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1385U - 一种螺帽盖的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帽盖的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1385U
CN219381385U CN202222729028.1U CN202222729028U CN219381385U CN 219381385 U CN219381385 U CN 219381385U CN 202222729028 U CN202222729028 U CN 202222729028U CN 219381385 U CN219381385 U CN 219381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ing
screw cap
tooth
fixed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290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胜有
谭伟红
黄福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aipu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aip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aipu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aip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290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13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1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13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包括动模部和定模部,动模部设置成型突起组,成型突起组包括多个成型突起。定模部设置成型槽组,成型槽组包括多个成型槽,成型槽和成型突起一一对应。当动模部相对定模部移动至贴合时,向成型突起和成型槽之间形成腔体内导入成型胶以成型为螺帽盖。动模部的内部还设置送气机构,送气机构包括吹气泵和送气通道,当螺帽盖成型后,动模部离开定模部且成型突起脱离螺帽盖时,吹气泵向送气通道提供吹送的气体能够对准螺帽盖以吹落螺帽盖。其有益效果是,便捷实现将螺帽盖吹落的功能,提高加工效率,且结构简单,不会增加动模部的加工难度,送气机构设在动模部内部,不会增大动模部的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螺帽盖的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帽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帽盖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注塑的方式成型螺帽盖。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包括定模部和动模部,定模部上设置成型槽,动模部上设置成型突起,向动模部上的凸起和定模部上的成型槽配合形成的腔体内注入成型胶,成型胶成型为螺帽盖。
当螺帽盖成型后,动模部离开定模部且成型突起脱离螺帽盖时,由于成型后的螺帽盖和动模部之间具有接触面,螺帽盖难以直接由动模部上脱落,现有技术中普遍在动模部上设置用于推动螺帽盖脱离动模部的推板,在使用过程中,推板需要多次推动,该过程复杂繁琐且效率较低,而且会增加动模部的结构复杂性并增大了加工难度,还会相应增大动模部的体积,难以和用于驱动动模部移动的机台相适配。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推板推动螺帽盖脱离动模部的方式,存在过程复杂繁琐且效率较低,增加了动模部的结构复杂性并增大了加工难度和动模部的体积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包括动模部和定模部:
所述动模部的侧面设置至少一个成型突起组,每个所述成型突起组均包括多个成型突起;
所述定模部的侧面设置至少一个成型槽组,所述成型槽组和所述成型突起组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成型槽组均包括多个成型槽,所述成型槽和所述成型突起一一对应;
当所述动模部相对所述定模部移动至贴合时,所述成型突起和所述成型槽之间形成腔体,向所述腔体内导入成型胶以成型为螺帽盖;
所述动模部的内部还设置送气机构,所述送气机构包括吹气泵和送气通道,当所述螺帽盖成型后,所述动模部离开所述定模部且所述成型突起脱离所述螺帽盖时,所述吹气泵向所述送气通道提供吹送的气体能够对准所述螺帽盖以吹落所述螺帽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送气通道包括总通道和多个分支通道,多个所述分支通道沿所述总通道的周向间隔且倾斜设置,多个所述分支通道均和所述总通道连通,所述分支通道和所述螺帽盖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定模部的内部设置至少一个送胶部,所述送胶部和所述成型槽组一一对应,每个所述送胶部上设置多个送胶头,所述送胶头和所述成型槽一一对应;
当所述动模部相对所述定模部移动至贴合时,所述成型突起和所述成型槽之间形成腔体,所述送胶部采用热流道的方式通过所述送胶头向所述腔体内导入成型胶以使所述成型胶能够成型为螺帽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动模部包括活动板组、固定板组和多个脱牙件;
所述活动板组能够相对所述固定板组沿水平方向移动;
所述活动板组上设置多个脱牙通孔,所述固定板组上设置多个脱牙凹槽,所述脱牙通孔、所述脱牙凹槽和所述脱牙件一一对应,所述脱牙通孔和所述脱牙凹槽连通,所述脱牙通孔和所述脱牙凹槽内设置所述脱牙件;
所述脱牙件包括固定杆和螺纹杆套,所述螺纹杆套套设在所述固定杆的外周且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螺纹杆套和所述固定杆突出于所述脱牙通孔的一端形成所述成型突起,所述成型突起能够和所述螺帽盖螺纹连接,且所述成型突起和所述螺帽盖的螺纹方向为第一方向;
当所述活动板组相对所述固定板组向右移动时,所述活动板组和所述固定板组能够带动所述螺纹杆套和所述固定杆相对所述活动板组向左移动且所述螺纹杆套绕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所述成型突起脱离所述螺帽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螺纹杆套的周向侧壁由左至右依次间隔设置螺纹段一、螺纹段二和螺纹段三,所述螺纹段一的螺纹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所述螺纹段二和所述螺纹段三的螺纹方向均为第一方向,所述螺纹段三设置在所述成型突起的周向侧壁;
所述脱牙件还包括第一驱动套和第二驱动套;
所述第一驱动套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组的脱牙凹槽内,且所述第一驱动套套设并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段一上;
所述第二驱动套固定在所述活动板组的脱牙通孔内,且所述第二驱动套套设并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段二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驱动套的外周向侧壁通过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组的所述脱牙凹槽内;
所述脱牙件还包括齿块,所述齿块固定在所述活动板组上,所述齿块和所述第二驱动套的周向侧壁啮合并将所述第二驱动套固定在所述活动板组的所述脱牙通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脱牙件还包括定位套;
所述定位套固定在所述活动板组的所述脱牙凹槽内且位于所述活动板组靠近所述固定板组的一端,所述定位套套设在所述螺纹段二上以及所述螺纹段二和所述螺纹段一之间的所述螺纹杆套上,所述定位套和所述螺纹杆套同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脱牙件还包括推套,所述推套固定在所述活动板组的所述脱牙通孔内且位于所述活动板组远离所述固定板组的一端,所述推套套设在所述螺纹杆套的外周,所述推套和所述螺纹杆套同轴设置;
所述送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驱动套和所述推套之间的间隙;
当所述成型突起脱离所述螺帽盖时,所述送气机构经所述送气通道向所述间隙内吹送的气体进入所述螺帽盖内以吹落所述螺帽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每个所述成型突起组中的多个所述成型突起呈环形阵列;
每个所述成型槽组中的多个所述成型槽呈环形阵列;
所述送胶部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送胶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送胶头靠近所述成型槽的一端设置为截头圆锥体。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在动模部上设置包括多个成型突起的成型突起组,并在定模部上设置包括多个成型槽的成型槽组,以增加螺帽盖模具上成型突起和成型槽的设置数量,进而增加螺帽的一次成型数量,增加了成型效率。
同时,本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在动模部的内部设置送气机构。送气机构包括吹气泵和送气通道,当螺帽盖成型后,动模部离开定模部且成型突起脱离螺帽盖时,由于螺帽盖与动模部间有接触面,螺帽盖难以直接由动模部上脱落,吹气泵向送气通道提供吹送的气体能够对准螺帽盖以吹落螺帽盖。由此,本送气机构能够便捷实现将螺帽盖吹落的功能,提高了加工效率,且本送气机构的结构简单,不会增加动模部的加工难度,且送气机构设置在动模部的内部,不会相应增大动模部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螺帽盖的成型模具的动模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帽盖的成型模具的定模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送胶部和螺帽盖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动模部和定模部的合模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脱牙件的剖视图;
图8为图7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图7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的E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螺帽盖成型后,动模部脱离定模部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动模部脱螺纹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的D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动模部;11:成型突起;12:定位杆体体;13:活动板组;131:脱牙通孔;132:第一移动板体体;133:第二移动板体体;14:固定板组;141:脱牙凹槽;142:第一固定板体体;143:第二固定板体体;144:顶杆通孔;145:阶梯状孔;15:螺钉;
2:定模部;21:成型槽;22:定位槽;
3:送胶部;31:送胶头;311:送胶腔;
4:脱牙件;41:固定杆;42:螺纹杆套;421:螺纹段一;422:螺纹段二;423:螺纹段三;43:第一驱动套;44:第二驱动套;45:固定块;46:齿块;47:定位套;48:推套;481:锥形孔;
5:送气通道;51:总通道;52:分支通道;
6:顶杆;
7:螺帽盖;
a: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参见图1-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螺帽盖的成型模具,用于成型螺帽盖7,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包括动模部1和定模部2。
动模部1能够相对定模部2沿水平方向移动。动模部1的侧面设置至少一个成型突起组,每个成型突起组均包括多个成型突起11。定模部2的侧面设置至少一个成型槽组,成型槽组和成型突起组一一对应,每个成型槽组均包括多个成型槽21,成型槽21和成型突起11一一对应。定模部2的内部设置至少一个送胶部3,送胶部3和成型槽组一一对应,每个送胶部3上设置多个送胶头31,送胶头31和成型槽21一一对应,送胶部3通过送胶头31向成型槽21内导入成型胶。
动模部1相对定模部2沿水平方向移动至贴合时,成型突起11位于成型槽21内,成型突起11和成型槽21之间形成腔体a,送胶部3采用热流道的方式通过送胶头31向腔体a内导入成型胶以使成型胶能够成型为螺帽盖7。
由此,本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在动模部1上设置包括多个成型突起11的成型突起组,并在定模部2上设置包括多个成型槽21的成型槽组,以增加螺帽盖的成型模具上成型突起11和成型槽21的设置数量,进而增加螺帽盖7的一次成型数量,并增加成型效率。同时,本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在定模部2上设置与成型槽组一一对应的送胶部3,由送胶部3采用热流道的方式向腔体a内内导入成型胶,成型胶在送胶部3内以及送胶头31内均为液态,不会产生废弃料头,避免了在送胶部3和成型槽21之间的注胶通道内产生废弃料头,极大的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
具体地,每个成型突起组中的多个成型突起11呈环形阵列,每个成型槽组中的多个成型槽21呈环形阵列,送胶部3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送胶头31,以增加螺帽盖的成型模具上成型突起11和成型槽21的设置数量,进而增加螺帽盖7的一次成型数量,并增加成型效率。
进一步,送胶部3内设置导胶通道,导胶通道和送胶头31的送胶腔311连通,成型胶依次由导胶通道和送胶腔311进入成型槽21内。
进一步,动模部1的侧面上还设置定位杆体12,定模部2的侧面上对应设置定位槽22,当动模部1和定模部2贴合时,定位杆体12插入定位槽22内,以提高动模部1和定模部2贴合时的定位精度。
进一步,本螺帽盖的成型模具还包括成型胶切断机构。
螺帽盖7成型后,成型胶切断机构用于分离螺帽盖7和送胶头31。成型胶切断机构的结构为:将送胶头31靠近成型槽21的一端设置为截头圆锥体。
成型突起11和成型槽21所形成的腔体a内的成型胶成型为螺帽盖7后,动模部1左移离开定模部2并带动成型突起11和螺帽盖7同步左移离开成型槽21,在此过程中,螺帽盖7向送胶头31靠近成型槽21的端部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分离力,由于送胶头31靠近成型槽21一端的面积较小,送胶头31能够顺利切断和螺帽盖7的连接处,完成螺帽盖7和送胶头31的分离。
进一步,本螺帽盖的成型模具还包括脱螺纹机构。
动模部1左移离开定模部2且螺帽盖7和送胶头31分离后,脱螺纹机构用于使和螺帽盖7螺纹连接的成型突起11脱离螺帽盖7,脱螺纹机构的结构为:多个脱牙件4,以及动模部1包括的活动板组13和固定板组14。
活动板组13能够相对固定板组14沿水平方向移动。活动板组13上设置多个脱牙通孔131,固定板组14上设置多个脱牙凹槽141,脱牙通孔131、脱牙凹槽141和脱牙件4一一对应,脱牙通孔131和脱牙凹槽141连通,脱牙通孔131和脱牙凹槽141内设置脱牙件4,脱牙件4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脱牙件4包括固定杆41和螺纹杆套42,固定杆41固定在固定板组14上,螺纹杆套42套设在固定杆41的外周且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螺纹杆套42和固定杆41均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杆体,螺纹杆套42和固定杆41突出于脱牙通孔131的一端形成成型突起11,即螺纹杆套42、固定杆41和成型后的螺帽盖7一一对应,成型突起11能够和螺帽盖7螺纹连接,且成型突起11和螺帽盖7的螺纹方向为第一方向。
当活动板组13相对固定板组14向右移动时,活动板组13和固定板组14能够带动螺纹杆套42和固定杆41相对活动板组13向左移动且螺纹杆套42绕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螺纹杆套42和固定杆41所形成的成型突起11脱离螺帽盖7。
现有技术中的螺帽盖的成型模具的脱螺纹机构主要包括和动模部1上成型后的螺帽盖7螺纹连接的齿轮杆,和齿轮杆啮合传动的齿条,以及用于驱动齿条移动的气缸组件。使用时由气缸组件驱动齿条移动,齿条带动齿轮杆转动,齿轮杆脱离螺帽盖7完成脱螺纹。由于气缸组件的体积和尺寸较大,同等尺寸的动模部1上无法设置数量较多的气缸组件,由于齿条及齿轮杆的设置位置较复杂,每个气缸组件能够驱动的齿条及齿轮杆的数量也有限,因此,和齿轮杆一一对应的螺帽盖7的成型数量也有限,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螺帽盖的成型模具无法一次性成型较多数量的螺帽盖7,成型效率较低。同时,体积和尺寸较大的气缸组件,以及设置位置复杂的齿条及齿轮杆,导致螺帽盖的成型模具的尺寸较大,难以和用于驱动动模部1移动的机台相适配。此外,由气缸组件依次驱动齿条带动齿轮杆转动的脱螺纹方式需要多个驱动机构联动实现,其脱螺纹效率较低,也会影响生产周期。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脱牙件4设置在活动板组13的脱牙通孔131和固定板组14的脱牙凹槽141内,其设置位置简单,且脱牙件4的螺纹杆套42和固定杆41的体积和尺寸均较小,可以在动模部1上设置数量较多的螺纹杆套42和固定杆41,而螺纹杆套42以及固定杆41和螺帽盖一一对应,也就是说,本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可以一次性成型数量较多的螺帽盖,成型效率较高。同时,本申请的脱螺纹机构的结构紧凑,且脱牙件4的尺寸和体积均较小,能够相应缩小螺帽盖的成型模具的尺寸,便于和用于驱动动模部1移动的机台相适配。而且本申请中活动板组13相对固定板组14向右移动的同时,活动板组13和固定板组14能够带动螺纹杆套42和固定杆41相对活动板组13向左移动且螺纹杆套42绕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以分离成型突起11与螺帽盖7,该过程不需要多个驱动机构依次联动实现,极大地提高了脱螺纹效率,进而缩短了生产周期。
为更好的比较说明,以下为示例:本螺帽盖的成型模具的外形尺寸为454×650×492mm,动模部1上设置64个成型突起11,定模部2上设置64个成型槽21,能够一次成型64个螺帽盖7。单次成型的螺帽盖7的重量为18.29g,且不产生废弃料头。而现有技术中的螺帽盖的成型模具的外形尺寸为346×1044.5×389mm,动模部1上设置16个成型突起11,定模部2上设置16个成型槽21,能够一次成型16个螺帽盖7。单次成型的螺帽盖7的重量为4.63g,废弃料头的重量为3.14g。需要说明的是,本螺帽盖的成型模具的上述设置方式仅为举例说明,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相应调整。
进一步,固定板组14上还设置水平延伸的顶杆通孔144,顶杆通孔144内设置顶杆6,顶杆6固定在活动板组13上,顶杆6用于推动活动板组13沿水平方向移动。
具体地,顶杆6和设置在机台上的机台顶杆固定连接,优选采用螺纹连接,机台顶杆能够驱动顶杆6沿水平方向移动。
进一步,固定板组14上还设置水平延伸的阶梯状孔145,阶梯状孔145内设置螺钉15,螺钉15固定在活动板组13上,螺钉15用于限定活动板组13的移动行程。
具体地,活动板组13由左至右依次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移动板体132和第二移动板体133,固定板组14由左至右依次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体142和第二固定板体143。固定杆41固定在第二固定板体143上。
具体地,螺纹杆套42的周向侧壁由左至右依次间隔设置螺纹段一421、螺纹段二422和螺纹段三423,螺纹段一421的螺纹方向为第一方向的反向,螺纹段二422和螺纹段三423的螺纹方向均为第一方向,螺纹段三423设置在成型突起11的周向侧壁。
进一步,脱牙件4还包括第一驱动套43和第二驱动套44。第一驱动套43固定在固定板组14的脱牙凹槽141内,且第一驱动套43套设并螺纹连接在螺纹段一421上。第二驱动套44固定在活动板组13的脱牙通孔131内,且第二驱动套44套设并螺纹连接在螺纹段二422上。
当活动板组13相对固定板组14向右移动时,活动板组13带动第二驱动套44驱动来螺纹段二422绕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且螺纹段二422相对活动板组13向左移动,以带动螺纹段三423相对成型后的螺帽盖7绕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且螺纹段三423离开螺帽盖7完成脱螺纹,同时,固定板组14带动第一驱动套43驱动螺纹段一421绕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且螺纹段一421相对固定板组14向右移动。由此,本脱螺纹机构能够便捷高效的实现成型突起11与成型后的螺帽盖7分离。
具体地,第一驱动套43的外周向侧壁通过固定块45固定在固定板组14的脱牙凹槽141内。
脱牙件4还包括齿块46,齿块46固定在活动板组13的第一移动板体132上,齿块46和第二驱动套44的周向侧壁啮合并将第二驱动套44固定在活动板组13的脱牙通孔131内,避免第二驱动套44转动。
优选地,脱牙件4还包括定位套47。定位套47固定在活动板组13的脱牙凹槽141内且位于活动板组13靠近固定板组14的一端,定位套47套设在螺纹杆套42的螺纹段二422上以及螺纹段二422和螺纹段一421之间,定位套47和螺纹杆套42同轴设置,定位套47为螺纹杆套42的移动起导向作用。
优选地,脱牙件4还包括推套48。推套48固定在活动板组13的脱牙通孔131内且位于活动板组13远离固定板组14的一端,推套48上设置的锥形孔481套设在螺纹杆套42的外周,推套48和螺纹杆套42同轴设置,螺纹杆套42能够相对推套48沿水平移动,推套48用于为螺纹杆套42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并能限定螺纹杆套42的移动行程。
进一步,本螺帽盖的成型模具还包括送气机构,送气机构设置在动模部1的内部。送气机构包括吹气泵和送气通道5,当螺帽盖7成型后,动模部1离开定模部2且成型突起11脱离螺帽盖7时,由于螺帽盖7与动模部1间有接触面,螺帽盖7难以直接由动模部1上脱落,吹气泵向送气通道5提供吹送的气体能够对准螺帽盖7以吹落螺帽盖7。由此,本送气机构能够便捷实现将螺帽盖7吹落的功能,提高了加工效率,且本送气机构的结构简单,不会增加动模部1的加工难度,且送气机构设置在动模部1的内部,不会相应增大动模部的体积。
具体地,送气通道5包括总通道51和多个分支通道52,多个分支通道52沿总通道51的周向间隔且倾斜设置,多个分支通道52均和总通道51连通,分支通道52和螺帽盖7一一对应。
更具体地,送气通道5连通螺纹杆套42和推套48之间的间隙。当成型突起11脱离螺帽盖7时,送气机构经送气通道5向间隙内吹送的气体进入螺帽盖7内以吹落螺帽盖7。
具体地,本螺帽盖的成型模具的使用工序依次为:
S1:成型螺帽盖7:动模部1向右移动至动模部1贴合于定模部2,动模部1的成型突起11进入定模部2的成型槽21内,定模部2的送胶部3通过送胶头31向成型突起11和成型槽21所形成的腔体a内导入成型胶,成型胶成型为螺帽盖7。
S2:分离螺帽盖7和送胶头31:动模部1向左移动离开定模部2,动模部1带动成型突起11和螺帽盖7同步左移离开成型槽21,送胶头31切断其与螺帽盖7的连接处,螺帽盖7和送胶头31分离。
S3:成型突起11脱离螺帽盖7:活动板组13向右移动离开固定板组14,活动板组13带动第二驱动套44驱动螺纹杆套42绕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且相对活动板组13向左移动,同时,固定板组14带动第一驱动套43驱动螺纹杆套42绕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且相对固定板组14向右移动,固定在活动板组13上的固定杆41相对活动板组13向左移动,进而使螺纹杆套42和固定杆41所形成的成型突起11脱离螺帽盖7。
S4:螺帽盖7脱离动模部1:设置在动模部1内部的送气机构经送气通道5向螺纹杆套42和推套48之间的间隙内吹送的气体进入螺帽盖7内,以吹落螺帽盖7。
由此,完成一次螺帽盖7的成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包括动模部(1)和定模部(2),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模部(1)的侧面设置至少一个成型突起组,每个所述成型突起组均包括多个成型突起(11);
所述定模部(2)的侧面设置至少一个成型槽组,所述成型槽组和所述成型突起组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成型槽组均包括多个成型槽(21),所述成型槽(21)和所述成型突起(11)一一对应;
当所述动模部(1)相对所述定模部(2)移动至贴合时,所述成型突起(11)和所述成型槽(21)之间形成腔体(a),向所述腔体(a)内导入成型胶以成型为螺帽盖(7);
所述动模部(1)的内部还设置送气机构,所述送气机构包括吹气泵和送气通道(5),当所述螺帽盖(7)成型后,所述动模部(1)离开所述定模部(2)且所述成型突起(11)脱离所述螺帽盖(7)时,所述吹气泵向所述送气通道(5)提供吹送的气体能够对准所述螺帽盖(7)以吹落所述螺帽盖(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气通道(5)包括总通道(51)和多个分支通道(52),多个所述分支通道(52)沿所述总通道(51)的周向间隔且倾斜设置,多个所述分支通道(52)均和所述总通道(51)连通,所述分支通道(52)和所述螺帽盖(7)一一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模部(2)的内部设置至少一个送胶部(3),所述送胶部(3)和所述成型槽组一一对应,每个所述送胶部(3)上设置多个送胶头(31),所述送胶头(31)和所述成型槽(21)一一对应;
当所述动模部(1)相对所述定模部(2)移动至贴合时,所述成型突起(11)和所述成型槽(21)之间形成腔体(a),所述送胶部(3)采用热流道的方式通过所述送胶头(31)向所述腔体(a)内导入成型胶以使所述成型胶能够成型为螺帽盖(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部(1)包括活动板组(13)、固定板组(14)和多个脱牙件(4);
所述活动板组(13)能够相对所述固定板组(14)沿水平方向移动;
所述活动板组(13)上设置多个脱牙通孔(131),所述固定板组(14)上设置多个脱牙凹槽(141),所述脱牙通孔(131)、所述脱牙凹槽(141)和所述脱牙件(4)一一对应,所述脱牙通孔(131)和所述脱牙凹槽(141)连通,所述脱牙通孔(131)和所述脱牙凹槽(141)内设置所述脱牙件(4);
所述脱牙件(4)包括固定杆(41)和螺纹杆套(42),所述螺纹杆套(42)套设在所述固定杆(41)的外周且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螺纹杆套(42)和所述固定杆(41)突出于所述脱牙通孔(131)的一端形成所述成型突起(11),所述成型突起(11)能够和所述螺帽盖(7)螺纹连接,且所述成型突起(11)和所述螺帽盖(7)的螺纹方向为第一方向;
当所述活动板组(13)相对所述固定板组(14)向右移动时,所述活动板组(13)和所述固定板组(14)能够带动所述螺纹杆套(42)和所述固定杆(41)相对所述活动板组(13)向左移动且所述螺纹杆套(42)绕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所述成型突起(11)脱离所述螺帽盖(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套(42)的周向侧壁由左至右依次间隔设置螺纹段一(421)、螺纹段二(422)和螺纹段三(423),所述螺纹段一(421)的螺纹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所述螺纹段二(422)和所述螺纹段三(423)的螺纹方向均为第一方向,所述螺纹段三(423)设置在所述成型突起(11)的周向侧壁;
所述脱牙件(4)还包括第一驱动套(43)和第二驱动套(44);
所述第一驱动套(43)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组(14)的脱牙凹槽(141)内,且所述第一驱动套(43)套设并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段一(421)上;
所述第二驱动套(44)固定在所述活动板组(13)的脱牙通孔(131)内,且所述第二驱动套(44)套设并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段二(422)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套(43)的外周向侧壁通过固定块(45)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组(14)的所述脱牙凹槽(141)内;
所述脱牙件(4)还包括齿块(46),所述齿块(46)固定在所述活动板组(13)上,所述齿块(46)和所述第二驱动套(44)的周向侧壁啮合并将所述第二驱动套(44)固定在所述活动板组(13)的所述脱牙通孔(131)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牙件(4)还包括定位套(47);
所述定位套(47)固定在所述活动板组(13)的所述脱牙凹槽(141)内且位于所述活动板组(13)靠近所述固定板组(14)的一端,所述定位套(47)套设在所述螺纹段二(422)上以及所述螺纹段二(422)和所述螺纹段一(421)之间的所述螺纹杆套(42)上,所述定位套(47)和所述螺纹杆套(42)同轴设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牙件(4)还包括推套(48),所述推套(48)固定在所述活动板组(13)的所述脱牙通孔(131)内且位于所述活动板组(13)远离所述固定板组(14)的一端,所述推套(48)套设在所述螺纹杆套(42)的外周,所述推套(48)和所述螺纹杆套(42)同轴设置;
所述送气通道(5)连通所述第一驱动套(43)和所述推套(48)之间的间隙;
当所述成型突起(11)脱离所述螺帽盖(7)时,所述送气机构经所述送气通道(5)向所述间隙内吹送的气体进入所述螺帽盖(7)内以吹落所述螺帽盖(7)。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成型突起组中的多个所述成型突起(11)呈环形阵列;
每个所述成型槽组中的多个所述成型槽(21)呈环形阵列;
所述送胶部(3)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送胶头(3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螺帽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胶头(31)靠近所述成型槽(21)的一端设置为截头圆锥体。
CN202222729028.1U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螺帽盖的成型模具 Active CN2193813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9028.1U CN219381385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螺帽盖的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9028.1U CN219381385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螺帽盖的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1385U true CN219381385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67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29028.1U Active CN219381385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螺帽盖的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13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99991A1 (en) Molded part ejection apparatus
CN219381385U (zh) 一种螺帽盖的成型模具
CN210705846U (zh) 精密蜗杆多腔室联动脱模型注塑模具
CN215704159U (zh) 一种儿童3d打印机的出料机构
CN115635652A (zh) 螺帽盖模具
CN212385907U (zh) 一种组合式塑料盖模具脱模机构
CN211389929U (zh) 高稳定性注塑模具
KR102276474B1 (ko) 공압형 제품 취출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사출 성형 금형
CN213733186U (zh) 一种带花键脱螺纹同时强脱倒扣出模结构的模具
CN210820652U (zh) 多通道注塑模具
CN213288625U (zh) 压铸机的废料取出机构
CN220864643U (zh) 一种多腔注塑装置
CN219789139U (zh) 一种卧式注塑机用注塑件退料组件
CN220700256U (zh) 一种组装式塑料注塑模具
CN214926454U (zh) 一种多组分注塑机独立注射装置
CN114701124B (zh) 一种针筒注射器推杆成型模具
CN211763017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双色注塑模具
CN217169603U (zh) 一种具有密封装置的精密模具
CN217395612U (zh) 一种产品顶出机构及注塑成型机
CN212498774U (zh) 一种用于童锁按钮的注塑模具
CN221067077U (zh) 一种来复线脱模机构
CN221022134U (zh) 一种斜顶大行程注塑模具
CN218462792U (zh) 一种射钉枪手柄的注塑模具
CN216914718U (zh) 一种高精度管类机构注塑模具
CN218857569U (zh) 用于生产带内螺纹产品的型芯组件、注塑模具及注塑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