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8571U - 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8571U
CN219168571U CN202222753904.4U CN202222753904U CN219168571U CN 219168571 U CN219168571 U CN 219168571U CN 202222753904 U CN202222753904 U CN 202222753904U CN 219168571 U CN219168571 U CN 219168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nding
tuff
grinding roller
base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5390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霞
闫小虎
郭文康
匡栋
陈婷
李杨
石妍
蒋文广
张超
刘恒
孙光亮
肖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River Ecology Hub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ant Group Central Southern China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River Ecology Hub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ant Group Central Southern China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River Ecology Hub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ant Group Central Southern China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rp filed Critical Yangtze River Ecology Hub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5390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8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8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85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包括底座、研磨滚筒、侧支架支撑、驱动组件和中部支架支撑,所述研磨滚筒的外周设有可启闭的进出料盖,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若干可移动的接料框,所述接料框分别对应所述进出料盖设置;所述接料框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进出料盖的尺寸,所述接料框中设有可拆卸的分隔网;所述研磨滚筒的内部设有若干用于研磨的研磨球,所述分隔网的网孔尺寸大于所述研磨球的直径。本凝灰岩研磨装置通过卧设的所述研磨滚筒和内置的研磨球,能够对加入的凝灰岩碎块和颗粒进行研磨,以达到混凝土骨料配料的细度等级;而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布置和使用,研磨均匀度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混凝土骨料研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受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和运输距离等因素限制,偏远和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普遍面临混凝土掺合料短缺问题,导致施工工期、建设成本受到影响。因此,结合地缘性材料的性能特点,探寻新的掺合料资源意义重大。近年来,采用凝灰岩替代粉煤灰作为掺合料应用于水工混凝土制备正引起大量关注。凝灰岩属天然火山灰材料,化学成分以SiO2、Fe2O3、Al2O3、CaO、MgO、SO3、Na2O和K2O为主,其中SiO2、Fe2O3和Al2O3的总含量一般不低于70%。同时,根据风化程度的不同,凝灰岩主要含有安山岩、火山尘、玻璃质、粘土、泥质、粉砂、磁铁矿、黑云母和绿泥石等矿物,其中安山岩、火山尘和玻璃质是典型的活性组分。凝灰岩含有的活性物质和矿物成分表明其可以作为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
不同于常见的粉煤灰、矿渣和硅灰等掺合料的形成过程,凝灰岩作为天然的火山灰材料,其生产过程主要是矿石开采、块石破碎和磨细加工,并没有高温煅烧和急冷降温等过程。破碎后的凝灰岩需要利用研磨装置进行精细研磨,由于破碎后的凝灰岩形状、大小和重量各异,如果直接采用离心研磨会存在研磨不均匀的现象,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用于凝灰岩的研磨装置,以改善研磨的均匀性和进出料的便捷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研磨滚筒,所述研磨滚筒水平卧设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研磨滚筒的两侧分别通过侧支架支撑,至少一侧的所述侧支架外的底座上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并驱动所述研磨滚筒;所述研磨滚筒的中部还通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中部支架支撑,所述中部支架与所述侧支架之间的所述研磨滚筒的外周分别设有可启闭的进出料盖,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若干可移动的接料框,所述接料框分别对应所述进出料盖设置;所述接料框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进出料盖的尺寸,所述接料框中设有可拆卸的分隔网;所述研磨滚筒的内部设有若干用于研磨的研磨球,所述分隔网的网孔尺寸大于所述研磨球的直径。
本凝灰岩研磨装置通过卧设的所述研磨滚筒和内置的研磨球,能够对加入的凝灰岩碎块和颗粒进行研磨,以达到混凝土骨料配料的细度等级;而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布置和使用,加料和出料也方便可控,研磨均匀度较好。
采取卧设的布置,一方面便于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另一方面原料可以沿轴向分布,启动旋转时每个断面上的原料同时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能够避免原料在某一区域的堆积,有利于均匀研磨。而且在低速研磨状态下,被离心力甩上去的原料在碰撞后能够再次掉落,以达到反复甩起和碰撞的效果,能够快速的将大块凝灰岩击碎成小块,以便研磨球进行进一步的研磨。
在所述研磨滚筒上开设多个所述进出料盖,一方面能够从多个位置进行加料,并调节凝灰岩原料分布的位置,使其均布在轴线方向上;另一方面在研磨完成后,能够利用多个口子进行出料,出料快速干净,减少人工从滚筒内部挖出研磨后的粉末颗粒。
所述接料框位于每个所述进出料盖的下方,能够接住落出的粉末颗粒和研磨球,所述分隔网能够方便的分隔出这些研磨球,对研磨球进行清理后又能够加入到所述研磨滚筒中,以备下次研磨;分隔出来的粉末颗粒集中后以备使用。
所述侧支架和所述中部支架的配合使用,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支撑,减少所述研磨滚筒的晃动和波动。
进一步的,所述研磨滚筒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侧支架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侧支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中部支架也通过轴承与所述研磨滚筒的外周转动连接,所述中部支架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侧支架的轴向尺寸,连接布置结构简单易行,而且支撑稳定性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减振支座、驱动电机和调速器,所述减振支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减振支座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调速器,所述调速器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研磨滚筒的连接轴连接,所述调速器安装在所述侧支架外侧的安装板上。
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驱动所述连接轴旋转,也就是所述研磨滚筒旋转,所述调速器能够调控旋转的速度,也能够控制所述研磨滚筒停机的位置;在停止过程中通过拨动所述研磨滚筒对位置进行微调,以使所述进出料盖能够朝上或者朝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出料盖为弧形结构,所述进出料盖包括外盖,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盖内侧的耐磨内衬,所述外盖与所述研磨滚筒的筒体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外盖的外侧还设有拉手,方便从外部打开所述进出料盖。
进一步的,所述进出料盖的一侧通过铰接轴与所述研磨滚筒的外壁连接,另一侧通过若干锁扣与所述研磨滚筒的外壁连接;或者所述进出料盖通过若干螺钉与所述研磨滚筒的外壁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卡合滑槽,所述接料框的底部滑动设置在所述卡合滑槽中,所述接料框的外部还设有把手,通过拉动所述把手能够让所述接料框在所述卡合滑槽中移动,在移出所述研磨筒体的投影范围后还能够通过所述把手搬运所述接料框。
进一步的,所述接料框的内周设有限位凸边,所述分隔网设置在所述限位凸边上并通过若干插销固定,连接方便简单,易于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研磨滚筒的内周设有耐磨内衬,能够提升内周的耐磨性能,所述耐磨内衬上设有若干耐磨凸点或耐磨凸块,能够提升研磨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凝灰岩研磨装置通过卧设的所述研磨滚筒和内置的研磨球,能够对加入的凝灰岩碎块和颗粒进行研磨,以达到混凝土骨料配料的细度等级;而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布置和使用,加料和出料也方便可控,研磨均匀度较好;2、采取卧设的布置,一方面便于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另一方面原料可以沿轴向分布,启动旋转时每个断面上的原料同时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能够避免原料在某一区域的堆积,有利于均匀研磨;3、在所述研磨滚筒上开设多个所述进出料盖,一方面能够从多个位置进行加料,并调节凝灰岩原料分布的位置,使其均布在轴线方向上;另一方面在研磨完成后,能够利用多个口子进行出料,出料快速干净,减少人工从滚筒内部挖出研磨后的粉末颗粒;4、所述接料框位于每个所述进出料盖的下方,能够接住落出的粉末颗粒和研磨球,所述分隔网能够方便的分隔出这些研磨球,对研磨球进行清理后又能够加入到所述研磨滚筒中,以备下次研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的底座和接料框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的研磨料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的出料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研磨滚筒;3、侧支架;4、中部支架;5、连接轴;6、调速器;7、驱动电机;8、减振支座;9、进出料盖;901、外盖;10、拉手;11、锁扣;12、接料框;13、把手;14、分隔网;15、限位凸边;16、插销;17、卡合滑槽;18、研磨球;19、耐磨内衬;20、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研磨滚筒2,所述研磨滚筒2水平卧设在所述底座1上方,所述研磨滚筒2的两侧分别通过侧支架3支撑,右侧的所述侧支架3外的底座1上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并驱动所述研磨滚筒2;所述研磨滚筒2的中部还通过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中部支架4支撑,所述中部支架4与所述侧支架3之间的所述研磨滚筒2的外周分别设有可启闭的进出料盖9,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若干可移动的接料框12,所述接料框12分别对应所述进出料盖9设置;所述接料框12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进出料盖9的尺寸,所述接料框12中设有可拆卸的分隔网14;所述研磨滚筒2的内部设有若干用于研磨的研磨球18,所述分隔网14的网孔尺寸大于所述研磨球18的直径。
本凝灰岩研磨装置通过卧设的所述研磨滚筒2和内置的研磨球18,能够对加入的凝灰岩碎块和颗粒进行研磨,以达到混凝土骨料配料的细度等级;而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布置和使用,加料和出料也方便可控,研磨均匀度较好。
采取卧设的布置,一方面便于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另一方面原料可以沿轴向分布,启动旋转时每个断面上的原料同时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能够避免原料在某一区域的堆积,有利于均匀研磨。而且在低速研磨状态下,被离心力甩上去的原料在碰撞后能够再次掉落,以达到反复甩起和碰撞的效果,能够快速的将大块凝灰岩击碎成小块,以便研磨球进行进一步的研磨。
在所述研磨滚筒2上开设多个所述进出料盖9,一方面能够从多个位置进行加料,并调节凝灰岩原料分布的位置,使其均布在轴线方向上;另一方面在研磨完成后,能够利用多个口子进行出料,出料快速干净,减少人工从滚筒内部挖出研磨后的粉末颗粒。
所述接料框12位于每个所述进出料盖9的下方,能够接住落出的粉末颗粒和研磨球,所述分隔网14能够方便的分隔出这些研磨球18,对研磨球18进行清理后又能够加入到所述研磨滚筒2中,以备下次研磨;分隔出来的粉末颗粒集中后以备使用。
所述侧支架3和所述中部支架4的配合使用,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支撑,减少所述研磨滚筒2的晃动和波动。
进一步的,所述研磨滚筒2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轴5,所述连接轴5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侧支架3转动连接,右侧的所述连接轴5穿过所述侧支架3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中部支架4也通过轴承与所述研磨滚筒2的外周转动连接,所述中部支架4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侧支架3的宽度尺寸,连接布置结构简单易行,而且支撑稳定性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减振支座8、驱动电机7和调速器6,所述减振支座8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驱动电机7安装在所述减振支座8上,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调速器6,所述调速器6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研磨滚筒2的连接轴5连接,所述调速器6安装在所述侧支架3外侧的安装板上。
所述驱动电机7能够驱动所述连接轴5旋转,也就是所述研磨滚筒2旋转,所述调速器6能够调控旋转的速度,也能够控制所述研磨滚筒停机的位置;在停止过程中通过拨动所述研磨滚筒对位置进行微调,以使所述进出料盖能够朝上或者朝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出料盖9为弧形结构,所述进出料盖9包括外盖90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盖901内侧的耐磨内衬19,所述外盖901与所述研磨滚筒2的筒体之间设有密封垫20,所述外盖901的外侧还设有拉手10,方便从外部打开所述进出料盖9。
进一步的,所述进出料盖9的一侧通过铰接轴与所述研磨滚筒2的外壁连接,另一侧通过若干锁扣11与所述研磨滚筒2的外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上设有卡合滑槽17,所述接料框12的底部滑动设置在所述卡合滑槽17中,所述接料框12的外部还设有把手13,通过拉动所述把手13能够让所述接料框12在所述卡合滑槽17中移动,在移出所述研磨滚筒2的投影范围后还能够通过所述把手13搬运所述接料框12。
进一步的,所述接料框12的内周设有限位凸边15,所述分隔网14设置在所述限位凸边15上并通过若干插销16固定,连接方便简单,易于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研磨滚筒2的内周也设有耐磨内衬19,能够提升内周的耐磨性能,所述耐磨内衬19上设有若干耐磨凸点或耐磨凸块,能够提升研磨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研磨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滚筒水平卧设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研磨滚筒的两侧分别通过侧支架支撑,至少一侧的所述侧支架外的底座上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并驱动所述研磨滚筒;所述研磨滚筒的中部还通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中部支架支撑,所述中部支架与所述侧支架之间的所述研磨滚筒的外周分别设有可启闭的进出料盖,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若干可移动的接料框,所述接料框分别对应所述进出料盖设置;所述接料框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进出料盖的尺寸,所述接料框中设有可拆卸的分隔网;所述研磨滚筒的内部设有若干用于研磨的研磨球,所述分隔网的网孔尺寸大于所述研磨球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灰岩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滚筒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侧支架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侧支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中部支架也通过轴承与所述研磨滚筒的外周转动连接,所述中部支架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侧支架的轴向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灰岩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减振支座、驱动电机和调速器,所述减振支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减振支座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调速器,所述调速器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研磨滚筒的连接轴连接,所述调速器安装在所述侧支架外侧的安装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灰岩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料盖为弧形结构,所述进出料盖包括外盖,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盖内侧的耐磨内衬,所述外盖与所述研磨滚筒的筒体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外盖的外侧还设有拉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灰岩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料盖的一侧通过铰接轴与所述研磨滚筒的外壁连接,另一侧通过若干锁扣与所述研磨滚筒的外壁连接;或者所述进出料盖通过若干螺钉与所述研磨滚筒的外壁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灰岩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卡合滑槽,所述接料框的底部滑动设置在所述卡合滑槽中,所述接料框的外部还设有把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灰岩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框的内周设有限位凸边,所述分隔网设置在所述限位凸边上并通过若干插销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灰岩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滚筒的内周设有耐磨内衬,所述耐磨内衬上设有若干耐磨凸点或耐磨凸块。
CN202222753904.4U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 Active CN219168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53904.4U CN219168571U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53904.4U CN219168571U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8571U true CN219168571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59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53904.4U Active CN219168571U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85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07955U (zh) 一种环保型的石料粉碎装置
CN112619803B (zh) 一种水泥熟料生产用粉磨设备
CN212309766U (zh) 一种白刚玉生产装置
CN111167589B (zh) 一种干法制砂工艺
CN219663787U (zh) 一种环保水泥节能高效粉磨设备
CN107225669A (zh) 一种加气砖生产系统及其生产工艺
CN210522593U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施工用原料粉碎装置
CN109261303A (zh) 一种粉煤灰制备蒸压粉煤灰砖一体化装置
CN108582415B (zh) 一种免烧陶粒成球机
CN109020326B (zh) 一种高强度灰砂砖及生产工艺
CN208960345U (zh) 建筑垃圾制砖的骨料筛选传输线
CN213966794U (zh) 废旧混凝土碎渣二次破碎设备
CN219168571U (zh) 一种凝灰岩研磨装置
CN205462486U (zh) 一种全自动辊切磨碎机
CN108246459A (zh) 一种建筑废料破碎装置
CN106391213B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滚碾造砂机
CN213966363U (zh) 一种矿渣水泥原料混合装置
CN115383909A (zh) 一种土基混凝土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213078321U (zh) 一种水泥物料粉碎干燥搅拌装置
CN212468399U (zh) 一种数控立轴式制砂机
CN211514732U (zh) 一种机制砂立磨及机制砂生产工艺系统
CN210613893U (zh) 一种选矿工艺用高效节能棒磨机
CN112008873A (zh) 混凝土自动加工机构
CN208824601U (zh) 一种矿粉加工装置
CN206840410U (zh) 一种加气砖生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