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2635U - 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2635U
CN219342635U CN202320237449.4U CN202320237449U CN219342635U CN 219342635 U CN219342635 U CN 219342635U CN 202320237449 U CN202320237449 U CN 202320237449U CN 219342635 U CN219342635 U CN 219342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rying
cylinder
zone
d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374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嘉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374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2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2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2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烘干装置包括:吸湿再生部,吸湿再生部包括容置腔和干燥部,干燥部活动设置于容置腔,容置腔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空气循环通路,用于将空气在第一区和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一筒体之间循环;第二空气循环通路,用于将空气在第二区和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二筒体之间循环;其中,干燥部中运动至第一区的部分用于对第一筒体进行除湿;干燥部中运动至第二区的部分用于对第二筒体进行除湿,或者,在第二区进行再生。衣物处理设备的两个筒体能够共用一个干燥部,实现了持续循环的烘干效果,简化了烘干装置的管路,减少了烘干装置所占用的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使用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衣物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活质量日益提升的当下,人们为保护健康逐渐养成了衣物分类处理的习惯,多筒衣物处理设备由于兼顾功能性和集成性使其能够高效满足衣物处理需求。
然而,现有的具有烘干功能的多筒衣物处理设备占用空间大,且生产成本及使用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烘干装置,用于衣物处理设备,所述烘干装置包括:
吸湿再生部,所述吸湿再生部包括容置腔和干燥部,所述干燥部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容置腔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
第一空气循环通路,用于将空气在所述第一区和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一筒体之间循环;
第二空气循环通路,用于将空气在所述第二区和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二筒体之间循环;
其中,所述干燥部中运动至所述第一区的部分用于对所述第一筒体进行除湿;
所述干燥部中运动至所述第二区的部分用于对所述第二筒体进行除湿,或者,在所述第二区进行再生。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燥部包括分子筛转轮,所述分子筛转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分子筛转轮在所述容置腔中转动时,所述分子筛转轮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区,所述分子筛转轮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区。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区的容积,所述第一筒体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容积。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为所述第一空气循环通路上的空气循环提供动力;
第一空气管路,所述第一空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区相连,所述第一空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相连;
第二空气管路,所述第二空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相连,所述第二空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区相连,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空气管路上。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湿再生部包括呈圆盘状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构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的一部分扇形区域构成所述第一区,所述容置腔中的另一部分扇形区域构成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一空气管路与所述外壳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区的周向一端,所述第二空气管路与所述外壳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区的周向另一端。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气管路中的空气流向为沿所述第一区流至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空气管路中的空气流向为沿所述第一筒体流至所述第一区,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用于对流经所述第一空气管路的空气进行加热。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
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所述第二空气循环通路上的空气循环提供动力;
第三空气管路,所述第三空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区相连,所述第三空气管路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筒体相连;
第四空气管路,所述第四空气管路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筒体相连,所述第四空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区相连,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四空气管路上。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空气管路中的空气流向为沿所述第二区流至所述第二筒体,所述第四空气管路中的空气流向为沿所述第二筒体流至所述第二区,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第二加热器;
所述第二加热器用于对流经所述第四空气管路的空气进行加热,或者,所述第二加热器用于对所述第二区加热。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第四空气管路上。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烘干装置,所述第一筒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空气循环通路上,所述第二筒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空气循环通路上。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烘干装置的第一空气管路与所述第一筒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一端,所述烘干装置的第二空气管路与所述第一筒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另一端;和/或,
所述烘干装置的第三空气管路与所述第二筒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筒体的轴向一端,所述烘干装置的第四空气管路与所述第二筒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筒体的轴向另一端。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湿再生部和所述第二筒体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的顶部。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运动至第一区的部分干燥部能够对第一空气循环通路中的空气进行升温及干燥,以对第一筒体中的衣物进行烘干处理,运动至第二区的部分干燥部能够进行再生或者对第二空气循环通路中的空气进行升温及干燥,以对第二筒体中的衣物进行烘干处理,简化了烘干装置的管路,使得衣物处理设备的两个筒体能够共用一个干燥部,实现了持续循环的烘干效果,减少了烘干装置所占用的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使用能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烘干装置与第一筒体、第二筒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烘干装置与第一筒体、第二筒体配合的俯视图。
图中:
10-吸湿再生部;20-容置腔;21-第一区;22-第二区;30-干燥部;31-分子筛转轮;40-第一空气循环通路;50-第二空气循环通路;60-第一筒体;70-第二筒体;80-第一风机;90-第一空气管路;100-第二空气管路;110-外壳;120-第一加热器;130-第二风机;140-第三空气管路;150-第四空气管路;160-第二加热器;170-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由于衣物颜色差异的原因及母婴等敏感人群对衣物洗护的特殊要求,需要通过多筒衣物处理设备对衣物进行分区处理。然而,现有的多筒衣物处理设备为实现衣物烘干功能,每个筒均需独立配置与其对应的干燥部,占用空间大且生产成本即使用能耗较高。
基于此,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烘干装置,运动至第一区的部分干燥部能够对第一空气循环通路中的空气进行升温及干燥,以对第一筒体中的衣物进行烘干处理,运动至第二区的部分干燥部能够进行再生或者对第二空气循环通路中的空气进行升温及干燥,以对第二筒体中的衣物进行烘干处理,简化了烘干装置的管路,使得衣物处理设备的两个筒体能够共用一个干燥部,实现了持续循环的烘干效果,减少了烘干装置所占用的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使用能耗。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烘干装置,用于衣物处理设备,该衣物处理设备可以为烘干机,也可以为洗干一体机,烘干装置包括:吸湿再生部10,吸湿再生部10包括容置腔20和干燥部30,干燥部30活动设置于容置腔20中,容置腔20包括第一区21和第二区22;第一空气循环通路40,用于将空气在第一区21和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一筒体60之间循环;第二空气循环通路50,用于将空气在第二区22和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二筒体70之间循环;其中,干燥部30中运动至第一区21的部分用于对第一筒体60进行除湿;干燥部30中运动至第二区22的部分用于对第二筒体70进行除湿,或者,在第二区22进行再生。
其中,吸湿再生部10包括容置腔20和活动设置于容置腔20中的干燥部30,容置腔20分为第一区21和第二区22,干燥部30中例如可以设置有能够吸附水分的固体干燥剂,干燥部30运动过程中,部分干燥部30位于容置腔20的第一区21中,能够对第一空气循环通路40中的空气进行干燥,并且该干燥过程释放的热量能够使空气升温,作为通入衣物处理设备第一筒体60中的烘干气体,对衣物进行烘干除湿,此时另一部分干燥部30位于容置腔20的第二区22中,能够对该部分干燥部30通过水分的脱附进行再生,使其继续运动至第一区21时仍具有对空气进行干燥和升温的功能,以实现持续烘干的过程。另外,位于容置腔20的第二区22中的部分干燥部30还能够对第二空气循环通路50中的空气进行干燥和升温,作为通入衣物处理设备第二筒体70中的烘干气体,对衣物进行烘干除湿。
本实施例中,运动至第一区21的部分干燥部30能够对第一空气循环通路40中的空气进行升温及干燥,以对第一筒体60中的衣物进行烘干处理,运动至第二区22的部分干燥部30能够进行再生或者对第二空气循环通路50中的空气进行升温及干燥,以对第二筒体70中的衣物进行烘干处理,使得衣物处理设备的两个筒体能够共用一个干燥部30,实现了持续循环的烘干效果,简化了烘干装置的管路,减少了烘干装置所占用的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使用能耗。
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干燥部30包括分子筛转轮31,分子筛转轮31转动设置于容置腔20中,分子筛转轮31在容置腔20中转动时,分子筛转轮3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区21,分子筛转轮31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区22。
其中,分子筛转轮31设置于容置腔20中,可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并通过吸附过程释放热量使空气升温,用以生成烘干气体。分子筛转轮31可在容置腔20中转动,当其在容置腔20中转动时,分子筛转轮3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区21,能够对第一空气循环通路40中的空气进行干燥升温,作为通入衣物处理设备第一筒体60中的烘干气体,此时位于第二区22中的另一部分分子筛转轮31通过例如加热等方法脱附掉吸附的水分进行再生,以保持该部分分子筛转轮31的干燥除湿效果,使其后续转动至第一区21时能够继续吸附空气中的水分。或者,位于第二区22中的分子筛转轮31对第二空气循环通路50中的空气进行干燥升温,作为通入衣物处理设备第二筒体70中的烘干气体。
本实施例中,分子筛转轮31转动设置于容置腔20中,位于第一区21的部分分子筛转轮31可为第一筒体60提供干燥的烘干气体,位于第二区22的部分分子筛转轮31可为第二筒体70提供干燥的烘干气体,使得第一筒体60与第二筒体70能够共用一个干燥部30,实现了持续循环的烘干效果,减少了烘干装置所占用的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使用能耗。另外,选用分子筛转轮31作为烘干装置的干燥部30使该烘干装置具有吸附速度快、干燥效率高、热稳定性好及循环稳定等特点。
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第一区21的容积大于第二区22的容积,第一筒体60的容积大于第二筒体70的容积。
其中,第一区21的容积大于第二区22的容积,第一区21与第二区22的容积比例如可以为3:2,即干燥部30位于第一区21用于对第一筒体60进行除湿的部分要大于位于第二区22用于再生或对第二筒体70进行除湿的部分。第一筒体60的容积大于第二筒体70的容积,示例性地,第一筒体60可用于处理成人的衣物,第二筒体70可用于处理母婴人群的衣物,由于第一筒体60的容积大于第二筒体70的容积,故常规情况下通入第二筒体70中的空气所需要吸附的水分少于第一筒体60。
本实施例中,第一区21的容积大于第二区22的容积,第一筒体60的容积大于第二筒体70的容积,使得需要较强烘干效果的第一筒体60对应干燥部30位于较大的第一区21中的部分,需要较弱烘干效果的第二筒体70对应干燥部30位于较小的第二区22中的部分,使得烘干装置各部分的空间分配更加合理。当位于第二区22中的干燥部30进行再生时,干燥部30中较多的位于第一区21中的部分仍是用于空气的干燥和升温,保证了干燥部30的空气除湿功能。
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烘干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机80,第一风机80为第一空气循环通路40上的空气循环提供动力;第一空气管路90,第一空气管路90的一端与第一区21相连,第一空气管路90的另一端与第一筒体60相连;第二空气管路100,第二空气管路100的一端与第一筒体60相连,第二空气管路100的另一端与第一区21相连,第一风机80设置在第二空气管路100上。
其中,第一空气管路90和第二空气管路1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区21和第一筒体60相连,形成了第一区21-第一空气管路90-第一筒体60-第二空气管路100-第一区21的第一空气循环通路40。第一风机80设置在第二空气管路100上,为第一空气循环通路40上的空气循环提供动力,使空气按照既定方向进行循环流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空气管路90和第二空气管路100的设置形成了第一区21-第一空气管路90-第一筒体60-第二空气管路100-第一区21的第一空气循环通路40,使得经过第一区21内干燥部30干燥后的烘干气体能够进入到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一筒体60中进行衣物的烘干除湿,设置在第二空气管路100上的第一风机80能够为空气的运动提供动力,使空气在第一空气循环通路40中按照既定方向进行循环。
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吸湿再生部10包括呈圆盘状的外壳110,外壳110的内腔构成容置腔20,容置腔20中的一部分扇形区域构成第一区21,容置腔20中的另一部分扇形区域构成第二区22,第一空气管路90与外壳110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区21的周向一端,第二空气管路100与外壳110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区21的周向另一端。
其中,呈圆盘状的外壳110的内腔形成了容置干燥部30的容置腔20,其中一部分扇形区域所对应的空间构成了第一区21,另一部分扇形区域所对应的空间构成了第二区22,第一空气管路90与第二空气管路100均与外壳110相连,以使空气能够在第一空气管路90、第二空气管路100、外壳110构成的容置腔20中的第一区21以及第一筒体60之间所形成的第一空气循环通路40中流通,第一空气管路90和第二空气管路100与外壳110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第一区21周向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外壳110的设置形成了容置干燥部30的容置腔20,并根据两个扇形区域对应构成了第一区21和第二区22,使得第一筒体60与第二筒体70能够共用一个干燥部30,实现了持续循环的烘干效果,减少了烘干装置所占用的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使用能耗。第一空气管路90和第二空气管路100与外壳110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第一区21周向的两端,增大了第一空气循环通路40在容置腔20中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距离,使得进入到第一区21中的空气能够充分与第一区21中的干燥部30接触以使得空气中的水分尽可能的被干燥部30吸附,增强了干燥部30对空气的干燥效果,提升了烘干效率。
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第一空气管路90中的空气流向为沿第一区21流至第一筒体60,第二空气管路100中的空气流向为沿第一筒体60流至第一区21,烘干装置还包括第一加热器120,第一加热器120用于对流经第一空气管路90的空气进行加热。
其中,通过第一风机80控制第一空气管路90中的空气流向为沿第一区21流至第一筒体60,控制第二空气管路100中的空气流向为沿第一筒体60流至第一区21,即第一空气循环通路40中的空气流向为第一区21-第一空气管路90-第一筒体60-第二空气管路100-第一区21,第一加热器120能够对从第一区21经过第一空气管路90流至第一筒体60的空气进行加热,第一加热器120例如可以设置在空气从第一区21进入到第一空气管路90的入口处,或设置在第一空气管路90上,还可以设置在空气从第一空气管路90进入到第一筒体60的入口处。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风机80控制的第一空气循环通路40中的空气流向设置为第一区21-第一空气管路90-第一筒体60-第二空气管路100-第一区21,并设置第一加热器120对流经第一空气管路90的空气进行加热,能够进一步提升进入到第一筒体60中的烘干气体的温度,使得烘干气体对衣物的烘干效果更好,提升了烘干效率。
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烘干装置还包括:第二风机130,第二风机130为第二空气循环通路50上的空气循环提供动力;第三空气管路140,第三空气管路140的一端与第二区22相连,第三空气管路140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筒体70相连;第四空气管路150,第四空气管路150的一端用于与第二筒体70相连,第四空气管路150的另一端与第二区22相连,第二风机130设置在第四空气管路150上。
其中,第三空气管路140和第四空气管路15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区22和第二筒体70相连,形成了第二区22-第三空气管路140-第二筒体70-第四空气管路150-第二区22的第二空气循环通路50。第二风机130设置在第四空气管路150上,为第二空气循环通路50上的空气循环提供动力,使空气按照既定方向进行循环流通。
本实施例中,第三空气管路140和第四空气管路150的设置形成了第二区22-第三空气管路140-第二筒体70-第四空气管路150-第二区22的第二空气循环通路50,使得经过第二区22内干燥部30干燥后的烘干气体能够进入到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二筒体70中进行衣物的烘干除湿,设置在第二空气管路100上的第二风机130能够为空气的运动提供动力,使空气在第二空气循环通路50中按照既定方向进行循环。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空气循环通路40与第二空气循环通路50还可以共用同一个风机,同时为第一空气循环通路40与第二空气循环通路50中的空气提供循环动力,当开启风机时仅需切换与其连接的空气循环通路即可。
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第三空气管路140中的空气流向为沿第二区22流至第二筒体70,第四空气管路150中的空气流向为沿第二筒体70流至第二区22,烘干装置还包括第二加热器160;第二加热器160用于对流经第四空气管路150的空气进行加热,或者,第二加热器160用于对第二区22加热。
其中,通过第二风机130控制第三空气管路140中的空气流向为沿第二区22流至第二筒体70,控制第四空气管路150中的空气流向为沿第二筒体70流至第二区22,即第二空气循环通路50中的空气流向为第二区22-第三空气管路140-第二筒体70-第四空气管路150-第二区22,第二加热器160能够对从第二筒体70经过第四空气管路150流至第二区22的空气进行加热,或者对第二区22进行加热,示例性地,第二加热器160例如可以设置在空气从第四空气管路150进入到第二区22的入口处,或设置在第四空气管路150上,还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二区22所对应的吸湿再生部10的外壳110上。
本实施例中,将第二风机130控制的第二空气循环通路50中的空气流向设置为第二区22-第三空气管路140-第二筒体70-第四空气管路150-第二区22,并设置第二加热器160对流经第四空气管路150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对第二区22进行加热,能够通过加热法使位于第二区22中的干燥部30脱附掉吸附的水分,实现干燥部30的再生,以达到持续循环的烘干效果。
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烘干装置还包括冷凝器170,冷凝器170设置在第四空气管路150上。
其中,冷凝器170设置在第四空气管路150上,当第二加热器160也设置在第四空气管路150上时,从第二筒体70中流出的空气先经过冷凝器170进行空气的干燥除湿,再经过第二加热器160进行空气的加热。当第一筒体60进行衣物烘干处理时,此时第二筒体70不进行衣物烘干处理,干燥部30中运动至第二区22的部分通过加热法进行干燥部30的再生,此时加热后的空气经过第二区22带走位于第二区22的部分干燥部30的水分,带有水分的湿空气经第三空气管路140、第二筒体70后进入到第四空气管路150上的冷凝器170,通过冷凝器170进行空气的干燥除湿。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第四空气管路150上的冷凝器170,可对当第二筒体70不进行衣物烘干处理时经过第二区22带走位于第二区22的部分干燥部30的水分的湿空气进行干燥除湿,保证后续流至第二加热器160和流回到第二区22中的空气中不带有水分,避免此时进入到第二区22中的空气带有水分导致干燥部30再生失效,保证干燥部30循环使用的稳定性。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第一筒体60和第二筒体70,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烘干装置,第一筒体60设置于第一空气循环通路40上,第二筒体70设置于第二空气循环通路50上。
其中,该衣物处理设备例如可以为烘干机或洗干一体机,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烘干装置,可对为进行衣物分区处理设置的第一筒体60和第二筒体70中的衣物进行烘干,第一筒体60设置在连通第一区21的第一循环通路上,第二筒体70设置在连通第二区22的第二循环通路上。
本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所包括的烘干装置中,运动至第一区21的部分干燥部30能够对第一空气循环通路40中的空气进行升温及干燥,以对第一筒体60中的衣物进行烘干处理,运动至第二区22的部分干燥部30能够进行再生或者对第二空气循环通路50中的空气进行升温及干燥,以对第二筒体70中的衣物进行烘干处理,使得衣物处理设备的两个筒体能够共用一个干燥部30,实现了持续循环的烘干效果,简化了烘干装置的管路,减少了烘干装置所占用的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使用能耗。
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烘干装置的第一空气管路90与第一筒体60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筒体60的轴向一端,烘干装置的第二空气管路100与第一筒体60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筒体60的轴向另一端;和/或,烘干装置的第三空气管路140与第二筒体70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筒体70的轴向一端,烘干装置的第四空气管路150与第二筒体70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筒体70的轴向另一端。
其中,烘干装置的第一空气管路90和第二空气管路100与第一筒体60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第一筒体60的轴向的两端,第三空气管路140和第四空气管路150与第二筒体70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第二筒体70的轴向的两端,使得烘干气体在第一筒体60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位于第一筒体60的轴向两端,烘干气体在第二筒体70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位于第二筒体70的轴向两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筒体60与第二筒体70的轴向尺寸较长,烘干装置的第一空气管路90和第二空气管路100与第一筒体60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第一筒体60的轴向的两端,第三空气管路140和第四空气管路150与第二筒体70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第二筒体70的轴向的两端,使得烘干气体在第一筒体60和第二筒体70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位于筒体的轴向两端,进入到第一筒体60和第二筒体70的烘干气体能够流经筒体内大部分的容置空间,保证烘干气体与筒体中的衣物充分接触,使得烘干气体对衣物的烘干效果更好,提升了烘干效率。
一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2所示,吸湿再生部10和第二筒体70并排设置于第一筒体60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将体积较小的吸湿再生部10与第二筒体70并排设置于体积较大的第一筒体60的顶部,节省了第一筒体60、第二筒体70与烘干装置所占用的空间,提升了空间利用率,使得衣物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更加合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烘干装置,用于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包括:
吸湿再生部,所述吸湿再生部包括容置腔和干燥部,所述干燥部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容置腔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
第一空气循环通路,用于将空气在所述第一区和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一筒体之间循环;
第二空气循环通路,用于将空气在所述第二区和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二筒体之间循环;
其中,所述干燥部中运动至所述第一区的部分用于对所述第一筒体进行除湿;
所述干燥部中运动至所述第二区的部分用于对所述第二筒体进行除湿,或者,在所述第二区进行再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部包括分子筛转轮,所述分子筛转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分子筛转轮在所述容置腔中转动时,所述分子筛转轮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区,所述分子筛转轮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区的容积,所述第一筒体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容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为所述第一空气循环通路上的空气循环提供动力;
第一空气管路,所述第一空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区相连,所述第一空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相连;
第二空气管路,所述第二空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相连,所述第二空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区相连,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空气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再生部包括呈圆盘状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构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的一部分扇形区域构成所述第一区,所述容置腔中的另一部分扇形区域构成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一空气管路与所述外壳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区的周向一端,所述第二空气管路与所述外壳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区的周向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管路中的空气流向为沿所述第一区流至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空气管路中的空气流向为沿所述第一筒体流至所述第一区,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用于对流经所述第一空气管路的空气进行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
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所述第二空气循环通路上的空气循环提供动力;
第三空气管路,所述第三空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区相连,所述第三空气管路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筒体相连;
第四空气管路,所述第四空气管路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筒体相连,所述第四空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区相连,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四空气管路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空气管路中的空气流向为沿所述第二区流至所述第二筒体,所述第四空气管路中的空气流向为沿所述第二筒体流至所述第二区,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第二加热器;
所述第二加热器用于对流经所述第四空气管路的空气进行加热,或者,所述第二加热器用于对所述第二区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第四空气管路上。
10.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烘干装置,所述第一筒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空气循环通路上,所述第二筒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空气循环通路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的第一空气管路与所述第一筒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一端,所述烘干装置的第二空气管路与所述第一筒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另一端;和/或,
所述烘干装置的第三空气管路与所述第二筒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筒体的轴向一端,所述烘干装置的第四空气管路与所述第二筒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筒体的轴向另一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再生部和所述第二筒体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的顶部。
CN202320237449.4U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Active CN219342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7449.4U CN219342635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7449.4U CN219342635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2635U true CN219342635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8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37449.4U Active CN219342635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2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79465B1 (ko) 건조기
US9462929B2 (en) Dish washer
KR20240035642A (ko) 건조 장치 및 세탁 건조 일체형 기기
CN219342635U (zh) 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JP5723132B2 (ja) 洗濯乾燥機
JPH0994388A (ja) 全自動洗濯乾燥機
CN219174828U (zh) 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JP3815112B2 (ja) 乾燥機
JP2008035958A (ja) 洗濯乾燥機
JPS59130521A (ja) 回転式除湿機
JP2010167178A (ja) 洗濯乾燥機
CN219908179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N219861987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N220149896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JP3391953B2 (ja) 全自動洗濯乾燥機
CN219315306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9908324U (zh) 一种衣物蒸汽护理装置
CN219908316U (zh) 一种除湿模块及洗护设备
CN219861989U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CN219709888U (zh) 一种洗护设备
CN220468439U (zh) 除湿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7013949U (zh) 干燥装置及厨具处理设备
CN219385718U (zh) 一种洗护设备
JP3896722B2 (ja) 衣類乾燥機
CN219775889U (zh) 一种节能环保除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