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1339U - 燃油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燃油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1339U
CN218661339U CN202223014465.1U CN202223014465U CN218661339U CN 218661339 U CN218661339 U CN 218661339U CN 202223014465 U CN202223014465 U CN 202223014465U CN 218661339 U CN218661339 U CN 2186613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liquid
oil
fuel
liqui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144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江
曾志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144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13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13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13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油系统和车辆,所述燃油系统包括:油箱,所述油箱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有储油腔;炭罐,所述炭罐内形成有储碳腔;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通储油腔和储碳腔;油泵组件,所述油泵组件包括泵芯;吸液器,所述吸液器形成有射流通道和与射流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出液口和吸液口,进液口与泵芯相连,出液口与储油腔连通,吸液口与第一管路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系统,通过在第一管路上设置吸液器,利用油泵组件提供的高速油液在吸液器中流动,产生负压,从而将第一管路中的油液吸入吸液器中并流回油箱中,解决了通气管路中因管路布置导致的油液残留问题,避免了残留油液流入炭罐中,从而间接提升了油箱的容积利用率。

Description

燃油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油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汽车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油系统由于汽油的挥发性以及环境温度的影响会产生燃油蒸汽排到大气中污染环境,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国家排放法规针对汽车燃油蒸发排放制定了严格的法规,规定了严苛的排放限值。
在国六法规中,要求加注燃油时产生的燃油蒸汽不允许排入大气环境中,有明确的限值。因此,汽油发动机的车型中一般使用炭罐来吸附加油时产生的油气。如果加注燃油的过程中排气管道出现液体堵塞,就会引起频加油跳枪,有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油气挥发,导致无法满足法规要求。
为了保证翻车时燃油箱内部的液体燃油不流入炭罐甚至流出车外产生危险,国六车型的燃油箱与炭罐之间的管路上、燃油箱顶部一般会增加一个FLVV(加油截止阀),内部有浮子,在翻车时会自动关闭;同时FLVV在正常姿态时,燃油上升淹没阀体时也会关闭,其关闭时的油液量即为燃油箱的额定容积。
汽车燃油蒸发排放系统需利用以炭罐吸附燃油蒸汽的方式来控制燃油蒸发排放,为了达到长期的排放耐久需求,炭罐不能进入液体燃油,否则内部炭粉失效,导致排放性能下降甚至超过法规限值。国六法规要求,燃油系统应该增加OBD(车载自诊断系统)泄漏诊断功能。因此在汽车燃油系统中会增加泄漏诊断模块,通过将燃油系统密闭一定时间,检测内部压力的变化进行泄漏诊断。
为了保证炭罐性能的耐久性,一般不允许液体燃油进入炭罐,稳健的设计方法为将炭罐布置得比燃油箱高。同时,燃油箱、FLVV至炭罐之间的油气管道不应有液体燃油残留,以免在加注燃油时残留的液体燃油被燃油箱内压出的高速气流吹入炭罐中,如果液体燃油过多则有引起频繁提前跳枪而导致排放超标的可能。在实际应用中,燃油箱至炭罐中的管路会因为以下几种原因产生液体燃油:1.燃油箱内部燃油通过FLVV、GVV(重力阀)动态泄漏出去;2.车辆使用过程中,燃油箱内部的燃油蒸汽排出,遇到相对冷的环境而冷凝;3.加油时燃油箱内部油气翻滚带出液体燃油。因此,要求燃油箱至炭罐的管路在布置时应该由低位置向高位置布置,不允许有U型下沉段。如此液体燃油即可返流到燃油箱内。
为了达成以上布置原则,一般可在车身纵梁上开一个孔,将管路穿梁布置避免U型下沉。但由于安装工艺需要在燃油箱上挖去较大的空间用于接插管路的操作,减少了燃油箱的可用容积。而且由于一些车型的特殊布置需求(如布置其他零部件,车梁强度加强等),穿梁方案不一定可行。同理,在燃油箱至炭罐之间的其他位置的管路也有可能存在U型下沉,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在油箱包络一定以及其他校核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提高FLVV的高度可显著增大燃油箱的额定容积。但由于上述的布置原则以及车身的限制导致FLVV无法抬高,降低燃油箱容积利用率。而混合动力车型一般需要较大的底盘空间布置动力电池,燃油箱的布置容积进一步被压缩,在上述布置原则的情况下燃油箱的额定容积将会更小,续航里程减少,车型竞争力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燃油系统,所述燃油系统结构简单,灵活布置程度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燃油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燃油系统,包括:油箱,所述油箱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用于储放燃油;炭罐,所述炭罐内形成有储碳腔,所述储碳腔用于储放活性炭;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储油腔和所述储碳腔;油泵组件,所述油泵组件设于所述油箱内,所述油泵组件包括泵芯;吸液器,所述吸液器形成有射流通道和与所述射流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出液口和吸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泵芯相连,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吸液口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系统,通过在第一管路上设置吸液器,利用油泵组件提供的高速油液在吸液器中流动,产生负压,从而将第一管路中的油液吸入吸液器中,并流回油箱中,这样可以将第一管路中较低位置的油液及时吸附干净,解决了通气管路中因管路布置导致的油液残留的问题,避免了残留油液流入炭罐中,从而间接提升了油箱的容积利用率,且燃油系统结构简单,灵活布置程度高,降低了燃油系统的故障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液器形成有吸液通道,所述射流通道包括:进液管段和出液管段,所述进液管段具有进液管段进口和进液管段出口,所述出液管段具有出液管段进口和出液管段出口,所述进液管段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管段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出液口,所述进液管段进口的流通截面积与所述进液管段出口的流通截面积不同,所述出液管段进口的流通截面积与所述出液管段出口的流通截面积不同,所述吸液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吸液口相连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液管段和所述出液管段之间并与所述射流通道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进液口朝向所述出液口的方向上,所述进液管段的流通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出液管段的流通截面积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燃油系统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一管路且与所述吸液通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燃油系统还包括:重力阀和截止阀,所述重力阀和所述截止阀均设于所述外壳上且均可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截止阀设于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重力阀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且与所述截止阀并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燃油系统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串接于所述泵芯与所述吸液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燃油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电磁阀信号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燃油系统还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炭罐通过第二管路相连,所述第二管路里上串接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所述控制组件信号连接,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油泵组件相连,所述油泵组件用于从所述储油腔内向发动机输送燃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炭罐形成有吸附口、脱附口和大气连接口,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吸附口相连并相通,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脱附口相连并相通,所述炭罐包括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设于所述大气连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燃油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燃油系统,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整体性能,降低了车辆的故障率,提高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油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液器的压力实验结果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燃油系统;
1、油箱;11、储油腔;12、加油管路;13、密封盖;14、外壳;
2、炭罐;21、储碳腔;
3、第一管路;
4、油泵组件;41、泵芯;42、滤清器;43、压力调节器;
5、吸液器;6、单向阀;7、重力阀;8、截止阀;9、电磁阀;
10、发动机;11、车架;12、第二管路;
13、控制阀;14、判断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油系统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油系统100,包括:油箱1、炭罐2、第一管路3、油泵组件4和吸液器5。
具体地,油箱1包括外壳14,外壳14内形成有储油腔11,储油腔11用于储放燃油,炭罐2内形成有储碳腔21,储碳腔21用于储放活性炭,第一管路3连通储油腔11和储碳腔21,油泵组件4设于油箱1内,油泵组件4包括泵芯41,吸液器5形成有射流通道和与射流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出液口和吸液口,进液口与泵芯41相连,出液口与储油腔11连通,吸液口与第一管路3连通。
如图1所示,油箱1形成有储油腔11,储油腔11设于所述外壳14内,储油腔11和储碳腔21之间通过第一管路3连通,油泵组件4设于油箱1的底部,油泵组件4具有泵芯41,吸液器5形成有射流通道、进液口、出液口和吸液口,并且进液口、出液口和吸液口均与射流通道连通,进液口与泵芯41相连,出液口与储油腔11连通,吸液口与第一管路3连通。由此,燃油系统100的结构简单,便于灵活布置。
当油泵组件4工作时,泵芯41向吸液器5中提供高速油液,从而吸液器5中产生负压,将第一管路3中的油液吸入吸液器5中,并从出液口排回储油腔1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油系统100,通过在第一管路3上设置吸液器5,利用油泵组件4提供的高速油液在吸液器5中流动,产生负压,从而将第一管路3中的油液吸入吸液器5中,并流回油箱1中,这样可以将第一管路3中较低位置的油液及时吸附干净,解决了通气管路中因管路布置导致的油液残留的问题,避免了残留油液流入炭罐2中,从而间接提升了油箱1的容积利用率,且燃油系统100结构简单,灵活布置程度高,降低了燃油系统100的故障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受限流动在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流体出现流速增大的现象,其流速与过流断面成反比。而由伯努利定律知流速的增大伴随流体压力的降低,即常见的文丘里现象。即这种效应是指在高速流动的流体附近会产生低压,从而产生吸附作用。利用这种效应可以制作出文氏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吸液器5形成有吸液通道,射流通道包括:进液管段和出液管段,进液管段具有进液管段进口和进液管段出口,出液管段具有出液管段进口和出液管段出口,进液管段的一端延伸至进液口,出液管段的一端延伸至出液口,进液管段进口的流通截面积与进液管段出口的流通截面积不同,出液管段进口的流通截面积与出液管段出口的流通截面积不同,吸液通道的一端与吸液口相连且另一端延伸至进液管段和出液管段之间并与射流通道相连通。
例如图1所示,射流通道和吸液通道形成于吸液器5内,进液口、出液口和吸液口形成于吸液器5上,射流通道包括进液管段和出液管段,进液管段的一左端延伸至进液口,出液管段的右端延伸至出液口,进液管段进口的流通截面积大于进液管段出口的流通截面积,出液管段进口的流通截面积大于出液管段出口的流通截面积,吸液通道的上端与吸液口相连,吸液通道的下端延伸至进液管段和出液管段之间,吸液管段与射流通道相连通。由此,吸液器5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降低了制造成本,可以将第一管路3中较低位置的油液及时吸附干净,解决了通气管路中因管路布置导致的油液残留的问题,避免了残留油液流入炭罐2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进液口朝向出液口的方向上,进液管段的流通截面积逐渐减小,出液管段的流通截面积逐渐增大。也就是说,进液管段左侧的流通截面积始终大于右侧的流通截面积,出液管段左侧的流通截面积始终小于右侧的流通截面积。即,在从进液口朝向出液口的方向上,射流通道的流通截面积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
当油泵组件4启动时,储油腔11内的油液进入吸液器5内,进液管段进口的流通截面积较大,进液管段出口的流通截面积较小,出液管段进口的流通截面积较小,出液管段出口的流通截面积较大。由此,较大的进液口有助于油液通过,保证了进入吸液器5的油液量充足。
优选地,吸液器5为注塑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燃油系统100还包括:单向阀6,单向阀6设于第一管路3且与吸液通道连通。由此,设置单向阀6避免了吸液器5中的油液回流,避免了油液回流造成的不必要的故障发生。这里单向阀6为具有膜片的单向开启的阀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燃油系统100还包括:重力阀7和截止阀8,重力阀7和截止阀8均设于外壳14上且均可与储油腔11连通,截止阀8设于第一管路3的一端且与第一管路3连通,重力阀7与第一管路3连通且与截止阀8并联连接。应该理解的是,重力阀7内具有可随油液淹没而上浮关闭的阀芯和阀片,用于在截止阀8关闭时排出油箱1内的油气,截止阀8内具有可随油液淹没而上浮关闭蒸汽排出通道的阀芯和阀片,油箱1内压力上升导致加油管路12的油液无法加入而跳枪,截止阀8用于控制油箱1的加油量。
优选地,重力阀7一体注塑成型,且重力阀7可焊接或卡接在外壳14上;截止阀8一体注塑成型,且截止阀8可焊接或卡接在外壳14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燃油系统100还包括:电磁阀9,电磁阀9串接于泵芯41与吸液器5之间。这里电磁阀9为常闭电磁阀9,用于控制泵芯41与吸液器5之间的通断,避免了燃油系统100发生故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燃油系统100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电磁阀9信号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组件可以设于发动机10上,根据发动机10的工作状态控制电磁阀9的开启或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燃油系统100还包括:发动机10,如图1所示,发动机10与炭罐2通过第二管路12相连,第二管路12里上串接有控制阀13,控制阀13与控制组件信号连接,控制阀13利用发动机10的负压将炭罐2中的燃油蒸汽脱附,发动机10与油泵组件4相连,油泵组件4用于从储油腔11内向发动机10输送燃油。具体地,油泵组件4还包括滤清器42和压力调节器43,泵芯41向滤清器42输送油液,油液经过压力调节器43调压后向发动输送。由此,燃油系统100的结构简单,便于装配与维护,且生产成本低。这里发动机10可产生负压吸附炭罐2。
优选地,泵芯41为带有叶轮的电机;滤清器42为燃油滤清器42;压力调节器43为带有膜片及弹簧的机械压力调节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炭罐2形成有吸附口、脱附口和大气连接口,第一管路3与吸附口相连并相通,第二管路12与脱附口相连并相通,炭罐2包括判断模块14,判断模块14设于大气连接口。这里判断模块14为常开电磁阀9或带气泵的电磁阀9,判断模块14通过压力变化诊断系统泄漏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箱1包括加油管路12,加油管路12的下端通过胶管或紧固件与油箱1相连,加油管路12的上端设有密封盖13用于密封储油腔11。优选地,油箱1为冲压焊接或吹塑成型的内空腔体,油箱1的主体材料可以为金属或塑料;加油管路12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或塑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燃油系统100中的连接管路的材料可以为尼龙、橡胶、金属等等,连接管路的布置根据整车需要。如图1所示,第一管路3避让车架11布置,从而产生了U型结构,而本实施例中的吸液器5连接在U型结构的最低处,保证了第一管路3中的油液能够完全吸入吸液器5中。下面将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燃油系统100。
参照图1,燃油系统100包括:油箱1、炭罐2、第一管路3、油泵组件4、吸液器5、单向阀6、重力阀7、截止阀8、电磁阀9、控制组件和发动机10。
具体地,如图1所示,油箱1形成有储油腔11,储油腔11设于所述外壳14内,储油腔11和储碳腔21之间通过第一管路3连通,油泵组件4设于油箱1的底部,油泵组件4具有泵芯41,吸液器5形成有射流通道、进液口、出液口和吸液口,并且进液口、出液口和吸液口均与射流通道连通,进液口与泵芯41相连,出液口与储油腔11连通,吸液口与第一管路3连通。单向阀6设于第一管路3且与吸液通道连通,截止阀8设于第一管路3的一端且与第一管路3连通,重力阀7与第一管路3连通且与截止阀8并联连接,电磁阀9串接于泵芯41与吸液器5之间,控制组件与电磁阀9信号连接,发动机10与炭罐2相连,第二管路12里上串接有控制阀13,控制阀13与控制组件信号连接。
当发动机10工作时,油泵组件4同步通电运转,控制组件在工况达到要求后,开启电磁阀9,泵芯41想吸液器5中输送高速流动的油液,油液在吸液器5中利用文丘里效应产生负压,负压将单向阀6打开,第一管路3中残留的油液由于负压吸入吸液器5中,并从出液口流出排入油箱1内。
当吸液时间达到预定值时,控制组件关闭电磁阀9。
如图所示,仿真结果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液器5可产生5.8kPa以上的负压,目前开发的油箱1高度均在0.5m以内,按照管路高度差计算抽油所需负压P=ρgh=0.735×9.8×5=3.6kPa,可有效清除第一管路3中的油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油系统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油系统100,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整体性能,降低了车辆的故障率,提高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箱,所述油箱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用于储放燃油;
炭罐,所述炭罐内形成有储碳腔,所述储碳腔用于储放活性炭;
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储油腔和所述储碳腔;
油泵组件,所述油泵组件设于所述油箱内,所述油泵组件包括泵芯,
吸液器,所述吸液器形成有射流通道和与所述射流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出液口和吸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泵芯相连,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吸液口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器形成有吸液通道,所述射流通道包括:进液管段和出液管段,所述进液管段具有进液管段进口和进液管段出口,所述出液管段具有出液管段进口和出液管段出口,所述进液管段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管段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出液口,所述进液管段进口的流通截面积与所述进液管段出口的流通截面积不同,所述出液管段进口的流通截面积与所述出液管段出口的流通截面积不同,所述吸液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吸液口相连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液管段和所述出液管段之间并与所述射流通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液口朝向所述出液口的方向上,所述进液管段的流通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出液管段的流通截面积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一管路且与所述吸液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力阀和截止阀,所述重力阀和所述截止阀均设于所述外壳上且均可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截止阀设于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重力阀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且与所述截止阀并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串接于所述泵芯与所述吸液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电磁阀信号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炭罐通过第二管路相连,所述第二管路里上串接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所述控制组件信号连接,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油泵组件相连,所述油泵组件用于从所述储油腔内向发动机输送燃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罐形成有吸附口、脱附口和大气连接口,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吸附口相连并相通,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脱附口相连并相通,所述炭罐包括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设于所述大气连接口。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系统。
CN202223014465.1U 2022-11-11 2022-11-11 燃油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186613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4465.1U CN218661339U (zh) 2022-11-11 2022-11-11 燃油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4465.1U CN218661339U (zh) 2022-11-11 2022-11-11 燃油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1339U true CN218661339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36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14465.1U Active CN218661339U (zh) 2022-11-11 2022-11-11 燃油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13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13100B1 (en) Multi-function fuel pump module
JP3391202B2 (ja) 内燃機関の蒸発燃料制御装置
WO2006067586A3 (en) Controlling vapor emission in a small engine fuel tank system
CN102803698B (zh) 汽车用燃料箱的燃料蒸气处理装置
KR100986062B1 (ko) 차량용 연료증발가스 재순환 장치
CN101532415B (zh) 用于还原剂容器的换气设备
US10557442B2 (en) Purge ejector assembly for an engine
US6964268B2 (en) Fuel tank having a venting system
JP2004518048A (ja) 燃料蒸発ガスのない燃料系統における燃料漏れの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CN107776397B (zh) 燃油油气回收系统
CN218661339U (zh) 燃油系统和车辆
CN105555576B (zh) 用于给燃料储箱通气的方法和阀门
CN219220610U (zh) 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1997770B (zh) 车载泄漏诊断装置及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CN209159416U (zh) 用于汽车油箱上的可以精确调节关闭高度的内置式组合阀
CN218934593U (zh) 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617702U (zh) 脱附系统和车辆
JP3777863B2 (ja) 蒸発燃料制御装置
CN214689017U (zh) 一种油箱系统、油箱泄漏检测系统及汽车
CN220909869U (zh) 一种集成压力控制功能的燃油箱集液盒
JP3452103B2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CN102022230A (zh) 一种汽油蒸汽排放控制装置
CN111907324A (zh) 燃油系统及车辆
CN110435416A (zh) 一种燃油系统及汽车
CN220015354U (zh) 燃油蒸汽回收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