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3507U - 发热丝的绕线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热丝的绕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3507U
CN212953507U CN202021450575.0U CN202021450575U CN212953507U CN 212953507 U CN212953507 U CN 212953507U CN 202021450575 U CN202021450575 U CN 202021450575U CN 212953507 U CN212953507 U CN 212953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bracket
driving device
wir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505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Xie Zhan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Xie Zhan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Xie Zhan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Xie Zhan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505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3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3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3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丝的绕线设备,包括:机架;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绕线机构具有至少两个用于绕制发热丝且相互独立的绕线工位;送线机构,所述送线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用于将未绕制的发热丝输送至所述绕线机构进行绕制;裁切机构,所述裁切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用于裁切发热丝,以使绕制完成的发热丝与未绕制的发热丝分离。所述绕线机构具有至少两个用于绕制发热丝的绕线工位,能够同时绕制至少两个产品,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且至少两个用于绕制发热丝的绕线工位相互独立,能够根据生产需求同时绕制相同规格的产品或者不同规格的产品,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Description

发热丝的绕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热丝的绕线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发热丝是众多电热装置中的必要部件,为了在一定的距离内增加发热丝的长度,以便于在相同规格的发热装置中能够产生更大的发热量,需要通过绕线设备将发热丝绕制成螺旋状再进行使用,但是,传统的绕线设备加工效率较低,无法较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至少两个绕线工位的发热丝的绕线设备,能够提高加工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热丝的绕线设备,包括:机架;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绕线机构具有至少两个用于绕制发热丝且相互独立的绕线工位;送线机构,所述送线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用于将未绕制的发热丝输送至所述绕线机构进行绕制;裁切机构,所述裁切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用于裁切发热丝,以使绕制完成的发热丝与未绕制的发热丝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热丝的绕线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绕线机构具有至少两个用于绕制发热丝的绕线工位,能够同时绕制至少两个产品,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且至少两个用于绕制发热丝的绕线工位相互独立,能够根据生产需求同时绕制相同规格的产品或者不同规格的产品,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轴,所述绕线轴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绕线工位一一对应,所述绕线轴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夹置发热丝的卡槽;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绕线轴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绕线轴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绕线轴转动;滑动座,所述滑动座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能够沿所述绕线轴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滑动座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座移动;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并位于所述绕线轴的前侧;穿线管,所述穿线管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绕线轴一一对应,所述穿线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并用于穿设未绕制的发热丝。
所述送线机构将发热丝输送至所述绕线机构并将发热丝的端部夹置于所述卡槽内,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绕线轴转动,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滑动座朝向所述绕线轴的所述一端移动,以对发热丝进行绕制,其中,所述穿线管在上述过程中起牵引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防脱机构,所述防脱机构包括: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第三支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支架升降;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绕线轴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抵接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一抵接件传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抵接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抵接件能够抵接于所述绕线轴的所述另一端。
通过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三支架下降,使得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绕线轴的所述另一端进行对位,并通过所述第四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抵接件抵接于所述绕线轴的所述另一端,防止发热丝在绕制的过程中脱离所述卡槽,有利于提高绕制过程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送线机构包括:绕线盘,所述绕线盘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绕线轴一一对应,所述绕线盘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所述绕线盘上绕设有未绕制的发热丝;张紧轮,所述张紧轮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绕线盘一一对应,所述张紧轮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并能够为未绕制的发热丝提供张紧力;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绕线盘一一对应,所述导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并用于使未绕制的发热丝换向;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穿线管一一对应,所述夹持组件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未绕制的发热丝依次经过所述张紧轮、所述导向轮并穿设于所述穿线管内,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从所述穿线管穿出的未绕制的发热丝;第五驱动装置,所述第五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并与所述第四支架传动连接,所述第五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四支架移动,以使所述夹持组件能够移动至所述绕线轴的后侧;第六驱动装置,所述第六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上并与所述夹持组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夹持组件升降。
通过所述第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夹持组件上升,使得未绕制的发热丝落入所述夹持组件的夹持范围,并通过所述夹持组件夹持未绕制的发热丝的端部,然后通过所述第五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四支架移动,以使所述夹持组件移动至所述绕线轴的后侧,最后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滑动座朝向所述绕线轴的所述一端移动,以将未绕制的发热丝的端部夹置于所述卡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五支架,所述第五支架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第六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五支架传动连接;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五支架上,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抵接部;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第二抵接件,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抵接件的一端可移动地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二抵接件与所述滑动件设置有限位结构,以防止所述第二抵接件脱离所述安装孔;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滑动件,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件;第七驱动装置,所述第七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五支架上并与所述滑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七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滑动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抵接件的另一端能够抵压于所述抵接部上。
通过所述第七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滑动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抵接件的另一端抵压于所述抵接部上,以将未绕制的发热丝的端部夹置于所述第二抵接件与所述抵接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抵接件受到外力时,能够克服所述压缩弹簧的弹性力相对所述滑动件移动,起到缓冲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裁切机构包括:第一切刀,所述第一切刀设置于所述抵接部的侧部;第二切刀,所述第二切刀对应所述第一切刀设置于所述滑动件的侧部,所述第二抵接件的所述另一端至所述抵接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切刀至所述第一切刀的距离。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简化夹持动作与裁切动作,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同时,所述第二抵接件的所述另一端至所述抵接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切刀至所述第一切刀的距离,使得夹持动作与裁切动作具有先后顺序,完成夹持动作后,所述第二抵接件受到所述抵接部的反作用力,从而克服所述压缩弹簧的弹性力相对所述滑动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切刀能够与所述第一切刀相抵接,以完成裁切动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上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穿线管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支架传动连接的第八驱动装置,所述第八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支架移动,以使所述穿线管靠近所述绕线轴。所述夹持组件夹持未绕制的发热丝的端部并移动至所述绕线轴的后侧的过程中,所述第八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穿线管靠近所述绕线轴,以减小所述穿线管与所述夹持组件之间的距离,以防止位于所述穿线管与所述夹持组件之间的未绕制的发热丝因自身重力弯曲,以保证所述滑动座朝向所述绕线轴的所述一端移动时,位于所述穿线管与所述夹持组件之间的未绕制的发热丝能够卡入所述卡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六支架,所述第六支架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所述绕线轴的所述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六支架上;第七支架,所述第七支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接料斗,所述接料斗设置于所述第七支架上;第九驱动装置,所述第九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第七支架传动连接,所述第九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七支架移动,以使所述接料斗能够移动至所述绕线轴的所述另一端的下方。
完成绕制后,通过所述裁切机构裁切发热丝,以使绕制完成的发热丝与未绕制的发热丝分离,然后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滑动座朝向所述绕线轴的所述另一端移动,在此过程中,所述第六支架推动所述绕线轴上绕制完成的发热丝与所述绕线轴分离,同时,所述第九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接料斗移动至所述绕线轴的所述另一端的下方接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料斗倾斜设置,使得落入所述接料斗内的绕制完成的发热丝能够自动向所述接料斗的出口移动,以便于收集绕制完成的发热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八支架,所述第八支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气动手指,所述气动手指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绕线轴一一对应,所述气动手指设置于所述第八支架上;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置于所述气动手指的夹爪上并用于夹持所述绕线轴,所述夹持部对应所述绕线轴设置有避让凹位,以防止所述夹持部阻碍所述绕线轴转动;第十驱动装置,所述第十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第八支架传动连接,所述第十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八支架移动,以使所述气动手指能够驱动所述夹持部夹持于所述绕线轴的中部。
在绕制过程中,所述夹持部对所述绕线轴起到支撑作用,以防止所述绕线轴因自身重力弯曲变形,有利于保证绕制的质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图3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脱机构和部分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裁切机构和部分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E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部分下料机构和部分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机构和部分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F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G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H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机架10;
绕线机构20、绕线轴21、卡槽211、第一驱动装置22、滑动座23、第二驱动装置24、第一支架25、穿线管26、第二支架27、第八驱动装置28;
送线机构30、绕线盘31、张紧轮32、导向轮33、第四支架34、夹持组件35、第五支架351、安装座352、抵接部3521、滑动件353、安装孔3531、连接孔3532、第二抵接件354、腰形孔3541、第七驱动装置355、第五驱动装置36、第六驱动装置37;
裁切机构40、第一切刀41、第二切刀42;
防脱机构50、第三支架51、第三驱动装置52、第一抵接件53、插接孔531、第四驱动装置54;
下料机构60、第六支架61、第七支架62、接料斗63、第九驱动装置64;
支撑机构70、第八支架71、气动手指72、夹持部73、避让凹位731、第十驱动装置74;
壳体80、可视窗口81、第一避让口82、第二避让口83、支撑脚84、万向轮8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出现若干、大于、小于、超过、以上、以下、以内等词,其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出现第一、第二等词,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热丝的绕线设备,包括机架10、绕线机构20、送线机构30和裁切机构40。
绕线机构20设置于机架10上,绕线机构20具有至少两个用于绕制发热丝且相互独立的绕线工位,送线机构30设置于机架10上并用于将未绕制的发热丝输送至绕线机构20进行绕制,裁切机构40设置于机架10上并用于裁切发热丝,以使绕制完成的发热丝与未绕制的发热丝分离。
绕线机构20具有至少两个用于绕制发热丝的绕线工位,能够同时绕制至少两个产品,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且至少两个用于绕制发热丝的绕线工位相互独立,能够根据生产需求同时绕制相同规格的产品或者不同规格的产品,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参照图1至图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绕线机构20包括绕线轴21、第一驱动装置22、滑动座23、第二驱动装置24、第一支架25和穿线管26。
绕线轴21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绕线工位一一对应,绕线轴21的左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10上,绕线轴21的右端设置有用于夹置发热丝的卡槽211,第一驱动装置22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绕线轴21一一对应,第一驱动装置22设置于机架10上并与绕线轴21传动连接,以驱动绕线轴21转动,滑动座23设置于机架10上并能够沿绕线轴21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二驱动装置24设置于机架10上并与滑动座23传动连接,以驱动滑动座23移动,第一支架25设置于滑动座23上并位于绕线轴21的前侧,穿线管26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绕线轴21一一对应,穿线管26设置于第一支架25上并用于穿设未绕制的发热丝。
送线机构30将发热丝输送至绕线机构20并将发热丝的端部夹置于卡槽211内,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2驱动绕线轴21转动,并通过第二驱动装置24驱动滑动座23朝向绕线轴21的左端移动,以对发热丝进行绕制,其中,穿线管26在上述过程中起牵引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22为伺服电机,第一驱动装置22通过联轴器与绕线轴21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24为伺服电机,第二驱动装置24通过滚珠丝杆机构与滑动座23传动连接,滑动座23通过导轨结构连接于机架10,当然,第一驱动装置也可以通过带轮组件或者链轮组件与绕线轴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也可以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与滑动座传动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1、图2、图6和图7,还包括防脱机构50,防脱机构50包括第三支架51、第三驱动装置52、第一抵接件53和第四驱动装置54。
第三支架51可升降地设置于机架10上,第三驱动装置52设置于机架10上并与第三支架51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三支架51升降,第一抵接件53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绕线轴21一一对应,第一抵接件53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三支架51上,第四驱动装置54设置于第三支架51上并与第一抵接件53传动连接,第四驱动装置54能够驱动第一抵接件53移动,以使第一抵接件53能够抵接于绕线轴21的右端。
通过第三驱动装置52驱动第三支架51下降,使得第一抵接件53与绕线轴21的右端进行对位,并通过第四驱动装置54驱动第一抵接件53抵接于绕线轴21的右端,防止发热丝在绕制的过程中脱离卡槽211,有利于提高绕制过程的稳定性。
参照图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接件53上对应绕线轴21的右端设置有插接孔531,防止绕线轴21的右端在绕制发热丝的过程中脱离第一抵接件53,进一步提高了绕制过程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驱动装置52与第四驱动装置54均为气缸组件,第三支架51通过导轨结构连接于机架10,当然,第三驱动装置与第四驱动装置也可以为液压缸组件,在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1至图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送线机构30包括绕线盘31、张紧轮32、导向轮33、第四支架34、夹持组件35、第五驱动装置36和第六驱动装置37。
绕线盘31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绕线轴21一一对应,绕线盘31设置于滑动座23上,绕线盘31上绕设有未绕制的发热丝,张紧轮32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绕线盘31一一对应,张紧轮32设置于滑动座23上并能够为未绕制的发热丝提供张紧力,导向轮33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绕线盘31一一对应,导向轮33设置于第一支架25上并用于使未绕制的发热丝换向,第四支架34可移动地设置于滑动座23上,夹持组件35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穿线管26一一对应,夹持组件35可升降地设置于第四支架34上,未绕制的发热丝依次经过张紧轮32、导向轮33并穿设于穿线管26内,夹持组件35用于夹持从穿线管26穿出的未绕制的发热丝,第五驱动装置36设置于滑动座23上并与第四支架34传动连接,第五驱动装置36能够驱动第四支架34移动,以使夹持组件35能够移动至绕线轴21的后侧,第六驱动装置37设置于第四支架34上并与夹持组件35传动连接,以驱动夹持组件35升降。
通过第六驱动装置37驱动夹持组件35上升,使得未绕制的发热丝落入夹持组件35的夹持范围,并通过夹持组件35夹持未绕制的发热丝的端部,然后通过第五驱动装置36驱动第四支架34移动,以使夹持组件35移动至绕线轴21的后侧,最后通过第二驱动装置24驱动滑动座23朝向绕线轴21的左端移动,以将未绕制的发热丝的端部夹置于卡槽211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五驱动装置36为步进电机,第五驱动装置36通过滚珠丝杆机构与第四支架34传动连接,第六驱动装置37为气缸组件,当然,第五驱动装置还可以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与第四支架传动连接,第六驱动装置还可以为液压缸组件,在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4和图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夹持组件35包括第五支架351、安装座352、滑动件353、第二抵接件354、压缩弹簧(图中未示出)和第七驱动装置355。
第五支架351可升降地设置于第四支架34上,第六驱动装置37与第五支架351传动连接,安装座352设置于第五支架351上,安装座352上设置有抵接部3521,滑动件353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座352上,滑动件353上设置有安装孔3531,第二抵接件354的一端可移动地插设于安装孔3531内,第二抵接件354与滑动件353设置有限位结构,以防止第二抵接件354脱离安装孔3531,压缩弹簧设置于安装孔3531内,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滑动件353,另一端抵接于第二抵接件354,第七驱动装置355设置于第五支架351上并与滑动件353传动连接,第七驱动装置355能够驱动滑动件353移动,以使第二抵接件354的另一端能够抵压于抵接部3521上。
通过第七驱动装置355驱动滑动件353移动,以使第二抵接件354的另一端抵压于抵接部3521上,以将未绕制的发热丝的端部夹置于第二抵接件354与抵接部3521之间,其中,第二抵接件354受到外力时,能够克服压缩弹簧的弹性力相对滑动件353移动,起到缓冲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七驱动装置355为气缸组件,第五支架351通过导轨结构连接于第四支架34,当然,第七驱动装置也可以为液压缸组件,在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限位件(图中未示出),第二抵接件354上设置有腰形孔3541,滑动件353上于安装孔3531的孔壁设置有贯穿安装孔3531的孔壁的连接孔3532,限位件穿设于连接孔3532内并可滑动地穿设于腰形孔3541内,其中,限位件可以螺纹连接于连接孔3532,也可以与连接孔3532过盈配合,在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裁切机构40包括第一切刀41和第二切刀42。
第一切刀41设置于抵接部3521的侧部,第二切刀42对应第一切刀41设置于滑动件353的侧部,第二抵接件354的另一端至抵接部3521的距离小于第二切刀42至第一切刀41的距离。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简化夹持动作与裁切动作,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同时,第二抵接件354的另一端至抵接部3521的距离小于第二切刀42至第一切刀41的距离,使得夹持动作与裁切动作具有先后顺序,完成夹持动作后,第二抵接件354受到抵接部3521的反作用力,从而克服压缩弹簧的弹性力相对滑动件353移动,以使第二切刀42能够与第一切刀41相抵接,以完成裁切动作。
参照图2至图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5上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二支架27,穿线管26于第二支架27上,第一支架25上设置有与第二支架27传动连接的第八驱动装置28,第八驱动装置28能够驱动第二支架27移动,以使穿线管26靠近绕线轴21。夹持组件35夹持未绕制的发热丝的端部并移动至绕线轴21的后侧的过程中,第八驱动装置28驱动穿线管26靠近绕线轴21,以减小穿线管26与夹持组件35之间的距离,以防止位于穿线管26与夹持组件35之间的未绕制的发热丝因自身重力弯曲,以保证滑动座23朝向绕线轴21的左端移动时,位于穿线管26与夹持组件35之间的未绕制的发热丝能够卡入卡槽211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八驱动装置28为气缸组件,第二支架27通过导轨结构连接于第一支架25,当然,第八驱动装置还可以为液压缸组件,在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1、图4、图5和图1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下料机构60,下料机构60包括第六支架61、第七支架62、接料斗63和第九驱动装置64。
第六支架61设置于滑动座23上,绕线轴21的右端穿设于第六支架61上,第七支架62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0上,接料斗63设置于第七支架62上,第九驱动装置64设置于机架10上并与第七支架62传动连接,第九驱动装置64能够驱动第七支架62移动,以使接料斗63能够移动至绕线轴21的右端的下方。
完成绕制后,通过裁切机构40裁切发热丝,以使绕制完成的发热丝与未绕制的发热丝分离,然后通过第二驱动装置24驱动滑动座23朝向绕线轴21的右端移动,在此过程中,第六支架61推动绕线轴21上绕制完成的发热丝与绕线轴21分离,同时,第九驱动装置64驱动接料斗63移动至绕线轴21的右端的下方接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九驱动装置64为气缸组件,第七支架62通过导轨结构连接于机架10,当然,第九驱动装置还可以为液压缸组件,在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1和图1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料斗63倾斜设置,使得落入接料斗63内的绕制完成的发热丝能够自动向接料斗63的出口移动,以便于收集绕制完成的发热丝。
参照图1、图2、图11和图1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机构70,支撑机构70包括第八支架71、气动手指72、夹持部73和第十驱动装置74。
第八支架71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0上,气动手指72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绕线轴21一一对应,气动手指72设置于第八支架71上,夹持部73设置于气动手指72的夹爪上并用于夹持绕线轴21,夹持部73对应绕线轴21设置有避让凹位731,以防止夹持部73阻碍绕线轴21转动,第十驱动装置74设置于机架10上并与第八支架71传动连接,第十驱动装置74能够驱动第八支架71移动,以使气动手指72能够驱动夹持部73夹持于绕线轴21的中部。
在绕制过程中,夹持部73对绕线轴21起到支撑作用,以防止绕线轴21因自身重力弯曲变形,有利于保证绕制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十驱动装置74为气缸组件,第八支架71通过导轨结构连接于机架10,当然,第十驱动装置还可以为液压缸组件,在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13至图15,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壳体80,机架10设置于壳体80内,以形成相对封闭的加工环境,有利于降低安全隐患,壳体80上设置有透明结构的可视窗口81,以便于观察设备的运行过程是否正常,其中,壳体80上对应接料斗63设置有第一避让口82,壳体80上对应第七支架62设置有第二避让口83。
参照图13和图15,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80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84。
参照图13和图15,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80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85,支撑脚84螺纹连接于壳体80,以便于调节支撑脚84的底部至壳体80的底部的距离,当支撑脚84的底部至壳体80的底部的距离大于万向轮85的底部至壳体80的底部的距离时,万向轮85处于悬空状态,支撑脚84处于支撑状态,以防止设备运行时因震动或者外界碰撞而发生移动,当支撑脚84的底部至壳体80的底部的距离小于万向轮85的底部至壳体80的底部的距离时,万向轮85处于支撑状态,支撑脚84处于悬空状态,以便于对设备进行移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以及“一些示例”等参考术语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发热丝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0);
绕线机构(20),所述绕线机构(20)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绕线机构(20)具有至少两个用于绕制发热丝且相互独立的绕线工位;
送线机构(30),所述送线机构(30)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用于将未绕制的发热丝输送至所述绕线机构(20)进行绕制;
裁切机构(40),所述裁切机构(40)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用于裁切发热丝,以使绕制完成的发热丝与未绕制的发热丝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丝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20)包括:
绕线轴(21),所述绕线轴(21)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绕线工位一一对应,所述绕线轴(21)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夹置发热丝的卡槽(211);
第一驱动装置(2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绕线轴(21)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与所述绕线轴(21)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绕线轴(21)转动;
滑动座(23),所述滑动座(23)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能够沿所述绕线轴(21)的轴线方向移动;
第二驱动装置(24),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4)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与所述滑动座(23)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座(23)移动;
第一支架(25),所述第一支架(25)设置于所述滑动座(23)上并位于所述绕线轴(21)的前侧;
穿线管(26),所述穿线管(26)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绕线轴(21)一一对应,所述穿线管(26)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5)上并用于穿设未绕制的发热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丝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脱机构(50),所述防脱机构(50)包括:
第三支架(51),所述第三支架(51)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
第三驱动装置(52),所述第三驱动装置(52)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与所述第三支架(51)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支架(51)升降;
第一抵接件(53),所述第一抵接件(53)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绕线轴(21)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抵接件(53)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51)上;
第四驱动装置(54),所述第四驱动装置(54)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51)上并与所述第一抵接件(53)传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装置(54)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抵接件(53)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抵接件(53)能够抵接于所述绕线轴(21)的所述另一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丝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机构(30)包括:
绕线盘(31),所述绕线盘(31)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绕线轴(21)一一对应,所述绕线盘(31)设置于所述滑动座(23)上,所述绕线盘(31)上绕设有未绕制的发热丝;
张紧轮(32),所述张紧轮(32)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绕线盘(31)一一对应,所述张紧轮(32)设置于所述滑动座(23)上并能够为未绕制的发热丝提供张紧力;
导向轮(33),所述导向轮(33)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绕线盘(31)一一对应,所述导向轮(3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5)上并用于使未绕制的发热丝换向;
第四支架(34),所述第四支架(34)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座(23)上;
夹持组件(35),所述夹持组件(35)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穿线管(26)一一对应,所述夹持组件(35)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34)上,未绕制的发热丝依次经过所述张紧轮(32)、所述导向轮(33)并穿设于所述穿线管(26)内,所述夹持组件(35)用于夹持从所述穿线管(26)穿出的未绕制的发热丝;
第五驱动装置(36),所述第五驱动装置(36)设置于所述滑动座(23)上并与所述第四支架(34)传动连接,所述第五驱动装置(36)能够驱动所述第四支架(34)移动,以使所述夹持组件(35)能够移动至所述绕线轴(21)的后侧;
第六驱动装置(37),所述第六驱动装置(37)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34)上并与所述夹持组件(35)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夹持组件(35)升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丝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35)包括:
第五支架(351),所述第五支架(351)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34)上,所述第六驱动装置(37)与所述第五支架(351)传动连接;
安装座(352),所述安装座(352)设置于所述第五支架(351)上,所述安装座(352)上设置有抵接部(3521);
滑动件(353),所述滑动件(353)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352)上;
第二抵接件(354),所述滑动件(353)上设置有安装孔(3531),所述第二抵接件(354)的一端可移动地插设于所述安装孔(3531)内,所述第二抵接件(354)与所述滑动件(353)设置有限位结构,以防止所述第二抵接件(354)脱离所述安装孔(3531);
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设置于所述安装孔(3531)内,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滑动件(353),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件(354);
第七驱动装置(355),所述第七驱动装置(355)设置于所述第五支架(351)上并与所述滑动件(353)传动连接,所述第七驱动装置(355)能够驱动所述滑动件(353)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抵接件(354)的另一端能够抵压于所述抵接部(3521)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丝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机构(40)包括:
第一切刀(41),所述第一切刀(41)设置于所述抵接部(3521)的侧部;
第二切刀(42),所述第二切刀(42)对应所述第一切刀(41)设置于所述滑动件(353)的侧部,所述第二抵接件(354)的所述另一端至所述抵接部(3521)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切刀(42)至所述第一切刀(41)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丝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5)上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二支架(27),所述穿线管(26)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27)上,所述第一支架(25)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支架(27)传动连接的第八驱动装置(28),所述第八驱动装置(28)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支架(27)移动,以使所述穿线管(26)靠近所述绕线轴(21)。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丝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料机构(60),所述下料机构(60)包括:
第六支架(61),所述第六支架(61)设置于所述滑动座(23)上,所述绕线轴(21)的所述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六支架(61)上;
第七支架(62),所述第七支架(62)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
接料斗(63),所述接料斗(63)设置于所述第七支架(62)上;
第九驱动装置(64),所述第九驱动装置(64)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与所述第七支架(62)传动连接,所述第九驱动装置(64)能够驱动所述第七支架(62)移动,以使所述接料斗(63)能够移动至所述绕线轴(21)的所述另一端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热丝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斗(63)倾斜设置。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丝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机构(70),所述支撑机构(70)包括:
第八支架(71),所述第八支架(71)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
气动手指(72),所述气动手指(72)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绕线轴(21)一一对应,所述气动手指(72)设置于所述第八支架(71)上;
夹持部(73),所述夹持部(73)设置于所述气动手指(72)的夹爪上并用于夹持所述绕线轴(21),所述夹持部(73)对应所述绕线轴(21)设置有避让凹位(731);
第十驱动装置(74),所述第十驱动装置(74)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与所述第八支架(71)传动连接,所述第十驱动装置(74)能够驱动所述第八支架(71)移动,以使所述气动手指(72)能够驱动所述夹持部(73)夹持于所述绕线轴(21)的中部。
CN202021450575.0U 2020-07-21 2020-07-21 发热丝的绕线设备 Active CN212953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0575.0U CN212953507U (zh) 2020-07-21 2020-07-21 发热丝的绕线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0575.0U CN212953507U (zh) 2020-07-21 2020-07-21 发热丝的绕线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3507U true CN212953507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95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50575.0U Active CN212953507U (zh) 2020-07-21 2020-07-21 发热丝的绕线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35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19505B2 (ja) ツイスト線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10127452B (zh) 绕线轴的换轴装置及全自动收卷机
CN110127453B (zh) 全自动轴装收卷设备
CN212982064U (zh) 一种不锈钢细线退火防缩径恒张力放线装置
CN114068103A (zh) 一种裸铜丝加工铜绞线设备
CN212953507U (zh) 发热丝的绕线设备
CN112607521B (zh) 一种具有线缆收储功能的线缆剪线绕线一体化装置
CN211110346U (zh) 一种卷线装置
CN210193073U (zh) 全自动轴装收卷设备
CN111785511A (zh) 一种稳定的线材穿管结构及其穿管工艺
CN114194939B (zh) 一种计算机网线加工收卷装置
CN213935949U (zh) 一种全自动二工位多圈数磁环机
CN212799054U (zh) 一种铜线伸线机的收卷装置
CN212750798U (zh) 一种灯丝加工用绕丝机
CN209461291U (zh) 卷绕装置
CN210193048U (zh) 一种电器电源线绕线装置
CN113399482A (zh) 线缆线芯拉丝退火装置
CN112885597A (zh) 一种全自动二工位多圈数磁环机及绕线方法
CN219576471U (zh) 适用于多口径线管的穿套管机
CN220985496U (zh) 电机定子自动绕线机
CN218088318U (zh) 一种电缆剥线机
CN217626904U (zh) 张力调节机构、放卷机及复牵生产线
CN217114104U (zh) 一种绕线治具及绕线装置
CN116072420B (zh) 一种无引脚工字型骨架的绕线机及绕线方法
CN116238967B (zh) 一种电缆的绕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