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3235U - 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及线缆包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及线缆包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3235U
CN219313235U CN202223575076.6U CN202223575076U CN219313235U CN 219313235 U CN219313235 U CN 219313235U CN 202223575076 U CN202223575076 U CN 202223575076U CN 219313235 U CN219313235 U CN 219313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cable
rotating
assembly
guid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750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立伟
吴丙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Zhongliany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Zhonglian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Zhongliany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Zhonglian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750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3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3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32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及线缆包装设备。上述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包括机架、扎线机构及绕线机构。所述扎线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绕线机构包括转动组件、线缆固定组件及多个线缆卷绕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及转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每一所述线缆卷绕组件包括卷绕柱,多个所述卷绕柱均与所述转动件连接。在卷状线缆被取出的过程中,线缆的卷绕半径将逐渐大于多个卷绕柱在对应位置所形成的卷绕半径,即卷状线缆将逐渐地从卷绕柱上脱离,使得线缆能够顺畅快速被取出,如此,有助于提高自动绕线扎线装置的工作稳定性,以及有助于提高自动绕线扎线的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及线缆包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包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及线缆包装设备。
背景技术
线缆制作完成后,其形状较为散乱,不利于包装出售,需要先将线缆缠绕成卷,并使用扎带将卷状的线缆扎好,以固定其形状不松散,进而便于线缆的出售,为了达到该效果,市面上出现了自动绕线扎线机,该机器仅需要人工放置线缆,机器即可自动地对线缆进行绕线和扎线,极大地提高了线缆的卷绕和捆扎效率,因此广泛应用于线缆包装。
自动绕线扎线机在将线缆绕制成卷时,通过转盘带动卷绕柱运动,使得线缆在卷绕柱上缠绕而形成卷状,然而,传统的自动绕线扎线机在完成线缆的卷绕后,可能存在线缆过紧的缠绕在卷绕柱上的情况,使得线缆与卷绕柱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进而导致线缆难以从卷绕柱脱离的问题,尤其是转盘速度较快时该情况更为明显,该问题不仅影响了绕线扎线的整体效率,甚至还可能会导致机器的损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顺畅地取出线缆、能够较好地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以及能够有效地提高绕线扎线效率的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及线缆包装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包括:
机架;
扎线机构,所述扎线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
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转动组件、线缆固定组件及多个线缆卷绕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及转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每一所述线缆卷绕组件包括卷绕柱,多个所述卷绕柱均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每一所述卷绕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转动件的旋转中心轴平行设置,每一所述卷绕柱的横截面积沿所述卷绕柱的长度方向逐渐减小,并且每一所述卷绕柱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靠近转动件的一端的横截面积,所述线缆固定组件与所述转动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线缆卷绕组件还包括滑动件及固定件,每一所述线缆卷绕组件的所述卷绕柱、滑动件及固定件依次连接,所述转动件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以使所述滑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转动件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缆固定组件包括多个卡位柱,多个所述卡位柱均连接于所述转动件,多个所述卡位柱相互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卡位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转动件的旋转中心轴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传送机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装夹组件及传送驱动组件,所述传送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传送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装夹组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线缆导向机构,所述线缆导向机构包括导向轮组件,所述导向轮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均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均用于与线缆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轮设置有防滑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轮组件还包括滑动驱动件,所述滑动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滑动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导向轮连接,所述滑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向轮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导向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轮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用于与所述线缆抵接。
一种线缆包装设备,所述线缆包装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自动绕线扎线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每一所述卷绕柱的横截面积沿所述卷绕柱的长度方向逐渐减小,并且每一所述卷绕柱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靠近转动件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即多个卷绕柱所形成的卷绕半径是沿着线缆的取出方向而逐渐减小的,而线缆的完成卷绕后其卷绕半径是不变的,因此在卷状线缆被取出的过程中,线缆的卷绕半径将逐渐大于多个卷绕柱在对应位置所形成的卷绕半径,即卷状线缆将逐渐地从卷绕柱上脱离,使得线缆能够顺畅快速被取出,如此,有助于提高自动绕线扎线装置的工作稳定性,以及有助于提高自动绕线扎线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自动绕线扎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自动绕线扎线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自动绕线扎线装置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自动绕线扎线装置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自动绕线扎线装置10包括机架100、扎线机构200及绕线机构300。所述扎线机构200安装于所述机架100;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绕线机构300包括转动组件310、线缆固定组件320及多个线缆卷绕组件330,所述转动组件310包括旋转驱动件312及转动件311,所述旋转驱动件312安装于所述机架100,所述旋转驱动件312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动件311连接,每一所述线缆卷绕组件330包括卷绕柱331,多个所述卷绕柱331均与所述转动件311连接,每一所述卷绕柱33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转动件311的旋转中心轴平行设置,每一所述卷绕柱331的横截面积沿所述卷绕柱331的长度方向逐渐减小,并且每一所述卷绕柱331远离所述转动件311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靠近转动件311的一端的横截面积,所述线缆固定组件320与所述转动件31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绕线扎线装置10包括机架100、扎线机构200及绕线机构300,机架100为自动绕线扎线装置10的支撑结构,用于对绕线机构300及扎线机构200进行支撑和固定。绕线机构300用于对线缆进行卷绕,使线缆形成卷状结构,绕线机构300包括转动组件310、线缆固定组件320及多个线缆卷绕组件330。转动组件310包括旋转驱动件312及转动件311,旋转驱动件312安装于机架100上,旋转驱动件312的动力输出端与转动件311连接,用于驱动转动件311旋转。线缆固定组件320与转动件311连接,线缆固定组件320用于将线缆的一端固定在转动件311上,以确保线缆能够顺利地进行卷绕。每一线缆卷绕组件330包括长度方向与转动件311的旋转中心轴平行设置的卷绕柱331,多个卷绕柱331均与转动件311连接,卷绕工作进行时,转动件311的旋转能够带动卷绕柱331运动,由于线缆的一端通过线缆固定组件320固定在转动件311上,卷绕柱331将带动线缆运动,使得线缆不断地在卷绕柱331上卷绕,进而形成卷状结构。扎线机构200安装在机架100上,已经卷绕好的线缆将被运送扎线机构200,扎线机构200能够将扎带捆绑于卷状的线缆上,使得线缆的卷状结构固定。
当需要取出完成卷绕的线缆时,由于每一所述卷绕柱331的横截面积沿所述卷绕柱331的长度方向逐渐减小,并且每一所述卷绕柱331远离所述转动件311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靠近转动件311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即多个卷绕柱331所形成的卷绕半径是沿着线缆的取出方向而逐渐减小的,而线缆的完成卷绕后其卷绕半径是不变的,因此在卷状线缆被取出的过程中,线缆的卷绕半径将逐渐大于多个卷绕柱331在对应位置所形成的卷绕半径,即卷状线缆将逐渐地从卷绕柱331上脱离,使得线缆能够顺畅快速被取出,如此,有助于提高自动绕线扎线装置10的工作稳定性,以及有助于提高自动绕线扎线的加工效率。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线缆卷绕组件330还包括滑动件及固定件,每一所述线缆卷绕组件330的所述卷绕柱331、滑动件及固定件依次连接,所述转动件311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以使所述滑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件311,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转动件311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将固定件从转动件311上拆卸后,滑动件可在滑动槽中滑动,以改变卷绕柱331在转动件311上的位置,即可改变卷绕柱331所形成的的卷绕半径,达到能够卷绕不同尺寸的线缆的效果。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缆固定组件320包括多个卡位柱321,多个所述卡位柱321均连接于所述转动件311,多个所述卡位柱321相互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固定线缆的端部时,将线缆插入到相邻两个卡位柱321之间的缝隙,由于线缆端部通常为插接口等结构,其宽度要大于相邻两个卡位柱321之间的缝隙,所以沿线缆长度方向拉动线缆时,线缆的端部将抵在两个卡位柱321之间,即线缆无法被抽出,进而实现了对线缆端部的固定。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卡位柱3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转动件311的旋转中心轴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每一卡位柱321的长度方向与转动件311的旋转中心轴平行设置,所以当线缆完成卷绕后,线缆的取出方向将于卡位柱321的长度方向平行,能够避免线缆取出过程中线缆端部卡在线缆固定组件320中的问题。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传送机构400,所述传送机构400包括装夹组件410及传送驱动组件420,所述传送驱动组件420安装于所述机架100,所述传送驱动组件420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装夹组件4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线缆完成卷绕后,装夹组件410将对线缆进行装夹固定,传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装甲组件移动,在传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线缆将从卷绕柱331上取出并运送至扎线机构200中进一步加工,有助于提高自动绕线扎线装置10的加工效率。
如图2和图4所示,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线缆导向机构500,所述线缆导向机构500包括导向轮组件510,所述导向轮组件510包括第一导向轮511和第二导向轮512,所述第一导向轮511和第二导向轮512均连接于所述机架100,所述第一导向轮511和所述第二导向轮512均用于与线缆抵接。在本实施例中,线缆在卷绕的过程中,线缆将不断地从第一导向轮511和第二导向轮512之间的缝隙中穿过,通过第一导向轮511和第二导线轮同时地对线缆进行抵接和限位,使得即将被卷绕的线缆保持拉直的状态,有助于提高线缆的卷绕效果以及避免线缆打结。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轮512设置有防滑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轮511设置有防滑结构,具体地,防滑结构为第二导向轮512的轮体上的防滑条纹,通过防滑结构,能够较好地防止线缆从第一导向轮511及第二导向轮512之间脱离,有助于提高线缆输送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轮组件510还包括滑动驱动件513,所述滑动驱动件513安装于所述机架100,所述滑动驱动件513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导向轮512连接,所述滑动驱动件51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向轮512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导向轮511。在本实施例中,绕线机构300完成卷绕后,滑动驱动件513将驱动第二导向轮512远离第一导向轮511,使得第一导向轮511和第二导向轮512之间的缝隙增大,进而能够方便的将线缆放置在第一导向轮511和第二导向轮512之间,绕线机构300开始卷绕时,滑动驱动件513将驱动第二导向轮512靠近第一导向轮511,以对线缆进行限位,如此,有助于提高线缆的上料效率,提高自动绕线扎线装置10的工作效率。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轮512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用于与所述线缆抵接。在本实施例中,线缆在输送过程中,线缆将处于第二导线轮的凹陷部中,通过第二导向轮512的凹陷部对线缆进行抵接和限位,能够防止线缆在输送过程中从第二导向轮512和第一导线轮之间掉出的情况,进而提高线缆运送的稳定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线缆包装设备,所述线缆包装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自动绕线扎线装置10。如图1所示,自动绕线扎线装置10包括机架100、扎线机构200及绕线机构300。所述扎线机构200安装于所述机架100;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绕线机构300包括转动组件310、线缆固定组件320及多个线缆卷绕组件330,所述转动组件310包括旋转驱动件312及转动件311,所述旋转驱动件312安装于所述机架100,所述旋转驱动件312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动件311连接,每一所述线缆卷绕组件330包括卷绕柱331,多个所述卷绕柱331均与所述转动件311连接,每一所述卷绕柱33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转动件311的旋转中心轴平行设置,每一所述卷绕柱331的横截面积沿所述卷绕柱331的长度方向逐渐减小,并且每一所述卷绕柱331远离所述转动件311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靠近转动件311的一端的横截面积,所述线缆固定组件320与所述转动件31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绕线扎线装置10包括机架100、扎线机构200及绕线机构300,机架100为自动绕线扎线装置10的支撑结构,用于对绕线机构300及扎线机构200进行支撑和固定。绕线机构300用于对线缆进行卷绕,使线缆形成卷状结构,绕线机构300包括转动组件310、线缆固定组件320及多个线缆卷绕组件330。转动组件310包括旋转驱动件312及转动件311,旋转驱动件312安装于机架100上,旋转驱动件312的动力输出端与转动件311连接,用于驱动转动件311旋转。线缆固定组件320与转动件311连接,线缆固定组件320用于将线缆的一端固定在转动件311上,以确保线缆能够顺利地进行卷绕。每一线缆卷绕组件330包括长度方向与转动件311的旋转中心轴平行设置的卷绕柱331,多个卷绕柱331均与转动件311连接,卷绕工作进行时,转动件311的旋转能够带动卷绕柱331运动,由于线缆的一端通过线缆固定组件320固定在转动件311上,卷绕柱331将带动线缆运动,使得线缆不断地在卷绕柱331上卷绕,进而形成卷状结构。扎线机构200安装在机架100上,已经卷绕好的线缆将被运送扎线机构200,扎线机构200能够将扎带捆绑于卷状的线缆上,使得线缆的卷状结构固定。
当需要取出完成卷绕的线缆时,由于每一所述卷绕柱331的横截面积沿所述卷绕柱331的长度方向逐渐减小,并且每一所述卷绕柱331远离所述转动件311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靠近转动件311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即多个卷绕柱331所形成的卷绕半径是沿着线缆的取出方向而逐渐减小的,而线缆的完成卷绕后其卷绕半径是不变的,因此在卷状线缆被取出的过程中,线缆的卷绕半径将逐渐大于多个卷绕柱331在对应位置所形成的卷绕半径,即卷状线缆将逐渐地从卷绕柱331上脱离,使得线缆能够顺畅快速被取出,如此,有助于提高自动绕线扎线装置10的工作稳定性,以及有助于提高自动绕线扎线的加工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扎线机构,所述扎线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
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转动组件、线缆固定组件及多个线缆卷绕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及转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每一所述线缆卷绕组件包括卷绕柱,多个所述卷绕柱均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每一所述卷绕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转动件的旋转中心轴平行设置,每一所述卷绕柱的横截面积沿所述卷绕柱的长度方向逐渐减小,并且每一所述卷绕柱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靠近转动件的一端的横截面积,所述线缆固定组件与所述转动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线缆卷绕组件还包括滑动件及固定件,每一所述线缆卷绕组件的所述卷绕柱、滑动件及固定件依次连接,所述转动件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以使所述滑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转动件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固定组件包括多个卡位柱,多个所述卡位柱均连接于所述转动件,多个所述卡位柱相互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卡位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转动件的旋转中心轴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装夹组件及传送驱动组件,所述传送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传送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装夹组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缆导向机构,所述线缆导向机构包括导向轮组件,所述导向轮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均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均用于与线缆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轮设置有防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组件还包括滑动驱动件,所述滑动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滑动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导向轮连接,所述滑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向轮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导向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轮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用于与所述线缆抵接。
10.一种线缆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绕线扎线装置。
CN202223575076.6U 2022-12-31 2022-12-31 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及线缆包装设备 Active CN219313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75076.6U CN219313235U (zh) 2022-12-31 2022-12-31 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及线缆包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75076.6U CN219313235U (zh) 2022-12-31 2022-12-31 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及线缆包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3235U true CN219313235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8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75076.6U Active CN219313235U (zh) 2022-12-31 2022-12-31 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及线缆包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32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5321176A (ja) 交代する巻き方向で特に大きな横断面のロープ状製品を撚り合わせる装置
US20210122510A1 (en) Cable Bundle Taping Device
CN219313235U (zh) 自动绕线扎线装置及线缆包装设备
CN207861640U (zh) 一种自动缠绕胶带机
CN114038680A (zh) 一种变压器生产用自动绕线机
CN210417091U (zh) 一种应用于裁缆扎线设备上的扎线机构
CN109229481A (zh) 捆扎机
CN211619670U (zh) 一种线缆绕线盘
JPS6092031A (ja) 金属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CN217263896U (zh) 一种具有自动排线功能的棉线收卷装置
JP6748092B2 (ja) 巻き取られた糸ストランドを取り扱う装置および方法
CN217676034U (zh) 一种数据线绕线装置
CN103744150A (zh) 一种层绞式光缆扎纱剥离方法及装置
CN212953507U (zh) 发热丝的绕线设备
CN220316885U (zh) 一种压力拉直的钢丝绳卷绕机
CN214823484U (zh) 一种加弹丝成品搬运手拉液压车
CN218201448U (zh) 一种加弹机的纱线导向装置
CN215236839U (zh) 线材盘圆无酸洗拉拨装置
DE4231588C2 (de) Verseilmaschine
CN218664733U (zh) 一种镀铜钢绞线收卷装置
CN215557948U (zh) 一种储线架
CN215710658U (zh) 一种电力工程安装用绕线架机构
CN217405188U (zh) 一种带有收卷机构的线缆制备用绞线机
CN218931288U (zh) 一种高强度混纺纱卷线设备
CN214779941U (zh) 一种收丝机的收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