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6531U - 一种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76531U CN219276531U CN202223431121.0U CN202223431121U CN219276531U CN 219276531 U CN219276531 U CN 219276531U CN 202223431121 U CN202223431121 U CN 202223431121U CN 219276531 U CN219276531 U CN 2192765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zzle
- hot runner
- plastic
- runner
- injection mo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包括:在分流板上设置与热流道连接的第一射咀及第二射咀,第一射咀及第二射咀均可以向热流道内射入熔融塑胶,第二射咀连接于第一射咀及热咀之间的热流道位置;进入到从第一射咀进入的熔融塑胶到达第二射咀后,会与从第二射咀进入的熔融塑胶进行混合,然后混合后的熔融塑胶通过热咀进行注塑。本申请通过第一射咀及第二射咀的设置,使得本申请能够实现注塑不同颜色的熔融塑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
背景技术
热流道注塑系统中,熔融塑胶通过主射咀进入到分流板内的热流道,其热流道为单一的流道,只能进行一种熔融塑胶的注塑,由于流道单一,所以每次熔融塑胶注塑只能注塑一种材料,无法达到两种熔融塑胶融合的混色目的。例如图1,从熔融塑胶从主射咀进入到分流板内的热流道中,熔融塑胶通过热流道从热咀处流入到模具型腔内进行注塑作业,由于只有主射咀单一进胶通道,因此只有能注塑一种塑料。
因此,现有技术还存在步骤,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能够向热流道内注塑两种颜色不同的熔融塑胶,以解决现有热流道只能注塑一种材料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包括:
分流板;
热流道,设置在分流板内;
第一射咀,设置在分流板上,与热流道的一端连接,用于熔融塑料进入热流道;
热咀,设置在分流板上,与热流道连接,用于进行注塑;
第二射咀,设置在分流板上,用于熔融塑料进入热流道,第二射咀连接于第一射咀及热咀之间的热流道位置。
第二射咀包括塑胶汇流装置,热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一端连接于第一射咀,另一端连接于塑胶汇流装置;第二流道连接于塑胶汇流装置,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射咀。
第二射咀还包括多角螺旋结构,多角螺旋结构的一端连接于塑胶汇流装置,另一端位于第二流道内。
多角螺旋结构为圆柱形结构,多角螺旋结构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贯穿的流道孔,多角螺旋结构设置有流道孔的一端与塑胶汇流装置连接;
多角螺旋结构的侧面沿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包括多个凹陷结构的凹陷部,凹陷结构之间的突出部分呈棱柱结构,沿多角螺旋结构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组凹陷部,相邻的凹陷部之间彼此连通,且流道孔与若干凹陷结构连通。
流道孔分出多个子流道,多个子流道对应与多个凹陷结构连通。
多个子流道的侧边呈开口设置。
若干个凹陷部中,相邻凹陷部之间交错设置,使棱柱结构位于多角螺旋结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凹陷结构之间。
每个凹陷部中的凹陷结构之间呈120度角均匀沿着多角螺旋结构的圆周方向设置。
多角螺旋结构远离流道孔的一端呈圆锥形结构设置。
第一射咀、第二射咀及热咀分别设置在所属分流板不同的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分流板上设置与热流道连接的第一射咀及第二射咀,第一射咀及第二射咀均可以向热流道内射入熔融塑胶,第二射咀连接于第一射咀及热咀之间的热流道位置;进入到从第一射咀进入的熔融塑胶到达第二射咀后,会与从第二射咀进入的熔融塑胶进行混合,然后混合后的熔融塑胶通过热咀进行注塑。本申请通过第一射咀及第二射咀的设置,使得本申请能够实现注塑不同颜色的熔融塑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热流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的另一视觉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热流道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热流道的塑胶走向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多角螺旋结构;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多角螺旋结构的另一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塑胶在多角螺旋结构中流道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分流板、2-热流道、3-主射咀、4-热咀、5-第一流道、6-第二流道、7-第一射咀、8-第二射咀、9-塑胶汇流装置、10-多角螺旋结构、11-凹陷部、12-凹陷结构、13-棱柱结构、14-棱角结构、15-流道孔、16-子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及图2,现有的热流道2注塑结构中,熔融塑胶通过主射咀3进入到分流板1内的热流道2中,通过热流道2流向热咀4,通过热咀4熔融塑胶注塑到模具内,从而完成注塑工作。但现有的注塑结构,熔融塑胶仅能通过主射咀3进入到热流道2内,由于流道单一,所以每次熔融塑胶注塑只能注塑一种材料,无法达到两种熔融塑胶融合的混色目的。
基于以上,参考图3至图5,本申请提供一种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包括:
分流板1;
热流道2,设置在分流板1内,
第一射咀7,设置在分流板1上,与热流道2的一端连接,用于熔融塑料进入热流道2;
热咀4,设置在分流板1上,与热流道2连接,用于进行注塑;
第二射咀8,设置在分流板1上,用于熔融塑料进入热流道2,第二射咀8连接于第一射咀7及热咀4之间的热流道2位置。
本申请在分流板1上设置与热流道2连接的第一射咀7及第二射咀8,第一射咀7及第二射咀8均可以向热流道2内射入熔融塑胶,第二射咀8连接于第一射咀7及热咀4之间的热流道2位置;进入到从第一射咀7进入的熔融塑胶到达第二射咀8后,会与从第二射咀8进入的熔融塑胶进行混合,然后混合后的熔融塑胶通过热咀4进行注塑。本申请通过第一射咀7及第二射咀8的设置,使得本申请能够实现注塑不同颜色的熔融塑胶。
具体地,第一射咀7及第二射咀8均与注塑机连接,通过注塑机向第一射咀7及第二射咀8注塑熔融塑胶。熔融塑胶通过第一射咀7及第二射咀8进入到热流道2内,其中,第一射咀7及第二射咀8可分别使用不同颜色的熔融塑胶进行注塑,从第一射咀7进入的熔融塑胶通过热流道2到的第二射咀8后,会与第二射咀8处进入的熔融塑胶进行混合,然后再通过热流道2从热咀4处注塑混合的熔融塑胶到模具型腔内,完成注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及图6,第二射咀8包括塑胶汇流装置9,热流道2包括第一流道5及第二流道6;塑胶汇流装置9上有三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及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二射咀8连接,用于从第二射咀8进入的熔融塑胶进入到塑胶汇流装置9;第一流道5一端连接于第一射咀7,另一端连接于塑胶汇流装置9的第二接口;第二流道6连接于塑胶汇流装置9的第三接口,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射咀8。
具体地,第二射咀8处进入的熔融塑胶流通过第一接口进入到塑胶汇流装置9,第一射咀7处进入的熔融塑胶经过第一流道5通过第二接口进入到塑胶汇流装置9;在塑胶汇流装置9内,从第一射咀7进入的塑胶(熔融塑胶)与从第二射咀8进入的塑胶(熔融塑胶)汇合并进行混合,混合后的塑胶从塑胶汇流装置9的第三接口处流入到第二流道6,混合后的塑胶通过第二流道6从热咀4处注塑到模具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至图8,第二射咀8还包括多角螺旋结构10,多角螺旋结构10的一端连接于塑胶汇流装置9,另一端位于第二流道6内,从第二射咀8进入的塑胶及从第一射咀7进入的塑胶在塑胶汇流装置9进行汇合,然后从塑胶汇流装置9流入到第二流道6中,期间,混合后的塑胶会通过与塑胶汇流装置9连接的多角螺旋结构10流入到第二流道6中,多角螺旋结构10对流入第二流道6的混合塑胶起到搅拌作用,以得到需要的均匀塑胶,注塑出需要的合格产品。
具体的,多角螺旋结构10连接于塑胶汇流装置9的第三接口,混合后的塑胶会通过多角螺旋结构10流入到第二流道6,多角螺旋结构10上设置有多角结构,混合后的塑胶从这些多角结构中流过,从而对塑胶起到搅拌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及图7,多角螺旋结构10为圆柱形结构,多角螺旋结构10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贯穿的流道孔15,多角螺旋结构10设置有流道孔15的一端与塑胶汇流装置9连接。混合后的塑胶从该流道孔15流入到多角螺旋结构10,通过多角螺旋结构10的搅拌作用后,塑胶流入到第二流道6内。
在多角螺旋结构10的侧面设置有凹陷部11,该凹陷部11包括沿圆周方向上多个均匀布置的凹陷结构12,凹陷结构12之间的凸出部分呈棱柱结构13,沿多角螺旋结构1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凹陷部11,相邻的凹陷部11之间彼此连通,且流道孔15与若干凹陷结构12连通。
具体的,凹陷部11包括多个凹陷结构12,多个凹陷结构12沿着多角螺旋结构10圆柱方向均匀布置,相邻凹陷部11的凹陷结构12之间是连通的。塑胶从流道孔15流入凹陷部11内,沿着多角螺旋结构10的长度方向依次经过多个凹陷部11,每个凹陷部11的凹陷结构12为塑胶的流动提供渠道,使得塑胶从多角螺旋结构10流入到第二流道6。其中,凹陷结构12之间的突出部分呈棱柱结构13,当塑胶流道到凹陷部11时,凸出的棱柱结构13会使得塑胶分流。多角螺旋结构10上有多个凹陷部11,塑胶每经过一个凹陷部11,就会被位于该凹陷部11的棱柱结构13进行分流,使得形成对塑胶的搅拌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和图8,在若干个凹陷部11中,相邻的凹陷部11之间为交错设置,使得每个凹陷部11中的棱柱结构13与两侧的凹陷部11的凹陷结构12对齐,即棱柱结构13位于多角螺旋结构10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凹陷结构12之间。
具体的,在多角螺旋结构10上设置有包括多个凹陷结构12的凹陷部11,凹陷结构12之间的突出结构呈棱柱结构13,该棱柱结构13绕多角螺旋结构10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在多角螺旋结构10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有多个这样的凹陷部11,且凹陷部11之间呈交错设置的状态,所谓交错设置为相邻的凹陷部11之间并非是棱柱结构13与棱柱结构13对齐、凹陷结构12与凹陷结构12对齐,而是下一个凹陷部11会沿着多角螺旋结构10的圆周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布置,使得下一个凹陷部11的棱柱结构13与上一个凹陷部11的凹陷结构12对齐、且使得下一个凹陷部11的凹陷结构12与上一个凹陷部11的棱柱结构13对齐。
第一个凹陷部11(靠流道孔15一侧为第一个)包括有三个凹陷结构12,该凹陷部11的凹陷结构12之间凸出的结构为棱柱结构13,对应的棱柱结构13也为三个,每个凹陷结构12之间呈120度角均匀沿着多角螺旋结构10的圆周方向设置,对应的每个棱柱结构13也是呈120度角均匀沿着多角螺旋结构10的圆周方向设置。
第二个凹陷部11与第一个凹陷部11交错设置,第二凹陷部11的凹陷结构12同样呈120度角均匀沿着多角螺旋结构10的圆周方向设置。相邻凹陷部11交错设置,第二个凹陷部11的棱柱结构13均与第一个凹陷部11的凹陷结构12对应,以形成第一凹陷部11的凹陷结构12及棱柱结构13与第二凹陷部11的棱柱结构13及凹陷结构12的对应状态。
依照此规律,第二凹陷部11的凹陷结构12及棱柱结构13与第三凹陷部11的棱柱结构13与凹陷结构12为对应状态,依次类推,从而形成图7和图8所示的多角螺旋结构10。
当混合后塑胶流入多角螺旋结构10后,凹陷部11的凹陷结构12为塑胶提供流通的通道,凹陷部11的棱柱结构13将塑胶进行分流。塑胶沿着若干个凹陷部11的凹陷结构12流动到第二流道6中,在此过程中,每个凹陷部11的棱柱结构13均对塑胶起到分流作用,交错凹陷部11的设置,使得塑胶在凹陷结构12中的流道,不断的汇合及分流,从而使多角螺旋结构10对塑胶起到搅拌的效果,使得塑胶更为均匀的从多角螺旋结构10流入到第二流道6中,参考图9。
进一步的,参考图7,每个凹陷部11的凹陷结构12内设置有凸起的棱角结构14,该棱角结构14包括横向棱角及纵向棱角,横向棱角与纵向棱角呈十字状态,横向棱角位于本凹陷部11两个棱柱结构13之间,纵向棱角位于上个凹陷部11的棱柱结构13与下个凹陷部11的棱柱结构13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及图7,流道孔15设置在多角螺旋结构10的端面,该流道孔15为通孔,混合后的塑胶从该流道孔15处进入到多角螺旋结构10,经过多角螺旋结构10流入到第二流道6。流道孔15处开设多个子流道16,该多个子流道16对应与凹陷结构12连通,塑胶流如流道孔15后,分散从多个子流道16流入对应的凹陷结构12。
如图7所示,在多角螺旋结构10的端面上开设一个流道孔15,流道孔15在多角螺旋结构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一定深度后,分出三个子流道16,该三个子流道16对应与第一个凹陷部11的凹陷结构12对应连通,以流入到多角螺旋结构10中。子流道16的设置能够将汇合后的塑胶进行分流,方便塑胶的流体,及利于塑胶流入到多角螺旋结构10的搅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每个子流道16的侧边呈开口状态设置,多角螺旋结构10的一端塑胶汇流装置9,另一端位于第二流道6内。将子流道16的侧边设置为开口状态,塑胶呈扩散状态通过子流道16流入第二流道6内,有益于塑胶的扩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及图8,多角螺旋结构10末端(远离流道孔15的一端)设置为圆锥形结构。多角螺旋结构10位于第二流道6内,设置多角螺旋结构10的目的是为了对汇合后的塑胶进行搅拌,经过多角螺旋结构10的塑胶最后是流入到第二流道6中,将多角螺旋结构10末端设置为圆锥形结构,有利于塑胶通过多角螺旋结构10流入到第二流道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及图4,第一射咀7、第二射咀8及热咀4均设置在分流板1上非同一个面,即第一射咀7、第二射咀8及热咀4分别设置在分流板1三个不同的面上。例如,第一射咀7及热咀4分别设置在分流板1的上下(以图3为基准)两个面,第二射咀8则设置在分流板1侧边。将第一射咀7、第二射咀8及热咀4设置在分流板1的不同面,方便第一射咀7、第二射咀8及热咀4分别与注塑机的连接,为第一射咀7、第二射咀8及热咀4安装或工作提供空间,第一射咀7、第二射咀8及热咀4之间避免相互干涉或与其它设备干涉。
本申请设置第一射咀7及第二射咀8,第一射咀7及第二设置可分别进入不同颜色的塑胶,不同颜色的塑胶在塑胶汇流装置9汇合,然后通过第二流道6从热咀4处进行注塑。另外,设置多角螺旋结构10对汇合后流入到第二流道6的塑胶起到搅拌作用,使得流入到第二流道6的混合塑胶更为均匀。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注塑结构的注塑流道单一,每次熔融塑胶注塑只能注塑一种材料,无法达到两种熔融塑胶融合混色目的的问题。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流板;
热流道,设置在所述分流板内;
第一射咀,设置在所述分流板上,与所述热流道的一端连接,用于熔融塑料进入所述热流道;
热咀,设置在所述分流板上,与所述热流道连接,用于进行注塑;
第二射咀,设置在所述分流板上,用于熔融塑料进入所述热流道,所述第二射咀连接于所述第一射咀及所述热咀之间的所述热流道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射咀包括塑胶汇流装置,所述热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射咀,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塑胶汇流装置;所述第二流道连接于所述塑胶汇流装置,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射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射咀还包括多角螺旋结构,所述多角螺旋结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塑胶汇流装置,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流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角螺旋结构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多角螺旋结构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贯穿的流道孔,所述多角螺旋结构设置有流道孔的一端与所述塑胶汇流装置连接;
所述多角螺旋结构的侧面沿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包括多个凹陷结构的凹陷部,所述凹陷结构之间的突出部分呈棱柱结构,沿所述多角螺旋结构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组所述凹陷部,相邻的所述凹陷部之间彼此连通,且所述流道孔与若干所述凹陷结构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孔分出多个子流道,多个所述子流道对应与多个所述凹陷结构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子流道的侧边呈开口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凹陷部中,相邻所述凹陷部之间交错设置,使所述棱柱结构位于所述多角螺旋结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所述凹陷结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陷部中的凹陷结构之间呈120度角均匀沿着所述多角螺旋结构的圆周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角螺旋结构远离所述流道孔的一端呈圆锥形结构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咀、第二射咀及所述热咀分别设置在所述分流板不同的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31121.0U CN219276531U (zh) | 2022-12-21 | 2022-12-21 | 一种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31121.0U CN219276531U (zh) | 2022-12-21 | 2022-12-21 | 一种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76531U true CN219276531U (zh) | 2023-06-30 |
Family
ID=86918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431121.0U Active CN219276531U (zh) | 2022-12-21 | 2022-12-21 | 一种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76531U (zh) |
-
2022
- 2022-12-21 CN CN202223431121.0U patent/CN21927653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53575A (zh) | 具有包括从入口和出口延伸的不间断的熔体通道的熔体分裂装置的模具-工具系统 | |
CN109203380B (zh) | 一种双唧嘴叠层模的热流道系统 | |
CN219276531U (zh) | 一种混色进胶热流道注塑结构 | |
CN110843178A (zh) | 用于深孔板的热流道模具系统 | |
CN209395188U (zh) | 一种侧键注塑装置 | |
CN217476498U (zh) | 一种多点侧胶口热流道 | |
CN201283623Y (zh) | 清混双色复合注塑机的注射装置 | |
US20040047943A1 (en) | Runner for injection molding | |
CN217531709U (zh) | 一种注射吹塑分流板 | |
CN210362212U (zh) | 一种电池盖热流道进胶系统 | |
CN211566799U (zh) | 注塑模具多层热流道结构 | |
CN213733157U (zh) | 热流道加热系统 | |
TWM601681U (zh) | 一種多材料且流量可控之積層列印裝置 | |
CN107791460B (zh) | 内置混流的注塑模具 | |
CN201736407U (zh) | 注坯模分区域走胶热流道板 | |
CN213891064U (zh) | 一种分流式热咀结构 | |
CN211763244U (zh) | 一种混双色渐变可程控精准混料器 | |
CN219028417U (zh) | 一种塑料藤条模具 | |
CN211968240U (zh) | 乘用车行李箱背板注塑模具 | |
CN214521542U (zh) | 一种混双色注塑机包芯产品注射混炼装置 | |
CN220995368U (zh) | 一种角式双色注塑机的控制装置 | |
CN218256500U (zh) | 一种多色热流道注塑系统 | |
KR102275177B1 (ko) | 비정형 컬러 믹싱 사출 성형 시스템 | |
CN217495045U (zh) | 针阀式侧进胶热咀结构 | |
CN218838509U (zh) | 分流装置、注塑模具及注塑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