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9491U - 气压平衡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压平衡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9491U
CN219069491U CN202223373261.7U CN202223373261U CN219069491U CN 219069491 U CN219069491 U CN 219069491U CN 202223373261 U CN202223373261 U CN 202223373261U CN 219069491 U CN219069491 U CN 219069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liquid storage
storage bin
liquid
air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32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吉
王灵权
聂革
魏春花
黄科
肖力伟
赵贯云
赵波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732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9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9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9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一种气压平衡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用于使储液仓内的气压与外界保持平衡,气压平衡结构包括连通储液仓与外界的通气道、以及设置于通气道的透气隔液膜,透气隔液膜能够让空气通过且能够阻止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固定件、以及安装于固定件的雾化件,固定件与壳体之间形成有储液仓和雾化室,雾化件包括吸液面和雾化面,吸液面与储液仓连通,雾化面与雾化室连通,固定件形成有连通储液仓与外界的通气道,通气道设置有透气隔液膜。上述通过通气道与透气隔液膜的组合构成储液仓的气压平衡结构,使得对通气道的内径精度要求较低,能够有效保持储液仓内外气压平衡,能够避免储液仓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从通气道外泄。

Description

气压平衡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压平衡结构,尤其是电子雾化装置的气压平衡结构。
背景技术
储液仓的气压平衡结构用于使储液仓内的气压与外界保持平衡,以便于储液仓能够稳定的供应气溶胶产生基质。
储液仓在电子雾化装置中被广泛应用,在电子雾化装置中,随着气溶胶产生基质被雾化,储液仓内的气压下降,导致储液仓内外气压不同,从而导致储液仓向雾化件供液不顺畅,雾化件容易产生糊芯现象。为解决该问题,一些电子雾化装置在雾化件的支架及密封件开设了连通储液仓与雾化室的通气道,并对通气道的内径尺寸做了设计,使得当储液仓的内外气压不同时,外界空气会通过该通气道进入储液仓,而储液仓的内外气压相同时,气溶胶产生基质会进入该通气道,利用气溶胶产生基质的表面张力作用将该通气道封闭,阻止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该通气道外泄。该方案尽管解决了储液仓内外气压不同时引起的糊芯问题,但是其通气道的精度要求高,当通气道的内径偏大时容易出现漏液现象,而当通气道的内径偏小时,通气道容易出现堵塞,无法有效保持储液仓内外气压平衡。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压平衡结构及采用该气压平衡结构的电子雾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压平衡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该气压平衡结构对通气道的精度要求较低,能够有效保持储液仓内外气压平衡,能够避免储液仓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从通气道外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压平衡结构,用于使储液仓内的气压与外界保持平衡,所述气压平衡结构包括连通所述储液仓与外界的通气道、以及设置于所述通气道的透气隔液膜,所述透气隔液膜能够让空气通过且能够阻止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
本气压平衡结构包括连通储液仓与外界的通气道、以及设置于所述通气道的透气隔液膜,所述透气隔液膜能够让空气通过且能够阻止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这使得:当储液仓的内部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时,外界空气从所述通气道进入,透过所述透气隔液膜进入所述储液仓,使储液仓内外气压始终保持平衡,储液仓能够稳定地供应气溶胶产生基质,同时由于气溶胶产生基质分子小于透气隔液膜的孔径,所以储液仓的气溶胶产生基质无法从所述通气道外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气隔液膜为纳米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气道设置于所述储液仓的供液端,所述通气道的靠近储液仓的一端设置有台阶部,所述透气隔液膜固定于所述台阶部。
将透气隔液膜安装于通气道的靠近储液仓的一端,储液仓的气溶胶产生基质无法进入通气道,这使得外界空气更容易从通气道进入储液仓,储液仓的气压平衡控制更加灵敏,同时结合台阶部,使得透气隔液膜的安装更加方便。
优选地,所述储液仓的供液端与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形成有用于覆盖所述透气隔液膜的凸片,所述凸片能够向所述储液仓变形以实现当储液仓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时自动开启所述通气道、以及当储液仓的气压不小于外界气压时自动关闭所述通气道。
设置上述凸片后,当储液仓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时,外界空气从所述通气道进入,该空气透过所述透气隔液膜后,将所述凸片从所述透气隔液膜顶开,使所述通气道自动开启,空气进入所述储液仓,凸片因形变而蓄能,当储液仓内外气压相同后,所述凸片的形变蓄能使凸片自动复位,将所述通气道自动关闭,从而能够更好地避免储液仓的气溶胶产生基质经所述通气道外泄。
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多个所述通气道,多个所述通气道均匀分布于以所述储液仓的供液端中心为中心的一个环体上,每个通气道均设置有所述透气隔液膜。
均匀设置的多个通气道结合设置在通气道的透气隔液膜,使得储液仓在任意方向倾斜时,均能有效保持储液仓内外气压平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固定件、以及安装于所述固定件的雾化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储液仓和雾化室,所述雾化件包括吸液面和雾化面,所述吸液面与所述储液仓连通,所述雾化面与所述雾化室连通,所述固定件形成有连通所述储液仓与外界的通气道,所述通气道设置有透气隔液膜,所述透气隔液膜能够让空气通过且能够阻止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
本电子雾化装置由于在固定件形成有连通所述储液仓与外界的通气道,所述通气道设置有透气隔液膜,所述透气隔液膜能够让空气通过且能够阻止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这使得:当储液仓的内部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时,外界空气从所述通气道进入,透过所述透气隔液膜进入所述储液仓,使储液仓内外气压始终保持平衡,储液仓能够稳定地向雾化件供应气溶胶产生基质,能够避免雾化件糊芯,同时由于气溶胶产生基质分子小于透气隔液膜的孔径,所以储液仓的气溶胶产生基质无法从所述通气道外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与所述储液仓相连的第一端,所述通气道于固定件的所述第一端形成有台阶部,所述透气隔液膜固定于所述台阶部。
将透气隔液膜安装于固定件的与所述储液仓相连的第一端,储油仓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不会进入通气道,这使得外界空气更容易从通气道进入储液仓,储液仓的气压平衡控制更加灵敏,同时结合台阶部,使得透气隔液膜的安装更加方便。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形成有用于覆盖所述透气隔液膜的凸片,所述凸片能够向所述储液仓变形以实现当储液仓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时自动开启所述通气道、以及当储液仓的气压不小于外界气压时自动关闭所述通气道。
设置上述凸片后,当储液仓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时,外界空气从所述通气道进入,该空气透过所述透气隔液膜后,将所述凸片从所述透气隔液膜顶开,使所述通气道自动开启,空气进入所述储液仓,凸片因形变而蓄能,当储液仓内外气压相同后,所述凸片的形变蓄能使凸片自动复位,将所述通气道自动关闭,从而能够更好地避免储液仓的气溶胶产生基质经所述通气道外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连通雾化室和外界的第一气孔,壳体的第二端与壳体的第一端相对,壳体的第二端设置有吸嘴,固定件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二气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吸嘴与第二气孔的气管,所述固定件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二气孔与雾化室的气道。
上述吸嘴经所述气管、第二气孔、所述气道到雾化室构成了抽吸通道,第一气孔构成了进气通道,雾化件的吸液面吸收储液仓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从雾化面输出气体,与外界进入雾化室的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从所述抽吸通道输出。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两个所述通气道和两个连通所述储液仓和雾化件的吸液面的液孔,两个所述液孔以所述储液仓的中线为基准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通气道以所述储液仓的中线为基准对称设置。
相比单一的液孔及通气道,对称设置的两个液孔使储液仓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能够更均衡地进入雾化件的发热面,从而具有更好的供液稳定性,对称设置的两个通气道能够使外界气体更均衡地进入储液仓,从而更好地保持储液仓内外气压平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气压平衡结构包括连通储液仓与外界的通气道、以及设置于所述通气道的透气隔液膜,所述透气隔液膜能够让空气通过且能够阻止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这使得:当储液仓的内部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时,外界空气从所述通气道进入,透过所述透气隔液膜进入所述储液仓,使储液仓内外气压始终保持平衡,储液仓能够稳定地供应气溶胶产生基质,同时由于气溶胶产生基质分子小于透气隔液膜的孔径,所以储液仓的气溶胶产生基质无法从所述通气道外泄。
本电子雾化装置由于在固定件形成有连通所述储液仓与外界的通气道,所述通气道设置有透气隔液膜,所述透气隔液膜能够让空气通过且能够阻止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这使得:当储液仓的内部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时,外界空气从所述通气道进入,透过所述透气隔液膜进入所述储液仓,使储液仓内外气压始终保持平衡,储液仓能够稳定地向雾化件供应气溶胶产生基质,能够避免雾化件糊芯,同时由于气溶胶产生基质分子小于透气隔液膜的孔径,所以储液仓的气溶胶产生基质无法从所述通气道外泄。
由于通过通气道与透气隔液膜的组合构成储液仓的气压平衡结构,利用透气隔液膜选择空气通过而阻止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所以对通气道的内径精度要求较低,能够有效保持储液仓内外气压平衡,能够避免储液仓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从通气道外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气压平衡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气压平衡结构的另一种状态图;
图3为透气隔液膜的外形示意图;
图4为透气隔液膜的功能示意图;
图5为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
图8为图6的电子雾化装置装入气溶胶产生基质后的状态图;
图9为储液仓的内部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时的状态图;
图10为电子雾化装置另一个视角下的状态图;
图11为电子雾化装置的爆炸图;
图12为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气压平衡结构用于使储液仓1内的气压与外界保持平衡,所述气压平衡结构包括连通所述储液仓1与外界的通气道5、以及设置于所述通气道5的透气隔液膜3。
图2中箭头L表示空气的流向。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透气隔液膜3具体为一圆片状结构。
透气隔液膜3布满了小孔,且孔径可以让空气自由通过,但是气溶胶产生基质分子大于该孔径,无法通过该膜。图4中示出了透气隔液膜3的功能,如图4所示,当透气隔液膜3上侧的压力小于下侧的压力时,由于透气隔液膜3两侧存在该压差的原因,空气100可以从透气隔液膜3的下侧穿过透气隔液膜3,到达透气隔液膜3的上侧。此外,由于透气隔液膜3的孔径小于气溶胶产生基质分子,所以气溶胶产生基质200无法穿过透气隔液膜3。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透气隔液膜3具体采用纳米膜,此膜的表面布满了纳米级的小孔,且孔径可以让空气自由通过,但是气溶胶产生基质分子大于该孔径,无法通过该纳米膜。
本气压平衡结构包括连通储液仓1与外界的通气道5、以及设置于所述通气道5的透气隔液膜3,所述透气隔液膜3能够让空气通过且能够阻止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这使得:当储液仓1的内部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时,如图2中箭头L所示,外界空气从所述通气道5进入,透过所述透气隔液膜3进入所述储液仓1,使储液仓1内外气压始终保持平衡,储液仓1能够稳定地供应气溶胶产生基质,同时由于气溶胶产生基质分子小于透气隔液膜3的孔径,所以储液仓1的气溶胶产生基质无法从所述通气道5外泄。
图1中储液仓1的下端为供液端,储液仓1通过该端为雾化件提供气溶胶产生基质。进一步,所述通气道5设置于所述储液仓1的供液端,所述通气道5的靠近储液仓1的一端设置有台阶部,所述透气隔液膜3固定于所述台阶部。具体透气隔液膜3可以采用胶结、熔结、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台阶部,本实用新型对该固定方式不做限定。
上述通过将透气隔液膜3安装于通气道5的靠近储液仓1的一端,储液仓1的气溶胶产生基质受透气隔液膜3的阻隔无法进入通气道5,这使得外界空气更容易从通气道5进入储液仓1,储液仓1的气压平衡控制更加灵敏,同时结合上述台阶部,使得透气隔液膜3的安装更加方便。
结合图1和图5,进一步,所述储液仓1的供液端与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第一密封件4形成有用于覆盖所述透气隔液膜3的凸片2,所述凸片2能够向所述储液仓1变形以实现当储液仓1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时自动开启所述通气道5(见图2)、以及当储液仓1的气压不小于外界气压时自动关闭所述通气道5(见图1)。
第一密封件4具体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软橡胶等。
通过设置上述凸片2,当储液仓1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时,如图2中的箭头L所示,外界空气从所述通气道5进入,该空气透过所述透气隔液膜3后,将所述凸片2从所述透气隔液膜3顶开,使所述通气道5自动开启,空气进入所述储液仓1,凸片2因形变而蓄能,当储液仓1内外气压相同后,所述凸片2的形变蓄能使凸片2自动复位,将所述通气道5自动关闭(如图1所示),从而能够更好地避免储液仓1的气溶胶产生基质经所述通气道5外泄。
参照图1,进一步本气压平衡结构包括两个所述通气道5,两个所述通气道5均匀分布于以所述储液仓1的供液端(图1中的下端)中心为中心的一个环体上,每个通气道5均设置有所述透气隔液膜3。
通过设置上述两个通气道5和透气隔液膜3,当储液仓1向图1中左侧倾斜时,两个通气道5处于相对上下的位置,当储液仓1向图1中右侧倾斜时,两个通气道5同样处于相对上下的位置,即在两个方向的倾斜状态具有相对位置相同的通气道5位置,因此能够更好地保持储液仓1内外气压平衡。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储液仓1设计为圆柱状,在储液仓的供液端,以该供液端的中心为中心的一个圆周上均匀设置两个以上的所述通气道5,每个通气道5均设置透气隔液膜3。均匀设置的多个通气道5结合设置在通气道5的透气隔液膜3,使得储液仓在任意方向倾斜时,均能有效保持储液仓内外气压平衡。
参照图6-图11,本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19、固定件6和雾化件8。
壳体19呈椭圆柱结构,固定件6固定在壳体19内,固定件6与壳体19之间形成储液仓1和雾化室9,雾化件8固定在固定件6的腔体内,雾化件6包括吸液面和雾化面,具体在图6中雾化件8的上端面为吸液面,雾化件8的下端面为雾化面,所述吸液面与所述储液仓1连通,所述雾化面与所述雾化室9连通,所述固定件6形成有连通所述储液仓1与外界的通气道5,所述通气道5设置有透气隔液膜3,所述透气隔液膜3能够让空气通过且能够阻止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
雾化件8具体为陶瓷雾化件,陶瓷雾化件具体包括多孔陶瓷基体,及设置于该基体上的发热膜。雾化件8的发热膜连接有电极15,电极15延伸至壳体19的表面,用于连接电源及控制器,以给发热膜供电。发热膜通电后发热,将吸液面吸收的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转变为气体从雾化面进入雾化室9。在发热件8与固定件6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7,以避免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固定件6与发热件8的结合部外泄。
具体在壳体19的下端设有开口,在该开口处固定底座13,底座13与壳体19的结合部设置第三密封件14,以避免气溶胶产生基质从壳体19与底座13的结合部外泄。
在雾化件7与底座13之间设置一挡板10,通过该挡板10与固定件6在壳体1内形成雾化室,在该挡板10与底座13之间的空间设置一吸油棉11,吸油棉11吸收渗入该空间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避免气溶胶产生基质外泄。
由于在固定件6形成有连通所述储液仓1与外界的通气道5,所述通气道5设置有透气隔液膜3,所述透气隔液膜3能够让空气通过且能够阻止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这使得:当储液仓1的内部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时,如图9中箭头L所示,外界空气从所述通气道5进入,透过所述透气隔液膜3进入所述储液仓1,使储液仓内外气压始终保持平衡,储液仓1能够稳定地向雾化件8供应气溶胶产生基质,能够避免雾化件8糊芯,同时由于气溶胶产生基质分子小于透气隔液膜3的孔径,所以储液仓1的气溶胶产生基质无法从所述通气道5外泄,可以避免电子雾化装置漏液。
结合图7和图12,进一步所述固定件6包括与所述储液仓1相连的第一端61,所述通气道5于固定件6的所述第一端61形成有台阶部63,所述透气隔液膜3固定于所述台阶部63。透气隔液膜3的具体固定方式可以为胶结、熔结、焊结等,本实用新型对该固定方式不做限定。
通过将透气隔液膜3安装于固定件6的与所述储液仓1相连的第一端61,储液仓1的气溶胶产生基质受透气隔液膜3的阻隔无法进入通气道5,这使得外界空气更容易从通气道5进入储液仓1,储液仓1的气压平衡控制更加灵敏,同时结合台阶部63,使得透气隔液膜3的安装更加方便。
参照图7-图9,进一步,所述固定件6与所述壳体19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第一密封件4形成有用于覆盖所述透气隔液膜3的凸片2,所述凸片2能够向所述储液仓1变形以实现当储液仓1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时自动开启所述通气道5(见图9)、以及当储液仓1的气压不小于外界气压时自动关闭所述通气道5(见图8)。
第一密封件4及凸片2的一实施例结构如图5所示。
设置上述凸片2后,当储液仓1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时,如图9所示中箭头L所示,外界空气从所述通气道5进入,该空气透过所述透气隔液膜2后,将所述凸片2从所述透气隔液膜3顶开,使所述通气道5自动开启,空气进入所述储液仓1,凸片2因形变而蓄能,当储液仓1内外气压相同后,所述凸片2的形变蓄能使凸片2自动复位,进入如图8的状态,将所述通气道5自动关闭,能够更好地避免储液仓1的气溶胶产生基质经所述通气道5外泄,从而更好地避免电子雾化装置漏液。
结合图7和图12,进一步所述壳体19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具体图7中壳体19下端为第一端,壳体19上端为第二端,所述固定件6靠近所述壳体19的第一端,壳体19的第一端设置有连通雾化室9和外界的第一气孔12,壳体19的第二端与壳体19的第一端相对,壳体19的第二端设置有吸嘴20,固定件6的第一端61形成有第二气孔17,所述壳体19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吸嘴20与第二气孔17的气管18,所述固定件6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二气孔17与雾化室9的气道64。
上述吸嘴20经所述气管18、第二气孔17、所述气道64到雾化室9构成了抽吸通道,第一气孔12至雾化室9构成了进气通道,雾化件8的吸液面吸收储液仓1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从雾化面输出气体,与外界进入雾化室9的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从所述抽吸通道输出。
结合图8和图12,进一步所述固定件6包括两个所述通气道5和两个连通所述储液仓1和雾化件8的吸液面的液孔62,两个所述液孔62以所述储液仓1的中线O为基准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通气道5以所述储液仓1的中线O为基准对称设置。
相比单一的液孔及通气道,对称设置的两个液孔62使储液仓1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能够更均衡地进入雾化件8的发热面,从而具有更好的供液稳定性,对称设置的两个通气道5能够使外界气体更均衡地进入储液仓1,从而更好地保持储液仓1内外气压平衡。
如无特别说明,本申请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用于区分相同名称的多个部件,不包含重要程度、次序等其他涵义。
上述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些详细的说明仅仅限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对上述方案进行的各种润饰、等效变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压平衡结构,用于使储液仓内的气压与外界保持平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平衡结构包括连通所述储液仓与外界的通气道、以及设置于所述通气道的透气隔液膜,所述透气隔液膜能够让空气通过且能够阻止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隔液膜为纳米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道设置于所述储液仓的供液端,所述通气道的靠近储液仓的一端设置有台阶部,所述透气隔液膜固定于所述台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压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仓的供液端与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形成有用于覆盖所述透气隔液膜的凸片,所述凸片能够向所述储液仓变形以实现当储液仓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时自动开启所述通气道、以及当储液仓的气压不小于外界气压时自动关闭所述通气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通气道,多个所述通气道均匀分布于以所述储液仓的供液端中心为中心的一个环体上,每个通气道均设置有所述透气隔液膜。
6.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固定件、以及安装于所述固定件的雾化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储液仓和雾化室,所述雾化件包括吸液面和雾化面,所述吸液面与所述储液仓连通,所述雾化面与所述雾化室连通,所述固定件形成有连通所述储液仓与外界的通气道,所述通气道设置有透气隔液膜,所述透气隔液膜能够让空气通过且能够阻止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与所述储液仓相连的第一端,所述通气道于固定件的所述第一端形成有台阶部,所述透气隔液膜固定于所述台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形成有用于覆盖所述透气隔液膜的凸片,所述凸片能够向所述储液仓变形以实现当储液仓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时自动开启所述通气道、以及当储液仓的气压不小于外界气压时自动关闭所述通气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连通雾化室和外界的第一气孔,壳体的第二端与壳体的第一端相对,壳体的第二端设置有吸嘴,固定件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二气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吸嘴与第二气孔的气管,所述固定件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二气孔与雾化室的气道。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两个所述通气道和两个连通所述储液仓和雾化件的吸液面的液孔,两个所述液孔以所述储液仓的中线为基准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通气道以所述储液仓的中线为基准对称设置。
CN202223373261.7U 2022-12-13 2022-12-13 气压平衡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9069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3261.7U CN219069491U (zh) 2022-12-13 2022-12-13 气压平衡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3261.7U CN219069491U (zh) 2022-12-13 2022-12-13 气压平衡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9491U true CN219069491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07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3261.7U Active CN219069491U (zh) 2022-12-13 2022-12-13 气压平衡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94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7963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736927U (zh) 雾化组件、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03375411U (zh) 一种密封结构灯具内外气压即时平衡技术
CN106792299A (zh) 一种麦克风的防水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1458847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3221376A1 (zh) 一种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9069491U (zh) 气压平衡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81468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08951366U (zh) 一种防水防尘透气阀
WO2024046328A1 (zh) 电子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CN210751987U (zh) 一种能够调节的防水透气阀
CN115721059A (zh) 气压平衡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746983U (zh) 一种储油仓及使用该储油仓的雾化器和电子烟
CN215075534U (zh) 电子烟及其陶瓷雾化组件
CN211153813U (zh) 一种烟弹组件
CN211629199U (zh) 电池包的防爆阀
CN106711476A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控压设备
CN219270154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器
CN110507007A (zh) 气流传感器及电子烟
CN219500425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6961506U (zh) 用于电子烟的烟弹和电子烟
CN219679757U (zh) 一种防烧糊的雾化装置
CN111706828A (zh) 一种具有形状记忆合金阀片的红外可逆吸雾组件
CN210581011U (zh) 一种电子烟及烟弹
CN218474117U (zh) 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