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5573U - 车箱后板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箱后板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15573U CN219115573U CN202223187014.8U CN202223187014U CN219115573U CN 219115573 U CN219115573 U CN 219115573U CN 202223187014 U CN202223187014 U CN 202223187014U CN 219115573 U CN219115573 U CN 2191155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flange
- rear plate
- flanging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箱后板及车辆,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其中,所述车箱后板包括后板外板、后板内板和横梁结构,后板内板与所述后板外板连接,并围合成加强腔;横梁结构设置在所述加强腔内,所述横梁结构靠近所述后板内板的一侧与所述后板内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结构背离所述后板内板的一侧与所述后板外板直接或间接地抵接。本申请具有横梁结构的连接稳定性更高,可以对后板外板进行支撑,并且可以降低横梁结构整体的占用空间,减轻横梁结构的重量,降低横梁结构成本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箱后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中,车箱后板一般采用在其内部布设加强横梁的方式来提高车箱后板的刚度、强度及模态性能,如皮卡货箱的后板结构或者其他车型的后板结构。车箱后板由后板内板和后板外板形成,加强横梁一般设置在后板内板和后板外板之间。为了保证加强横梁的结构强度,加强横梁一般设置为U形加强梁,并且U形加强梁的开口位置固定在后板内板上,加强横梁长度方向的两侧为自由端没有连接认为位置。
但是,加强横梁虽然可以提高车箱后板整体的刚度、强度及模态性能,但是,加强横梁整体占用空间大,重量高,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箱后板及车辆,其具有横梁结构的连接稳定性更高,可以对后板外板进行支撑,并且可以降低横梁结构整体的占用空间,减轻横梁结构的重量,降低横梁结构成本的有益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箱后板,所述车箱后板包括后板外板、后板内板和横梁结构,后板内板与所述后板外板连接,并围合成加强腔;横梁结构设置在所述加强腔内,所述横梁结构靠近所述后板内板的一侧与所述后板内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结构背离所述后板内板的一侧与所述后板外板直接或间接地抵接。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后板外板是车辆最外侧的板状结构,后板内板是处于车箱内侧的板状结构,后板外板和后板内板可以共同组成本申请的车箱后板。后板内板可以与所述后板外板连接并围合成加强腔,加强腔内可以进行走线,或者加设一些辅助部件如电动锁等;横梁结构可以对后板内板和所述后板外板的连接进行加强,具体可以通过横梁结构背离后板内板的一侧来支撑后板外板,使后板外板不容易因外力而出现形变。横梁结构具体设置在所述加强腔内,横梁结构可以是完全固定连接在后板内板上的,横梁结构与后板外板的连接可以设置为抵接,横梁结构可以直接对后板外板进行支撑,也可以通过膨胀胶等结构进行辅助支撑,进而可以实现横梁结构对后板外板的支撑效果。上述横梁结构一侧与所述后板内板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后板外板直接或间接地抵接的方式,可以将横梁结构的主体结构设置为横向的板状结构,进而可以降低横梁结构整体的占用空间,减轻横梁结构的重量,降低横梁结构的成本。本申请实施例具有横梁结构的连接稳定性更高,可以对后板外板进行支撑,并且可以降低横梁结构整体的占用空间,减轻横梁结构的重量,降低横梁结构成本的有益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结构包括横梁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梁结构周侧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包括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第一翻边与所述横梁主体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所述第一翻边处于所述横梁主体靠近所述后板内板的一侧;第二翻边与所述横梁主体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所述第二翻边处于所述横梁主体背离所述后板内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横梁主体处于水平位置时,所述第一翻边向所述横梁主体的上方延伸,所述第二翻边向所述横梁主体的下方延伸,所述第一翻边、所述横梁主体和所述第二翻边配合形成“Z”字形横梁;上述结构是“Z”字形横梁的一种实施方式,该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翻边向横梁主体的上方延伸,第一翻边的下方焊接在后板内板上,其余未焊接部分可以形成至少一个下述的避让台阶,第二翻边向横梁主体的下方延伸,第二翻边可以提高对后板外板的支撑面积,提高支撑稳定性,在第二翻边向下延伸后,可以提高后板外板下部区域的抗凹性能;对应地,“Z”字形横梁也可以为第一翻边向横梁主体的下方延伸,第二翻边向横梁主体的上方延伸的实施方式,此时的第二翻边向上延伸后,可以提高后板外板上部区域的抗凹性能。
或者,所述第一翻边向所述横梁主体的上方延伸,所述第二翻边向所述横梁主体的上方延伸,所述第一翻边、所述横梁主体和所述第二翻边配合形成开口朝上的“U”字形横梁;
或者,所述第一翻边向所述横梁主体的下方延伸,所述第二翻边向所述横梁主体的下方延伸,所述第一翻边、所述横梁主体和所述第二翻边配合形成开口朝下的“U”字形横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的部分与所述后板内板焊接,所述第一翻边的未焊接部分设置有避让台阶,且所述避让台阶与所述后板内板的间距大于或等于3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翻边上设置有涂胶槽,所述涂胶槽内填充膨胀胶,所述膨胀胶在膨胀后支撑在所述后板外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外板支撑板,所述外板支撑板与所述第二翻边连接,所述外板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横梁主体的下方,所述外板支撑板的表面涂覆膨胀胶,所述膨胀胶在膨胀后支撑在所述后板外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边结构还包括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第三翻边与所述横梁主体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所述第三翻边处于所述横梁主体长度方向的第一侧;第四翻边与所述横梁主体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所述第四翻边处于所述横梁主体长度方向的第二侧;
其中,所述加强腔内设置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后板内板固定连接并处于所述后板内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三翻边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后板内板固定连接并处于所述后板内板的第二侧,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四翻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结构上开设有线束过孔和/或工艺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结构上设置有加强筋。上述结构的加强筋可以提高横梁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辆主体以及设置在车辆主体分后方的后备箱,所述后备箱的箱门包括上述述的车箱后板;所述车箱后板为一体式后板或者复合式后板,所述车辆后板为所述复合式后板时,所述车箱后板包括后板大门以及嵌设在所述后板大门上的后板小门。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具有上述车箱后板的车辆,可以使横梁结构的连接稳定性更高,可以对后板外板进行支撑,并且可以降低横梁结构整体的占用空间,减轻横梁结构的重量,降低横梁结构成本的有益效果,进而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上述车辆中的车箱后板可以为传统的一体式后板,也可以为复合式后板,车辆后板为复合式后板时,车箱后板包括后板大门以及嵌设在后板大门上的后板小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后板内板与横梁结构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横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横梁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横梁结构为“Z”字形横梁时的第一种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横梁结构为“Z”字形横梁时的第二种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横梁结构为“U”字形横梁时的第一种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横梁结构为“U”字形横梁时的第二种断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后板内板;110、第一加强板;120、第二加强板;200、横梁结构;210、横梁主体;211、加强筋;212、线束过孔;213、工艺孔;220、第一翻边;221、避让台阶;230、第二翻边;231、涂胶槽;240、第三翻边;250、第四翻边;300、外板支撑板;400、后板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箱后板,具有横梁结构200的连接稳定性更高,可以对后板外板400进行支撑,并且可以降低横梁结构200整体的占用空间,减轻横梁结构200的重量,降低横梁结构200成本的有益效果。
参照图1至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车箱后板包括后板外板400(图1至图4未示出)、后板内板100和横梁结构200,后板内板100与后板外板400连接,并围合成加强腔;横梁结构200设置在加强腔内,横梁结构200靠近后板内板100的一侧与后板内板100固定连接,横梁结构200背离后板内板100的一侧与后板外板400直接或间接地抵接。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后板外板400是车辆最外侧的板状结构,后板内板100是处于车箱内侧的板状结构,后板外板400和后板内板100可以共同组成本申请的车箱后板。后板内板100可以与后板外板400连接并围合成加强腔,加强腔内可以进行走线(部分导线的安装和收纳),或者加设一些辅助部件如电动锁等;横梁结构200可以对后板内板100和后板外板400的连接进行加强,具体可以通过横梁结构200背离后板内板100的一侧来支撑后板外板400,使后板外板400不容易因外力而出现形变,提高后板外板400的抗凹性能。横梁结构200具体设置在加强腔内,横梁结构200可以是完全固定连接在后板内板100上的,横梁结构200与后板外板400的连接可以设置为抵接,横梁结构200可以直接对后板外板400进行支撑,也可以通过膨胀胶等结构进行辅助支撑,进而可以实现横梁结构200对后板外板400的支撑效果。上述横梁结构200一侧与后板内板100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后板外板400直接或间接地抵接的方式,可以将横梁结构200的主体结构设置为横向的板状结构,进而可以降低横梁结构200整体的占用空间,减轻横梁结构200的重量,降低横梁结构200的成本。本申请实施例具有横梁结构200的连接稳定性更高,可以对后板外板400进行支撑,并且可以降低横梁结构200整体的占用空间,减轻横梁结构200的重量,降低横梁结构200成本的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车箱后板是车箱后门的一部分,车箱后门可以开启或关闭车箱。车箱后板具体是车箱后门背离车头一侧的部分,且该部分在此时是竖向设置的。
参照图1至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横梁结构200包括横梁主体210以及设置在横梁结构200周侧的翻边结构,横梁主体210可以为板状结构,翻边结构包括第一翻边220和第二翻边230,第一翻边220与横梁主体210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第一翻边220处于横梁主体210靠近后板内板100的一侧,第一翻边220与后板内板100固定连接;第二翻边230与横梁主体210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第二翻边230处于横梁主体210背离后板内板100的一侧,第二翻边230与后板外板400抵接。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横梁主体210是横梁结构200中起支撑作用的支撑部分,翻边结构是横梁结构200中的连接部分。具体地,第一翻边220可以将横梁主体210稳定地固定在后板内板100上,固定方式可以为卡接、粘接、磁吸或者焊接的方式。第二翻边230可以对后板外板400进行支撑,具体可以将第二翻边230直接或间接地抵接在后板外板400上。第二翻边230与后板外板400的连接可以设置为抵接,横梁结构200可以直接抵接在后板外板400上并对后板外板400进行支撑,也可以通过膨胀胶等结构进行辅助支撑,进而可以实现横梁结构200对后板外板400的支撑效果。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较大的第二翻边230或者在第二翻边230上连接外板支撑板300,以提高第二翻边230的支撑面积,进而提高横梁结构200对后板外板400的支撑效果,提高后板外板400的抗凹性能。
需要说明的,翻边结构可以连接在加强腔的内壁,具体可以将第一翻边220固定连接在于后板内板100相对应的内壁上,将第二翻边230抵接在和后板外板400相对应的内壁上,第二翻边230的抵接位置可以提高支撑面积,进而可以使横梁结构200能够更好地支撑后板外板400。
参照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横梁主体210处于水平位置时,第一翻边220向横梁主体210的上方延伸,第二翻边230向横梁主体210的下方延伸,第一翻边220、横梁主体210和第二翻边230配合形成“Z”字形横梁;上述结构是“Z”字形横梁的一种实施方式,该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翻边220向横梁主体210的上方延伸,第一翻边220的下方焊接在后板内板100上,其余未焊接部分可以形成至少一个下述的避让台阶221,第二翻边230向横梁主体210的下方延伸,第二翻边230可以提高对后板外板400的支撑面积,提高支撑稳定性,在第二翻边230向下延伸后,可以提高后板外板400下部区域的抗凹性能;对应地,“Z”字形横梁也可以为第一翻边220向横梁主体210的下方延伸,第二翻边230向横梁主体210的上方延伸的实施方式(参照图6),此时的第二翻边230向上延伸后,可以提高后板外板400上部区域的抗凹性能。
或者,参照图7,第一翻边220向横梁主体210的上方延伸,第二翻边230向横梁主体210的上方延伸,第一翻边220、横梁主体210和第二翻边230配合形成开口朝上的“U”字形横梁;上述结构是“U”字形横梁的一种实施方式,该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翻边220向横梁主体210的上方延伸,第一翻边220的下方焊接在后板内板100上,其余未焊接部分可以形成至少一个下述的避让台阶221,第二翻边230向横梁主体210的上方延伸,第二翻边230可以提高对后板外板400的支撑面积,提高支撑稳定性,在第二翻边230向上延伸后,可以提高后板外板400上部区域的抗凹性能。
或者,参照图8,第一翻边220向横梁主体210的下方延伸,第二翻边230向横梁主体210的下方延伸,第一翻边220、横梁主体210和第二翻边230配合形成开口朝下的“U”字形横梁。上述结构是“U”字形横梁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翻边220向横梁主体210的下方延伸,第一翻边220的上方焊接在后板内板100上,其余未焊接部分可以形成至少一个下述的避让台阶221,第二翻边230向横梁主体210的下方延伸,第二翻边230可以提高对后板外板400的支撑面积,提高支撑稳定性,在第二翻边230向下延伸后,可以提高后板外板400下部区域的抗凹性能。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上述结构说明了几种横梁结构200的实施方式,本申请的附图是以第一种实施方式为例进行更详尽的说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上下都是以水平面为基准,也就是横梁主体210处于水平位置时的上下方位。
参照图2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翻边220的部分与后板内板100焊接,第一翻边220的未焊接部分设置有避让台阶221,且避让台阶221与后板内板100的间距大于或等于3mm。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避让台阶221可以对后板内板100进行避让,提高第一翻边220与后板内板100的连接稳定性。后板内板100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凸起,避让台阶221可以对相应的加强凸起进行避让。避让台阶221与后板内板100的间距具体可以为3mm、3.5mm、4mm、5mm等。必要时,也可以将避让台阶221与后板内板100的间距设置为2mm、2.5mm等。
需要说明的是,避让台阶221也可以改善因第一翻边220与后板内板100的相互作用形成杠杆效应损坏焊接位置的情况,具体地,第一翻边220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在没有设置比如台阶时,在横梁主体210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晃动后,第一翻边220背离焊接位置的一侧可以形成一个杠杆的支点,杠杆的力臂就是第一翻边220本身,这样在晃动过程中第一翻边220会加速焊接位置破损,降低了焊接位置的连接强度,容易在低于使用期限内出现焊接失效的情况,而设置了避让台阶221后,就不容易出现上述的杠杆效应,避让结构可以通过支点远离的方式改善上述情况,本申请的避让台阶221可以提高第一翻边220与后板内板100焊接后的连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避让台阶221可以设置为一个较大的避让台阶221,也可以为多个大小不一的避让子台阶构成。比如,多个避让台阶221可以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避让子台阶和第二避让子台阶,第一避让子台阶与后板内板100的间距可以等于3mm,第二避让子台阶与后板内板100的间距可以等于5mm,并且,每个避让台阶221的宽度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如,第一避让子台阶的宽度为10mm,第二避让子台阶的宽度为20mm。第一避让子台阶和第二避让子台阶高度可以相同,上述的高度方向是第一翻边220延伸方向,宽度方向避让台阶221的排布方向,可以是横梁结构200的长度方向。上述结构为避让台阶221的一些示例性的描述,不代表避让台阶221仅可以为上述的设置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避让台阶221的设置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翻边230上设置有涂胶槽231,涂胶槽231内填充膨胀胶,膨胀胶在膨胀后支撑在后板外板400上。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涂胶槽231可以方便容纳对应的膨胀胶,在膨胀胶膨胀后,可以更好地连接在第二翻边230上,提高第二翻边230与膨胀胶的连接稳定性。膨胀胶并没有粘接作用,膨胀胶可以在电泳烘烤后膨胀并填充第二翻边230和后板外板400之间的间隙,保证第二翻边230的支撑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翻边230可以使一个连续的大翻边,也可以为间隔设置的多个小翻边。
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车箱后板还包括外板支撑板300,外板支撑板300与第二翻边230连接,外板支撑板300设置在横梁主体210的下方,外板支撑板300的表面涂覆膨胀胶,膨胀胶在膨胀后支撑在后板外板400上。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外板支撑板300可以提高第二翻边230的支撑面积,提高横梁结构200对后板外板400的支撑稳定性。在外板支撑板300设置在横梁主体210的下方后,可以提高后板外板400下部区域的抗凹性能。可以根据需要在外板支撑板300上也设置对应的涂胶槽231。
参照图2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翻边结构还包括第三翻边240和第四翻边250,第三翻边240与横梁主体210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第三翻边240处于横梁主体210长度方向的第一侧;第四翻边250与横梁主体210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第四翻边250处于横梁主体210长度方向的第二侧;
其中,加强腔内设置有第一加强板110和第二加强板120,第一加强板110与后板内板100固定连接并处于后板内板100的第一侧,第一加强板110与第三翻边240连接;第二加强板120与后板内板100固定连接并处于后板内板100的第二侧,第二加强板120与第四翻边250连接。第一加强板110和第二加强板120可以对加强腔的稳定性进行加强,具体可以提高后板内板100中第一侧和第二侧位置的刚度。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第三翻边240和第四翻边250可以提高整个横梁结构200的连接稳定性。第一加强板110与第三翻边240连接,和/或第二加强板120与第四翻边250连接后,均可以提高横梁结构200的连接稳定性。可以根据需要仅设置第三翻边240或者仅设置第四翻边250,优选同时设置第三翻边240和第四翻边250。
需要说明的是,在加强腔内没有设置第一加强板110和第二加强板120时,可以将第三翻边240和第四翻边250分别固定连接在后板内板10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三翻边240和第四翻边250与对应位置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第三翻边240和第四翻边250上设置与上述避让台阶221类似的避让结构。
参照图2至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横梁结构200上开设有线束过孔212和/或工艺孔213。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线束过孔212可以将导线、钢丝等线束穿过,方便线束的整理和排布,工艺孔213可以降低横梁结构200的耗材,进一步减轻横梁结构200的重量,降低横梁结构200的成本。工艺孔213可以为喷蜡工艺孔213。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线束过孔212的侧边开设装线孔,以通过装线孔的配合下提高线束的连接稳定性,具体可以通过扎带、箍圈等结构的配合来固定线束。
需要说明的是,横梁结构200上还可以根据需要开设其他类型的通孔,比如安装对应匹配件的安装孔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横梁结构200上设置有加强筋211。加强筋211可以提高横梁结构200的刚度和强度,加强筋211可以设置在横梁主体210上,具体可以在横梁主体210上设置至少一个加强筋211,加强筋211可以为加强凸棱、加强凹槽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是单独的加强凸棱或加强凹槽,也可以为加强凸棱、加强凹槽交替设置。加强凸棱、加强凹槽的形状根据需要设置,可以为直线形、波浪形、锯齿形等。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第一翻边220、第二翻边230、第三翻边240、第四翻边250以及外板支撑板300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对应的加强筋211,以提高对应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横梁结构200可以在连接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横梁结构200重量降低40%,横梁结构200的成本降低50%。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辆主体以及设置在车辆主体分后方的后备箱,后备箱的箱门包括上述述的车箱后板;车箱后板为一体式后板或者复合式后板,车辆后板为复合式后板时,车箱后板包括后板大门以及嵌设在后板大门上的后板小门。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具有上述车箱后板的车辆,可以使横梁结构200的连接稳定性更高,可以对后板外板400进行支撑,并且可以降低横梁结构200整体的占用空间,减轻横梁结构200的重量,降低横梁结构200成本的有益效果,进而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具体地,后板内板100可以与后板外板400连接并围合成加强腔,加强腔内可以进行走线,或者加设一些辅助部件如电动锁等;横梁结构200可以对后板内板100和后板外板400的连接进行加强,具体可以通过横梁结构200背离后板内板100的一侧来支撑后板外板400,使后板外板400不容易因外力而出现形变。横梁结构200具体设置在加强腔内,横梁结构200可以是完全固定连接在后板内板100上的,横梁结构200与后板外板400的连接可以设置为抵接,横梁结构200可以直接对后板外板400进行支撑,也可以通过膨胀胶等结构进行辅助支撑,进而可以实现横梁结构200对后板外板400的支撑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车辆中的车箱后板可以为传统的一体式后板,也可以为复合式后板,车辆后板为复合式后板时,车箱后板包括后板大门以及嵌设在后板大门上的后板小门。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箱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箱后板包括:
后板外板;
后板内板,与所述后板外板连接,并围合成加强腔;
横梁结构,设置在所述加强腔内,所述横梁结构靠近所述后板内板的一侧与所述后板内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结构背离所述后板内板的一侧与所述后板外板直接或间接地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箱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结构包括横梁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梁结构周侧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包括:
第一翻边,与所述横梁主体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所述第一翻边处于所述横梁主体靠近所述后板内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后板内板固定连接;
第二翻边,与所述横梁主体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所述第二翻边处于所述横梁主体背离所述后板内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后板外板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箱后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主体处于水平位置时,所述第一翻边向所述横梁主体的上方延伸,所述第二翻边向所述横梁主体的下方延伸,所述第一翻边、所述横梁主体和所述第二翻边配合形成“Z”字形横梁;
或者,所述第一翻边向所述横梁主体的上方延伸,所述第二翻边向所述横梁主体的上方延伸,所述第一翻边、所述横梁主体和所述第二翻边配合形成开口朝上的“U”字形横梁;
或者,所述第一翻边向所述横梁主体的下方延伸,所述第二翻边向所述横梁主体的下方延伸,所述第一翻边、所述横梁主体和所述第二翻边配合形成开口朝下的“U”字形横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箱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的部分与所述后板内板焊接,所述第一翻边的未焊接部分设置有避让台阶,且所述避让台阶与所述后板内板的间距大于或等于3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箱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上设置有涂胶槽,所述涂胶槽内填充膨胀胶,所述膨胀胶在膨胀后支撑在所述后板外板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箱后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板支撑板,所述外板支撑板与所述第二翻边连接,所述外板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横梁主体的下方,所述外板支撑板的表面涂覆膨胀胶,所述膨胀胶在膨胀后支撑在所述后板外板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箱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结构还包括:
第三翻边,与所述横梁主体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所述第三翻边处于所述横梁主体长度方向的第一侧;
第四翻边,与所述横梁主体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所述第四翻边处于所述横梁主体长度方向的第二侧;
其中,所述加强腔内设置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后板内板固定连接并处于所述后板内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三翻边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后板内板固定连接并处于所述后板内板的第二侧,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四翻边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箱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结构上设置有加强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箱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结构上开设有线束过孔和/或工艺孔。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主体;
后备箱,设置在车辆主体分后方,所述后备箱的箱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箱后板;
所述车箱后板为一体式后板或者复合式后板,所述车辆后板为所述复合式后板时,所述车箱后板包括后板大门以及嵌设在所述后板大门上的后板小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87014.8U CN219115573U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车箱后板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87014.8U CN219115573U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车箱后板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15573U true CN219115573U (zh) | 2023-06-02 |
Family
ID=86523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187014.8U Active CN219115573U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车箱后板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15573U (zh) |
-
2022
- 2022-11-28 CN CN202223187014.8U patent/CN21911557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306783B2 (ja) |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ユニット取付構造 | |
JP5012862B2 (ja) | 電気自動車のモータルーム構造 | |
US11192588B2 (en) | Low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electric vehicle | |
CN215284981U (zh) | 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 |
KR102359711B1 (ko) |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 장치 | |
US20230072159A1 (en) | Vehicle | |
CN219115573U (zh) | 车箱后板及车辆 | |
CN213413484U (zh) | 汽车天窗的支撑框架和车辆 | |
CN211107731U (zh) | 一种汽车地板边梁及电动车车身 | |
JP7491207B2 (ja) | 車両用フロア構造 | |
CN210234892U (zh) | 一种蓄电池布置结构与一种客车 | |
CN213768733U (zh) | 机舱上层支架总成的安装架、车辆机舱前围和车辆 | |
CN209921420U (zh) | 后副车架安装点的加强结构 | |
CN219948369U (zh) | 用于车辆的侧围上接头和车辆 | |
CN216185526U (zh) | 汽车加强结构及汽车 | |
CN214057220U (zh) | 水箱安装支架 | |
CN218877413U (zh) | 一种车辆及前地板总成结构 | |
CN221541721U (zh) | 后纵梁组件及车辆 | |
CN217022163U (zh) | 车辆发动机悬挂结构 | |
CN219487576U (zh) | 前轮罩总成及车辆 | |
CN220535764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却模块安装结构 | |
CN117184245A (zh) | 一种后车身结构及车辆 | |
CN219927795U (zh) | 车架总成及车辆 | |
CN220809142U (zh) | 一种电堆安装结构及车辆 | |
CN220147425U (zh) | 箱梁式车架本体、车架总成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