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3636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3636U
CN219353636U CN202320044253.3U CN202320044253U CN219353636U CN 219353636 U CN219353636 U CN 219353636U CN 202320044253 U CN202320044253 U CN 202320044253U CN 219353636 U CN219353636 U CN 219353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utensil
outer peripheral
cooking
peripher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42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贾云鹏
邹凌风
谢伟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442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3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3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3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盖体和容置于所述器具本体中的内胆,所述盖体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盖体合盖状态下,所述外盖扣合于所述器具本体上,所述内盖密封配合于所述内胆的胆口,所述盖体的外周面相对器具本体的外周面向盖体中心方向缩进,使所述盖体的外周面和器具本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提供盖体变形余量的段差。解决目前盖体受热膨胀会突出于器具本体造成盖体边缘刺手的问题。用户触碰烹饪器具,由于器具本体的外周面要突出于盖体的外周面,使用户不会触碰到盖体的外周面和底面之间的边缘,因此用户从下至上触摸烹饪器具外部时会较为顺滑,提升用户的体验。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尤其涉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如电饭煲等包括器具本体和盖体,器具本体内放置有内胆,盖体盖合在器具本体上,盖体内的内盖将内胆密封,通过器具本体底部设置的加热装置对内胆进行加热。一般会将盖体的外周设计成与器具本体的外周平齐,合盖后盖体和器具本体之间无间隙。
但是在实际生产制造环节中,由于器具本体和盖体是分开单独制造,由于制模过程中公差不易对齐,或者在烹饪过程中盖体受热膨胀,导致盖体会突出器具本体,盖体的边缘就会造成刺手等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烹饪器具,能够有效避免盖体边缘突出器具本体,让用户触摸顺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盖体和容置于所述器具本体中的内胆,所述盖体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盖体合盖状态下,所述外盖扣合于所述器具本体上,所述内盖密封配合于所述内胆的胆口,所述盖体的外周面相对器具本体的外周面向盖体中心方向缩进,使所述盖体的外周面和器具本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提供盖体变形余量的段差。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器具本体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顶部的中环,所述中环包括中环顶壁和围绕在壳体侧壁周沿设置的中环侧壁,所述中环侧壁与所述中环顶壁之间设有圆弧过度角。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圆弧过度角的半径<所述盖体的外周面相对器具本体的外周面向盖体中心方向缩进距离。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盖体的外周面相对器具本体的外周面向盖体中心方向缩进距离为L1,1mm>L1>0.5mm。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外盖和所述器具本体之间形成整周的合盖间隙。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外盖包括面盖和衬盖,所述面盖的侧壁包围于所述衬盖外周,所述衬盖与所述器具本体之间设有第一合盖间隙,所述面盖的侧壁与所述器具本体之间设有第二合盖间隙,第一合盖间隙大于第二合盖间隙。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盖体合盖状态下,所述面盖的侧壁底面低于所述衬盖的下表面。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盖体合盖状态下,所述器具本体上对应所述衬盖的表面下凹。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第一合盖间隙为L2,1mm>L2>0.5mm。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第二合盖间隙为L3,0.8mm>L3>0.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盖体的外周面与器具本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段差,解决目前盖体受热膨胀会突出于器具本体造成盖体边缘刺手的问题。将盖体的外周相对于器具本体的外周面想盖体中心方向缩进,用户使用时,将无法直接触碰到盖体的外周面和底面相交的边缘,因此,也就不会给用户造成刺手的感觉,而面盖的外周面向盖体中心方向缩进也使得盖体的外周面和器具本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段差,该段差填补盖体受热变形的余量,所谓受热变形的余量是指盖体在受热后向外膨胀的量,也就是在盖体受热变形后,依然可以保持盖体的外周面不超出器具本体的外周面。采用上述方案的烹饪器具,在烹饪完成后,用户触碰烹饪器具,由于器具本体的外周面要突出于盖体的外周面,使用户不会触碰到盖体的外周面和底面之间的边缘,因此用户从下至上触摸烹饪器具外部时会较为顺滑,提升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器具本体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顶部的中环,所述中环包括中环顶壁和围绕在壳体侧壁周沿设置的中环侧壁,所述中环侧壁与所述中环顶壁之间设有圆弧过度角。设置中环便于控制与器具本体与盖体之间的缩进距离,并且中环的侧壁与顶壁之间设置圆弧过度角,使用户从上至下触摸烹饪器具时也同样拥有顺滑的手感。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圆弧过度角的半径<所述盖体的外周面相对器具本体的外周面向盖体中心方向缩进距离。在用户从上至下触碰烹饪器具时更加顺滑,让圆弧过度角完整发挥圆弧过渡的作用。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盖体的外周面相对器具本体的外周面向盖体中心方向缩进距离为L1,1mm>L1>0.5mm。缩进的距离太短,在盖体受热后还容易突出器具本体,用户从下至上触摸烹饪器具时还是可能会产生割手感;缩进距离太长会产生明显的段落感,反而影响到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外盖和所述器具本体之间形成整周的合盖间隙。避免外盖的底面与器具本体的顶面之间产生磨损。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外盖包括面盖和衬盖,所述面盖的侧壁包围于所述衬盖外周,所述衬盖与所述器具本体之间设有第一合盖间隙,所述面盖的侧壁与所述器具本体之间设有第二合盖间隙,第一合盖间隙大于第二合盖间隙。衬盖与器具本体之间设置第一合盖间隙,并且第一合盖间隙大于第二盒盖间隙,用以防止衬盖的底面突出面盖的底面而顶到器具本体上,避免衬盖影响到盖体的合盖。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盖体合盖状态下,所述面盖的侧壁底面低于所述衬盖的下表面。形成第二盒盖间隙的一种方式,使面盖的侧壁底面低于衬盖的下表面,也就是使衬盖相对于面盖向内凹,从而形成第一合盖间隙。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盖体合盖状态下,所述器具本体上对应所述衬盖的表面下凹。形成第一盒盖间隙的一种方式,通过在器具本体上对应衬盖的表面下凹,使衬盖与器具本体支架形成第一盒盖间隙。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合盖间隙为L2,1mm>L2>0.5mm。第一盒盖间隙如果过小,无法发挥第一盒盖间隙的作用,衬盖还是容易触碰到器具本体上影响合盖,而第一盒盖间隙过大会使衬盖与面盖之间产生明显的段差,容易形成死角。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合盖间隙为L3,0.8mm>L3>0.3mm。第二盒盖间隙过小面盖容易与器具本体的顶面之间发生磨损,而第二盒盖间隙过大,烹饪器具侧面会产生明显的缝隙,影响观感。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器具本体100、壳体110、中环120、圆弧过度角121;
盖体200、面盖210、衬盖220。
【具体实施方式】
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盖体和容置于所述器具本体中的内胆,所述盖体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盖体合盖状态下,所述外盖扣合于所述器具本体上,所述内盖密封配合于所述内胆的胆口,所述盖体的外周面相对器具本体的外周面向盖体中心方向缩进,使所述盖体的外周面和器具本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提供盖体变形余量的段差。通过在盖体的外周面与器具本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段差,解决目前盖体受热膨胀会突出于器具本体造成盖体边缘刺手的问题。将盖体的外周相对于器具本体的外周面想盖体中心方向缩进,用户使用时,将无法直接触碰到盖体的外周面和底面相交的边缘,因此,也就不会给用户造成刺手的感觉,而面盖的外周面向盖体中心方向缩进也使得盖体的外周面和器具本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段差,该段差填补盖体受热变形的余量,所谓受热变形的余量是指盖体在受热后向外膨胀的量,也就是在盖体受热变形后,依然可以保持盖体的外周面不超出器具本体的外周面。采用上述方案的烹饪器具,在烹饪完成后,用户触碰烹饪器具,由于器具本体的外周面要突出于盖体的外周面,使用户不会触碰到盖体的外周面和底面之间的边缘,因此用户从下至上触摸烹饪器具外部时会较为顺滑,提升用户的体验。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图2所示,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100、盖体200和容置于器具本体100中的内胆,器具本体100底部设有加热装置对内胆进行加热,盖体200包括外盖和内盖,外盖可以直接与器具本体100扣接,也可以一端与器具本体100转接,另一端与器具本体100扣接,在盖体200的合盖状态下,外盖扣合于器具本体100上,并且内盖与内胆的胆口密封连接,更好的实现对内胆中食物的烹饪。
盖体200的外周面相对于器具本体100的外周面向盖体200中心方向缩进,也就是盖体200的外周面到烹饪器具竖直中心线的距离比器具本体100的外周面到烹饪器具中心线的距离短,从而使盖体200的外周面和器具本体100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段差,该该段的意思是指,器具本体100和盖体200之间会有明显的横向尺寸变化,沿烹饪器具的外周面从器具本体100往盖体200方向触摸,会有段落感。该段差的形成,主要是为了抵消塑料材质的盖体200在长时间高温条件下产生的膨胀变形,在盖体200因为受热变形后,盖体200的外圆周面也不会突出器具本体100的外圆周面,避免盖体200外圆周面和底面相交的边缘割伤用户。同时,该方案还可以抵消盖体200和器具本体100的制造和装配误差,在用户搬动烹饪器具时,从下往上触摸到器具本体100的外圆周面更加顺滑。
进一步,器具本体100包括壳体110和设置在壳体110顶部的中环120,中环120包括中环120顶壁和围绕在壳体110侧壁周沿设置的中环120侧壁,中环120顶壁与盖体200的底面相对设置,中环120与壳体110之间可以采用卡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中环120侧壁与中环120顶壁之间设有圆弧过度角121,该圆弧过度角121可以在用户从上至下接触烹饪器具时期待导向的作用,也可以避免中环120的边缘割伤用户,让烹饪器具的外形更加圆润,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让圆弧过度角121能发挥过渡作用,圆弧过度角121的半径<盖体200的外周面相对器具本体100的外周面向盖体200中心方向缩进距离,从俯视的角度看烹饪器具,整个圆弧过度角121都将暴露在外,不会被盖体200遮蔽,进一步减少用户从上至下触摸烹饪器具时产生的落差感。
盖体200的外周面相对器具本体100的外周面向盖体200中心方向缩进距离为L1,1mm>L1>0.5mm,一般L1可以取0.5mm、0.8mm、1mm等数值,具体根据盖体200材质受热膨胀系数等条件进行选取,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盖体200的外圆周相对器具本体100的外圆周朝背向盖体200中心方向突出,也可以避免因为制造工艺需求,盖体200的底面边缘为直角会影响用户手感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外盖和器具本体100之间形成整周的盒盖间隙,也就是在盖体200处于合盖状态下时,外盖与器具本体100的顶面之间处于悬浮状态,该设置方案可以避免外盖与器具本体100的顶面,也就是中环120之间才产生磨损。
进一步,外盖包括面盖210和衬盖220,面盖210的侧壁包围于衬盖220的外周,衬盖220与器具本体100之间设有第一盒盖间隙,面盖210的侧壁与器具本体100之间设有第二盒盖间隙,并且第一盒盖间隙大于第二盒盖间隙,由于面盖210和衬盖220都与器具本体100的顶面相对,所以分为让面盖210和衬盖220都与器具本体100之间设置盒盖间隙,防止面盖210和衬盖220与器具本体100的顶面之间产生摩擦。由于衬盖220和面盖210进行组装后,衬盖220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向外回弹,因此,要求第一盒盖间隙大于第二盒盖间隙,避免出现衬盖220回弹后突出面盖210,影响到盒盖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于衬盖220的侧壁与器具本体100之间形成第一盒盖间隙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所列举的情况:
实施例1,盖体200盒盖状态下,利用盖体200与器具本体100交接时的铰链,控制衬盖220与器具本体100之间形成第一合盖间隙,也就是控制铰链的合页角度,从而实现第二合盖间隙的形成,该方式可以保证器具本体100相对于衬盖220的端面是平齐的,可以避免死角的产生。
实施例2,盖体200盒盖状态下,器具本体100上对应衬盖220的表面下凹,让器具本体100和衬盖220之间行程第一合盖间隙,该方式对于装配和铰链控制的要求较低,易于实现,且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
而采用上述两种实施例的方式,也可以实现面盖210的侧壁与器具本体100之间第二盒盖间隙的产生。
对于第一盒盖间隙要大于第二盒盖间隙,可以采用在烹饪器具的高度方向上,使面盖210的侧壁底面低于衬盖220的下表面实现。也可以采用在器具本体100相对于衬盖220和面盖210的表面设置不同深度下凹的凹槽,来达到避免衬盖220突出面盖210触碰到器具本体100的目的。
第一盒盖间隙为L2,1mm>L2>0.5mm,一般L2可以取0.5mm、0.8mm、1mm等数值,第一盒盖间隙如果过小,无法发挥第一盒盖间隙的作用,衬盖220还是容易触碰到器具本体100上影响合盖,而第一盒盖间隙过大会使衬盖220与面盖210之间产生明显的段差,容易形成死角。第二合盖间隙为L3,0.8mm>L3>0.3mm,一般L3可以取0.3mm、0.5mm、0.8mm等数值,第二盒盖间隙过小面盖210容易与器具本体100的顶面之间发生磨损,而第二盒盖间隙过大,烹饪器具侧面会产生明显的缝隙,影响观感。
通过上述方案,利用盖体200的外周面相对于器具本体100外周面向盖体200中心方向缩进形成提供盖体200变形余量的段差,防止盖体200受热后向外突出,避免盖体200的边缘会产生割手感的问题,并且该缩进量相对于烹饪器具的整体尺寸较小,对于整个产品外观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再配合中环120上设置的圆弧过度角121,无论是从上至下触摸烹饪器具,还是从下至上触摸烹饪器具,从可以获得较为顺滑的手感,有效的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盖体和容置于所述器具本体中的内胆,所述盖体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盖体合盖状态下,所述外盖扣合于所述器具本体上,所述内盖密封配合于所述内胆的胆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外周面相对器具本体的外周面向盖体中心方向缩进,使所述盖体的外周面和器具本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提供盖体变形余量的段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具本体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顶部的中环,所述中环包括中环顶壁和围绕在壳体侧壁周沿设置的中环侧壁,所述中环侧壁与所述中环顶壁之间设有圆弧过度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过度角的半径<所述盖体的外周面相对器具本体的外周面向盖体中心方向缩进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外周面相对器具本体的外周面向盖体中心方向缩进距离为L1,1mm>L1>0.5mm。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和所述器具本体之间形成整周的合盖间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包括面盖和衬盖,所述面盖的侧壁包围于所述衬盖外周,所述衬盖与所述器具本体之间设有第一合盖间隙,所述面盖的侧壁与所述器具本体之间设有第二合盖间隙,第一合盖间隙大于第二合盖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合盖状态下,所述面盖的侧壁底面低于所述衬盖的下表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合盖状态下,所述器具本体上对应所述衬盖的表面下凹。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盖间隙为L2,1mm>L2>0.5mm。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合盖间隙为L3,0.8mm>L3>0.3mm。
CN202320044253.3U 2023-01-04 2023-01-04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353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4253.3U CN219353636U (zh) 2023-01-04 2023-01-04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4253.3U CN219353636U (zh) 2023-01-04 2023-01-04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3636U true CN219353636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52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4253.3U Active CN219353636U (zh) 2023-01-04 2023-01-04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3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353636U (zh) 烹饪器具
CN211609316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上盖组件及其烹饪器具
CN203290760U (zh) 用于烤箱的腔体组件
CN205885288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3028146U (zh) 电子设备
CN206197778U (zh) 开盖按钮组件和电饭煲
CN210842655U (zh)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7006275U (zh) 一种电磁炉的上盖组件
CN201272521Y (zh) 具有罐盖的易开罐
CN208422736U (zh) 按键装置及包含其的通信设备
CN208539264U (zh) 一种防水插座
CN208988510U (zh) 一种旅行电热水壶
CN208193006U (zh) 一种多功能的加热式食品加工机
CN210043919U (zh) 一种温度精确控制的脲醛加热座圈
CN209284956U (zh) 烹饪器具的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06303727U (zh) 一种防溢电饭煲
CN214128222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蒸汽式空气炸锅
CN218588794U (zh) 电饭煲
CN215686751U (zh) 烹饪器具
CN212725083U (zh) 电子设备
CN218164858U (zh) 一种烹饪器具用面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7039724U (zh) 烹饪装置的密封件及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CN214048573U (zh) 烹饪器具
CN205885244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20308941U (zh) 一种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