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7206U - 一种卡接组件以及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接组件以及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47206U CN219147206U CN202222917772.4U CN202222917772U CN219147206U CN 219147206 U CN219147206 U CN 219147206U CN 202222917772 U CN202222917772 U CN 202222917772U CN 219147206 U CN219147206 U CN 2191472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wall
- adjusting rod
- clamping
- seat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卡接组件以及座椅,卡接组件包括调节杆和安装座,调节杆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安装座包括锁合结构,锁合结构包括卡合孔以及卡合部,卡合孔具有第一孔口以及与第一孔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孔口,卡合部设置于第二孔口的边缘处,第一凹槽的内侧壁包括靠近调节杆第一端的第一侧壁面,第一侧壁面与第一端的端部表面连接,且第一侧壁面向远离第一端的端部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本实施例通过将调节杆的端部表面与第一侧壁面设置为夹角,从而使得背靠进行角度调节时,调节杆的端部处的夹角更便于与卡合孔的第一孔口处产生抵接,以使得调节杆的端部更容易沿第一侧壁面的斜面滑入第一孔口,从而减少背靠在进行角度调节时出现跳档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接组件以及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会使用到儿童座椅,以供小孩子吃饭、玩耍或休息乘坐,给小孩看护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了使得座椅能够适用于各种体型的小孩子,座椅的背靠可以设置多个角度调节挡位,但是在相关技术中,有些座椅的背靠角度调节不方便,容易在调节背靠角度挡位时发生跳档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接组件以及座椅,能够有效减少座椅背靠角度调节挡位时发生跳档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接组件,包括调节杆和安装座,调节杆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安装座包括锁合结构,锁合结构包括卡合孔以及卡合部,卡合孔用于供调节杆插入,卡合孔具有第一孔口以及与第一孔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孔口,第一孔口用于供调节杆的第一端插入卡合孔,第二孔口用于供调节杆的第一端穿出卡合孔,卡合部设置于第二孔口的边缘处,且卡合部用于与第一凹槽卡合。
其中,第一凹槽的内侧壁包括靠近调节杆的第一端的第一侧壁面,第一侧壁面与第一端的端部表面连接,且第一侧壁面向远离第一端的端部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卡合部与第一凹槽卡合时,调节杆插入卡合孔,卡合部容置于第一凹槽内,卡合孔远离卡合部的侧壁与调节杆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面与第一端的端部表面之间的夹角为40°-50°,此时调节杆第一端处的夹角更容易与卡合孔的第一孔口处抵接,从而使得调节杆的第一端沿第一侧壁面的斜面滑入第一孔口中。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的内侧壁还包括与第一侧壁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面;第一凹槽中设置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具有朝向第二侧壁面的抵接面,抵接面与第一凹槽的槽底壁垂直,卡合件用于卡合于抵接面与第二侧壁面之间。当抵接面与第一凹槽的槽底壁垂直时,抵接面可以更好的接触卡合部,且使得调节杆在锁定状态时可以稳定地卡接于卡合孔中。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壁面向远离第一端的端部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二侧壁面为斜面,可以为卡合部的滑动起到导向支撑作用,使得卡合部可以更容易的从第一凹槽内脱离。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还具有朝向第一侧壁面的导向面,导向面向远离第一端的端部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导向面相对于第一端的端部表面的倾斜角度为50°-70°。导向面为卡合部滑动到抵接面与第二侧壁面之间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卡合部更容易滑过第一凹槽中的凸起结构到达抵接面与第二侧壁面之间。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还具有沿调节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与抵接面以及导向面均连接,且第一表面沿调节杆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H,1.2毫米≤H≤2毫米。第一表面沿调节杆的长度方向延伸,则当调节杆从凸起结构的导向面上滑过后,可以更容易沿第一表面滑动并到达抵接面与第二侧壁面之间。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锁合结构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锁合结构间隔排布。安装座具有多个卡合部以及卡合孔,所以卡接组件具有多个可调节的挡位,调节杆也可以插入任一一个卡合孔中以进行卡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座椅本体、背靠以及调整部,背靠与座椅本体转动连接;调整部用于调整背靠与座椅本体之间的角度,调整部包括驱动件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接组件,卡接组件中的安装座与座椅本体固定,卡接组件中的调节杆与背靠滑动连接,驱动件与背靠滑动连接,且驱动件与调节杆连接,驱动件用于带动调节杆在背靠上滑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座椅本体包括座板、支撑脚和置物部,座板与背靠转动连接,支撑脚与座板连接,置物部与支撑脚连接。置物部设置于支撑脚上,不仅便于收纳和取放物品,而且不占用多余的空间,为储物节省了位置。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脚包括上管和下管,上管的一端与座板连接;下管与上管的另一端连接,且下管与置物部连接,下管的上端到下管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L3,下管的上端到置物部之间的距离为L4,L4<0.3*L3。为了避免置物部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可以将置物部悬挂于下管上,以进行置物部的悬空设置,且当L4<0.3*L3时,可以降低置物部的底部与地面接触的可能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第一侧壁面设置为与调节杆的端部表面连接的斜面,从而使得调节杆的端部表面与第一侧壁面形成夹角,当背靠进行角度调节时,调节杆端部处的夹角更便于与卡合孔的第一孔口处抵接,当调节杆端部处的夹角与第一孔口处产生力的作用时,第一侧壁面可以为卡合部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以使得调节杆的端部更容易地沿第一侧壁面的斜面滑入第一孔口,从而使得调节杆的端部不容易从卡合孔处滑过,从而减少背靠在进行角度调节时出现跳挡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部分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座椅的背靠处于第一档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座椅的背靠处于第二档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座椅的背靠处于第三档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撑脚的下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卡接组件;10、调节杆;11、第一端;12、第一凹槽;121、第一侧壁面;α、夹角;122、第二侧壁面;123、槽底壁;13、凸起结构;131、抵接面;132、导向面;133、第一表面;20、安装座;21、锁合结构;22、卡合孔;221、第一孔口;222、第二孔口;23、卡合部;31、第一间隙;
200、座椅;40、座椅本体;41、座板;42、支撑脚;421、前支脚;422、后支脚;423、上管;424、下管;43、置物部;44、餐盘;45、踏板;50、背靠;60、调整部;61、驱动件;611、调整把手;61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来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使得座椅能够适用于各种体型的小孩子,座椅的背靠可以设置多个角度调节挡位,但是有些座椅的背靠角度调节不方便,容易在调节背靠角度挡位时发生跳档情况。以具有三档调节的座椅为例,背靠的角度调节件需要从一档位置换到二档位置时,因为用户操作不仔细或操作太快,从而导致调节件会从一档直接滑到三档,调节件从二档的位置处滑过,未插入二档中,出现跳档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第一方面,请参见图1至图3,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卡接组件100,包括调节杆10和安装座20,调节杆1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2;安装座20包括锁合结构21,锁合结构21包括卡合孔22以及卡合部23,卡合孔22用于供调节杆10插入,卡合孔22具有第一孔口221以及与第一孔口221相对设置的第二孔口222,第一孔口221用于供调节杆10的第一端11插入卡合孔22,第二孔口222用于供调节杆10的第一端11穿出卡合孔22,卡合部23设置于第二孔口222的边缘处,且卡合部23用于与第一凹槽12卡合。
具体地,如图2所示,当调节杆10卡接于安装座20时,调节杆10可以穿设锁合结构21的卡合孔22,也即调节杆10穿过第一孔口221以及第二孔口222,且调节杆10上的第一凹槽12与第二孔口222的边缘处的卡合部23与卡合。
其中,如图2到图3所示,第一凹槽12的内侧壁包括靠近调节杆10的第一端11的第一侧壁面121,第一侧壁面121与第一端11的端部表面连接,且第一侧壁面121向远离第一端11的端部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卡合部23与第一凹槽12卡合时,调节杆10插入卡合孔22,卡合部23容置于第一凹槽12内,卡合孔22远离卡合部23的侧壁与调节杆1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壁面121为斜面,且与第一端11的端部表面连接,第一端11的端部表面与第一侧壁面121形成夹角α,当调节杆10从卡合孔22旁边滑过时,调节杆10第一端11处的夹角α更便于与卡合孔22的第一孔口221处抵接,当调节杆10第一端11处的夹角α与第一孔口221处产生力的作用时,第一侧壁面121可以为卡合部23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以使得卡合部23更容易地沿第一侧壁面121的斜面滑入第一孔口221,从而使得调节杆10的第一端11插入卡合孔22中,从而减少调节杆10从卡合孔22处滑过的情况。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调节杆10插入卡合孔22,卡合部23容置于第一凹槽12内时,调节杆10处于锁定状态;当调节杆10从卡合孔22中拔出,调节杆10处于释锁状态。当调节杆10锁定时,卡合孔22远离卡合部23的侧壁与调节杆1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1,当调节杆10释锁时,可以先将调节杆10向下按压,使得卡合部23从第一凹槽12内脱离,然后将调节杆10从第一间隙31中拔出。
请参见图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面121与第一端11的端部表面之间的夹角α为40°-5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到图3所示,第一侧壁面121与第一端11的端部表面之间的夹角α满足:40°≤α≤50°时,调节杆10第一端11处的夹角α更容易与卡合孔22的第一孔口221处抵接,从而使得调节杆10沿第一侧壁面121的斜面滑入第一孔口221中。
其中,若夹角α太大或者夹角α太小,则调节杆10第一端11的端部表面与第一侧壁面121处的夹角α难以与第一孔口221处抵接,从而使得调节杆10容易从卡合孔22处滑过,导致出现调节杆10未插入卡合孔22的情况,且若夹角α太小,则调节杆10第一端11的端部表面与第一侧壁面121之间还会过于尖锐,容易出现刮手问题。
请参见图2至图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的内侧壁还包括与第一侧壁面12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面122;第一凹槽12中设置有凸起结构13,凸起结构13具有朝向第二侧壁面122的抵接面131,抵接面131与第一凹槽12的槽底壁123垂直,卡合件用于卡合于抵接面131与第二侧壁面12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当调节杆10插入卡合孔22中,卡合部23先接触第一凹槽12的第一侧壁面121,然后卡合部23沿第一侧壁面121滑动到接触槽底壁123,然后卡合部23沿凸起结构13滑动,直到卡合部23与凸起结构13的抵接面131之间抵接,也即卡合部23卡合于抵接面131与第二侧壁面122之间,此时的调节杆10即处于锁定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当抵接面131与第一凹槽12的槽底壁123垂直时,调节杆10需要锁定,抵接面131可以更好的接触卡合部23,使得调节杆10在锁定状态时可以稳定地卡接于卡合孔22中;且调节杆10需要释锁,抵接面131与卡合部23之间也可以更好地分离。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壁面122向远离第一端11的端部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到图3所示,当调节杆10释锁时,调节杆10需要先向下按压,此时卡合部23可以沿第二侧壁面122滑动,从而使得卡合部23从第一凹槽12内脱离,然后可以再将调节杆10从第一间隙31中拔出。其中,第二侧壁面122为斜面,可以为卡合部23的滑动起到导向支撑作用,使得卡合部23可以更容易的从第一凹槽12内脱离。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3至图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13还具有朝向第一侧壁面121的导向面132,导向面132向远离第一端11的端部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导向面132相对于第一端11的端部表面的倾斜角度为50°-70°。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到图3所示,当调节杆10插入卡合孔22中,卡合部23先接触第一凹槽12的第一侧壁面121,然后卡合部23沿第一侧壁面121滑动到接触槽底壁123,然后卡合部23再沿凸起结构13的导向面132滑动,从而卡合部23滑到抵接面131与第二侧壁面122之间,此时的调节杆10即处于锁定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面132为卡合部23滑动到抵接面131与第二侧壁面122之间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卡合部23更容易滑过第一凹槽12中的凸起结构13到达抵接面131与第二侧壁面122之间。如图4所示,以导向面132相对于第一端11的端部表面的倾斜角度为β为例,当50°≤β≤70°时,卡合部23在凸起结构13的导向面132上滑动更顺畅,可以减小卡合部23从导向面132上滑过时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地,第一侧壁面121可以使得调节杆10更容易地沿第一侧壁面121的斜面滑入第一孔口221,也就是说,第一侧壁面121的主要作用是使调节杆10插入第一孔口221;而导向面132可以使得卡合部23更容易滑过第一凹槽12中的凸起结构13,并到达抵接面131与第二侧壁面122之间,也就是说,导向面132的主要作用是减小卡合部23在导向面132上滑过时产生的噪音。
综上所述,以第一侧壁面121沿倾斜方向的长度为L1,导向面132沿倾斜方向的长度为L2为例,L1<L2,第一侧壁面121的长度L1越短,卡合部23沿第一侧壁面121的斜面滑入的距离就越短,则调节杆10可以更快的实现锁定状态;导向面132的长度L2越长,卡合部23沿导向面132滑动的距离就越长,则可以减小卡合部23在导向面132上滑过时产生的噪音。其中,L1和L2可以满足:2毫米<L1<3毫米,2毫米<L2<3毫米。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至图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13还具有沿调节杆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表面133,第一表面133与抵接面131以及导向面132均连接,且第一表面133沿调节杆1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H,1.2毫米≤H≤2毫米。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到图3所示,第一表面133沿调节杆10的长度方向延伸,则当调节杆10从凸起结构13的导向面132上滑过后,可以更容易沿第一表面133滑动并到达抵接面131与第二侧壁面122之间。当1.2毫米≤H≤2毫米时,第一表面133可以为调节杆10的滑动导向,而且凸起结构13也不会过于尖锐。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锁合结构2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锁合结构21间隔排布。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到图6所示,安装座20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锁合结构21,则安装座20具有多个卡合部23以及卡合孔22,所以卡接组件100具有多个可调节的挡位,调节杆10也可以插入任一一个卡合孔22中以进行卡接。且由于调节杆10上第一凹槽12的第一侧壁面121与第一端11的端部表面形成的夹角α,调节杆10可以轻易地插入任一个所需要的卡合孔22中,减少了调节杆10从所需的卡合孔22处滑过的情况。
第二方面,请参见图7,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座椅200,包括座椅本体40、背靠50以及调整部60,背靠50与座椅本体40转动连接;调整部60用于调整背靠50与座椅本体40之间的角度,调整部60包括驱动件61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接组件100,卡接组件100中的安装座20与座椅本体40固定,卡接组件100中的调节杆10与背靠50滑动连接,驱动件61与背靠50滑动连接,且驱动件61与调节杆10连接,驱动件61用于带动调节杆10在背靠50上滑动。
具体地,当背靠50与座椅本体40之间需要固定时,卡接组件100中的调节杆10通过驱动件61的带动插入安装座20中;当背靠50与座椅本体40之间需要进行角度调整时,调节杆10通过驱动件61的带动从安装座20中拔出。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至图8所示,座椅200的背靠50可以具有多个角度挡位,驱动件61可以包括调整把手611与弹簧612,调整把手611与弹簧612固定连接,调节杆10与弹簧612的中部连接,从而使得调整把手611可以沿弹簧612的弹力方向带动调节杆10移动。
请参见图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座椅本体40包括座板41、支撑脚42和置物部43,座板41与背靠50转动连接,支撑脚42与座板41连接,置物部43与支撑脚42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置物部43设置于支撑脚42上,不仅便于收纳和取放物品,而且不占用多余的空间,为储物节省了位置。其中,座板41上可以设置坐垫,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支撑脚42可以包括前支脚421、后支脚422和连接部,前支脚421向远离背靠50得方向设置,后支脚422向靠近背靠50的方向设置,前支脚421与后支脚422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设置于背靠50的两侧。座椅本体40还可以包括餐盘44和踏板45,餐盘44与连接部连接,且餐盘44与背靠50相对设置,餐盘44可用于供小孩子吃饭或玩耍用;踏板45与前支脚421连接,踏板45可以供小孩子的腿脚放置,从而可以使得小孩子坐得更舒服。
需要说明的是,置物部43可以包括置物布和多个挂钩,多个挂钩分别设置于座椅本体40的各个支撑脚42上,置物布挂于各个挂钩上,以形成可放置物品的置物部43;或者,置物部43可以包括置物篮,置物篮与座椅本体40的支撑脚42卡接固定,以形成可放置物品的置物部4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安装座20具有3个间隔排布的锁合结构21,也即座椅200的背靠50具有3个角度挡位,如图9至图11所示,在座椅200的第一档Ⅰ、第二档Ⅱ以及第三档Ⅲ中,背靠50与座板41之间的角度不同,可以根据用户所需的背靠50角度,来调节调节杆10卡接于某一挡的卡合孔22中。以背靠50的角度从第一挡Ⅰ调整为第二挡Ⅱ为例,此时背靠50的角度调整过程为:先通过调整把手611向下压动弹簧612,以将调节杆10向下压动,此时卡合部23沿第二侧壁面122滑动直至滑出第一凹槽12,然后再通过调整把手611向上拉动弹簧612,以将调节杆10向上提,从而将调节杆10从第一间隙31处拔出;然后转动背靠50以调整背靠50的角度,使得调节杆10滑动到第二挡Ⅱ的卡合孔22上方,同时放开对调整把手611的上提力,弹簧612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即调节杆10跟随调整把手611向下移动,调节杆10的端部与第一侧壁面121形成夹角α,此时夹角α更便于与卡合孔22的第一孔口221处产生抵接,以使得调节杆10的端部更容易沿第一侧壁面121的斜面滑入第二挡Ⅱ的卡合孔22中,第二挡Ⅱ的卡合部23依次滑过第一侧壁面121、导向面132以及第一表面133到达抵接面131与第二侧壁面122之间,且卡合部23与抵接面131抵接卡合,以将背靠50的角度固定于第二挡Ⅱ处,从而可以减少背靠50在进行角度调节时出现跳档的情况。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脚42包括上管423和下管424,上管423的一端与座板41连接;下管424与上管423的另一端连接,且下管424与置物部43连接,下管424的上端到下管424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L3(如图12所示),下管424的上端到置物部43之间的距离为L4(如图12所示),L4<0.3*L3。
可以理解的是,置物部43设置于支撑脚42的下管424上时,为了避免置物部43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可以将置物部43悬挂于下管424上,以进行置物部43悬空设置。当L4<0.3*L3时,以保证置物部43悬挂于支撑脚42的下管424上后,可以降低置物部43的底部与地面接触的可能性,以提升置物部43的耐用性。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卡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
安装座,包括锁合结构,所述锁合结构包括卡合孔以及卡合部,所述卡合孔用于供所述调节杆插入,所述卡合孔具有第一孔口以及与所述第一孔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孔口,所述第一孔口用于供所述调节杆的第一端插入所述卡合孔,所述第二孔口用于供所述调节杆的第一端穿出所述卡合孔,所述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孔口的边缘处,且所述卡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凹槽卡合;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包括靠近所述调节杆的第一端的第一侧壁面,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表面连接,且所述第一侧壁面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凹槽卡合时,所述调节杆插入所述卡合孔,所述卡合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卡合孔远离所述卡合部的侧壁与所述调节杆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表面之间的夹角为4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面;
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具有朝向所述第二侧壁面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壁垂直,所述卡合件用于卡合于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还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侧壁面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导向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表面的倾斜角度为50°-7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还具有沿所述调节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抵接面以及所述导向面均连接,且所述第一表面沿所述调节杆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H,1.2毫米≤H≤2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面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结构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锁合结构间隔排布。
8.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本体;
背靠,与所述座椅本体转动连接;
调整部,用于调整所述背靠与所述座椅本体之间的角度,所述调整部包括驱动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中的安装座与所述座椅本体固定,所述卡接组件中的调节杆与所述背靠滑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背靠滑动连接,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调节杆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调节杆在所述背靠上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座板、支撑脚和置物部,所述座板与所述背靠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脚与所述座板连接,所述置物部与所述支撑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包括:
上管,所述上管的一端与所述座板连接;
下管,与所述上管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下管与所述置物部连接,所述下管的上端到所述下管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L3,所述下管的上端到所述置物部之间的距离为L4,L4<0.3*L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17772.4U CN219147206U (zh) | 2022-11-02 | 2022-11-02 | 一种卡接组件以及座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17772.4U CN219147206U (zh) | 2022-11-02 | 2022-11-02 | 一种卡接组件以及座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47206U true CN219147206U (zh) | 2023-06-09 |
Family
ID=86613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917772.4U Active CN219147206U (zh) | 2022-11-02 | 2022-11-02 | 一种卡接组件以及座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47206U (zh) |
-
2022
- 2022-11-02 CN CN202222917772.4U patent/CN2191472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936415B2 (ja) | 椅子の肘掛け組立体 | |
AU2011269932B2 (en) | Baby cradle and mounting device | |
KR101642010B1 (ko) | 차일드 시트 | |
CN219147206U (zh) | 一种卡接组件以及座椅 | |
JP2005237944A (ja) | 調節式肘掛、腰掛ユニット | |
JP6248264B1 (ja) | 立ち仕事兼用椅子 | |
EP1953034A2 (en) | Child seat | |
KR101213877B1 (ko) | 의자용 발 받침대 | |
US20210330087A1 (en) | Seating furniture chassis | |
KR20120002824U (ko) | 좌우 회동 및 높낮이 조절이 가능한 다기능 의자 팔걸이 | |
CN217885507U (zh) | 一种椅子 | |
CN219353441U (zh) | 可移动肘托及书桌 | |
CN221129415U (zh) | 一种座椅俯仰调节结构 | |
JP2019025282A (ja) | 立ち仕事用補助机 | |
JP5970203B2 (ja) | 椅子 | |
KR200202412Y1 (ko) | 의자의 팔걸이 높낮이 조절구조 | |
CN211299214U (zh) | 一种多功能儿童餐椅 | |
JP3008900U (ja) | スライド可能な座板を有する椅子 | |
KR101135594B1 (ko) | 차량의 시트레일용 결합구 | |
JP2002034703A (ja) | 回転椅子 | |
JP2004208802A (ja) | 椅子におけるフットレストの支持装置 | |
CN114259153A (zh) | 多功能儿童餐椅 | |
JP3138017U (ja) | 椅子調整装置 | |
JP2008119240A (ja) | リクライニングソファとスツールとの連結装置 | |
JPH07124040A (ja) | 幼児用椅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23648 Yinhe Industrial Zone, Qingx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BAMBINO PREZIOSO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648 Guangdong city in Dongguan Province town of Silver Lake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before: CHINA BAMBINO PREZIOSO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