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2618U - 清漂转运船 - Google Patents

清漂转运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2618U
CN219172618U CN202223293897.0U CN202223293897U CN219172618U CN 219172618 U CN219172618 U CN 219172618U CN 202223293897 U CN202223293897 U CN 202223293897U CN 219172618 U CN219172618 U CN 219172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
storage bin
collection bin
deck
col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938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争
郝长千
喻全胜
李洪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Yingfeng New Energy Co ltd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938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2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2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2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清漂转运船,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清漂转运船包括船体、四连杆机构、收集仓、存储仓和直线驱动机构;四连杆机构,设置于船体的甲板;收集仓设置于四连杆机构,收集仓的底部还设有转移垃圾的第一链板输送机构,收集仓包括装载状态和卸料状态,四连杆机构用于驱动收集仓在装载状态和卸料状态之间切换;存储仓可滑动地设置于甲板,存储仓的底部设有转移垃圾的第二链板输送机构;直线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存储仓与处于装载状态或卸料状态的收集仓对接;收集仓的顶部设有对接区,当收集仓在处于装载状态时,对接区至甲板的高度小于存储仓的顶部至甲板的高度。本申请公开的清漂转运船装载量大,清洗更方便。

Description

清漂转运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清漂转运船。
背景技术
现阶段水域漂浮垃圾处理正处于机械替代人工的快速上升期,从而出现了大量的自动清理漂浮垃圾的清漂作业船,清漂作业船在水域内收集水中漂浮的垃圾,当清漂作业船的收集仓收集满垃圾后,则需要回到岸边进行卸料,完成卸料后又回到水域中再次作业。显然这种作业方式中,卸料返程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能源,极大地降低了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通过设置大吨位的转运船,在清漂作业船返回的途中对多艘清漂作业船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转运,以提高作业效率。
请参阅图8,现有技术提供的转运船在船体上设置有收集垃圾的储存仓,存储仓沿船体的长度方向分为三段仓体,其中,位于首段的仓体在举升油缸的驱动下可绕铰接支座相对船体执行俯仰动作,以实现收集和卸料两个工作状态的转换。每段仓体的底部都配置有输送垃圾的链板输送机构,通过链板输送机构的正反转,实现转运船与清漂作业船对接收集时的垃圾移位功能和卸料时的输送功能。现有转运船结构虽能满足垃圾的收集及卸料功能,但存在的缺点是:通常清漂作业船与转运船对接时,清漂作业船位于转运船的一侧,转运船存储仓可装载垃圾的最高点H和存储仓的侧板高度h受对接的清漂作业船卸料高度限制,由此在船体尺寸固定的情况下,导致存储仓可设计容积小,装载量有限,经济效益低。另外,每段仓体都单独配制链板输送机构,相邻的链板输送机构之间存在拼接间隙w,细小的垃圾会从拼接间隙w落至甲板上,增加清洗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漂转运船,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达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漂转运船,包括:
船体,设有甲板;
四连杆机构,设置于所述甲板;
收集仓,设置于所述四连杆机构,所述收集仓的底部还设有第一链板输送机构,所述第一链板输送机构用于转移垃圾,所述收集仓包括装载状态和卸料状态,所述四连杆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收集仓在竖直平面内举升和偏摆,以使所述收集仓在所述装载状态和所述卸料状态之间切换;
存储仓,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甲板,所述存储仓的底部设有第二链板输送机构,所述第二链板输送机构用于垃圾的转移;和
直线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甲板,用于驱动所述存储仓与处于所述装载状态或所述卸料状态的所述收集仓对接;
其中,所述收集仓的顶部设有对接区,当所述收集仓在处于所述装载状态时,所述对接区至所述甲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存储仓的顶部至所述甲板的高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仓的容积小于所述存储仓的容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仓的侧板高度小于所述存储仓的侧板高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仓和所述存储仓沿所述甲板沿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所述收集仓和所述存储仓的两端均沿所述甲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仓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进出端和第二进出端,所述第二进出端相比所述第一进出端靠近所述存储仓;
当所述收集仓处于所述装载状态时,所述第一进出端向所述船体倾斜,以使所述第二进出端距离所述甲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存储仓距离所述甲板的高度;
当所述收集仓处于卸料状态时,所述第二进出端向所述船体倾斜并低于所述存储仓的底部,以使所述存储仓能够从所述第二进出端伸入所述收集仓内进行对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仓包括沿所述船体的宽度方向布置的两个第一侧板,所述存储仓沿所述船体的宽度方向布置的两个第二侧板;
其中,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的宽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存储仓的顶部靠近所述收集仓的一端设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进出端的宽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仓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活动仓门,所述第一活动仓门通过翻转的方式实现开启或关闭。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存储仓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靠近所述收集仓的一端设有第二活动仓门,所述第二活动仓门为对开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
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中部与所述收集仓铰接于第一铰接点,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甲板铰接于第二铰接点;
第一驱动组件,一端与所述甲板铰接于第三铰接点,另一端与所述收集仓铰接于第四铰接点,并且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位于所述支撑臂远离所述存储仓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输出直线伸缩运动;和
第二驱动组件,一端与所述甲板铰接于第五铰接点,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铰接于第六铰接点,并且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位于所述支撑臂靠近所述存储仓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输出直线伸缩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三铰接点以及所述第四铰接点的连线构成四边形,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配合,以驱动所述收集仓在所述竖直平面内举升和偏摆。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漂转运船在收集垃圾时,通过四连杆机构驱动收集仓切换至装载状态,然后由直线驱动机构驱动存储仓相对甲板滑动,用以使存储仓与收集仓对接,由于收集仓的顶部设有对接区,当收集仓在处于装载状态时,对接区至甲板的高度小于存储仓的顶部至甲板的高度,所以对接区在装载状态时的高度可通过设计与清漂作业船的卸料高度适配,从而使清漂作业船与收集仓对接。由此,清漂作业船卸出的垃圾会进入收集仓,再由第一链板输送机构和第二链板输送机构送入存储仓中集中存储。由于存储仓只需与收集仓对接无需与清漂作业船进行对接,因此在设计存储仓的存料高可设置的更高,从而增加装载容积。同时存储仓满载后,收集仓也可以用于装载垃圾。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漂转运船相比于现有技术,在船体尺寸固定的情况下,可大幅增加装载量,提升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清漂转运船也具备了收集和卸料功能。
另外,由于收集仓和存储仓的底部均对应设置整段的第一链板输送机构和整段的第二链板输送机构,所以在收集仓中的第一链板输送机构中不存在拼接间隙,同理在存储仓中第二链板输送机构中也不存在拼接间隙,收集仓与存储仓对接时,在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也可消除对接间隙,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漂转运船避免了细小的垃圾从间隙处掉落至甲板上,从而降低了甲板的清洗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漂转运船的初始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漂转运船卸料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漂转运船装载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清漂转运船中收集仓由初始状态切换至装载状态并与存储仓对接的(a1)、(b1)、(c1)三种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5示出了清漂转运船完成装料后收集仓由装载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并与存储仓解除对接的(a2)、(b2)、(c2)三种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所示的清漂转运船中收集仓由初始状态切换至卸料状态并与存储仓对接的(a3)、(b3)、(c3)三种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7示出了清漂转运船完成卸料后收集仓由卸料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并与存储仓解除对接的(a4)、(b4)、(c4)三种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8示出了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清作业漂船(图上)与转运船(图下)对接时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船体;110、甲板;120、铰接座;130、缓冲支撑座;140、轨道;
200、收集仓;201、第一进出端;202、第二进出端;203、第一对接区;210、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20、第一侧板;230、第一活动仓门;
300、四连杆机构;310、支撑臂;320、第一驱动组件;330、第二驱动组件;
400、存储仓;401、第三进出端;402、第二对接区;403、接料口;410、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20、第二侧板;430、尾封板;440、第二活动仓门;450、滚轮;
500、直线驱动机构;
600、驾驶室;
A、第一铰接点;B、第二铰接点;C、第三铰接点;D、第四铰接点;E、第五铰接点;F、第六铰接点;X、长度方向;Y、宽度方向;Z、竖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漂转运船,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新型大装载量的漂浮垃圾转运船。清漂转运船用于清漂作业船清理水上漂浮垃圾后的集中转运。
清漂转运船包括船体100、四连杆机构300、收集仓200、存储仓400和直线驱动机构500。其中,船体100设有甲板110,四连杆机构300、收集仓200、存储仓400和直线驱动机构500均位于甲板110上。
具体的,四连杆机构300设置于甲板110上;收集仓200设置于四连杆机构300上,收集仓200的底部还设有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用于转移收集仓200中的垃圾。可以理解的,可通过控制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的正反转,可将收集仓200中的垃圾向收集仓200的任一端进行转移。
进一步的,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的两端分别向收集仓200的两端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下,收集仓200的顶部与甲板110平行,并且收集仓200还包括装载状态和卸料状态。四连杆机构300用于驱动收集仓200在竖直平面内举升和偏摆,以使收集仓200能在初始状态、装载状态卸料状态之间切换。
存储仓400可滑动地设置于甲板110,存储仓400的底部设有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0,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0用于存储仓400中垃圾的转移。可以理解的,可通过控制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0的正反转,可将存储仓400中的垃圾向存储仓400的任一端进行转移。
进一步的,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0的两端分别向存储仓400的两端延伸。
直线驱动机构500设置于甲板110,直线驱动机构500的输出端与存储仓400连接,直线驱动机构500用于驱动存储仓400与处于装载状态或卸料状态的收集仓200对接。
在本实施例中,收集仓200和存储仓400均具有初始状态,也可定义为运输垃圾时的运输状态。在初始状态,收集仓200和存储仓400的顶部均与船体100的甲板110平行,并且收集仓200和存储仓400沿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分布,其中,收集仓200的长度方向X、存储仓400的长度方向X均与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平行。
进一步的,收集仓200的顶部设有对接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区分描述定义收集仓200的对接区为第一对接区203。其中,当收集仓200在处于装载状态时,第一对接区203至甲板110的高度小于存储仓400的顶部至甲板110的高度。
由此,可以理解的,当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漂转运船进行垃圾收集时,先通过四连杆机构300驱动收集仓200从初始状态切换至装载状态,然后由直线驱动机构500驱动存储仓400与收集仓200对接。
其中,处于装载状态的收集仓200,其顶部的第一对接区203距离甲板110的高度最低,因此,可将清漂作业船的卸料装置举升至第一对接区203的上方,以形成与收集仓200的对接。之后清漂作业船卸出的垃圾会落入到收集仓200底部的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上,由于存储仓400与收集仓200处于对接状态,所以在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的作用下,第一输送链板机构可将收集仓200收集的垃圾转至存储仓400,再通过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0的配合,调整垃圾在存储仓400中的分布,以将垃圾存储在存储仓400中。当存储仓400满载后,直线驱动机构500驱动存储仓400恢复至初始状态,收集仓200可继续装载一定量的垃圾,当收集仓200满载时,四连杆机构300驱动收集仓200恢复至初始状态。
当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漂转运船进行垃圾卸料时,先通过四连杆机构300驱动收集仓200从初始状态切换至卸料状态,然后由直线驱动机构500驱动存储仓400与收集仓200对接。
其中,处于装载状态的收集仓200与存储仓400对接后,通过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和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0反向运动(相对装载状态时的运行方向相反),依次将收集仓200和存储仓400中的垃圾均通过收集仓200进行卸料。卸料状态收集仓200仅与存储仓400进行对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漂转运船在收集垃圾时,通过四连杆机构300驱动收集仓200切换至装载状态,然后由直线驱动机构500驱动存储仓400相对甲板110滑动,用以使存储仓400与收集仓200对接,由于收集仓200的顶部设有对接区,当收集仓200在处于装载状态时,对接区至甲板110的高度小于存储仓400的顶部至甲板110的高度,所以对接区在装载状态时的高度可通过设计与清漂作业船的卸料高度适配,从而使清漂作业船至少能与收集仓200对接。由此,清漂作业船卸出的垃圾会进入收集仓200,再由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和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0配合送入存储仓400中集中存储。由于存储仓400只需与收集仓200对接无需与清漂作业船进行对接,因此在设计存储仓400的存料高可设置的更高,从而增加装载容积。同时存储仓400满载后,收集仓200也可以用于装载垃圾。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漂转运船相比于现有技术,在船体100尺寸固定的情况下,可大幅增加装载量,提升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清漂转运船也具备了收集和卸料功能。
另外,由于收集仓200和存储仓400的底部均对应设置整段的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和整段的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0,所以在收集仓200中的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中不存在拼接间隙,同理在存储仓400中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0中也不存在拼接间隙,收集仓200与存储仓400对接时,在直线驱动机构500的驱动下也可消除对接间隙,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漂转运船避免了细小的垃圾从间隙处掉落至甲板110上,从而降低了甲板110的清洗难度。
再者,由于收集仓200和存储仓400中消除了拼接间隙,并且在四连杆机构300和直线驱动机构500的作用下,收集仓200和存储仓400具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方便垃圾的清理,所以相比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中,收集仓200、存储仓400与甲板110之间无需预留出较高的维护空间,间接地可增加存储仓400的存料高度的设计,从而提升装载容积。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收集仓200的容积小于存储仓400的容积。可以理解的,存储垃圾的工作基本由存储仓400完成,由此通过减少收集仓200的容积,间接地增加存储仓400的设计容积,用以增大整个转运传动的装载量。
上述收集仓200沿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进出端201和第二进出端202,收集仓200沿船体100宽度方向Y的两侧设有第一侧板220。第二进出端202相比第一进出端201靠近存储仓400。初始状态时,第一进出端201和第二进出端202的连线与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平行。并且第一对接区203靠近第一进出端201。
上述存储仓400靠近收集仓200的一端为第三进出端401,另一端设有封闭的尾封板430,存储仓400沿船体100宽度方向Y的两侧设有第二侧板420。进一步的,存储仓400的顶部设有第二对接区402,第二对接区402靠近第三进出端401。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要将收集仓200的容积设计为小于存储仓400的容积,并且要考虑收集仓200的第一对接区203与清漂作业船进行对接,所以收集仓200的第一侧板220高度小于存储仓400的第二侧板420高度,用以降低收集仓200在装载状态时第一对接区203与甲板110之间的高度。其中,尾封板430与第二侧板420高度一致,确保存储仓400具有足够大的装载容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仓400的长度大于收集仓200的长度,进而增大存储仓400的装载容积。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装载状态和卸料状态,收集仓200的第一进出端201和第二进出端202的在竖直平面的位置状态也不同,收集仓200与存储仓400的对接方式也不同。具体如下:
请参阅图1、图3及图4,当收集仓200处于装载状态时,四连杆机构300驱动收集仓200举升偏摆,使得第一进出端201向船体100倾斜,即沿竖直方向Z向下倾斜,同时第二进出端202随之被抬高。由此降低了第一进出端201与甲板110的高度,以便于清漂作业船对接第一对接区203;同时使抬高的第二进出端202距离船体100的甲板110的高度大于存储仓400的顶部距离船体100的甲板110的高度,从而直线驱动机构500驱动存储仓400向收集仓200靠拢,使得第二对接区402位于第二进出端202的下方,从而形成对接,用以便于接收从第二进出端202转移来的垃圾。
需要说明的,上述描述的清漂作业船与第一对接区203对接、收集仓200与第二对接区402对接都不是直接连接,而是在空间上形成位置对正的非接触式对接,便于垃圾的转移。
请参阅图1、图2及图6,当收集仓200处于卸料状态时,第二进出端202沿竖直方向Z向下倾斜,此时第二进出端202向船体100倾斜并低于存储仓400的底部,从而在直线驱动机构500的驱动下,存储仓400能够从第二进出端202伸入收集仓200内进行对接。同时第一进出端201被抬高,以便于第一进出端201与码头或岸边的收集装置对接进行垃圾的卸料。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收集仓200的顶部为敞口,便于接收垃圾。收集仓200沿船体100长度方向X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活动仓门230,也即是说,第一进出端201和第二进出端202均设有第一活动仓门230。其中,当收集仓200用于存储垃圾时,收集仓200两端的第一活动仓门230将收集仓200的两端封闭,防止垃圾从收集仓200中掉落。当收集仓200切换至装载状态时,收集仓200的第二进出端202的第一活动仓门230打开,第一进出端201的第一活动仓门230保持关闭,以便于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将垃圾转移至存储仓400中。当收集仓200切换至卸料状态时,收集仓200第一进出端201和第二进出端202的第一活动仓门230均打开,以便于存储仓400内的垃圾通过收集仓200进行卸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动仓门230包括第一门板(图未示)及第一驱动件(图未示),第一门板沿船体100宽度方向Y的两端分别与收集仓200的两个第一侧板220铰接,并且铰接点位于第一侧板220沿竖直方向Z远离船体100的位置。第一驱动件一端铰接于第一侧板220的外侧壁上,另一端与第一门板铰接,第一驱动件输出直线伸缩运动,以驱动第一门板在竖直平面内翻转,从而控制第一门板的开启和关闭。
可选地,第一驱动件设置有两个,每个第一侧板220上均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驱动件,从而两个第一驱动件采用对称布置的方式可更好地驱动第一门板翻转,使得第一门板在翻转过程中受力更为均匀,防止第一门板出现卡死情况。
可选地,第一驱动件可选择为油缸、气缸、电动推杆、电动缸或直线电机。应当理解的,上述仅举例说明,不做为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仓400中两个第二侧板420之间的宽度小于收集仓200中两个第一侧板220的宽度,用以使得在收集仓200处于卸料状态时,存储仓400能够伸入到收集仓200内进行对接,由此卸料时,存储仓400内排出的垃圾可全部掉落在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上,防止垃圾溢出。
可以理解的,两个第一侧板220的宽度大小只需确保两个第二侧板420能够伸入后存在一定的活动间隙即可。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消除卸料状态收集仓200与存储仓400对接时产生的间隙,在存储仓400的第三进出端401设置第二活动仓门440,第二活动仓门440可相对存储仓400开启或关闭。具体的,当收集仓200处于卸料状态,并且存储仓400伸入收集仓200内时,第二活动仓门440开启,使得存储仓400与收集仓200连通。之后通过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0将垃圾转移至收集仓200内,再由收集仓200中的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进行卸料。当收集仓200处于装载状态时,由于收集仓200的第二进出端202位于存储仓400的上方,因此垃圾转移时第二活动仓门440保持关闭,防止存储仓400内的垃圾从第二活动仓门440漏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活动仓门440为对开门结构,其中第二活动仓门440包括两个第二门板(图未示)和两个第二驱动件(图未示),两个第二门板分别与对应的两个第二侧板420铰接,例如通过销轴铰接或合页铰接。每个第二驱动件对应一个第二门板,第二驱动件一端铰接与相应的第二侧板420上,另一端与相应的第二门板铰接。第二驱动件可通过输出直线伸缩运动,以驱动两个第二门板打开和闭合。
可以理解的,第二活动仓门440采用对开门结构,在进行存储仓400内垃圾卸料时,第二门板开启后会与第一侧板220的内壁面相抵接,从而填充第一侧板220与相应的第二侧板420之间的间隙,进一步防止垃圾从间隙处溢出落在甲板110上,提升卸料效果。另外还可以避免与第一活动仓门230出现运动上的干涉。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收集仓200处于装载状态时,由于第二进出端202位于存储仓400的上方,所以从收集仓200转移的垃圾会直接从存储仓400的上方经第二对接区402落入到存储仓400内。为了防止垃圾撒落在甲板110上,本实施例在存储仓400的第二对接区402还设有接料口403,接料口403的宽度大于收集仓200的第二进出端202的宽度,以使掉落的垃圾全部进入接料口403。
具体是,如图2所示,接料口403为喇叭口,喇叭口从上之下宽度逐渐减少至两个第二侧板420的宽度,并且喇叭口上端的宽度大于两个第一侧板220的宽度。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甲板110上设置轨道140,轨道140沿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布置,存储仓400的底部设置有滚轮450,通过滚轮450与轨道140的滚动接触实现存储仓400与船体100的滑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实现存储仓400在甲板110上滑动,在甲板110上设置滑轨,滑轨沿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布置,存储仓400的底部设置有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由此通过滑轨和滑块的配合实现存储仓400与船体100的滑动配合。
直线驱动机构500可设置两个,两个直线驱动机构500布置于存储仓400的两侧,并且直线驱动机构500的两端分别铰接甲板110与存储仓400。两个直线驱动机构500同步驱动存储仓400相对甲板110滑动。当然也可布置一个直线驱动机构500。
可选地,直线驱动机构500可选择为油缸、气缸、电动推杆、电动缸或直线电机。应当理解的,上述仅举例说明,不做为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上述四连杆机构300包括支撑臂310、第一驱动组件320和第二驱动组件330。其中,支撑臂310的中部与收集仓200铰接于第一铰接点A,支撑臂310的一端与船体100的甲板110铰接于第二铰接点B。第一驱动组件320的一端与船体100的甲板110铰接于第三铰接点C,另一端与收集仓200铰接于第四铰接点D。第二驱动组件330的一端与船体100铰接于第五铰接点E,另一端与支撑臂310的另一端接于第六铰接点F。
可选地,甲板110上可分别对应第一驱动组件320、第二驱动组件330和支撑臂310设置用于铰接的铰接座120。
进一步的,沿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第一驱动组件320位于支撑臂310远离存储仓400的一侧,第一驱动组件320用于输出直线伸缩运动;沿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第二驱动组件330位于支撑臂310靠近存储仓400的一侧,第二驱动组件330用于输出直线伸缩运动。
其中,第一铰接点A、第二铰接点B、第三铰接点C以及第四铰接点D的连线构成四边形结构,通过第一驱动组件320和第二驱动组件330的配合,可驱动收集仓200在竖直平面内举升和偏摆,从而实现收集仓200在初始状态、装载状态和卸料状态之间切换。
需要说明的,上述四连杆机构300设有两个,并且收集仓200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四连杆机构300,其中,两个四连杆机构300镜像布置,两个四连杆机构300动作同步。
可选地,第一驱动组件320、第二驱动组件330可选择为油缸、气缸、电动推杆、电动缸或直线电机。应当理解的,上述仅举例说明,不做为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船体100上设有用于支撑收集仓200的至少一个缓冲支撑座130。当收集仓200恢复至初始状态时,缓冲支撑座130支撑住收集仓200,使得收集仓200与甲板110保持一定的间隙。从而防止误差操作第一驱动组件320而导致收集仓200与甲板110发生碰撞,以保护设备安全。
进一步的,收集仓200的底部对应设有收容缓冲支撑座130的收容槽(图未示),其中,该收容槽可设置于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的机架上。由此,当缓冲支撑座130收容于收容槽时,缓冲支撑座130限制收集仓200沿船体100长度方向X的移动。只有通过第一驱动组件320和第二驱动组件330配合驱动收集仓200举升后使缓冲支撑座130与收容槽脱离配合后,收集仓200才能在第一驱动组件320和第二驱动组件330的配合下进行偏摆,进一步防止出现误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船体100的驾驶室600可布置在存储仓400的上方,由于存储仓400的运动为滑动平移,因此驾驶室600距离甲板110的高度只需能容纳存储仓400的活动即可。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漂转运船收集垃圾的作业过程如下:
四连杆机构300驱动收集仓200由初始状态切换至装载状态,直线驱动机构500驱动存储仓400靠向收集仓200,使得存储仓400的第二对接区402位于收集仓200的第二进出端202的下方,用以准备接收转移来的垃圾。
请参阅图1、图3及图4,具体的,首先通过第二驱动组件330伸出驱动支撑臂310摆动,从而使收集仓200的第一进出端201向下倾斜,第二进出端202被抬高,同时缓冲支撑座130解除对收集仓200的限制;接着直线驱动机构500驱动存储仓400靠向收集仓200,最后打开第二进出端202的第一活动仓门230,启动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和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0,开始收集作业。
请一并参阅图5,完成垃圾收集后或者收集仓200和存储仓400均满载后,关闭打开的第一活动仓门230,之后四连杆机构300驱动收集仓200恢复至初始状态,直线驱动机构500驱动存储仓400复位,以便清漂转运船运输垃圾。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漂转运船倾卸垃圾的作业过程如下:
四连杆机构300驱动收集仓200由初始状态切换至卸料状态,直线驱动机构500驱动存储仓400靠向收集仓200,使得存储仓400与第二进出端202对接,用以准备进行垃圾卸料。
请参阅图1、图2及图6,具体的,首先通过第二驱动组件330伸出驱动支撑臂310摆动,从而使收集仓200的第一进出端201向下倾斜,第二进出端202被抬高,同时缓冲支撑座130解除对收集仓200的限制;之后第一驱动组件320伸出以举升收集仓200,使得收集仓200绕第一铰接点A摆动,以使第二进出端202向下倾斜;如果收集仓200中有垃圾,则先开启收集仓200第一进出端222的第一活动仓门230,进行收集仓200的卸料;完成收集仓200的卸料后,接着开启第二进出端202的第一活动仓门230;直线驱动机构500驱动存储仓400靠向收集仓200,并使存储仓400从第二进出端202伸入收集仓200内,并开启第二活动仓门440;启动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和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0,开始卸料作业。
请一并参阅图7,完成卸料后,关闭打开的第二活动仓门440,之后直线驱动机构500驱动存储仓400退出收集仓200并复位,之后关闭打开的两个第一活动仓门230,四连杆机构300驱动收集仓200恢复至初始状态,以便清漂转运船准备下次转运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先进行收集仓200的卸料,之后再进行收集仓200与存储仓400对接进行存储仓400的卸料。
请参阅图1至图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漂转运船,既能保证装载量大幅增加,又可解决收集仓200与存储仓400对接处间隙的漏料问题,从而减少人工清理工作量。同时还具有如下优势:
1、清漂转运船中通过可变幅的四连杆驱动机构进行驱动收集仓200的举升和偏摆,一方面可适配清漂作业船的卸料高度,另一方面间接可提高存储仓400的可装载容积,再一方面可提高收集仓200的卸料时第一进出端201的高度。
2、收集仓200可举升,存储仓400可平移,从而使得收集仓200、存储仓400和甲板110间的可维护空间变大,方便清理细小垃圾,降低人工清理的劳动强度。由此,相比现有技术设计时无需预留出收集仓200、存储仓400与甲板110之间的清理维护的高度空间,间接地可增加存储仓400的第二侧板420的设计高度,从而提升存储仓400的装载量。
3、收集仓200和存储仓400都是四周封闭式结构,在其收集垃圾的过程中,可有效避免因为链板输送机构的移动或者传输造成漏料,降低后续人工清理的工作量。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清漂转运船,其特征在于,包括:
船体(100),设有甲板(110);
四连杆机构(300),设置于所述甲板(110);
收集仓(200),设置于所述四连杆机构(300),所述收集仓(200)的底部还设有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所述第一链板输送机构(210)用于转移垃圾,所述收集仓(200)包括装载状态和卸料状态,所述四连杆机构(300)用于驱动所述收集仓(200)在竖直平面内举升和偏摆,以使所述收集仓(200)在所述装载状态和所述卸料状态之间切换;
存储仓(400),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甲板(110),所述存储仓(400)的底部设有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0),所述第二链板输送机构(410)用于垃圾的转移;和
直线驱动机构(500),设置于所述甲板(110),用于驱动所述存储仓(400)与处于所述装载状态或所述卸料状态的所述收集仓(200)对接;
其中,所述收集仓(200)的顶部设有对接区,当所述收集仓(200)在处于所述装载状态时,所述对接区至所述甲板(110)的高度小于所述存储仓(400)的顶部至所述甲板(110)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漂转运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仓(200)的容积小于所述存储仓(400)的容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漂转运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仓(200)的侧板高度小于所述存储仓(400)的侧板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漂转运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仓(200)和所述存储仓(400)沿所述甲板(110)沿长度方向(X)布置,并且所述收集仓(200)和所述存储仓(400)的两端均沿所述甲板(110)的长度方向(X)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漂转运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仓(200)沿所述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进出端(201)和第二进出端(202),所述第二进出端(202)相比所述第一进出端(201)靠近所述存储仓(400);
当所述收集仓(200)处于所述装载状态时,所述第一进出端(201)向所述船体(100)倾斜,以使所述第二进出端(202)距离所述甲板(110)的高度大于所述存储仓(400)距离所述甲板(110)的高度;
当所述收集仓(200)处于卸料状态时,所述第二进出端(202)向所述船体(100)倾斜并低于所述存储仓(400)的底部,以使所述存储仓(400)能够从所述第二进出端(202)伸入所述收集仓(200)内进行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漂转运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仓(200)包括沿所述船体(100)的宽度方向(Y)布置的两个第一侧板(220),所述存储仓(400)沿所述船体(100)的宽度方向(Y)布置的两个第二侧板(420);
其中,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20)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420)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漂转运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仓(400)的顶部靠近所述收集仓(200)的一端设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进出端(202)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漂转运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仓(200)沿所述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活动仓门(230),所述第一活动仓门(230)通过翻转的方式实现开启或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漂转运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仓(400)沿所述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靠近所述收集仓(200)的一端设有第二活动仓门(440),所述第二活动仓门(440)为对开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漂转运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连杆机构(300)包括:
支撑臂(310),所述支撑臂(310)的中部与所述收集仓(200)铰接于第一铰接点(A),所述支撑臂(310)的一端与所述甲板(110)铰接于第二铰接点(B);
第一驱动组件(320),一端与所述甲板(110)铰接于第三铰接点(C),另一端与所述收集仓(200)铰接于第四铰接点(D),并且沿所述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20)位于所述支撑臂(310)远离所述存储仓(400)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20)用于输出直线伸缩运动;和
第二驱动组件(330),一端与所述甲板(110)铰接于第五铰接点(E),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臂(310)的另一端铰接于第六铰接点(F),并且沿所述船体(100)的长度方向(X),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30)位于所述支撑臂(310)靠近所述存储仓(400)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30)用于输出直线伸缩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铰接点(A)、所述第二铰接点(B)、所述第三铰接点(C)以及所述第四铰接点(D)的连线构成四边形,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20)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30)的配合,以驱动所述收集仓(200)在所述竖直平面内举升和偏摆。
CN202223293897.0U 2022-12-08 2022-12-08 清漂转运船 Active CN219172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3897.0U CN219172618U (zh) 2022-12-08 2022-12-08 清漂转运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3897.0U CN219172618U (zh) 2022-12-08 2022-12-08 清漂转运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2618U true CN219172618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2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93897.0U Active CN219172618U (zh) 2022-12-08 2022-12-08 清漂转运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2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40379B (zh) 一种散货车载自卸系统
US4083319A (en) Barge ship dual trucks to transport barges thereon
CN219172618U (zh) 清漂转运船
CN219115650U (zh) 漂浮垃圾存储仓及作业船
WO1982000276A1 (en) Self-unloading cargo vessel
CN116039852A (zh) 清漂转运船及清漂作业方法
CN219077431U (zh) 清漂船
CN216269800U (zh) 一种具有对接卸载装置的清洁船
CN214607759U (zh) 一种自卸式半挂车
CN110406639A (zh) 一种卸载高度可调的水面清洁船
CN212150894U (zh) 一种铁路平车运输敞顶集装箱靠持装置
CN219096919U (zh) 双储存仓的水面漂浮物转运船
RU204028U1 (ru) Вагон-хоппер
CN218806368U (zh) 水面漂浮物转运船用辅助储存仓及组合储存仓
CN210310774U (zh) 一种带有侧拉式舱盖的船艏或船艉舱口结构
RU188963U1 (ru) Съемный кузов
CN210455135U (zh) 一种卸载高度可调的水面清洁船
CN109624815A (zh) 双节矿运车
US5107781A (en) Ship and its loading and unloading system
CN220032014U (zh) 一种分仓式内侧翻自卸车
CN219115672U (zh) 漂浮垃圾收集仓及作业船
CN115743398A (zh) 双储存仓的水面漂浮物转运船及作业方法
CN218430991U (zh) 一种带侧翻结构便于自卸的卡车集装箱
CN220334702U (zh) 一种用于宽头式调距货叉加工用下料装置
CN216235842U (zh) 一种能提升和平移的翻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2

Address after: No. 288, Linyu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after: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Yingfeng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88, Linyu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before: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288, Linyu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after: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Yingfeng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88, Linyu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before: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Changsha Yingfeng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1

Address after: No. 288, Linyu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Yingfeng New Ener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288, Linyu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before: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Changsha Yingfeng New Ener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