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2526U - 减振装置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减振装置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2526U
CN219242526U CN202320374666.8U CN202320374666U CN219242526U CN 219242526 U CN219242526 U CN 219242526U CN 202320374666 U CN202320374666 U CN 202320374666U CN 219242526 U CN219242526 U CN 219242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damping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ho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46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光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746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2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2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25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振装置以及车辆,减振装置连接于车辆的车身与连接支架,减振装置包括具有弹性的柱状本体,本体上设有连接孔、减振孔以及连接槽。连接孔,沿本体的轴向贯通设置。减振孔沿本体的轴向贯穿本体,且减振孔与连接孔间隔设置。连接槽为沿本体的外周设置的环形槽,连接槽用于容纳至少部分连接支架。减振装置的本体通过设置连接孔用于容纳车辆车身的连接螺栓,设置连接槽用于连接中冷管路的连接支架。并且,通过在本体上设置贯穿的减振孔,增大本体的弹性变形空间,降低了振动传递的效率,提高了动刚度值以及静刚度值,增强了减振装置的减振能力。

Description

减振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振装置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上的设备以及辅助装置通过连接结构安装在车身上。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的振动以及路面颠簸产生的振动会通过车身传递至乘客舱,导致乘客受到振动以及振动产生的噪声。
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上述原因产生的噪声以及振感,通常会在部件连接结构处设置减振缓冲装置。然而,这些减振缓冲装置的减振效果无法达到有效减振,并且减振缓冲装置易老化、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减振装置以及车辆,能够有效提高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降低乘客舱的振感以及噪声。
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减振装置,连接于车辆的车身与连接支架,减振装置包括具有弹性的柱状本体,本体上设有连接孔、减振孔以及连接槽。连接孔,沿本体的轴向贯通设置。减振孔沿本体的轴向贯穿本体,且减振孔与连接孔间隔设置。连接槽为沿本体的外周设置的环形槽,连接槽用于容纳至少部分连接支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减振孔沿本体径向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梯形、椭圆形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减振孔沿连接孔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体还设有第一减振槽,第一减振槽设于本体径向的至少一个端面,第一减振槽与连接孔同轴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减振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减振槽沿本体的径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体还设有第二减振槽,第二减振槽由连接槽的底壁沿径向内凹形成,多个第二减振槽间隔设于连接槽中。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减振槽与减振孔的数量相等且分别相互连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减振装置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设于连接孔内壁,支撑部的抗拉强度大于本体的抗拉强度,支撑部具有与连接孔同轴的安装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支撑部采用金属材料制造,本体采用橡胶制造,支撑部与本体采用硫化连接。
另一个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减振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振装置及包含其的车辆,减振装置的本体通过设置连接孔用于容纳车辆车身的连接螺栓,设置连接槽用于连接中冷管路的连接支架。并且,通过在本体上设置贯穿的减振孔,增大本体的弹性变形空间,降低了振动传递的效率,提高了动刚度值以及静刚度值,增强了减振装置的减振能力。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减振装置,在保证减振垫外形结构与尺寸不变的基础上,增设减振孔,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减振装置的减振能力,降低了车辆的振感以及噪音。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减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减振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减振装置;
101、本体;102、连接孔;103、减振孔;104、连接槽;105、第一减振槽;106、第二减振槽;107、支撑部;108、安装孔。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减振装置以及车辆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图1至4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减振装置以及车辆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减振装置以及车辆。减振装置的本体通过设置连接孔用于容纳车辆车身的连接螺栓,设置连接槽用于连接中冷管路的连接支架。并且,通过在本体上设置贯穿的减振孔,增大本体的弹性变形空间,降低了振动传递的效率,提高了减振装置的减振能力。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减振装置,在保证减振垫外形结构与尺寸不变的基础上,增设减振孔,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减振装置的减振能力,降低了车辆的振感以及噪音。
请参考图1至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减振装置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减振装置10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连接于车辆的车身与连接支架,减振装置10包括具有弹性的柱状本体101,本体101上设有连接孔102、减振孔103以及连接槽104。连接孔102,沿本体101的轴向贯通设置。减振孔103沿本体101的轴向贯穿本体101,且减振孔103与连接孔102间隔设置。连接槽104为沿本体101的外周设置的环形槽,连接槽104用于容纳至少部分连接支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振装置10及包含其的车辆,减振装置10的本体101通过设置连接孔102用于容纳车辆车身的连接螺栓,设置连接槽104用于连接中冷管路的连接支架。并且,通过在本体101上设置贯穿的减振孔103,增大本体101的弹性变形空间,降低了振动传递的效率,提高了动刚度值以及静刚度值,增强了减振装置10的减振能力。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减振装置10,在保证减振垫外形结构与尺寸不变的基础上,增设减振孔103,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减振装置10的减振能力,降低了车辆的振感以及噪音。并且,上述的减振装置10通过设置减震孔103增大本体101内部变形的空间,降低了本体101提前老化的概率,延长了减振装置10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减振装置10的更换频率,从而降低其使用成本。
示例性的,减振装置10的本体101为圆柱形,本体101用于固定车辆的中冷管路。中冷管路指的是车辆的发动机中的中冷器中设置的中冷管路。中冷管路通过固定结构与车体连接。固定结构中包括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会向减振装置10传递发动机的振动。减振装置10用于吸收发动机传递的振动,降低发动机对车体的振动以及噪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减振孔103沿本体101径向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梯形、椭圆形中的至少一种。将减振孔103设置为圆形或椭圆形能更均匀的吸收振动,有效提供减振效果,并且上述的结构为规则形状,便于生产制造,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减振孔103沿连接孔10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上述的技术方案,能够从连接孔102的周向均匀吸收振动,有效降低车内噪音,提高用户驾驶体验以及乘坐舒适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体101还设有第一减振槽105,第一减振槽105设于本体101径向的至少一个端面,第一减振槽105与连接孔102同轴设置。柱形的本体101具有两个端面,通过在本体101的至少一个端面上开设第一减振槽105,第一减振槽105设置于减振装置10与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的接触面。上述的结构,能够减小减振装置10与其他固定连接面的接触的面积,增大减振装置10沿轴向的变形压缩空间,提高减振装置10的轴向减振性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减振槽10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减振槽105沿本体101的径向间隔设置。设置多个第一减振槽105,能够进一步的增大减振装置10沿轴向的变形压缩空间,提高动刚度值以及静刚度值,保证减振装置10的减振性能,减少发动机传递至乘客舱的振动以及噪声。
请继续参考图3以及图4,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体101还设有第二减振槽106,第二减振槽106由连接槽104的底壁沿径向内凹形成,多个第二减振槽106间隔设于连接槽104中。通过设置第二减振槽106,一方面能够减小连接支架与本体101的接触面积,降低振动的传播,另一方面能够增大减振装置10沿径向方向的压缩空间,提高动刚度值以及静刚度值,保证减振装置10径向方向的减振性能,在保证连接支架与减振装置10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减振装置10的减振性能,提升了车辆的噪音等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减振槽106与减振孔103互不连通。示例性的,上述的结构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在圆柱形本体101上设置贯穿的连接孔102;沿着连接孔102的周向设置多个间隔的减振孔103;第三,沿本体101外周形成连接槽104,第四,在连接槽104中再设置内凹的第二减振槽106。上述的结构,能够减小连接支架与本体101的接触面积,降低振动的传播,另一方面能够增大减振装置10沿径向方向的压缩空间,提高动刚度值以及静刚度值,保证减振装置10径向方向的减振性能,在保证连接支架与减振装置10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减振装置10的减振性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减振槽106与减振孔103的数量相等且分别相互连通。示例性的,上述的结构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在圆柱形本体101上设置贯穿的连接孔102;沿着连接孔102的周向设置多个间隔的减振孔103;第三,沿本体101外周形成连接槽104。当连接槽104沿本体101径向延伸并与减振孔103连通时,形成了上述的结构,多个第二减振槽106与减振孔103在同一步骤中成型。上述的结构,在保证连接槽104的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能够增大减振装置10径向方向的减振性能,同时能够提高动刚度值以及静刚度值。并且,上述的制造步骤简单,易于实现,有效控制了制造成本。
如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减振装置10还包括支撑部107,支撑部107设于连接孔102内壁,支撑部107为环状结构,支撑部107的抗拉强度大于本体101的抗拉强度,支撑部107具有与连接孔102同轴的安装孔108。支撑部107用于支撑本体101,保证本体101的整体结构。车辆车体上的连接螺栓穿过支撑部107的安装孔108。进一步的,支撑部107的抗拉强度大于本体101的抗拉强度,因此设置支撑部107能够降低螺栓对本体101的压力,延长本体101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支撑部107采用金属材料制造,本体101采用橡胶制造,支撑部107与本体101采用硫化连接。上述的技术方案,采用的常见易得的材料进行制造,易于制造。并且,采用硫化连接保证本体101以及支撑部107的连接稳定性,减小气体冗余结构,简化减振装置10的结构。
另一个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减振装置1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振装置10及车辆,减振装置10的本体101通过设置连接孔102用于容纳车辆车身的连接螺栓,设置连接槽104用于连接中冷管路的连接支架。并且,通过在本体101上设置贯穿的减振孔103,增大本体101的弹性变形空间,降低了振动传递的效率,提高了动刚度值以及静刚度值,增强了减振装置10的减振能力。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减振装置10,在保证减振垫外形结构与尺寸不变的基础上,增设减振孔103,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减振装置10的减振能力,降低了车辆的振感以及噪音。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减振装置,连接于车辆的车身与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具有弹性的柱状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
连接孔,沿所述本体的轴向贯通设置;
减振孔,沿所述本体的轴向贯穿所述本体,且所述减振孔与所述连接孔间隔设置;
连接槽,为沿所述本体的外周设置的环形槽,所述连接槽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连接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孔沿所述本体径向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梯形、椭圆形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减振孔沿所述连接孔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设有第一减振槽,所述第一减振槽设于所述本体径向的至少一个端面,所述第一减振槽与所述连接孔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减振槽沿所述本体的径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设有第二减振槽,所述第二减振槽由所述连接槽的底壁沿径向内凹形成,多个所述第二减振槽间隔设于所述连接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槽与所述减振孔的数量相等且分别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连接孔内壁,所述支撑部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本体的抗拉强度,所述支撑部具有与所述连接孔同轴的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采用金属材料制造,所述本体采用橡胶制造,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本体采用硫化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
CN202320374666.8U 2023-02-24 2023-02-24 减振装置以及车辆 Active CN219242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4666.8U CN219242526U (zh) 2023-02-24 2023-02-24 减振装置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4666.8U CN219242526U (zh) 2023-02-24 2023-02-24 减振装置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2526U true CN219242526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40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4666.8U Active CN219242526U (zh) 2023-02-24 2023-02-24 减振装置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25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98903B1 (ko) 차량용 방진휠
JP200633519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978975A (zh) 一种纯电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用衬套
CN219242526U (zh) 减振装置以及车辆
CN202491683U (zh) 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装置
CN212131175U (zh) 发动机悬置
CN210970535U (zh) 轮辋结构、车轮及车辆
CN213744695U (zh) 吸振器和车辆
KR101585432B1 (ko) 차량용 엔진마운트
CN211808999U (zh) 一种纯电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用衬套
CN210706849U (zh) 动力总成悬置和应用其的车辆
CN215805921U (zh) 隔震衬套及安装支架
CN208546465U (zh) 一种弹性组合垫及其组合结构
US20040245847A1 (en) Noise reducer for vehicle wheel
CN212765678U (zh) 用于车辆的后悬置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517963U (zh) 悬置连接支架、电驱动桥连接结构、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CN21789246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压缩机减震支架
CN219492909U (zh) 一种新能源车电池冷却器减震垫
CN214189278U (zh) 电机悬置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11764778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隔振装置及其汽车
CN215805922U (zh) 一种新型隔振块
CN215398033U (zh) 一种轮胎降噪结构及车辆
CN211175183U (zh) 一种电动压缩机支架减震结构
CN220577042U (zh) 一种悬置结构及汽车
CN219191853U (zh) 用于抑制汽车路噪传递的悬架弹簧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