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38937U - 一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38937U
CN219238937U CN202320767004.7U CN202320767004U CN219238937U CN 219238937 U CN219238937 U CN 219238937U CN 202320767004 U CN202320767004 U CN 202320767004U CN 219238937 U CN219238937 U CN 219238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elevator
elevator foundation
basemen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670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元洲
尹叶培
康雅馨
陶育连
朱小六
邹飞仁
赵琳琳
李昕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Bureau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Bureau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Bureau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Bureau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670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38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38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38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包括:结构主梁;地下室顶板,与所述结构主梁一体浇筑成型;支撑部,两端分别与所述结构主梁连接;升降部,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地下室顶板。本实用新型可以悬空回顶,不需要占用地下室空间,保证地下室畅通施工,无需盘扣架,安装方便,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施工电梯一般位于地下室顶板之上,由于施工电梯搭设高度较高,施工电梯传递给地下室顶板的压力经常会大于顶板设计荷载值。
通常采用盘扣支撑架进行回顶,通过盘口支撑架将施工电梯基础荷载传递至地下室顶板,这种方式存在回顶区域由于盘扣架存在,导致施工机械无法穿越,进一步影响地下室机电施工、装饰装修等作业,另一方面需长期支撑直至施工电梯拆除,因此导致盘扣架租赁价格增加。
同时,对于多层地下室,盘扣架回顶要求上下层回顶的盘扣架立杆处于同一位置,便于荷载垂直传递,对搭设要求非常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可以悬空回顶,不需要占用地下室空间,保证地下室畅通施工,无需盘扣架,安装方便,节约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包括:
结构主梁;
地下室顶板,与所述结构主梁一体浇筑成型;
支撑部,两端分别与所述结构主梁连接;
升降部,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地下室顶板。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支撑部包括:
钢板预埋件,预埋在所述结构主梁上;
支撑主梁,两端分别与所述钢板预埋件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支撑部包括:
支撑钢管,一端与所述支撑主梁连接;
伸缩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钢管上,且与所述支撑钢管螺纹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支撑钢管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伸缩部包括:
丝杆,所述丝杆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旋转手柄,套设于所述丝杆的外部,以实现旋转所述旋转手柄可带动所述丝杆上升或下降。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丝杆接近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一端设置有100mm*100mm的矩形钢板。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矩形钢板与所述地下室顶板之间设置有橡胶缓冲垫。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支撑部设置有多个。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实施例,每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200m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支撑钢管的内径为48.3m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丝杆的外径为44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以在不需要将盘扣支撑架将施工电梯荷载传递至地下室底板,大量节约人工、材料,同时可以不占用地下室空间,保证大型机械可以随意穿行,不影响地下室机电、装饰装修等其他专业施工,节约施工工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三维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支撑主梁、2-支撑钢管、3-丝杆、4-旋转手柄、5-钢板预埋件、6-结构主梁、7-地下室顶板。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附图中的元素是示意性的,没有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以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方案,但是此实施例并不能限制本申请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包括:
结构主梁6;
地下室顶板7,与所述结构主梁6一体浇筑成型;
支撑部,两端分别与所述结构主梁6连接;
升降部,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地下室顶板7。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中,这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的作用是为了支撑施工电梯的顶部并保证安全。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结构主梁6、地下室顶板7、支撑部和升降部。其中,结构主梁6是整个悬挂支撑装置的主要支撑部分,地下室顶板7与其一体浇筑成型从而保证了装置的稳固性。支撑部分连接于结构主梁6两端,用于支撑和固定整个支撑装置。升降部分一端连接于支撑部,另一端则用于支撑地下室顶板7,通过升降部分的上升和下降来调节地下室顶板7的高度及施工电梯的位置。因此,这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稳定、安全可靠等特点,可以有效地为施工电梯的顶部提供支撑,并且可以根据需求来进行高度的调节,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悬挂支撑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当施工时,所述地下室顶板7与所述结构主梁6一体浇筑成型,其中,所述支撑部两端与所述结构主梁6固定在一起,从而起到支撑的作用,然后将所述升降部与所述支撑部安装在一起,从而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所以,可以在不需要将盘扣支撑架将施工电梯荷载传递至地下室底板,大量节约人工、材料,同时可以不占用地下室空间,保证大型机械可以随意穿行,不影响地下室机电、装饰装修等其他专业施工,节约施工工期。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部包括:
钢板预埋件5,预埋在所述结构主梁6上,当施工时,提前规划好施工电梯位置,在对应区域主梁施工前,将钢板预埋件5按照间距300mm均匀放置在结构主梁6侧面固定并浇筑混凝土;
支撑主梁1,两端分别与所述钢板预埋件5连接,当安装时,所述支撑主梁1与所述钢板预埋件5焊接,且焊缝不小于12mm。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所述支撑部,包括钢板预埋件5和支撑主梁1。其中,钢板预埋件5被预先埋入结构主梁6中,并根据电梯的需求以300mm等距离放置并固定于其侧面。在施工时,可以根据预先规划好的施工电梯位置,在对应区域主梁施工前将钢板预埋件5固定,并浇筑混凝土。这样,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钢板预埋件5能够起到稳定支撑电梯和整个悬挂支撑装置的作用。而支撑主梁1则和钢板预埋件5相连,并通过焊接来加强连接。具体来说,支撑主梁1的两端分别与钢板预埋件5相连接,并且焊缝不小于12mm,从而确保了整个悬挂支撑装置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支撑部采用了钢板预埋件5和支撑主梁1的结构设计,既能够为施工电梯提供坚实的支撑,又能够提高整个悬挂支撑装置的强度和稳定性,是这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部包括:
支撑钢管2,一端与所述支撑主梁1连接;
伸缩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钢管2上,且与所述支撑钢管2螺纹连接,所述支撑钢管2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伸缩部包括:
丝杆3,所述丝杆3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旋转手柄4,套设于所述丝杆3的外部,以实现旋转所述旋转手柄4可带动所述丝杆3上升或下降,所述丝杆3接近于所述地下室顶板7的一端设置有100mm*100mm的矩形钢板,所述矩形钢板与所述地下室顶板7之间设置有橡胶缓冲垫,可以起到保护所述地下室顶板7的作用,所述支撑部设置有多个,每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200mm,所述支撑钢管2的内径为48.3mm,所述丝杆3的外径为44mm,通过将所述支撑部设置为多个,因此,可以使其支撑结构更加稳固。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支撑部包括了支撑钢管2、伸缩部、丝杆3、旋转手柄4以及100mm*100mm的矩形钢板和橡胶缓冲垫。其中,所述支撑钢管2一端与支撑主梁1相连,伸缩部设置在支撑钢管2上并与之螺纹连接,所述丝杆3则在伸缩部中,其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配合。所述旋转手柄4则套设于丝杆3的外部,以实现旋转并带动丝杆3上升或下降。而在所述丝杆3接近地下室顶板7的一端,则设置了一个100mm*100mm的矩形钢板,并在其下方设置橡胶缓冲垫,从而可以达到保护地下室顶板的效果。此外,为了使支撑结构更加稳固,支撑部被设置了多个,每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200mm。支撑钢管2的内径为48.3mm,而丝杆3的外径为44mm,通过这些设置,这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可以更加稳定,为施工电梯的使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因此,这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采用了一系列科学而合理的设计,既能够有效地保护地下室顶板,又能够提高整个支撑装置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悬挂支撑装置。
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提前规划好施工电梯位置,在对应区域主梁施工前,将钢板预埋件(5)按照间距300均匀放置在结构主梁6侧面固定并浇筑混凝土;
(2).逆时针旋转旋转手柄4将方形油托3降至最低;
(3).将支撑主梁1与两块钢板预埋件5焊接,焊缝不小于12mm;
(4).顺时针旋转旋转手柄4将方形油托3慢慢升高,直至方形油托3与地下室顶板7顶牢并不再能拧动为止。
(5).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施工电梯基础区域本装置全部安装完成。
(6).拆除时,逆时针旋转旋转手柄4将方形油托3降低,然后拆除本装置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逆时针旋转旋转手柄4以将方形油托3降至最低的步骤中,需要注意确保手柄4不要被过度旋转以导致方形油托3降得过低。在将支撑主梁1与两块钢板预埋件5焊接的步骤中,需要适当控制焊接的时间和温度,确保焊缝牢固;在顺时针旋转旋转手柄4以将方形油托3升高的步骤中,需要适当调整手柄的转速和力度,避免对方形油托或地下室顶板造成损坏。在多次重复上述步骤以完成全部安装时,需要确保每个支撑部都被正确安装,且支撑主梁1和钢板预埋件5之间的焊缝都已经被检查过,并且牢固可靠。在拆除时,需要先逆时针旋转旋转手柄4将方形油托3降低,然后再拆除本装置,避免损坏支撑部或其他设备。因此,这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需要用户严格按照说明进行操作,以确保整个安装和拆卸过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构主梁(6);
地下室顶板(7),与所述结构主梁(6)一体浇筑成型;
支撑部,两端分别与所述结构主梁(6)连接;
升降部,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地下室顶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
钢板预埋件(5),预埋在所述结构主梁(6)上;
支撑主梁(1),两端分别与所述钢板预埋件(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
支撑钢管(2),一端与所述支撑主梁(1)连接;
伸缩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钢管(2)上,且与所述支撑钢管(2)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管(2)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伸缩部包括:
丝杆(3),所述丝杆(3)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旋转手柄(4),套设于所述丝杆(3)的外部,以实现旋转所述旋转手柄(4)可带动所述丝杆(3)上升或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3)接近于所述地下室顶板(7)的一端设置有100mm*100mm的矩形钢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钢板与所述地下室顶板(7)之间设置有橡胶缓冲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置有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20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管(2)的内径为48.3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3)的外径为44mm。
CN202320767004.7U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 Active CN219238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7004.7U CN219238937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7004.7U CN219238937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38937U true CN219238937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08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67004.7U Active CN219238937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38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66774U (zh) 一种钢筋笼及格构柱的定位装置
KR100968068B1 (ko) 다중 수평구조부재 형성방법
CN101280560B (zh) 格构柱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CN201116267Y (zh) 一种内爬塔吊的外挂支承装置
CN205242885U (zh) 轻质混凝土预制楼梯连接结构
CN203429564U (zh) 桥梁支座精确安装施工结构
JPS6037350A (ja) 2つの異なるレベルから、2つの隣接した金属フレームを一緒に互に掛止するための装置
CN219238937U (zh) 一种施工电梯基础悬空回顶支撑装置
CN102926554B (zh) 钢挂座模板支撑及其施工方法
CN113216636A (zh) 一种悬挂钢结构逆作法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08869873U (zh) 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
CN207749421U (zh) 一种用于控制预制立柱安装垂直度的调节装置
CN213774620U (zh) 钢桁架吊挂结构逆安装用临时支撑体系
CN215593700U (zh) 一种用于钢箱梁支架法焊接的施工平台
CN212743356U (zh) 一种逆作法吊模系统
JP5003253B2 (ja) Rc大梁の施工方法
CN109653445B (zh) 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调节装置及方法
CN211081120U (zh) 一种用于阳台板安装的支撑结构
CN218375532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支撑装置
CN205976431U (zh) 一种筒状构筑物液压滑模提升施工平台
CN217028180U (zh) 一种格构柱定位装置
CN216475738U (zh) 一种装配式外墙挂板
CN213512434U (zh) 一种用于地下管线原位保护结构
CN203514203U (zh) 大跨钢结构桥顶推施工混凝土矩形垫块
CN219045295U (zh) 一种电梯井升降式施工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