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74637U - 一种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74637U
CN219074637U CN202223572924.8U CN202223572924U CN219074637U CN 219074637 U CN219074637 U CN 219074637U CN 202223572924 U CN202223572924 U CN 202223572924U CN 219074637 U CN219074637 U CN 219074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welding
anchor ear
positioning
driving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729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磊
马进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i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i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i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i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729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74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74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74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套装后的抱箍和端板,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机座、安装在机座上的焊接安装架、以及偶数组都安装在焊接安装架上的焊接组件,数组焊接组件分布在抱箍的外周侧,每组焊接组件都包括安装在焊接安装架上的压紧驱动源、以及与压紧驱动源传动连接的焊接电极,压紧驱动源驱动焊接电极向靠近或远离抱箍外周的方向运动,相邻两组焊接组件的焊接电极的极性相反。本申请通过多组焊接组件点焊的方式,在抱箍与端板接触位置的外圈,焊接若干个焊点,由此将抱箍与端板固定连接,避开了笼筋骨架的干涉,较好地适用于“先穿筋、后套抱箍”的笼筋制造工艺。

Description

一种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管桩制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管桩制造领域,管桩笼筋的制作过程中,需将抱箍与端板外圈固定牢靠。抱箍由钢带卷板成环后,焊接、压型而成;端板的主体则为圆形钢板;按照混凝土管桩要求将抱箍固定在端板外圈,有助于管桩制造和接桩工艺,并使制成后的成品管桩端头更加坚固和美观。
在现有的混凝土管桩笼筋制作中,抱箍与端板固定方式为:使用旋铆的方式,将抱箍的一端侧边,压入端板外圈的一圈凹槽内,从而完成固定。而“先穿筋、后套抱箍”的笼筋制造工艺,要求端板与笼筋骨架连接后,再固定抱箍;然而,笼筋骨架的存在会限制端板的位置和姿态,从而影响旋铆操作,使现有的旋铆固定方式无法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适用于“先穿筋、后套抱箍”的笼筋制造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套装后的抱箍和端板,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机座、安装在机座上的焊接安装架、以及偶数组都安装在焊接安装架上的焊接组件,数组焊接组件分布在抱箍的外周侧,每组焊接组件都包括安装在焊接安装架上的压紧驱动源、以及与压紧驱动源传动连接的焊接电极,所述压紧驱动源驱动焊接电极向靠近或远离抱箍外周的方向运动,相邻两组焊接组件的焊接电极的极性相反。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焊接电极为电阻焊电极。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压紧驱动源为气缸,所述压紧驱动源驱动焊接电极沿抱箍的径向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多组所述焊接组件沿抱箍的周向等间隔分布。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还包括焊接移动驱动源,所述焊接安装架可轴向移动的安装于机座,所述焊接移动驱动源与焊接安装架传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还包括用于夹持抱箍的抱箍定位机构、以及用于夹持端板的端板定位机构;所述抱箍定位机构包括可轴向移动的安装于机座的套装移动架、与套装移动架传动连接的套装驱动源、数个都可移动的安装于套装移动架的抱箍定位工装、以及形成在数个抱箍定位工装内侧的抱箍定位腔,所述套装移动架中设有轴向贯通的作业通槽;所述端板定位机构包括安装架、安装在安装架上的卡盘、数个都可移动的安装于卡盘的端板卡爪、以及形成在数个端板卡爪内侧的端板夹持腔;所述抱箍定位腔与端板夹持腔同轴线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端板定位机构还包括安装于卡盘的倾斜驱动源,数个端板卡爪中至少有一个是可轴向移动的倾斜驱动卡爪,所述倾斜驱动源与倾斜驱动卡爪传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端板定位机构还包括端板移动驱动源,所述安装架包括可轴向移动的安装于机座的移动框架、以及固定在移动框架上的悬臂梁,所述端板移动驱动源与移动框架传动连接,所述卡盘固定在悬臂梁的端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抱箍定位机构在每个抱箍定位工装处都设有与套装移动架相固定的定位连接架、固定在套装移动架上的定位驱动源、以及连接在定位连接架和抱箍定位工装之间的导轨滑块机构,所述定位驱动源与抱箍定位工装传动连接,所述导轨滑块机构中的导轨沿抱箍的径向延伸。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抱箍定位工装包括与导轨滑块机构相连的移动连接座、固定在移动连接座端部的定位座、以及数根定位销,所述定位座的端部具有用于抵接在抱箍外周的圆弧定位部,数根定位销都固定在圆弧定位部上、且沿圆弧定位部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定位销的外端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卡设在抱箍的非喇叭口的端部处。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多组焊接组件点焊的方式,在抱箍与端板接触位置的外圈,焊接若干个焊点,由此将抱箍与端板固定连接,避开了笼筋骨架的干涉,较好地适用于“先穿筋、后套抱箍”的笼筋制造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中多组焊接组件在焊接安装架上的分布示意图,该图为主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中多组焊接组件焊接抱箍和端板时的示意图,该图为主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中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端板上未套装抱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卡盘和端板卡爪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套装移动架和抱箍定位工装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中抱箍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d为本申请中抱箍套装至端板上的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中端板上套装抱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中抱箍和端板焊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 抱箍
101 喇叭口
102 环形收缩部
20 端板
30 机座
31 轴向轨道
40 焊接安装架
50 焊接组件
51 压紧驱动源
52 焊接电极
521 正电极
522 负电极
60 端板定位机构
61 安装架
611 移动框架
612 悬臂梁
62 卡盘
63 端板卡爪
631 倾斜驱动卡爪
632 卡勾部
64 倾斜驱动源
65 气缸安装座
66 卡爪连接座
70 抱箍定位机构
71 套装移动架
72 作业通槽
73 抱箍定位工装
74 定位连接架
75 定位驱动源
76 导轨滑块机构
77 移动连接座
78 定位座
781 圆弧定位部
79 定位销
791 限位板
80 笼筋骨架
90 焊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中,安装、连接、固定的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可拆卸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不可拆卸连接也包括一体加工。只要可以实现刚性连接的功能即可,本实用新型对安装、连接、固定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套装后的抱箍10和端板20。套装后的抱箍10和端板20的结构如图11所示,抱箍10套设在端板20的外周,两者在端板20的外周处相接触。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机座30、安装在机座30上的焊接安装架40、以及偶数组都安装在焊接安装架40上的焊接组件50,数组焊接组件50分布在抱箍10的外周侧;如图3所示,每组焊接组件50都包括安装在焊接安装架40上的压紧驱动源51、以及与压紧驱动源51传动连接的焊接电极52,压紧驱动源51驱动焊接电极52向靠近或远离抱箍10外周的方向运动;并且,相邻两组焊接组件50的焊接电极52的极性相反,即相邻两个焊接电极52中,一个为正电极521,另一个为负电极522。
上述固定装置作业时,相邻两组焊接组件50的焊接电极52分别对应焊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焊接时,首先,压紧驱动源51驱动焊接电极52向靠近抱箍10的方向运动,直至焊接电极52压紧在抱箍10与端板20接触位置的外圈,如图4所示,保证焊接电极52对抱箍10和端板20施加足够的压力,以保证焊接效果;之后,相邻两组焊接组件50中为正电极521的焊接电极52、以及为负电极522的焊接电极52同时通电,放电完成焊接,并在抱箍10与端板20的接触位置处形成焊点90,如图12所示。
因此,本申请通过多组焊接组件50点焊的方式,在抱箍10与端板20接触位置的外圈,焊接若干个焊点90,由此将抱箍10与端板20固定连接,避开了笼筋骨架80的干涉,较好地适用于“先穿筋、后套抱箍10”的笼筋制造工艺,有效解决了混凝土管桩笼筋制作过程中,端板20连接笼筋骨架80后,端板20与抱箍10之间的固定问题。
优选地,焊接电极52为电阻焊电极。焊接组件50的数量可以是任意3以上的偶数,比如为4组、6组、8组等;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焊接组件50为12组,12组焊接组件50沿抱箍10的周向等间隔分布,可以保证在抱箍10和端板20、以及焊接电极52都不转动的情况下,实现抱箍10和端板20之间的多焊点90均布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焊接组件50设置为其他数量,通过抱箍10和端板20的转动、或者通过焊接组件50的转动,实现抱箍10和端板20之间的多焊点90均布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压紧驱动源51固定在焊接安装架40的端面上,压紧驱动源51为气缸,该气缸的气缸活塞杆沿抱箍10的径向伸缩,该气缸的气缸活塞杆的端部与焊接电极52相连接,则压紧驱动源51驱动焊接电极52沿抱箍10的径向移动。并且,多组焊接组件50沿抱箍10的周向等间隔分布,焊接组件50又为偶数组,则多组焊接组件50在抱箍10的直径方向上两两相对,12组焊接组件50的气缸和焊接电极52呈放射状对称均布。焊接时,各焊接组件50中的气缸可以从对角方向同时对称压紧抱箍10,始终保证焊接电极52对抱箍10的压力互相抵消,使设备更稳定。具体说,如图4所示,相邻两组焊接组件50合为第一大组,该第一大组分别对应一个正电极521和一个负电极522;与第一大组中正电极521在抱箍10和端板20径向上正对的一个正电极521、以及与第一大组中负电极522在抱箍10和端板20径向上正对的一个负电极522合为第二大组,则第二大组同样对应一个正电极521和一个负电极522;工作时,首先,第一大组和第二大组的四个气缸都动作,驱动四个焊接电极52同时压紧抱箍10与端板20;然后,四个焊接电极52两两分时放电,比如可以先第一大组中的正电极521和负电极522同时通电完成焊接,再由其径向对角侧的第二大组中的正电极521和负电极522同时通电完成焊接,至此4个焊点90焊接完成。由其余位置的焊接组件50循环这一动作,直至12个焊点90焊接完成。
进一步地,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还包括焊接移动驱动源,焊接安装架40可轴向移动的安装于机座30,焊接移动驱动源与焊接安装架40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焊接移动驱动源为电机、优选为伺服电机,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与焊接安装架40传动连接,驱动焊接安装架40沿抱箍10和端板20的轴向移动,满足抱箍10和端板20的进料和下料。优选地,如图1所示,机座30上固定有沿抱箍10和端板20的轴向平直延伸的轴向轨道31,焊接安装架40的下端固定有与轴向轨道31导向配合的导向滑块,提高轴向移动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本申请是用于“先穿筋、后套抱箍10”的笼筋制造工艺,基于该笼筋制造工艺,要求端板20先与笼筋骨架80连接后,再套装抱箍10。因此,本申请涉及的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还能将抱箍10套装在笼筋骨架80端部的端板20上。基于此,如图1和图2所示,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还包括用于夹持抱箍10的抱箍定位机构70、以及用于夹持端板20的端板定位机构60;抱箍定位机构70包括沿笼筋骨架80轴向可轴向移动的安装于机座30的套装移动架71、与套装移动架71传动连接的套装驱动源、数个都可移动的安装于套装移动架71的抱箍定位工装73、以及形成在数个抱箍定位工装73内侧的抱箍定位腔,套装移动架71中设有轴向贯通的作业通槽72,该作业通槽72容置笼筋骨架80;端板定位机构60包括安装架61、安装在安装架61上的卡盘62、数个都可移动的安装于卡盘62的端板卡爪63、以及形成在数个端板卡爪63内侧的端板夹持腔;抱箍定位腔与端板夹持腔同轴线设置,使套装的抱箍10和端板20对中。
套装时,端板定位机构60通过数个端板卡爪63夹持住端板20,抱箍定位机构70通过数个抱箍定位工装73夹持住抱箍10,套装驱动源驱动套装移动架71轴向移动,进而驱使抱箍定位机构70、以及由其夹持的抱箍10向靠近端板20的方向移动,直至将抱箍10套入端板20的预设位置,完成抱箍10与端板20的自动套装。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抱箍10具有喇叭口101、以及形成在喇叭口101外扩边界位置处的环形收缩部102,抱箍10在环形收缩部102处具有最小内径。如图6所示,端板20安装在笼筋骨架80的端部处,笼筋骨架80的数根主筋穿设在端板20的通孔中,且通过主筋端部的镦头实现限位。然而,端板20的外径大于抱箍10的环形收缩部102的内径,为了使最小内径较小的抱箍10顺利地套入外径相对较大的端板20上,本申请中的端板定位机构60优选采用下述结构。如图7所示,端板定位机构60还包括安装于卡盘62的倾斜驱动源64,数个端板卡爪63中至少有一个是可轴向移动的倾斜驱动卡爪631,倾斜驱动源64与倾斜驱动卡爪631传动连接。如此,在套装抱箍10的过程中,先使抱箍10自其喇叭口101的一端套入端板20,端板20处于竖直平整的状态;当抱箍10的环形收缩部102接近端板20处时,倾斜驱动源64动作,驱使倾斜驱动卡爪631轴向移动,进而驱使端板20倾斜,端板20倾斜后的垂直截面积缩小;之后,端板卡爪63略放松端板20,抱箍定位工装73略放松抱箍10,套装驱动源继续动作,继续驱使抱箍10移动、套入端板20。由于抱箍10自身存在一定弹性,端板20倾斜后与抱箍10的接触部分变少,使得抱箍10上未与端板20接触的这部分具有变形余量,即可顺利地使抱箍10的环形收缩部102通过端板20,也就顺利地使最小内径较小的抱箍10顺利地套入外径相对较大的端板20上,实现抱箍10与端板20的自动套装,提高作业效率,减轻生产者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端板定位机构60还包括端板移动驱动源,安装架61包括沿笼筋骨架80的轴向可轴向移动的安装于机座30的移动框架611、以及固定在移动框架611上的悬臂梁612,端板移动驱动源与移动框架611传动连接,悬臂梁612沿笼筋骨架80的轴向平直延伸,卡盘62固定在悬臂梁612的端部。如此,端板移动驱动源可驱使移动框架611轴向移动,也就驱使卡盘62和端板卡爪63轴向移动,使得端板卡爪63准确地夹持在预设位置,可靠地夹持住端板20,也满足抱箍10的进料和下料。
本实施例中,套装驱动源和端板移动驱动源都为电机、优选都为步进电机;套装驱动源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与套装移动架71相连,驱动套装移动架71轴向移动;端板移动驱动源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与移动框架611相连,驱动移动框架611轴向移动。优选地,移动框架611和套装移动架71的下端也都固定有与轴向轨道31导向配合的导向滑块,提高轴向移动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端板定位机构60中,端板卡爪63有三个,其中一个端板卡爪63为倾斜驱动卡爪631。倾斜驱动源64与倾斜驱动卡爪631之间的连接结构为:倾斜驱动源64为气缸,端板定位机构60还包括可移动的安装于卡盘62的气缸安装座65、以及与倾斜驱动卡爪631相固定的卡爪连接座66,倾斜驱动源64安装在气缸安装座65上,倾斜驱动源64的气缸活塞杆与卡爪连接座66固定相连。卡爪连接座66与倾斜驱动卡爪631之间可以为螺钉固定、或键连接、或卡合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焊接、胶粘接等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两者还可以为一体成型件。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倾斜驱动源64也可以为其他启动、电动、液压机构。
进一步地,端板定位机构60还包括夹持驱动源,端板卡爪63沿端板20径向可移动的安装在卡盘62上,夹持驱动源与除倾斜驱动卡爪631外的其余两个端板卡爪63、以及气缸安装座65传动连接,从而实现三个端板卡爪63都能沿端板20的径向移动,进而夹持住端板20或松开端板20。优选地,每个端板卡爪63的末端设有卡勾部632,可以通过卡勾部632卡合在端板20外周的方式夹紧端板20,也可以通过卡勾部632卡合在端板20内的方式夹紧端板20。
进一步地,抱箍定位工装73与套装移动架71之间的优选连接结构为:如图8和图9所示,抱箍定位工装73有三组,周向等间隔分布;抱箍定位机构70在每个抱箍定位工装73处都设有与套装移动架71相固定的定位连接架74、固定在套装移动架71上的定位驱动源75、以及连接在定位连接架74和抱箍定位工装73之间的导轨滑块机构76,定位驱动源75与抱箍定位工装73传动连接,导轨滑块机构76中的导轨沿抱箍10的径向延伸。本实施例中,定位驱动源75为电机、优选为伺服电机,该电机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与抱箍定位工装73相连,该丝杆螺母机构中的丝杆沿抱箍10的径向延伸。定位驱动源75通过丝杆螺母机构驱动抱箍定位工装73径向移动,导轨滑块机构76保证抱箍定位工装73径向移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抱箍定位工装73包括与导轨滑块机构76相连的移动连接座77、固定在移动连接座77端部的定位座78、以及数根定位销79,定位座78的端部具有用于抵接在抱箍10外周的圆弧定位部781,数根定位销79都沿笼筋骨架80的轴向平直延伸,数根定位销79都固定在圆弧定位部781上、且沿圆弧定位部781的周向间隔分布,定位销79的外端安装有限位板791,限位板791用于卡设在抱箍10的非喇叭口的端部处。初始状态下,三个抱箍定位工装73处于展开状态;之后,定位驱动源75动作,驱动三个抱箍定位工装73径向内移,直至夹持在抱箍10的外周侧,而定位销79外端的限位板791卡设在抱箍10的非喇叭口的端部处;之后,当套装驱动源动作时,驱使套装移动架71带动抱箍定位工装73轴向移动,通过三个抱箍定位工装73对抱箍10的夹持、以及限位板791与抱箍10的非喇叭口端的抵接,可靠地带动抱箍10同步轴向移动。
综上所述,具有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1、套装抱箍10和端板20:
1.1、如图10a所示,端板定位机构60:端板移动驱动源动作,驱使三个处于收拢状态的端板卡爪63伸入端板20中;夹持驱动源动作,驱使三个端板卡爪63展开,直至三个端板卡爪63夹持住端板20;并且,端板20处于竖直平整的状态。
1.2、如图10b所示,抱箍定位机构70:定位驱动源75动作,驱使三个抱箍定位工装73径向内移,直至夹持在抱箍10的外周侧,且定位销79外端的限位板791卡设在抱箍10的非喇叭口的端部处;套装驱动源动作,驱动套装移动架71移动,则套装移动架71带动抱箍定位工装73、以及由其夹持住的抱箍10向靠近端板20的方向轴向移动,抱箍10自其喇叭口101的一端先套入端板20。
1.3、当抱箍10的环形收缩部102接近端板20处时,倾斜驱动源64动作,驱使倾斜驱动卡爪631轴向移动,进而驱使端板20倾斜,如图10b所示,端板20倾斜后的垂直截面积缩小。之后,夹持驱动源反向动作,使三个端板卡爪63略放松端板20;定位驱动源75反向动作,使三个抱箍定位工装73略放松抱箍10,使端板20和抱箍10均留有一定的浮动空间;套装驱动源继续动作,继续驱使抱箍10移动、套入端板20。
1.4、当抱箍10的环形收缩部102通过端板20后,如图10c所示,倾斜驱动源64反向动作、复位,驱使倾斜驱动卡爪631复位,进而驱使端板20回正,恢复竖直平整的状态;夹持驱动源驱使三个端板卡爪63重新夹紧端板20,定位驱动源75驱使三个抱箍定位工装73重新夹紧抱箍10。
1.5、套装驱动源继续动作,继续驱使抱箍10轴向移动,直至抱箍10的非喇叭口的一端与端板20的外端面齐平,如图10d所示。至此,抱箍10的套装动作完成,套装后的抱箍10与端板20如图11所示。
2、焊接固定抱箍10与端板20
在抱箍10和端板20的径向上呈对角分布的四组焊接组件50中的压紧驱动源51动作,驱使四个焊接电极52从对角方向同时对称压紧抱箍10,始终保证焊接电极52对抱箍10的压力互相抵消;之后,四个焊接电极52两两分时放电,形成4个焊点90;重复动作,直至12个焊点90焊接完成,如图12所示。至此,完成抱箍10与端板20的焊接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套装后的抱箍(10)和端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机座(30)、安装在机座(30)上的焊接安装架(40)、以及偶数组都安装在焊接安装架(40)上的焊接组件(50),数组焊接组件(50)分布在抱箍(10)的外周侧,每组焊接组件(50)都包括安装在焊接安装架(40)上的压紧驱动源(51)、以及与压紧驱动源(51)传动连接的焊接电极(52),所述压紧驱动源(51)驱动焊接电极(52)向靠近或远离抱箍(10)外周的方向运动,相邻两组焊接组件(50)的焊接电极(52)的极性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电极(52)为电阻焊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驱动源(51)为气缸,所述压紧驱动源(51)驱动焊接电极(52)沿抱箍(10)的径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焊接组件(50)沿抱箍(10)的周向等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焊接移动驱动源,所述焊接安装架(40)可轴向移动的安装于机座(30),所述焊接移动驱动源与焊接安装架(40)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夹持抱箍(10)的抱箍定位机构(70)、以及用于夹持端板(20)的端板定位机构(60);所述抱箍定位机构(70)包括可轴向移动的安装于机座(30)的套装移动架(71)、与套装移动架(71)传动连接的套装驱动源、数个都可移动的安装于套装移动架(71)的抱箍定位工装(73)、以及形成在数个抱箍定位工装(73)内侧的抱箍定位腔,所述套装移动架(71)中设有轴向贯通的作业通槽(72);所述端板定位机构(60)包括安装架(61)、安装在安装架(61)上的卡盘(62)、数个都可移动的安装于卡盘(62)的端板卡爪(63)、以及形成在数个端板卡爪(63)内侧的端板夹持腔;所述抱箍定位腔与端板夹持腔同轴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定位机构(60)还包括安装于卡盘(62)的倾斜驱动源(64),数个端板卡爪(63)中至少有一个是可轴向移动的倾斜驱动卡爪(631),所述倾斜驱动源(64)与倾斜驱动卡爪(631)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定位机构(60)还包括端板移动驱动源,所述安装架(61)包括可轴向移动的安装于机座(30)的移动框架(611)、以及固定在移动框架(611)上的悬臂梁(612),所述端板移动驱动源与移动框架(611)传动连接,所述卡盘(62)固定在悬臂梁(612)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定位机构(70)在每个抱箍定位工装(73)处都设有与套装移动架(71)相固定的定位连接架(74)、固定在套装移动架(71)上的定位驱动源(75)、以及连接在定位连接架(74)和抱箍定位工装(73)之间的导轨滑块机构(76),所述定位驱动源(75)与抱箍定位工装(73)传动连接,所述导轨滑块机构(76)中的导轨沿抱箍(10)的径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定位工装(73)包括与导轨滑块机构(76)相连的移动连接座(77)、固定在移动连接座(77)端部的定位座(78)、以及数根定位销(79),所述定位座(78)的端部具有用于抵接在抱箍(10)外周的圆弧定位部(781),数根定位销(79)都固定在圆弧定位部(781)上、且沿圆弧定位部(781)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定位销(79)的外端安装有限位板(791),所述限位板(791)用于卡设在抱箍(10)的非喇叭口的端部处。
CN202223572924.8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 Active CN219074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72924.8U CN219074637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72924.8U CN219074637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74637U true CN219074637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03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72924.8U Active CN219074637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74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87C (zh) 改进的板材铆合方法
CN211331780U (zh) 一种电池托盘搅拌摩擦焊接工装
JP2008538232A (ja) 塑性変形ボルトを使用して少なくとも1つの部品を基本部品に取り外し不能に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
JPH11156753A (ja) 直立型締結具駆動工具への締結具供給装置
CN110579164A (zh) 一种圆形工件同步夹持偏心检测装置
CN219074637U (zh) 一种抱箍与端板的固定装置
CN113334011B (zh) 一种家具五金转角焊接成型固定工装
CN116727918A (zh) 一种用于链条加工的焊接设备
CN218592049U (zh) 一种适合于小直径工件摩擦焊接的主轴机构及焊接装置
CN218193107U (zh) 一种新型机器人超声波焊接结构
CN112186997B (zh) 一种交流电机组装方法
KR101883675B1 (ko) 진동 저항 요소 용접용 리벳
CN110757064B (zh) 球扁钢对接装配工装
CN210413229U (zh) 一种高适配性且调整方便的焊接夹具
CN206373477U (zh) 全自动螺柱点焊机的点焊装置
CN111774902A (zh) 阀体加工分度夹具及加工方法
JP3805742B2 (ja) 管のクランプ圧入装置と接合・圧入装置及び接合・圧入方法
CN220462974U (zh) 一种圆筒内夹紧工装
CN217371073U (zh) 一种焊接机器人清枪站夹具
CN210524105U (zh) 一种带自动夹具的螺柱焊修复装置
CN216505156U (zh) 一种焊接机器人翻转机构
CN216607602U (zh) 收纳框夹具及应用该收纳框夹具的交流点焊机
CN212145025U (zh) 火排焊接专机
CN216657973U (zh) 一种机械臂夹取装置
CN214446456U (zh) 一种机械手柔性夹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