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3295U - 一种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03295U
CN219403295U CN202223198233.6U CN202223198233U CN219403295U CN 219403295 U CN219403295 U CN 219403295U CN 202223198233 U CN202223198233 U CN 202223198233U CN 219403295 U CN219403295 U CN 2194032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plate
clamping
direction sliding
transmission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982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振财
梁铠
叶国能
梁荣辉
刘志斌
伍志成
冯志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ej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e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ej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e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982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032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032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032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包括机架,架设在机架顶部的载物板,设置在载物板上的定位工作台,以及在机架顶部沿X方向设置的第一夹持机构和沿Y方向设置的第二夹持机构,其中,第一夹持机构上沿X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一夹持柱,第二夹持机构上沿Y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二夹持柱;第一夹持柱和第二夹持柱分别贯穿载物板;第一夹持机构用于驱动位于定位工作台两侧的第一夹持柱沿X方向相向或反向移动,第二夹持机构用于驱动定位工作台两侧的第二夹持柱沿Y方向相向或反向移动,以夹紧或松开定位工作台上的工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定位精度高,适用性高,经济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薄片类工件(如玻璃片、蓝宝石片等)在送入机床进行加工前,需要先进行定位,以确保加工的精确度。传动的定位方法通常为采用气缸推动工件靠近限位板进行如图1所示的单边定位,当向工件1的至少一侧施加推力,工件逐渐移向限位板2,从而实现定位。
然而,这种单边定位局限性比较大,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受毛坯料尺寸的影响比较大。进行单边定位时,如果工件存在尺寸误差,该误差会集中反映在工件远离限位板的一侧,若毛坯料的实际尺寸小于标准尺寸,当采用移送装置将定位后的工件转移至机床加工台进行加工时,就有可能使工件远离限位板的一侧或两侧由于加工余量不足,导致刀具无法对工件远离限位板的一侧或两侧进行加工,最终得到的成品尺寸过小而报废;而若毛坯料的实际尺寸大于标准尺寸,当使用移送装置将定位后的工件转移至机床加工台进行加工时,就可能使工件远离限位板的一侧或两侧由于加工余量过大,导致刀具吃刀量大,刀具磨损过快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单边定位治具的适应性差。工件尺寸各不相同,当用于加工的工件尺寸改变后,传统的单边定位所使用的治具便不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对薄片类工件进行分中定位,其具有定位精度高,适用性强的优点。
一种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包括机架,架设在所述机架顶部的载物板,设置在所述载物板上的定位工作台,以及在所述机架顶部沿X方向设置的第一夹持机构和沿Y方向设置的第二夹持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上沿X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一夹持柱,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上沿Y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二夹持柱;所述第一夹持柱和所述第二夹持柱分别贯穿所述载物板,使各所述第一夹持柱位于所述定位工作台沿X方向的相对两侧,各所述第二夹持柱位于所述定位工作台沿Y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用于驱动位于所述定位工作台两侧的所述第一夹持柱沿X方向相向或反向移动,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定位工作台两侧的所述第二夹持柱沿Y方向相向或反向移动,以夹紧或松开放置在所述定位工作台上的工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夹持机构从X方向和Y方向对工件的四周侧边进行夹持,以实现分中定位,解决了传统的单边定位时因工件尺寸不均而导致的成品缺陷或加工时磨损刀具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沿X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顶部相对两侧的两第一滑动组件,分别固定在两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上的第一X向滑动板和第二X向滑动板,以及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和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柱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和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上;两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和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上的第一夹持柱与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上的第一夹持柱相向或反向移动;
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沿Y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顶部两侧的两第二滑动组件,分别固定在两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上的第一Y向滑动板和第二Y向滑动板,以及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和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柱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和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上;
两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和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上的第二夹持柱与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上的第二夹持柱相向或反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顶部并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使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和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顶部并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以及分别于所述第二导轨配合使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和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第第二滑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沿所述机架沿X方向两侧的两第一传动轮,与两所述第一传动轮配合传动的第一传动带,夹持所述第一传动带的两第一夹持件,以及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具有一输出轴,该输出轴与一所述第一传动轮的轴心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轮转动;两所述第一夹持件分别夹持所述第一传动带相对两侧的带体,并分别与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和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沿所述机架沿Y方向的两侧的两第二传动轮,与两所述第二传动轮配合使用的第二传动带,夹持所述第二传动带的两第二夹持件,以及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具有一输出轴,该输出轴与一所述第二传动轮的轴心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轮转动;两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和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传动带相对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和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连接。
进一步地,一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固定连接,另一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弹性连接;一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固定连接,另一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弹性连接。
进一步地,与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连接的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连接的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与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连接的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第三导轨,与所述第三导轨配合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导轨与一所述第一夹持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固定连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滑动连接;与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连接的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第四导轨,与所述第四导轨配合滑动的第四滑块;所述第四导轨与一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滑块与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固定连接,使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一挡片,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上,并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一挡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固定连接,另一端沿X方向延伸并可伸入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内,用于遮挡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内的光源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启停;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二挡片,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上,并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二挡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连接,另一端沿Y方向延伸并可伸入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内,用于遮挡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内的光源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启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为同步轮,所述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为同步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拉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单边定位的过程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中第一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中第一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中第二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中第二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中第一限位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中第一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中第二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工件、2-限位板、10-机架、20-载物板、20a-第一滑动槽、20b-第二滑动槽、30-定位工作台、40-第一夹持机构、42-第一滑动组件、422-第一导轨、424-第一滑块、44a-第一X向滑动板、44b-第二X向滑动板、46-第一传动组件、461-第一弹性件、462-第一传动轮、463-第三导轨、464-第一传动带、465-第三滑块、466-第一夹持件、468-第一驱动电机、48-第一限位组件、482-第一光电传感器、484-第一挡片、484a-第一支撑部、484b-第一遮挡部、50-第一夹持柱、60-第二夹持机构、62-第二滑动组件、622-第二导轨、624-第二滑块、64a-第一Y向滑动板、64b-第二Y向滑动板、66-第二传动组件、662-第二传动轮、664-第二传动带、666-第二夹持件、668-第二驱动电机、661-第二弹性件、663-第四导轨、665-第四滑块、68-第二限位组件、682-第二光电传感器、684-第二挡片、684a-第二支撑部、684b-第二遮挡部、70-第二夹持柱。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的总体结构。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具有一机架10,机架10的顶部架设有载物板20,载物板20上设有定位工作台30。其中,载物板20上位于定位工作台3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动槽20a,而位于定位工作台30的另一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滑动槽20b。机架10上沿X方向还设有第一夹持机构40,第一夹持机构40上设有两根第一夹持柱50,且每一根第一夹持柱50对应一第一滑动槽20a,第一夹持柱50贯穿载物板20的两第一滑动槽20a,并可在第一滑动槽20a内滑动。机架10上沿Y方向还设有第二夹持机构60,第二夹持机构60上设有四根第二夹持柱70,且每一根第二夹持柱70对应一第二滑动槽20b,第二夹持柱70贯穿载物板20的第二滑动槽20b,并可在第二滑动槽20b内滑动。第一夹持机构40用于驱动位于定位工作台30两侧的第一夹持柱50沿X方向相向或反向移动,第二夹持机构60用于定位工作台30两侧的第二夹持柱70沿Y方向相向或移动,以夹紧或松开放置在定位工作台30上的工件1。其中,X方向与Y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而垂直于X方向和Y方向所在平面的为Z方向。
图3示出了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中第一夹持机构的具体结构。第一夹持机构40包括设置在机架10顶部相对两侧的两第一滑动组件42,分别固定在两第一滑动组件42上的第一X向滑动板44a和第二X向滑动板44b,以及第一传动组件46。第一滑动组件42包括两第一导轨422以及与第一导轨422配合使用的两第一滑块424,两第一导轨422平行固定在机架10的顶部并沿X方向延伸。第一X向滑动板44a水平固定在同一侧的两第一滑块424顶部,第二X向滑动板44b水平固定在另一侧两第一滑块424顶部,两根第一夹持柱50分别垂直固定在第一X向滑动板44a和第二X向滑动板44b上。
图4示出了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中第一传动组件的具体结构。第一传动组件46包括两第一传动轮462,与两第一传动轮462配合传动的第一传动带464,第一夹持件466以及第一驱动电机468。两第一传动轮462分别设置在机架10沿X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一驱动电机468具有一输出轴(图未示),该输出轴(图未示)与其中一第一传动轮462轴心固定连接;两第一夹持件466分别夹持第一传动带464相对两侧的带体,并分别与第一X向滑动板44a和第二X向滑动板44b连接。在这里,第一夹持件466与第一X向滑动板44a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而第一夹持件466与第二X向滑动板44b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弹性连接。第一夹持件466可以是由两块夹持板组成,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夹持第一传动带464,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夹持块,该夹持块上设有一延伸至两侧边缘位置的开口,用于夹持第一传动带46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件466由两块夹持板组成。
图5示出了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中第二夹持机构的具体结构。第二夹持机构60包括设置在机架10顶部相对两侧的两第二滑动组件62,分别固定在两第二滑动组件62上的第一Y向滑动板64a和第二Y向滑动板64b,以及第二传动组件66。第二滑动组件62包括两第二导轨622以及与第二导轨622配合使用的两第二滑块624,两第二导轨622平行固定在机架10的顶部并沿Y方向延伸。第一Y向滑动板64a水平固定在同一侧的两第二滑块624顶部,第二Y向滑动板64b水平固定在另一侧两第二滑块624顶部,四根第二夹持柱70分别两两垂直固定在第一Y向滑动板64a和第二Y向滑动板64b上。
图6示出了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中第二传动组件的具体结构。第二传动组件66包括两第二传动轮662,与两第二传动轮662配合传动的第一传动带464,第二夹持件666以及第二驱动电机668。两第二传动轮662分别设置在机架10沿X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二驱动电机668具有一输出轴(图未示),该输出轴(图未示)与其中一第二传动轮662轴心固定连接;两第二夹持件666分别夹持第二传动带664相对两侧的带体,并分别与第一Y向滑动板64a和第二Y向滑动板64b固定连接。在这里,第二夹持件666与第一Y向滑动板64a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而第二夹持件666与第二Y向滑动板64b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弹性连接。第二夹持件666可以是由两块夹持板组成,并通过紧固件的连接夹持第二传动带664,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夹持块,该夹持块上设有一延伸至两侧边缘位置的开口,用于夹持第二传动带66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夹持件666由两块夹持板组成。
第一传动组件46工作时,第一驱动电机468驱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传动轮462转动,通过第一传动带464的传动,带动另一第一传动轮462同步转动。此时,分别位于第一传动带464相对两侧的带体的两第一夹持件466随第一传动带464的移动沿X方向同步相向或反向移动,使得分别固定在第一X向滑动板44a和第二X向滑动板44b上的两第一夹持柱50沿X方向通过相向或反向移动。同理,第二传动组件66工作时,第二驱动电机668驱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传动轮662转动,通过第二传动带664的传动,带动另一第二传动轮662同步转动。此时,分别位于第二传动带664相对两侧的带体的两第二夹持件666随第二传动带664的移动沿Y方向同步相向或反向移动,使得分别固定在第一Y向滑动板64a和第二Y向滑动板64b上的第二夹持柱70两两沿Y方向同步相向或反向移动。
对工件1进行定位前,先将工件1水平放置在定位工作台30上,同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68和第二驱动电机668。第一X向滑动板44a和第二X向滑动板44b在第一传动组件46的传动作用下,分别沿第一导轨422相向移动,以使定位工作台30相对两侧的第一夹持柱50移向工件1。第一Y向滑动板64a和第二Y向滑动板64b在第二传动组件66的传动作用下,分别沿第二导轨622相向移动,以使定位工作台30另一相对两侧的第二夹持柱70移向工件1。当第一夹持柱50和第二夹持柱70碰触到工件1边缘,实现从X方向和Y方向对工件1夹紧,完成分中定位。
相较于传统的单边定位,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夹持柱50和第二夹持柱70分别从X方向和Y方向相向移动,实现对工件1的夹紧,但此时,第一夹持柱50和第二夹持柱70与工件1均为刚性接触,因此在夹紧定位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工件1变形、损坏。
为解决这个问题,将上述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中的第二X向滑动板44b与第一传动组件46的连接设置为弹性连接,同时将第二Y向滑动板64b与第二传动组件66的连接方式设置为弹性连接。具体为:
如图6和图7所示,与第二X向滑动板44b弹性连接的第一传动组件46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61、沿X方向延伸的第三导轨463、与第三导轨463配合滑动的第三滑块465。第一弹性件461具体为拉簧,第一弹性件461沿X方向设置,其一端与第一夹持件46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X向滑动板44b固定连接。当第一夹持件466随第一传动带464的传动而移动时,通过第一弹性件461将驱动力传至第二X向滑动板44b,带动第二X向滑动板44b沿X方向移动。第三导轨463与一第一夹持件466固定连接,第三滑块465的顶部与第二X向滑动板44b的底部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夹持件466与第二X向滑动板44b滑动连接,这样可从第一夹持件466的顶部为其提供支撑力,避免第一夹持件466悬吊在第一传动带464上,同时,确保第一夹持件466与第二X向滑动板44b可产生相对位移。
如图8和图9所示,与第二Y向滑动板64b连接的第二传动组件66还包括第二弹性件661、沿Y方向延伸的第四导轨663,以及与第四导轨663配合滑动的第四滑块665。第二弹性件661具体为拉簧,第二弹性件661沿Y方向设置,其一端与第二夹持件66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Y向滑动板64b固定连接。当第二夹持件666随第二传动带664的传动而移动时,通过第二弹性件661将驱动力传至第二Y向滑动板64b,带动第二Y向滑动板64b沿Y方向滑动。第四导轨663与一第二夹持件666固定连接,第四滑块665的顶部与第二Y向滑动板64b的底部固定连接,使第二夹持件666与第二Y向滑动板64b滑动连接,这样可从第二夹持件666的顶部为其提供支撑力,避免第二夹持件666悬吊在第二传动带664上,同时,确保第二夹持件666与第二Y向滑动板64b可产生相对位移。
通过上述将第二X向滑动板44b与第一夹持件466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461的弹性连接,将其中一侧的第一夹持柱50与工件1的接触由刚性接触变为柔性接触;同时,通过将第二Y向滑动板64b与第二夹持件666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661的弹性连接,将其中一侧的第二夹持柱70与工件1的接触由刚性接触变为柔性接触,以确保工件1定位过程中,在X方向和Y方向上均有一定的弹性伸缩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工件1受到的X方向和Y方向的夹紧力过大而造成工件损伤。
然而,上述技术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夹紧力过大而导致工件1变形,甚至遭到损坏的问题,然而,如果该夹紧力太小,则没有对工件1完全夹紧,又会影响定位的精度,因此,控制第一夹持柱50或第二夹持柱70相向移动至哪个位置以对工件1施加合适的夹紧力很关键。
为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夹持机构40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48,第一限位组件48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482和第一挡片484。第一光电传感器482固定在第二X向滑动板44b上,第一挡片484具体由第一支撑部484a和第一遮挡部484b组成,第一支撑部484a与第一夹持件466固定连接,而第一遮挡部484b沿X方向延伸,其一端与第一支撑部484a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朝向远离工件1的方向,并可伸入第一光电传感器482内,用于遮挡第一光电传感器482内的光源信号,以控制第一驱动电机468的启停。
同样地,第二夹持机构60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68,第二限位组件68还包括第二光电传感器682和第二挡片684。第二光电传感器682固定在第二Y向滑动板64b上,第二挡片684具体由第二支撑部684a和第二遮挡部684b组成,第二支撑部684a与第二夹持件666固定连接,而第二遮挡部684b沿Y方向延伸,其一端与第二支撑部684a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朝向工件1的方向,并可伸入第二光电传感器682内,用于遮挡第二光电传感器682内的光源信号,以控制第二驱动电机668的启停。
使用前,上述第一挡片484的第一遮挡部484b处在没有遮挡第一光电传感器482的位置,而第二挡片684的第二遮挡部684b处在遮挡第二光电传感器682的位置。使用时,将工件1放置在定位工作台30上,然后同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68和第二驱动电机668,通过第一传动轮462与第一传动带464的配合传动,带动第一X向滑动板44a与第二X向滑动板44b相向移动;并且,通过第二传动轮662与第二传动带664的配合传动,并且带动第一Y向滑动板64a与第二Y向滑动板64b相向移动,使位于工件1相对两侧的第一夹持柱50沿X方向逐渐向工件1靠拢,而相对两侧的第二夹持柱70也同时沿Y方向逐渐向工件1靠拢,直至与工件1四周侧边碰触。此时,由于设置在第二X向滑动板44b上的第一夹持柱50与工件1柔性接触,因此,第二X向滑动板44b上的第一夹持柱50施加给工件1的推力会小于第一X向滑动板44a上的第一夹持柱50施加给工件1的推力,因而第二X向滑动板44b上的第一夹持柱50反而会在工件1的作用力下,沿着远离工件1的X方向移动。随着第二X向滑动板44b的移动,第一光电传感器482与第一挡片484之间逐渐靠近,直至第一挡片484的第一遮挡部484b遮挡住第一光电传感器482内的光源信号时,第一光电传感器482将信号反馈给第一驱动电机468,第一驱动电机468停止工作,使第一X向滑动板44a和第二X向滑动板44b停止移动。与此同时,由于设置在第二Y向滑动板64b上的第二夹持柱70与工件1柔性接触,因此,第二Y向滑动板64b上的第二夹持柱70施加给工件1的推力会小于第一Y向滑动板64a上的第二夹持柱70施加给工件1的推力,因而第二Y向滑动板64b上的第二夹持柱70反而会在工件1的作用力下,沿着远离工件1的Y方向移动。随着第二Y向滑动板64b的移动,第二光电传感器682与第二挡片684之间逐渐分离,直至第二挡片684的第二遮挡部684b无法遮挡住第二光电传感器682内的光源信号时,第二光电传感器682将信号反馈给第二驱动电机668,第二驱动电机668停止工作,使得第一X向滑动板44a和第二X向滑动板44b停止滑动,此时,完成工件1的分中定位。
在这里,第一遮挡部484b的前端在使用前与第一光电传感器482内的光源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越程距离;而第二遮挡部684b的前端在使用前与第二光电传感器682内的光源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越程距离。第一夹持柱50在X方向对工件1施加的夹紧力大小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第一弹性件461的弹性力,其弹性力越大,夹紧力越大;二是第一越程距离,第一越程距离越大,第一弹性件461的形变量越大,则夹紧力也越大。第二夹持柱70在X方向对工件1施加的夹紧力大小受第二弹性件661和第二越程距离影响,由于其原理与X方向的夹紧力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第一遮挡部484b和第二遮挡部684b的长度可以根据分中定位的需要而定。由于第一遮挡部484b和第二遮挡部684b的长度是固定的,因此可以保证第一越程距离和第二越程距离在每次定位中都是相同的,从而保证每次工件的分中定位都是准确一致的,并使每次定位的夹紧力也保持一致。
当然,第二挡片684的第二遮挡部684b的自由端也可以设置为朝向工件1的方向,即随着第二Y向滑动板64b的移动,第二光电传感器682与第二挡片684逐渐靠近,这样的话,第二挡片684与第二光电传感器682的配合则设置为:直至第二挡片684的第二遮挡部684b遮挡住第二光电传感器682内的光源信号时,第二光电传感器682将信号反馈给第二驱动电机668,第二驱动电机668停止工作。同理,第一挡片484的第一遮挡部484b的自由端也可以设置为背向工件1的方向,即随着第二X向滑动板44b的移动,第一光电传感器482与第一挡片484逐渐分离,直至第一挡片484的第一遮挡部484b无法遮挡第一光电传感器482内的光源信号时,第一光电传感器482将信号反馈给第一驱动电机468,第一驱动电机468停止工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不同部件的固定连接或者固定方式,可以是两个部件之间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固定件(如固定板、固定杆等)连接,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的空间条件进行调整。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为提高第一传动组件46的传动精度,第一传动轮462和第二传动轮662为同步轮,第一传动带464和第二传动带664为同步带。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电机468和第二驱动电机668为伺服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夹持机构从X方向和Y方向对工件的四周侧边进行夹持,以实现分中定位,解决了传统的单边定位时因工件尺寸不均而导致的成品缺陷或加工时磨损刀具的问题,可适用不同尺寸的工件,且定位精度较高,成本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架设在所述机架(10)顶部的载物板(20),设置在所述载物板(20)上的定位工作台(30),以及在所述机架(10)顶部沿X方向设置的第一夹持机构(40)和沿Y方向设置的第二夹持机构(60),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0)上沿X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一夹持柱(50),所述第二夹持机构(60)上沿Y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二夹持柱(70);
所述第一夹持柱(50)和所述第二夹持柱(70)分别贯穿所述载物板(20),使各所述第一夹持柱(50)位于所述定位工作台(30)沿X方向的相对两侧,各所述第二夹持柱(70)位于所述定位工作台(30)沿Y方向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0)用于驱动位于所述定位工作台(30)两侧的所述第一夹持柱(50)沿X方向相向或反向移动,所述第二夹持机构(60)用于驱动所述定位工作台(30)两侧的所述第二夹持柱(70)沿Y方向相向或反向移动,以夹紧或松开放置在所述定位工作台(30)上的工件(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0)包括沿X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顶部相对两侧的两第一滑动组件(42),分别固定在两所述第一滑动组件(42)上的第一X向滑动板(44a)和第二X向滑动板(44b),以及第一传动组件(46);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44a)和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44b)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滑动组件(42)与所述机架(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柱(5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44a)和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44b)上;
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44a)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6)与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44b)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6)用于驱动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44a)上的第一夹持柱(50)与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44b)上的第一夹持柱(50)相向或反向移动;
所述第二夹持机构(60)包括沿Y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顶部两侧的两第二滑动组件(62),分别固定在两所述第二滑动组件(62)上的第一Y向滑动板(64a)和第二Y向滑动板(64b),以及第二传动组件(66);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64a)和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64b)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滑动组件(62)与所述机架(10)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柱(7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64a)和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64b)上;
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64a)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66)与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64b)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组件(66)用于驱动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64a)上的第二夹持柱(70)与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64b)上的第二夹持柱(70)相向或反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动组件(42)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10)顶部并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422),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422)配合使用的第一滑块(424);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44a)和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44b)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424)上;
所述第二滑动组件(62)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10)顶部并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622),以及分别于所述第二导轨(622)配合使用的第二滑块(624);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64a)和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64b)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62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6)包括设置在沿所述机架(10)沿X方向两侧的两第一传动轮(462),与两所述第一传动轮(462)配合传动的第一传动带(464),夹持所述第一传动带(464)的两第一夹持件(466),以及第一驱动电机(468);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68)具有一输出轴,该输出轴与一所述第一传动轮(462)的轴心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轮(462)转动;两所述第一夹持件(466)分别夹持所述第一传动带(464)相对两侧的带体,并分别与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44a)和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44b)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66)包括设置在沿所述机架(10)沿Y方向的两侧的两第二传动轮(662),与两所述第二传动轮(662)配合使用的第二传动带(664),夹持所述第二传动带(664)的两第二夹持件(666),以及第二驱动电机(668);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68)具有一输出轴,该输出轴与一所述第二传动轮(662)的轴心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轮(662)转动;两所述第二夹持件(666)分别与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64a)和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64b)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二夹持件(666)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传动带(664)相对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64a)和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64b)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6)与所述第一X向滑动板(44a)固定连接,另一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6)与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44b)弹性连接;
一所述第二传动组件(66)与所述第一Y向滑动板(64a)固定连接,另一所述第二传动组件(66)与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64b)弹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44b)连接的第一传动组件(46)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61),所述第一弹性件(46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46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44b)固定连接;
与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64b)连接的第二传动组件(66)还包括第二弹性件(661),所述第二弹性件(66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66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64b)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44b)连接的第一传动组件(46)还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第三导轨(463),与所述第三导轨(463)配合滑动的第三滑块(465);所述第三导轨(463)与一所述第一夹持件(46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块(465)与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44b)固定连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466)与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44b)滑动连接;
与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64b)连接的第二传动组件(66)还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第四导轨(663),与所述第四导轨配合滑动的第四滑块(665);所述第四导轨(663)与一所述第二夹持件(666)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滑块(665)与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64b)固定连接,使所述第二夹持件(666)与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64b)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0)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48);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8)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482)和第一挡片(484),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482)设置在所述第二X向滑动板(44b)上,并与所述第一挡片(484)电连接;所述第一挡片(48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466)固定连接,另一端沿X方向延伸并可伸入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482)内,用于遮挡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482)内的光源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挡片(484)的启停;
所述第二夹持机构(60)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68);
所述第二限位组件(68)包括第二光电传感器(682)和第二挡片(684),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682)设置在所述第二Y向滑动板(64b)上,并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68)电连接;所述第二挡片(68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666)固定连接,另一端沿Y方向延伸并可伸入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682)内,用于遮挡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682)内的光源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68)的启停。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所述的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轮(462)和所述第二传动轮(662)为同步轮,所述第一传动带(464)和第二传动带(664)为同步带。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6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661)均为拉簧。
CN202223198233.6U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 Active CN2194032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8233.6U CN219403295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8233.6U CN219403295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03295U true CN219403295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43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98233.6U Active CN219403295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032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07462B (zh) 一种车灯激光焊接的柔性工装夹具及焊接方法
CN103567460B (zh) 曲面车削方法
CN113020956A (zh) 一种双工位光学镜头组装机及组装方法
CN219403295U (zh) 一种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
CN115922386B (zh) 一种薄片类工件自动分中装置
CN103567465A (zh) 车削设备
WO2024114559A1 (zh) 一种薄片类工件自动分中装置
CN215698864U (zh) 一种焊接设备
CN113001687B (zh) 切换夹持上下料及加工定位的加工中心及加工方法
CN211363029U (zh) 玻璃加工中心
CN110450069B (zh) 一种基于准光馈电网络器件装配的高精度调整装置
CN209175256U (zh) 一种数控冲压和激光切割复合机
CN113526858A (zh) 全自动玻璃激光打标切割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216068137U (zh) 一种沉降避让式双向四面定位夹具
CN216178236U (zh) 一种横向式自动锁螺丝装置
CN210188169U (zh) 板材的快速冲裁装置
CN220783917U (zh) 一种多机床上下料装置用桁架机械手结构
CN108423396B (zh) 一种定位横移机构
CN221018330U (zh) 一种用于数控折弯机板料定位的可调式角定位装置
CN218396480U (zh) 激光切割机上料机构
CN219665295U (zh) 一种用于长条形工件的双主轴倒角机
CN220943361U (zh) 一种多槽刨槽机
CN212792629U (zh) 钣金自动冲孔设备
CN217436959U (zh) 一种整定机构
CN219484330U (zh) 一种铣床加工用自动对中定位夹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