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74312U - 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74312U
CN212174312U CN202020396798.7U CN202020396798U CN212174312U CN 212174312 U CN212174312 U CN 212174312U CN 202020396798 U CN202020396798 U CN 202020396798U CN 212174312 U CN212174312 U CN 212174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roller
motor
hall sensor
cable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967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桂明
陈清华
杨磊
刘立冬
谢炜婕
沈国红
黄�俊
董泽荣
杨刚
顾佳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engjian Waterworks Engineering Co ltd
ZHEJIANG TSINGHUA YANGTZE RIVER DELTA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Tunnel Engineering Co Ltd
Yangtze Delta Region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Zhejiang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engjian Waterworks Engineering Co ltd
ZHEJIANG TSINGHUA YANGTZE RIVER DELTA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Tunne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engjian Waterworks Engineering Co ltd, ZHEJIANG TSINGHUA YANGTZE RIVER DELTA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Tunne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engjian Waterworks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967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74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74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743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用于将线缆盘绕或者卷出于滚筒,线缆卷扬装置包括:基座;可转动地安装于基座上的滚筒;设于滚筒上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滚筒转动;以及可移动的设于基座上的线缆排线机构,线缆排线机构上形成有供线缆穿过的穿孔,线缆排线机构可沿着滚筒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并带着线缆沿滚筒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配合滚筒的转动实现了线缆有序地盘绕于滚筒上或从滚筒上卷出。本申请线缆卷扬装置能够通过线缆排线机构带动线缆沿着滚筒的长度方向自动化有序地进行收放和排线,避免了线缆凌乱地盘绕于滚筒上而造成的线缆无法顺利收放的问题。

Description

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扬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
背景技术
卷扬机为一种用卷筒盘绕钢丝绳或链条提升或牵引重物的轻小型起重设备,卷扬机广泛地运用于建筑、水利工程、林业、矿山、码头等的物料升降或平拖,还可作为现代化电控自动作业线的配套设备。
现有的卷扬机能够将线缆盘绕于卷筒上,但是无法对其进行有序的排线,使得线缆经常凌乱地盘绕于卷筒上,容易造成线缆的缠结,导致线缆无法顺利地从卷筒上卷出,甚至会引起卷筒无法运转进而造成电机设备的损坏。
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有序地收线或者放线于卷筒上的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以解决现有卷扬机容易造成线缆的缠结而导致线缆无法顺利地从卷筒上卷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用于收放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卷扬装置包括:
基座;
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上的滚筒;
设于所述滚筒上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滚筒转动;以及
可移动的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线缆排线机构,所述线缆排线机构上形成有供所述线缆穿过的穿孔,所述线缆排线机构可沿着所述滚筒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并带着所述线缆沿所述滚筒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配合所述滚筒的转动实现了所述线缆有序地盘绕于所述滚筒上或从所述滚筒上卷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滚筒转动,线缆排线机构可沿着滚筒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并带着线缆沿滚筒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配合滚筒的转动实现了线缆有序地盘绕于滚筒上或从滚筒上卷出,从而能够通过线缆排线机构带动线缆沿着滚筒的长度方向自动化有序地进行收放和排线,避免了线缆凌乱地盘绕于滚筒上而造成的线缆无法顺利收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基座上安装有一可转动的丝杆,所述丝杆的设置方向与所述滚筒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所述线缆排线机构螺合于所述丝杆上,通过转动所述丝杆可使得所述线缆排线机构沿所述丝杆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丝杆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丝杆旋转;
所述基座上对应所述丝杆设有两个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线缆排线机构,且两个限位传感器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滚筒的两端相对应,所述限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控制连接,在检测到所述线缆排线机构时,所述限位传感器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丝杆反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线缆排线机构上支设有可转动的一横向导向轮,所述横向导向轮与所述线缆排线机构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穿孔。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线缆排线机构上还设有可转动的两个纵向导向轮,位于所述横向导向轮远离所述滚筒一侧,所述线缆穿过两个所述纵向导向轮之间。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基座上立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所述滚筒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滚筒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一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上固设有一码盘,所述码盘上均匀布设有若干镂空孔;
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对应所述码盘设有水平霍尔传感器和垂直霍尔传感器,所述垂直霍尔传感器或所述水平霍尔传感器与一镂空孔相重合,所述水平霍尔传感器或所述垂直霍尔传感器与所述码盘上除镂空孔的部分相重合,所述水平霍尔传感器和所述垂直霍尔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码盘的旋转方向进而获得所述滚筒的转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供电的电池组以及为所述电池组充电的充电组件;
所述电池组以及充电组件设于所述滚筒上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充电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滚筒一侧的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且设于所述旋转轴凸伸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端部的第一联轴器、位于所述壳体内且设于所述第一联轴器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的磁棒、位于所述壳体内且绕设于所述磁棒上的发电线圈、对应所述发电线圈绕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励磁线圈;
所述发电线圈电连接于所述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减速电机以及供驱动所述减速电机转动的第一电机驱动器;
所述减速电机与电池组电连接,所述减速电机与电池组之间的线路沿着所述滚筒的内壁贴设固定;
所述减速电机的电机机壳固设于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的所述滚筒内壁上;
所述减速电机的电机输出轴凸伸于所述滚筒并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所述电机机壳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滚筒转动。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滚筒包括一筒体以及位于所述筒体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筒体的截面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的水平霍尔传感器、垂直霍尔传感器、码盘以及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的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的线缆排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盘绕有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用于收放线缆。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座、滚筒、第一驱动组件、线缆排线机构,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滚筒转动,线缆排线机构可沿着滚筒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并带着线缆沿滚筒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配合滚筒的转动实现了线缆有序地盘绕于滚筒上或从滚筒上卷出,从而能够通过线缆排线机构带动线缆沿着滚筒的长度方向自动化有序地进行收放和排线,避免了线缆凌乱地盘绕于滚筒上而造成的线缆无法顺利收放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进行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一种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包括:用于收放线缆,线缆卷扬装置包括:基座1、可转动地安装于基座1上的滚筒21、设于滚筒21上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可移动的设于基座1上的线缆排线机构31,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滚筒21转动,线缆排线机构31上形成有供线缆穿过的穿孔,线缆排线机构31可沿着滚筒21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并带着线缆沿滚筒21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配合滚筒21的转动实现了线缆有序地盘绕于滚筒21上或从滚筒21上卷出。
参阅图1,进一步的,滚筒21包括一筒体213以及位于筒体213两侧的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的截面尺寸大于筒体213的截面尺寸,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于两侧将线缆围挡,避免线缆从筒体213上脱落。
本实施例中,线缆卷扬装置还包括一控制台,该控制台包括主控板、子控板、控制线缆收线的第一控制开关、控制线缆放线的第二控制开关、控制线缆向左排线的第三控制开关以及控制线缆向右排线的第四控制开关。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连接于子控板,第三控制开关和第四控制开关电连接于主控板,主控板与子控板电连接。通过在控制台上选择对应的控制开关可实现线缆的自动收放和排线,控制方便。
参见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上安装有一可转动的丝杆33,丝杆33的设置方向与滚筒2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线缆排线机构31螺合于丝杆33上,通过转动丝杆33可使得线缆排线机构31沿丝杆33进行移动。
较佳地,基座1上设有的滑道32,滑道32的设置方向与滚筒21的长度方向一致,线缆排线机构31能够沿着滑道32进行滑动,丝杆33位于滑道32的上方且与滑道32平行。
进一步的,线缆卷扬装置还包括安装于基座1上并与丝杆33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驱动丝杆33旋转,进而使得线缆排线机构31沿丝杆33进行移动。
参见图1和图4,更进一步的,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丝杆33一端的步进电机34以及驱动步进电机34转动的第二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34和第二电机驱动器电连接于主控板,主控板控制第二驱动组件的运作,主控板向第二电机驱动器发送第二驱动信号,第二电机驱动器接收该第二驱动信号并向步进电机34发送第二运转信号,步进电机34接收该第二运转信号后进行转动,步进电机34转动带动丝杆33转动,进而实现线缆排线机构31能够沿丝杆33进行左右移动。较佳地,步进电机34与丝杆3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联轴器37。
参见图4,具体的,滑道32的一侧上设有电机安装板323,步进电机34安装在电机安装板323上远离滑道32的一侧,步进电机34的电机轴凸伸于电机安装板323与第二联轴器37的一端固定连接,滑道32上靠近电机安装板323设有第一丝杆固定板321,丝杆33的一端安装于第一丝杆固定板321上并与第二联轴器3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滑道32的另一侧设有第二丝杆固定板322,丝杆33的另一端安装于第二丝杆固定板322上。
参见图1和图4,进一步的,基座1上对应丝杆33设有两个限位传感器36,限位传感器36用于检测线缆排线机构31,且两个限位传感器36的设置位置与滚筒21的两端相对应,限位传感器36与第二驱动组件控制连接,在检测到线缆排线机构31时,限位传感器36控制第二驱动组件驱动丝杆33反向转动。较佳地,线缆排线机构31上对应该限位传感器36设有位置检测板35,限位传感器36检测到该位置检测板35时,限位传感器36控制第二驱动组件驱动丝杆33反向转动。限位传感器36电连接于主控板,当限位传感器36检测到位置检测板35时,线缆盘绕或者卷出至第一侧板211或第二侧板212的位置处,该限位传感器36向主控板发送感应信号,主控板接收该感应信号并向第二电机驱动器发送调控信号,第二电机驱动器接收该调控信号并向步进电机34发送变向信号,步进电机34接收该变向信号后将改变转动方向进行反向转动,步进电机34反向转动带动丝杆33反向转动,使得线缆排线机构31反向移动,使得线缆排线机构31能够带动线缆进行反向移动,进而使得线缆排线机构31能够不断在两个限位传感器36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实现线缆沿着滚筒21的长度方向在滚筒21上进行来回地收线或者放线。
参见图1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线缆排线机构31上支设有可转动的一横向导向轮311,横向导向轮311与线缆排线机构31之间围合形成穿孔。进一步的,线缆排线机构31上还设有可转动的两个纵向导向轮312,两个纵向导向轮312位于横向导向轮312远离滚筒21一侧,线缆穿过两个纵向导向轮312之间。线缆一端固定连接于滚筒21上,然后穿过横向导向轮311与线缆排线机构31之间,再穿过两个纵向导向轮312之间,另一端固定连接待提升或牵引的重物。两个纵向导向轮312的作用是为了避免提升或牵引重物时线缆左右移动,对线缆进行纵向导向限位,避免了线缆收放时对线缆产生的磨损,延长了线缆的使用寿命。横向导向轮311设于滚筒21与两个纵向导向轮312之间对线缆进行横向导向限位,从而使得线缆能够盘绕于滚筒21上,避免了线缆收放时对线缆产生的磨损,延长了线缆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中,基座1上立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221和第二支撑板222,滚筒21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支撑板221和第二支撑板222,滚筒21与第二支撑板222通过一转轴214连接,转轴214上固设有一码盘253,码盘253上均匀布设有若干镂空孔2531,第二支撑板222上对应码盘253设有水平霍尔传感器251和垂直霍尔传感器252,垂直霍尔传感器252或水平霍尔传感器251与一镂空孔2531相重合,水平霍尔传感器251或垂直霍尔传感器252与码盘253上除镂空孔2531的部分相重合,水平霍尔传感器251和垂直霍尔传感器252用于检测码盘253的旋转方向进而获得滚筒21的转动方向。水平霍尔传感器251和垂直霍尔传感器252电连接于主控板。
码盘253随转轴214转动,由于水平霍尔传感器251和垂直霍尔传感器252同一时刻只能一个与镂空孔2531处相重合,另一个与非镂空孔2531处相重合,使得水平霍尔传感器251和垂直霍尔传感器252产生不同的电压,水平霍尔传感器251和垂直霍尔传感器252电连接于主控板,主控板接收水平霍尔传感器251和垂直霍尔传感器252传送的电压值,并计算出水平霍尔传感器251和垂直霍尔传感器252的相位差,根据该相位差的正负值判断码盘253的转动方向,即为滚筒21的转动方向,进而判断出线缆当前处于收线阶段还是放线阶段。若是使用者启动的第一控制开关或者第二控制开关触发的收线或者放线的指令与当前子控板判断的线缆的收线或者放线阶段不一致时,子控板将向第一电机驱动器24发送调转信号,第一电机驱动器24接收该调转信号并向减速电机23发送转向信号,减速电机23接收该转向信号后将改变转动方向进行反向转动,从而实现对线缆收线或者放线的控制。
具体的,转轴214一端固定于第二侧板212远离滚筒21的一侧,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支撑板222上,第二支撑板222对应转轴214的安装位置设有轴承,转轴214可转动的安装于轴承上。
参见图1,进一步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减速电机23以及供驱动减速电机23转动的第一电机驱动器24,减速电机23的电机机壳固设于靠近第一支撑板221一侧的滚筒21内壁上,减速电机23的电机输出轴凸伸于滚筒21并安装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21上,电机机壳转动进而带动滚筒21转动。减速电机23和第一电机驱动器24电连接于子控板,子控板控制第一驱动组件的运作,子控板向第一电机驱动器24发送第一驱动信号,第一电机驱动器24接收该第一驱动信号并向减速电机23发送第一运转信号,减速电机23接收该第一运转信号后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滚筒21的转动,实现线缆的收线或者放线。
较佳地,电池组26与减速电机23电连接,电池组26与减速电机23之间的线路沿着筒体213的内壁贴设固定,相较于现有的技术中电机设于滚筒外部,为电机供电的线路布设于外部,容易引起滚筒21转动时线路缠绕的问题,本申请的线路沿着筒体213的内壁贴设固定,与筒体213同步转动,避免了线路缠绕的问题,对线路起到保护作用。
传统的电机安装通常是电机机壳固定于滚筒外部,电机输出轴与滚筒连接,利用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滚筒转动,但是这样的设置使得连接电机的线路也必须在外部设置,且随着滚筒的转动而同步转动,容易导致线路的盘绕,甚至绞断,进而造成设备的损坏。而本申请改进了电机的安装方式以及线路的布设位置,将减速电机23的电机机壳安装于第一侧板211远离第一支撑板221的一侧上,使得电机机壳位于滚筒21内,并将电机输出轴穿过第一侧板211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21上,在电机输出轴不转的情况下,通过方向驱动力矩来实现电机机壳的转动,电机机壳转动进而带动其上的滚筒21转动。本申请充分利用了滚筒内部的中空空间,使线缆卷扬装置外部线路更加整洁,也避免了外界对线路的干扰,对线路起到保护作用。
参见图3,线缆卷扬装置还包括为第一驱动组件供电的电池组26以及为电池组26充电的充电组件27,电池组26以及充电组件27设于滚筒21上靠近第二支撑板222的侧面上,较佳地,电池组26以及充电组件27设于第二侧板212上,电池组26电连接于子控板、减速电机23以及第一电机驱动器24,子控板控制电池组26,并为减速电机23以及第一电机驱动器24、子控板供电。
参见图3,该充电组件27包括:设于第二支撑板222远离滚筒21一侧的壳体271、位于壳体271内且设于转轴214凸伸于第二支撑板222的端部的第一联轴器272、位于壳体271内且设于第一联轴器272远离转轴214的一端的磁棒273、位于壳体271内且绕设于磁棒273上的发电线圈274、对应发电线圈274绕设于壳体271上的励磁线圈275。进一步的,励磁线圈275电连接于主控板,主控板电连接于外接电源,发电线圈274电连接于电池组26,较佳地,发电线圈274与电池组26之间依次连接有整流电路、滤波电路以及变压电路。
由于减速电机23和第一电机驱动器24需要电源为其供电,而外接电源只能提供交流电,因此无法使用外接电源为减速电机23和第一电机驱动器24供电。故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充电组件27将外接电源的交流电转化为所需的电,并储存于电池组26中,再通过电池组26再给减速电机23和第一电机驱动器24供电。主控板向励磁线圈275提供高频交变电流,并在磁棒273的聚拢作用下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在高频交变磁场作用下发电线圈274上产生交流电,使得交流电压经过整流、滤波、变压后调整为稳定的电压,从而能够为电池组26充电,避免电池组26频繁更换的成本浪费,保证了电池组26具有充足的电量,便于长时间的自动化作业。
具体的,转轴214的内部中空形成供布设线路的空间,发电线圈274与电池组26之间的线路依次布设固定于第一联轴器272的槽口处、转轴214内壁以及第二侧板212上,使线缆卷扬装置外部线路更加整洁,也避免了外界对线路的干扰,对线路起到保护作用。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的工作流程进行说明。
将线缆盘绕于滚筒上的过程为:线缆的一端穿过线缆排线机构并固定在滚筒的第一端,此时该线缆排线机构也对应的位于该滚筒的第一端,控制滚筒旋转并盘绕线缆,同时线缆排线机构向该滚筒的第二端移动,使得线缆呈螺旋状有序地的盘绕在滚筒上。当线缆排线机构移动到滚筒的第二端时,线缆也盘绕至滚筒的第二端,此时限位传感器检测到该线缆排线机构并控制该线缆排线机构反向移动,使得线缆从该滚筒的第二端向第一端呈螺旋状有序地盘绕,如此反复,直至线缆完全收回并盘绕至该滚筒上。
将线缆从滚筒上放出的过程为:控制滚筒旋转并向外放出线缆,线缆排线机构同步地进行移动以使得线缆能够按照盘绕的顺序有序地放出,在线缆排线机构移动到滚筒的端部(第一端或第二端)时,限位传感器会检测到该线缆排线机构并控制其反向移动,如此反复,直至该线缆放出到位。
在线缆的盘绕和放出过程中,通过线缆排线机构带动线缆沿着滚筒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实现线缆有序地收放以避免线缆发生盘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滚筒转动,水平霍尔传感器、垂直霍尔传感器以及码盘用于检测滚筒的转动方向,线缆排线机构可沿着滚筒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并带着线缆沿滚筒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配合滚筒的转动实现了线缆有序地盘绕于滚筒上或从滚筒上卷出,限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到线缆排线机构并控制第二驱动组件驱动丝杆反向转动,从而能够通过线缆排线机构带动线缆沿着滚筒的长度方向来回往返的进行自动化有序地收放和排线,避免了线缆凌乱地盘绕于滚筒上而造成的线缆无法顺利收放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用于收放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卷扬装置包括:
基座;
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上的滚筒;
设于所述滚筒上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滚筒转动;以及
可移动的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线缆排线机构,所述线缆排线机构上形成有供所述线缆穿过的穿孔,所述线缆排线机构可沿着所述滚筒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并带着所述线缆沿所述滚筒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配合所述滚筒的转动实现了所述线缆有序地盘绕于所述滚筒上或从所述滚筒上卷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安装有一可转动的丝杆,所述丝杆的设置方向与所述滚筒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所述线缆排线机构螺合于所述丝杆上,通过转动所述丝杆可使得所述线缆排线机构沿所述丝杆进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丝杆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丝杆旋转;
所述基座上对应所述丝杆设有两个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线缆排线机构,且两个限位传感器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滚筒的两端相对应,所述限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控制连接,在检测到所述线缆排线机构时,所述限位传感器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丝杆反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排线机构上支设有可转动的一横向导向轮,所述横向导向轮与所述线缆排线机构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排线机构上还设有可转动的两个纵向导向轮,位于所述横向导向轮远离所述滚筒一侧,所述线缆穿过两个所述纵向导向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立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所述滚筒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滚筒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一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上固设有一码盘,所述码盘上均匀布设有若干镂空孔;
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对应所述码盘设有水平霍尔传感器和垂直霍尔传感器,所述垂直霍尔传感器或所述水平霍尔传感器与一镂空孔相重合,所述水平霍尔传感器或所述垂直霍尔传感器与所述码盘上除镂空孔的部分相重合,所述水平霍尔传感器和所述垂直霍尔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码盘的旋转方向进而获得所述滚筒的转动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供电的电池组以及为所述电池组充电的充电组件;
所述电池组以及充电组件设于所述滚筒上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滚筒一侧的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且设于所述转轴凸伸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端部的第一联轴器、位于所述壳体内且设于所述第一联轴器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的磁棒、位于所述壳体内且绕设于所述磁棒上的发电线圈、对应所述发电线圈绕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励磁线圈;
所述发电线圈电连接于所述电池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减速电机以及供驱动所述减速电机转动的第一电机驱动器;
所述减速电机与电池组电连接,所述减速电机与电池组之间的线路沿着所述滚筒的内壁贴设固定;
所述减速电机的电机机壳固设于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的所述滚筒内壁上;
所述减速电机的电机输出轴凸伸于所述滚筒并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所述电机机壳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滚筒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包括一筒体以及位于所述筒体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筒体的截面尺寸。
CN202020396798.7U 2020-03-25 2020-03-25 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 Active CN212174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6798.7U CN212174312U (zh) 2020-03-25 2020-03-25 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6798.7U CN212174312U (zh) 2020-03-25 2020-03-25 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74312U true CN212174312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70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96798.7U Active CN212174312U (zh) 2020-03-25 2020-03-25 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743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85279A (zh) 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
US10934142B2 (en) Motor-driven fairlead for assisting spooling or unspooling from a winch
CN2271516Y (zh) 一种电缆卷线器
CN109230908B (zh) 一种垂直升降式电缆绞车
CN218809691U (zh) 一种半自动操作的卷放线机构
CN212174312U (zh) 自动化线缆卷扬装置
CN212531848U (zh) 一种收放线装置
CN107324160A (zh) 基于恒定拉力原理的工程线缆自动收/放控制设备
CN213622698U (zh) 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电缆放线器
EP1551086A1 (en) Cable reel
CN114132807B (zh) 一种电源箱收放线控制系统
AU664708B2 (en) Cable reeling system
CN216686986U (zh) 电缆伸缩装置
CN111470442A (zh) 一种电动绞车
CN108071256B (zh) 充电车库及用于充电车库的收放线装置
CN109335885B (zh) 收放线装置、充电桩及其收放线方法、控制器和介质
CN218491193U (zh) 一种热室吊车的电缆收放系统
CN216129154U (zh) 一种基于电驱动的充电枪线缆管理装置
CN212769186U (zh) 一种恒张力电缆卷筒
CN220907013U (zh) 双保险电动葫芦
CN110884379A (zh) 一种均匀绕线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桩
CN217967008U (zh) 一种基于通信电缆同步卷收的天车式喷涂机器人机械臂
CN217350268U (zh) 一种小型便携式多功能系留无人机线缆收放装置
CN214527353U (zh) 自动收线的线盘子工具
CN218024791U (zh) 一种电缆自动收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