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9636U - 冷藏冷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藏冷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9636U
CN219199636U CN202223278167.3U CN202223278167U CN219199636U CN 219199636 U CN219199636 U CN 219199636U CN 202223278167 U CN202223278167 U CN 202223278167U CN 219199636 U CN219199636 U CN 219199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ir duct
changing
variable
l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7816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兆鑫
张�浩
王常志
王小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7816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9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9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9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装置,其包括:变温内胆,其内限定有用于储存物品的至少一个变温间室;以及变温风道组件,设置于变温内胆的内部后侧,用于向至少一个变温间室输送冷却气流。变温风道组件的横向两侧的外部分别设有一向其横向内侧凹陷的安装引导槽,变温内胆的两个横向侧壁内部分别设有一横向向内凸出的安装引导凸起;在变温风道组件安装至变温内胆时,两个安装引导凸起分别从后往前地插入两个安装引导槽中;安装引导槽和安装引导凸起的形状相适配,且均呈从前往后地渐扩的喇叭状。这种先粗略后精确的定位过程可以将变温风道组件更加顺畅、更加精准地向后安装至变温内胆,避免出现安装卡顿现象。

Description

冷藏冷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主要利用冰箱来储存、保鲜物品。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冰箱主要有传统的两门冰箱、T型冰箱、法式冰箱、对开门冰箱等等。还有一些冰箱为了增大储物空间、提高用户取放物品便利性,将用于容置蒸发器的冷却室至于冰箱的底部。这些冰箱中大都具有能够选择性地具备冷藏储物环境以用作冷藏间室或者具备冷冻储物间接以用作冷冻间室的变温间室,由于变温间室的设定温度区间介于冷藏和冷冻之间,既温区跨度比较大,因此,用于向变温间室送风的变温风道的保温性能要求较高,其厚度通常比冷冻风道和冷藏风道更厚,因而导致变温风道的装配进程较长,装配难度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变温风道组件装配简便的冷藏冷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变温风道组件装配的稳固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包括:
变温内胆,其内限定有用于储存物品的至少一个变温间室,每个所述变温间室均选择性地具有冷藏储物环境或冷冻储物环境;以及
变温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变温内胆的内部后侧,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变温间室输送冷却气流;其中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横向两侧的外部分别设有一向其横向内侧凹陷的安装引导槽,所述变温内胆的两个横向侧壁内部分别设有一横向向内凸出的安装引导凸起;在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安装至所述变温内胆时,两个所述安装引导凸起分别从后往前地插入两个所述安装引导槽中;且
所述安装引导槽和所述安装引导凸起的形状相适配,且均呈从前往后地渐扩的喇叭状。
可选地,所述变温内胆的后侧设有向后凹陷、且开口朝前的凹腔,所述变温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凹腔中;
两个所述安装引导凸起分别形成在所述凹腔的两个横向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包括变温风道前盖、以及扣接在所述变温风道前盖后侧的变温风道后盖;其中
所述安装引导槽形成在所述变温风道后盖的横向外侧。
可选地,所述变温风道前盖的横向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位于所述安装引导槽前侧的限位结构;且
所述变温内胆的两个横向侧壁还分别设有一位于所述安装引导凸起前侧的限位凸起,在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安装至所述变温内胆时,两个所述限位凸起分别限制在两个所述限位结构中,以至少在上下方向上对所述变温风道组件进行限位。
可选地,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由所述变温风道前盖的其中一个横向侧壁上的第一预设水平位置从下往上地横向向外倾斜延伸的限位斜面,所述限位斜面适配地压接在所述变温内胆的相应安装面的斜上方;其中
所述第一预设水平位置与该限位结构所对应的所述安装引导槽前端的顶部边缘相平齐。
可选地,另一个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由所述变温风道前盖的另一个横向侧壁上的第二预设水平位置水平地横向向外延伸的限位平面,所述限位平面适配地压接在所述变温内胆的相应安装面正上方;其中
所述第二预设水平位置与该限位结构所对应的所述安装引导槽前端的顶部边缘相平齐。
可选地,处于同一侧的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安装引导凸起的竖向表面相平齐。
可选地,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顶部、以及两个横向侧部均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从前往后地贴设于所述变温内胆的位于所述凹腔外围的后壁,以通过所述翻边覆盖所述变温风道组件与所述凹腔之间的装配间隙;其中
所述翻边的对应于所述安装引导槽的位置开设有缺口。
可选地,所述变温内胆还包括分别由所述凹腔底部的横向两端向下凹陷的两个限位凹坑;且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底部设有分别位于其横向两端的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插入两个所述限位凹坑中,以在横向上限制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相对于所述变温内胆移动。
可选地,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包括变温风道前盖、以及扣接在所述变温风道前盖后侧的变温风道后盖,所述变温风道后盖的前端与所述变温内胆的处在所述凹腔外围的后壁平齐;且
所述变温风道后盖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为60~70mm之间的任一值。
可选地,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包括变温风道前盖、扣接在所述变温风道前盖后侧的变温风道后盖、分别设置于所述变温风道前盖和所述变温风道后盖内侧的前风道泡沫和后风道泡沫,所述前风道泡沫和所述后风道泡沫之间限定出变温送风风道;且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具有不规则的凹凸造型,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平均厚度为范围在80~85mm之间的任一值。
可选地,所述变温内胆中还限定有用于至少为所述至少一个变温间室提供冷量的变温冷却室;所述变温冷却室位于所述变温内胆的底部,并处于所述至少一个变温间室的下方;且
所述至少一个变温间室包括处于上方的小变温间室和处于所述小变温间室和所述变温冷却室之间的全变温间室;其中
所述全变温间室的设定温度区间宽于所述小变温间室的设定温度区间。
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包括变温内胆,变温内胆中限定有至少一个变温间室,且其内设有用于向至少一个变温间室输送冷却气流的变温风道组件。变温风道组件的横向两侧的外部分别设有一横向向内凹陷的安装引导槽,相应地,变温内胆的两个横向侧壁上分别设有一横向向内凸出的安装引导凸起。并且,安装引导槽和安装引导凸起均为从前往后地渐扩的喇叭状。在变温风道组件安装时,两个安装引导凸起分别从后往前地插入两个安装引导槽中,由于二者上述特别的形状设计,安装引导凸起首先与安装引导槽的宽度较大的部分配合,实现粗略的预定位,然后再逐渐地与安装引导槽的宽度较小的部分配合,直至安装引导槽和安装引导凸起完全地形配连接,这种先粗略后精确的定位过程可以将变温风道组件更加顺畅、更加精准地向后安装至变温内胆,避免出现安装卡顿现象,降低了变温风道组件的装配难度,提高了其装配便利性。
进一步地,变温风道前盖的横向两侧还分别开设有位于安装引导槽前侧的限位结构,相应地,变温内胆的两个横向侧壁分别设有位于安装导向凸起前侧的限位凸起,当变温风道组件安装至变温内胆时,两个限位凸起分别限制在两个限位结构中,从而至少正在上下方向上避免变温风道组件相对于变温内胆产生相对位移,提高了变温风道组件的装配稳固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沿图1中的剖切线B-B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和图4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温风道组件在不同方位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温内胆和变温风道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温风道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沿图1中的剖切线B-B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1包括变温内胆10和变温风道组件20。
变温内胆10内限定有用于储存物品的至少一个变温间室,每个变温间室均选择性地具有冷藏储物环境或冷冻储物环境。也就是说,变温间室内的温度通常可设定在-25~8℃之间,即变温间室可设置成冷藏状态,也可以设置为冷冻状态。
变温风道组件20设置于变温内胆10的内部后侧,用于向上述至少一个变温间室输送冷却气流。
图3和图4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温风道组件在不同方位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温内胆和变温风道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参见图3至图5,变温风道组件20的横向两侧的外部分别设有一向其横向内侧凹陷的安装引导槽221,变温内胆10的两个横向侧壁内部分别设有一横向向内凸出的安装引导凸起1141。在变温风道组件20安装至变温内胆10时,两个安装引导凸起1141分别从后往前地插入两个安装引导槽221中,从而利用安装引导凸起1141和安装引导槽221的配合对变温风道组件20的安装进行引导,有利于变温风道组件20的顺利装配。
特别地,安装引导槽221和安装引导凸起1141的形状相适配,且均呈从前往后地渐扩的喇叭状。由此,在变温风道组件20安装时,安装引导凸起1141首先与安装引导槽221的宽度较大的部分配合,实现粗略的预定位,然后再逐渐地与安装引导槽221的宽度较小的部分配合,直至安装引导槽221和安装引导凸起1141完全地形配连接,这种先粗略后精确的定位过程可以将变温风道组件20更加顺畅、更加精准地向后安装至变温内胆10,避免出现安装卡顿现象,降低了厚度较厚的变温风道组件20的装配难度,提高了其装配便利性。
进一步地,变温内胆10和变温风道组件20的配合界面可以通过密封结构30气密性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内胆10的后侧设有向后凹陷、且开口朝前的凹腔114,变温风道组件20设置于凹腔114中。变温风道组件20在安装过程中主要与凹腔114的侧壁进行配合。为此,本实用新型将两个安装引导凸起1141分别形成在凹腔114的两个横向侧壁上,从而引导变温风道组件20顺畅地安装至凹腔114中。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温风道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进一步地,变温风道组件20具体可包括变温风道前盖21、以及扣接在变温风道前盖21后侧的变温风道后盖22。安装引导槽221形成在变温风道后盖22的横向外侧,即变温风道后盖22的每个横向侧壁的外侧均形成有一个安装引导槽221。
具体地,两个安装引导槽221的形状相一致,且两个安装引导槽221所处的高度相同。相应地,两个安装引导凸起1141的形状相一致,且两个安装引导凸起1141所处的高度相同。由此,可以对变温风道组件20的横向两侧进行均衡的引导,避免变温风道组件20安装时因倾斜、偏移等现象而卡顿,进一步提高了变温风道组件20的装配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风道前盖21的横向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位于安装引导槽221前侧的限位结构,变温内胆10的两个横向侧壁还分别设有一位于安装引导凸起1141前侧的限位凸起117。在变温风道组件20安装至变温内胆10时,两个限位凸起117分别限制在两个限位结构中,以至少在上下方向上对变温风道组件20进行限位,从而至少在上下方向上避免变温风道组件20相对于变温内胆10产生相对位移,提高了变温风道组件10的装配稳固性。
进一步地,参见图3,其中一个限位结构包括由变温风道前盖21的其中一个横向侧壁上的第一预设水平位置从下往上地横向向外倾斜延伸的限位斜面211,该限位斜面211适配地压接在变温内胆10的相应安装面的斜上方。其中,上述第一预设水平位置与该限位结构所对应的安装引导槽221前端的顶部边缘相平齐。也就是说,该限位结构相邻地设置于和其同侧的安装引导槽221的前方,并且,限位结构的底部水平设置,且与该安装引导槽221的宽度最小的前端顶部相平齐。由此,在变温风道组件20安装完毕后,安装引导凸起1141完全插入安装引导槽221中,并且限位结构的限位斜面211压接于变温内胆10的位于安装引导凸起1141前侧的安装面上,从而利用该安装面向上支撑变温风道组件20,进一步提高了变温风道组件20的安装稳定性和牢固性,避免变温风道组件20掉落或下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另一个限位结构包括由变温风道前盖21的另一个横向侧壁上的第二预设水平位置水平地横向向外延伸的限位平面214,限位平面214适配地压接在变温内胆10的相应安装面的正上方。其中,第二预设水平位置与该限位结构所对应的安装引导槽221前端的顶部边缘相平齐。也就是说,该限位结构相邻地设置于和其同侧的安装引导槽221的前方,并且,限位结构水平设置,且与该安装引导槽221的宽度最小的前端顶部相平齐。由此,在变温风道组件20安装完毕后,安装引导凸起1141完全插入安装引导槽221中,并且该限位结构的限位平面214压接于变温内胆10的位于安装引导凸起1141前侧的安装面上,从而利用该安装面向上支撑变温风道组件20,进一步提高了变温风道组件20的安装稳定性和牢固性,避免变温风道组件20掉落或下移。
本实用新型在变温风道组件20的横向两侧分别设置不同结构的限位结构,在确保对变温风道组件20进行可靠支撑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具有限位斜面211的限位结构对变温风道组件20的装配进行适当的引导,提高了变温风道组件20装配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于同一侧的限位凸起117和安装引导凸起1141的竖向表面相平齐,也就是说,处于同一侧的限位凸起117的竖向表面与安装引导凸起1141的竖向表面平滑地连接,从而使得处于同一侧的限位凸起117和安装引导凸起1141形成一个一体件,以便于变温风道组件20更加顺畅地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风道组件20的顶部、以及两个横向侧部均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翻边211,翻边211从前往后地贴设于变温内胆10的位于凹腔114外围的后壁,以通过翻边211覆盖变温风道组件20与凹腔114之间的装配间隙。一方面,翻边211与变温内胆后壁的配合增大了变温风道组件20与变温内胆10之间的装配面面积,提高了密封效果,进而提高了变温风道组件20的保温效果;另一方面,翻边211能够将从前侧看得到的间隙覆盖住,使得变温风道组件20与变温内胆10后壁在视觉上类似一体件,提高了变温间室的外观效果和高级感。
进一步地,翻边211的对应于安装引导槽221的位置开设有缺口,以在变温风道组件20安装的过程中允许安装引导凸起1141从前往后地穿过该缺口从而与限位结构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内胆10还包括分别由凹腔114底部的横向两端向下凹陷的两个限位凹坑116。变温风道组件20的底部设有分别位于其横向两端的两个限位块212,两个限位块212分别插入两个限位凹坑116中,以在横向上限制变温风道组件20相对于变温内胆10移动。也就是说,可以通过限位块212和限位凹坑116的配合对变温风道组件20进行横向上的限位,避免变温风道组件20左右移动,提高了变温风道组件20装配的稳固性。同时,限位块212抵接于限位凹坑116的底部,起到支撑整个变温风道组件20的作用。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限位块212的结构强度,避免其折断,限位块212的内部可设有多个交错设置的加强筋。
具体地,两个限位块212可形成在变温风道前盖21底部的横向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风道组件20包括变温风道前盖21、以及扣接在变温风道前盖21后侧的变温风道后盖22,变温风道后盖22的前端与变温内胆10的处在凹腔114外围的后壁平齐。也就是说,变温风道后盖22的前端与其后端之间的距离(即变温风道后盖22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与凹腔114的深度大致一致。
进一步地,变温风道后盖22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为60~70mm之间的任一值,以使得变温风大后盖22内可以容置厚度较厚的前风道泡沫23和后风大泡沫24。例如,变温风道后盖22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具体可以为60mm、61mm、62mm、63mm、64mm、65mm、66mm、67mm、68mm、69mm或7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风道组件20包括变温风道前盖21、扣接在变温风道前盖21后侧的变温风道后盖22、分别设置于变温风道前盖21和变温风道后盖22内侧的前风道泡沫23和后风道泡沫24,前风道泡沫23和后风道泡沫24之间限定出变温送风风道,以供冷却气流从中流过。本实用新型的变温风道组件20在其变温风道前盖21和变温风道后盖22之间设置双层泡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变温风道组件20的保温性能。
进一步地,变温风道组件20具有不规则的凹凸造型,由此,在其凸出的区域可设置较厚的泡沫厚度,确保了变温风道组件20基本的保温性能;在其凹陷的区域省去部分泡沫,节省了成本。
更进一步地,变温风道组件20在前后方向上的平均厚度为范围在80~85mm之间的任一值,远远大于现有技术中的变温风道厚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变温风道组件20的保温效果,从而允许变温内胆10中限定的变温间室内的温度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内胆10中还限定有用于至少为上述至少一个变温间室提供冷量的变温冷却室113。变温冷却室113位于变温内胆10的底部,并处于上述至少一个变温间室的下方。也即是,变温冷却室113底置在变温内胆10中,不占用变温内胆10前后方向上的空间,有利于增加变温间室在前后方向上的空间。
进一步地,上述至少一个变温间室包括处于上方的小变温间室111和处于小变温间室111和变温冷却室113之间的全变温间室112。其中,全变温间室112的设定温度区间宽于小变温间室111的设定温度区间。也即是,全变温间室112所需要的冷量可能比小变温间室111所需要的冷量更多。全变温间室112处在小变温间室111和变温冷却室113之间,距离变温冷却室113的距离很近,便于获取更多的冷量,实现温度较低的制冷效果,达到全变温的目的。
具体地,全变温间室112的温度例如可设定在-25~8℃之间,全变温间室112可以在正常的冷冻状态和冷藏状态之间切换。小变温间室111的温度例如可设定在-5~8℃之间,即小变温间室111可以在软冷冻状态和冷藏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还可包括冷冻内胆41和冷藏内胆42。冷冻内胆41内限定有冷冻间室和冷冻冷却室,冷藏内胆42中限定有冷藏间室。冷冻间室通过冷冻冷却室提供冷量,冷藏间室通过变温冷却室113提供冷量。
进一步地,冷冻内胆41可处于冷藏冷冻装置1横向上的第一侧,冷藏内胆42和变温内胆10均处于冷藏冷冻装置1横向上的第二侧,且冷藏内胆42位于变温内胆10的上方,布局非常合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冷藏冷冻装置1的实际使用状态而言的,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进一步,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2)

1.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温内胆,其内限定有用于储存物品的至少一个变温间室,每个所述变温间室均选择性地具有冷藏储物环境或冷冻储物环境;以及
变温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变温内胆的内部后侧,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变温间室输送冷却气流;其中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横向两侧的外部分别设有一向其横向内侧凹陷的安装引导槽,所述变温内胆的两个横向侧壁内部分别设有一横向向内凸出的安装引导凸起;在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安装至所述变温内胆时,两个所述安装引导凸起分别从后往前地插入两个所述安装引导槽中;且
所述安装引导槽和所述安装引导凸起的形状相适配,且均呈从前往后地渐扩的喇叭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温内胆的后侧设有向后凹陷、且开口朝前的凹腔,所述变温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凹腔中;
两个所述安装引导凸起分别形成在所述凹腔的两个横向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包括变温风道前盖、以及扣接在所述变温风道前盖后侧的变温风道后盖;其中
所述安装引导槽形成在所述变温风道后盖的横向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温风道前盖的横向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位于所述安装引导槽前侧的限位结构;且
所述变温内胆的两个横向侧壁还分别设有一位于所述安装引导凸起前侧的限位凸起,在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安装至所述变温内胆时,两个所述限位凸起分别限制在两个所述限位结构中,以至少在上下方向上对所述变温风道组件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由所述变温风道前盖的其中一个横向侧壁上的第一预设水平位置从下往上地横向向外倾斜延伸的限位斜面,所述限位斜面适配地压接在所述变温内胆的相应安装面的斜上方;其中
所述第一预设水平位置与该限位结构所对应的所述安装引导槽前端的顶部边缘相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另一个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由所述变温风道前盖的另一个横向侧壁上的第二预设水平位置水平地横向向外延伸的限位平面,所述限位平面适配地压接在所述变温内胆的相应安装面正上方;其中
所述第二预设水平位置与该限位结构所对应的所述安装引导槽前端的顶部边缘相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处于同一侧的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安装引导凸起的竖向表面相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顶部、以及两个横向侧部均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从前往后地贴设于所述变温内胆的位于所述凹腔外围的后壁,以通过所述翻边覆盖所述变温风道组件与所述凹腔之间的装配间隙;其中
所述翻边的对应于所述安装引导槽的位置开设有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温内胆还包括分别由所述凹腔底部的横向两端向下凹陷的两个限位凹坑;且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底部设有分别位于其横向两端的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插入两个所述限位凹坑中,以在横向上限制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相对于所述变温内胆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包括变温风道前盖、以及扣接在所述变温风道前盖后侧的变温风道后盖,所述变温风道后盖的前端与所述变温内胆的处在所述凹腔外围的后壁平齐;且
所述变温风道后盖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为60~70mm之间的任一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包括变温风道前盖、扣接在所述变温风道前盖后侧的变温风道后盖、分别设置于所述变温风道前盖和所述变温风道后盖内侧的前风道泡沫和后风道泡沫,所述前风道泡沫和所述后风道泡沫之间限定出变温送风风道;且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平均厚度为范围在80~85mm之间的任一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温内胆中还限定有用于至少为所述至少一个变温间室提供冷量的变温冷却室;所述变温冷却室位于所述变温内胆的底部,并处于所述至少一个变温间室的下方;且
所述至少一个变温间室包括处于上方的小变温间室和处于所述小变温间室和所述变温冷却室之间的全变温间室;其中
所述全变温间室的设定温度区间宽于所述小变温间室的设定温度区间。
CN202223278167.3U 2022-12-07 2022-12-07 冷藏冷冻装置 Active CN219199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8167.3U CN219199636U (zh) 2022-12-07 2022-12-07 冷藏冷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8167.3U CN219199636U (zh) 2022-12-07 2022-12-07 冷藏冷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9636U true CN219199636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9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78167.3U Active CN219199636U (zh) 2022-12-07 2022-12-07 冷藏冷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9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19793B1 (en) Refrigerator
KR101658998B1 (ko) 냉장고
KR20180032854A (ko) 냉장고
KR100261982B1 (ko) 냉장고
CN219199636U (zh) 冷藏冷冻装置
WO2012140854A1 (ja) 冷蔵庫
CN220017822U (zh) 冰箱
CN219199633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5200291A (zh) 冰箱
CN219199635U (zh) 冷藏冷冻装置
JP2002022351A (ja) 冷蔵庫の仕切り構造
CN219199662U (zh) 用于冰箱的风道组件及冰箱
KR101728731B1 (ko) 냉장고
JP2004020162A (ja) 冷蔵庫
KR102370091B1 (ko) 냉장고
CN219037255U (zh) 冷藏冷冻装置
JP2021173448A (ja) 冷蔵庫
JP2010230217A (ja) 冷凍冷蔵庫
JP3600579B2 (ja) 冷蔵庫
CN219037257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8348958U (zh) 冰箱
CN221425175U (zh) 制冷设备
CN219199637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8936753U (zh) 制冰机和冰箱
CN216716700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