缆12自然下垂形成第二圈段122。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枪插口30在柜本体20的离地方向上不高于所述电源口41;此时,因为滚轮组51和充电枪插口30具有高度差,从滚轮组51出来的线缆12会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形成第二圈段122,第一圈段121和第二圈段122的圈径可以解决现有大功率线缆12的缠绕收纳不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线缆12形变过度对内部电线造成损坏。使用时,用户直接从充电枪插口30取下枪头11,滚轮组51输送线缆12,用户对车辆进行充电,使用完毕,滚轮组51回收线缆12,用户将枪头11插回充电枪插口30,结构成本低维护简单,避免充电枪线10拖地的现象,使用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不难理解,所述充电枪插口30在柜本体20的离地方向上不高于所述电源口41,可以便于用户的取放,因为充电枪的枪线越来越粗,重量也随之增大,充电枪插口30不高于或者近似相平齐,虽然可以收纳更多的线缆12,但也会导致重量增加,给取放枪头11带来不便。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枪插口30与所述出线口811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即出线口811朝向充电枪插口30的所在一侧,充电枪插口30在相邻侧的位置是更靠近电源口41所在的一侧,这样可以在保证收纳的同时,避免占用过多的空间,也能提高整体的外观。
参照图4和图7,因为线缆12的特性,为了避免过度缠绕产生形变、过折等问题,目前夹持输送的方式中,线缆12的一般通过主、从动轮夹持线缆12,实现线缆12的自动输送和回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60为驱动电机61,所述驱动电机61与所述滚轮组51传动连接。具体地,驱动电机61通过电机安装支架固定柜本体20上,滚轮组51包括主动滚轮52和从动滚轮53,驱动电机61与主动滚轮52传动连接,并设有主动齿轮54,通过主动齿轮54带从动齿轮55从而使得主动滚轮52和从动滚轮53能够实现线缆12的自动输送和回收。
如考虑成本、自动输送和回收过程中的响应效率等因素,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60可以采用机械方式,例如通过预设扭簧实现自动输送或者自动回收等。
参照图5至图7,上述方案中通过线缆12呈圈径环绕在柜本体20的一侧,可以满足大功率的线缆12收纳,且结构成本低维护简单,线缆12可自动输送和回收,可避免充电枪线10拖地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线缆12的使用寿命,作为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充电桩100还包括保护壳80,所述保护壳80与所述柜本体20相连接,所述保护壳80和柜本体20之间形成有容纳腔81,所述容纳腔81于所述柜本体20的边缘设有出线口811,所述电源口41、所述收放线装置50设于所述容纳腔81内,所述滚轮组51靠近所述出线口811。柜本体20上和保护壳80之间构成的容纳腔81,可以理解为一个独立的腔体用于存放线缆12,将电缆收纳进容纳腔81内,防止线缆12受阳光暴晒或外物的损伤,同时也对收放线装置50起到保护,有效提高了线缆12的使用寿命。具体地,电源口41与收放线装置50都设置在容纳腔81的上部,且为了在使用充电桩100时存留安装室内的线缆12最短,电源口41设置在出线口811的下方。
为了线缆12的收纳和输送长度的精确控制,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100还包括用于检测线缆12处于放线位40置或收线位置的感应装置90。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装置90包括第一传感器91和第二传感器92,所述第一传感器91位于所述第一圈段121外,所述第二传感器92位于所述第一圈段121内,当所述线缆12位于所述收线位置,所述线缆12的部分接触所述第一传感器91;当所述线缆12位于所述放线位40置,所述线缆12的部分接触所述第二传感器92。容纳腔81内还设有感应装置90,用于检测线缆12放线到位和收线到位;收放线装置50将线缆12收回容纳腔81后,位于电源口41和导向装置70下方的部分线缆12呈自然下垂的状态,所述线缆12的部分接触所述第一传感器91,收放线装置50停止工作;当收放线装置50将线缆12输送出容纳腔81时,线缆12接触第二传感器92,收放线装置50停止工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91和第二传感器92接收线缆12的信号方式,可以是感应方式,例如,所述线缆12的部分靠近所述第一传感器91至一定距离,收放线装置50停止工作。另外,为了防止线缆12在安装室内摆动翻转或过多收纳,保护壳80的内侧面和柜本体20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线缆12的线径,从而保证容纳腔81内的线缆12尽可能在同一切面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枪线,所述充电枪线包括相连接的枪头和线缆;
柜本体,所述柜本体的不同侧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枪头的充电枪插口和放线位,所述放线位设有与线缆电连接的电源口;以及
收放线装置,所述收放线装置设于所述放线位,所述收放线装置包括滚轮组和用于驱动所述滚轮组的驱动装置,所述线缆的部分穿过所述滚轮组与所述电源口相连接;
其中,所述电源口在柜本体的离地方向上不高于所述滚轮组,所述电源口和所述滚轮组之间的部分线缆自然下垂形成第一圈段,在所述滚轮组的带动下,所述线缆具有所述第一圈段的周长减小的放线位置和第一圈段的周长恢复的收线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插口与所述放线位相邻设置,所述枪头位于所述充电枪插口,所述充电枪插口和所述滚轮组之间的部分线缆自然下垂形成第二圈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插口在柜本体的离地方向上不高于所述电源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设于所述放线位,所述线缆从所述电源口、通过所述导向装置后,再穿过所述滚轮组,所述导向装置用于使靠近所述滚轮组的部分线缆呈曲线过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靠近所述放线位一侧的边缘,所述电源口靠近所述放线位相对的另一侧的边缘,而使所述第一圈段在水平投影方向的圈距最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为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包括沿线缆出线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所述滚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及所述电源口之间的线缆呈圈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所述柜本体相连接,所述保护壳和柜本体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于所述柜本体的边缘设有出线口,所述电源口、所述收放线装置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滚轮组靠近所述出线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口靠近所述出线口;和/或,所述充电枪插口与所述出线口位于同一平面上;和/或,所述保护壳的内侧面和所述柜本体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所述线缆的线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用于检测线缆处于放线位置或收线位置的感应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圈段外,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圈段内,当所述线缆位于所述收线位置,所述线缆的部分接触所述第一传感器;当所述线缆位于所述放线位置,所述线缆的部分接触所述第二传感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41961.5U CN219446761U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充电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41961.5U CN219446761U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充电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46761U true CN219446761U (zh) | 2023-08-01 |
Family
ID=87421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41961.5U Active CN219446761U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充电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46761U (zh) |
-
2023
- 2023-03-28 CN CN202320641961.5U patent/CN2194467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733804B1 (en) | Charging cable storage device | |
WO2012043163A1 (ja) | 機械式立体駐車場のパレ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機械式立体駐車場 | |
JP2011254593A (ja) | 充電装置 | |
CN208149098U (zh) | 一种充电桩线缆固定装置 | |
CN206172695U (zh) | 一种电机式自动收放线器 | |
CN212555871U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 |
CN113147441A (zh) | 一种适用于立体车库的汽车充电装置 | |
CN211765039U (zh) | 一种户外充电桩 | |
CN219446761U (zh) | 充电桩 | |
CN105391143B (zh) | 具有车挡功能的充电终端 | |
CN103507652A (zh) | 带有充电支撑装置的电动车辆 | |
CN205915972U (zh) | 载车板及立体车库 | |
CN106672712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用充电线卷收器总成 | |
CN116691401A (zh) | 伸缩埋地式机器人充电桩 | |
CN217227314U (zh) | 带移动通信设备充电功能的智能充电桩 | |
CN214138293U (zh) | 一种用于停车场的充电站装置 | |
CN212473162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充电装置 | |
CN221437797U (zh) | 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 |
CN219096509U (zh) | 一种带显示装置的便携式汽车充电器 | |
CN109335885B (zh) | 收放线装置、充电桩及其收放线方法、控制器和介质 | |
CN215717636U (zh) | 一种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充电装置 | |
KR20210115389A (ko) | 전기자동차 충전 시스템 및 그 충전방법 | |
CN216761486U (zh) | 一种便捷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 |
CN220410309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移动储能站 | |
CN207328185U (zh) | 一种车载式自动收线充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