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437797U - 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437797U CN221437797U CN202420394261.5U CN202420394261U CN221437797U CN 221437797 U CN221437797 U CN 221437797U CN 202420394261 U CN202420394261 U CN 202420394261U CN 221437797 U CN221437797 U CN 2214377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motor
- inductive switch
- wire
- p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在立桩内部设置有自动收放线装置,通过自动收放线装置能够自动对充电线进行收放整理,解决了充电桩在移动时充电线缆与地面接触摩擦损坏的问题,延长了充电线缆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作为动力源,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充电桩进行充电,补充电能。
目前,在车库等停车点可以安装固定的充电桩,但是充电桩只能固定在某个车位上,不能移动,导致充电桩与停车位需要一一对应安装,每个充电桩并不会经常使用,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容易造成充电桩浪费。
为此,公开号为CN21590433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轨道行驶的移动式充电桩,包括沿轨道进行移动的移动机构、设置在移动机构上的控制机构以及充电机构;移动机构包括底盘和用于驱动底盘移动的移动组件;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和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定位模块和移动组件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充电机构包括可充电的蓄电池、立桩和绕设在立桩上的充电线,充电线与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和立桩均安装在底盘上。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轨道行驶的移动式充电桩,用户可以通过APP调用移动式充电桩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在停车场根据停车位铺设轨道之后,解锁的移动式充电桩自动沿着轨道运动到对应的停车位后,用户将充电线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插座连接即可开始充电。
但是,该型移动式充电桩在停车场中使用时,充电线缆较长,线径较粗,比较重,大部分司机充完电后不会主动将充电线缆挂起,充电线缆会直接与地面接触,当充电桩沿着轨道进行移动时,充电线缆容易在地面上摩擦损坏,极大的降低了充电线缆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包括沿轨道进行移动的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的控制机构以及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包括立桩和连接在所述立桩上的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的一端具有可插拔的连接在所述立桩侧壁内的充电枪,所述立桩内部还设置有自动收放线装置;
所述自动收放线装置包括支撑座、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的绕线筒、位于所述支撑座一侧设置的排线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绕线筒和排线机构同步运动的电机组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绕线筒上随所述绕线筒转动,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通过导电滑环与供电线电连接;
所述充电线位于所述立桩内部的部分绕设在所述绕线筒上,所述充电线从所述排线机构内穿过后从所述立桩内穿出;所述绕线筒转动收线时,所述排线机构沿所述绕线筒轴向往复移动以将充电线在绕线筒上顺序排列整齐成卷;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一感应开关,所述第一感应开关设置在所述立桩侧壁内的充电枪插拔位置处,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组控制连接。
进一步,所述转轴两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座内;
所述导电滑环套设在所述转轴一端上之后,所述导电滑环的外壳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侧壁上。
进一步,所述排线机构包括丝杠和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活动座和两个左右相对设置在所述活动座内的导向轮,所述充电线从两个所述导向轮之间穿过;
所述活动座连接在所述丝杠上;
所述丝杠两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座内。
进一步,所述电机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同步带驱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第二电机通过同步带驱动所述丝杠转动;
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进一步,所述充电枪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感应开关对应的第一感应头。
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感应开关,所述第二感应开关设置在所述立桩侧壁的出线口处,所述第二感应开关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充电线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感应开关对应的第二感应头。
进一步,所述第一感应开关和第二感应开关均为磁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在立桩内部设置有自动收放线装置,通过自动收放线装置能够自动对充电线进行收放整理,解决了移动充电桩在移动时充电线缆与地面接触摩擦损坏的问题,延长了充电线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的充电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动收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自动收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自动收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包括沿轨道进行移动的移动机构、设置在移动机构上的控制机构以及充电机构,如图1所示,充电机构包括立桩1和连接在立桩1上的充电线2,充电线2的一端具有可插拔的连接在立桩1侧壁内的充电枪3,立桩1内部还设置有自动收放线装置4。
具体的,如图2所示,自动收放线装置4包括支撑座5、通过转轴6转动安装在支撑座5上的绕线筒7、位于支撑座5一侧设置的排线机构8、用于驱动绕线筒7和排线机构8同步运动的电机组以及控制系统。充电线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绕线筒7上随绕线筒7转动,且充电线2的另一端通过导电滑环9与供电线电连接,充电线2位于立桩1内部的部分绕设在绕线筒7上,充电线2从排线机构8内穿过后从立桩1内穿出。
供电线通过导电滑环9对充电线2供电,从而使得充电线2能够随绕线筒7转动卷绕在绕线筒7上。绕线筒7转动收线时,排线机构8沿绕线筒7轴向往复移动以将充电线2在绕线筒7上顺序排列整齐成卷。
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及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一感应开关10和第二感应开关18,控制器与电机组控制连接。如图5所示,第一感应开关10设置在立桩1侧壁内的充电枪插拔位置处,充电枪3上设置有与第一感应开关10对应的第一感应头17。如图6所示,第二感应开关18设置在立桩1侧壁的出线口处,充电线2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二感应开关18对应的第二感应头19。
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开关10和第二感应开关18均可以采用磁传感器。第一感应头17和第二感应头19均可以采用磁铁块。当第一感应开关10感应到充电枪3上的第一感应头17离开充电枪固定装置后,电机组工作带动绕线筒7放线。当第一感应开关10感应到充电枪3复位后,电机组工作带动绕线筒7收线;当第二感应头19感应到第二感应头19复位后,电机组停止工作。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立桩1侧壁的出线口处设置有喇叭口,喇叭口内壁具有平滑过渡的表面,避免充电线2在通过出线口进出立桩1时磨损表面。
具体的,转轴6两端通过轴承11转动安装在支撑座5内。导电滑环9套设在转轴6一端上之后,导电滑环9的外壳固定安装在支撑座5侧壁上。
如图3和图4所示,排线机构8包括丝杠12和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活动座13和两个左右相对设置在活动座13内的导向轮14,充电线2从两个导向轮14之间穿过,导向轮14外壁采用硅胶材质制作,避免损坏充电线2外层。活动座13连接在丝杠12上;丝杠12两端通过轴承11转动安装在支撑座5内。
电机组包括第一电机15和第二电机16,第一电机15通过同步带驱动转轴6转动,第二电机16通过同步带驱动丝杠12转动;第一电机15和第二电机16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第一电机15驱动转轴6正向或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绕线筒7正向或反向转动,以将绕线筒7上的线放出或者绕回。第二电机16驱动丝杠12正向或方向转动,使导向组件沿丝杠12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可将充电线2顺序排列整齐成卷,或者将充电线2整齐放出。
为便于控制器控制,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5和第二电机16均可以采用伺服电机。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在立桩内部设置有自动收放线装置,通过自动收放线装置能够自动对充电线进行收放整理,解决了充电桩在移动时充电线缆与地面接触摩擦损坏的问题,延长了充电线缆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申请记载的范围。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包括沿轨道进行移动的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的控制机构以及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包括立桩(1)和连接在所述立桩(1)上的充电线(2),所述充电线(2)的一端具有可插拔的连接在所述立桩(1)侧壁内的充电枪(3),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桩(1)内部还设置有自动收放线装置(4);
所述自动收放线装置(4)包括支撑座(5)、通过转轴(6)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座(5)上的绕线筒(7)、位于所述支撑座(5)一侧设置的排线机构(8)、用于驱动所述绕线筒(7)和排线机构(8)同步运动的电机组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充电线(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绕线筒(7)上随所述绕线筒(7)转动,所述充电线(2)的另一端通过导电滑环(9)与供电线电连接;
所述充电线(2)位于所述立桩(1)内部的部分绕设在所述绕线筒(7)上,所述充电线(2)从所述排线机构(8)内穿过后从所述立桩(1)内穿出;所述绕线筒(7)转动收线时,所述排线机构(8)沿所述绕线筒(7)轴向往复移动以将充电线(2)在绕线筒(7)上顺序排列整齐成卷;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一感应开关(10),所述第一感应开关(10)设置在所述立桩(1)侧壁内的充电枪插拔位置处,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组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两端通过轴承(11)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座(5)内;
所述导电滑环(9)套设在所述转轴(6)一端上之后,所述导电滑环(9)的外壳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座(5)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机构(8)包括丝杠(12)和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活动座(13)和两个左右相对设置在所述活动座(13)内的导向轮(14),所述充电线(2)从两个所述导向轮(14)之间穿过;
所述活动座(13)连接在所述丝杠(12)上;
所述丝杠(12)两端通过轴承(11)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座(5)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包括第一电机(15)和第二电机(16),所述第一电机(15)通过同步带驱动所述转轴(6)转动,所述第二电机(16)通过同步带驱动所述丝杠(12)转动;
所述第一电机(15)和第二电机(16)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15)和第二电机(16)均为伺服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感应开关(10)对应的第一感应头(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感应开关(18),所述第二感应开关(18)设置在所述立桩(1)侧壁的出线口处,所述第二感应开关(18)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充电线(2)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感应开关(18)对应的第二感应头(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开关(10)和第二感应开关(18)均为磁传感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394261.5U CN221437797U (zh) | 2024-03-01 | 2024-03-01 | 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394261.5U CN221437797U (zh) | 2024-03-01 | 2024-03-01 | 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437797U true CN221437797U (zh) | 2024-07-30 |
Family
ID=92061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394261.5U Active CN221437797U (zh) | 2024-03-01 | 2024-03-01 | 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437797U (zh) |
-
2024
- 2024-03-01 CN CN202420394261.5U patent/CN22143779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604181B2 (ja) | 充電装置 | |
CN107128202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充电设施 | |
CN111285279A (zh) | 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 | |
CN107605199B (zh) | 充电车库及用于充电车库的收放线装置 | |
CN113147441A (zh) | 一种适用于立体车库的汽车充电装置 | |
CN221437797U (zh) | 一种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 |
CN110962640A (zh) | 电动车的充电系统 | |
CN107605198B (zh) | 充电车库 | |
CN218906959U (zh) | 一种充电装置 | |
CN216580179U (zh) | 一种可伸缩式新能源车充电桩停车位 | |
CN216686986U (zh) | 电缆伸缩装置 | |
CN212174312U (zh) | 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 | |
CN215513281U (zh) | 一种便于收线的充电桩结构 | |
CN110884379A (zh) | 一种均匀绕线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桩 | |
CN114987236A (zh) | 一种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装置 | |
CN109335885B (zh) | 收放线装置、充电桩及其收放线方法、控制器和介质 | |
CN219446761U (zh) | 充电桩 | |
CN215516146U (zh) | 一种充电桩用快速收线装置 | |
CN107601180B (zh) | 充电车库及用于充电车库的收放线装置 | |
CN219326449U (zh) | 一种充电枪线收放器 | |
CN219339220U (zh) | 一种基于搬运机器人的路边充电系统 | |
CN219821219U (zh) | 一种充电枪回收复位装置 | |
CN220180589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枪的辅助收放线装置 | |
CN220314756U (zh) | 可移动充电桩 | |
CN219007630U (zh) | 一种双电缆卷线盘充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