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7800U -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07800U CN219107800U CN202223290348.8U CN202223290348U CN219107800U CN 219107800 U CN219107800 U CN 219107800U CN 202223290348 U CN202223290348 U CN 202223290348U CN 219107800 U CN219107800 U CN 2191078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nagement system
- battery management
- circuit board
- plug
- copper 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壳体、电路板和接线端子。电路板置于壳体内,电路板上开设有孔组,孔组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排布的通孔;接线端子包括铜排,铜排连接于壳体且第一端用于与外部结构电连接,铜排的第二端沿厚度方向贯通开设有通槽,通槽将第二端分隔为至少两个插件,至少两个插件与孔组内的至少两个通孔一一对应插接,且插件与电路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利于降低焊接工艺的难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证电池管理系统的合格率以及耐用性,又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BMS)是电池包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管理系统通常包括壳体、电路板和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包括铜排和螺柱,铜排的一端连接于壳体,另一端连接于壳体内的电路板,螺柱与铜排连接,且螺柱用于与汽车总成或电池模组连接。电池管理系统上设置有用于输入电流的接线端子以及用于输出电流的接线端子。来自电池模组的电流通过用于输入电流的接线端子流入,再经过电路板,最后通过用于输出电流的接线端子流向汽车总成。
现有技术中,电路板上开设有过孔,铜排的端部插装于过孔内并与电路板通过焊锡连接。为了保证铜排与电路板之间的可靠焊接,焊锡需要沿铜排的周向覆盖铜排,但铜排的厚度较厚且宽度较宽,焊锡需要覆盖的路径较长,增加了焊接工艺的难度,也提高了对于焊接设备的要求,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铜排与电路板之间的焊接合格率;此外,电路板上的通孔的开孔面积较大,也不利于保证通孔的加工精度,插件不能顺利插装于通孔内的可能性较高,影响生产效率。
基于此,亟需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包用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包,以降低焊接工艺的难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证电池管理系统的合格率以及耐用性,又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
壳体;
电路板,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孔组,所述孔组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排布的通孔;
接线端子,包括铜排,所述铜排连接于所述壳体且第一端用于与外部结构电连接,所述铜排的第二端沿厚度方向贯通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将所述第二端分隔为至少两个插件,至少两个所述插件与所述孔组内的至少两个所述通孔一一对应插接,且所述插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插件的末端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插件的侧壁,所述导向斜面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插件的末端端面并朝向所述末端端面的中心倾斜。
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插件的侧壁与所述通孔的孔壁之间间隔设置。
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为过孔,所述插件的侧壁与所述通孔孔壁上的金属层之间的间隔内填充有焊锡。
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凸出设置有导热部,所述导热部与所述电路板上的功率器件导热接触,且所述导热部与所述电路板绝缘设置。
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绝缘导热垫,所述绝缘导热垫的一侧与所述功率器件贴合,所述绝缘导热垫的另一侧与所述导热部贴合。
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分支板和第二分支板,所述第一分支板与所述第二分支板电连接且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分支板上开设所述孔组,所述插件通过所述孔组与所述第一分支板电连接。
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第一分支板和所述第二分支板均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第一紧固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分支板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分支板并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顶盖和底壳,所述顶盖位于所述底壳上方并与所述底壳扣合连接。
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凸出部和第一容纳槽,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容纳槽中的一个,所述底壳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容纳槽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凸出部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一容纳槽具有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槽侧壁,所述第一方向水平设置。
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包括主体和前端板,所述前端板位于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铜排连接于所述前端板,所述前端板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
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二凸出部和第二容纳槽,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容纳槽中的一个,所述前端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容纳槽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凸出部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二容纳槽具有两个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槽侧壁,所述第二方向水平设置。
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的内侧壁上凸出设置有凸起。
一种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包,其包括壳体、电路板和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的铜排的第二端开设有通槽,通槽将铜排的第二端分隔为至少两个插件,即插件横截面的周长较小,插件与通孔插接后,对于每个插件而言,焊锡需要覆盖的路径较短,利于降低焊接工艺的难度,也降低了对于焊接设备的要求,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便于保证铜排与电路板之间的焊接合格率,保证了电池管理系统的合格率以及耐用性;此外,由于插件的截面积较小,从而减小通孔的开孔面积,利于保证通孔的加工精度,利于保证插件能够顺利插装于通孔内,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前端板以及第一分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以及第一分支板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11、顶盖;111、主体;1111、第一加强筋;1112、第二加强筋;1113、凸起;112、前端板;12、底壳;121、导热部;
2、电路板;21、第一分支板;211、通孔;22、第二分支板;221、第一连接器;222、第二连接器;
3、接线端子;3a、第一接线端子;3b、第二接线端子;31、铜排;311、插件;3111、导向斜面;32、螺柱;
4、第一限位组件;41、第一凸出部;42、第一容纳槽;
5、第二限位组件;51、第二凸出部;52、第二容纳槽;
6、第一紧固件;7、第二紧固件;8、第三紧固件;9、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具体地,如图1-图8所示,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壳体1、电路板2和接线端子3。电路板2置于壳体1内,电路板2上开设有孔组,孔组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排布的通孔211;接线端子3包括铜排31,铜排31连接于壳体1且第一端用于与外部结构电连接,铜排31的第二端沿厚度方向贯通开设有通槽,通槽将第二端分隔为至少两个插件311,至少两个插件311与孔组内的至少两个通孔211一一对应插接,且插件311与电路板2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插件311与电路板2通过焊接实现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其包括壳体1、电路板2和接线端子3,接线端子3的铜排31的第二端开设有通槽,通槽将铜排31的第二端分隔为至少两个插件311,即插件311横截面的周长较小,插件311与通孔211插接后,对于每个插件311而言,焊锡需要覆盖的路径较短,利于降低焊接工艺的难度,也降低了对于焊接设备的要求,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便于保证铜排311与电路板2之间的焊接合格率,保证了电池管理系统的合格率以及耐用性;此外,由于插件311的截面积较小,从而减小通孔211的开孔面积,利于保证通孔211的加工精度,利于保证插件311能够顺利插装于通孔211内,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方案,插件311的末端设置有导向斜面3111,导向斜面3111的一端连接于插件311的侧壁,导向斜面3111的另一端连接于插件311的末端端面并朝向末端端面的中心倾斜。通过导向斜面3111的设置,能够缩小插件311末端的宽度,便于将插件311插装至通孔211内,便于生产加工,利于保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插件311的横截面为方形,即插件311具有四个侧壁,插件311上设置有四个导向斜面3111,四个导向斜面3111与四个侧壁一一对应设置,且四个导向斜面3111沿插件311的周向首尾相连,使得插件311的末端形成棱台状,进一步缩小插件311末端的宽度,便于将插件311插装至通孔211内。
作为优选方案,插件311的侧壁与通孔211的孔壁之间间隔设置,即插件311与通孔211之间间隙配合,进一步便于将插件311插装至通孔211内,便于生产加工,利于保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通孔211为过孔,插件311的侧壁与通孔211孔壁上的金属层之间的间隔内填充有焊锡。上述结构设置,既能够实现插件311与电路板2之间的电连接,又能够实现插件311与电路板2之间的固定连接,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铜排31的第二端开设有三个通槽,三个通槽沿铜排31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以使铜排31的第二端形成有四个插件311。同理,同一孔组内设置有四个通孔211。在其他实施例中,通槽和通孔211的数量可适应性调整,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接线端子3还包括螺柱32,螺柱32置于壳体1外侧并用于与外部结构电连接,且螺柱32的一端与铜排31的第一端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螺柱33用于与汽车总成或电池模组电连接。
进一步地,接线端子3设置有四个,设定其中两个接线端子3为第一接线端子3a,另外两个接线端子3为第二接线端子3b。两个第一接线端子3a分别用于与电池模组的正极与负极连接,且两个第二接线端子3b分别用于与汽车总成的正极与负极连接。其中,接线端子3与电池模组和汽车总成之间的连接方式均可参考现有技术,非本实施例的保护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接线端子3设置有四个,故孔组设置有四组,四个接线端子3分别一一对应插接于四组孔组内。
作为优选方案,壳体1的内侧壁凸出设置有导热部121,导热部121与电路板2上的功率器件导热接触,且导热部121与电路板2绝缘设置。在电池管理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功率器件易发热,上述设置,便于将功率器件上的热量通过导热部121传递至壳体1上,再由壳体1散出,保证了电池管理系统的稳定使用,也就保证了电池管理系统的耐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功率器件为MOS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Transistor)、TVS管(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等易发热的器件,其中,功率器件还可为其他器件,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壳体1包括金属材质的底壳12,底壳12的内侧壁凸出设置有导热部121,进一提高了热传递的效率,保证了底壳12以及导热部121的散热作用。底壳12位于电路板2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2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质量较轻,且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电路板2包括第一分支板21和第二分支板22,第一分支板21与第二分支板22电连接且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利于缩小电路板2在水平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从而缩小电池管理系统的水平占用空间,使得电池管理系统能够适用于较小的安装空间,扩大了适用范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支板21和第二分支板22均为PCB板,第一分支板21和第二分支板22之间可通过板端连接器、导线或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等结构实现电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第一分支板21上设置有功率器件,且第一分支板21上开设孔组,插件311通过孔组与第一分支板21电连接。第一分支板21位于第二分支板22的下方。
第一分支板21与第二分支板22均水平设置,第一分支板21与第二分支板22之间间隔设置,避免了第一分支板21与第二分支板22上的器件接触导致的短路,保证了电池管理系统的使用安全。
优选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置于壳体1内并与壳体1连接,且第一分支板21和第二分支板22均与连接组件连接。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分支板21和第二分支板22与壳体1之间均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同时也利于简化第一分支板21和第二分支板22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也利于减少壳体1与上述连接结构之间的连接位置,利于缩小壳体1的表面积和体积。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9和第一紧固件6,连接件9的一端穿设于第一分支板21并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第一紧固件6穿过第二分支板22并与连接件9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第一分支板21和第二分支板22,便于对第一分支板21和第二分支板22单独进行维护,降低了维护时的操作难度。
具体地,第一分支板21通过连接件9与底壳12固定连接。连接件9竖直设置。连接件9的底端设置有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柱状结构穿过第一分支板21并与底壳12螺纹连接。连接件9的顶部开设有螺孔,第一紧固件6穿过第二分支板22并通过螺孔与连接件9螺纹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紧固件6为螺钉。
进一步地,第二分支板2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221和第二连接器222,壳体1上开设有两个穿孔,第一连接器221和第二连接器222分别对应通过两个穿孔与外部线缆连接。其中,第一连接器221用于与电池模组的采集组件连接,第二连接器222用于与汽车总成连接。
优选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绝缘导热垫,绝缘导热垫的一侧与功率器件贴合,绝缘导热垫的另一侧与导热部121贴合。通过绝缘导热垫的设置,进一步利于将功率器件上的热量传递至底壳12上,保证了电池管理系统的耐用性,而且也保证了导热部121与第一分支板21绝缘设置,降低了电路板2短路的风险,保证了使用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还包括顶盖11,顶盖11位于底壳12上方并与底壳12扣合连接,铜排31连接于顶盖11。顶盖11与底壳12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对电池管理系统进行拆装维护,保证了电池管理系统的耐用性。
具体地,顶盖11与底壳12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7实现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紧固件7为螺钉。
作为优选方案,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4,第一限位组件4包括第一凸出部41和第一容纳槽42,顶盖11上设置有第一凸出部41与第一容纳槽42中的一个,底壳12上设置有第一凸出部41与第一容纳槽42中的另一个,第一凸出部41置于第一容纳槽42内,且第一容纳槽42具有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槽侧壁,第一方向水平设置。上述设置,便于在装配时定位上盖11和底壳12,同时第一凸出部41能够与第一容纳槽42上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槽侧壁抵接,实现了限定顶盖11相对于底壳12沿第一方向之间的相对位置,在车辆颠簸的过程中,降低了顶盖11与底壳12发生相对移动的可能性,降低了维护成本,保证了电池管理系统的耐用性以及使用安全。
进一步地,顶盖11包括主体111和前端板112,主体111上设置有第一凸出部41或第一容纳槽42,前端板112位于主体111沿第一方向的一侧,铜排31连接于前端板112,可以理解的是,螺柱32也连接于前端板112。前端板112与主体111可拆卸连接。将前端板112与主体111设置为分体结构,便于生产加工,同时也便于电池管理系统的拆装维护。具体地,前端板112竖直设置,且前端板112垂直于第一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11和前端板112均为注塑件。两个穿孔设置在前端板112上。
在本实施例中,前端板112与底壳12通过第三紧固件8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三紧固件8为螺钉。前端板112与主体111之间也通过螺钉实现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11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42,底壳12上设置有第一凸出部41。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11呈U型,开口向下设置,主体111包括两个侧臂以及连接于两个侧臂之间的连接板,连接板水平设置,两个侧臂分别位于连接板沿第二方向的两侧,第二方向水平设置,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侧臂垂直于第二方向,且侧臂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容纳槽42,第一容纳槽42沿第二方向贯通侧臂。
进一步地,主体111的两个侧臂上均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4,两组第一限位组件4分别设置在主体111沿第二方向的两端。
优选地,连接板的内侧壁上凸出设置有凸起1113,凸起1113呈方块状,能够增强连接板的加工强度以及抗折弯的性能,保证了电池管理系统的耐用性以及使用安全。进一步地,连接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横纵交错设置的第一加强筋1111和第二加强筋1112,进一步增强了连接板的加工强度以及抗折弯的性能。第一加强筋111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加强筋1112沿第二方向延伸。
具体地,连接板的外侧壁与凸起1113正对设置的位置上设置有凹槽,使得凹槽的槽壁与凸起1113之间的厚度较薄,能够减轻主体111的重量。
作为优选方案,顶盖1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组件5,第二限位组件5包括第二凸出部51和第二容纳槽52,主体111上设置有第二凸出部51与第二容纳槽52中的一个,前端板112上设置有第二凸出部51与第二容纳槽52中的另一个,第二凸出部51置于第二容纳槽52内,且第二容纳槽52具有两个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槽侧壁。上述设置,便于在装配时定位主体111和前端板112,同时第二凸出部51能够与第二容纳槽52上两个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槽侧壁抵接,实现了限定主体111和前端板112沿第二方向之间的相对位置,在车辆颠簸的过程中,降低了主体111和前端板112发生相对移动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了维护成本,保证了电池管理系统的耐用性以及使用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纳槽52设置在前端板112的顶部,且第二容纳槽52贯通前端板112的顶面,便于第二凸出部51由第二容纳槽52的上方进入第二容纳槽52,便于装配。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其包括如前文中描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电池包的其他具体结构均可参考现有技术,非本实施例的保护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
电路板(2),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电路板(2)上开设有孔组,所述孔组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排布的通孔(211);
接线端子(3),包括铜排(31),所述铜排(31)连接于所述壳体(1)且第一端用于与外部结构电连接,所述铜排(31)的第二端沿厚度方向贯通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将所述第二端分隔为至少两个插件(311),至少两个所述插件(311)与所述孔组内的至少两个所述通孔(211)一一对应插接,且所述插件(311)与所述电路板(2)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311)的末端设置有导向斜面(3111),所述导向斜面(31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插件(311)的侧壁,所述导向斜面(311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插件(311)的末端端面并朝向所述末端端面的中心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311)的侧壁与所述通孔(211)的孔壁之间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1)为过孔,所述插件(311)的侧壁与所述通孔(211)孔壁上的金属层之间的间隔内填充有焊锡。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凸出设置有导热部(121),所述导热部(121)与所述电路板(2)上的功率器件导热接触,且所述导热部(121)与所述电路板(2)绝缘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绝缘导热垫,所述绝缘导热垫的一侧与所述功率器件贴合,所述绝缘导热垫的另一侧与所述导热部(121)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包括第一分支板(21)和第二分支板(22),所述第一分支板(21)与所述第二分支板(22)电连接且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分支板(21)上开设所述孔组,所述插件(311)通过所述孔组与所述第一分支板(21)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置于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壳体(1)连接,且所述第一分支板(21)和所述第二分支板(22)均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9)和第一紧固件(6),所述连接件(9)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分支板(21)并与所述壳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6)穿过所述第二分支板(22)并与所述连接件(9)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顶盖(11)和底壳(12),所述顶盖(11)位于所述底壳(12)上方并与所述底壳(12)扣合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4),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包括第一凸出部(41)和第一容纳槽(42),所述顶盖(11)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凸出部(41)与所述第一容纳槽(42)中的一个,所述底壳(12)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凸出部(41)与所述第一容纳槽(42)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凸出部(41)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42)内,且所述第一容纳槽(42)具有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槽侧壁,所述第一方向水平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1)包括主体(111)和前端板(112),所述前端板(112)位于所述主体(111)的一侧,所述铜排(31)连接于所述前端板(112),所述前端板(112)与所述主体(111)可拆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组件(5),所述第二限位组件(5)包括第二凸出部(51)和第二容纳槽(52),所述主体(111)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凸出部(51)与所述第二容纳槽(52)中的一个,所述前端板(112)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凸出部(51)与所述第二容纳槽(52)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凸出部(51)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52)内,且所述第二容纳槽(52)具有两个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槽侧壁,所述第二方向水平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1)的内侧壁上凸出设置有凸起(1113)。
15.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90348.8U CN219107800U (zh) | 2022-12-08 | 2022-12-08 |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90348.8U CN219107800U (zh) | 2022-12-08 | 2022-12-08 |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07800U true CN219107800U (zh) | 2023-05-30 |
Family
ID=86427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90348.8U Active CN219107800U (zh) | 2022-12-08 | 2022-12-08 |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0780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59863A (zh) * | 2023-09-13 | 2023-11-14 | 广州凯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 |
-
2022
- 2022-12-08 CN CN202223290348.8U patent/CN21910780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59863A (zh) * | 2023-09-13 | 2023-11-14 | 广州凯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 |
CN117059863B (zh) * | 2023-09-13 | 2024-03-22 | 广州凯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30650B (zh) | 电池包和车辆 | |
CN219107800U (zh) |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 |
CN108099681B (zh) | 车载充电装置 | |
WO2020258370A1 (zh) | 电池模组 | |
CN111919311A (zh) | 具有通过非绝缘导线段连接在一起的储能电池和/或冷却系统的储能模块、储能块以及用于冷却储能模块的方法 | |
CN214227086U (zh) | 一种采样组件及电池模组 | |
CN211629359U (zh) | 用于pcb板的浮动式插座 | |
CN108513466B (zh) | 电动车控制器及电动车 | |
CN217544807U (zh) | 电芯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 |
CN215451610U (zh) |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14625247U (zh) | 电池模组中的连接支架、电池模组和电动车 | |
CN212517080U (zh) | 断路器的线路板组件以及断路器 | |
CN110828764B (zh) | 电池包断路装置、电池包及新能源汽车 | |
CN208461156U (zh) | 一种电源插座 | |
CN210379245U (zh) | 配电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机动车辆 | |
CN214898744U (zh) | 一种电池包 | |
CN219046345U (zh) | 一种带充电电源的插座 | |
CN219457865U (zh) |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21687804U (zh) | 一种直焊式Type-C连接器 | |
CN213243014U (zh) | 一种电连接器接线机构 | |
CN219419567U (zh) | 一种接插组件及接线端子、印刷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 |
CN214379091U (zh) | 一种直插pcb板的连接器插座 | |
CN216213963U (zh) | 端子转接结构和电池包 | |
CN218300333U (zh) |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和车辆 | |
CN219180955U (zh) | 电源分配单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