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52513U - 自动送料机构及研磨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动送料机构及研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52513U
CN219152513U CN202223177778.9U CN202223177778U CN219152513U CN 219152513 U CN219152513 U CN 219152513U CN 202223177778 U CN202223177778 U CN 202223177778U CN 219152513 U CN219152513 U CN 219152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ssembly
processed
workpiec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777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si Precision Ta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si Precision Ta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si Precision Ta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si Precision Ta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777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52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52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525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自动送料机构及研磨系统,该自动送料机构,用于包括上料平台的研磨机,上料平台包括转动设置的加工转盘,加工转盘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通槽,自动送料机构包括:弹夹组件,设于上料平台;弹夹组件包括物料弹夹,物料弹夹的出口位于通槽的上方;夹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第一夹取组件,第一夹取组件活动设于装置本体,第一夹取组件用于夹取待加工区域内的待加工工件;以及第一驱动组件,连接于装置本体,第一夹取组件夹取待加工工件后,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装置本体从待加工区域移动至物料弹夹的进口端,以在第一夹取组件松开夹持后,待加工工件落入物料弹夹内。本公开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研磨系统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自动送料机构及研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送料机构及研磨系统。
背景技术
研磨机作为机械加工常用的机械设备,主要用于研磨工件的高精度平面、内外圆柱面、圆锥面、球面、螺纹面和其他型面。研磨机的主要类型有圆盘式研磨机、转轴式研磨机和各种专用研磨机。传统研磨机主要包括加工转盘以及设于加工转盘下方的研磨盘。加工时,先待研磨工件置于加工转盘的通槽内,然后转动加工转盘,实现对待研磨工件的研磨加工。
传统研磨机工作时,需通过人工手动将待研磨工件一片一片放入通槽内,研磨完成后,再通过人工一片一片将工件从加工转盘内取出,并转移至下一加工位置。整个过程费时费力,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动送料机构及研磨系统,以解决传统研磨系统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此,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动送料机构,用于包括上料平台的研磨机,上料平台包括转动设置的加工转盘,加工转盘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通槽,自动送料机构包括:
弹夹组件,设于上料平台;弹夹组件包括物料弹夹,物料弹夹的出口位于通槽的上方;
夹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第一夹取组件,第一夹取组件活动设于装置本体,第一夹取组件用于夹取待加工区域内的待加工工件;以及
第一驱动组件,连接于装置本体,第一夹取组件夹取待加工工件后,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装置本体从待加工区域移动至物料弹夹的进口端,以在第一夹取组件松开夹持后,待加工工件落入物料弹夹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夹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驱动组件及两个第一夹持件,第一支撑件连接于上料平台,第一支撑件朝远离上料平台的方向延伸;第二驱动组件活动连接于第一支撑件,两个第一夹持件连接于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且两个第一夹持件分别位于物料弹夹的进口端的相对两侧;第二驱动组件驱动两个第一夹持件张开以露出物料弹夹的弹道,或者驱动两个第一夹持件夹闭以对齐物料弹夹的弹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夹取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弹夹组件还包括第一锁紧部,第一夹取组件移动至物料弹夹的进口端后,第一定位件插设于第一锁紧部,以连接紧固第一夹取组件和弹夹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夹取组件还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设于装置本体,第一夹爪连接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夹爪张开或者夹闭,以松开或者夹持待加工工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自动送料机构还包括设于待加工区域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用于固定待加工工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装置包括第二支撑件、限位件、第二夹持件及第三驱动组件,限位件、第二夹持件及第三驱动组件均设于第二支撑件,第二夹持件和限位件相对设置,且第二夹持件设于第二支撑件的输出端,第三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夹持件远离或者靠近限位件,以松开或者夹持待加工工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置本体为多面体,夹取装置还包括第二夹取组件和第三夹取组件,第二夹取组件用于夹取料盘中的待加工工件,并转移至定位装置中;第三夹取组件用于夹取料盘,第一夹取组件、第二夹取组件及第三夹取组件设置在装置本体的不同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夹取组件包括弹性压料件、第二夹爪及第四驱动件,弹性压料件和第四驱动件设于装置本体,弹性压料件用于压平待加工工件,第二夹爪设于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第四驱动件驱动第二夹爪张开或者夹闭,以松开或者夹持料盘内的待加工工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夹取组件包括第三夹爪和第五驱动件,第五驱动件设于装置本体,第三夹爪设于第五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五驱动件驱动第三夹爪张开或者夹闭,以松开或者夹持料盘。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研磨系统,包括研磨机和如上所述的自动送料机构,研磨机包括上料平台,上料平台包括转动设置的加工转盘,加工转盘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通槽,自动送料机构用于将待加工工件送至加工转盘的通槽内。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自动送料机构及研磨系统,该自动送料机构,包括:上料平台,包括转动设置的加工转盘,加工转盘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通槽;弹夹组件,设于上料平台;弹夹组件包括物料弹夹,物料弹夹的出口位于通槽的上方;夹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第一夹取组件,第一夹取组件活动设于装置本体,第一夹取组件用于夹取待加工区域内的待加工工件;以及第一驱动组件,连接于装置本体,第一夹取组件夹取待加工工件后,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装置本体从待加工区域移动至物料弹夹的进口端,以在第一夹取组件松开夹持后,待加工工件落入物料弹夹内。本公开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自动送料机构的具体结构,实现了待加工工件的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规避了传统人工作业中需逐一取放待加工工件的工序,缩短了待加工工件的上料时间,大幅提高了待加工工件的加工效率。具体而言,将自动送料机构配置为至少包括上料平台、弹夹组件、夹取装置及第一驱动组件的组合构件,该弹夹组件设置在上料平台上,且弹夹组件的物料弹夹的出口位于通槽上方,如此,可通过该弹夹组件将待加工工件逐一投放于转动的加工转盘的指定通槽内,实现加工转盘的自动上料。该夹取装置设置于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该夹取装置的第一夹取组件可用于夹取待加工工件,该第一驱动组件可用于驱动夹取装置从待加工区域移动至弹夹组件的进口端处,如此,以将待加工工件从待加工区域转移至弹夹组件处,实现待加工工件位置的移动。这样,先通过第一夹取组件夹取位于待加工区域的待加工组件;然后,再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夹取装置移动至弹夹组件的进口端处;再后,松开第一夹取组件,以使待加工工件落入物料弹夹内;最后,通过物料弹夹的出口对转动中的加工转盘的通槽进行待加工工件的投入,实现待加工工件的自动化上料。整个过程简单易作业,实现了待加工工件的自动化上料,有效提高了待加工工件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送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弹夹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夹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夹取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研磨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弹夹组件;110、物料弹夹;120、第一支撑件;130、第二驱动组件;140、第一夹持件;150、第一锁紧部;
200、夹取装置;210、装置本体;220、第一夹取组件;221、第一定位件;222、第一夹爪;223、第一驱动件;230、第三夹取组件;231、第三夹爪;
300、第一驱动组件;
400、定位装置;410、第二支撑件;420、限位件;430、第二夹持件;440、第三驱动组件;
10、待加工工件;20、料盘;
30、研磨机;31、上料平台;3101、通槽;311、加工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送料机构,用于包括上料平台31的研磨机,上料平台31包括转动设置的加工转盘311,加工转盘311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通槽3101,自动送料机构包括:弹夹组件100、夹取装置200以及第一驱动组件300。
弹夹组件100,设于上料平台31;弹夹组件100包括物料弹夹110,物料弹夹110的出口位于通槽3101的上方;
夹取装置200,包括装置本体210和第一夹取组件220,第一夹取组件220活动设于装置本体210,第一夹取组件220用于夹取待加工区域内的待加工工件10;以及
第一驱动组件300,连接于装置本体210,第一夹取组件220夹取待加工工件10后,第一驱动组件300驱动装置本体210从待加工区域移动至物料弹夹110的进口端,以在第一夹取组件220松开夹持后,待加工工件10落入物料弹夹110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自动送料机构的具体结构,实现了待加工工件10的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规避了传统人工作业中需逐一取放待加工工件10的工序,缩短了待加工工件10的上料时间,大幅提高了待加工工件10的加工效率。
具体而言,将自动送料机构配置为至少包括弹夹组件100、夹取装置200及第一驱动组件300的组合构件,该弹夹组件100设置在上料平台31上,且弹夹组件100的物料弹夹110的出口位于通槽3101上方,如此,可通过该弹夹组件100将待加工工件10逐一投放于转动的加工转盘311的指定通槽3101内,实现加工转盘311的自动上料。该夹取装置200设置于第一驱动组件300的输出端,该夹取装置200的第一夹取组件220可用于夹取待加工工件10,该第一驱动组件300可用于驱动夹取装置200从待加工区域移动至弹夹组件100的进口端处,如此,以将待加工工件10从待加工区域转移至弹夹组件100处,实现待加工工件10位置的移动。这样,先通过第一夹取组件220夹取位于待加工区域的待加工组件;然后,再通过第一驱动组件300驱动夹取装置200移动至弹夹组件100的进口端处;再后,松开第一夹取组件220,以使待加工工件10落入物料弹夹110内;最后,通过物料弹夹110的出口对转动中的加工转盘311的通槽3101进行待加工工件10的投入,实现待加工工件10的自动化上料。整个过程简单易作业,实现了待加工工件10的自动化上料,有效提高了待加工工件10的加工效率。
在一示例中,上料平台31包括加工转盘311和支撑平台,该加工转盘311设置在支撑平台的内侧。例如但不限于,加工转盘311为圆盘结构,多个通槽3101沿周向间隔配置在加工转盘311的边缘处。弹夹组件100设置在支撑平台上,且弹夹组件100的物料弹夹110的设置在加工转盘311的上方,且与加工转盘311具有一定距离。如此,容置于物料弹夹110内的待加工工件10,可通过物料弹夹110的出口端掉入位于其下方的加工转盘311的通槽3101内,实现待加工工件10的自动化上料。进一步地,容置于物料弹夹110内的多个待加工工件10,可以按照一定掉落时间、逐一掉落待加工工件10,此时,加工转盘311以一定转速转动,则可根据待加工工件10的掉落时间和加工转盘311的转动速度、对加工转盘311上的指定通槽3101投入指定待加工工件10,实现多个待加工工件10的自动化上料。
在一具体示例中,第一驱动组件300为机械手,该机械手可以被配置在地面上,也可以被配置在支撑台上,作业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该夹取装置200配置在机械手的输出端,如此,以便于机械手将夹取装置200送至指定位置处。
参见图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夹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支撑件120、第二驱动组件130及两个第一夹持件140,第一支撑件120连接于上料平台31,第一支撑件120朝远离上料平台31的方向延伸;第二驱动组件130活动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20,两个第一夹持件140连接于第二驱动组件130的输出端,且两个第一夹持件140分别位于物料弹夹110的进口端的相对两侧;第二驱动组件130驱动两个第一夹持件140张开以露出物料弹夹110的弹道,或者驱动两个第一夹持件140夹闭以对齐物料弹夹110的弹道。
本实施例中,对弹夹组件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设置,以优化待加工工件10的自动上料方式。具体而言,将弹夹组件100配置为至少包括第一支撑件120、物料弹夹110、第二驱动组件130及两个第一夹持件140的组合构件,该第一支撑件120用于集成物料弹夹110、第二驱动组件130及两个第一夹持件140,并给物料弹夹110、第二驱动组件130及两个第一夹持件140提供支撑力。该物料弹夹110设置在加工转盘311的上方,且物料弹夹110的出口端朝向加工转盘311设置。该两个第一夹持件140分别设置在物料弹夹110的进口端的相对两侧,且两个第一夹持件140可相互远离,以露出物料弹夹110的弹道;或者两个第一夹持件140可相互靠近,以夹闭对齐物料弹夹110的弹道。该第二驱动组件130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夹持件140,以驱动第一夹持件140相对运动。
如此,当第一驱动组件300驱动夹取装置200移动至弹夹组件100的进口端处时,第二驱动组件130驱动第一夹持件140张开,以给第一夹取组件220预留出上料空间,此时,第一夹取组件220的出料端与物料弹夹110的进口端对齐;然后,第二驱动组件130驱动第一夹持件140夹闭,至两个第一夹持件140夹紧待加工工件10为止,同时,松开第一夹取组件220对待加工工件10的夹持,此时,待加工工件10由第一夹取组件220转移至弹夹组件100上;再后,松开第一夹持件140对待加工工件10的夹持,此时,待加工工件1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物料弹夹110的弹道内;最后,通过第一驱动组件300走夹取装置200即可。
在一示例中,第二驱动组件130包括两个第二驱动件,一个第二驱动件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夹持件140。第一支撑件120上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避让槽,第二驱动件的一端插设于避让槽内,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夹持件140。例如但不限于,第二驱动件为平移气缸。
在一具体示例中,第一支撑件120为支撑板,该支撑板为透明亚克力板。第一夹持件140为加持快,该夹持块为弹性夹持长条。
在一示例中,弹夹组件100还包括导向件,该导向件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20上,且导向件设置在物料弹夹110的弹道内。导向件沿物料弹夹110的延伸方向延伸,如此,以对从物料弹夹110的进口端处进入的待加工工件10进行位置向导,避免弹道内的待加工工件10错位、移位等情况的发生。例如但不限于,导向件为长条状导轨。
参见图2和图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夹取组件220包括第一定位件221,弹夹组件100还包括第一锁紧部150,第一夹取组件220移动至物料弹夹110的进口端后,第一定位件221插设于第一锁紧部150,以连接紧固第一夹取组件220和弹夹组件100。
本实施例中,对弹夹组件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设置,以进一步提高待加工工件10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上料精准性。具体而言,在第一夹取组件220上配置了第一定位件221,同时,将弹夹组件100配置为至少包括物料弹夹110和第一锁紧部150的组合构件。该第一紧锁部配置在物料弹夹110的进口端,当第一夹取组件220移动至物料弹夹110的进口端后,该第一定位件221和第一锁紧部150相互作用,一方面,可以确定第一夹取组件220和弹夹组件100的相对位置,使第一夹取组件220上夹持的多个待加工工件10对准物料弹夹110的弹道,从而提高待加工工件10的上料精准性;另一方面,在待加工工件10进入物料弹夹110的整个上料过程中,第一夹取组件220均与弹夹组件100保持稳定的连接关系,使得上料过程更稳定、上料效果更佳。
例如但不限于,第一锁紧部150为第一定位销孔,第一定位件221为第一定位销柱,当第一夹取组件220移动至物料弹夹110的进口端后,该第一定位销柱插设于第一定位销孔,如此,以提高第一夹取组件220和弹夹组件100的连接稳固性。
参见图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夹取组件220还包括第一夹爪222和第一驱动件223,第一驱动件223设于装置本体210,第一夹爪222连接于第一驱动件223的输出端,第一驱动件223驱动第一夹爪222张开或者夹闭,以松开或者夹持待加工工件10。
本实施例中,对第一夹取组件220的具体结构进行设置。具体而言,将第一夹取组件220配置为至少包括第一夹爪222和第一驱动件223的组合构件。该第一夹爪222用于夹取一个或者多个待加工工件10,该第一驱动件223用于驱动第一夹爪222相互远离,以松开待加工工件10;或者,用于驱动第一夹爪222相互靠近,以夹紧待加工工件10。例如但不限于,第一驱动件223为驱动气缸。
在一示例中,多个待加工工件10并排分布在第一夹爪222的开合方向上。
参见图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自动送料机构还包括设于待加工区域的定位装置400,定位装置400用于固定待加工工件10。
本实施例中,对自动送料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设置。具体而言,将自动送料机构配置为至少包括弹夹组件100、夹取装置200、第一驱动组件300及定位装置400的组合构件,该上料平台31和弹夹组件100配置在上料区域,该定位装置400配置在待加工区域,该第一驱动组件300配置在待加工区域和上料区域之间,该夹取装置200配置在第一驱动组件300上,如此,以通过第一驱动组件300驱动夹取装置200转移位置,从而带动夹取装置200的第一夹取组件220上夹持的待加工工件10转移位置,从而完成物料的上料进程。
在一示例中,待加工区域还配置有支撑柜,该定位装置400配置在该支撑柜上。该支撑柜上还依次设有料盘放置区、物料放置区及定位装置400区,该料盘放置区用于放置空的料盘20,该物料放置区用于放置盛装有待加工工件10的料盘20,该定位装置400区用于对待加工工件10进行定位。先从物料放置区的料盘20中取出待加工工件10,并将该待加工工件10放置于定位装置400上进行定位,便于后续第一夹取组件220对待加工工件10的精准夹持;然后,将被取走待加工工件10的空料盘20移动至料盘放置区,以便后续回收。
参见图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装置400包括第二支撑件410、限位件420、第二夹持件430及第三驱动组件440,限位件420、第二夹持件430及第三驱动组件440均设于第二支撑件410,第二夹持件430和限位件420相对设置,且第二夹持件430设于第二支撑件410的输出端,第三驱动组件440驱动第二夹持件430远离或者靠近限位件420,以松开或者夹持待加工工件10。
本实施例中,对定位装置400的具体结构进行设置。具体而言,将定位装置400配置为至少包括第二支撑件410、限位件420、第二夹持件430及第三驱动组件440的组合构件,该第二支撑件410用于集成并支撑限位件420、第二夹持件430及第三驱动组件440;该限位件420用于限定待加工工件10的位置,该第三驱动组件440用于驱动第二夹持件430移动,以和限位件420相互作用,实现对待加工工件10的夹持、定位。
在一示例中,限位件420包括两个限位条结构,第二夹持件430包括两个第二夹持块结构,第三驱动组件440包括两个驱动气缸。两个限位条结构垂直设置,两个第二夹持块结构分别与两个限位条结构相对设置,以围合形成方形或者矩形形状的夹持部。两个驱动气缸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夹持块结构,如此,以通过驱动气缸驱动第二夹持块结构相互远离,以松开待加工工件10;或者,驱动气缸驱动第二夹持块结构相互靠近,以夹紧待加工工件10,实现对待加工工件10的定位。
在一示例中,第二支撑件410上配置有两个限位件420、两个第二夹持件430及两个第三驱动组件440,如此,以在第二支撑件410上形成两个待加工工件10的加持部,有利于提高待加工工件10的定位数量和定位效率。
参见图3和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置本体210为多面体,夹取装置200还包括第二夹取组件和第三夹取组件230,第二夹取组件用于夹取料盘20中的待加工工件10,并转移至定位装置400中;第三夹取组件230用于夹取料盘20,第一夹取组件220、第二夹取组件及第三夹取组件230设置在装置本体210的不同面上。
本实施例中,对夹取装置200的具体结构进行设置。具体而言,将夹取装置200配置为至少包括装置本体210、第一夹取组件220、第二夹取组件(图中未画出)及第三夹取组件230的组合构件。该装置本体210为多面体,该第一夹取组件220用于夹取并转移待加工工件10至弹夹组件100的物料弹夹110内,该第二夹取组件用于夹取并转移待加工工件10至定位装置400中,该第三夹取组件230用于夹取空料盘20,并且该第一夹取组件220、第二夹取组件及第三夹取组件230设置在装置本体210的不同面上,如此,以通过第一驱动组件300将装置本体210转动至不同面处,实现夹取装置200的不同功能。
在一示例中,装置本体210为为正方体结构,第一夹取组件220配置有两组,第二夹取组件配置有两组,第三夹取组件230配置有一组。第一驱动组件300连接在装置本体210的其中一面上,第三夹取组件230与第一驱动组件300相对设置,两个第一夹取组件220分别相对设置在装置本体210的两侧壁上,两个第二夹取组件分别相对设置在装置本体210的另外两个侧壁上,如此,以实现对夹取装置200的多功能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夹取组件包括弹性压料件(图中未画出)、第二夹爪(图中未画出)及第四驱动件(图中未画出),弹性压料件和第四驱动件设于装置本体210,弹性压料件用于压平待加工工件10,第二夹爪设于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第四驱动件驱动第二夹爪张开或者夹闭,以松开或者夹持料盘20内的待加工工件10。
本实施例中,对第二夹取组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设置。具体而言,将第二夹取组件配置为至少包括弹性压料件、第二夹爪及第四驱动件的组合构件,该第四驱动件配置在装置本体210上,该第二夹爪配置在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该弹性压料件配置在第二夹爪中。例如但不限于,第四驱动件为驱动气缸。
当将料盘20中的待加工工件10转移至定位装置400中时,先通过弹性压料件将待加工工件10压平,以提高待加工工件10的平整性;然后,通过第四驱动件驱动第二夹爪张开,将待加工工件10容置于第二夹爪内;再后,通过第四驱动件驱动第二夹爪闭合,以夹紧待加工工件10,如此,完成对待加工工件10的夹持;最后,通过第一驱动组件300移动装置本体210至定位装置400上方,驱动第四驱动件松开第二夹爪,以将待加工工件10放置于定位装置400上,如此,以完成待加工工件10的定位转移。
参见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夹取组件230包括第三夹爪231和第五驱动件(图中未画出),第五驱动件设于装置本体210,第三夹爪231设于第五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五驱动件驱动第三夹爪231张开或者夹闭,以松开或者夹持料盘20。
本实施例中,对第三夹取组件230的具体结构进行设置。具体而言,将第三夹取组件230配置为至少包括第三夹爪231和第五驱动件的组合构件,该第三夹爪231可用于夹持料盘20,以将料盘20转移至指定位置。
在一示例中,料盘20包括物料放置区和料盘20夹持区。该物料放置区配置有8个,该料盘20夹持区配置有一个。八个物料放置区环设于料盘20夹持区的周侧。
参见图6,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研磨系统,包括研磨机30和如上所述的自动送料机构,研磨机30包括上料平台31,上料平台31包括转动设置的加工转盘311,加工转盘311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通槽,自动送料机构用于将待加工工件10送至加工转盘311的通槽3101内。该所述自动送料机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研磨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送料机构,用于包括上料平台的研磨机,所述上料平台包括转动设置的加工转盘,所述加工转盘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通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送料机构包括:
弹夹组件,设于所述上料平台;所述弹夹组件包括物料弹夹,所述物料弹夹的出口位于所述通槽的上方;
夹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第一夹取组件,所述第一夹取组件活动设于所述装置本体,所述第一夹取组件用于夹取待加工区域内的待加工工件;以及
第一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装置本体,所述第一夹取组件夹取待加工工件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装置本体从待加工区域移动至所述物料弹夹的进口端,以在所述第一夹取组件松开夹持后,待加工工件落入所述物料弹夹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夹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驱动组件及两个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于所述上料平台,所述第一支撑件朝远离所述上料平台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且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分别位于所述物料弹夹的进口端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张开以露出所述物料弹夹的弹道,或者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夹闭以对齐所述物料弹夹的弹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取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所述弹夹组件还包括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一夹取组件移动至所述物料弹夹的进口端后,所述第一定位件插设于所述第一锁紧部,以连接紧固所述第一夹取组件和所述弹夹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取组件还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装置本体,所述第一夹爪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夹爪张开或者夹闭,以松开或者夹持待加工工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送料机构还包括设于待加工区域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固定待加工工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二支撑件、限位件、第二夹持件及第三驱动组件,所述限位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及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均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和所述限位件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夹持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三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远离或者靠近所述限位件,以松开或者夹持待加工工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为多面体,所述夹取装置还包括第二夹取组件和第三夹取组件,所述第二夹取组件用于夹取料盘中的待加工工件,并转移至所述定位装置中;所述第三夹取组件用于夹取料盘,所述第一夹取组件、所述第二夹取组件及所述第三夹取组件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不同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取组件包括弹性压料件、第二夹爪及第四驱动件,所述弹性压料件和所述第四驱动件设于所述装置本体,所述弹性压料件用于压平待加工工件,所述第二夹爪设于所述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夹爪张开或者夹闭,以松开或者夹持料盘内的待加工工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取组件包括第三夹爪和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五驱动件设于所述装置本体,所述第三夹爪设于所述第五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五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三夹爪张开或者夹闭,以松开或者夹持料盘。
10.一种研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研磨机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送料机构,所述研磨机包括上料平台,所述上料平台包括转动设置的加工转盘,所述加工转盘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通槽,所述自动送料机构用于将待加工工件送至所述加工转盘的通槽内。
CN202223177778.9U 2022-11-28 2022-11-28 自动送料机构及研磨系统 Active CN219152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7778.9U CN219152513U (zh) 2022-11-28 2022-11-28 自动送料机构及研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7778.9U CN219152513U (zh) 2022-11-28 2022-11-28 自动送料机构及研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52513U true CN219152513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21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77778.9U Active CN219152513U (zh) 2022-11-28 2022-11-28 自动送料机构及研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525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9036B (zh) 一种全自动棒料加工车床
JP6511543B2 (ja) 自動化が可能なクランプ手段システム
CN107511490B (zh) 一种车床
CN112846900A (zh) 一种立式加工中心侧面自动化上下料装置
CN110976917A (zh) 一种尖头销车削数控专用机
WO2023231063A1 (zh) 一种输出轴外周打磨设备及其打磨方法
CN219152513U (zh) 自动送料机构及研磨系统
CN115415566A (zh) 一种浮动双向夹紧四爪卡盘
CN109049162B (zh) 一种木制品铣床
CN114178976A (zh) 立式珩磨自动化夹具
GB2123733A (en) Machining contact lenses
CN112475640A (zh) 自动上下料及装卸夹平台
CN110773881A (zh) 全自动管件切割机
US11975393B2 (en) Collet and assembly for mounting a workpiece to a milling machine
CN216298963U (zh) 一种立式珩磨自动化夹具
CN113770395A (zh) 一种数控车床的自动上下料机械手
CN214722629U (zh) 一种柱状体两端倒角装置
CN211361052U (zh) 全自动管件切割机
CN210818281U (zh) 一种齿圈自动上下料机构
CN210938295U (zh) 用于全自动数控机床的定位装置
CN211332144U (zh) 一种卧式钻孔倒角机
CN210524550U (zh) 一种自动化辅助设备
JPS6049535B2 (ja) ワ−ク供給装置
CN109049168B (zh) 一种用于木制品铣床的夹持工具
CN110605555A (zh) 一种齿圈自动上下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