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2107U - 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2107U
CN219292107U CN202320093172.2U CN202320093172U CN219292107U CN 219292107 U CN219292107 U CN 219292107U CN 202320093172 U CN202320093172 U CN 202320093172U CN 219292107 U CN219292107 U CN 219292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nking
tray
linear module
feeding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931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日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Dingl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Dingl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Dingl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Dingl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931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2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2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2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加工流水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包括用于智能穿戴上料及检测的上料机构、用于自动对智能穿戴进行取贴膜和粘贴贴膜的贴膜机构、用于自动对智能穿戴进行取标签和粘贴标签的贴标机构、下料机构和料盘转运机构,下料机构用于自动将贴过贴膜以及贴过贴膜和标签的智能穿戴进行分拣下料,下料机构将智能穿戴产品转运至料盘转运机构,料盘转运机构用于将载满智能穿戴的料盘转运至下一道加工工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实现智能穿戴产品自动化上料、对位检测、贴膜、贴标以及Tray盘下料操作,同时自动化分拣合格品和NG品分别下料,相较于人工操作,提高了产品分拣精确性及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加工流水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各种各样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并且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比如目前较为流行的智能穿戴类产品。智能穿戴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穿戴式智能设备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的智能化延伸,通过这些设备,人可以更好的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甚至其它人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的处理信息,能够实现更为无缝的交流。
这些智能穿戴类产品的生产,往往需要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同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视觉检测设备,来鉴别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并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智能穿戴产品进行分类回收或再加工,保证生产线的生产质量。
自动化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电子智能穿戴产品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现有的智能穿戴自动化下料设备种类参差不齐,自动化程度不高,有部分工序还需要工人手动操作,如需要人工对智能穿戴进行贴标和贴膜操作,生产效率低下,增加了人力成本,且人工将测试为NG的产品挑出来,容易出现分拣错误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实现智能穿戴产品自动化上料、对位检测、贴膜、贴标以及Tray盘下料操作,同时自动化分拣合格品和NG品分别下料,相较于人工操作,提高了产品分拣精确性及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贴膜机构、贴标机构、下料机构、料盘转运机构和主控系统,其中:
上料机构包括治具转运部、上料吸取部、上料驱动部和物料转运部,治具转运部自上料端向上料吸取部方向设置,上料驱动部驱动上料吸取部移动于治具转运部和物料转运部之间;
贴膜机构包括供膜部和贴膜部,贴膜部自供膜部取膜并将贴膜贴至物料转运部的加工位上;
贴标机构包括供标部和贴标部,贴标部自供标部取标签并将贴标贴至物料转运部的加工位上;
下料机构包括下料吸取部和下料驱动部;
物料转运部依次经过上料吸取部、贴膜部、贴标部和下料机构的下方;
料盘转运机构包括Tray盘升降部和Tray盘下料部,下料驱动部驱动下料吸取部移动于物料转运部和Tray盘升降部之间,Tray盘下料部自Tray盘升降部向下料端方向设置;
主控系统与贴膜机构、贴标机构和下料机构通讯连接。
进一步的,治具转运部包括第一直线模组和设置在第一直线模组上的治具平台,第一直线模组驱动治具平台移动于上料吸取部和上料端之间。
进一步的,上料驱动部包括水平垂直于治具转运部设置的第二直线模组、设置在第二直线模组上的第一升降气缸、伸缩连接在第一升降气缸上的第一固定座;上料吸取部包括第一吸杆组件和设置在第一固定座的旋转气缸,第一吸杆组件与旋转气缸旋转连接。
进一步的,上料机构还包括上料检测部,上料检测部包括相机支架、沿竖直方向安装在相机支架上的手动位移台和滑动连接在手动位移台上的上检测相机,上检测相机竖直朝向物料转运部的加工位。
进一步的,物料转运部包括马达安装座、安装在马达安装座上的DD马达、旋转连接在DD马达上的四工位转盘以及设置在四工位转盘对应加工位上的若干吸盘,四工位转盘沿DD马达旋转方向依次经过上料吸取部、贴膜部、贴标部和物料转运部的下方。
进一步的,供膜部包括供膜飞达组件和用于承载剥离后贴膜的取膜平台;贴膜部包括沿水平方向垂直于治具转运部设置的第三直线模组、设置在第三直线模组上的第四直线模组、设置在第四直线模组上的第二固定座、竖直安装在第二固定座上的第五直线模组、设置在第五直线模组上的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伺服电机旋转连接的吸板,第四直线模组沿水平方向与第三直线模组垂直;贴膜机构还包括与贴膜部和贴标机构通讯连接的贴膜对位相机,贴膜对位相机竖直朝上设置在吸板的水平移动轨迹范围内,吸板移动于取膜平台和物料转运部的加工位之间。
进一步的,供标部包括供标飞达组件和用于承载剥离后标签的取标平台,贴膜部包括平行于治具转运部设置的第六直线模组、设置在第六直线模组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七直线模组、设置在第七直线模组上的第八直线模组、设置在第八直线模组上的第二伺服电机、与第二伺服电机旋转连接的第二吸杆组件,第八直线模组沿水平方向与第六直线模组垂直,第二吸杆组件移动于取标平台和物料转运部的加工位之间;贴标机构还包括与下料机构通讯连接的标签对位相机,标签对位相机竖直朝上设置在第二吸杆组件的水平移动轨迹范围内。
进一步的,下料驱动部包括沿垂直于治具转运部方向设置的两个下料支架、设置在两个下料支架顶部的第九直线模组、架设在两个第九直线模组上的第十直线模组,第九直线模组带动第十直线模组水平移动;下料吸取部包括设置在第十直线模组上的第十一直线模组、设置在第十一直线模组上的第三伺服电机、与第三伺服电机旋转连接的第三吸杆组件;料盘转运机构设置于第三吸杆组件下方。
进一步的,料盘转运机构还包括Tray盘上料部,Tray盘上料部包括设置在两个下料支架中部的第十二直线模组、设置在第十二直线模组侧面的第二升降气缸和伸缩连接在第二升降气缸的第四吸杆组件,两个第十二直线模组相对设置;Tray盘下料部分为相邻设置的第一Tray盘下料部和第二Tray盘下料部,第一Tray盘下料部和第二Tray盘下料部均包括传送带和驱动传送带运动的步进电机,Tray盘升降部设置在传送带远离下料端的一端。
进一步的,Tray盘升降部包括分别与第一Tray盘下料部和第二Tray盘下料部对应设置的第一Tray盘升降部和第二Tray盘升降部,第一Tray盘升降部和第二Tray盘升降部均包括第三固定座、竖直安装在第三固定座上的直线导轨和滚珠丝杆、驱动滚珠丝杆运动的第四伺服电机、套接在滚珠丝杆上的托板,传送带之间设有Tray盘放置位,托板升降于Tray盘放置位中。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通过上料机构、贴膜机构、贴标机构、下料机构和料盘转运机构,构成AOI检测后下料流水线,实现智能穿戴产品自动化上料、对位检测、贴膜、贴标以及Tray盘下料操作,相较于人工操作,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通过主控组件与贴标机构、下料机构通讯连接,主控组件将AOI检测结果通讯至贴标机构和下料机构,贴标机构针对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贴标,下料机构分别将智能穿戴产品根据检测结果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进行分拣下料,从而实现自动化分拣合格品和NG品并分别下料,相较于人工操作,提高了产品分拣精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治具转运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料吸取部和上料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物料转运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料检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贴膜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贴膜对位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贴标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供膜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供标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料机构和Tray盘上料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Tray盘升降部和Tray盘下料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料机构;11、治具转运部;111、第一直线模组;112、治具平台;12、上料吸取部;121、第一吸杆组件;122、旋转气缸;13、上料驱动部;131、第二直线模组;132、第一升降气缸;133、第一固定座;14、物料转运部;141、马达安装座;142、DD马达;143、四工位转盘;144、吸盘;15、上料检测部;151、相机支架;152、手动位移台;153、上检测相机;
2、贴膜机构;21、供膜部;211、供膜飞达组件;212、取膜平台;22、贴膜部;221、第三直线模组;222、第四直线模组;223、第二固定座;224、第五直线模组225、第一伺服电机;226、吸板;23、贴膜对位相机;
3、贴标机构;31、供标部;311、供标飞达组件;312、取标平台;32、贴标部;321、第六直线模组;322、第七直线模组;323、第八直线模组;324、第二伺服电机;325、第二吸杆组件;33、贴标对位相机;
4、下料机构;41、下料吸取部;411、第十一直线模组;412、第三伺服电机;413、第三吸杆组件;42、下料驱动部;421、下料支架;422、第九直线模组;423、第十直线模组;
5、料盘转运机构;51、Tray盘上料部;511、第十二直线模组;512、第二升降气缸;513、第四吸杆组件;52、Tray盘升降部;521、第一Tray盘升降部;522、第二Tray盘升降部;523、第三固定座;524、直线导轨;525、滚珠丝杆;526、托板;527、Tray盘放置位;528、挡板;529、光电传感器;5210、第四伺服电机;53、Tray盘下料部;531、第一Tray盘下料部;532、第二Tray盘下料部;533、传送带;534、步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结合附图1至附图13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论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3所示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包括上料机构1、贴膜机构2、贴标机构3、下料机构4和料盘转运机构5,其中:上料机构1包括治具转运部11、上料吸取部12、上料驱动部13和物料转运部14,治具转运部11自上料端向上料吸取部12方向设置,上料驱动部13驱动上料吸取部12移动于治具转运部11和物料转运部14之间;贴膜机构2包括供膜部21和贴膜部22,贴膜部22自供膜部21取膜并将贴膜贴至物料转运部14的加工位上;贴标机构3包括供标部31和贴标部32,贴标部32自供标部31取标签并将标标贴至物料转运部14的加工位上;下料机构4包括下料吸取部41和下料驱动部42;物料转运部14依次经过上料吸取部12、贴膜部22、贴标部32和下料机构4的下方;主控系统与贴膜机构、贴标机构和下料机构通讯连接;料盘转运机构5包括Tray盘升降部52和Tray盘下料部53,下料驱动部42驱动下料吸取部41移动于物料转运部14和Tray盘升降部52之间,Tray盘下料部53自Tray盘升降部52向下料端方向设置;治具转运部11将载有检测后的智能穿戴产品运输至上料吸取部下方,上料驱动部13驱动上料吸取部12吸取智能穿戴产品,并将智能穿戴产品放置到物料转运部14上的加工位上,而后物料转运部14旋转,将智能穿戴产品运输至贴膜贴下方,同时取膜部取下贴膜,贴膜部22将贴膜吸取,并进行移动至贴膜对位相机23上方进行贴膜对位工序,对贴膜的角度进行调整,贴膜部22将角度调整至设定角度后将贴膜贴至智能穿戴产品上,物料转运部14继续旋转;贴标部32根据上一检测流水线工序中的检测结果启停,若检测结果为合格产品,则贴标部32不运行,物料转运部14继续运行至下料机构4下方进行合格品下料,若检测结果为不合格产品,则贴标部32运行,取标部取下标签,贴标部32将标签吸取并置于标签对位相机上方进行角度对位,贴标部32根据设定角度进行调整至设定的角度,并将标签贴至智能穿戴产品上,物料转运部14转运至下料驱动部42下方;下料驱动部42驱动下料吸取部41吸取标签,并根据主控系统中检测结果是否属于合格品还是不合格品,将智能穿戴产品分别转运至料盘转运机构5,分拣并放置至第一Tray盘下料部531和第二Tray盘下料部532,其中第一Tray盘下料部531和第一Tray盘升降部521用于放置检测合格的智能穿戴产品,第二Tray盘下料部532和第二Tray盘升降部522用于放置检测不合格的智能穿戴产品,当智能穿戴产品放置在Trap盘后,Tray盘升降部52下降,Tray盘上料部51取空Tray盘码放至Tray盘升降部52上的Tray盘上,直至Tray盘的堆叠量达到设定的高度,Tray盘下料部53将堆叠的Tray盘转运至下料端下料,从而实现自动化分拣合格品和NG品分别下料,相较于人工操作,提高了产品分拣精确性及生产效率;通过将依次设置的上料机构1、贴膜机构2、贴标机构3、下料机构4和料盘转运机构5构成智能穿戴加工流水线,实现智能穿戴产品自动化上料、对位检测、贴膜、贴标以及Tray盘下料操作。
具体的,如图2所示,治具转运部11包括第一直线模组111和设置在第一直线模组111上的治具平台112,第一直线模组111驱动治具平台112移动于上料吸取部12和上料端之间;上料端的机械手将智能穿戴产品放置在冶具平台后,第一直线模组111驱动治具平台112向上料机构1运输。
具体的,如图3、图6所示,上料驱动部13包括水平垂直于治具转运部11设置的第二直线模组131、设置在第二直线模组131上的第一升降气缸132、伸缩连接在第一升降气缸132上的第一固定座133;上料机构1还包括上料检测部15,上料检测部15包括相机支架151、沿竖直方向安装在相机支架151上的手动位移台152和滑动连接在手动位移台152上的上检测相机153,上检测相机153竖直朝向物料转运部14的加工位;上料吸取部12包括第一吸杆组件121和设置在第一固定座133的旋转气缸122,第一吸杆组件121与旋转气缸122旋转连接;上料检测相机用于检测智能穿戴的放置角度以及对第一吸杆组件121所处位置进行定位,并计算出与设定放置角度对比后的角度偏移量,将角度偏移量通讯至旋转气缸122,旋转气缸122根据驱动第一吸杆组件121进行旋转,从而保证上料精度。
具体的,如图5所示,物料转运部14包括马达安装座141、安装在马达安装座141上的DD马达142、旋转连接在DD马达142上的四工位转盘143以及设置在四工位转盘143对应加工位上的若干吸盘144,四工位转盘143沿DD马达142旋转方向依次经过上料吸取部12、贴膜部22、贴标部32和物料转运部14的下方;DD马达142用于驱动四工位转盘143旋转,四工位转盘143实现多工位同时加工,同时相对于直线流水线,减小了设备占地面积;四工位转盘143加工位上的若干吸盘144在上料吸取部上料后启动,将智能穿戴吸附固定,以便于智能穿戴贴膜及贴标工序。
具体的,如图7、图8所示,供膜部21包括供膜飞达组件211和用于承载剥离后贴膜的取膜平台212;贴膜部22包括沿水平方向垂直于治具转运部11设置的第三直线模组221、设置在第三直线模组221上的第四直线模组222、设置在第四直线模组222上的第二固定座223、竖直安装在第二固定座223上的第五直线模组、设置在第五直线模组上的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伺服电机旋转连接的吸板226,第四直线模组222沿水平方向与第三直线模组221垂直;贴膜机构2还包括与贴膜部22和贴标机构3通讯连接的贴膜对位相机23,贴膜对位相机23竖直朝上设置在吸板226的水平移动轨迹范围内,吸板226移动于取膜平台212和物料转运部14的加工位之间;当四工位转盘143将智能穿戴产品运输至供膜部21时,供膜飞达组件211将贴膜取下并防止到取膜平台212上,吸板226移动至取膜平台212上取膜,而后吸板226吸取贴膜移动至贴膜对位相机23上方进行对位,再将贴膜铁至四工位转盘143加工位的智能穿戴上。
具体的,如图9至图11所示,供标部31包括供标飞达组件311和用于承载剥离后标签的取标平台312,贴膜部22包括平行于治具转运部11设置的第六直线模组321、设置在第六直线模组321上沿竖直方向的第七直线模组322、设置在第七直线模组322上的第八直线模组323、设置在第八直线模组322上的第二伺服电机324、与第二伺服电机324旋转连接的第二吸杆组件325,第八直线模组323沿水平方向与第六直线模组321垂直,第二吸杆组件325移动于取标平台312和物料转运部14的加工位之间;贴标机构3还包括与下料机构4通讯连接的标签对位相机,标签对位相机竖直朝上设置在第二吸杆组件325的水平移动轨迹范围内。
具体的,如图12所示,下料驱动部42包括沿垂直于治具转运部11方向设置的两个下料支架421、设置在两个下料支架421顶部的第九直线模组422、架设在两个第九直线模组422上的第十直线模组423,第九直线模组422带动第十直线模组423移动;下料吸取部41包括设置在第十直线模组423上的第十一直线模组411、设置在第十一直线模组411上的第三伺服电机412、与第三伺服电机412旋转连接的第三吸杆组件413;料盘转运机构5设置于第三吸杆组件413下方。
具体的,如图13所示,料盘转运机构5还包括Tray盘上料部51,Tray盘上料部51包括设置在两个下料支架421中部的第十二直线模组511、设置在第十二直线模组511侧面的第二升降气缸512和伸缩连接在第二升降气缸512的第四吸杆组件513,两个第十二直线模组511相对设置;Tray盘下料部53分为相邻设置的第一Tray盘下料部531和第二Tray盘下料部532,第一Tray盘下料部531和第二Tray盘下料部532均包括传送带533和驱动传送带533运动的步进电机534,Tray盘升降部52设置在传送带533远离下料端的一端;下料机构4根据产品是否为合格产品,分别将合格产品放置在第一Tray盘升降部521的Tray盘,将不合格产品放置在第二Tray盘升降部522的Tray盘上;当下料机构4将智能穿戴放置在第一Tray盘升降部521或第二Tray盘升降部522后,第一Tray盘升降部521或第二Tray盘升降部522带动堆叠的Tray盘下降一定的高度,Tray盘上料部51用于将Tray盘堆叠在第一Tray盘升降部521或第二Tray盘升降部522上,Tray盘下料部53两侧均设有防止堆叠Tray盘掉落的挡板528,在挡板528上设有检测Tray盘堆叠高度的光电传感器529,当光电传感器529检测到Tray盘堆叠至一定高度后,光电传感器529通讯第一Tray盘下料部531或第二Tray盘下料部532的步进电机534驱动传送带533将Tray盘下料。
具体的,Tray盘升降部52包括分别与第一Tray盘下料部531和第二Tray盘下料部532对应设置的第一Tray盘升降部521和第二Tray盘升降部522,第一Tray盘升降部521和第二Tray盘升降部522均包括第三固定座523、竖直安装在第三固定座523上的直线导轨524和滚珠丝杆525、驱动滚珠丝杆525运动的第四伺服电机5210、套接在滚珠丝杆525上的托板526,传送带533之间设有Tray盘放置位527,托板526升降于Tray盘放置位527中;当第一Tray盘升降部521和第二Tray盘升降部522下降至一定高度后,堆叠Tray盘的底部与传送带533接触,传送带533对Tray盘提供支撑,当Tray盘堆叠至一定高度后,传送带533启动将Tray盘下料。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1)、贴膜机构(2)、贴标机构(3)、下料机构(4)、料盘转运机构(5)和主控系统,其中:
所述上料机构(1)包括治具转运部(11)、上料吸取部(12)、上料驱动部(13)和物料转运部(14),所述治具转运部(11)自上料端向上料吸取部(12)方向设置,所述上料驱动部(13)驱动上料吸取部(12)移动于治具转运部(11)和物料转运部(14)之间;
所述贴膜机构(2)包括供膜部(21)和贴膜部(22),所述贴膜部(22)自供膜部(21)取膜并将贴膜贴至物料转运部(14)的加工位上;
所述贴标机构(3)包括供标部(31)和贴标部(32),所述贴标部(32)自供标部(31)取标签并将贴标贴至物料转运部(14)的加工位上;
所述下料机构(4)包括下料吸取部(41)和下料驱动部(42);
所述物料转运部(14)依次经过上料吸取部(12)、贴膜部(22)、贴标部(32)和下料机构(4)的下方;
所述料盘转运机构(5)包括Tray盘升降部(52)和Tray盘下料部(53),所述下料驱动部(42)驱动下料吸取部(41)移动于物料转运部(14)和Tray盘升降部(52)之间,所述Tray盘下料部(53)自Tray盘升降部(52)向下料端方向设置;
主控系统与贴膜机构(2)、贴标机构(3)、下料机构(4)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转运部(11)包括第一直线模组(111)和设置在第一直线模组(111)上的治具平台(112),所述第一直线模组(111)驱动治具平台(112)移动于上料吸取部(12)和上料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驱动部(13)包括水平垂直于治具转运部(11)设置的第二直线模组(131)、设置在第二直线模组(131)上的第一升降气缸(132)、伸缩连接在第一升降气缸(132)上的第一固定座(133);所述上料吸取部(12)包括第一吸杆组件(121)和设置在第一固定座(133)的旋转气缸(122),所述第一吸杆组件(121)与旋转气缸(122)旋转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1)还包括上料检测部(15),所述上料检测部(15)包括相机支架(151)、沿竖直方向安装在相机支架(151)上的手动位移台(152)和滑动连接在手动位移台(152)上的上检测相机(153),所述上检测相机(153)竖直朝向物料转运部(14)的加工位。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转运部(14)包括马达安装座(141)、安装在马达安装座(141)上的DD马达(142)、旋转连接在DD马达(142)上的四工位转盘(143)以及设置在四工位转盘(143)对应加工位上的若干吸盘(144),所述四工位转盘(143)沿DD马达(142)旋转方向依次经过上料吸取部(12)、贴膜部(22)、贴标部(32)和物料转运部(14)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膜部(21)包括供膜飞达组件(211)和用于承载剥离后贴膜的取膜平台(212);所述贴膜部(22)包括沿水平方向垂直于治具转运部(11)设置的第三直线模组(221)、设置在第三直线模组(221)上的第四直线模组(222)、设置在第四直线模组(222)上的第二固定座(223)、竖直安装在第二固定座(223)上的第五直线模组、设置在第五直线模组上的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伺服电机旋转连接的吸板(226),所述第四直线模组(222)沿水平方向与第三直线模组(221)垂直;所述贴膜机构(2)还包括与贴膜部(22)和贴标机构(3)通讯连接的贴膜对位相机(23),所述贴膜对位相机(23)竖直朝上设置在吸板(226)的水平移动轨迹范围内,所述吸板(226)移动于取膜平台(212)和物料转运部(14)的加工位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标部(31)包括供标飞达组件(311)和用于承载剥离后标签的取标平台(312),所述贴膜部(22)包括平行于治具转运部(11)设置的第六直线模组(321)、设置在第六直线模组(321)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七直线模组(322)、设置在第七直线模组(322)上的第八直线模组(323)、设置在第八直线模组(323)上的第二伺服电机(324)、与第二伺服电机(324)旋转连接的第二吸杆组件(325),所述第八直线模组(323)沿水平方向与第六直线模组(321)垂直,所述第二吸杆组件(325)移动于取标平台(312)和物料转运部(14)的加工位之间;所述贴标机构(3)还包括与下料机构(4)通讯连接的标签对位相机,所述标签对位相机竖直朝上设置在第二吸杆组件(325)的水平移动轨迹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驱动部(42)包括沿垂直于治具转运部(11)方向设置的两个下料支架(421)、设置在两个所述下料支架(421)顶部的第九直线模组(422)、架设在两个所述第九直线模组(422)上的第十直线模组(423),所述第九直线模组(422)带动所述第十直线模组(423)水平移动;所述下料吸取部(41)包括设置在第十直线模组(423)上的第十一直线模组(411)、设置在第十一直线模组(411)上的第三伺服电机(412)、与第三伺服电机(412)旋转连接的第三吸杆组件(413);所述料盘转运机构(5)设置于第三吸杆组件(413)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转运机构(5)还包括Tray盘上料部(51),所述Tray盘上料部(51)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下料支架(421)中部的第十二直线模组(511)、设置在所述第十二直线模组(511)侧面的第二升降气缸(512)和伸缩连接在第二升降气缸(512)的第四吸杆组件(513),两个所述第十二直线模组(511)相对设置;所述Tray盘下料部(53)分为相邻设置的第一Tray盘下料部(531)和第二Tray盘下料部(532),所述第一Tray盘下料部(531)和第二Tray盘下料部(532)均包括传送带(533)和驱动所述传送带(533)运动的步进电机(534),所述Tray盘升降部(52)设置在传送带(533)远离下料端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Tray盘升降部(52)包括分别与第一Tray盘下料部(531)和第二Tray盘下料部(532)对应设置的第一Tray盘升降部(521)和第二Tray盘升降部(522),所述第一Tray盘升降部(521)和第二Tray盘升降部(522)均包括第三固定座(523)、竖直安装在第三固定座(523)上的直线导轨(524)和滚珠丝杆(525)、驱动滚珠丝杆(525)运动的第四伺服电机(5210)、套接在滚珠丝杆(525)上的托板(526),所述传送带(533)之间设有Tray盘放置位(527),所述托板(526)升降于Tray盘放置位(527)中。
CN202320093172.2U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 Active CN219292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93172.2U CN219292107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93172.2U CN219292107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2107U true CN219292107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6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93172.2U Active CN219292107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2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31330B (zh) Avi视觉检测机
CN210171833U (zh) 一种lcd屏全自动点胶设备
CN204737412U (zh) 自动收发料机
CN104828282A (zh) 一种多工位贴膜机
CN110803365A (zh) 一种用于保护片生产加工的自动组装设备
CN110436100B (zh) 半导体智能物流管理方法
CN204726716U (zh) 一种多工位贴膜机
CN219030898U (zh) 一种带有载具开盖的双工位交替上料设备
CN211544190U (zh) 一种用于保护片生产加工的自动组装设备
CN115108313B (zh) 一种镀膜上下料机及镀膜上下料方法
CN217432329U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检测打标装置
CN104801970A (zh) 一种机器人自动贴辅料装配线
CN219292107U (zh) 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
CN106672366B (zh) 液晶面板用自动贴标检查组箱设备
CN106348063B (zh) 一种上下料一体机以及上下料方法
CN218930070U (zh) 一种全自动双面高效贴标流水线
CN116060332A (zh) 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
CN218288269U (zh) 一种高效的正反面自动贴膜设备
CN216335291U (zh) 一种料盘上下料机构
CN204843491U (zh) 一种机器人自动贴辅料装配线
CN219278002U (zh) 一种智能穿戴检测流水线
CN209905283U (zh) 一种贴标机
CN210339557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碟片机
CN210209066U (zh) 一种二极管焊接分选机
CN115872135A (zh) 充电器底盖自动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