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1183U - 连杆传动机构、顶盖组件及自卸车 - Google Patents

连杆传动机构、顶盖组件及自卸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1183U
CN211731183U CN201922299560.2U CN201922299560U CN211731183U CN 211731183 U CN211731183 U CN 211731183U CN 201922299560 U CN201922299560 U CN 201922299560U CN 211731183 U CN211731183 U CN 211731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hinged
cov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995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建锋
曹磊
秦赫
张�林
陈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Juntong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Juntong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Juntong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Juntong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995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1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1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1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杆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杆(1)、第二杆(2)和第三杆(3);所述第二杆(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杆(1)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杆(3)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杆(1)上;还包括第四杆(4);所述第一杆(1)的第二端铰接在所述第四杆(4)上;所述第一杆(1)、所述第二杆(2)、所述第三杆(3)和所述第四杆(4)处于同一平面。本发明的连杆传动机构配合顶盖结构可实现两节顶盖打开后,不占用驾驶室前部空间,并且车厢举升后离地高度降低。顶盖油缸与连杆传动机构举升点合理,举升压力低,系统故障少。顶盖油缸行程短,开关顶盖时间短。

Description

连杆传动机构、顶盖组件及自卸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卸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杆传动机构、顶盖组件及自卸车。
背景技术
专利CN208931220U公开的自卸车顶盖系统主要为整体顶盖,整体顶盖长度与车厢长度一样,实现车厢的全密封。但整体顶盖系统打开后占用驾驶室前部空间过大,影响车辆的作业空间和车辆打开时的安全问题。并且顶盖打开后车厢举升卸货时高度较高,易碰触上部空间物体,使顶盖变形或损坏。而专利CN105172664B公开的由两个顶盖组成的自卸车在顶盖打开时虽然不占用驾驶室空间,但顶盖打开后高度依然较高,影响装卸货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个死点位置能使顶盖打开后形成叠加状态的连杆传动机构以及装有连杆传动机构的顶盖组件及自卸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杆传动机构、自卸车顶盖及自卸车,
连杆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
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杆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杆;
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铰接在所述第四杆上;
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三杆和所述第四杆处于同一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杆的第二端为固定铰接,所述第四杆的第一端为固定铰接。
顶盖组件包括:第一盖、第二盖和所述连杆传动机构;
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盖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杆的第二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盖上;
所述第四杆的第二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盖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四杆包括:
第一主动部;
第一随动部,与所述第二盖铰接;
第一连接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部和所述第一随动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杆包括:
第二随动部,与所述第一盖固定连接;
第二主动部,铰接在所述第一随动部上;
第二连接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随动部和所述第二主动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三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主动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顶盖组件两侧各连接一所述连杆传动机构。
自卸车包括箱体和所述顶盖组件;
所述第二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杆的第一端均铰接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
所述第二杆与所述箱体的铰接端、所述第四杆与所述箱体的铰接端、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一盖位于所述第四杆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四杆的铰接端与所述第二杆和所述第一杆的铰接端的连线平行于且长度等于所述第四杆和所述箱体的铰接端与所述第二杆和所述箱体的铰接端的连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杆和所述第二盖的铰接端与所述第三杆和所述第二盖的铰接端的连线平行于且长度小于所述第四杆和所述箱体的铰接端与所述第二杆和所述箱体的铰接端的连线;
所述第四杆和所述箱体的铰接端与所述第四杆和所述第二盖的铰接端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二杆和所述箱体的铰接端与所述第二杆和所述第一杆的铰接端的连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件,固定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
驱动件,包括连接端和可往复移动的移动端,所述移动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连接端铰接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四杆和所述箱体的铰接端位于所述第二杆和所述箱体的铰接端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箱体的铰接端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驱动件为油缸,其行程范围至少为 90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杆传动机构的转动范围为1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分流多路阀,用于控制所述驱动件的移动端的伸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连杆传动机构由四根连杆组成使得顶盖的稳定性更好。而且举升点合理,举升压力低,系统故障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通过实验设计出在保证驱动件运行速度最快以及推力和拉力最小的前提下,实现行程最短,使得开关顶盖时间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自卸车顶盖由第一盖和第二盖组成,配合连杆传动机构使得关盖后水平,开盖后为叠加状态,不占用驾驶室前部空间,并且在车厢举升后离地高度降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固定在箱体侧壁上的限位件可限制连杆传动机构的旋转角度范围,从而防止油缸失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卸车在顶盖关闭时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卸车在顶盖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杆传动机构的机能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卸车在顶盖关闭时的示意图。图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杆传动机构的原理图。结合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连杆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杆 1、第二杆2、第三杆3和第四杆4。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的连杆传动机构第一杆1的左端为第一端,右端为第二端;第二杆2的上端为第一端,下端为第二端;第三杆3的下端为第一端,上端为第二端;第四杆4的下端为第一端,上端为第二端。其中第二杆2的第二端为固定铰接(连杆传动机构未安装时为自由端),第二杆2的第一端铰接在第一杆1的第一端,第一杆1的第二端铰接在第四杆4大致中间位置(不能铰接在两端),第三杆3的第一端铰接在第一杆1的大致中间位置(铰接点位于第二杆2和第四杆4与第一杆1的铰接点之间),第二杆2和第三杆3分别位于第一杆1的两侧,第四杆4的第一端为固定铰接(连杆传动机构未安装时为自由端),从而使得所构成连杆传动机构的连杆机构模型上下各有一个四边形。具体结构参见图1,第四杆4分为第一主动部401、第一随动部402和第一连接部403。第一主动部401和第一随动部402分别位于第一连接部 403的两端。如图1所示,第一主动部401在第一连接部403左端并位于第一连接部403的下侧,第一随动部402在第一连接部403右端并位于第一连接部3的上侧,即第一主动部401所在一端为第一端,第一随动部402 所在一端为第二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主动部401与第一连接部403 的夹角为钝角,第一随动部402与第一连接部403的夹角也为钝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杆1分为第二随动部101、第二主动部102和第二连接部103。第二随动部101和第二主动部102连接在第二连接部103的两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随动部101在第二连接部103上端并位于第二连接部103左侧,第二主动部102位于第二连接部 103下端并位于第二连接部103右侧。第二随动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3 的夹角为钝角,第二主动部102与第二连接部103的夹角也为钝角。第二主动部102所构成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第一随动部402上。如此连接后,如图1所示,第四杆4位于第一杆1的右端。第四杆4的第一端位于第一杆1的下侧,而第二端位于第一杆1的上侧,同时第一杆1与第一连接部 403位于第一随动部402的同一侧(即图1中左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杆2为直杆且第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第一杆1的第二连接部103上。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杆2位于第一杆1的下侧,即与第四杆4的第一端位于第一杆1的同一侧。第三杆3也为直杆且第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第一杆1的第二主动部102 上,第三杆3和第一杆1的铰接点位于第二杆2和第四杆4与第一杆1的铰接点之间,而第三杆3位于第一杆1的上侧,即与第四杆4的第二端位于第一杆1的同一侧,并且第一主动部401、第一随动部402、第二杆2和第三杆3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一杆1、第二杆2、第三杆3和第四杆4的摆动处于同一平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第四杆4中第一主动部401和第一随动部402与第一连接部403的夹角也可以为锐角或者将第四杆4直接设计为直杆,只要保证倾斜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即可。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包括第一盖501和第二盖502。顶盖组件两侧各连接一套本实用新型的连杆传动机构,其中图1所示一侧的连接方式为:第四杆4的第二端通过销轴铰接在第二盖502上,第三杆3的第二端也通过销轴铰接在第二盖502 上。第三杆3的第二端与第三杆3的第一端的摆动处于同一平面,第四杆 4的第二端和第三杆3的第二端的摆动也处于同一平面,第一杆1的第二随动部101焊接固定在第一盖501上,焊接点如图1所示为两个。盖体5 另一侧的连杆传动机构的连接方式与该侧相同。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自卸车包括箱体8,并且箱体8上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具体安装方式为:第二杆2的第二端和第四杆4的第一端均通过销轴铰接在箱体8的侧壁上(即固定铰接),而第一盖501和第二盖502则封闭住箱体8的上开口。为了使顶盖开合更加顺利,第一盖501和第二盖502之间留有缝隙,而为了使得盖体5关闭时完全密封箱体8,第一盖501和/或第二盖502在靠近缝隙的一端应安装橡胶板(图中未示出)以实现密封效果。第二杆2 的两端的摆动处于同一平面,第四杆4的两端的摆动处于同一平面。
图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卸车在顶盖打开时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自卸车还包括驱动件7和限位件6。驱动件7为油缸,包括连接端701和可往复移动的移动端702。其中连接端701通过销轴铰接在箱体8的侧壁上,移动端702则通过销轴铰接在第一连接部403上。驱动件7的连接端701和移动端702的摆动与第四杆4两端的摆动处于同一平面。如图所示,第二杆2与箱体8的铰接端、第四杆4与箱体8的铰接端、第一杆1和第一盖501位于第四杆4的同一侧(即图中左侧)。
限位件6固定在箱体8的侧壁上位于第二杆2在开盖时的前进方向上,用于通过限制第二杆2来限制顶盖开启后的终点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件6上设有可接收第二杆2的槽(图中未示出),当驱动件7驱动连杆传动机构逆时针旋转时(即顶盖开启时),第二杆2逐渐向限位件6靠近,最终到达如图2所示位置落入限位件6上的槽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杆2从顶盖关闭位置到顶盖完全开启位置的旋转角度(即连杆传动机构的旋转角度)为110°,限制连杆传动机构旋转角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驱动件7(即油缸)的移动端702伸出过长而失效,导致第一盖501和第二盖 502掉落在驾驶室上。而经过实验验证,按照上述设计,在保证驱动件7 运行速度最快以及推力和拉力最小的前提下,驱动件7的移动端702的伸缩范围(即油缸行程)最短为900mm。
如图1所示,第一杆1与第四杆4的铰接端(以下简称A点)与第二杆2和第一杆1的铰接端(以下简称B点)的连线为水平直线。第四杆4 和箱体8的铰接端(以下简称C点)与第二杆2和箱体8的铰接端(以下简称D点)的连线也为水平直线且长度等于A点与B点的连线。在本实施方式中,C点位于D点与驱动件7的连接端701之间,并且连接端701与 C点和D点的连线处于同一直线。如此设置使得A点、B点、D点和C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可以保证A点和B点的连线始终保持水平,从而使得与第一杆1固定连接的第一盖501在顶盖开闭过程中的姿态保持水平。
第四杆4和第二盖502的铰接端(以下简称E点)与第三杆3和第二盖502的铰接端(以下简称F点)的连线平行于C点与D点的连线。C点与E点的连线平行于D点与B点的连线平行。若C点、E点与F点和D点也为平行四边形,则在开盖时第二盖502可能会出现卡死,因此本实用新型的E点与F点的连线长度稍短于C点与D点的连线长度,如此设计在开盖时会使得第二盖502在运动过程中其靠近第一盖501的一端会向上翘起,从而避免与第一盖501发生碰撞导致卡死。
本实用新型的自卸车还包括用于控制驱动件7的伸缩的分流多路阀,分流多路阀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结合图1和图2,如上述设置的自卸车在进行开盖时,驱动件7的移动端702伸出,驱动第四杆4进行逆时针方向(图1和图2所示视角)的旋转,从而带动整个连杆传动机构作动,盖体5中的第二盖502会逐渐运动到第一盖501的上方,当第二杆2到达限位件7的位置时(即顶盖完全打开),第一盖501和第二盖502会各自到达置如图2所示位置,呈现为叠加式,完全不占用水平空间,也不遮挡货厢上部空间,便于装卸货物。在顶盖进行闭合时,驱动件7的移动端702缩回,拉动第四杆4进行顺时针方向(同样如图1和图2所示视角)的旋转,从而带动整改连杆传动机构作动,盖体5中的第一盖501和第二盖502则各自盖回到箱体8上。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自卸车具有两节顶盖(第一盖501 和第二盖502),并且开盖后为叠加状态,不占用驾驶室前部空间,并且在车厢举升后离地高度降低。并采用四根连杆组成的连杆传动机构使得顶盖的稳定性更好。而由于作为主动臂的第四杆4两端相对于第一连接部403 倾斜使得有油缸两端与E点近乎为一条直线,因此举升点合理,举升压力低,系统故障少。并且通过实验设计出在保证驱动件7运行速度最快以及推力和拉力最小的前提下,使其行程最短,使得开关顶盖时间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连杆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杆(1)、第二杆(2)和第三杆(3);
所述第二杆(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杆(1)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杆(3)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杆(1)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杆(4);
所述第一杆(1)的第二端铰接在所述第四杆(4)上;
所述第一杆(1)、所述第二杆(2)、所述第三杆(3)和所述第四杆(4)处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2)的第二端为固定铰接,所述第四杆(4)的第一端为固定铰接。
3.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杆传动机构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盖(501)、第二盖(502)和所述连杆传动机构;
所述第一杆(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盖(50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杆(3)的第二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盖(502)上;
所述第四杆(4)的第二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盖(50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杆(4)包括:
第一主动部(401);
第一随动部(402),与所述第二盖(502)铰接;
第一连接部(403),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部(401)和所述第一随动部(4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1)包括:
第二随动部(101),与所述第一盖(501)固定连接;
第二主动部(102),铰接在所述第一随动部(402)上;
第二连接部(103),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随动部(101)和所述第二主动部(1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2)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03)上,所述第三杆(3)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主动部(10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两侧各连接一所述连杆传动机构。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8)和所述顶盖组件;
所述第二杆(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杆(4)的第一端均铰接在所述箱体(8)的侧壁上;
所述第二杆(2)与所述箱体(8)的铰接端、所述第四杆(4)与所述箱体(8)的铰接端、所述第一杆(1)和所述第一盖(501)位于所述第四杆(4)的同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1)和所述第四杆(4)的铰接端与所述第二杆(2)和所述第一杆(1)的铰接端的连线平行于且长度等于所述第四杆(4)和所述箱体(8)的铰接端与所述第二杆(2)和所述箱体(8)的铰接端的连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杆(4)和所述第二盖(502)的铰接端与所述第三杆(3)和所述第二盖(502)的铰接端的连线平行于且长度小于所述第四杆(4)和所述箱体(8)的铰接端与所述第二杆(2)和所述箱体(8)的铰接端的连线;
所述第四杆(4)和所述箱体(8)的铰接端与所述第四杆(4)和所述第二盖(502)的铰接端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二杆(2)和所述箱体(8)的铰接端与所述第二杆(2)和所述第一杆(1)的铰接端的连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件(6),固定在所述箱体(8)的侧壁上;
驱动件(7),包括连接端(701)和可往复移动的移动端(702),所述移动端(702)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403)上,所述连接端(701)铰接在所述箱体(8)的侧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杆(4)和所述箱体(8)的铰接端位于所述第二杆(2)和所述箱体(8)的铰接端与所述驱动件(7)和所述箱体(8)的铰接端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7)为油缸,其行程范围至少为90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传动机构的转动范围为11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多路阀,用于控制所述驱动件(7)的移动端(702)的伸缩。
CN201922299560.2U 2019-12-19 2019-12-19 连杆传动机构、顶盖组件及自卸车 Active CN211731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9560.2U CN211731183U (zh) 2019-12-19 2019-12-19 连杆传动机构、顶盖组件及自卸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9560.2U CN211731183U (zh) 2019-12-19 2019-12-19 连杆传动机构、顶盖组件及自卸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1183U true CN211731183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70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99560.2U Active CN211731183U (zh) 2019-12-19 2019-12-19 连杆传动机构、顶盖组件及自卸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11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7811A (zh) * 2021-07-30 2021-09-21 福建晋江热电有限公司 风力监测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7811A (zh) * 2021-07-30 2021-09-21 福建晋江热电有限公司 风力监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9270B (zh) 机动车车身
KR102478083B1 (ko) 차량용 리어 스포일러 장치
CN103097264A (zh) 具有侧门和侧门驱动单元的集装箱或车辆主体
CN211731183U (zh) 连杆传动机构、顶盖组件及自卸车
CN102535370A (zh) 清扫车垃圾箱垂直举升倾倒装置
CN208931219U (zh) 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CN101495360B (zh) 机械后挡板
CN218536479U (zh) 一种自卸车后门自动开合锁紧装置
CN112249061B (zh) 车厢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596594U (zh) 一种具有防撞装置的清扫车
CN209351296U (zh) 一种自卸车摆臂式金属顶盖装置
CN209176587U (zh) 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车厢顶盖系统
CN211001088U (zh) 自卸车货箱用盖板组件和自卸车
CN2815772Y (zh) 一种自卸车箱盖装置
CN208931220U (zh) 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CN210174863U (zh) 顶盖驱动装置及铁路货车
CN211731158U (zh) 一种悬臂连接件及后门开合装置及车厢
CN214729754U (zh) 一种无人机起降装置
CN211544669U (zh) 一种井式真空罐及其罐盖控制机构
KR102541581B1 (ko) 루프 개폐가 이루어지는 화물 운송용 윙바디 적재함
CN213734983U (zh) 车厢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973772U (zh) 一种双片式车斗遮挡装置及车辆
CN111038367A (zh) 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CN209813807U (zh) 液压卸货门总成
CN219077431U (zh) 清漂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