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5555U - 后纵梁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纵梁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15555U
CN219115555U CN202223531717.8U CN202223531717U CN219115555U CN 219115555 U CN219115555 U CN 219115555U CN 202223531717 U CN202223531717 U CN 202223531717U CN 219115555 U CN219115555 U CN 219115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ttom plate
sealing plate
fixing
rai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317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穆林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317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15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15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155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纵梁结构及车辆,后纵梁结构包括后纵梁和封板,其中,后纵梁包括底板和连接于底板相对两侧的侧板,以形成容纳空间,底板上开设有贯穿其的避让孔;封板设于容纳空间内,并能够遮挡避让孔,封板对应避让孔的位置,向远离底板的方向凸出设置,以在封板朝向底板的一侧对应形成与避让孔连通的避让空间。通过以上的结构形式,不仅可以为后拖拽臂转轴的侵入提供必要的空间,而且还能降低车辆行驶时石子等异物进入后纵梁的容纳空间内造成异响的风险,从而提高了车辆乘用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后纵梁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纵梁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后纵梁结构中的扭力梁拖拽臂安装点为车身和底盘的关键连接点。在相关技术中,后拖拽臂转轴Z向(是指车辆的高度方向)侵入后纵梁,但后纵梁Y向(Y向是指车辆行驶时,驾驶员的左右方向)截面尺寸充裕,此时通过在后纵梁上开孔以对后拖拽臂转轴的侵入进行避让。由于后拖拽臂安装点处可设置安装支架来充当封板,以对开孔区域进行物理密封,避免行驶过程中石子进入后纵梁后产生异响。
而电动车为了追求长续航,导致电池包尺寸过大,再加上轮胎的限制,导致后纵梁的Y向截面尺寸无法加大。在Y向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无法通过在后拖拽臂的安装点处设置另外的安装支架充当封板,对后纵梁上的避让孔进行密封。这就使得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导致石子进入纵梁内引起车辆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关技术中因Y向空间有限,在后纵梁的避让孔处无法设置遮挡结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容易导致石子等异物进入后纵梁内,产生异响的问题,提供一种后纵梁结构及车辆。
一种后纵梁结构,所述后纵梁结构包括:
后纵梁,包括底板和连接于底板相对两侧的侧板,以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贯穿其的避让孔;
封板,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能够遮挡所述避让孔,所述封板对应所述避让孔的位置,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凸出设置,以在所述封板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对应形成与所述避让孔连通的避让空间。
一种车辆,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后纵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纵梁结构,在后纵梁中,通过底板和底板两侧的侧板共同形成容纳空间,并在底板上开设避让孔,以对后拖拽臂转轴的侵入进行避让;通过在容纳空间内设置封板,并通过封板遮挡底板上的避让孔,以降低在车辆行驶时石子等异物从避让孔处进入容纳空间内引起异响的风险。通过将封板上避让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成向远离底板的方向凸出的形式,以在封板朝向底板的一侧对应形成与避让孔连通的避让空间,以为后拖拽臂转轴的侵入提供必要的空间。通过以上的结构形式,不仅可以为后拖拽臂转轴的侵入提供必要的空间,而且还能降低车辆行驶时石子等异物进入后纵梁的容纳空间内造成异响的风险,从而提高了车辆乘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A-A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后纵梁100;底板110;避让孔111;侧板120;
封板200;避让空间210;连接部220;
安装加强板300;通孔310;第一翻边320;第二固定点321;第一固定点330;
支撑板400;第二翻边410;第四固定点411;第三固定点420;
固定件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3,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沿A-A的剖面图。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纵梁结构,后纵梁结构包括后纵梁100和封板200,后纵梁100包括底板110和连接于底板110相对两侧的侧板120,以形成容纳空间,底板110上开设有贯穿其的避让孔111;封板200设于容纳空间内,并能够遮挡避让孔111,封板200对应避让孔111的位置,向远离底板110的方向凸出设置,以在封板200朝向底板110的一侧对应形成与避让孔111连通的避让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纵梁结构,用于车辆中,在后纵梁100中,通过底板110和底板110两侧的侧板120共同形成容纳空间,并在底板110上开设避让孔111,以对后拖拽臂转轴的侵入进行避让;通过在容纳空间内设置封板200,并通过封板200遮挡底板110上的避让孔111,以降低在车辆行驶时石子等异物从避让孔111处进入容纳空间内引起异响的风险。通过将封板200中避让孔111对应的位置设置成向远离底板110的方向凸出的形式,以在封板200朝向底板110的一侧对应形成与避让孔111连通的避让空间,以为后拖拽臂转轴的侵入提供必要的空间。通过以上的结构形式,不仅可以为后拖拽臂转轴的侵入提供必要的空间,而且还能降低车辆行驶时石子等异物进入后纵梁100的容纳空间内造成异响的风险,从而提高了车辆乘用的舒适性。
具体地,后纵梁100是由材料型号为Hc420/780DP,厚度为1.6mm左右的冷轧汽车结构钢,通过冷冲压成型得到的,其中,后纵梁100中的容纳空间为U型槽。当然对于后纵梁100的厚度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制。后纵梁100采用1.6mm左右厚度的冷轧汽车结构钢,可使得后纵梁100在满足强度需求的情况下,减轻其重量,进而有利于减轻整车重量。而将后纵梁100设置成具有U型凹槽的结构形式,有利于提高后纵梁100的抗弯强度。封板200是由材料型号为Hc340/590DP,厚度为1.2mm的冷轧汽车结构钢,通过冷冲压构造出一盆型结构。封板200整体向容纳空间内拱起,在背离朝向底板110的侧面上形成凹陷的避让空间210,在远离底板110的侧面向上拱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后纵梁结构还包括安装加强板300,安装加强板300设于容纳空间内,安装加强板300上开设有与避让孔111相对应的通孔310,安装加强板300与底板110固定连接,封板200固定连接于安装加强板300,封板200能够遮挡通孔310。通过在后纵梁100的容纳空间内固定连接安装加强板300,以提高后纵梁100开设避让孔111的部位的结构强度。为了对后拖拽臂转轴的侵入进行避让,在安装加强板300上还开设了与避让孔111相对应的通孔310。通过将安装加强板300与底板110固定连接,封板200与安装加强板300固定连接以实现封板200、安装加强板300与后纵梁100之间的连接。通过封板200遮挡通孔310,以降低在车辆行驶时石子等异物从避让孔111处进入容纳空间内引起异响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加强板300与后纵梁100、封板200与安装加强板300均通过焊接固定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本公开中,安装加强板300选用与后纵梁100相同的材质,其后度为1.8mm左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后纵梁结构还包括多个固定件500,固定件500设置于封板200,固定件500上设置有螺纹孔,安装加强板300、底板110上均开设有与螺纹孔相对应的安装孔。具体地,固定件500为焊接螺母,焊接螺母焊接固定在封板200上。当底盘与后纵梁100安装时,通过将螺栓与焊接螺母螺纹配合,以实现底盘与后纵梁100的连接。通过在安装加强板300、后纵梁100的底板110开设与固定件500上的螺纹孔相对应的安装孔,以便于螺栓穿过并与固定螺母螺纹连接。而将焊接螺母与封板200固定连接,以使得在后纵梁结构中与底盘连接位置,是由后纵梁100的底板110、安装加强板300以及封板200共同构成,从而使得连接位置的强度更强,从而提高了底盘与后纵梁结构连接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封板200的周缘设有能够与安装加强板300相贴合的连接部220,固定件500固定连接于连接部220。通过将封板200的周缘设置连接部220,并将连接部220设置成与安装加强板300相贴合的形式,以增大封板200与安装加强板3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提高封板200与安装加强板30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两者连接的可靠性。而将固定件500设置在连接部220上,一方面使得固定件500设置在平面上,能保证固定件500连接位置的强度,另一方面,也容易实现固定件500连接的位置是封板200、安装加强板300以及后纵梁100三者叠加的位置,从而使得固定件500连接的位置强度更高。具体地,封板200的截面形状为一“几”字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加强板300沿第一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一翻边320,第一翻边320与侧板120相贴合,安装加强板300朝向底板110的侧面与底板110相贴合。在本公开中,安装加强板300的断面形状也为U型。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第一方向是指沿着后纵梁100的容纳空间,也就是U型凹槽的槽宽的方向,在实际应用时,后纵梁100的U型凹槽的槽宽方向与车辆行驶时,驾驶员的左右方向相一致,因此在本申请中用Y表示第一方向。在安装加强板300沿着第一方向Y的两侧设置第一翻边320,并将第一翻边320与侧板120相贴合,以增大安装加强板300与后纵梁10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两者连接的强度,进而提高可靠性。其中,第一翻边320沿着容纳空间的深度方向向上延伸,这样设置具有增强安装加强板300的抗弯强度的优点。将安装加强板300的侧面与底板110相贴合,以增大安装加强板300与后纵梁10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加强板300包括多个第一固定点330和多个第二固定点321,各第一固定点330位于安装加强板300朝向底板110的侧面上,封板200、安装加强板300和底板110在第一固定点330处焊接固定;各第一翻边320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二固定点321,第一翻边320与侧板120在第二固定点321处焊接固定。具体地,封板200、安装加强板300和底板110在第一固定点330处通过点焊的形式固定;第一翻边320和侧板120在第二固定点321处通过点焊的形式固定。由于封板200的结构限制,导致沿着容纳空间的宽度方向的焊接通道有限,因此在焊接时,优先将安装加强板300的第一翻边320上的第二固定点321与侧板120进行点焊,然后将安装加强板300上的第一固定点330与封板200、后纵梁100的底板110进行点焊固定。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固定点330和第二固定点321,并通过点焊的形式固定,在保证部件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可降低焊接时的焊接应力集中现象,从而可保证三者连接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后纵梁结构还包括支撑板400,支撑板400设于封板200上,并与封板200固定连接;支撑板400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具有第二翻边410,第二翻边410与侧板120相贴合,支撑板400朝向封板200的侧面与封板200相贴合。设置封板200的位置刚好是车辆地板与后纵梁100安装的位置,由于在容纳空间内设置了封板200,无法实现地板与后纵梁100的连接,若直接将底板连接在封板200上,则由于封板200的强度不够导致安装不可靠。在封板200上设置支撑板400,支撑板400用于与车辆的地板相连接,通过封板200与支撑板400相结合可提高地板安装处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可靠性。具体地,支撑件采用冷轧汽车结构件钢,其型号可以为HC340/410LA,厚度在1.5mm左右。
通过在支撑板400沿着第一方向的两侧设置第二翻边410,并且第二翻边410与侧板120相贴合,以增大支撑板400与后纵梁1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两者连接的可靠性。而将支撑板400朝向封板200的侧面设置成与封板200相贴合的形式,可增大支撑板400与封板20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两者的连接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板110、侧板120、支撑板400、以及封板200朝向侧板120的侧面共同围成封闭的腔体。具体地,在封板200的避让空间210的两侧均具有一个断面上为封闭结构的腔体,这样可提高整个后纵梁结构在扭力梁拖拽臂安装点处的抗弯性能及整体结构强度,从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400包括多个第三固定点420和多个第四固定点411,第三固定点420位于支撑板400朝向封板200的侧面上,封板200与支撑板400在第三固定点420处焊接固定;第二翻边410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固定点411,第二翻边410和侧板120在第四固定点411处焊接固定。具体地,封板200与支撑板400在第三固定点420处通过点焊的形式固定;第二翻边410和侧板120在第四固定点411处通过点焊的形式固定。通过设置多个第三固定点420和第四固定点411,并通过点焊的形式固定,在保证部件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可降低焊接时的焊接应力集中现象,从而可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如上的后纵梁结构,能够实现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结构包括:
后纵梁(100),包括底板(110)和连接于底板(110)相对两侧的侧板(120),以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底板(110)上开设有贯穿其的避让孔(111);
封板(200),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能够遮挡所述避让孔(111),所述封板(200)对应所述避让孔(111)的位置,向远离所述底板(110)的方向凸出设置,以在所述封板(200)朝向所述底板(110)的一侧对应形成与所述避让孔(111)连通的避让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结构还包括安装加强板(300);
所述安装加强板(300)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安装加强板(300)上开设有与所述避让孔(111)相对应的通孔(310);
所述安装加强板(300)与所述底板(110)固定连接,所述封板(200)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加强板(300),所述封板(200)能够遮挡所述通孔(3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结构还包括多个固定件(500);
所述固定件(500)设置于所述封板(200),所述固定件(500)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安装加强板(300)、所述底板(110)上均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的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200)的周缘设有能够与所述安装加强板(300)相贴合的连接部(220),所述固定件(500)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22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加强板(300)沿第一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一翻边(320),所述第一翻边(320)与所述侧板(120)相贴合,所述安装加强板(300)朝向所述底板(110)的侧面与所述底板(110)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加强板(300)包括多个第一固定点(330)和多个第二固定点(321);
各所述第一固定点(330)位于所述安装加强板(300)朝向所述底板(110)的侧面上,所述封板(200)、所述安装加强板(300)和所述底板(110)在所述第一固定点(330)处焊接固定;
各所述第一翻边(320)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固定点(321),所述第一翻边(320)与所述侧板(120)在所述第二固定点(321)处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结构还包括支撑板(400),所述支撑板(400)设于所述封板(200)上,并与所述封板(20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00)沿第一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二翻边(410);
所述第二翻边(410)与所述侧板(120)相贴合,所述支撑板(400)朝向所述侧板(120)的侧面与所述封板(200)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0)、所述侧板(120)、所述支撑板(400)、以及所述封板(200)朝向所述侧板(120)的侧面共同围成封闭的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00)包括多个第三固定点(420)和多个第四固定点(411);
所述第三固定点(420)位于所述支撑板(400)朝向所述封板(200)的侧面上,所述封板(200)与所述支撑板(400)在所述第三固定点(420)处焊接固定;
所述第二翻边(410)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固定点(411),所述第二翻边(410)和所述侧板(120)在所述第四固定点(411)处焊接固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纵梁结构。
CN202223531717.8U 2022-12-29 2022-12-29 后纵梁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9115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1717.8U CN219115555U (zh) 2022-12-29 2022-12-29 后纵梁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1717.8U CN219115555U (zh) 2022-12-29 2022-12-29 后纵梁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15555U true CN219115555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23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31717.8U Active CN219115555U (zh) 2022-12-29 2022-12-29 后纵梁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155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59217B2 (en) Modified upper rear door hinge patch
US11440593B2 (en)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CN113147904B (zh) 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
KR20220048785A (ko) 차량용 차체
CN219115555U (zh) 后纵梁结构及车辆
US4440438A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CN213413568U (zh) 一种二排座椅转轴固定结构
CN115056859A (zh) 一种后减震器安装板总成及后轮罩总成
JP3274080B2 (ja)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開口部の補強構造
US8079638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JP3305225B2 (ja)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開口部の補強構造
CN219154579U (zh) 门槛后段结构及车辆
CN212073630U (zh) 尾门铰链加强板及汽车
US11603141B2 (en) Rear sid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JP3324450B2 (ja) 車両荷台のフロア構造
JPH0752835A (ja)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フレーム固定部構造
JP3274079B2 (ja) 横開き式バックドアの支持構造
CN218662052U (zh) 门槛梁与a柱内板的连接组件和车辆
CN113799570B (zh) 一种高强度扭力梁安装架、下车体及白车身
CN218929149U (zh) 无框玻璃车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4928882U (zh) 用于车辆锁钩的加强板和具有它的车辆
JP7348601B1 (ja) 車両の後部構造
CN218662047U (zh) 上纵置加强板和车辆
CN213413477U (zh) 车门铰链加强板组件、螺母板和车辆
CN213799921U (zh) 一种应用于侧碰的门槛加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