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26747U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26747U
CN219426747U CN202320173295.7U CN202320173295U CN219426747U CN 219426747 U CN219426747 U CN 219426747U CN 202320173295 U CN202320173295 U CN 202320173295U CN 219426747 U CN219426747 U CN 219426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lamp
platform
sliding rail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32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磊
李红光
马威
陈胜宝
王玉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eheng Industri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eheng Industri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eheng Industri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eheng Industri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329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26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26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26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包括基架,所述基架上安装有第一夹具平台和第二夹具平台,所述第一夹具平台和所述第二夹具平台下端均安装有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且所述第一夹具平台和所述第二夹具平台上端均安装有移动式变位组件,所述第一夹具平台和所述第二夹具平台上均可安装若干个固定夹具,各所述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和各所述移动式变位组件上均可安装若干个随动夹具,所述随动夹具用于跟随各所述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或各所述移动式变位组件的旋转变位。本实用新型组建的若干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均安置于同一基架上,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之间的切换在同一基架所处的工位内完成,占地面积小,切换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焊装柔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
背景技术
多车型柔性混线焊装生产模式满足多类别、小批量、高效率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需求,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焊接生产线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制造实现柔性化生产,一般通过新能源汽车夹具地面移动切换系统选择不同车型所对应的夹具来生产各车型的新能源汽车,以满足不同车型的生产需要,但夹具地面移动切换方式的柔性化生产的设备占地面积大,且切换受夹具变换工位的输送时间影响,切换效率低,导致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效率低。
目前,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切换受其工件尺寸影响,夹具切换需要的夹具变换工位的输送时间较长,且大型夹具受其尺寸影响,多车型需要的多套大型夹具占地面积,切换时间长,切换控制复杂,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现代新能源汽车多车型共线的高效率生产需求。
目前,一些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采用了转台旋转切换夹具的形式进行新能源汽车切换车型的生产,但受限于转台结构形式,转台最多可置放两套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只能完成新能源汽车两车型的切换生产,无法满足三种及以上新能源汽车车型的柔性共线生产,若需三种及以上新能源汽车车型的生产,需在生产线上设置多套转台,致使产线设备占地面积大、设备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若干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均安置于同一基架上,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之间的切换在同一基架所处的工位内完成,占地面积小,切换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包括基架,所述基架上安装有第一夹具平台和第二夹具平台,所述第一夹具平台和所述第二夹具平台下端均安装有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且所述第一夹具平台和所述第二夹具平台上端均安装有移动式变位组件,以及,所述第一夹具平台和所述第二夹具平台上均可安装若干个固定夹具,各所述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和各所述移动式变位组件上均可安装若干个随动夹具,所述随动夹具用于跟随各所述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或各所述移动式变位组件的旋转变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通过第一底座、第二底座、驱动组件和定位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上,所述第一底座置于所述第一夹具平台的左下方,所述第二底座置于所述第一夹具平台的下方中部,所述驱动组件置于所述第一夹具平台的右下方,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驱动组件呈直线布置,所述定位装置置于驱动组件的下方且靠近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底座上安装有第一带座轴承,所述第二底座上安装有第二带座轴承,所述第一带座轴承和所述第二带座轴承上安装有轴,所述轴延伸到所述驱动组件内且所述轴用于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在所述第一带座轴承和所述第二带座轴承中旋转变位,以及,所述轴上从所述第一带座轴承到所述驱动组件之间依次安装有第一夹具座、第二夹具座、第三夹具座、第四夹具座、第五夹具座、第六夹具座和第七夹具座,所述第一夹具座、第二夹具座、第三夹具座、第四夹具座、第五夹具座、第六夹具座和第七夹具座在轴的位置间距可根据随动夹具的布置需求而灵活调节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具座、所述第二夹具座、所述第三夹具座、所述第四夹具座、所述第五夹具座、所述第六夹具座和所述第七夹具座均设置有六个圆周均布的夹具安装平面,所述夹具安装平面用于安装所述随动夹具,以及,所述定位装置用于锁定所述轴的位置,所述驱动组件设有用于防尘的第一防护罩,所述定位装置设有用于防尘的第二防护罩。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防护罩、减速电机、电机安装座、联轴器、轴承座、第三底座、定位盘、第一支架、第一行程开关、双列轴承、第二支架、第二行程开关、行程环、第三支架、第三行程开关;
所述第三底座安装在第一夹具平台上,所述轴承座安装在所述第三底座上,所述双列轴承安装在所述轴承座内部,所述轴穿过所述双列轴承且与所述双列轴承同步旋转,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分别安装在所述轴承座的三个外表面上,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行程开关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三行程开关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行程环安装在所述轴上,且所述行程环同时与所述第一行程开关、所述第二行程开关和所述第三行程开关相接触,所述定位盘安装在所述轴上靠近双列轴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安装座安装在所述第三底座上,所述减速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座上,所述联轴器用于连接所述轴和所述减速电机,所述第一防护罩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座上,所述第一防护罩用于对所述定位盘、所述联轴器和所述减速电机的安全防护和防尘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二防护罩、定位杆、衬套座、无油衬套、防转块、定位气缸、气缸安装座、防松块、第四底座;
所述第四底座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上靠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所述衬套座安装在所述第四底座上,所述防松块安装在所述第四底座上靠近所述衬套座的一侧,所述防松块用于防止所述衬套座受震松动;所述气缸安装座安装在所述衬套座下方,所述定位气缸安装在所述气缸安装座上,所述无油衬套安装在所述衬套座内部,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定位气缸连接且所述定位杆与所述无油衬套滑动配合,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定位盘相啮合;以及,所述防转块安装在所述衬套座上,所述防转块与所述定位杆轴向平面相贴合且所述防转块用于防止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定位盘啮合时发生轴向旋转,所述第二防护罩安装在所述衬套座上且所述第二防护罩用于所述定位杆的防尘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式变位组件由移动机构和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组成,所述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置于所述移动机构的上方,所述移动机构置于所述第一夹具平台的上侧,所述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上设置若干随动夹具;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两个锁紧装置、第一挡块、第一盖板、第一滑轨、第二挡板、第一安装板、第二盖板、第一撑板、第二滑轨、连接板、第二安装板、动力气缸、接头、第三挡块、第四挡块、第三盖板、第二撑板、第三滑轨、第五挡块、第四滑轨、第四盖板、第六挡块;
所述移动机构的左右两端均各设有一个所述锁紧装置且各所述锁紧装置用于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移动到位后的位置锁定,所述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平行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上,所述第一安装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安装板安装在所述第三滑轨和所述第四滑轨上,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可在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所述第三滑轨和所述第四滑轨上同步移动,所述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方且所述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用于跟随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同步移动,所述动力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上且所述动力气缸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一侧,所述动力气缸通过所述接头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接,所述动力气缸用于通过所述接头带动第二安装板在所述第三滑轨和所述第四滑轨上移动,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上且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板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板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移动到位后的停止阻挡;以及,所述第四挡块和所述第三挡块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上且所述第四挡块和所述第三挡块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前后两端,所述第四挡块和所述第三挡块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移动到位后的停止阻挡;以及,所述第六挡块和所述第五挡块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上,所述第六挡块和所述第五挡块置于第二安装板的前后两端,所述第六挡块和所述第五挡块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移动到位后的停止阻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板上且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方,所述第一盖板用于所述第一滑轨的防尘保护;所述第四盖板安装在第六挡块和第五挡块上且置于第四滑轨上方,所述第四盖板用于第四滑轨的防尘保护;所述第一撑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上且置于第二滑轨的的一侧,所述第二盖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撑板上且置于第二滑轨上方,所述第二盖板用于所述第二滑轨的防尘保护;所述第二撑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上且置于所述第三滑轨的一侧,所述第三盖板安装在第二撑板上且置于第三滑轨上方,所述第三盖板用于所述第三滑轨的防尘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紧气缸、安装块、顶盖板、挡块和锁紧座;所述锁紧座安装在第一夹具平台上,所述安装块安装在所述锁紧座上,所述锁紧气缸安装在所述安装块上,所述顶盖板安装在所述锁紧座上,所述顶盖板用于所述挡块的防尘保护,所述挡块安装在所述锁紧座内且所述挡块与所述锁紧座滑动配合,所述挡块与所述锁紧气缸相连接,所述锁紧气缸用于带动所述挡块在所述锁紧座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具平台和所述第二夹具平台在所述基架上呈八字布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本实用新型组建的若干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均安置于同一基架上,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之间的切换在同一基架所处的工位内完成,占地面积小,切换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具平台和第二夹具平台呈八字布置,单个夹具平台可同时安装三套及以上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两个夹具平台共可安装六套及以上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且六套及以上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可智能快速切换,满足多类别、小批量、高效率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需求;
3.更换、增加或减少第一平具平台上的若干固定夹具、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和移动式变位组件的若干随动夹具,可组成更多的可切换的若干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更换、增加或减少第二平具平台上的若干固定夹具、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和移动式变位组件的若干随动夹具,可组成更多的可切换的若干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满足更多车型或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共线柔性生产的需求。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变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包括基架600,所述基架600上安装有第一夹具平台100和第二夹具平台700,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和所述第二夹具平台700下端均安装有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且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和所述第二夹具平台700上端均安装有移动式变位组件300,以及,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和所述第二夹具平台700上均可安装若干个固定夹具400,各所述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和各所述移动式变位组件300上均可安装若干个随动夹具500,所述随动夹具500用于跟随各所述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或各所述移动式变位组件300的旋转变位。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移动式变位组件300、若干固定夹具400、若干随动夹具500组成若干套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通过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的旋转变位、移动式变位组件300的旋转变位和平移变位实现若干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之间的切换;所述第二夹具平台700、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移动式变位组件300、若干固定夹具400、若干随动夹具500组成若干套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通过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的旋转变位、移动式变位组件300的旋转变位和平移变位实现若干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之间的切换。更换、增加或减少所述第一平具平台100上的若干固定夹具400、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和移动式变位组件300的若干随动夹具500,可组成更多的可切换的若干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更换、增加或减少所述第二平具平台700上的若干固定夹具400、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和移动式变位组件300的若干随动夹具500,可组成更多的可切换的若干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满足更多车型或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共线柔性生产的需求。固定夹具400和随动夹具500为本实用新型之外的、由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自行配置,本实用新型不对其作结构限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通过第一底座202、第二底座213、驱动组件211和定位装置212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所述第一底座202置于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的左下方,所述第二底座213置于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的下方中部,所述驱动组件211置于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的右下方,所述第一底座202、第二底座213、驱动组件211呈直线布置,所述定位装置212置于驱动组件211的下方且靠近驱动组件211,所述第一底座202上安装有第一带座轴承201,所述第二底座213上安装有第二带座轴承214,所述第一带座轴承201和所述第二带座轴承214上安装有轴203,所述轴203延伸到所述驱动组件211内且所述轴203用于在所述驱动组件211的驱动下在所述第一带座轴承201和所述第二带座轴承214中旋转变位,以及,所述轴203上从所述第一带座轴承201到所述驱动组件211之间依次安装有第一夹具座204、第二夹具座205、第三夹具座206、第四夹具座207、第五夹具座208、第六夹具座209和第七夹具座210,第一夹具座204、第二夹具座205、第三夹具座206、第四夹具座207、第五夹具座208、第六夹具座209和第七夹具座210可跟随轴203同步旋转,所述第一夹具座204、第二夹具座205、第三夹具座206、第四夹具座207、第五夹具座208、第六夹具座209和第七夹具座210在轴203的位置间距可根据随动夹具500的布置需求而灵活调节并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具座204、所述第二夹具座205、所述第三夹具座206、所述第四夹具座207、所述第五夹具座208、所述第六夹具座209和所述第七夹具座210均设置有六个圆周均布的夹具安装平面,所述夹具安装平面用于安装所述随动夹具500,随动夹具500可跟随轴203同步旋转,以及,所述定位装置212用于锁定所述轴203的位置,所述驱动组件211设有用于防尘的第一防护罩211-01,所述定位装置212设有用于防尘的第二防护罩212-01。基本动作为:驱动组件211带动轴203旋转变位,随动夹具500跟随轴203同步旋转变位,变位完成后定位装置212锁定轴203的位置,从而锁定随动夹具500完成变位后的位置,完成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的旋转变位。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211包括第一防护罩211-01、减速电机211-02、电机安装座211-03、联轴器211-04、轴承座211-05、第三底座211-06、定位盘211-07、第一支架211-08、第一行程开关211-09、双列轴承211-10、第二支架211-11、第二行程开关211-12、行程环211-13、第三支架211-14、第三行程开关211-15;
所述第三底座211-06安装在第一夹具平台100上,所述轴承座211-05安装在所述第三底座211-06上,所述双列轴承211-10安装在所述轴承座211-05内部,所述轴203穿过所述双列轴承211-10且与所述双列轴承211-10同步旋转,所述第一支架211-08、第二支架211-11、第三支架211-14分别安装在所述轴承座211-05的三个外表面上,所述第一行程开关211-09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211-08上,所述第二行程开关211-12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211-11上,所述第三行程开关211-15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架211-14上,所述行程环211-13安装在所述轴203上,且所述行程环211-13同时与所述第一行程开关211-09、所述第二行程开关211-12和所述第三行程开关211-15相接触,所述定位盘211-07安装在所述轴203上靠近双列轴承211-10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电机安装座211-03安装在所述第三底座211-06上,所述减速电机211-02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座211-03上,所述联轴器211-04用于连接所述轴203和所述减速电机211-02,所述第一防护罩211-01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座211-03上,所述第一防护罩211-01用于对所述定位盘211-07、所述联轴器211-04和所述减速电机211-02的安全防护和防尘保护。基本动作:减速电机211-02通过联轴器211-04带动轴203旋转,行程环211-13和定位盘211-07跟随轴203同步旋转,随着行程环211-13旋转并与行程开关触碰,行程环211-13依次控制第一行程开关211-09、第二行程开关211-12、第三行程开关211-15的开与关,控制顺序为:第一行程开关211-09关闭,同时第二行程开关211-12和第三行程开关211-15打开,定位盘211-07处于随动夹具500第一安装位置,第一行程开关211-09给定位装置212发出定位信号;第二行程开关211-12关闭,同时第一行程开关211-09和第三行程开关211-15打开,定位盘211-07处于随动夹具500第二安装位置,第二行程开关211-12给定位装置212发出定位信号;第三行程开关211-15关闭,同时第一行程开关211-09和第二行程开关211-12打开,定位盘211-07处于随动夹具500第三安装位置,第三行程开关211-15给定位装置212发出定位信号。
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212包括第二防护罩212-01、定位杆212-02、衬套座212-03、无油衬套212-04、防转块212-05、定位气缸212-06、气缸安装座212-07、防松块212-08、第四底座212-09;
所述第四底座212-09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靠近所述驱动组件211的一侧,所述衬套座212-03安装在所述第四底座212-09上,所述防松块212-08安装在所述第四底座212-09上靠近所述衬套座212-03的一侧,所述防松块212-08用于防止所述衬套座212-03受震松动;所述气缸安装座212-07安装在所述衬套座212-03下方,所述定位气缸212-06安装在所述气缸安装座212-07上,所述无油衬套212-04安装在所述衬套座212-03内部,所述定位杆212-02与所述定位气缸212-06连接且所述定位杆212-02与所述无油衬套212-04滑动配合,所述定位杆212-02与所述定位盘211-07相啮合;以及,所述防转块212-05安装在所述衬套座212-03上,所述防转块212-05与所述定位杆212-02轴向平面相贴合且所述防转块212-05用于防止所述定位杆212-02与所述定位盘211-07啮合时发生轴向旋转,所述第二防护罩212-01安装在所述衬套座212-03上且所述第二防护罩212-01用于所述定位杆212-02的防尘保护。基本动作:定位装置212接收到第一行程开关211-09或第二行程开关211-12或第三行程开关211-15发出的定位信号,定位气缸212-06带动定位杆212-02在无油衬套212-04内滑动,直到定位杆212-02与定位盘211-07完全啮合时停止,完成定位盘211-07的精确定位。当定位装置212接收到夹具变换信号时,定位杆212-02通过定位气缸212-06带动离开与定位盘211-07的啮合位置,定位盘211-07转到随动夹具500下一个安装位置,定位气缸212-06带动定位杆212-02在无油衬套212-04内滑动,直到定位杆212-02与定位盘211-07完全啮合时停止,完成定位盘211-07的精确定位。
优选地,所述移动式变位组件300由移动机构300A和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组成,所述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置于所述移动机构300A的上方,所述移动机构300A置于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的上侧,所述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上设置若干随动夹具500;所述移动机构300A包括两个锁紧装置1000、第一挡块306、第一盖板307、第一滑轨308、第二挡板309、第一安装板310、第二盖板311、第一撑板312、第二滑轨313、连接板314、第二安装板315、动力气缸316、接头317、第三挡块318、第四挡块319、第三盖板320、第二撑板321、第三滑轨322、第五挡块323、第四滑轨324、第四盖板325、第六挡块326;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和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形状结构一致,
所述移动机构300A的左右两端均各设有一个所述锁紧装置1000且各所述锁紧装置1000用于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移动到位后的位置锁定,所述第一滑轨308、第二滑轨313、第三滑轨322和第四滑轨324平行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所述第一安装板310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308和所述第二滑轨313上,所述第二安装板315安装在所述第三滑轨322和所述第四滑轨324上,所述第一安装板31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315通过所述连接板314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板31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315可在所述第一滑轨308、所述第二滑轨313、所述第三滑轨322和所述第四滑轨324上同步移动,所述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315上方且所述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用于跟随所述第一安装板31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315同步移动,所述动力气缸316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且所述动力气缸316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15一侧,所述动力气缸316通过所述接头317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15相连接,所述动力气缸316用于通过所述接头317带动第二安装板315在所述第三滑轨322和所述第四滑轨324上移动,所述第一挡块306和所述第二挡板309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且所述第一挡块306和所述第二挡板309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0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挡块306和所述第二挡板309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0移动到位后的停止阻挡;以及,所述第四挡块319和所述第三挡块318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且所述第四挡块319和所述第三挡块318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15的前后两端,所述第四挡块319和所述第三挡块318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15移动到位后的停止阻挡;以及,所述第六挡块326和所述第五挡块323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所述第六挡块326和所述第五挡块323置于第二安装板315的前后两端,所述第六挡块326和所述第五挡块323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15移动到位后的停止阻挡。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板307安装在所述第一挡块306和所述第二挡板309上且置于所述第一滑轨308上方,所述第一盖板307用于所述第一滑轨308的防尘保护;所述第四盖板325安装在第六挡块326和第五挡块323上且置于第四滑轨324上方,所述第四盖板325用于第四滑轨324的防尘保护;所述第一撑板312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且置于第二滑轨的313的一侧,所述第二盖板311安装在所述第一撑板312上且置于第二滑轨313上方,所述第二盖板311用于所述第二滑轨313的防尘保护;所述第二撑板321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且置于所述第三滑轨的322的一侧,所述第三盖板320安装在第二撑板321上且置于第三滑轨322上方,所述第三盖板320用于所述第三滑轨322的防尘保护。基本动作为:动力气缸316通过接头317带动第一安装板310和第二安装板315在第一滑轨308、第二滑轨313、第三滑轨322和第四滑轨324上同步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跟随第一安装板310和第二安装板315同步移动,移动到位后,由第一挡块306、第四挡块319、第六挡块326进行前停止位的停止阻挡,由第二挡板309、第三挡块318、第五挡块323进行后停止位的停止阻挡,位于第一夹具平台100左右两侧的锁紧装置1000的挡块304由锁紧气缸301带动从锁紧座305伸出,对第一安装板310和第二安装板315进行锁紧定位,从而保证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平移锁紧定位,驱动组件211带动轴203旋转变位,随动夹具500跟随轴203同步旋转变位,变位完成后定位装置212锁定轴203的位置,从而锁定随动夹具500完成变位后的位置,完成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的旋转变位,完成移动式变位组件300平移锁紧定位和旋转变位。
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1000包括锁紧气缸301、安装块302、顶盖板303、挡块304和锁紧座305;所述锁紧座305安装在第一夹具平台100上,所述安装块302安装在所述锁紧座305上,所述锁紧气缸301安装在所述安装块302上,所述顶盖板303安装在所述锁紧座305上,所述顶盖板303用于所述挡块304的防尘保护,所述挡块304安装在所述锁紧座305内且所述挡块304与所述锁紧座305滑动配合,所述挡块304与所述锁紧气缸301相连接,所述锁紧气缸301用于带动所述挡块304在所述锁紧座305内滑动。置于所述移动式变位组件300左端的锁紧装置1000的挡块304与第一安装板310配合,用于第一安装板310的位置固定,置于所述移动式变位组件300右端的锁紧装置1000的挡块304与第二安装板315配合,用于第二安装板315的位置固定,第一安装板310和第二安装板315的位置固定用于安装于第一安装板310和第二安装板315上方的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的位置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和所述第二夹具平台700在所述基架600上呈八字布置。单个夹具平台可同时安装三套及以上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两个夹具平台共可安装六套及以上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且六套及以上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可智能快速切换,满足多类别、小批量、高效率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需求。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第一夹具平台100、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移动式变位组件300、若干固定夹具400、若干随动夹具500组成若干套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需要切换时,驱动组件211带动轴203旋转变位,随动夹具500跟随轴203同步旋转变位,变位完成后定位装置212锁定轴203的位置,从而锁定随动夹具500完成变位后的位置,完成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的旋转变位;动力气缸316带动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跟随第一安装板310和第二安装板315同步移动,移动到位后,锁紧装置1000的挡块304由锁紧气缸301带动从锁紧座305伸出,对第一安装板310和第二安装板315进行锁紧定位,从而保证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平移锁紧定位,驱动组件211带动轴203旋转变位,随动夹具500跟随轴203同步旋转变位,变位完成后定位装置212锁定轴203的位置,从而锁定随动夹具500完成变位后的位置,完成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的旋转变位,完成移动式变位组件300平移锁紧定位和旋转变位。第二夹具平台700的使用同第一夹具平台100。
本实用新型组建的若干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均安置于同一基架上,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之间的切换在同一基架所处的工位内完成,占地面积小,切换效率高;更换、增加或减少第一平具平台上的若干固定夹具、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和移动式变位组件的若干随动夹具,可组成更多的可切换的若干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更换、增加或减少第二平具平台上的若干固定夹具、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和移动式变位组件的若干随动夹具,可组成更多的可切换的若干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满足更多车型或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共线柔性生产的需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包括基架(600),所述基架(600)上安装有第一夹具平台(100)和第二夹具平台(7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和所述第二夹具平台(700)下端均安装有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且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和所述第二夹具平台(700)上端均安装有移动式变位组件(300),以及,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和所述第二夹具平台(700)上均可安装若干个固定夹具(400),各所述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和各所述移动式变位组件(300)上均可安装若干个随动夹具(500),所述随动夹具(500)用于跟随各所述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或各所述移动式变位组件(300)旋转变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式变位组件(200)通过第一底座(202)、第二底座(213)、驱动组件(211)和定位装置(212)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所述第一底座(202)置于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的左下方,所述第二底座(213)置于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的下方中部,所述驱动组件(211)置于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的右下方,所述第一底座(202)、所述第二底座(213)、所述驱动组件(211)呈直线布置,所述定位装置(212)置于所述驱动组件(211)的下方且靠近所述驱动组件(211),所述第一底座(202)上安装有第一带座轴承(201),所述第二底座(213)上安装有第二带座轴承(214),所述第一带座轴承(201)和所述第二带座轴承(214)上安装有轴(203),所述轴(203)延伸到所述驱动组件(211)内且所述轴(203)用于在所述驱动组件(211)的驱动下在所述第一带座轴承(201)和所述第二带座轴承(214)中旋转变位,以及,所述轴(203)上从所述第一带座轴承(201)到所述驱动组件(211)之间依次安装有第一夹具座(204)、第二夹具座(205)、第三夹具座(206)、第四夹具座(207)、第五夹具座(208)、第六夹具座(209)和第七夹具座(210),所述第一夹具座(204)、第二夹具座(205)、第三夹具座(206)、第四夹具座(207)、第五夹具座(208)、第六夹具座(209)和第七夹具座(210)在所述轴(203)的位置间距可根据所述随动夹具(500)的布置需求而灵活调节并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座(204)、所述第二夹具座(205)、所述第三夹具座(206)、所述第四夹具座(207)、所述第五夹具座(208)、所述第六夹具座(209)和所述第七夹具座(210)均设置有六个圆周均布的夹具安装平面,所述夹具安装平面用于安装所述随动夹具(500),以及,所述定位装置(212)用于锁定所述轴(203)的位置,所述驱动组件(211)设有用于防尘的第一防护罩(211-01),所述定位装置(212)设有用于防尘的第二防护罩(212-0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11)包括第一防护罩(211-01)、减速电机(211-02)、电机安装座(211-03)、联轴器(211-04)、轴承座(211-05)、第三底座(211-06)、定位盘(211-07)、第一支架(211-08)、第一行程开关(211-09)、双列轴承(211-10)、第二支架(211-11)、第二行程开关(211-12)、行程环(211-13)、第三支架(211-14)、第三行程开关(211-15);
所述第三底座(211-06)安装在第一夹具平台(100)上,所述轴承座(211-05)安装在所述第三底座(211-06)上,所述双列轴承(211-10)安装在所述轴承座(211-05)内部,所述轴(203)穿过所述双列轴承(211-10)且与所述双列轴承(211-10)同步旋转,所述第一支架(211-08)、所述第二支架(211-11)、所述第三支架(211-14)分别安装在所述轴承座(211-05)的三个外表面上,所述第一行程开关(211-09)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211-08)上,所述第二行程开关(211-12)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211-11)上,所述第三行程开关(211-15)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架(211-14)上,所述行程环(211-13)安装在所述轴(203)上,且所述行程环(211-13)同时与所述第一行程开关(211-09)、所述第二行程开关(211-12)和所述第三行程开关(211-15)相接触,所述定位盘(211-07)安装在所述轴(203)上靠近双列轴承(211-10)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座(211-03)安装在所述第三底座(211-06)上,所述减速电机(211-02)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座(211-03)上,所述联轴器(211-04)用于连接所述轴(203)和所述减速电机(211-02),所述第一防护罩(211-01)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座(211-03)上,所述第一防护罩(211-01)用于对所述定位盘(211-07)、所述联轴器(211-04)和所述减速电机(211-02)的安全防护和防尘保护。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212)包括第二防护罩(212-01)、定位杆(212-02)、衬套座(212-03)、无油衬套(212-04)、防转块(212-05)、定位气缸(212-06)、气缸安装座(212-07)、防松块(212-08)、第四底座(212-09);
所述第四底座(212-09)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靠近所述驱动组件(211)的一侧,所述衬套座(212-03)安装在所述第四底座(212-09)上,所述防松块(212-08)安装在所述第四底座(212-09)上靠近所述衬套座(212-03)的一侧,所述防松块(212-08)用于防止所述衬套座(212-03)受震松动;所述气缸安装座(212-07)安装在所述衬套座(212-03)下方,所述定位气缸(212-06)安装在所述气缸安装座(212-07)上,所述无油衬套(212-04)安装在所述衬套座(212-03)内部,所述定位杆(212-02)与所述定位气缸(212-06)连接且所述定位杆(212-02)与所述无油衬套(212-04)滑动配合,所述定位杆(212-02)与所述定位盘(211-07)相啮合;以及,所述防转块(212-05)安装在所述衬套座(212-03)上,所述防转块(212-05)与所述定位杆(212-02)轴向平面相贴合且所述防转块(212-05)用于防止所述定位杆(212-02)与所述定位盘(211-07)啮合时发生轴向旋转,所述第二防护罩(212-01)安装在所述衬套座(212-03)上且所述第二防护罩(212-01)用于所述定位杆(212-02)的防尘保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变位组件(300)由移动机构(300A)和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组成,所述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置于所述移动机构(300A)的上方,所述移动机构(300A)置于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的上侧,所述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上设置若干随动夹具(500);
以及,所述移动机构(300A)包括两个锁紧装置(1000)、第一挡块(306)、第一盖板(307)、第一滑轨(308)、第二挡板(309)、第一安装板(310)、第二盖板(311)、第一撑板(312)、第二滑轨(313)、连接板(314)、第二安装板(315)、动力气缸(316)、接头(317)、第三挡块(318)、第四挡块(319)、第三盖板(320)、第二撑板(321)、第三滑轨(322)、第五挡块(323)、第四滑轨(324)、第四盖板(325)、第六挡块(326);
所述移动机构(300A)的左右两端均各设置有一个所述锁紧装置(1000)且各所述锁紧装置(1000)用于所述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移动到位后的位置锁定,所述第一滑轨(308)、第二滑轨(313)、第三滑轨(322)和第四滑轨(324)平行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所述第一安装板(310)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308)和所述第二滑轨(313)上,所述第二安装板(315)安装在所述第三滑轨(322)和所述第四滑轨(324)上,所述第一安装板(31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315)通过所述连接板(314)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板(31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315)可在所述第一滑轨(308)、所述第二滑轨(313)、所述第三滑轨(322)和所述第四滑轨(324)上同步移动,所述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315)上方且所述第二固定式变位组件(300B)用于跟随所述第一安装板(31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315)同步移动,所述动力气缸(316)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且所述动力气缸(316)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15)一侧,所述动力气缸(316)通过所述接头(317)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15)相连接,所述动力气缸(316)用于通过所述接头(317)带动第二安装板(315)在所述第三滑轨(322)和所述第四滑轨(324)上移动,所述第一挡块(306)和所述第二挡板(309)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且所述第一挡块(306)和所述第二挡板(309)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0)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挡块(306)和所述第二挡板(309)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0)移动到位后的停止阻挡;以及,所述第四挡块(319)和所述第三挡块(318)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且所述第四挡块(319)和所述第三挡块(318)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15)的前后两端,所述第四挡块(319)和所述第三挡块(318)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15)移动到位后的停止阻挡;以及,所述第六挡块(326)和所述第五挡块(323)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所述第六挡块(326)和所述第五挡块(323)置于第二安装板(315)的前后两端,所述第六挡块(326)和所述第五挡块(323)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15)移动到位后的停止阻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307)安装在所述第一挡块(306)和所述第二挡板(309)上且置于所述第一滑轨(308)上方,所述第一盖板(307)用于所述第一滑轨(308)的防尘保护;所述第四盖板(325)安装在第六挡块(326)和第五挡块(323)上且置于第四滑轨(324)上方,所述第四盖板(325)用于第四滑轨(324)的防尘保护;所述第一撑板(312)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且置于第二滑轨的(313)的一侧,所述第二盖板(311)安装在所述第一撑板(312)上且置于第二滑轨(313)上方,所述第二盖板(311)用于所述第二滑轨(313)的防尘保护;所述第二撑板(321)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上且置于所述第三滑轨的(322)的一侧,所述第三盖板(320)安装在第二撑板(321)上且置于第三滑轨(322)上方,所述第三盖板(320)用于所述第三滑轨(322)的防尘保护。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1000)包括锁紧气缸(301)、安装块(302)、顶盖板(303)、挡块(304)和锁紧座(305);所述锁紧座(305)安装在第一夹具平台(100)上,所述安装块(302)安装在所述锁紧座(305)上,所述锁紧气缸(301)安装在所述安装块(302)上,所述顶盖板(303)安装在所述锁紧座(305)上,所述顶盖板(303)用于所述挡块(304)的防尘保护,所述挡块(304)安装在所述锁紧座(305)内且所述挡块(304)与所述锁紧座(305)滑动配合,所述挡块(304)与所述锁紧气缸(301)相连接,所述锁紧气缸(301)用于带动所述挡块(304)在所述锁紧座(305)内滑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平台(100)和所述第二夹具平台(700)在所述基架(600)上呈八字布置。
CN202320173295.7U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 Active CN219426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3295.7U CN219426747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3295.7U CN219426747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26747U true CN219426747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40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3295.7U Active CN219426747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267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79571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的夹取装置
CN111872263B (zh) 一种轴承生产加工用冲压装置
CN110421303B (zh) 汽车车门焊接柔性夹具及转动切换式柔性夹紧夹具体
CN111531457B (zh) 一种铝合金轮毂的抛光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1439302U (zh) 一种汽车车载智能导航仪壳体生产加工用毛刺抛光装置
CN114043434B (zh) 一种自动化转台
CN219426747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
CN113734798B (zh) 一种六工位水平旋转吸嘴装置
CN116276844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夹具的智能切换双面安装平台
CN113927519A (zh) 一种柱塞泵缸体组装用回转盘工装夹具
CN219580887U (zh) 一种喷涂自动翻转装置
CN210655199U (zh) 电机与连杆驱动的产品上料转角装置
CN114113140B (zh) 一种多工位led灯板检测装置
CN115319668B (zh) 一种汽车装配用智能定位夹具
CN113305803B (zh) 一种能自动更换夹持机构的机械臂
CN114618998A (zh) 一种缸体砂芯浸涂装置
CN212146292U (zh) 一种新型工作平台
CN210413454U (zh) 一种背带盒自动装配机
CN111076048A (zh) 一种平稳改进型电控转台机构及其操控方法
CN210210386U (zh) 一种同轴驱动布局多自由度并联机构的零件打磨机器人
CN220554926U (zh) 一种加工异形大齿轮用车床夹具
CN218964261U (zh) 一种齿轮加工抓取夹具
CN218946824U (zh) 气缸活塞杆移料载具
CN214392020U (zh) 一种工件旋转扣压机构
CN218313617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制造用夹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