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0610U - 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20610U
CN219220610U CN202320042641.8U CN202320042641U CN219220610U CN 219220610 U CN219220610 U CN 219220610U CN 202320042641 U CN202320042641 U CN 202320042641U CN 219220610 U CN219220610 U CN 219220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fuel
fuel tank
valv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26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江
代建峰
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426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20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20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206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燃油系统包括:燃油箱;炭罐,炭罐具有吸附口、脱附口和大气连通口;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一端与燃油箱相连且另一端与炭罐的吸附口相连,第一管路具有下沉段,在从燃油管朝向炭罐的方向上,下沉段的高度先逐渐降低再逐渐升高;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入口端与下沉段的最低点相连,第二管路的出口端连接至燃油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系统,通过设置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且第一管路上设置下沉段,第二管路的入口端与下沉段最低点连接,第二管路的出口端与燃油箱连通,使第一管路在布置安装时灵活性更高,进而使燃油箱的可用容积得以提升,使车辆的续航里程增大,提高了车辆的竞争力。

Description

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愈发凸显,人类的生存又面临了极大的挑战,随着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车辆作为优秀的交通工具已与居民的生活密不可分,而随着车辆总量的逐年增大,车辆成为了越发重要的环境污染源头。车辆中的燃油系统由于汽油的挥发性以及环境温度的影响会产生燃油蒸汽排到大气中污染环境,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国家排放法规针对汽车燃油蒸发排放制定了严格的法规,规定了严苛的排放限值。
为此,车辆的燃油系统中通常设有炭罐对燃油系统中产生的燃油蒸汽吸附存储以控制燃油的蒸发排放,而为了达到长期的排放耐久需求,需要防止液体燃油进入炭罐中。在相关技术中,从燃油箱至炭罐的燃油蒸汽管路的布置方式在受到燃油系统在车辆中的布置空间的限制以及安装工艺的需求限制后,常常需要在燃油箱上挖去较大的空间用于接插管路的操作,导致燃油箱可用容积减少,而在一些混合动力型的车辆中,燃油系统的布置空间进一步减少,这使得燃油箱可用容积进一步减少,导致车辆的续航里程减少,车辆的竞争力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燃油系统,所述燃油系统可以优化燃油系统的管路布置,提高燃油箱内可用容积,使车辆的续航里程增加,提高车辆的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燃油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燃油系统,包括:燃油箱;炭罐,所述炭罐具有吸附口、脱附口和大气连通口;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燃油箱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炭罐的所述吸附口相连,所述第一管路具有下沉段,在从所述燃油管朝向所述炭罐的方向上,所述下沉段的高度先逐渐降低再逐渐升高;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入口端与所述下沉段的最低点相连,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燃油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系统,通过设置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且第一管路上设置下沉段,第二管路的入口端与下沉段最低点连接,第二管路的出口端与燃油箱连通,使从燃油箱至炭罐的第一管路在布置安装时灵活性更高,进而使燃油箱的可用容积得以提升,使车辆的续航里程增大,提高了车辆的竞争力。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抽吸件,所述抽吸件设于所述第二管路上用于将所述下沉段的燃油抽吸至所述燃油箱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燃油泵总成,所述燃油泵总成设于所述燃油箱内,所述燃油泵总成通过燃油管路与发动机相连,所述抽吸件包括:第三管路和串接在所述第三管路上的文丘里阀,所述第三管路连接所述燃油泵总成与所述燃油箱之间,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端连接所述文丘里阀的颈缩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管路上串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燃油箱的外侧;和/或,所述第二管路上串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的通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沉段呈向上开口的U形且在内侧限定出适于车梁穿过的避让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脱附口相连且另一端连接至发动机,所述第四管路上串接有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路通断的第二电磁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泄漏诊断装置,所述泄漏诊断装置通过第五管路与所述炭罐的所述大气连通口相连,所述泄漏诊断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燃油系统内的密封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FLVV阀,所述FLVV阀设于所述燃油箱上且与所述燃油箱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FLVV阀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GVV阀和第六管路,所述GVV阀设于所述燃油箱上且与所述燃油箱连通,所述第六管路连接在所述GVV阀与所述第一管路之间,且所述第六管路的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的一端位于所述下沉段在流体流向方向上的上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燃油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燃油系统,通过设置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且第一管路上设置下沉段,第二管路的入口端与下沉段最低点连接,第二管路的出口端与燃油箱连通,使从燃油箱至炭罐的第一管路在布置安装时灵活性更高,进而使燃油箱的可用容积得以提升,使车辆的续航里程增大,提高了车辆的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下沉段中的液体燃油脱附时第二管路的压力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第一管路;111、下沉段;12、第二管路;13、第四管路;14、第五管路;15、第六管路;16、燃油管路;17、加油管;171、加油口盖;
21、燃油泵总成;211、泵芯;212、滤清器;213、压力调节器;22、抽吸件;221、第三管路;222、文丘里阀;23、燃油箱;24、炭罐;25、泄露诊断装置;26、发动机;
31、第一电磁阀;32、第二电磁阀;33、FLVV阀;34、GVV阀;35、单向阀;
40、车梁;100、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油系统。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油系统,包括:燃油箱23、炭罐24、第一管路11和第二管路12。
具体地,燃油箱23具有加油口;炭罐24具有吸附口、脱附口和大气连通口;第一管路11的一端与燃油箱23相连且另一端与炭罐24的吸附口相连,第一管路11具有下沉段111,在从燃油管朝向炭罐24的方向上,下沉段111的高度先逐渐降低再逐渐升高;第二管路12的入口端与下沉段111的最低点相连,第二管路12的出口端连接至燃油箱23。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具有下沉段111的第一管路11,并设置第二管路12的入口端与下沉段111的最低点相连,第二管路12的出口端与燃油箱23相连。在车辆100加油或者燃油箱23存储燃油时,燃油箱23中的液体燃油在受到环境温度、气压等的影响后蒸发,燃油蒸汽从第一管路11的一端沿第一管路11流动至炭罐24中,炭罐24将流入的燃油蒸汽吸附存储。第一管路11中的燃油蒸汽在出现冷凝的情况时,以及燃油箱23内的液体燃油在车辆100侧翻或者加油时燃油晃动飞溅等情况导致液体燃油进入到第一管路11中时,由于下沉段111在第一管路11中位置最低,第一管路11中的液体燃油会在重力作用下积聚在第一管路11的下沉段111位置,进而液体燃油从第二管路12的入口端流入到第二管路12中并沿第二管路12流动至燃油箱23中,从而使液体燃油排出第一管路11外,避免积存在第一管路11中的液体燃油进入到炭罐24内的情况。同时,积聚在第一管路11中的液体燃油从第二管路12排出,可以防止液体燃油对第一管路11造成堵塞的情况,在加油时加油枪不会因为第一管路11堵塞而提前跳枪导致出现大量的油气挥发而无法满足法规要求的情况。
由此,从燃油箱23至炭罐24的第一管路11在管路布置和设计时,可以不考虑管路中积聚液体燃油对炭罐24长期使用时的排放耐久的影响,从而使燃油系统中第一管路11的布置更为灵活和方便,同时,第一管路11灵活的布置方式使得燃油箱23上不需要挖去较大的空间用于插接管路,从而提升了燃油箱23的可用容积,增加了车辆100的续航里程,使车辆100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油系统,通过设置第一管路11和第二管路12,且第一管路11上设置下沉段111,第二管路12的入口端与下沉段111最低点连接,第二管路12的出口端与燃油箱23连通,使从燃油箱23至炭罐24的第一管路11在布置安装时灵活性更高,进而使燃油箱23的可用容积得以提升,使车辆100的续航里程增大,提高了车辆100的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燃油系统还可以包括:加油管17,加油管17末端与燃油箱23连接,用于加注燃油。这样便于向燃油箱23内加油。优选地,加油管17与燃油箱23可以通过橡胶管、快接插头或者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优选地,在加油管17的另一端上可以设有加油口盖171,用于密封加油管1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燃油系统还可以包括:抽吸件22,抽吸件22设于第二管路12上用于将下沉段111的燃油抽吸至燃油箱23内。由此,通过抽吸件22将下沉段111的液体燃油抽吸至燃油箱23内,可以避免第一管路11中液体燃油排出不完全的情况,使第一管路11中液体燃油的排出更可靠有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燃油系统还可以包括:燃油泵总成21,燃油泵总成21设于燃油箱23内,燃油泵总成21通过燃油管路16与发动机26相连,抽吸件22包括:第三管路221和串接在第三管路221上的文丘里阀222,第三管路221连接燃油泵总成21与燃油箱23之间,第二管路12的出口端连接文丘里阀222的颈缩段。由此,利用燃油泵总成21抽取燃油箱23内的燃油并使燃油从第三管路221中流至文丘里阀222再流出至燃油箱23中,使文丘里阀222在燃油流动的过程中产生负压,第一管路11中下沉段111内的液体燃油受到文丘里阀222的负压吸气作用沿第二管路12流入至文丘里阀222的颈缩段,并跟随第三管路221中的燃油流入燃油箱23中,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燃油泵总成21可以包括泵芯211、滤清器212和压力调节器213。由此,燃油泵总成21通过泵芯211运转向文丘里阀222以及滤清器212提供燃油,滤清器212对燃油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并向发动机26提供燃油,压力调节器213对输送到发动机26的燃油压力进行调节,从而使燃油系统中的燃油可靠高效地输送到发动机26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管路12上可以串接有单向阀35,单向阀35位于燃油箱23的外侧。由此,通过设置单向阀35,在车辆100出现侧翻、撞车以及停运等情况时,单向阀35可以防止燃油箱23中的燃油从第二管路12处泄露出去,起到封闭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管路12上串接有第一电磁阀31,第一电磁阀31用于控制第二管路12的通断。由此,通过在第二管路12上串接第一电磁阀31,在第一管路11中的液体燃油完全排入到燃油箱23中后,第一电磁阀31可以将第二管路12阻断,从而防止第一管路11中的燃油蒸汽继续从第二管路12流入到燃油箱23中,使第一管路11中的燃油蒸汽可以正常流入至炭罐24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管路12上可以串接有单向阀35和第一电磁阀31,单向阀35位于燃油箱23的外侧,第一电磁阀31用于控制第二管路12的通断。由此,在车辆100出现侧翻、撞车以及停运等情况时,单向阀35可以防止燃油箱23中的燃油从第二管处泄露出去,起到封闭的作用,同时,当单向阀35出现故障时,第一电磁阀31可以阻隔燃油箱23中流入到第二管路12的燃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燃油箱23的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下沉段111可以呈向上开口的U形且在内侧限定出适于车梁40穿过的避让空间。这样可以使第一管路11在布置安装时更灵活方便,不需要对车梁40开孔操作,从而使燃油系统的安装布置更容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燃油系统还可以包括:第四管路13,第四管路13的一端与脱附口相连且另一端连接至发动机26。由此,炭罐24中存储的燃油蒸汽可以脱附并从第四管路13流入发动机26中参与燃烧,从而使燃油蒸汽得到有效利用并使炭罐24可以继续对燃油蒸汽进行吸附作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四管路13上串接有用于控制第四管路13通断的第二电磁阀32。这样可以使燃油系统根据实际需要打开或者关闭第二电磁阀32,从而控制发动机26对炭罐24中的燃油蒸汽进行脱附或者不脱附作业,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在燃油系统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燃油系统中产生的燃油蒸汽是逐渐积聚增多的,由于炭罐24可以对积聚的燃油蒸汽进行存储,燃油系统不需要始终对炭罐24进行脱附作业,因此,第二电磁阀32可以为常闭状态,当需要对炭罐24中的燃油蒸汽进行脱附时,第二电磁阀32打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燃油系统还可以包括:泄漏诊断装置,泄漏诊断装置通过第五管路14与炭罐24的大气连通口相连,泄漏诊断装置用于检测燃油系统内的密封情况。由此,通过设置泄露诊断装置25,可以方便地检测燃油系统的泄露情况,确保满足国六法规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燃油系统还可以包括:FLVV(FillLimit Vent Valve加油流量限制阀)阀,FLVV阀33设于燃油箱23上且与燃油箱23连通,第一管路11的一端与FLVV阀33相连。这样可以保证车辆100出现翻车等情况时,燃油箱23中的液体燃油不会流入炭罐24甚至流出车外造成危险隐患。由于第一管路11在安装布置时更灵活方便,FLVV阀33可以抬升一定的高度,使车辆100加油时能够加入燃油箱23中的燃油总量增加,从而提升燃油箱23中的可用容积,进而提高车辆100的续航能力,提升车辆100的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燃油系统还可以包括:GVV(GravityVent Valve重力排气阀)阀和第六管路15,GVV阀34设于燃油箱23上且与燃油箱23连通,第六管路15连接在GVV阀34与第一管路11之间,且第六管路15的与第一管路11相连的一端位于下沉段111在流体流向方向上的上游。由此,在加油完成后,FLLV阀关闭时,燃油箱23中产生的燃油蒸汽可以从GVV阀34处沿第六管路15流入炭罐24中并由炭罐24吸附,同时在燃油箱23中的燃油使用时,燃油箱23可以通过第六管路15、炭罐24以及泄露诊断装置25与大气连通,从而保持燃油箱23内的压力平衡,便于燃油箱23向发动机26正常供油。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100。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油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油系统,通过设置第一管路11和第二管路12,且第一管路11上设置下沉段111,第二管路12的入口端与下沉段111最低点连接,第二管路12的出口端与燃油箱23连通,使从燃油箱23至炭罐24的第一管路11在布置安装时灵活性更高,进而使燃油箱23的可用容积得以提升,使车辆100的续航里程增大,提高了车辆100的竞争力。
下面将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车辆100。
如图1所示,车辆100包括车梁40和燃油系统,燃油系统布置安装在车辆100中。燃油系统包括加油管17、发动机26、燃油箱23、炭罐24、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抽吸件22、燃油泵总成21、燃油管路16、单向阀35、第一电磁阀31、第二电磁阀32、第四管路13、第五管路14、泄露诊断装置25、FLVV阀33、GVV阀34和第六管路15。
燃油泵总成21设置在燃油箱23中,燃油泵总成21包括泵芯211、滤清器212和压力调节器213,泵芯211、滤清器212和压力调节器213,燃油泵总成21通过泵芯211运转向文丘里阀222以及滤清器212提供燃油,滤清器212对燃油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并向发动机26提供燃油,压力调节器213对输送到发动机26的燃油压力进行调节。
加油管17的一端与燃油箱23的一侧连通用于加油,加油管17的另一端上设有加油口盖171,加油口盖171对加油管17进行封闭。FLVV阀33设于燃油箱23上并与燃油箱23连通,第一管路11具有U型下沉段111,第一管路11的一端与FLVV阀33相连。炭罐24上设有吸附口、脱附口和大气连通口,第一管路11的另一端与炭罐24的吸附口连接,第五管路14的一端与炭罐24的大气连通口相连,第五管路14的另一端与泄露诊断装置25相连,第四管路13一端与炭罐24的脱附口连接,第四管路13的另一端与发动机26连接,第二电磁阀32设于第四管路13上。GVV阀34设于燃油箱23上并与燃油箱23连通,第六管路15一端与GVV连接,第六管路15的另一端与第一管路11连通且连通处位于下沉段111在流体流向方向的上游。
抽吸件22包括第三管路221和文丘里阀222,文丘里阀222串接在第三管路221上,第三管路221设置在燃油箱23内并连接在燃油泵总成21与燃油箱23之间,第二管路12的入口端连接在第一管路11下沉段111最低点位置,第二管路12的出口端与文丘里阀222的缩颈段相连,第一电磁阀31设置在第二管路12上,单向阀35位于燃油箱23上且串接在第二管路12上,单向阀35对第二管路12朝向文丘里阀222单向导通。燃油管路16一端与燃油泵总成21连接,燃油管路16的另一端与发动机26连接。
在布置时,炭罐24的布置高度高于燃油箱23的布置高度,第一管路11可以在车梁40的位置布置U型下沉段111以避让车梁40,这样使第一管路11的安装布置较为灵活方便,进而使燃油系统的安装布置更方便和灵活,燃油箱23上不需要挖去较大的空间用于插接管路,从而提升了燃油箱23的可用容积,增加了车辆100的续航里程,使车辆100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在第一管路11的下沉段111积聚液体燃油时,第一电磁阀31打开,燃油泵总成21向第三管路221中抽送燃油,使文丘里阀222产生负压吸力,单向阀35在负压吸力下打开,第二管路12导通,第一管路11的下沉段111中的液体燃油在吸力作用下流入第二管路12并从文丘里阀222处跟随第三管路221中的燃油流入到燃油箱23中,从而使第一管路11中液体燃油及时排走,防止出现进入炭罐24的情况。
在对第一管路11中的液体燃油进行抽吸脱附时,脱附效果如图2所示,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抽吸件22可产生5.8kPa以上的负压。目前开发的燃油箱23高度均在0.5m以内。按照管路高度差计算抽油所需负压P=ρgh=0.735×9.8×5=3.6kPa,由此,燃油系统对第一管路11中的液体燃油进行抽吸脱附时可有效清除第一管路11中的液体燃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油箱;
炭罐,所述炭罐具有吸附口、脱附口和大气连通口;
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燃油箱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炭罐的所述吸附口相连,所述第一管路具有下沉段,在从所述燃油箱朝向所述炭罐的方向上,所述下沉段的高度先逐渐降低再逐渐升高;
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入口端与所述下沉段的最低点相连,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燃油箱;
抽吸件,所述抽吸件设于所述燃油箱内,所述抽吸件设于所述第二管路上用于将所述下沉段的燃油抽吸至所述燃油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燃油泵总成,所述燃油泵总成设于所述燃油箱内,所述燃油泵总成通过燃油管路与发动机相连,
所述抽吸件包括:第三管路和串接在所述第三管路上的文丘里阀,所述第三管路连接所述燃油泵总成与所述燃油箱之间,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端连接所述文丘里阀的颈缩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上串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燃油箱的外侧;和/或,
所述第二管路上串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的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段呈向上开口的U形且在内侧限定出适于车梁穿过的避让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脱附口相连且另一端连接至发动机,所述第四管路上串接有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路通断的第二电磁阀。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泄漏诊断装置,所述泄漏诊断装置通过第五管路与所述炭罐的所述大气连通口相连,所述泄漏诊断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燃油系统内的密封情况。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FLVV阀,所述FLVV阀设于所述燃油箱上且与所述燃油箱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FLVV阀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GVV阀和第六管路,所述GVV阀设于所述燃油箱上且与所述燃油箱连通,所述第六管路连接在所述GVV阀与所述第一管路之间,且所述第六管路的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的一端位于所述下沉段在流体流向方向上的上游。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系统。
CN202320042641.8U 2023-01-03 2023-01-03 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9220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2641.8U CN219220610U (zh) 2023-01-03 2023-01-03 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2641.8U CN219220610U (zh) 2023-01-03 2023-01-03 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20610U true CN219220610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59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2641.8U Active CN219220610U (zh) 2023-01-03 2023-01-03 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206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70672A (en) Fuel evaporative emission treatment system
US6354280B1 (en) Evapor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A2445116C (en) Fuel tank
JP3391202B2 (ja) 内燃機関の蒸発燃料制御装置
JPH11247729A (ja) 燃料蒸気減少型燃料システム
KR100986062B1 (ko) 차량용 연료증발가스 재순환 장치
JP7027951B2 (ja) 車両の燃料タンク装置
CN110100086B (zh) 用于发动机的清污喷射器组件
CN107776397B (zh) 燃油油气回收系统
JP2003286918A (ja) ベントシステムを有する燃料タンク
CN219220610U (zh) 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1106937U (zh) 一种油气管理系统及车辆
JP2005536399A (ja) 燃料タンクの通気装置
CN218934593U (zh) 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9159416U (zh) 用于汽车油箱上的可以精确调节关闭高度的内置式组合阀
JP6399278B2 (ja) 車両の燃料タンク装置
CN211166431U (zh) 一种主副油箱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661339U (zh) 燃油系统和车辆
CN111907324A (zh) 燃油系统及车辆
CN211592239U (zh) 新型orvr蒸汽回收油管总成
CN214689017U (zh) 一种油箱系统、油箱泄漏检测系统及汽车
CN210234661U (zh) 燃油系统及车辆
JP3777863B2 (ja) 蒸発燃料制御装置
CN107605620B (zh) 用于防止燃料从车辆燃料箱溢出的装置和方法
CN110435416A (zh) 一种燃油系统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