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2244U - 马达定子整形机构 - Google Patents

马达定子整形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22244U
CN219322244U CN202320331106.4U CN202320331106U CN219322244U CN 219322244 U CN219322244 U CN 219322244U CN 202320331106 U CN202320331106 U CN 202320331106U CN 219322244 U CN219322244 U CN 219322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shaping
carrier
motor stator
r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311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建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shan Kagu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shan Kagu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shan Kagu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shan Kagu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311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22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22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222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定子整形机构,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可移动的设有第二载具,第二载具上具有至少两整形杆,当至少两整形杆处于合并状态时,压制完成的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套设在至少两整形杆上;本实用新型增加马达定子加工的效率。

Description

马达定子整形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定子领域,尤其涉及马达定子整形机构。
背景技术
通常电机马达中具有定子与转子两部分,而其中固定的部分叫做定子,在其上面装设了成对的直流励磁的静止的主磁极,而旋转部分叫电枢铁心。
目前在针对马达定子进行加工生产时,通常由人工将定子部分进行装配,而在装配过程中,需要进行压制整形等等一系列加工步骤,而人工在进行上述较为复杂、费时费力的工作后,无法维持较长时间的工作强度,且容易出现加工失误等问题,影响马达定子的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马达定子加工的效率的马达定子整形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达定子整形机构,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可移动的设有第二载具,第二载具上具有至少两整形杆,当至少两整形杆处于合并状态时,压制完成的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套设在至少两整形杆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的整形座,设于整形座底部的插杆,且插杆由下往上宽度逐渐增加。
进一步的,整形杆与第二载具之间呈间隙配合,以使至少两整形杆之间可相互远离,当第二载具移动至整形机构处时,插杆插入至至少两整形杆之间,至少两整形杆相互远离并对第二工件中心进行扩口整形。
进一步的,工作台上可移动的设有载具平台,第二载具置于载具平台上,整形机构一侧具有第一夹爪,第一夹爪用于将压制完成的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抓取放置到第二载具上。
进一步的,整形座一侧连接有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对工件进行压制过程中,第二工件的中心位置可能出现变形,此时通过整形机构对其进行扩口整形,提高马达定子自身的加工良品率;
2、第二载具对第一工件、第二工件的承载,配合整形机构,可有效增加马达定子加工过程中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工作台;2、压制机构;21、挤压板;22、压制块;23、弧形口;24、凸块;25、凹槽;3、整形机构;31、整形座;32、插杆;4、第一载具;41、定位柱;5、第二载具;51、整形杆;6、第一工件;7、第二工件;71、绝缘架;8、载具平台;81、第一夹爪;9、第二夹爪;91、助焊剂添加机构;911、存储盒;912、添加片;92、焊锡机构;921、加热模块;922、焊锡片;93、检测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6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达定子整形机构,其应用于马达定子自动安装生产线中,且马达定子自动安装生产线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一侧依次排列有压制机构2、整形机构3,工作台1上可移动的设有第一载具4以及第二载具5,且第一载具4与压制机构2呈对应设置,第二载具5与整形机构3呈对应设置,其中压制机构2包括至少两相对设置的挤压板21,第一工件6置于第一载具4上,第二工件7置于第一工件6上,当第一载具4移动至压制机构2处时,至少两相对设置的挤压板21相互靠近,以使至少两挤压板21对第二工件7两侧的绝缘架71进行合拢。
具体的,在需要对马达定子进行加工时,将第一工件放置于第一载具上,并将第二工件放置于第一工件上,此时第二工件两侧的绝缘架呈展开状态,因此第二工件可通过绝缘架架设在第一工件上,随后第一载具带动第一工件以及第二工件移动至压制机构处,通过两相对设置的挤压板相互靠近,使得挤压板对第二工件两侧的绝缘架进行合拢,进而便于后续将第二工件压制进入第一工件的加工步骤,随后在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依次进行绝缘架合拢、压制完成后,将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从第一载具处移动至第二载具上,并通过第二载具将其带动至整形结构处,通过整形机构对其进行扩口整形,增加马达定子加工的效率和良品率。
其中,第一工件为框架结构,第二工件主体为绝缘架,内部具有线圈,且在初始状态时,第二工件的绝缘架两侧处于展开状态,而在第二工件的下侧具有焊点,用于后续与线路进行焊锡连接。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挤压板一侧连接有气缸,通过气缸对挤压板的移动进行控制,
优选的,压制机构2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的压制块22,当至少两挤压板21对第二工件7两侧的绝缘架71进行合拢时,压制块22下降并对第二工件7进行推压,以使合拢状态下的第二工件7压制进入第一工件6中。
具体的,在挤压板对第二工件两侧的绝缘架进行合拢后,通过压制块下降对第二工件进行推压,此时由于第二工件两侧的绝缘架已经处于合拢状态,无法将第二工件支撑在第一工件上,使得第二工件在压制块的推压下,可顺利的压制进入第一工件的框架中,进而初步完成马达定子的安装过程。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压制块一侧连接有气缸,通过气缸控制压制块在竖直方向上的往复移动,保证对第二工件的压制效果。
优选的,挤压板21朝向第二工件7的位置处开设有弧形口23,当挤压板21向第二工件7靠近时,绝缘架71沿弧形口23进行合拢。
具体的,通过弧形口对第二工件两侧的绝缘架进行导向合拢,使得绝缘架边缘会顺着弧形口进行合拢,提高合拢过程中的稳定。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弧形口呈“C”型结构或半圆形结构,以使两相对设置的挤压板在相互靠近时,将第二工件两侧的绝缘架合拢呈类似于圆形结构,保证第二工件可压制进入第一工件中。
优选的,压制块22朝向第二工件7的位置处具有至少两凸块24,当压制块22下降并对第二工件7进行推压时,至少两凸块24抵住第二工件7的两侧,且挤压板21上开设有与凸块24对应的凹槽25,以使凸块24下降时穿过凹槽25位置。
具体的,由于需要通过压制块将第二工件压制进入第一工件中,而第二工件又处于被挤压板合拢固定的状态下,此时通过凸块可在减小接触面积的基础上,保证压制块对第二工件的推压效果,并且由于凹槽的设置,使得凸块在推压过程中,会直接穿过凹槽位置,而不会与挤压板出现碰撞,提高合拢、压制过程中的稳定。
优选的,第一载具4上具有定位柱41,第一工件6与第二工件7置于第一载具4上时,第一工件6与第二工件7套设在定位柱41上,第二载具5上具有至少两整形杆51,当至少两整形杆51处于合并状态时,压制完成的第一工件6与第二工件7套设在至少两整形杆51上。
具体的,通过定位柱的设置,使得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置于第一载具上时,可通过定位柱穿过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的中心位置,来对其进行定位,避免工件从第一载具上滑落的情况;而由于至少两整形杆的设置,当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被移动至第二载具上进行放置时,也可通过合并状态下的两整形杆对第一工件以及第二工件进行定位,提高其整形加工过程中的稳定。
优选的,整形机构3包括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的整形座31,设于整形座31底部的插杆32,且插杆32由下往上宽度逐渐增加,整形杆51与第二载具5之间呈间隙配合,以使至少两整形杆51之间可相互远离,当第二载具5移动至整形机构3处时,插杆32插入至至少两整形杆51之间,至少两整形杆51相互远离并对第二工件7中心进行扩口整形。
具体的,在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移动至第二载具上,并且第二载具将其带动至整形机构处时,整形座下降带动插杆插入至两整形杆之间,由于插杆由下往上宽度逐渐增加,使得插杆最下端面积最小,使得插杆更加容易插入至两整形杆之间,而后在宽度逐渐增加的情况下,通过插杆对两整形杆从中间向外的挤压推开,使得两整形杆相互远离,此时由于第二工件的中心套设在两整形杆外部,因此两整形杆在相互远离的情况下,即可对第二工件的中心进行扩口整形,将最初由挤压板对第二工件造成的挤压变形进行复位整形,提高马达定子的加工效果。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整形座一侧连接有气缸,通过气缸控制整形座的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优选的,工作台1上可移动的设有载具平台8,第一载具4与第二载具5均置于载具平台8上,压制机构2与整形机构3之间具有第一夹爪81,第一夹爪81用于将第一载具4上压制完成的第一工件6与第二工件7抓取放置到第二载具5上。
具体的,在需要通过第一载具与第二载具对工件进行移动时,由于第一载具与第二载具均置于载具平台上,因此仅需要通过移动载具平台,即可同步移动第一载具与第二载具,而在需要将工件从第一载具移动至第二载具上时,则可以通过第一夹爪将第一载具上的工件抓取上升后,载具平台带动第二载具移动至第一夹爪的位置处,随后第一夹爪下降并松开抓取的工件,使得工件稳定的置于第二载具上。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工作台上设有轨道,载具平台沿轨道进行移动,且载具平台的底部连接有丝杆,通过电机转动丝杆并由螺纹配合来带动载具平台沿轨道进行移动。
其中,第一夹爪采用现有的气爪结构形式,而第一夹爪的上端则连接有气缸,由气缸控制第一夹爪的升降。
优选的,工作台1上可移动的设有第二夹爪9,工作台1上还具有助焊剂添加机构91、焊锡机构92以及检测机构93,第二夹爪9的移动路劲依次经过助焊剂添加机构91、焊锡机构92以及检测机构93。
具体的,在整形机构对工件进行扩口整形完成后,载具平台带动工件移动至第二夹爪的所在位置,通过第二夹爪将工件抓取移动依次经过助焊剂添加机构进行助焊剂的添加工序、焊锡机构进行焊锡工序以及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工件加工完成后的各项电学检测,提高焊锡过程中的效率,同时配合电学检测,可以有效的增加良品与不良品之间的筛分。
值得一提的是,本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第一载具位于压制机构时,第二载具位于整形机构,使得压制、整形加工可同步进行,而当第一载具位于第一夹爪位置时,第二载具位于第二夹爪处,使得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可同时对不同状态下的工件进行抓取运输;另外,第一夹爪将压制完成的工件抓取,载具平台将第二载具移动至第一夹爪下侧时,第一载具的位置处于整个生产线的外侧,此时操作人员可将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依次放置于空出来的第一载具上,保证工件的正常上料。
特别的,由于第二工件的下侧具有焊点,且经过助焊剂添加机构、焊锡机构后,该焊点以及完成焊锡加工步骤,此时将焊点对准检测机构的检测点位处,即可通过焊点对工件的各项电学性能进行检测,例如电阻、电压等等,而上述电学检测方法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在具体赘述。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夹爪采用现有气爪的结构形式,且第二夹爪的一侧连接有气缸,通过气缸控制第二夹爪的升降,同时该气缸一侧与电动轨道相连,通过电动轨道带动气缸以及第二夹爪进行移动。
优选的,助焊剂添加机构91包括设于工作台1上且内部具有助焊剂的存储盒911、可升降的添加片912,当添加片912处于正常状态时,添加片912位于存储盒911中,当添加片912上升时,添加片912带动部分助焊剂抵住第二工件7下侧的焊点。
具体的,第二夹爪抓取整形完成后的工件移动至助焊剂添加机构上侧后,第二夹爪下降一定距离,但是不松开对工件的夹持,随后添加片上升并带动部分助焊剂抵住第二工件下侧的焊点,进而实现对第二工件焊点位置的添加助焊剂操作。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添加片一侧连接有气缸,通过气缸带动添加片进行升降。
优选的,焊锡机构92包括加热模块921、可升降的焊锡片922,当焊锡片922处于正常状态时,焊锡片922位于加热模块921中,当焊锡片922上升时,焊锡片922对第二工件7下侧的焊点进行焊锡加工。
具体的,在助焊剂添加完成后,第二夹爪带动工件依次进行上升、移动至焊锡机构上侧、下降,此时仍然不松开对工件的夹持,随后焊锡片带动部分受到加热模块的加热融化后的锡移动至第二工件具有助焊剂的焊点位置,将融化后的锡焊锡在该焊点处,完成焊锡加工,并在其后通过第二夹爪将加工完成后的工件移动至检测机构处进行电学检测。
值得一提的是,检测机构一侧,具有通过导轨移动的多个放置盘,在电学检测出良品和不良品后,将良品与不良品分别放置于不同的放置盘上进行归类,已完成最终的工件加工步骤。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加热模块采用电加热形式,且加热模块中存储有融化的锡,使得焊锡片位于加热模块中时,焊锡片上部会具有一定量的锡,进而便于通过焊锡片将融化后的锡带动至焊点位置。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马达定子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可移动的设有第二载具(5),第二载具(5)上具有至少两整形杆(51),当至少两整形杆(51)处于合并状态时,压制完成的第一工件(6)与第二工件(7)套设在至少两整形杆(5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定子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的整形座(31),设于整形座(31)底部的插杆(32),且插杆(32)由下往上宽度逐渐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定子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整形杆(51)与第二载具(5)之间呈间隙配合,以使至少两整形杆(51)之间可相互远离,当第二载具(5)移动至整形机构(3)处时,插杆(32)插入至至少两整形杆(51)之间,至少两整形杆(51)相互远离并对第二工件(7)中心进行扩口整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定子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上可移动的设有载具平台(8),第二载具(5)置于载具平台(8)上,整形机构(3)一侧具有第一夹爪(81),第一夹爪(81)用于将压制完成的第一工件(6)与第二工件(7)抓取放置到第二载具(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定子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整形座(31)一侧连接有气缸。
CN202320331106.4U 2023-02-10 2023-02-10 马达定子整形机构 Active CN219322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1106.4U CN219322244U (zh) 2023-02-10 2023-02-10 马达定子整形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1106.4U CN219322244U (zh) 2023-02-10 2023-02-10 马达定子整形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22244U true CN219322244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32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31106.4U Active CN219322244U (zh) 2023-02-10 2023-02-10 马达定子整形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222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89973B (zh) 一种用于节能桥架齿形多极点无损焊接工艺
CN219164404U (zh) 马达定子压制机构
CN209736513U (zh) 一种圆柱形电容器双引脚同步折弯及整形设备
CN219322244U (zh) 马达定子整形机构
CN110900072B (zh) 一种用于充气环保柜左右侧板的定位工装以及焊接设备
CN116317416A (zh) 马达定子自动安装生产线
CN215587710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线圈下线机的成型装置
CN214024026U (zh) 底钢组件自动焊接装置
CN211937962U (zh) 一种汇电板焊点检测分拣装置
CN214134684U (zh) 一种裙板卷圆焊接工装
CN114192960A (zh) 锂电池盖帽压焊装置
CN116728100B (zh) 端子焊接机及其焊接方法、焊接工艺
CN220781904U (zh) 一种电机换向器加工用弯钩机
CN220934560U (zh) 一种插头钩焊加工的自动化生产线
CN211661390U (zh) 蓄电池接线端子自动化焊接装置
CN219256514U (zh) 一种塑胶自动焊接装置
CN115284014B (zh) 烧烤夹夹持单元的自动化加工设备
CN220006591U (zh) 一种焊接工装
CN214444473U (zh) 一种汇流条送料搭焊机构
CN216140814U (zh) 一种转子轴工件翻转输送装置
CN215392255U (zh) 一种自动裁线焊线一体机
CN220761455U (zh) 一种箱型梁组立机的自动焊接装置
CN211680519U (zh) 传感器激光焊接七联动装置
CN219188963U (zh) 一种铅板多点电阻焊设备
CN216607561U (zh) 太阳能接线盒的加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