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00333U -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00333U
CN218300333U CN202221483163.6U CN202221483163U CN218300333U CN 218300333 U CN218300333 U CN 218300333U CN 202221483163 U CN202221483163 U CN 202221483163U CN 218300333 U CN218300333 U CN 218300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wireless charging
charg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831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徐皓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831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00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00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00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文涉及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和车辆,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外壳和所述外壳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线圈组件、支撑板和电路板,所述线圈组件设置有电连接器,所述线圈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并且通过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本文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线圈组件通过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电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经由导线实现的电连接造成无线充电模块中走线混乱、浪费空间、信号传输不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车辆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汽车上配置有无线充电器,可在驾驶时为电子设备充电,无线充电器是指采用无线充电技术,通过使用线圈之间产生的磁场传输电能。但是,目前的无线充电器中的线圈通常利用导线与电路板连接,这样的设置可能造成无线充电器中走线混乱、占用空间过多、信号传输不稳定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和车辆,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外壳和所述外壳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线圈组件、支撑板和电路板,所述线圈组件设置有电连接器,所述线圈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并且通过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由此,线圈组件通过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电连接,而无需经由导线实现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可以节省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内的空间,且便于电路板内元器件的布局,同时也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电连接器为排针连接器。
目前并未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排针连接器等电连接器实现线圈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由此,采用排针连接器,在可靠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无论是强烈的拉拽、挤压或热冲击,它都能承受,而不易脱离PCB;可满足于不同的传输高电压及大电流的需求,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排针连接器中的排针矩阵包括镀锡排针矩阵、镀锡合金排针矩阵、镀镍排针矩阵、镀银排针矩阵、镀金排针矩阵中的任意一种。
由此,能够保护排针连接器中的排针不受腐蚀、保持与线圈接头或电路板间的接触界面。
优选地,所述线圈组件的接头与所述排针连接器中的排针焊接连接。
由此,保证排针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稳定的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排针连接器的限位孔,所述排针连接器包括基座和设置于所述基座中的排针矩阵,所述基座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孔中,所述排针矩阵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
由此,排针连接器可以在限位孔内固定安装。
优选地,所述基座还设有位于所述排针矩阵两侧的卡持部,所述限位孔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卡持部匹配的第一卡孔,所述卡持部与所述第一卡孔卡持安装。
由此,可以通过卡持部与第一卡孔的配合,进一步对排针连接器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基座还设有位于所述排针矩阵两侧的定位部,所述限位孔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部匹配的第一定位孔,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限位安装。
由此,可以通过定位部与第一定位孔的配合,进一步对排针连接器进行固定。
优选地,在所述外壳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置有插接件保护壳,所述外壳与所述插接件保护壳均设置有开口,所述插接件保护壳套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插接件外,且所述插接件经由所述开口与外部器件连接。
由此,通过插接件保护壳可以实现对电路板上的插接件进行保护。
优选地,所述外壳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导热片,多个所述导热片对应所述电路板上的发热器件粘贴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
由此,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在充电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可以进一步通过导热片进行散热。
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以解决无线充电模块中走线混乱、浪费空间、信号传输不稳定等问题。
根据本文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和车辆,能够解决无线充电模块中走线混乱、浪费空间、信号传输不稳定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文优选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的爆炸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支撑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支撑板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插接件保护壳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插接件保护壳处于第一连接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所示的插接件保护壳处于第二连接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插接件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所示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所示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插接件保护壳安装至下壳体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车载无线充电模块100 上壳体110
防呆部111 加强筋112
下壳体120 线圈组件130
支撑板140 电路板150
电连接器131 排针矩阵132
卡持部133 定位部134
基座135 限位孔141
第一卡孔142 第一定位孔143
扣合部144 插接件保护壳160/260
遮蔽部161 第二开口162/262
框架部163 安装部164
定位柱165 卡扣166
导热片170 紧固件180
标记部181 插接件151
第一开口121 第二定位孔122
第二卡孔12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并且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文公开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100的爆炸立体图。
如图1所示,车载无线充电模块100包括外壳和外壳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线圈组件130、支撑板140和电路板150,线圈组件130设置有电连接器131,线圈组件130安装于支撑板140上并且通过电连接器131与电路板150电连接。
由此,线圈组件130通过电连接器131与电路板150电连接,而无需经由导线实现与电路板150的电连接,可以节省车载无线充电模块100内的空间,且便于电路板150内元器件的布局,同时也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外壳可以由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扣合,经紧固件180连接而成。进一步地,可以在下壳体120外表面粘贴标记部181,例如标签,对车载无线充电模块100进行型号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10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下壳体120采用金属材料冲压成型。
塑胶材料可以采用ABS塑胶材料。ABS阻燃料,通常采用ABS加阻燃剂方案或ABS加PVC材料共混方案获得。ABS加阻燃剂的好处是在不怎么改变 ABS材料的性能的情况下达到V0阻燃要求。ABS加PVC材料供货方案,优点是阻燃可以达到最高5VA的等级,灼热丝阻燃可以高达850℃,但其热变形温度约65度,比ABS加阻燃剂方案要低。
冲压材料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例如下壳体120采用5052AL材料冲压成型。由此,相比于采用压铸铝合金,例如ADC12压铸方式成型,成本更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31为排针连接器。由于目前并未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排针连接器等电连接器实现线圈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由此,采用排针连接器,在可靠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无论是强烈的拉拽、挤压或热冲击,它都能承受,而不易脱离PCB;可满足于不同的传输高电压及大电流的需求,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排针连接器中的排针矩阵132包括镀锡排针矩阵、镀锡合金排针矩阵、镀镍排针矩阵、镀银排针矩阵、镀金排针矩阵中的任意一种。由此,能够保护排针连接器中的排针不受腐蚀、保持与线圈接头或电路板150间的接触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圈组件130的接头与排针连接器中的排针焊接连接。由此,保证排针连接器与线圈组件130以及电路板150之间稳定的电连接。可以理解,排针连接器中的排针矩阵132包括多个排针引脚,线圈组件130中的每个线圈均有两个线圈接头与相应的排针引脚连接,因此,可以根据排针连接器的排针引脚的数量来匹配线圈的个数,保证每个线圈均与排针连接器电连接。通常情况下,线圈组件130包括三个线圈,因此,需要6个排针引脚与线圈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支撑板140设置有对应于排针连接器的限位孔141,排针连接器包括基座135和设置于基座135中的排针矩阵132,基座135至少部分位于限位孔141中,排针矩阵132电连接至电路板150。由此,排针连接器可以在限位孔141内固定安装。
优选地,支撑板140也可以采用上述冲压材料冲压成型。
可以理解,排针连接器的基座135为绝缘体,而排针矩阵132提供电气连接性能。可以将排针引脚固定于模具的预定位置,再一体注塑成型整个基座135 而形成排针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35还设有位于排针矩阵132两侧的卡持部133,限位孔141的两侧设置有与卡持部133匹配的第一卡孔142,卡持部133与第一卡孔142卡持安装。由此,可以通过卡持部133与第一卡孔142的配合,进一步对排针连接器进行限位。可以理解,卡持部133也与基座135一体注塑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35还设有位于排针矩阵132两侧的定位部134,限位孔141的两侧设置有与定位部134匹配的第一定位孔143,定位部134与第一定位孔143限位安装。由此,可以通过定位部134与第一定位孔143的配合,进一步对排针连接器进行固定。可以理解,定位部134也可以与基座135 一体注塑成型。定位部134可以构造成定位柱的形式安装于第一定位孔143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9所示,在外壳与电路板150之间设置有插接件保护壳160,外壳与插接件保护壳160均设置有开口(例如,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62),插接件保护壳160套设于电路板150上的插接件 151外,且插接件151经由开口(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62)与外部器件连接。由此,通过插接件保护壳160可以实现对电路板150上的插接件151进行保护。
优选地,插接件保护壳160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件151可选择地设置于电路板150的不同预定位置处,插接件保护壳160具有与外壳连接的不同的连接状态,插接件保护壳160 配置为:在各个连接状态下,将设置于电路板150上的与连接状态对应的预定位置处的插接件151经由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62显露。
由此,对于插接件151处于电路板150上不同安装位置的情况,例如,不同型号的电路板所设定的插接件151的安装位置不同的情况,只需要改变插接件保护壳160的连接状态而无需改变插接件保护壳160的结构,就可以实现对插接件151的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件保护壳160配置为:插接件保护壳160绕其旋转轴线旋转预定角度与外壳连接而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由此,便于切换插接件保护壳160与外壳之间的连接状态。
优选地,所述预定角度为90°的整数倍。预定角度可以是90°、180°等等。由此,插接件保护壳160的状态切换轨迹规则,有利于插接件保护壳160、外壳的模具设计。
优选地,不同的预定位置的数量N≥2。例如N=2、4...由此,该车载无线充电模块100可以匹配插接件151安装位置不同的多种不同型号的电路板,该电路板上的插接件151均可以通过同一插接件保护壳160进行保护,且可以与外部器件电连接。
下面以本实施例为例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插接件151可选择地设置于电路板150的第一预定位置或第二预定位置,第一预定位置与第二预定位置平行且相邻设置。图1中所示的插接件151处于第一预定位置,可以理解,与第一预定位置平行且相邻的位置即为第二预定位置(图中未示出)。
如图6和图7所示,分别为插接件保护壳160处于第一连接状态下和第二连接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可以看出,将图6所示的处于第一连接状态下的插接件保护壳160绕其旋转轴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即可得到图7所示的处于第二连接状态下的插接件保护壳160。
可以理解,处于第一连接状态下的插接件保护壳160,其开口(下文所述的第二开口162)可以将设置在第一预定位置处的插接件151显露出来以与外部器件电连接。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的第二开口162正对的位置为第一预定位置。
类似地,处于第二连接状态下的插接件保护壳160,其开口(下文所述的第二开口162)可以将设置在第二预定位置处的插接件151显露出来以与外部器件电连接。也就是说,如图7所示的第二开口162正对的位置为第二预定位置。
由此,可以理解,当第一预定位置显露时,第二预定位置被遮蔽,而当第二预定位置显露时,第一预定位置被遮蔽。进一步可以理解,第一预定位置和第二预定位置均可以被覆盖在插接件保护壳160绕其旋转轴线旋转的范围内,可以方便地匹配两种不同型号的电路板。
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示出了另一构造的插接件保护壳260。在该插接件保护壳260绕其旋转轴线锁覆盖的范围内,对应四个不同的预定位置,即,N=4。插接件保护壳260的开口(下文所述的第二开口262)通过将插接件保护壳260绕其旋转轴线旋转预定角度90°,而显露出位于不同预定位置处的插接件151。
可以理解,旋转的预定角度、不同的预定位置以及开口尺寸的设计是需要互相匹配的。因此,进一步可以理解,插接件151的尺寸可以根据预定需求设定,进而第二开口262的尺寸配置为与插接件151的尺寸匹配,进而旋转的预定角度和不同的预定位置根据第二开口262的尺寸进一步匹配。
由此,若插接件151的尺寸已经选定,则开口的面积需要与插接件151的尺寸匹配,这样,插接件151除了显露出插接件保护壳外与外部器件对接,其与插接件保护壳之间没有其余缝隙,因此,插接件保护壳对插接件151有一定的密封保护作用。另外,可以理解,插接件151的不同的预定位置均可以设置在插接件保护壳绕其旋转轴线所覆盖的范围内,若插接件151较小,则对应的开口面积较小,因此,插接件保护壳的旋转范围内可以设定更多的预定位置,因此进一步可以匹配更多型号的插接件安装位置不同的电路板。
接下来参照图5、图9和图11对插接件保护壳16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和图11所示,插接件保护壳160具有与外壳的第一开口121匹配的遮蔽部161,遮蔽部161开设有第二开口162,第二开口162与第一开口121 重叠供插接件151显露,遮蔽部161的去除第二开口162的剩余部分封闭第一开口121。由此,遮蔽部161可以实现对插接件151的保护,且第一开口121 与第二开口162重叠,便于插接件151与外部器件(导线)电连接。
进一步地,插接件保护壳160还包括自遮蔽部161周向向下延伸的框架部 163,框架部163的侧壁设置有成对的安装部164,安装部164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外壳设置有与第一定位部匹配的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匹配安装。由此,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匹配可以实现插接件保护壳160 与外壳之间的安装。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中的一者包括多个不同尺寸的定位柱 165,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中的另一者包括与定位柱165匹配的第二定位孔122。由此,通过定位柱165与第二定位孔122之间的匹配实现插接件保护壳160与外壳之间的安装。
可以理解,本文并不限制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具体构造,两者能实现连接以保证外壳与插接件保护壳160之间的稳定安装即可。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中的所述一者还可以包括卡扣166,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中的所述另一者还可以包括与卡扣166匹配的第二卡孔123。由此,通过卡扣166与第二卡孔123之间的匹配实现插接件保护壳160 与外壳之间的安装。
优选地,第二定位部为多个,多个第二定位部按照预定角度设置在外壳上,第一定位部与不同位置处的第二定位部匹配安装使插接件保护壳160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
可以理解,如图9所示,第一开口121的两侧(图9中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卡孔123和第二定位孔122,该构造适用于预定角度为180°的旋转过程。进一步地,第一开口121的另外两侧(图9中的左右两侧)也可以对称设置第二卡孔123和第二定位孔122,则该构造可适用于预定角度为90°的旋转过程。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上壳体110内部可以设置有加强筋112,以保证上壳体110的强度。上壳体110可以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进一步地,上壳体110内部的一侧可以设置有防呆部111,防止线圈组件 130、支撑板140、电路板150组装成一个整体后(其中,支撑板140通过多个扣合部144与电路板150扣合固定),与上壳体110之间出现装反的错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外壳与电路板150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导热片170,多个导热片170对应电路板150上的发热器件粘贴于外壳的内壁上。由此,车载无线充电模块100在充电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可以进一步通过导热片170进行散热。
具体地,如图1和图9所示,下壳体120具有冲压形成的凸起部分,在将 (硅胶)导热片170粘贴于对应的发热元器件后,会与下壳体120的凸起部分贴合,由此,热量可以经由导热片170以及下壳体120分散。
本文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100。为了行文简洁,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车辆可以包括电动车辆,也可以包括燃油驱动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和车辆,能够解决无线充电模块中走线混乱、浪费空间、信号传输不稳定等问题。
尽管已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公开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所述外壳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线圈组件、支撑板和电路板,所述线圈组件设置有电连接器,所述线圈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并且通过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为排针连接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针连接器中的排针矩阵包括镀锡排针矩阵、镀锡合金排针矩阵、镀镍排针矩阵、镀银排针矩阵、镀金排针矩阵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的接头与所述排针连接器中的排针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排针连接器的限位孔,所述排针连接器包括基座和设置于所述基座中的排针矩阵,所述基座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孔中,所述排针矩阵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设有位于所述排针矩阵两侧的卡持部,所述限位孔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卡持部匹配的第一卡孔,所述卡持部与所述第一卡孔卡持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设有位于所述排针矩阵两侧的定位部,所述限位孔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部匹配的第一定位孔,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限位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置有插接件保护壳,所述外壳与所述插接件保护壳均设置有开口,所述插接件保护壳套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插接件外,且所述插接件经由所述开口与外部器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导热片,多个所述导热片对应所述电路板上的发热器件粘贴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
CN202221483163.6U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和车辆 Active CN218300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3163.6U CN218300333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3163.6U CN218300333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00333U true CN218300333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788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83163.6U Active CN218300333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003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80860B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和包括电池组的车辆
US8936865B2 (en) Bus bar holder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CN201282161Y (zh) 用于无缆装置的电池组和具有该电池组的电气组合
EP2784869A1 (en) Cell pack
KR20130023059A (ko) 배터리 팩
US7541771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method of assembly
CN107732607B (zh) 引线框架、连接组件、信号采样装置及电池包
EP2600438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racket assembly thereof for positioning batteries
EP4060790A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improved assemblability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CN109891660A (zh)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以及包括印刷电路板和连接器的电池系统
US11764504B2 (en) Connector
KR101973616B1 (ko) 센싱보드 및 부스바의 연결구조에 의해 패키징 효율이 향상되는 자동차용 배터리팩
CN218300333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和车辆
CN217824445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和车辆
KR102093943B1 (ko) 배터리 모듈,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CN219107800U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CN117561639A (zh) 电芯模块组件及包括该电芯模块组件的电池组
JP2023514286A (ja) 熱収縮フィルムが適用された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CN112166523A (zh) 电池组
CN220510217U (zh) 电芯支架组件及储能设备
EP4354644A1 (en) Cell module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CN220291250U (zh) 一种新能源充电接插件
JP3609683B2 (ja) パック電池
CN220138614U (zh) 母排组合及电池包
CN216213963U (zh) 端子转接结构和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957, Shunda Road, Gaoxin District,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130000

Patentee after: Changchun Jiey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30000 957 Shunda Road, Changchun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lin

Patentee before: CHANGCHUN JIEYI AUTO PART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