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0346U - 一种卷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卷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10346U CN211110346U CN201922102202.8U CN201922102202U CN211110346U CN 211110346 U CN211110346 U CN 211110346U CN 201922102202 U CN201922102202 U CN 201922102202U CN 211110346 U CN211110346 U CN 2111103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clamping jaw
- assembly
- winding
- workben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缠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卷线装置,一种卷线装置,包括工作台、连接于工作台用于输出线缆的出线组件、连接于工作台用于缠绕线缆的绕线组件;所述出线组件包括供线缆伸出的出线口;所述绕线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工作台的旋转座、固定连接于旋转座的绕线座、固定连接于绕线座用于夹持线缆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以及连接于工作台驱动所述旋转座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位于所述绕线座外侧;还包括连接于工作台用于将线缆从出线口牵引到第一夹爪的送线组件、以及连接于工作台用于剪断第二夹爪与出线口之间线缆的切线组件。通过各个组件之间协同配合,从而达到剪线长度一致,绕线的效率较高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缠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卷线装置。
背景技术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以及输送电力。
线缆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通常是以卷状包装、运输,否则会占用相当大的体积,且容易造成导线损坏。因此企业采购回的线缆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将卷状的线缆剪成较短线缆段,并缠绕成较小的线圈方便后续使用。
传统线材的绕线是通过人工来完成的,人工剪线的长短参差不齐,且绕线的效率较低,人工绕线工人易产生疲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线装置,具有剪线长度一致,且绕线的效率较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卷线装置,包括工作台、连接于工作台用于输出线缆的出线组件、连接于工作台用于缠绕线缆的绕线组件;
所述出线组件包括供线缆伸出的出线口,所述绕线组件位于所述出线口伸出线缆一侧;
所述绕线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工作台的旋转座、固定连接于旋转座的绕线座、固定连接于旋转座用于夹持线缆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以及连接于工作台驱动所述旋转座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位于所述绕线座外侧;
还包括连接于工作台用于将线缆从出线口牵引到第一夹爪的送线组件、以及连接于工作台用于剪断第二夹爪与出线口之间线缆的切线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绕线前送线组件将线缆从出线口拉出并牵引到送线组件的第一夹爪,第一夹爪夹紧线缆;绕线组件撤回等待位置;
绕线时,驱动部件驱动旋转座转动同时带动绕线座和第一夹爪转动,线缆被缠绕到绕线座;
绕线完成后,第二夹爪被转到第二夹爪离线缆最近的位置,第二夹爪夹紧线缆,切线组件剪断第二夹爪与出线口之间的线缆;取下缠好的线圈;
从而达到剪线长度一致,绕线的效率较高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出线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工作台且设有出线口的支撑板、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供线缆通过的两排校直轮,所述校直轮之间设有线缆通过的间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在通过校直轮后会提高线缆的直线度,可以提高绕线精度。
优选的,所述出线组件还包括驱动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绕线组件的转动轴方向做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板做往复运动的位移范围在所述支撑板最高点与所述第一夹爪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绕线同时,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支撑板沿绕线组件的转动轴方向缓慢运动,可使线缆在绕线座上均匀的排列,并且可逐层加厚线圈;限制往复运动范围,可避免线缆在缠绕过程与第一夹爪发生干涉,避免线圈绕出绕线座范围。
优选的,绕线前,所述第一夹爪位于所述线缆通过所述校直轮线缆的直线延伸方向上,并且所述第一夹爪位于远离所述出线口一侧;绕线完成后,所述第二夹爪位于所述线缆通过所述校直轮线缆的直线延伸方向上,并且所述第二夹爪位于靠近所述出线口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准备绕线时,当第一夹爪位于起始位置时,送线组件将线缆从出线口牵引到第一夹爪,第一夹爪夹紧线缆;绕线完成后,第二夹爪夹紧线缆,切线组件切断第二夹爪与出线口之间的线缆;第一夹爪重合于直线延伸方向,在绕线时可避免斜向拉拽线缆对线缆造成损伤,达到保护线缆的目的;此时第二夹爪与出线口距离最近,避免剪断线缆后,线缆端部坠落缠进设备内部而引发设备故障。
优选的,所述绕线座包括滑动连接于旋转座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相互靠近与远离的第二驱动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靠近和远离,从而可以控制线缆绕成的线圈大小;因此在需要线圈的大小不同时,不需要更换机器,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旋转座并设有正反螺纹的的第二丝杠、驱动所述第二丝杠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支撑杆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丝杠正旋螺纹部分,所述第二支撑杆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丝杠反旋螺纹部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丝杠旋转可以驱动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同时靠近远离;设有正反螺纹的丝杠作为驱动组件可以提高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同步度与精度。
优选的,所述送线组件还包括沿所述通过所述校直轮线缆的直线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的支撑架、沿靠近线缆方向滑动连接于支撑架的第三夹爪、驱动所述支撑架滑动的第三驱动组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三夹爪滑动的第四驱动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牵引线缆过程中,第三夹爪夹紧出线口伸出的线缆,第三驱动组件驱动第三夹爪远离线缆滑动,第四驱动组件驱动支撑架带动第三夹爪滑动到第一夹爪处,第一夹爪夹紧线缆同时第三夹爪松开线缆完成牵引。通过第三夹爪的两个方向滑动可以快速完成线缆的牵引,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切线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工作台的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驱动所述第一刀片与所述第二刀片相互靠近和远离的第五驱动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五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相互靠近,将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之间的线缆挤压切断;刀片可以迅速切断线缆,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切线组件还包括沿线缆直线伸出方向滑动连接于工作台的安装架、以及驱动所述安装架滑动的第六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刀片与所述第二刀片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切断线缆时,第六驱动组件驱动安装架带动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靠近线缆滑动,直至线缆位于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之间,接着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相互靠近切断线缆;线缆切断后,第六驱动组件驱动安装架带动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远离线缆滑动;在不需要切断线缆时,第六驱动组件驱动安装架带动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滑动到远离线缆的位置,可以避免线缆被刀片割伤。
优选的,所述第五驱动组件包括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固定连接于安装架的第三气缸以及滑动连接于安装架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长条孔和第二长条孔,所述第三气缸活塞杆端部设有滑动嵌入所述第一长条孔与所述第二长条孔的圆柱形第一凸块;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设有第三长条孔,所述第一滑块设有滑动嵌入所述第三长条孔的圆柱形第二凸块,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设有第四长条孔,所述第二滑块设有滑动嵌入所述第四长条孔的圆柱形第三凸块;所述第一刀片与所述第二刀片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切断线缆时,所述气缸活塞杆滑动拉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端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另一端绕旋转轴转动并驱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相互靠近,固定于连接于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的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相互靠近切断线缆;
在切断线缆后,所述气缸活塞杆滑动推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端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另一端绕旋转轴转动并驱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相互远离,固定于连接于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的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相互远离;此种驱动方式结构简单,且响应速度快;由于刀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将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分别固定于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从而达到易于更换刀片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绕线前送线组件将线缆从出线口拉出并牵引到送线组件的第一夹爪,第一夹爪夹紧线缆;绕线组件撤回等待位置;
绕线时,驱动部件驱动旋转座转动同时带动绕线座和第一夹爪转动,线缆被缠绕到绕线座;
绕线完成后,第二夹爪被转到第二夹爪离线缆最近的位置,第二夹爪夹紧线缆,切线组件剪断第二夹爪与出线口之间的线缆,取下缠好的线圈;
从而达到剪线长度一致,绕线的效率较高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隐藏工作台后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视角隐藏工作台后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线组件的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1、出线组件;11、第一丝杠;12、第一电机;13、出线口;14、支撑板;15、校直轮;2、绕线组件;21、旋转座;22、第一夹爪;23、第二夹爪;24、绕线座;241、第一支撑杆;242、第二支撑杆;25、第二丝杠;26、第二电机;3、送线组件;31、第一气缸;32、支撑架;33、第三夹爪;34、第三电机;4、切线组件;41、安装架;42、第一滑块;43、第一刀片;44、第二刀片;45、第二滑块;46、第二气缸;47、第一连杆;48、第二连杆;49、第三气缸;5、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一种卷线装置,参见图1至图4,包括工作台5、连接于工作台5用于输出线缆的出线组件1、连接于工作台5用于缠绕线缆的绕线组件2;
所述出线组件1包括供线缆伸出的出线口13,所述绕线组件2位于所述出线口13伸出线缆一侧;
所述绕线组件2包括转动连接于工作台5的旋转座21、固定连接于旋转座21的绕线座24、固定连接于旋转座21用于夹持线缆的第一夹爪22和第二夹爪23以及连接于工作台5驱动所述旋转座21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第一夹爪22和第二夹爪23位于所述绕线座24外侧。
还包括连接于工作台5用于将线缆从出线口13牵引到第一夹爪22的送线组件3、以及连接于工作台5用于剪断第二夹爪23与出线口13之间线缆的切线组件4。
绕线前送线组件3将线缆从出线口13拉出并牵引到送线组件3的第一夹爪22,第一夹爪22夹紧线缆;绕线组件2撤回等待位置;
绕线时,驱动部件驱动旋转座21转动同时带动绕线座24和第一夹爪22转动,线缆被缠绕到绕线座24;
绕线完成后,第二夹爪23被转到第二夹爪23离线缆最近的位置,第二夹爪23夹紧线缆,切线组件4剪断第二夹爪23与出线口13之间的线缆;取下缠好的线圈;
从而达到剪线长度一致,绕线的效率较高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出线组件1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工作台5且设有出线口13的支撑板14、转动连接于支撑板14供线缆通过的两排校直轮15,所述校直轮15之间设有线缆通过的间隙。
电缆在通过校直轮15后会提高线缆的直线度,可以方便后续绕线。
具体的,所述出线组件1还包括驱动所述支撑板14沿所述绕线组件2的转动轴方向做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板14做往复运动的位移范围在所述支撑板14最高点与所述第一夹爪22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工作台5的第一丝杠11以及驱动所述第一丝杠11转动的第一电机12,所述支撑板14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丝杠11。
在绕线同时,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支撑板14沿绕线组件2的转动轴方向缓慢运动,可使线缆在绕线座24上均匀的排列,并且可逐层加厚线圈;限制往复运动范围,可避免线缆在缠绕过程与第一夹爪22发生干涉,避免线圈绕出绕线座24范围。
根据实际情况第一驱动组件还可以采用气缸,气缸固定连接于工作台5气缸活塞杆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4;还可以采用凸轮机构,凸轮转动连接于工作台5,凸轮抵接配合于支撑板14。
具体的,绕线前,所述第一夹爪22位于所述线缆通过所述校直轮15线缆的直线延伸方向上,并且所述第一夹爪22位于远离所述出线口13一侧;绕线完成后,所述第二夹爪23位于所述线缆通过所述校直轮15线缆的直线延伸方向上,并且所述第二夹爪23位于靠近所述出线口13一侧。
准备绕线时,当第一夹爪22位于起始位置时,送线组件3将线缆从出线口13牵引到第一夹爪22,第一夹爪22夹紧线缆;绕线完成后,第二夹爪23夹紧线缆,切线组件4切断第二夹爪23与出线口13之间的线缆;第一夹爪22重合于直线延伸方向,在绕线时可避免斜向拉拽线缆对线缆造成损伤,达到保护线缆的目的;此时第二夹爪23与出线口13距离最近,避免剪断线缆后,线缆端部坠落缠进设备内部而引发设备故障。
所述绕线座24包括滑动连接于旋转座21的第一支撑杆241与第二支撑杆242,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杆24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42相互靠近与远离的第二驱动组件。
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支撑杆241与第二支撑杆242的靠近和远离,从而可以控制线缆绕成的线圈大小;因此在需要线圈的大小不同时,不需要更换机器,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旋转座21并设有正反螺纹的的第二丝杠25、驱动所述丝杠转动的第二电机26;所述第一支撑杆241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丝杠25正旋螺纹部分,所述第二支撑杆242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丝杠25反旋螺纹部分。
第二电机26驱动第二丝杠25旋转可以驱动第一支撑杆241与第二支撑杆242同时靠近远离;设有正反螺纹的丝杠作为驱动组件可以提高第一支撑杆241与第二支撑杆242的同步度与精度。
具体的所述送线组件3还包括沿所述通过所述校直轮15线缆的直线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5的支撑架32、沿靠近线缆方向滑动连接于支撑架32的第三夹爪33、驱动所述支撑架32滑动的第三驱动组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三夹爪33滑动的第四驱动组件。
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与所述工作台5的第三丝杠、驱动所述第三丝杠转动的第三电机34;所述支撑架32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丝杠。
所述第四驱动组件第一气缸31,所述第一气缸31的缸筒与所述支撑架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三夹爪33固定连接。
在牵引线缆过程中,第三夹爪33夹紧出线口13伸出的线缆,第三驱动组件驱动第三夹爪33远离线缆滑动,第四驱动组件驱动支撑架32带动第三夹爪33滑动到第一夹爪22处,第一夹爪22夹紧线缆同时第三夹爪33松开线缆完成牵引。通过第三夹爪33的两个方向滑动可以快速完成线缆的牵引,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切线组件4包括滑动连接于工作台5的第一刀片43与第二刀片44、驱动所述第一刀片43与所述第二刀片44相互靠近和远离的第五驱动组件。
所述第五驱动组件为第二气缸46,所述第二气缸46的缸筒与所述工作台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46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三夹爪33固定连接。
第五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刀片43与第二刀片44相互靠近,将第一刀片43与第二刀片44之间的线缆挤压切断;刀片具有锋利的特点,可以使线缆切口整齐且切断速度快,从而达到使线缆美观,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切线组件4还包括沿线缆直线伸出方向滑动连接于工作台5的安装架41、以及驱动所述安装架41滑动的第六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刀片43与所述第二刀片44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41。
在切断线缆时,第六驱动组件驱动安装架41带动第一刀片43与第二刀片44靠近线缆滑动,直至线缆位于第一刀片43与第二刀片44之间,接着第一刀片43与第二刀片44相互靠近切断线缆;线缆切断后,第六驱动组件驱动安装架41带动第一刀片43与第二刀片44远离线缆滑动;在不需要切断线缆时,第六驱动组件驱动安装架41带动第一刀片43与第二刀片44滑动到远离线缆的位置,可以保护线缆不被刀片割伤。
具体的,所述第五驱动组件包括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41的第一连杆47与第二连杆48、固定连接于安装架41的第三气缸49以及滑动连接于安装架41的第一滑块42与第二滑块45;所述第一连杆47与所述第二连杆48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长条孔和第二长条孔,所述第三气缸49活塞杆端部设有滑动嵌入所述第一长条孔与所述第二长条孔的圆柱形第一凸块;所述第一连杆47另一端设有第三长条孔,所述第一滑块42设有滑动嵌入所述第三长条孔的圆柱形第二凸块,所述第二连杆48另一端设有第四长条孔,所述第二滑块45设有滑动嵌入所述第四长条孔的圆柱形第三凸块;所述第一刀片43与所述第二刀片44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42与所述第二滑块45。
在切断线缆时,所述第三气缸49活塞杆滑动拉动第一连杆47与第二连杆48端部,第一连杆47与第二连杆48另一端绕旋转轴转动并驱动第一滑块42与第二滑块45相互靠近,固定于连接于第一滑块42与第二滑块45的第一刀片43与第二刀片44相互靠近切断线缆;在切断线缆后,所述第三气缸49活塞杆滑动推动第一连杆47与第二连杆48端部,第一连杆47与第二连杆48另一端绕旋转轴转动并驱动第一滑块42与第二滑块45相互远离,固定于连接于第一滑块42与第二滑块45的第一刀片43与第二刀片44相互远离;此种驱动方式结构简单,且响应速度快;由于刀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将第一刀片43与第二刀片44分别固定于第一滑块42与第二滑块45,从而达到易于更换刀片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卷线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工作台(5)、连接于工作台(5)用于输出线缆的出线组件(1)、连接于工作台(5)用于缠绕线缆的绕线组件(2);
所述出线组件(1)包括供线缆伸出的出线口(13),所述绕线组件(2)位于所述出线口(13)伸出线缆一侧;
所述绕线组件(2)包括转动连接于工作台(5)的旋转座(21)、固定连接于旋转座(21)的绕线座(24)、固定连接于旋转座(21)用于夹持线缆的第一夹爪(22)和第二夹爪(23)以及连接于工作台(5)驱动所述旋转座(21)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第一夹爪(22)和第二夹爪(23)位于所述绕线座(24)外侧;
还包括连接于工作台(5)用于将线缆从出线口(13)牵引到第一夹爪(22)的送线组件(3)、以及连接于工作台(5)用于剪断第二夹爪(23)与出线口(13)之间线缆的切线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线组件(1)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工作台(5)且设有出线口(13)的支撑板(14)、转动连接于支撑板(14)供线缆通过的两排校直轮(15),所述校直轮(15)之间设有线缆通过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卷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线组件(1)还包括驱动所述支撑板(14)沿所述绕线组件(2)的转动轴方向做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板(14)做往复运动的位移范围在所述支撑板(14)最高点与所述第一夹爪(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卷线装置,其特征是:绕线前,所述第一夹爪(22)位于所述线缆通过所述校直轮(15)线缆的直线延伸方向上,并且所述第一夹爪(22)位于远离所述出线口(13)一侧;绕线完成后,所述第二夹爪(23)位于所述线缆通过所述校直轮(15)线缆的直线延伸方向上,并且所述第二夹爪(23)位于靠近所述出线口(13)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绕线座(24)包括滑动连接于旋转座(21)的第一支撑杆(241)与第二支撑杆(242),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杆(24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42)相互靠近与远离的第二驱动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卷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旋转座(21)并设有正反螺纹的第二丝杠(25)、驱动所述第二丝杠(25)转动的第二电机(26);所述第一支撑杆(241)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丝杠(25)正旋螺纹部分,所述第二支撑杆(242)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丝杠(25)反旋螺纹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卷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送线组件(3)还包括沿所述通过所述校直轮(15)线缆的直线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5)的支撑架(32)、沿靠近线缆方向滑动连接于支撑架(32)的第三夹爪(33)、驱动所述支撑架(32)滑动的第三驱动组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三夹爪(33)滑动的第四驱动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切线组件(4)包括滑动连接于工作台(5)的第一刀片(43)与第二刀片(44)、驱动所述第一刀片(43)与所述第二刀片(44)相互靠近和远离的第五驱动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卷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切线组件(4)还包括沿线缆直线伸出方向滑动连接于工作台(5)的安装架(41)、以及驱动所述安装架(41)滑动的第六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刀片(43)与所述第二刀片(44)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41)。
10.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卷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五驱动组件包括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41)的第一连杆(47)与第二连杆(48)、固定连接于安装架(41)的第三气缸(49)以及滑动连接于安装架(41)的第一滑块(42)与第二滑块(45);所述第一连杆(47)与所述第二连杆(48)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长条孔和第二长条孔,所述第三气缸(49)活塞杆端部设有滑动嵌入所述第一长条孔与所述第二长条孔的圆柱形第一凸块;所述第一连杆(47)另一端设有第三长条孔,所述第一滑块(42)设有滑动嵌入所述第三长条孔的圆柱形第二凸块,所述第二连杆(48)另一端设有第四长条孔,所述第二滑块(45)设有滑动嵌入所述第四长条孔的圆柱形第三凸块;所述第一刀片(43)与所述第二刀片(44)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42)与所述第二滑块(4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02202.8U CN211110346U (zh) | 2019-11-27 | 2019-11-27 | 一种卷线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02202.8U CN211110346U (zh) | 2019-11-27 | 2019-11-27 | 一种卷线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10346U true CN211110346U (zh) | 2020-07-28 |
Family
ID=71722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02202.8U Active CN211110346U (zh) | 2019-11-27 | 2019-11-27 | 一种卷线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1034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59089A (zh) * | 2021-02-02 | 2021-07-02 | 安徽新科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用电缆加工装置 |
CN113501381A (zh) * | 2021-07-01 | 2021-10-15 | 江苏博之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绕线机构、自动绕线方法及电缆加工工艺 |
-
2019
- 2019-11-27 CN CN201922102202.8U patent/CN21111034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59089A (zh) * | 2021-02-02 | 2021-07-02 | 安徽新科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用电缆加工装置 |
CN113501381A (zh) * | 2021-07-01 | 2021-10-15 | 江苏博之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绕线机构、自动绕线方法及电缆加工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12097B (zh) | 电动车电机定子自动绕线机 | |
CN102941936B (zh) | 一种线材自动绕扎裁一体机及其自动绕扎裁方法 | |
CN103586368B (zh) | 一种数控弯线机 | |
CN211110346U (zh) | 一种卷线装置 | |
CN203377751U (zh) | 电动车电机定子自动绕线机 | |
CN210029524U (zh) | 一种线缆绕线设备 | |
CN103475172B (zh) | 飞盘式全自动绕线机及其绕线方法 | |
CN105118662A (zh) | 立式绕线机剪线机构 | |
CN205004181U (zh) | 立式绕线机剪线机构 | |
CN205645519U (zh) | 一种线圈的自动旋绕设备 | |
CN114914082B (zh) | 一种共模绕法多线头磁环绕线机 | |
CN203466693U (zh) | 飞盘式全自动绕线机 | |
CN210417091U (zh) | 一种应用于裁缆扎线设备上的扎线机构 | |
CN213935949U (zh) | 一种全自动二工位多圈数磁环机 | |
CN215944983U (zh) | 一种扎丝长度可调节的自动绕线扎丝机 | |
CN212953507U (zh) | 发热丝的绕线设备 | |
CN109192500B (zh) | 一种卷线机 | |
CN213025806U (zh) | 一种绕线机 | |
CN212269090U (zh) | 一种低压绕线机放线架 | |
CN209015890U (zh) | 用于扁线的自动绕线机 | |
CN220543750U (zh) | 一种绕线机的切断机构 | |
CN213988602U (zh) | 一种多圈数磁环机的磁环固定机构及翻线机构 | |
CN113327764A (zh) | 一种全自动阿尔法多层多联绕线机 | |
CN104670992A (zh) | 粗线型全自动绕线分线理线机 | |
CN112278994A (zh) | 一种线缆成盘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