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31220U - 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31220U
CN208931220U CN201821670790.4U CN201821670790U CN208931220U CN 208931220 U CN208931220 U CN 208931220U CN 201821670790 U CN201821670790 U CN 201821670790U CN 208931220 U CN208931220 U CN 208931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compartment
main cover
self
to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707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
朱爱平
胡志鹏
袁斌
张大勇
刘万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7079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31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31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31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自卸车顶盖结构包括主盖、副盖、摆臂及驱动件。副盖可活动盖设于车厢的后端,副盖与主盖相对设置以拼接封盖车厢。第一摆臂一端可转动设于车厢,另一端与主盖可转动连接。第二摆臂一端可转动设于车厢,另一端与主盖的后端可转动连接,第二摆臂靠近主盖的一端与副盖固定连接。驱动件一端与车厢的后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摆臂可转动连接,驱动件伸缩以带动第二摆臂转动,第二摆臂带动第一摆臂、主盖及副盖运动,并使副盖相对于主盖转动。自卸车通过自卸车顶盖结构在闭合时能保证车厢完成密闭,打开时不会遮挡车厢上方的装载空间。

Description

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设备及其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地自卸车车辆改装及配套零部件生产厂为响应国家的环保要求和客户的功能需求,纷纷推出各种形式的自卸汽车密闭式顶盖结构。目前常见的自卸车顶盖结构,顶盖闭合时能够将车厢从前到后完全覆盖密闭,但是当顶盖举升至最前方时,顶盖后端会有一部分遮罩住车厢前上方的装载空间,进而影响装货。如果为了避免顶盖的后端遮罩住自卸车车厢的装载空间,往往将顶盖设计的尺寸较短。因此,当顶盖闭合后其后沿与车厢最后端之间空出一段不再覆盖密闭。这种结构虽能使顶盖举升至最前时,其后端不再遮罩车厢前上方的装载空间,但是顶盖闭合后不能将车厢完全覆盖密闭,车辆运行时货物会从车厢后上方抛撒、遗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闭合时能保证车厢完成密闭,打开时不会遮挡车厢上方的装载空间的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一种自卸车顶盖结构,包括:
主盖,可活动盖设于车厢的前端;
副盖,可活动盖设于所述车厢的后端,所述副盖与所述主盖相对设置以拼接封盖所述车厢;
摆臂,包括第一摆臂及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可转动设于所述车厢,另一端与所述主盖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可转动设于所述车厢,另一端与所述主盖的后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臂靠近所述主盖的一端与所述副盖固定连接;
驱动件,其一端与所述车厢的后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摆臂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伸缩以带动所述摆臂转动,所述摆臂带动所述主盖及副盖运动,并使所述副盖相对于所述主盖转动。
在其他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远离所述车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摆臂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伸缩以带动所述第二摆臂转动。
在其他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摆臂的两端的可转动连接处,及所述第二摆臂的两端的可转动连接处位于同一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处。
在其他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副盖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摆臂靠近所述主盖的一端连接。
在其他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摆臂靠近所述主盖的一端固定设有随动杆,所述随动杆与所述副盖可拆卸连接。
在其他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摆臂包括相交设置的多个第一弯部,多个所述第一弯部之间形成有用于避让车头的避让空间。
在其他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摆臂包括多个第二弯部。
在其他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盖的侧边安装有上限位件,所述第一摆臂或第二摆臂上安装有下限位件,所述上限位件与所述下限位件相抵接,所述驱动件定位。
在其他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卸车顶盖结构还安装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朝向车厢的边框设有导向面。
一种自卸车,包括自卸车顶盖结构、车厢及底盘,所述车厢设于所述底盘上,所述自卸车顶盖结构盖设于所述车厢顶部。
上述自卸车,在自卸车的顶盖结构闭合时,主盖的前沿与车厢前板后侧对齐,主盖后沿与副盖前沿对齐,副盖后沿与车厢后板前沿对齐,如此前后双顶盖能够将车厢完全覆盖密闭。
其次,驱动件工作时,主盖开启向车厢前方前举升运行的同时,副盖向主盖上方翻转,并也一起随主盖向车厢前方运行。主盖举升至车厢的前板前侧时,由于副盖已翻转至主盖的上方,故此时主盖、副盖均位于车厢前板前侧,不会遮罩住前板后侧车厢上方的空间,不会对货物的装载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自卸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所示的自卸车顶盖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根据图2所示的自卸车顶盖结构的另一角度的局部图;
图4为根据图2所示的自卸车顶盖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根据图1所示的自卸车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自卸车顶盖结构;11、车头;12、车厢;13、底盘;110、主盖;111、凸耳;112、上限位件;120、副盖;130、第一摆臂;131、第一弯部;132、下限位件;140、第二摆臂;141、第二弯部;150、驱动件;160、横梁;170、随动杆;180、导向装置;181、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请参阅图1,自卸车包括自卸车顶盖结构100、车头11、车厢12及底盘13。为方便说明,现规定自卸车前进行驶的方向为前方,后退方向为后方。
车头11位于自卸车的前端。车头11设有驾驶室。车厢12设于底盘13上。车厢12用于承载货物。车厢12的截面结构可为矩形或U型或异形。
自卸车顶盖结构100盖设于车厢12顶部。自卸车顶盖结构100可活动设于车厢12的上方,自卸车顶盖结构100可对车厢12的上方空间打开和闭合,以达到方便装卸的目的。
请参阅图2,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卸车顶盖结构100包括主盖110、副盖120、摆臂及驱动件150。
主盖110可活动盖设于车厢12的前端。主盖110的长度大于副盖120的长度。主盖110的长度较长,主盖110可以封盖住大部分车厢12。因此将主盖110打开及移开,即可对车厢12实现装卸。
副盖120可活动盖设于车厢12的后端,副盖120与主盖110相对设置以拼接封盖车厢12。副盖120的长度较短。副盖120位于主盖110的后方。
具体地,主盖110和副盖120上平面均可以为平顶型、弧顶型或拱形盖体,主盖110能够与副盖120完整接触连接。自卸车顶盖结构100闭合时,主盖110的前沿与车厢12前板后侧对齐,主盖110的后沿与副盖120的前沿对齐。副盖120的后沿与车厢12的后板前沿对齐。前顶盖和后顶盖组成双顶盖结构。
并且,主盖110、副盖120的边框周边安装有密封条。当上述自卸车顶盖结构100闭合的时候,车厢12的密封性会更好。
摆臂包括第一摆臂130及第二摆臂140。其中,第一摆臂130的一端可转动设于车厢12,另一端与主盖110可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摆臂130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铰接连接实现可转动连接。第一摆臂130的上端与主盖110的两侧相铰接,第一摆臂130的下端与布置在底盘13上的车厢12的两侧相铰接。
第一摆臂130包括相交设置的两个第一弯部131。两个第一弯部131之间形成有用于避让车头11的避让空间。当主盖110转动的时候,带动第一摆臂130转动。当第一摆臂130转动到车头11位置,为避免第一摆臂130与车头11之间发生干涉。第一摆臂130朝向车头11弯折,以使第一摆臂130形成该避让空间。因此,车头11可以处于避让空间内,避免阻碍第一摆臂130的转动,影响主盖110完全转动打开。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摆臂130还可以包括三个、四个或五个等多个第一弯部131。只要多个第一弯部131相互连接,能够形成用于避让车头11的避让空间即可。或者,第一摆臂130还可以为直线型,也可以实现使主盖110能够以第一摆臂130为半径转动。并且,第一摆臂13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拼接式结构。
第二摆臂140的一端可转动设于车厢12,另一端与主盖110的后端可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二摆臂140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铰接连接实现可转动连接。第二摆臂140的上端与主盖110的两侧相铰接,第二摆臂140的下端与布置在底盘13上的车厢12的两侧相铰接。第二摆臂140包括两第二弯部141。
并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摆臂140还可以包括三个、四个或五个等多个第二弯部141。或者,第二摆臂140还可以为直线型,也可以实现使主盖110能够以第二摆臂140为半径转动。并且,第二摆臂14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拼接式结构。
为方便第一摆臂130、第二摆臂140分别与主盖110的两侧铰接连接。则主盖110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耳111。凸耳111上开设有铰接孔。则第一摆臂130、第二摆臂140分别与凸耳111通过销轴实现可转动连接。
第二摆臂140靠近主盖110的一端与副盖120固定连接。第二摆臂140转动带动副盖120一同转动,从而使主盖110与副盖12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副盖120相对于主盖110张开一定的角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摆臂140还可以包括三个、四个或五个等多个第二弯部141。或者,第二摆臂140还可以为直线型,也可以实现带动主盖110转动的目的。并且,第二摆臂14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拼接式结构。
请同时参阅图3,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卸车顶盖结构100的副盖120还包括横梁160。第二摆臂140靠近主盖110的一端固定设有随动杆170,随动杆170与副盖120可拆卸连接。随动杆170可以为板材或槽钢等,随动杆的一端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接与第二摆臂140固定连接。随动杆170另一端延伸至横梁160处,使第二摆臂140能够间接与横梁160连接,使横梁160的两端通过随动杆170分别与第二摆臂140靠近主盖11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梁160通过其左右两侧的随动杆170与第二摆臂140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实现对副盖的拆卸安装及维护维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横梁160还可以直接与随动杆170通过焊接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副盖120通过横梁160及随动杆170与第二摆臂140连接。具体地,副盖120靠近横梁160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横梁160卡合固定于固定槽内。横梁160的横截面为矩形。此处对横梁160的横截面形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将横梁160限位于固定槽内即可。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副盖120还可以通过焊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二摆臂140上。
驱动件150的一端与车厢12的后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摆臂140可转动连接。具体地,驱动件150一端与第二摆臂140相铰接,驱动件150的另一端与车厢12相铰接。驱动件150伸缩以带动第二摆臂140转动,第二摆臂140带动主盖110与副盖120运动,并使副盖120相对于主盖110转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件150一端还可以改为与第一摆臂130相铰接,驱动件150的另一端与车厢12相铰接。驱动件150伸缩以带动第一摆臂130转动,第一摆臂130带动主盖110与副盖120运动,并使副盖120相对于主盖110转动。驱动件150可以为油缸或气缸。
第一摆臂130的两端的可转动连接处,及第二摆臂140的两端的可转动连接处位于同一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处。具体地,第一摆臂130和第二摆臂140的上端均与主盖110左右两侧相铰接,第一摆臂130和第二摆臂140的下端均与车厢12的两侧相铰接。第一摆臂130的上、下铰接点连线与第二摆臂140的上、下铰接点连线平行且相等,也即,第一摆臂130的上、下铰接点与第二摆臂140的上、下铰接点其共同合围形成一平行四边形。因此,当第一摆臂130带动主盖110转动的时候,则主盖110可以平稳的带动第二摆臂140转动,保证主盖110能够稳定转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摆臂130与第二摆臂140的长度还可以可调,第一摆臂130与第二摆臂140还可以为气缸或油缸等。同样可以实现将主盖110能够稳定的转动的目的。
请同时参阅图4,自卸车顶盖结构100上安装有导向装置180。导向装置180朝向车厢12的边框设有导向面181,导向面181为光滑过渡。当驱动件150收缩,第一摆臂130与第二摆臂140带动上述自卸车顶盖结构100的主盖110与副盖120朝向车厢12闭合的时候,导向装置180可以引导主盖110及副盖120顺利、准确的运动至车厢12的顶部。当自卸车停在斜坡或车厢12倾斜时候,避免自卸车顶盖结构100与车厢12的顶部发生偏斜,不能将车厢12的顶部完全封盖,影响车厢12的封闭性。
可以理解,导向装置180可以为板材、柱状或者块状结构等。此处对导向装置180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在自卸车顶盖结构100与车厢12的闭合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即可。
请同时参阅图5,主盖110的侧边安装有上限位件112,第一摆臂130或第二摆臂140上安装有下限位件132,上限位件112与所述下限位件132相抵接,驱动件150定位。当驱动件150伸长,带动第一摆臂130、第二摆臂140、主盖110及副盖120转动的时候,直至上限位件112与下限位件132相互抵持的时候,则证明主盖110及副盖120的打开空间已经可以满足装卸需求,则驱动件150停止伸长。并且,上限位件112与下限位件132相互抵持,主盖110的重心落在第一摆臂130上,则第一摆臂130可以支撑主盖110的重量。避免驱动件150一直需要伸长支撑主盖110及副盖120的重量,容易导致驱动件150损害。并且,如果驱动件150发生损坏失效的时候,此时主盖110位于驾驶室上方,避免主盖110下落砸到驾驶室上方,因此,上限位件112与下限位件132配合还可以起到保护驾驶室的作用。
为增加上限位件112及下限位件132的强度,上限位件112与下限位件132为加强盒结构。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车厢12侧面的安装也可以安装有限位装置。当驱动件150伸缩到位的时候,使限位装置与主盖110相抵持即可。
现结合自卸车顶盖结构100的工作过程,对自卸车顶盖结构100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当驱动件150伸长工作时,推动与其铰接在一起的第一摆臂130或第二摆臂140分别围绕其与车厢12的下铰接点,朝向车厢12的前方转动,进而推动主盖110向车厢12的前方运行。于此同时,位于主盖110后方的副盖120在第二摆臂140带动下围绕第二摆臂140的上铰接点向主盖110的前方向上翻转,并也一起随主盖110向车厢12前方运行。直至举升至最前位置时,副盖120可翻转至主盖110的上方,此时固定在主盖110两侧的上限位件112,与固定在第一摆臂130或第二摆臂140上的下限位件132接触在一起,实现对自卸车顶盖结构100的限位。
当驱动件150收缩回位工作时,拉动与其铰接在一起的第一摆臂130或第二摆臂140围绕与车厢12的下铰接点朝向车厢12的后方旋转,进而推动主盖110及副盖120一起向车厢12的后方运行。于此同时,已翻转至主盖110上方副盖120在第二摆臂140的带动下围绕第二摆臂140的上铰接点向主盖110的后方向下翻转。此外,导向装置180能够使主盖110及副盖120顺利回位,直至当自卸车顶盖结构100完全闭合,实现对车厢12的密闭。
本实施方式自卸车顶盖结构100相对于传统的自卸车顶盖结构1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当自卸车顶盖结构100闭合时,主盖110的前沿与车厢12前板后侧对齐,主盖110后沿与副盖120前沿对齐,副盖120后沿与车厢12后板前沿对齐,如此前后双顶盖能够将车厢12完全覆盖密闭。
其次,驱动件150工作时,主盖110开启向车厢12前方前举升运行的同时,副盖120在后摆臂的带动下向主盖110上方翻转,并也一起随主盖110向车厢12前方运行;主盖110举升至车厢12前板前侧时,由于副盖120已翻转至主盖110的上方,故此时主副盖120均位于车厢12前板前侧,不会遮罩住前板后侧车厢12上方的空间,不会对货物的装载造成影响。
并且,因为自卸车顶盖结构100分为主盖110和副盖120的双顶盖结构,且主盖110较长、副盖120较短,故副盖120虽在举升过程中会翻转至主盖110上方,但其整体举升累加高举并不高,如此顶盖举升时,不仅不会造成整体自卸车的重心不稳定,也不会对自卸车整体的工作场地空间的高度方向要求较高。
再次,因整体顶盖分为主盖110和副盖120的双顶盖结构,故主盖110不至于过长,所以当双顶盖举升至最前方时,不至于造成主盖110前方向前伸出过长,进而不至于造成自卸车整车长度过长,进而不会对自卸车整体的工作场地空间的长度方向要求较高。
进一步的,在举升时副盖120在第二摆臂140的带动下也随主盖110一起向前举升,故车厢12举升卸货时,可将主盖110开启一定角度,使得副盖120高出车厢12上端一定距离,如此卸货时车厢12内货物便不会对副盖120造成任何冲击损坏。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自卸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盖,可活动盖设于车厢的前端;
副盖,可活动盖设于所述车厢的后端,所述副盖与所述主盖相对设置以拼接封盖所述车厢;
摆臂,包括第一摆臂及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可转动设于所述车厢,另一端与所述主盖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可转动设于所述车厢,另一端与所述主盖的后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臂靠近所述主盖的一端与所述副盖固定连接;
驱动件,其一端与所述车厢的后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摆臂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伸缩以带动所述摆臂转动,所述摆臂带动所述主盖及副盖运动,并使所述副盖相对于所述主盖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远离所述车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摆臂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伸缩以带动所述第二摆臂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的两端的可转动连接处,及所述第二摆臂的两端的可转动连接处位于同一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盖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摆臂靠近所述主盖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卸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臂靠近所述主盖的一端固定设有随动杆,所述随动杆与所述副盖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包括相交设置的多个第一弯部,多个所述第一弯部之间形成有用于避让车头的避让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臂包括多个第二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盖的侧边安装有上限位件,所述第一摆臂或第二摆臂上安装有下限位件,所述上限位件与所述下限位件相抵接,所述驱动件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卸车顶盖结构还安装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朝向车厢的边框设有导向面。
10.一种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自卸车顶盖结构、车厢及底盘,所述车厢设于所述底盘上,所述自卸车顶盖结构盖设于所述车厢顶部。
CN201821670790.4U 2018-10-15 2018-10-15 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Active CN208931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70790.4U CN208931220U (zh) 2018-10-15 2018-10-15 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70790.4U CN208931220U (zh) 2018-10-15 2018-10-15 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31220U true CN208931220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24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70790.4U Active CN208931220U (zh) 2018-10-15 2018-10-15 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312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4853A (zh) * 2019-09-03 2019-11-08 安徽江淮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摇臂式渣土车盖板的联动翻转装置
CN111038367A (zh) * 2018-10-15 2020-04-21 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 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8367A (zh) * 2018-10-15 2020-04-21 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 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CN110424853A (zh) * 2019-09-03 2019-11-08 安徽江淮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摇臂式渣土车盖板的联动翻转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43918B1 (en) Step for a vehicle
CN208931220U (zh) 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US20100037798A1 (en) Rail car cover system
EP3511500B1 (en) Door hinge
CN208931219U (zh) 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CN103764443B (zh) 具有封盖装置的车辆货厢
US8381860B2 (en) Truck with at least three steered wheels
CN107244286B (zh) 一种分体式顶盖装置及自卸车
CN111038367A (zh) 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JP3193459U (ja) テールゲートリフタ装置
CN112277977B (zh) 散粒货物运输车
CN111038368A (zh) 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CN104692150B (zh) 一种液压翻车机
JP5856251B2 (ja) テールゲートリフタ装置
CN211337302U (zh) 自动开启的集装箱
CN110589260B (zh) 开盖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CN211309571U (zh) 开盖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KR102719286B1 (ko) 작업성이 향상된 지게차
EP3392113B1 (en) Railway wagon for transporting trucks and method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truck
CA2675058C (en) Rail car cover system
CN103832311A (zh) 自卸车及其开门机构
US5219267A (en) Method for salvaging the contents of a leaking drum
EP0713455B1 (en) A device in a vehicle loading ramp
KR100320844B1 (ko) 덤프 트럭의 공차 시 주행 저항 감소 장치
CN209521770U (zh) 旋转把手销式立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7

Address after: 463000 middle section of Xingye Avenue, Zhumadian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463000 middle section of Huafeng Road, Henan, Zhumadian

Patentee before: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