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7722U - 脚踏板机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脚踏板机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07722U
CN219007722U CN202320074938.2U CN202320074938U CN219007722U CN 219007722 U CN219007722 U CN 219007722U CN 202320074938 U CN202320074938 U CN 202320074938U CN 219007722 U CN219007722 U CN 219007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side wall
pedal
bracket
foot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749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749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07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07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077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脚踏板机构和车辆。其中,脚踏板机构包括托架、脚踏板本体以及紧固件,托架设有第一连接件;脚踏板本体具有踩踏面;脚踏板本体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对应第一连接件设置;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以使脚踏板本体与托架连接;其中,紧固件的轴线方向平行于脚踏板本体的踩踏面。本实用新型可减少脚踏板机构垂直于踩踏面方向的空间,降低脚踏板机构的厚度。

Description

脚踏板机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脚踏板机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电动脚踏板是一种可以自动伸缩的汽车电动踏板,为高底盘汽车上下车方便性提供便捷的服务。工作原理是车门打开,电动脚踏板自动伸出,脚踏板运行至极限位置时停止;车门关闭,电动脚踏板自动收回,脚踏板收回至车底。设计需要脚踏板与车型整体美观协调。常规脚踏板运动机构与踏板主体连接采用垂直于踏板主体方向螺栓打紧,但是此方式需要比较大的空间,从而显得电动踏板比较厚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脚踏板机构和车辆,旨在实现减少脚踏板机构占用空间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脚踏板机构,所述脚踏板机构包括:
托架,所述托架设有第一连接件;
脚踏板本体,所述脚踏板本体具有踩踏面;所述脚踏板本体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以及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以使所述脚踏板本体与所述托架连接;
其中,所述紧固件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脚踏板本体的踩踏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定义垂直于所述车辆竖直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脚踏板机构伸出时,所述紧固件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托架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间隔设置,所述支撑部设有所述第一连接件;和
摆臂部,所述摆臂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所述摆臂部与所述支撑部呈夹角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摆臂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每一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一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本体设有安装腔和让位孔,所述让位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托架穿设于所述让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机构还包括加强支架,所述加强支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加强支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加强支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支架设有滑座,所述安装腔的腔壁设有滑轨,所述滑座与所述滑轨活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支架面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定位槽内;
和/或,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止位部,所述止位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方向延伸,所述加强支架限位于所述止位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围合形成的空间,且所述加强支架与所述止位部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侧壁背离所述安装腔的一侧为所述踩踏面,所述踩踏面呈水平设置。
所述让位孔设于所述第四侧壁,且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呈板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踩踏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
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处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连接处的夹角为钝角。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
车辆本体;和
如上所述的脚踏板机构,所述脚踏板机构的托架与所述车辆本体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紧固件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固定,以实现托架和脚踏板本体的连接;脚踏板本体的踩踏面用于用户踩踏。紧固件的轴线方向与脚踏板的踩踏面平行设置,可减少脚踏板机构垂直于踩踏面方向的空间,降低脚踏板机构的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脚踏板机构一实施例与车辆本体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脚踏板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加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4047611280000031
Figure BDA0004047611280000041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脚踏板机构,可应用于车辆。如图1和图2所示,脚踏板机构应用于车辆时,通过转动结构300与车辆本体200转动连接。车门打开时,脚踏板机构工作,脚踏板机构伸出车辆本体200,车门关闭后,脚踏板机构收回。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脚踏板机构包括托架1、脚踏板本体2以及紧固件3,所述托架1设有第一连接件11;所述脚踏板本体2具有踩踏面2a;所述脚踏板本体2设有第二连接件21,所述第二连接件21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11设置;所述紧固件3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1,以使所述脚踏板本体2与所述托架1连接;其中,所述紧固件3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脚踏板本体2的踩踏面2a。
本实施例中通过紧固件3将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21连接固定,以实现托架1和脚踏板本体2的连接;脚踏板本体2的踩踏面2a用于用户踩踏。紧固件3的轴线方向与脚踏板的踩踏面2a平行设置,可减少垂直于踩踏面2a方向的空间,降低脚踏板机构的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托架1远离第一连接件11的一端与车辆本体200转动连接,可通过托架1带动脚踏板本体2伸出或收回。
本实施例中,紧固件3为螺栓。
一些实施例中,为便于用于踩踏,脚踏板本体2在伸出时,踩踏面2a大致平行于水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定义垂直于所述车辆竖直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脚踏板机构伸出时,所述紧固件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脚踏板机构应用于车辆,也即脚踏板机构通过转动结构300与车辆本体200转动连接时,当车门打开,脚踏板机构会移动至伸出车辆本体200,且脚踏板机构的踩踏面2a垂直于车辆本体200的竖直方向,也即脚踏板机构的踩踏面2a平行于第一方向,且紧固件3的轴线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上述设计可实现降低车辆整体在竖直方向占用空间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托架1包括支撑部12和摆臂部13,所述支撑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1间隔设置,所述支撑部12设有所述第一连接件11;所述摆臂部13连接于所述支撑部12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21的一侧;所述摆臂部13与所述支撑部12呈夹角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支撑部12将摆臂部13受到的作用力传递至第一连接件11,再通过紧固件3传递至第二连接件21,进而传递至脚踏板本体2,实现带动脚踏板本体2移动的目的。摆臂部13远离所述支撑部12的一端用于与外部结构(例如转动结构300)转动连接,通过将摆臂部13与支撑部12设计为呈夹角连接的结构,可以减少脚踏板本体2占用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摆臂部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摆臂部13呈平行且间隔设置,外部结构(转动结构300)可位于两个摆臂部13之间,可提高托架1与外部结构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脚踏板机构与车辆本体300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部12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连接件11,所述摆臂部13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11之间;每一所述第一连接件11通过一所述紧固件3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1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支撑部1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11,并分别通过紧固件3与第二连接件21连接,可平衡托架1的受力,使得托架1与脚踏板本体2的连接更加稳定,并且可以提高脚踏板本体2的承重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脚踏板本体2设有安装腔2b和让位孔2c,所述让位孔2c与所述安装腔2b连通;所述第二连接件21设于所述安装腔2b内,所述托架1穿设于所述让位孔2c。
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二连接件21设于安装腔2b内,也即实现了通过脚踏板本体2将第一连接件11、第二连接件21以及紧固件3隐藏的目的,可提高外观的美化度,且可对第一连接件11、第二连接件21以及紧固件3之间的连接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外部的磕碰对连接稳定性造成影响。同时,让位孔2c起到避让作用,为托架1提供安装空间,避免发生干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脚踏板机构还包括加强支架4,所述加强支架4设于所述安装腔2b内;所述加强支架4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1之间;所述紧固件3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1、加强支架4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1。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加强支架4,在脚踏板本体2承载重量时,可提高脚踏板本体2的承重能力,同时提高紧固件3的剪切力。这样,在相同承重能力时,设置有加强支架4的话,就可以相对减少紧固件3的径向尺寸,进一步减少脚踏板本体2的厚度。同时可使得脚踏板本体2的造型设计空间更大,使设计的脚踏板本体2与车型整体美观协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加强支架4设有滑座41,所述安装腔2b的腔壁设有滑轨22,所述滑座41与所述滑轨22活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滑座41与滑轨22的设计,实现加强支架4可移动地连接于脚踏板本体2的目的。在装配托架1与脚踏板本体2时,只需移动加强支架4至相应位置即可,便于安装;拆卸托架1与脚踏板本体2时,加强支架4依然连接在脚踏板本体2上,可避免加强支架4的丢失。同时,在紧固件3固定第一连接件11、加强支架4和第二连接件21后,滑座41与滑轨22之间的连接,还可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件11、加强支架4和第二连接件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加强支架4面向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一侧设有定位槽4a,所述第一连接件11穿设于所述定位槽4a内。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定位槽4a的设计,便于安装过程中,第一连接件11与加强支架4的快速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11设有止位部111,所述止位部111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21的方向延伸,所述加强支架4限位于所述止位部11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围合形成的空间,且所述加强支架4与所述止位部111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止位部111的设计,可对加强支架4进行限位,在装配时,将加强支架4移动至与止位部111抵接,即实现第一连接件11与加强支架4的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脚踏板本体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23、第二侧壁24、第三侧壁25以及第四侧壁26,所述第一侧壁23、所述第二侧壁24、所述第三侧壁25以及所述第四侧壁26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2b;所述第一侧壁23背离所述安装腔2b的一侧为所述踩踏面2a,所述踩踏面2a呈水平设置。第一侧壁23与第三侧壁25相对设置,第二侧壁24与第四侧壁26相对设置,第一侧壁23、第二侧壁24、第三侧壁25、第四侧壁26以及第二连接件21通过模具一体制造。
所述让位孔2c设于所述第四侧壁26,且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23和所述第二侧壁24。让位孔2c延伸至第一侧壁23和第二侧壁24,为摆臂部13与外部结构的转动连接提供更多的避位空间,减少发生干涉的情况,确保脚踏板机构的顺利伸出和收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21呈板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21与所述踩踏面2a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2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23和所述第三侧壁25。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件2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23和所述第三侧壁25,使得第二连接件21可对第一侧壁23提供支撑力,具体的,当第一侧壁23的踩踏面2a承载重量时,第二连接件21对第一侧壁23起到支撑作用,也即第二连接件21的设置提高了第一侧壁23的承重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24与所述第一侧壁23连接处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侧壁24与所述第三侧壁25连接处呈夹角设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侧壁24与所述第一侧壁23连接处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侧壁24与所述第三侧壁25连接处的夹角为钝角。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计使得脚踏板本体2造型美观,在脚踏板本体2伸出时,可与车型整体美观协调。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24与所述第一侧壁23连接处可以呈垂直设置,也可以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二侧壁24与所述第三侧壁25连接处可以呈垂直设置,也可以呈锐角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辆本体200和脚踏板机构,该脚踏板机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脚踏板机构的托架1与所述车辆本体200转动连接。
具体的,一实施例中,脚踏板机构的数量为多个,对应车门位置设置。当车门打开时,与该车门对应的脚踏板机构从车辆本体伸出。具体的,定义车辆本体的竖直方向为第一方向,左右方向为第二方向,前后方向为第三方向,脚踏板机构沿第二方向伸出,且伸出后,脚踏板机构的踩踏面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二连接件垂直于踩踏面设置,且第二连接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三方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脚踏板机构,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机构包括:
托架,所述托架设有第一连接件;
脚踏板本体,所述脚踏板本体具有踩踏面;所述脚踏板本体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以及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以使所述脚踏板本体与所述托架连接;
其中,所述紧固件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脚踏板本体的踩踏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板机构,其特征在于,定义垂直于所述车辆竖直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脚踏板机构伸出时,所述紧固件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间隔设置,所述支撑部设有所述第一连接件;和
摆臂部,所述摆臂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所述摆臂部与所述支撑部呈夹角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踏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摆臂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每一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一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本体设有安装腔和让位孔,所述让位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托架穿设于所述让位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踏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机构还包括加强支架,所述加强支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加强支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加强支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脚踏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设有滑座,所述安装腔的腔壁设有滑轨,所述滑座与所述滑轨活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脚踏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面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定位槽内;
和/或,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止位部,所述止位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方向延伸,所述加强支架限位于所述止位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围合形成的空间,且所述加强支架与所述止位部抵接。
9.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侧壁背离所述安装腔的一侧为所述踩踏面,所述踩踏面呈水平设置;所述让位孔设于所述第四侧壁,且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脚踏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呈板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踩踏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
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处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连接处的夹角为钝角。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
车辆本体;和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板机构,所述脚踏板机构的托架与所述车辆本体转动连接。
CN202320074938.2U 2023-01-10 2023-01-10 脚踏板机构和车辆 Active CN219007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4938.2U CN219007722U (zh) 2023-01-10 2023-01-10 脚踏板机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4938.2U CN219007722U (zh) 2023-01-10 2023-01-10 脚踏板机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07722U true CN219007722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5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74938.2U Active CN219007722U (zh) 2023-01-10 2023-01-10 脚踏板机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077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07722U (zh) 脚踏板机构和车辆
WO2023143050A1 (zh) 一种汽车后侧围下饰板储物盒及汽车
CN201100010Y (zh) 汽车门把手
CN105835999A (zh) 一种车用龙头锁及方向盘锁
CN214492724U (zh) 一种汽车电动踏板
CN211075876U (zh) 一种列车立罩板
CN211280889U (zh) 一种汽车装饰条的固定件
CN211032246U (zh) 一种氢能汽车后座椅中央铰链
CN211188945U (zh) 划船机
CN216611432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车尾部支架座
CN214295821U (zh) 一种立扶手与车门装饰板的安装结构
CN220262674U (zh) 一种折叠车载支架
CN219237184U (zh) 翼子板缓冲块安装支架
CN205819356U (zh) 一种静音汽车扰流板
CN115140173B (zh) 汽车后侧围结构及汽车
CN214420562U (zh)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气弹簧安装支架
CN214647982U (zh) 一种汽车踏板支架及踏板
CN218316959U (zh) 翼子板与保险杠的连接构造
CN220465309U (zh) 一种抽拉式可折叠汽车座椅桌板
CN216374314U (zh) 一种车载抽拉式桌子
CN219295366U (zh) 一种防盗型车顶横杆
CN2744555Y (zh) 车用座椅座垫后部防护装置
CN212195093U (zh) 一种具有侧安装座的电子油门踏板
CN114228622B (zh) 一种使用牢固的汽车前排手扣箱开合组件
CN218021429U (zh) 行李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