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77431U - 清漂船 - Google Patents

清漂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77431U
CN219077431U CN202223297414.4U CN202223297414U CN219077431U CN 219077431 U CN219077431 U CN 219077431U CN 202223297414 U CN202223297414 U CN 202223297414U CN 219077431 U CN219077431 U CN 219077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ing device
amplitude
hull
collecting
amplitude ch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974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争
郝长千
喻全胜
李洪超
苏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Yingfeng New Energy Co ltd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974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77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77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774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清漂船,涉及水域环境治理技术领域。清漂船包括船体、收集装置、举升变幅装置和存储装置;收集装置通过举升变幅装置设置于船体上,收集装置的一端设有辅助收集器,另一端为敞口端,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状态和卸料状态;举升变幅装置包括设置于船体上的第一变幅机构和第二变幅机构,第一变幅机构和第二变幅机构与收集装置连接,通过第一变幅机构和第二变幅机构的配合以驱动收集装置切换至收集状态或卸料状态;存储装置用于与处于收集状态或卸料状态的收集装置的敞口端对接。本申请公开的清漂船通过举升变幅装置可使收集装置获得更大的变幅角度,提升存储装置的装载容积,使得船体结构更为简单,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清漂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域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清漂船。
背景技术
清漂船集收集、打捞、滤水、储存、运输及卸载于一体,清漂船广泛应用于湖泊、水库、河流或其它水域水面上漂浮垃圾的处理作业。
清漂船包括设置于船体上的存料仓和收集装置,其中,收集装置设置于船体的一端,收集装置在进行垃圾收集和垃圾卸料时都需与存储仓进行对接。其中,现有的清漂船中收集装置通常与固定安装在船体上的支撑座铰接,并通过举升油缸驱动收集装置绕支撑座转动进行变幅,由于支撑座与收集装置的铰接处至船体的高度固定,所以收集装置两端的变幅的最大角度也固定。由此,清漂船在收集垃圾时,存料仓的存料高度要与收集装置收集状态的变幅角度适配,所以间接地降低了存料仓的装载容积。由此现有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会在船体的布置有收集装置的一端设置避让收集装置的缺口,以便于收集装置能获得更大的变幅角度。显然这样必然需要对船体本身的结构重新进行大幅度的设计优化和调整,从而增加设计难度,导致清漂船结构更复杂,增加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漂船,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漂船,包括:
船体:
收集装置,通过举升变幅装置设置于所述船体上,所述收集装置沿所述船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辅助收集器,另一端为敞口端,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状态和卸料状态;
所述举升变幅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船体上的第一变幅机构和第二变幅机构,所述第一变幅机构和所述第二变幅机构沿所述长度方向分布并均与所述收集装置连接,其中,所述船体、所述第一变幅机构、所述第二变幅机构以及所述收集装置构成四连杆结构,所述第一变幅机构可驱动所述收集装置在竖直平面内的升降,所述第二变幅机构可驱动所述收集装置在竖直平面内升降和变幅,通过所述第一变幅机构和所述第二变幅机构的配合以驱动收集装置切换至所述收集状态或所述卸料状态;和
存储装置,活动设置于所述船体上并与所述敞口端对应,所述存储装置用于与处于所述收集状态或所述卸料状态的所述收集装置的所述敞口端对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变幅机构包括:
支撑大臂,铰接于所述收集装置上,所述支撑大臂向所述船体延伸并与所述船体铰接连接;和
变幅驱动件,一端与所述船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大臂铰接,所述变幅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大臂绕与所述船体的铰接处在所述竖直平面内摆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变幅驱动件交接于所述支撑大臂远离所述船体的一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变幅机构为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船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收集装置铰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装置包括:
第一链板输送机构,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和
侧板架,设有两个,沿所述船体的宽度方向分设于所述第一链板输送机构的两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收集器包括两个对开的挡料机构,其中,沿所述船体的宽度方向,两个所述挡料机构分布于所述收集装置的两侧,两个所述挡料机构可相对所述收集装置摆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料机构包括:
挡料架,与所述收集装置铰接;和
挡料驱动件,一端与所述收集装置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挡料架铰接,所述挡料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挡料架相对所述收集装置摆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船体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收集装置的至少一个缓冲支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装置的底部对应设有收容所述缓冲支座的收容槽;
其中,当所述缓冲支座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时,所述缓冲支座用于限制所述收集装置沿所述船体长度方向的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存储装置包括:
存储仓,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船体上,所述存储仓的底部设有第二链板输送机构;和
对接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船体上并与所述存储仓连接,所述对接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存储仓朝所述敞口端滑动,以使所述存储仓与处于所述收集状态或所述卸料状态的所述收集装置的所述敞口端对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漂船在进行卸料时通过举升变幅装置驱动收集装置切换至收集状态,同时存储装置与卸料状态的收集装置进行对接。由于举升变幅装置中的第一变幅机构、第二变幅机构与船体和收集装置构成四连杆结构,并且第一变幅机构可驱动收集装置在竖直平面内的升降,第二变幅机构可驱动收集装置在竖直平面内升降和变幅,所以通过第一变幅机构和第二变幅机构的配合,可先驱动整个收集装置在竖直平面内举升一定的行程,使得收集装置能够与船体保持足够的高度,然后再驱动收集装置进行变幅,使得驱动装置转换到卸料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漂船通过举升变幅装置可使收集装置获得更大的变幅角度,从而可以将存储仓装置的存料高度可以设计的更高,提升存储装置的装载容积;同时无需对船体的结构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使得船体结构更为简单,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漂船在举升变幅装置的驱动下,收集装置切换至卸料状态,同样可以获得更大的变幅角度,便于与不同高度的收集设备或转运设备进行对接卸料。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漂船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述清漂船中收集装置处于收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述清漂船中收集装置处于卸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漂船中收集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漂船中存储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a)、图6(b)、图6(c)分别示出了图1所示清漂船中收集装置切换至收集状态并与存储仓装置对接的三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a)、图7(b)、图7(c)分别示出了图2所示清漂船中收集装置切换至初始状态并与存储仓装置解除对接的三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a)、图8(b)、图8(c)分别示出了图1所示清漂船中收集装置切换至卸料状态并与存储仓装置对接的三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船体;110、甲板;120、缓冲支座;130、轨道;
200、收集装置;201、第一进出端;202、第二进出端;210、辅助收集器;211、挡料机构;2110、挡料架;2111、挡料驱动件;212、滚轮辅助收集机构;2120、辅助架;2121、滚轮组件;2122、第一滚轮驱动件;2123、第二滚轮驱动件;220、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30、侧板架;231、横梁;
300、举升变幅装置;310、第一变幅机构;320、第二变幅机构;321、支撑大臂;322、变幅驱动件;
400、存储装置;410、存储仓;411、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2、挡料围板;420、对接驱动机构;430、活动仓门;431、活动门板;4310、缺角;432、对开驱动件;440、滚动轮;
500、驾驶室;
A、第一铰接点;B、第二铰接点;C、第三铰接点;D、第四铰接点;X、长度方向;Y、宽度方向;Z、竖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漂船,清漂船用于水面上的漂浮垃圾进行清理并收集,其中,漂浮垃圾包括树枝、农作物秸秆、白色塑料、生活垃圾和水生植物、少量动物尸体等。
在本实施例中,清漂船包括船体100、收集装置200、举升变幅装置300和存储装置400,其中,船体100具有甲板110,收集装置200、举升变幅装置300和存储装置400均位于甲板110上。
收集装置200通过举升变幅装置300设置于船体100上,初始状态下,收集装置200沿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延伸并与甲板110平行。收集装置200沿船体100长度方向X分别设有第一进出端201和第二进出端202,第一进出端201位于收集装置200远离船体100的一端,并延伸在甲板110外,第二进出端202朝向船体100的中部并位于甲板110上方。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收集装置200的第一进出端201设有辅助收集器210,第二进出端202为敞口端,第二进出端202用于与存储装置400进行对接,便于垃圾在收集装置200和存储装置400之间转移。
在本实施例中,收集装置200包括收集状态和卸料状态。其中,如图2所示,收集状态下,收集装置200的第一进出端201向下倾斜并深入水面下方,以收集水面上的漂浮垃圾;同时收集状态下第二进出端202被抬高,用于使第二进出端202与存储装置400进行对接,用以将收集的垃圾转移至存储装置400进行存储。如图3所示,卸料状态下,收集装置200的第二进出端202向下倾斜并靠近甲板110,便于存储仓410与第二进出端202对接,以便于存储装置400中的垃圾向收集装置200转移;同时卸料状态下第一进出端201被抬高,此时抬高的第一进出端201便于与收集设备或转运设备进行对接卸料。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存储装置400活动设置于船体100上并与第二进出端202对应,初始状态下,存储装置400位于船体100远离收集装置200的一端。其中,存储装置400用于与处于收集状态或卸料状态的收集装置200的第二进出端202对接。
举升变幅装置300可驱动收集装置200切换至收集状态或卸料状态。具体的,举升变幅装置300包括设置于船体100上的第一变幅机构310和第二变幅机构320,第一变幅机构310和第二变幅机构320沿长度方向X分布并均与收集装置200连接。其中,第二变幅机构320相比第一变幅机构310靠近存储装置400。
进一步的,第一变幅机构310和第二变幅机构320分别与船体100和收集装置200为铰接连接。其中,船体100、第一变幅机构310、第二变幅机构320以及收集装置200构成四连杆结构。第一变幅机构310可驱动收集装置200在竖直平面内的升降,第二变幅机构320可驱动收集装置200在竖直平面内升降和变幅,由此,通过第一变幅机构310和第二变幅机构320的配合以驱动收集装置200切换至收集状态或卸料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漂船在进行卸料时通过举升变幅装置300驱动收集装置200切换至收集状态,同时存储装置400与卸料状态的收集装置200进行对接。由于举升变幅装置300中的第一变幅机构310、第二变幅机构320与船体100和收集装置200构成四连杆结构,并且第一变幅机构310可驱动收集装置200在竖直平面内的升降,第二变幅机构320可驱动收集装置200在竖直平面内升降和变幅。由此,通过第一变幅机构310和第二变幅机构320的配合,可先驱动整个收集装置200在竖直平面内举升一定的高度,使得收集装置200能够与船体100保持足够的高度,从而获得足够的变幅空间,然后再驱动收集装置200进行变幅,得到更大的变幅角度,使收集装置200切换到卸料状态。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漂船通过举升变幅装置300可使收集装置200获得更大的变幅角度,从而可以将存储仓410装置的存料高度可以设计的更高,提升存储装置400的装载容积;并且无需对船体100的结构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使得船体100结构更为简单,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漂船在举升变幅装置300的驱动下,收集装置200切换至卸料状态,同样可以获得更大的变幅角度,便于与不同高度的收集设备或转运设备进行对接卸料,通用性更好。
再者,由于收集装置200可举升后变幅,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漂船在初始状态,可将收集装置200与船体100之间的高度设计的更低,从而降低船体100的重心,提高稳定性。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具体的,上述收集装置200包括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和两个侧板架230,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位于收集装置200的底部。并且收集装置200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沿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延伸。两个侧板架230沿船体100的宽度方向Y分设于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的两侧。由此,两个侧板架230与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的沿长度方向X的两端分别形成了第一进出端201和第二进出端202。
请一并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收集器210包括两个对开的挡料机构211,其中,沿船体100的宽度方向Y,两个挡料机构211分布于收集装置200的两侧对应的侧板架230上,两个挡料机构211可相对收集装置200摆动。
需要说明的,当收集装置200处于收集状态时,两个挡料机构211开启,并且可控制开启后的两个挡料机构211张开后的宽度大于第一进出端201的宽度,便于将水面上的垃圾汇集到第一进出端201进行收集,提高收集效果。
进一步的,每个挡料机构211均包括挡料架2110和挡料驱动件2111,挡料架2110与收集装置200通过铰链结构进行铰接;挡料驱动件2111的一端与收集装置200铰接,另一端与挡料架2110铰接,挡料驱动件2111用于驱动挡料架2110相对收集装置200摆动。
可选地,挡料驱动件2111可选择为气缸、油缸、电动缸、电动推杆或直线电机。应当理解的上述仅是举例说明,不作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收集器210还包括滚轮辅助收集机构212,滚轮辅助收集机构212设置于收集装置200的顶部并位于第一进出端201。收集装置200在进行收集时,滚轮辅助收集机构212靠近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用于进行辅助收集。
进一步的,滚轮辅助收集机构212包括辅助架2120、滚轮组件2121、第一滚轮驱动件2122和第二滚轮驱动件2123。辅助架2120铰接于两个侧板架230之间的横梁231上,滚轮组件2121可转动地设置于辅助架2120上。第一滚轮驱动件2122设置于辅助架2120上并与滚轮组件2121连接,第一滚轮驱动件2122在辅助收集时用于驱动滚轮组件2121转动。第二滚轮驱动件2123的一端铰接于横梁231上,另一端与辅助架2120铰接,第二滚轮驱动件2123可驱动辅助架2120带动滚轮组件2121在竖直方向Z进行摆动。
可以理解的,收集装置200处于收集状态时,第二滚轮驱动件2123驱动辅助架2120带动滚轮组件2121靠近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并通过第一滚轮驱动件2122驱动滚轮组件2121转动,从而进行辅助收集。收集装置200处于卸料状态时,第二滚轮驱动件2123驱动辅助架2120带动滚轮组件2121向远离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方向运动,防止滚轮组件2121阻挡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上输送的垃圾。
可选地,第一滚轮驱动件2122可选择为电机或液压马达;第二滚轮驱动件2123可选择为气缸、油缸、电动缸、电动推杆或直线电机。应当理解的上述仅是举例说明,不作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上述第一变幅机构310为直线驱动机构,直线驱动机构的一端与船体100通过铰接座铰接于,另一端与收集装置200铰接于第二铰接点B。
可选地,直线驱动机构可选择为气缸、油缸、电动缸、电动推杆或直线电机。应当理解的上述仅是举例说明,不作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上述第二变幅机构320包括支撑大臂321和变幅驱动件322。其中,支撑大臂321铰接于收集装置200上,定义该铰接点为第三铰接点C。支撑大臂321的一端向船体100延伸并与船体100铰接连接于第四铰接点D。由此,第一铰接点A、第二铰接点B、第三铰接点C和第四铰接点D的连线形成四边形结构。
进一步的,变幅驱动件322的一端与船体100铰接,另一端与支撑大臂321铰接,变幅驱动件322用于驱动支撑大臂321绕与船体100的铰接处在竖直平面内摆动。
可选地,变幅驱动件322铰接于支撑大臂321远离船体100的一端,使得变幅驱动件322与支撑大臂321的铰接处至第三铰接点C形成较大的力矩,从而减少变幅驱动件322所需的驱动力。
可选地,变幅驱动件322可选择为气缸、油缸、电动缸、电动推杆或直线电机。应当理解的上述仅是举例说明,不作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船体100上设有用于支撑收集装置200的至少一个缓冲支座120,缓冲支座120使收集装置200恢复初始状态时与甲板110保持一定的间距,从而防止因误操作导致收集装置200与甲板110发生直接碰撞,保护装置安全。
收集装置200的底部对应设有收容缓冲支座120的收容槽(图未示)。其中,该收容槽可设置于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的机架底部。由此,当缓冲支座120收容于收容槽时,缓冲支座120限制收集装置200沿船体100长度方向X的移动。只有通过举升变幅装置300驱动收集装置200举升后使缓冲支座120与收容槽脱离配合后,收集装置200才能在进行偏摆变幅运动,进一步防止出现误操作。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上述存储装置400包括存储仓410和对接驱动机构420。存储仓410可滑动地设置于船体100上,存储仓410的底部设有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1,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1的四周设有挡料围板412。
对接驱动机构420设置于船体100上并与存储仓410连接,对接驱动机构420驱动存储仓410朝第二进出端202滑动,以使存储仓410与处于收集状态或卸料状态的收集装置200的第二进出端202对接。
请一并参阅图5,进一步的,存储仓410靠近收集装置200的第二进出端202为敞口,并且存储仓410靠近收集装置200的第二进出端202设有对开的活动仓门430,用于敞口选择性地进行封堵。其中,在收集装置200处于卸料状态并且存储仓410在对接驱动机构420的驱动下与第二进出端202对接后,对开的活动仓门430才会打开,以便于垃圾通过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1转移至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上,以进行卸料。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收集装置200的两个侧板架230的宽度大于存储仓410的宽度,以便于存储仓410可伸入收集装置200内部对接,消除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1与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之间的对接间隙,从而避免垃圾通过该对接间隙泄漏至甲板11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开的活动仓门430包括两个活动门板431和两个对开驱动件432,两个活动门板431分别与存储仓410两侧的挡料围板412铰接,例如通过销轴铰接或合页铰接。每个对开驱动件432对应一个活动门板431,对开驱动件432的一端铰接与相应的挡料围板412上,另一端与相应的活动门板431铰接。对开驱动件432可通过输出直线伸缩运动,以驱动两个活动门板431打开和闭合。
可以理解的,活动仓门430采用对开结构,在存储仓410与卸料状态的收集装置200对接后,活动门板431开启后会与侧板架230的内壁面相抵接,从而填充侧板架230与相应的挡料围板412之间的间隙,进一步防止垃圾从两侧间隙处溢出落在甲板110上,提升卸料效果。
进一步的,由于处于卸料状态的收集装置200的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处于倾斜状态,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两个活动门板431的底部均切除掉一个角形成缺角4310,从而避免活动门板431开启时与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干涉。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在船体100的甲板110上设置轨道130,轨道130沿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布置,存储仓410的底部设置有滚动轮440,通过滚动轮440与轨道130的滚动接触实现存储仓410与船体100的滑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船体100的甲板110上设置滑轨,滑轨沿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布置,存储仓410的底部设置有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由此通过滑轨和滑块的配合实现存储仓410与船体100的滑动配合。
可选地,对接驱动机构420分别与船体100和存储仓410铰接,并且对接驱动机构420和对开驱动件432均可选择为气缸、油缸、电动缸、电动推杆或直线电机。应当理解的上述仅是举例说明,不作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2、图6(a)、图6(b)、图6(c)及图7(a)、图7(b)、图7(c),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漂船收集垃圾的作业过程如下:
举升变幅装置300驱动收集装置200由初始状态切换至装载状态,对接驱动机构420驱动存储仓410靠向收集装置200,使得存储仓410位于收集装置200的第二进出端202的下方,用以准备接收从水面上收集来的垃圾。
请参阅图1、图2及图6(a)、图6(b)、图6(c),具体的,首先通过变幅驱动件322伸出驱动支撑大臂321摆动,从而使收集装置200的第一进出端201向下倾斜,并伸入水面下方,第二进出端202被抬高此时缓冲支座120解除对收集装置200的限制;再启动辅助收集器210中的挡料机构211和滚轮辅助收集机构212;接着对接驱动机构420驱动存储仓410靠向收集装置200,启动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和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1,开始收集作业。
请参阅图1、图2及图7(a)、图7(b)、图7(c),完成垃圾收集后或者存储仓410均满载后,举升变幅装置300驱动收集装置200恢复至初始状态,对接驱动机构420驱动存储仓410复位,以便清漂船运输垃圾。
请参阅图1、图3及图8(a)、图8(b)、图8(c),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漂船卸载垃圾的作业过程如下:
举升变幅装置300驱动收集装置200由初始状态切换至卸料状态,对接驱动机构420驱动存储仓410靠向收集装置200,使得存储仓410从第二进出端202伸入收集装置200内,用以准备进行垃圾卸料。
具体的,首先通过变幅驱动件322伸出驱动支撑大臂321摆动,从而使收集装置200的第一进出端201向下倾斜,第二进出端202被抬高,同时缓冲支座120解除对收集装置200的限制,使得支撑大臂321对收集装置200的第三铰接点C距离甲板110足够的高度;之后第一变幅机构310伸出举升收集装置200,使得收集装置200绕第三铰接点C摆动,以使第二进出端202向下倾斜;辅助收集器210中的挡料机构211开启,对接驱动机构420驱动存储仓410靠向收集装置200,使得存储仓410伸入收集装置200内,并开启存储仓410上的活动仓门430;最后启动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和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1,开始卸料作业。
完成卸料后,关闭打开的活动仓门430,之后对接驱动机构420驱动存储仓410退出收集装置200并复位,举升变幅装置300驱动收集装置200恢复至初始状态,以便清漂船准备下次清漂工作。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船体100上设有驾驶室500,驾驶室500可布置在存储仓410的上方,由于存储仓410的运动为滑动平移,因此驾驶室500距离甲板110的高度空间只需能容纳存储仓410的活动即可,从而使的船体100整体的重心也会相对偏低,工作时更为稳定。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清漂船,其特征在于,包括:
船体(100):
收集装置(200),通过举升变幅装置(300)设置于所述船体(100)上,所述收集装置(200)沿所述船体(100)长度方向(X)的一端设有辅助收集器(210),另一端为敞口端,所述收集装置(200)包括收集状态和卸料状态;
所述举升变幅装置(300)包括设置于所述船体(100)上的第一变幅机构(310)和第二变幅机构(320),所述第一变幅机构(310)和所述第二变幅机构(320)沿所述长度方向(X)分布并均与所述收集装置(200)连接,其中,所述船体(100)、所述第一变幅机构(310)、所述第二变幅机构(320)以及所述收集装置(200)构成四连杆结构,所述第一变幅机构(310)可驱动所述收集装置(200)在竖直平面内的升降,所述第二变幅机构(320)可驱动所述收集装置(200)在竖直平面内升降和变幅,通过所述第一变幅机构(310)和所述第二变幅机构(320)的配合以驱动收集装置(200)切换至所述收集状态或所述卸料状态;和
存储装置(400),活动设置于所述船体(100)上并与所述敞口端对应,所述存储装置(400)用于与处于所述收集状态或所述卸料状态的所述收集装置(200)的所述敞口端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漂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幅机构(320)包括:
支撑大臂(321),铰接于所述收集装置(200)上,所述支撑大臂(321)向所述船体(100)延伸并与所述船体(100)铰接连接;和
变幅驱动件(322),一端与所述船体(100)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大臂(321)铰接,所述变幅驱动件(322)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大臂(321)绕与所述船体(100)的铰接处在所述竖直平面内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漂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驱动件(322)交接于所述支撑大臂(321)远离所述船体(100)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漂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幅机构(310)为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船体(100)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收集装置(200)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漂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200)包括:
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沿所述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延伸;和
侧板架(230),设有两个,沿所述船体(100)的宽度方向(Y)分设于所述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清漂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收集器(210)包括两个对开的挡料机构(211),其中,沿所述船体(100)的宽度方向(Y),两个所述挡料机构(211)分布于所述收集装置(200)的两侧,两个所述挡料机构(211)可相对所述收集装置(200)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漂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机构(211)包括:
挡料架(2110),与所述收集装置(200)铰接;和
挡料驱动件(2111),一端与所述收集装置(200)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挡料架(2110)铰接,所述挡料驱动件(2111)用于驱动所述挡料架(2110)相对所述收集装置(200)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漂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00)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收集装置(200)的至少一个缓冲支座(1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漂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200)的底部对应设有收容所述缓冲支座(120)的收容槽;
其中,当所述缓冲支座(120)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时,所述缓冲支座(120)用于限制所述收集装置(200)沿所述船体(100)长度方向(X)的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漂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400)包括:
存储仓(410),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船体(100)上,所述存储仓(410)的底部设有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1);和
对接驱动机构(420),设置于所述船体(100)上并与所述存储仓(410)连接,所述对接驱动机构(420)驱动所述存储仓(410)朝所述敞口端滑动,以使所述存储仓(410)与处于所述收集状态或所述卸料状态的所述收集装置(200)的所述敞口端对接。
CN202223297414.4U 2022-12-08 2022-12-08 清漂船 Active CN219077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7414.4U CN219077431U (zh) 2022-12-08 2022-12-08 清漂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7414.4U CN219077431U (zh) 2022-12-08 2022-12-08 清漂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77431U true CN219077431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398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97414.4U Active CN219077431U (zh) 2022-12-08 2022-12-08 清漂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774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119883C1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приема и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мусора
US5281074A (en) Truck body
CN219077431U (zh) 清漂船
CN219115650U (zh) 漂浮垃圾存储仓及作业船
US4784560A (en) Apparatus for trimming and emptying bulk material
CN111824647A (zh) 斜面顶升拉臂车箱直挂翻转架及垃圾转运系统
CN219172618U (zh) 清漂转运船
CN116024947A (zh) 一种垃圾存放装置和清理船
CN217532656U (zh) 一种带辅助卸货结构的自卸式货车车厢
CN214607759U (zh) 一种自卸式半挂车
CN116039852A (zh) 清漂转运船及清漂作业方法
CN218806368U (zh) 水面漂浮物转运船用辅助储存仓及组合储存仓
CN211731183U (zh) 连杆传动机构、顶盖组件及自卸车
CN210455135U (zh) 一种卸载高度可调的水面清洁船
US6478527B2 (en) Loading and compacting device for the trash container of a trash-collecting vehicle and a working method therefor
CN219096919U (zh) 双储存仓的水面漂浮物转运船
CN219298158U (zh) 一种前推式垃圾收集装置
JP3330148B2 (ja) 船舶のバウスラスタゲート装置
CN219115672U (zh) 漂浮垃圾收集仓及作业船
CN117507982B (zh) 一种港口运输用货物装卸运输车
JP4100605B2 (ja) 荷下ろし装置及びトラック
CN215624447U (zh) 自动作业压缩车的抱桶式上料装置
SU1276602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разгрузк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15743398A (zh) 双储存仓的水面漂浮物转运船及作业方法
CN212200357U (zh) 一种可用于大面积清污的水上清污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4

Address after: No. 288, Linyu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after: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Yingfeng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88, Linyu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before: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288, Linyu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after: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Yingfeng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88, Linyu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before: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Changsha Yingfeng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5

Address after: No. 288, Linyu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Yingfeng New Ener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288, Linyu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before: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Changsha Yingfeng New Ener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