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4478U - 消音器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消音器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4478U
CN219014478U CN202223220102.3U CN202223220102U CN219014478U CN 219014478 U CN219014478 U CN 219014478U CN 202223220102 U CN202223220102 U CN 202223220102U CN 219014478 U CN219014478 U CN 219014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ffler
compressor
pipe
chamber
silen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201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书生
周剑波
丁东青
王清富
康玉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32201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4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4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4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音器及空调器,消音器安装时,以第一表面朝向压缩机的方式将消音体配合在压缩机外部;再将消音腔与压缩机连通,利用消音腔对压缩机输出的气流进行消音降噪。由于第一表面上沿压缩机的周向的中间部分朝向消音腔一侧凹陷,因此,设计消音器时增大消音腔的横截面面积,第一表面与压缩机之间能留有一定空间,以容纳隔音棉,方便隔音棉的装配。同时,第一表面的中间部分凹陷设计,使得消音体沿预设方向上的两端更能贴近压缩机布置,因此,若沿预设方向增大消音腔尺寸时,也能保证消音体两端向压缩机靠近,减少压缩机外部空间的占用,为其他管路设计提供合理的装配空间。

Description

消音器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消音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室外机振动及噪声是评价空调质量及影响用户舒适性体验的重要指标,而压缩机为空调室外机主要振动和噪声源之一。为此,在空调产品设计时,一般会在空调压缩机排气口与冷凝器之间安装消音器。然而,受限于传统消音器的结构设计缺陷,导致增大消音器的扩张比时,容易对压缩机周边结构造成干涉,如隔音棉装配、管路设计等,无法有效兼顾到消音器的消音性能和压缩机周边结构的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消音器及空调器,能有效兼顾消音器的消音性能和压缩机周边结构的装配。
一种消音器,用于空调器的压缩机上,包括:消音体,内部具有消音腔,且所述消音体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朝向所述压缩机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上沿预设方向的中间部分朝向所述消音腔一侧凹陷,所述预设方向被配置为所述压缩机的周向。
上述的消音器,安装时,以第一表面朝向压缩机的方式将消音体配合在压缩机外部;再将消音腔与压缩机连通,利用消音腔对压缩机输出的气流进行消音降噪。由于第一表面上沿压缩机的周向的中间部分朝向消音腔一侧凹陷,因此,设计消音器时增大消音腔的横截面面积,第一表面与压缩机之间能留有一定空间,以容纳隔音棉,方便隔音棉的装配。同时,第一表面的中间部分凹陷设计,使得消音体沿预设方向上的两端更能贴近压缩机布置,因此,若沿预设方向增大消音腔尺寸时,也能保证消音体两端向压缩机靠近,减少压缩机外部空间的占用,为其他管路设计提供合理的装配空间。如此,通过本申请的消音器结构设计,能有效兼顾消音器的消音性能和压缩机周边结构的装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在垂直于所述消音器的高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定义为第一投影线,所述第一投影线被构造为朝向所述消音腔一侧凹陷的圆弧曲线。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音体的表面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沿所述预设方向的中间部分朝背向所述消音腔一侧凸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在垂直于所述消音器的高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定义为第二投影线,所述第二投影线被构造为朝背向所述消音腔一侧凸起的圆弧曲线。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在垂直于所述消音器的高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定义为第一投影线,所述第一投影线为圆弧曲线,且其圆心与所述第二投影线的圆心同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音体的表面还包括间隔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两个侧面,各所述侧面朝背向所述消音腔的一侧圆弧凸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音体上设有与所述消音腔连通的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均位于所述消音体的同一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音体沿所述消音器的高度方向的一端面包括顶面,两个所述开口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设于所述顶面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面沿所述预设方向的至少一边缘为圆弧边,两个所述开口的中心之间间距记为L1,所述圆弧边的半径记为R0,其中,3R0≤L1≤5R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音器还包括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与所述第二管件分别对应插设于两个所述开口中。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件和/或所述第二管件远离所述消音腔的一端上设有扩口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件和/或所述第二管件远离所述消音腔的一端与所述消音体具有所述开口的一表面之间间距记为L2,其中L2≥30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件和/或所述第二管件伸入所述消音腔内的一端设有换向部,在所述消音腔沿所述预设方向的相对两腔壁中,所述换向部的管口朝向与之邻近的腔壁设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向部包括切口面,所述切口面倾斜设于所述第一管件或所述第二管件,在所述消音腔沿所述预设方向的相对两腔壁中,所述切口面朝向与之邻近的腔壁设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开口的边缘均周向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一管件或所述第二管件连接。
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消音器,所述消音器与所述压缩机连通,且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压缩机设置。
上述的空调器,采用以上的消音器,由于第一表面上沿压缩机的周向的中间部分朝向消音腔一侧凹陷,因此,设计消音器时增大消音腔的横截面面积,第一表面与压缩机之间能留有一定空间,以容纳隔音棉,方便隔音棉的装配。同时,第一表面的中间部分凹陷设计,使得消音体沿预设方向上的两端更能贴近压缩机布置,因此,若沿预设方向增大消音腔尺寸时,也能保证消音体两端向压缩机靠近,减少压缩机外部空间的占用,为其他管路设计提供合理的装配空间。如此,通过本申请的消音器结构设计,能有效兼顾消音器的消音性能和压缩机周边结构的装配。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消音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消音器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消音器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本申请消音器和现有消音器分析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消音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消音器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器结构一视角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器结构另一视角图。
100、消音器;10、消音体;1a、筒体;1b、第一端盖;1c、第二端盖;11、消音腔;111、腔壁;12、开口;13、第一表面;131、第一投影线;14、第二表面;141、第二投影线;15、顶面;151、边缘;16、侧面;17、翻边;171、折边部;20、第一管件;21、扩口部;22、换向部;221、切口面;30、第二管件;200、压缩机;300、隔音棉;400、连接管;X、预设方向;Y、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空调室外机在压缩机运行时,由于压缩机的振动及冷媒冲击的噪音,会通过铜管管路及冷媒传递至内机,影响用于体验。在空调产品设计时,一般会在空调压缩机排气口与冷凝器之间安装消音器,用于降低噪声。
本申请人注意到,目前空调用消音器结构多为扩张结构消音器,在压缩机排气口后设置消音器,传统消音器的结构通常为圆柱形或椭圆结构等。对于圆柱形消音器而言,若增大圆形横截面面积以提高扩张比时,消音器的直径变大,导致消音器和压缩机之间间隙缩小,影响压缩机上隔音棉的装配;同时,直径增大会导致消音器横向占用空间增大,影响外部管路设计。
同样,对于椭圆结构的消音器而言,为提高扩张比,可增大自身长轴和短轴尺寸。然长轴的增大会导致消音器两端距离压缩机更远,使得其他管路设计的空间变小。而短轴的增大,会导致椭圆结构的消音器更趋向于圆柱结构,使得消音器与压缩机之间的间隙变小,严重影响压缩机上隔音棉的装配。
基于此,请参考图1、图2及图7,本申请人设计了一种消音器100,用于空调器的压缩机200上。消音器100包括:消音体10。消音体10内部具有消音腔11,且消音体10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13,第一表面13用于朝向压缩机200设置。其中,第一表面13上沿预设方向X的中间部分朝向消音腔11一侧凹陷,预设方向X被配置为压缩机200的周向。
上述的消音器100,安装时,以第一表面13朝向压缩机200的方式将消音体10配合在压缩机200外部;再将消音腔11与压缩机200连通,利用消音腔11对压缩机200输出的气流进行消音降噪。由于第一表面13上沿压缩机200的周向的中间部分朝向消音腔11一侧凹陷,因此,设计消音器100时增大消音腔11的横截面面积,第一表面13与压缩机200之间能留有一定空间,以容纳隔音棉300,方便隔音棉300的装配。同时,第一表面13的中间部分凹陷设计,使得消音体10沿预设方向X上的两端更能贴近压缩机200布置,因此,若沿预设方向X增大消音腔11尺寸时,也能保证消音体10两端向压缩机200靠近,减少压缩机200外部空间的占用,为其他管路设计提供合理的装配空间。如此,通过本申请的消音器100结构设计,能有效兼顾消音器100的消音性能和压缩机200周边结构的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消音腔11是指消音体10内部的空腔,能对通入的气流起到消音降噪的作用。消音体10的消音原理可为扩张式消音原理,即利用界面积突变,改变结构声阻抗,从而产生声波的反射、干涉,以达到消声的目的。
为实现消音腔11与压缩机200之间的连通,可在消音体10和压缩机200之间布置管路结构。而至于消音体10和压缩机200之间的管路结构可有多种,只需能实现气流由压缩机200中输送至消音腔11内均可。
消音器100的扩张比是指消音腔11的横截面面积与进气结构(如进气管)横截面面积之比,其决定消音量大小,扩张比越大消音量越大。为增大扩张比,可增大消音腔11的横截面面积,比如:沿预设方向X增大消音腔11的尺寸;或者,沿与第一表面13大致垂直的方向增大消音腔11的尺寸等。其中,消音腔11的横截面是指以垂直于消音器100的高度方向Y的平面截取消音腔11所获取的截面。
还需说明的是,第一表面13是指消音体10上向内凹陷的一表面,其凹陷设计时,将第一表面13沿压缩机200的周向的中间部分向内凹陷,这样,凹陷后的第一表面13则呈现围设在压缩机200的外围,使之能较为契合压缩机200形状。其中,压缩机200的形状大体为柱状结构,比如:其可为但不限于圆柱结构等。
凹陷后的第一表面13的形状有多种设计,比如:其可为但不限于弧形曲面、倒梯形面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第一表面13在垂直于消音器100的高度方向Y的平面内的投影定义为第一投影线131。第一投影线131被构造为朝向消音腔11一侧凹陷的圆弧曲线,由此可知,第一表面13为圆柱曲面的一部分,这样使得第一表面13能更好契合压缩机200的形状,使得第一表面13和压缩机200之间能更方便隔音棉300的装配。同时,在增大消音腔11的横截面面积以提高扩张比时,第一表面13和压缩机200之间始终可保持较好的装配空间,以及消音体10沿预设方向X上的两端也能更好靠近压缩机200,从而减少压缩机200外部空间的占用。
需要说明的是,消音器100的高度方向Y可理解为第一表面13凹陷时会至少绕一轴线弯曲,此时该轴线的方向可视为消音器100的高度方向Y。当然,消音器100的高度方向Y也可理解消音腔11的长度方向等。
考虑到内凹避让压缩机200以容纳隔音棉300的装配,可合理控制第一投影线131的半径R1大小。比如:当30mm≤R1≤200mm时,消音器100可适配的压缩机200直径为60mm~400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消音体10的表面还包括与第一表面13相对的第二表面14,第二表面14上沿预设方向X的中间部分朝背向消音腔11一侧凸起。由此可知,本申请的消音体10中,一表面为内凹结构,另一表面为外凸设计。第二表面14的中间部分外凸设计,使得消音体10的两端更能趋近压缩机200设置,有利于结构避让,为其他管路设计留出更多设计空间。同时,第二表面14中间部分外凸设计,也有利于增大消音腔11内的横截面面积,增加消音器100的扩张比,提升消音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表面14是指消音体10上背向第一表面13的一表面,其外凸设计时,可将第二表面14沿压缩机200的周向的中间部分向外凸起。凸起后的第二表面14的形状有多种设计,比如:其可为但不限于弧形曲面、倒梯形面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第二表面14在垂直于消音器100的高度方向Y的平面内的投影定义为第二投影线141。第二投影线141被构造为朝背向消音腔11一侧凸起的圆弧曲线。由此可知,第二表面14为圆柱曲面的一部分,这样使得消音器100背向压缩机200的部分更利于避让,如此,在兼顾其他结构的有效装配时,可将消音器100的扩张比设计得更大,使之消音量变大,提升消音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表面14为圆柱曲面的一部分时,第一表面13也可为圆柱曲面的一部分,即第一表面13的第一投影线131为圆弧曲线。其中,第一投影线131和第二投影线141可同心设置,也可不同心。
为确保避让效果,可对第一表面13的内凹深度的最大值d1、以及第二表面14的外凸深度的最大值d2进行限定。比如:以消音器100上进气结构的半径r为基准,r/2≤d1≤2r;且r/2≤d2≤2r等。其中,d1和d2的确定,可分别将第一投影线131的两端、以及第二投影线141的两端连线;接着,分别在第一投影线131和第二投影线141上取点并作各自对应连线的垂线,获取最长的垂线的尺寸则分别为d1和d2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第一表面13在垂直于消音器100的高度方向Y的平面内的投影定义为第一投影线131,第一投影线131为圆弧曲线,且其圆心与第二投影线141的圆心同心。如此,同心设置使得第一表面13和第二表面14平行,这样有利于消音体10的加工;同时,也有利于消音器100安装在压缩机200外而不易引起其他结构的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表面13和第二表面14为同轴设置的圆柱曲面时,消音腔11分别与第一表面13和第二表面14对应的内壁也可为同轴设置的圆柱曲面。同时,为了获得更大空间的消音腔11,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可将消音体10的壁厚尽量减薄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消音体10的表面还包括间隔连接第一表面13和第二表面14之间的两个侧面16,各侧面16朝背向消音腔11的一侧圆弧凸起。由此可知,消音体10沿预设方向X上的两端均为圆弧结构,使得消音体10两端更有利于结构避让。需要说明的是,消音腔11上对应侧面16的内壁也可设计圆弧结构。
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第一表面13、第二表面14及两个侧面16均为圆柱曲面的一部分,且侧面16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表面13、第二表面14相切连接。当消音器100上进气结构靠近侧面16设置时,若侧面16的半径R0取值过小,则会影响扩张比,导致消音效果不明显;若侧面16的半径R0取值过大,消音器100相对进气结构而言则变得笨重,导致安装时进气结构易变形。为此,本申请将侧面16的半径R0设计为1.5r~5r之间,以兼顾消音效果和进气结构的稳定性。其中,r为进气结构(如第一管件20)的半径。当然,在设计侧面16的半径R0时,可将其取值范围设计为1.5r~3r。
另外,当第一表面13和第二表面14为同轴设置的圆柱曲面,且侧面16为圆柱曲面的一半时,侧面16的半径R0、第一表面13上的半径R1和第二表面14上的半径R2之间的关系可设计为:R2=R1+2R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消音体10上设有与消音腔11连通的两个开口12。两个开口12均位于消音体10的同一侧。如此,将两个开口12同侧设置,使得连通消音腔11的管结构同向布置。这样在布置管结构时,其中一个管结构无需绕弯在消音体10一侧而占据消音腔11横向扩大的空间,使得消音器100的扩张比更大,进一步提高消音量。当然,相比于传统消音器100,在保持同样的消音量的前提下(即不增大扩张比),开口12同侧设置的消音器100可节约出更多空间,以为压缩机200的其他部件进行合理设计。
为方便理解,以两个开口12同侧设置的消音器100、及两个开口12位于上下两侧的现有消音器100为例进行说明。当两个开口12位于上下两侧时,下端的管结构则需要绕弯在消音器100的一侧并与上方其他结构连通。这样导致并列在消音器100一侧管结构所占用的空间无法作为消音腔11使用,具体可参考图4。在图4中,A区域或C区域则代表现有消音腔11所能设计的空间;而A区域、B区域和C区域则为本申请消音腔11所能设计的空间。现有消音腔11的横截面面积为S1=πR2;而本申请消音腔11的横截面面积S2可利用几何图形中的割补法进行计算,由于凸起侧增加的面积大于凹进去减少的面积,因此,S2可近似为:πR2+2R*L=(π+2L/R)*R2。如此,对比可知,开口12同侧设置的消音器100的扩张比是现有消音器100扩张比的(1+2L/(πR))倍。
当然,若A区域和C区域之间最近距离大于(π-2)R时,L则大于(π-2)R+2R=πR,这样开口12同侧设置的消音器100的扩张比则是现有消音器100扩张比的3倍以上。
另外,开口12同侧设置,可避免需在消音体10下方布置管结构,这样使得消音体10可向下拉长,增大消音腔11的长度。由于消音器100的消音频率取决于消音腔11长度,消音腔11长度越长,最大消声量的频率越低,因此,开口12同侧设置,有利于降低消音器100的最大消声量的频率,对低频传递音问题有更好地改善。其中,最大消声量的频率fmax与消音腔11的长度l0成反比,如:
Figure BDA0003977566030000111
(n=0,1,2,3等)。
还需说明的是,开口12的形状有多种设计,比如:开口12的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方形、六边形等;当然,也可为非规则形状设计。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消音体10沿消音器100的高度方向Y的一端面包括顶面15,两个开口12沿预设方向X间隔设于顶面15上。如此,将两个开口12设置顶面15上,使得消音器100在压缩机200外部更方便安装,为其他部件的装配可节省出更多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开口12在顶面15上的分布方式有多种,比如:第一表面13的内凹半径记为R1,第二表面14的外凸半径记为R2,此时,两个开口12的中心均处于半径为(R1+R2)/2的圆弧上等。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顶面15沿预设方向X的至少一边缘151为圆弧边,两个开口12的中心之间间距记为L1,圆弧边的半径记为R0,其中,3R0≤L1≤5R0。间距L1的取值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若过小,会缩短消音腔11内气流的进出路径,影响消音效果;同时也会导致两个开口12处的焊接操作相互影响。若过大,则过度增加消音器100的重量,导致连通在消音器100上的管路易承重变形。为此,本申请将L1控制在3R0~5R0之间,比如:L1可为但不限于3R0、3.5R0、4R0、5R0等,使得消音器100能有效兼顾消音效果和消音器100上管路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顶面15的沿预设方向X的两边缘151均为圆弧边,且为圆形的一半,其半径记为R0,两个边缘151的圆心距为L1。同时,第一表面13的第一投影线131为内凹圆形,其半径记为R1,第二表面14的第二投影线141为外凸圆形,其半径记为R2。此时,第一表面13的内凹深度的最大值d1、以及第二表面14的外凸深度的最大值d2可分别以第一投影线131和第二投影线141的半径进行限定,如:
Figure BDA0003977566030000121
Figure BDA000397756603000012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消音器100还包括第一管件20和第二管件30。第一管件20与第二管件30分别对应插设于两个开口12中。如此,利用第一管件20和第二管件30,将压缩机200中的气流通入和输出消音腔11内,以对气流进行消音降噪。其中,第一管件20与第二管件30的结构、长度等可设计成完全相同;当然,也设计成不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管件20和第二管件30分别插入开口12时,两个管件可伸入消音腔11内的深度可保持一致,便于防呆装配,即第一管件20和第二管件30中任一个可作为进气管,另一个可作为出气管;当然,两者伸入的深度也可不一致。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管件20和第二管件30分别插入开口12时,均不伸入消音腔11内。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一管件20和/或第二管件30远离消音腔11的一端上设有扩口部21。如此,利用扩口部21,方便第一管件20和/或第二管件30与外界的连接管400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扩口部21是指将第一管件20或第二管件30的一管口变大,方便管路装配。扩口部21的结构有多种设计,比如:扩口部21呈现喇叭状、沉孔状等设计。
具体地,请参考图2,扩口部21的内壁至少部分倾斜设置,且扩口部21的横截面面积越靠近第一管件20或第二管件30的端部越大,即扩口部21的至少一段为喇叭口。其中,扩口部21内壁的倾斜角度可为但不限于45°等,如此,更方便第一管件20或第二管件30和外界连接管400配合后焊接。同时,扩口部21上呈倾斜设置的一段,其长度可为1mm左右。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第一管件20和/或第二管件30远离消音腔11的一端与消音体10具有开口12的一表面之间间距记为L2,其中L2≥30mm。如此设计,可避免消音器100与外界连接管400焊接时,第一管件20与第二管件30分别在消音体10上的焊接处二次受热,影响焊接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第一管件20和/或第二管件30伸入消音腔11内的一端设有换向部22。在消音腔11沿预设方向X的相对两腔壁111中,换向部22的管口朝向与之邻近的腔壁111设置。如此,使气流在消音腔11内流动路程更大,提高降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换向部22是指能改变气流在消音腔11内的流动路径的结构,其可为第一管件20或第二管件30上的弯折结构、切口结构等。
另外,“与之邻近的腔壁111”应理解为:在预设方向X上具有两个腔壁111,为便于理解,将其区分为左边腔壁111和右边腔壁111,在图6中,若第一管件20具有换向部22,换向部22的管口则朝向左边腔壁111设置;若第二管件30具有换向部22,换向部22的管口则朝向右边腔壁111设置;或者,若第一管件20和第二管件30均具有换向部22,第一管件20的换向部22的管口朝向左边腔壁111,第二管件30的换向部22的管口朝向右边腔壁111。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换向部22包括切口面221。切口面221倾斜设于第一管件20或第二管件30,在消音腔11沿预设方向X的相对两腔壁111中,切口面221朝向与之邻近的腔壁111设置。如此,在第一管件20或第二管件30设置切口面221,改变气流在消音腔11的流动路径,提升消音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5,各开口12的边缘151均周向设有翻边17。翻边17与第一管件20或第二管件30连接。如此,利用翻边17增加第一管件20或第二管件3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焊接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各翻边17可沿消音器100的高度方向Y延伸,这样使得第一管件20和第二管件30均能平行直管方式排布,以便给管路设计留出最大的设计空间。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两个翻边17之间连接有两个折边部171,两个折边部171相互贴合并密封连接,如此,不仅有利于增强翻边17的结构强度,而且还避免在两个翻边17之间发生气流泄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消音体10可设计为一体式结构;也可设计为组合式结构。比如:请参考图1,消音体10包括筒体1a及分别盖设于筒体1a的相对两端上的第一端盖1b和第二端盖1c。其中,第一端盖1b和第二端盖1c分别在筒体1a上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如:可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卡接、焊接、粘接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与图8,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压缩机200和如以上任一项的消音器100。消音器100与压缩机200连通,且第一表面13朝向压缩机200设置。
上述的空调器,采用以上的消音器100,由于第一表面13上沿压缩机200的周向的中间部分朝向消音腔11一侧凹陷,因此,设计消音器100时增大消音腔11的横截面面积,第一表面13与压缩机200之间能留有一定空间,以容纳隔音棉300,方便隔音棉300的装配。同时,第一表面13的中间部分凹陷设计,使得消音体10沿预设方向X上的两端更能贴近压缩机200布置,因此,若沿预设方向X增大消音腔11尺寸时,也能保证消音体10两端向压缩机200靠近,减少压缩机200外部空间的占用,为其他管路设计提供合理的装配空间。如此,通过本申请的消音器100结构设计,能有效兼顾消音器100的消音性能和压缩机200周边结构的装配。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5)

1.一种消音器(100),用于空调器的压缩机(20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音体(10),内部具有消音腔(11),且所述消音体(10)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13),所述第一表面(13)用于朝向所述压缩机(200)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13)上沿预设方向(X)的中间部分朝向所述消音腔(11)一侧凹陷,所述预设方向(X)被配置为所述压缩机(200)的周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13)在垂直于所述消音器(100)的高度方向(Y)的平面内的投影定义为第一投影线(131),所述第一投影线(131)被构造为朝向所述消音腔(11)一侧凹陷的圆弧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音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体(10)的表面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13)相对的第二表面(14),所述第二表面(14)上沿所述预设方向(X)的中间部分朝背向所述消音腔(11)一侧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音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14)在垂直于所述消音器(100)的高度方向(Y)的平面内的投影定义为第二投影线(141),所述第二投影线(141)被构造为朝背向所述消音腔(11)一侧凸起的圆弧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音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13)在垂直于所述消音器(100)的高度方向(Y)的平面内的投影定义为第一投影线(131),所述第一投影线(131)为圆弧曲线,且其圆心与所述第二投影线(141)的圆心同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音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体(10)的表面还包括间隔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3)和所述第二表面(14)之间的两个侧面(16),各所述侧面(16)朝背向所述消音腔(11)的一侧圆弧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体(10)上设有与所述消音腔(11)连通的两个开口(12),两个所述开口(12)均位于所述消音体(10)的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音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体(10)沿所述消音器(100)的高度方向(Y)的一端面包括顶面(15),两个所述开口(12)沿所述预设方向(X)间隔设于所述顶面(15)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音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15)沿所述预设方向(X)的至少一边缘(151)为圆弧边,两个所述开口(12)的中心之间间距记为L1,所述圆弧边的半径记为R0,其中,3R0≤L1≤5R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音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100)还包括第一管件(20)和第二管件(30),所述第一管件(20)与所述第二管件(30)分别对应插设于两个所述开口(12)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消音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件(20)和/或所述第二管件(30)远离所述消音腔(11)的一端上设有扩口部(21);和/或,
所述第一管件(20)和/或所述第二管件(30)远离所述消音腔(11)的一端与所述消音体(10)具有所述开口(12)的一表面之间间距记为L2,其中L2≥3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消音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件(20)和/或所述第二管件(30)伸入所述消音腔(11)内的一端设有换向部(22),在所述消音腔(11)沿所述预设方向(X)的相对两腔壁(111)中,所述换向部(22)的管口朝向与之邻近的腔壁(111)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消音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部(22)包括切口面(221),所述切口面(221)倾斜设于所述第一管件(20)或所述第二管件(30),在所述消音腔(11)沿所述预设方向(X)的相对两腔壁(111)中,所述切口面(221)朝向与之邻近的腔壁(111)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消音器(100),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开口(12)的边缘(151)均周向设有翻边(17),所述翻边(17)与所述第一管件(20)或所述第二管件(30)连接。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200);
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消音器(100),所述消音器(100)与所述压缩机(200)连通,且所述第一表面(13)朝向所述压缩机(200)设置。
CN202223220102.3U 2022-12-02 2022-12-02 消音器及空调器 Active CN219014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0102.3U CN219014478U (zh) 2022-12-02 2022-12-02 消音器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0102.3U CN219014478U (zh) 2022-12-02 2022-12-02 消音器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4478U true CN219014478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68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20102.3U Active CN219014478U (zh) 2022-12-02 2022-12-02 消音器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4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14478U (zh) 消音器及空调器
CN210440182U (zh) 一种用于制冷压缩机的吸气消音器
CN115789795A (zh) 消音器及空调器
CN113757124B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0688490U (zh) 空调室内机
US4538701A (en) Muffler
CN201916202U (zh) 压缩机消声装置及具有该消声装置的压缩机
CN114999431A (zh) 消音器、消音器组件和冰箱
CN113898558A (zh) 消音器、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1946593A (zh) 一种吸气消音器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19220724U (zh) 压缩机和空调器
JP7498356B2 (ja) 吸気消音器、圧縮機及び家電製品
CN220817896U (zh) 消声管和具有其的风管机
CN219754641U (zh) 一种消声器总成及车辆
CN214307564U (zh) 一种消声器以及空调器
CN110608170A (zh) 一种消音结构和压缩机
CN221005448U (zh) 消音器和空调
CN220791388U (zh) 消声装置、进气系统及车辆
CN220748486U (zh) 一种螺旋式多级降噪汽车空调消音器
CN219570176U (zh) 排气管组件及其排气总成和车辆
CN220871115U (zh) 一种降噪结构、新风模块以及新风空调
CN220539746U (zh) 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出气系统的降噪装置
CN109210754A (zh) 空调用消声器和空调器
CN215719345U (zh) 消音器、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8598327U (zh) 消音器、压缩机组件和家用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