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3699U - 换热器及燃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及燃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3699U
CN218993699U CN202223597787.3U CN202223597787U CN218993699U CN 218993699 U CN218993699 U CN 218993699U CN 202223597787 U CN202223597787 U CN 202223597787U CN 218993699 U CN218993699 U CN 2189936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let
pipe
heat exchanger
water inle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77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锋
田建均
刘世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77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36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3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36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换热器及燃气设备,其中换热器包括两个端板、翅片组件以及换热管,两个端板分别设于翅片组件的左右两侧;换热管为单排平行排列,穿设于翅片组件中;换热管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位于同一个端板上,并分别位于端板的前后两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换热器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换热器及燃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燃气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气设备已经成为家庭里面必备的生活电器。其中,燃气热水器通过燃气和空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对流经热交换器的水进行加热,因其使用方便,被广泛使用。
相关技术中,燃气设备中的换热器中换热管排列繁杂,换热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换热器的两侧,需要从不同的侧面去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同时将换热器装配到燃气设备中时由于两侧都需连接水管,导致结构布局不合理,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换热器,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提高燃气设备中结构紧凑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热器,包括:
两个端板;
翅片组件,两个所述端板分别设于所述翅片组件的左右两侧;以及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为单排平行排列,穿设于所述翅片组件中;所述换热管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位于同一个所述端板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端板的前后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
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连接;
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接;以及
旁通管,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
其中,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旁通管相连接的管段、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旁通管相连接的管段以及所述旁通管均与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同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向远离所述进水口所在端板的方向弯折,以用于与进水流量调节模块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包括与所述出水口连接的第一子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子出水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以及与所述第一弯折段连接的第二子出水管,所述第一弯折段自所述第一子出水管朝向所述进水口的方向折弯形成,所述第二子出水管自所述第一弯折段朝向远离所述进水管的方向折弯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位置设有温度传感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端板在前后方向的一侧边设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上设有用于正面安装的装配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端板上设有凹陷部,所述换热管穿设在所述凹陷部的下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气设备,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形成有燃烧室;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箱体,并位于所述燃烧室的上方;所述换热器具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具有进水口以及与所述进水口连接的进水管、出水口及与所述出水口连接的出水管,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同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燃气设备还包括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的旁通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旁通管相连接的管段、所述进水管以及所述旁通管位于所述箱体的同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燃气设备还包括外壳,所述箱体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出水接头和进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进水接头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的相对两侧,所述出水接头位于所述箱体的下方;
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接头,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接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包括:
第一子出水管,所述第一子出水管连接所述出水口,并与所述进水管均位于靠近所述进水接头的一侧;和
第二子出水管,所述第二子出水管位于所述箱体的下方,以连通所述第一子出水管与所述出水接头;
所述旁通管连接所述第一子出水管和所述进水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出水管呈上下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子出水管沿所述外壳的横向延伸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两个相对的端板和设于两个所述端板之间的翅片组件,所述换热管穿设于两个所述端板以及所述翅片组件;
所述箱体包括位于所述燃烧室上方并向上延伸的前侧安装板和后侧安装板,两个所述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前侧安装板与所述后侧安装板之间,并与所述前侧安装板以及所述后侧安装板围合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翅片组件的围腔;
所述端板靠近所述后侧安装板的一侧的边沿设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设有与所述后侧安装板正向安装的装配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燃气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上方的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的集烟罩以及与所述集烟罩连接的风机;
所述集烟罩的部分插设在所述围腔内,所述集烟罩的外壁面与所述端板的内壁面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集烟罩的左右两侧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正向装配于所述后侧安装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端板的上端设有定位槽,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定位槽限位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框体和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框体围合形成所述燃烧室,所述前侧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盖板的上侧,所述后侧安装板连接于所述框体后侧的上方;所述框体设有风冷通道,所述框体的外侧面设有与所述风冷通道连通的进风口,所述框体的内侧面设有连通燃烧室与所述风冷通道的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燃气设备为燃气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换热器中,换热管穿设在翅片组件与两个端板320之间,换热管设置为单排平行排列,使得换热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位于同一个端板上,从而只需要从一侧装配进水管和出水管,而无需翻转方向或者无需从两侧装配,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气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位图1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燃气设备未装配外壳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5为图3中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框体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热器与进水管、出水管以及旁通管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A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4031926710000041
Figure BDA000403192671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换热器30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换热器300包括两个端板320、翅片组件330以及换热管310。
两个端板320分别设于翅片组件330的左右两侧;换热管310位单排平行排列并穿设于翅片组件330中;换热管310具有进水口311和出水口312,进水口311与出水口312位于同一个端板320上,并分别位于该端板320的前后两侧。
本实施例中,两个相对设置的端板320起到固定支撑换热管310和翅片组件330的作用。换热管310穿设在翅片组件330与两个端板320之间,换热管310设置为单排平行排列,使得换热管310的进水口311和出水口312均位于同一个端板320上,从而只需要从一侧装配进水管和出水管,而无需翻转方向或者无需从两侧装配,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水口311和出水口312分别位于端板320的前后两侧,可以理解的,将进水口311与出水口312的间距设置足够大,换热管310在两个端板320之间的长度足够长,使得换热管310中的水能够更长时间与流经换热器300处的高温烟气接触,从而能够提升换热管310内水的换热效率,保证水的加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说的左右方向为换热管310的延伸方向,本实施例所说的前后方向为与换热管310排平行并与换热管3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可以理解的,两个端板320分别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进水口311和出水口312分别设置在端板320的前后两侧。
在实际应用时,当换热器300应用于燃气设备中时,换热器300安装在燃烧室的上方,高温烟气向上流动至换热器300处对换热器300中的换热管310加热,从而实现对流入换热管310内水的加热功能,通过将进水口311和出水口312均设置在同一个端板320上,使得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位于同一侧,从而无需两侧均占用燃气设备的空间,使得结构布局更加紧凑,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地,换热管310包括偶数条子换热管310a,偶数条子换热管310a首尾相连,并沿垂直于气流的方向间隔分布。本实施例中对换热管310的管路布局举例说明,换热管310包括偶数条子换热管310a,则将该偶数条子换热管310a首尾相连时,换热管310的进水口311和出水口312能够处于换热器300的同一侧,提高装配效率。将该偶数条子换热管310a沿垂直于气流的方向间隔分布,增大了换热管310与高温烟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换热效率,提高了制备热水的效率。
可选地,子换热管310a的数量可以为2条、4条、6条、8条、10条或者12条等等,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9,换热器还包括进水管410、出水管420以及旁通管430。进水管410与进水口311连接,出水管420与出水口312连接;旁通管430连通进水管410与出水管420;其中,进水管410与旁通管430相连接的管段、出水管420与旁通管430相连接的管段以及旁通管430均与进水口311位于换热器300的同一侧。
本实施例中,进水管410与进水口311连接,用于朝向换热管310内通入冷水,出水管420与出水口312连接,用于外接用水结构(如水龙头、花洒等),使得换热管310内的冷水被加热之后,能够从出水管420流至用水结构供用户使用。可以理解的,当用户停止用水时,出水管420内的水停止流动,则换热管310内的水也停止流动,进水管410不再向换热管310内注入冷水,而燃烧室内仍然有燃烧后的高温烟气流至换热器300处对换热管310内的水继续加热,本实施例通过在进水管410和出水管420之间设置旁通管430,使得当用户短时间内再次打开用水结构时,旁通管430能够将进水管410中的冷水导流至出水管420中与热水混合,以达到对出水管420中热水降温的目的,从而防止出水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
可以理解的,换热管310的进水口311和出水口312均位于换热器300的同一侧,从而使得与进水口311连接的进水管410和与出水口312连接的出水管420均至少有一部分管路位于换热器300的同一侧,此时可以在进水管410和出水管420位于同一侧的管段上连接旁通管430,相比于进水口311和出水口312分设在换热器300两侧时将旁通管430从换热器300一侧的进水管410连接至换热器300另一侧的出水管420,本实施例缩短了旁通管430的管路长度,降低管件成本,同时简化了管路布局,无需考虑将管路从一侧引至另一侧时与燃气设备中其他部件(如燃烧器、燃烧室等)的干涉避让问题,简化了结构布局的设计,提高了整机装配的效率。
此外,通过长度缩短之后的旁通管430直接将进水管410内冷水引入到出水管420中,缩短了冷水的流动路径,可以让冷水尽快混入出水管420的热水里面,加快降低出水温度。
在实际应用时,旁通管430的结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旁通管430可以是直管、弯管或者其他形状的管路,在此可不做限定。可选地,考虑到成型工艺难易度以及降低出水温度的速度等因素,将旁通管430设置为直管,分别连接进水管410和出水管420。
在实际应用时,进水管410和出水管420可以均位于换热器300设置进水口311和出水口312的同侧,也可以进水管410和出水管420的部分位于换热器300的同侧,只要能够保证旁通管430的进出端均与进水口311在同一侧即可,具体可不在此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进水管410向远离进水口311所在端板320的方向弯折,以用于与进水流量调节模块700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进水管410朝向远离端板320的方向弯折,以使得进水管410的周围具备足够的空间安装进水流量调节模块700,从而便于连接进水流量调节模块700。可选地,进水流量调节模块700包括进水管410的流量调节阀和水泵的流量调节阀。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9,出水管420包括与出水口312连接的第一子出水管421、与第一子出水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421a以及与第一弯折段421a连接的第二子出水管422,第一弯折段421a自第一子出水管朝向进水口311的方向折弯形成,第二子出水管422自第一弯折段421a朝向远离进水管410的方向折弯形成。
可以理解的,换热器300安装于燃气设备中时,燃气设备中会设有进水接头101和出水接头102,而进水接头101和出水接头102间隔设置在燃气设备的底部的两侧,为了便于连接出水管420与出水接头102,将出水管420设置为包括第一子出水管421和连接第一子出水管421的第二子出水管422,第一子出水管421与进水管410设置换热器300的一侧,以缩短与进水管410的距离,进而缩短旁通管430的长度。第一弯折段421a自第一子出水管421朝向进水口311的方向折弯形成,以用于避让燃气设备中相关的部件(燃烧器600和燃气分气杆等结构)。第二子出水管422自第一弯折段421a朝向远离进水管410的方向折弯,以能够顺利连接出水接头102,实现出水的功能。
可选地,第一子出水管421、第一弯折段421a以及第二子出水管422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9,出水管420靠近出水口312的位置设有温度传感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检测出水温度,以便于燃气设备根据用户所需要的出水温度调节燃烧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两个端板320在前后方向的一侧边设有第一折边321,第一折边321上设有用于正面安装的装配孔3211。可以理解的,换热器300安装到燃气设备中时,换热器300设置在燃烧室的上方,燃气设备的箱体200在燃烧室的上方向上延伸有前侧安装板和后侧安装板220,换热器300的两个端板320位于前侧安装板与后侧安装板220之间,在安装时,先将换热器300安装到后侧安装板220上,此时第一折边321与后侧安装板220抵接,通过螺钉正向穿过装配孔3211与后侧安装板220,实现换热器300与后侧安装板220的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所说的正向安装的方向为垂直于烟气流动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端板320上设有凹陷部322,换热管310穿设在凹陷部322的下方。本实施例中,凹陷部322起到对端板320结构的加强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气设备,本燃气设备可以不限定于某一种特定的制备热水的设备,如可以是燃气热水器或者具有制备热水的壁挂炉等。本实施例以燃气热水器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燃气热水器包括箱体200、燃烧器600、换热器300以及风机组件500。燃烧器600起到点火燃烧的作用。箱体200形成的燃烧室为燃气与空气燃烧提供燃烧的空间,在燃气与空气混合燃烧之后产生的高温烟气向上流动至换热器300处对换热器300中换热管310加热。风机组件500起到驱动燃气和空气进入到燃烧室内燃烧并将燃烧后的高温烟气输送至换热器300处进行换热,然后将换热后的废气排出的作用。其中,风机组件500、换热器300、燃烧室和燃烧器600自上而下依次设置,风机组件500工作以使燃烧室内产生负压,燃烧室内的高温烟气在风机组件500的作用下不断向上输送。以下主要针对箱体200与换热器300的结构布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该燃气设备包括箱体200和换热器300,箱体200内形成有燃烧室;换热器300设于箱体200,并位于燃烧室的上方;换热器300具有换热管310,换热管310具有进水口311以及与进水口311连接的进水管410、出水口312及与出水口312连接的出水管420,进水口311与出水口312位于换热器300的同一侧。
本实施例中,箱体200内形成燃烧室,换热器300设置在燃烧室的上方,空气和燃气在燃烧室内燃烧之后产生的高温烟气向上流动,以能够顺利与换热器300接触并换热,从而能够加热换热管310内的水。通过将进水口311和出水口312均设置在换热器300的同一侧,使得进水管410和出水管420均位于换热器300的同一侧,从而无需两侧均占用燃气设备的空间,减小了横向尺寸,使得结构布局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燃气设备还包括连通进水管410与出水管420的旁通管430,出水管420与旁通管430相连接的管段、进水管410以及旁通管430位于箱体200的同一侧。
本实施例中,进水管410与进水口311连接,用于朝向换热管310内通入冷水,出水管420与出水口312连接,用于外接用水结构(如水龙头、花洒等),使得换热管310内的冷水被加热之后,能够从出水管420流至用水结构供用户使用。可以理解的,当用户停止用水时,出水管420内的水停止流动,则换热管310内的水也停止流动,进水管410不再向换热管310内注入冷水,而燃烧室内仍然有燃烧后的高温烟气流至换热器300处对换热管310内的水继续加热,本实施例通过在进水管410和出水管420之间设置旁通管430,使得当用户短时间内再次打开用水结构时,旁通管430能够将进水管410中的冷水导流至出水管420中与热水混合,以达到对出水管420中热水降温的目的,从而防止出水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
可以理解的,换热管310的进水口311和出水口312均位于换热器300的同一侧,从而使得与进水口311连接的进水管410和与出水口312连接的出水管420均至少有一部分管路位于换热器300的同一侧,此时可以在进水管410和出水管420位于同一侧的管段上连接旁通管430,相比于进水口311和出水口312分设在换热器300两侧时将旁通管430从换热器300一侧的进水管410连接至换热器300另一侧的出水管420,本实施例缩短了旁通管430的管路长度,降低管件成本,同时简化了管路布局,无需考虑将管路从一侧引至另一侧时与燃气设备中其他部件(如燃烧器、燃烧室等)的干涉避让问题,简化了结构布局的设计,提高了整机装配的效率。
此外,通过长度缩短之后的旁通管430直接将进水管410内冷水引入到出水管420中,缩短了冷水的流动路径,可以让冷水尽快混入出水管420的热水里面,加快降低出水温度。
在实际应用时,旁通管430的结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旁通管430可以是直管、弯管或者其他形状的管路,在此可不做限定。可选地,考虑到成型工艺难易度以及降低出水温度的速度等因素,将旁通管430设置为直管,分别连接进水管410和出水管420。
在实际应用时,进水管410和出水管420可以均位于换热器300设置进水口311和出水口312的同侧,也可以进水管410和出水管420的部分位于换热器300的同侧,只要能够保证旁通管430的进出端均与进水口311在同一侧即可,具体可不在此限定。
可选地,换热器3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端板320,换热管310穿设在两个端板320上,通过两个端板320与箱体200的安装,实现将换热器300安装至燃烧室的上方。此时,两个端板320分别与箱体200的相对两侧壁对应连接,进水管410和旁通管430均设置在设有进水口311和出水口312的端板320的一侧,也即进水管410和旁通管430处于箱体200的同侧。
在实际应用时,进水管410和旁通管430均设于箱体200的同侧,则出水管420的至少一部分管段与进水管410处于箱体200的同侧,可选地,出水管420的部分或者全部均与进水管410处于箱体200的同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燃气设备还包括外壳100,箱体200设于外壳100内,外壳100的底部设有出水接头102和进水接头101,出水接头102与进水接头101分别设于外壳100的底部的相对两侧,出水接头102位于箱体200的下方;
进水管410连接进水口311与进水接头101,出水管420连接出水口312与出水接头102。
本实施例中,外壳100为燃气设备的外罩,起到保护防尘安装的作用,箱体200、换热器300、进水管410、出水管420、旁通管430、燃烧器600以及风机组件500均设置在外壳100内,其中燃烧器600、箱体200、换热器300以及风机组件500依次由下向上排布。燃气设备在使用时,进水管410需要与使用场所内的水源管路连接,出水管420需要与场所内的用水结构连接,可以理解的,为了便于安装,安装场所内会预留有相应的冷水管接头和热水管接头,此时可将外壳100上的进水接头101与场所内的冷水管接头通过管路连接,实现进水管311接冷水的功能;可将外壳100上的出水接头102与场所内的热水管接头通过管路连接,实现出水管312出热水的功能。
相应的,为了便于安装,进水接头101和出水接头102分别设置在外壳100的底部的相对两侧,出水接头102位于箱体200的下方,进水接头102位于箱体200的斜下方,可选地,进水接头102与进水管410均处于箱体200的同一侧,从而进水管410可以从底部的进水接头102直接向上延伸至换热器300处与进水口311连接,能够减小横向尺寸,提高结构布局的紧凑性。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缩短旁通管430的长度,可以将进水管410与箱体200相对的管段靠近箱体200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出水管420包括第一子出水管421和第二子出水管422,第一子出水管421连接出水口312,并与进水管410均位于靠近进水接头101的一侧;第二子出水管422位于箱体200的下方,以连通第一子出水管421与出水接头102;
旁通管430连接第一子出水管421和进水管410。
本实施例中,出水接头102位于箱体200的下方,而出水管420连通出水口312与出水接头102,从而将出水管420设置为包括第一子出水管421和连接第一子出水管421的第二子出水管422,第一子出水管421设置在箱体200的一侧,以缩短与进水管410的距离,进而缩短旁通管430的长度。第二子出水管422设于箱体200的下方,以顺利与出水接头102连接,实现出水的功能。
可选地,第一子出水管421呈上下延伸设置,第二子出水管422沿外壳200的横向延伸设置。如此设置,简化了出水管420的管路布局,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缩短了出水管420的长度,降低管件成本。此外,第一子出水管420呈上下延伸设置,进水管410也可设置为呈上下延伸设置,如此能够减小内部结构的横向尺寸,提高结构紧凑性。
可以理解的,在实际应用时,燃气设备中具有设置在箱体200下方的燃烧器600和燃气分气杆等结构,可选地,在第一子出水管421与第二子出水管422之间可以设置第一弯折段421a,以避让相关的部件(燃烧器600和燃气分气杆等结构)。可选地,第一弯折段421a可以呈向后侧凸设的弯管结构,以降低横向尺寸,提高布局紧凑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9,箱体200具有靠近进水管410的第一外侧壁201,旁通管43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外侧壁201所在的平面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旁通管430设置为与第一外侧壁201平行,使得旁通管430沿着箱体200的前后方向延伸,而不占用左右横向空间,结构布局更加紧凑。
可以理解的,旁通管430连接第一子出水管421和进水管410,则与箱体200相对的第一子出水管421和进水管410可均沿箱体200的上下方向延伸,可以均与第一外侧壁201平行。可选地,第一子出水管421和进水管410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可选地,旁通管430可以是倾斜设置的管件,也可以是水平设置的管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旁通管430的内径尺寸小于进水管410的内径尺寸。
可以理解的,旁通管430起到将进水管410中的冷水导流至出水管420的作用,为了保证换热管310内具有足够的水加热,旁通管430的内径尺寸小于进水管410的内径尺寸,防止进入到换热管310内的水量过少而直接汽化,影响制备热水想效率。可选地,旁通管430的内径尺寸可在2mm至4mm之间,如可选为2mm、2.3mm、2.5mm、2.7mm、2.8mm、3mm、3.1mm、3.4mm、3.5mm、3.8mm或者4mm等。在实际应用时,旁通管430的内径尺寸选为3mm。
在其他实施例中,旁通管430上可以设有控制阀,以调节旁通管430内的水流量。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9,换热器300还包括两个相对的端板320和设于两个端板320之间的翅片组件330,换热管310穿设于两个端板320以及翅片组件330;箱体200包括位于燃烧室上方并向上延伸的前侧安装板和后侧安装板220,两个端板320分别设置在前侧安装板与后侧安装板220之间,并与前侧安装板以及后侧安装板220围合形成用于安装翅片组件330的围腔;端板320靠近后侧安装板220的一侧的边沿设有第一折边321,第一折边321设有与后侧安装板220正向安装的装配孔3211。
可选地,箱体200包括框体200b和盖板,盖板与框体200b围合形成燃烧室,前侧安装板连接于盖板的上侧,后侧安装板220连接于框体200b背侧的上方,正向安装的方向为由盖板朝向框体200b的背侧的方向,在安装时,先将换热器300安装到后侧安装板220上,此时第一折边321与后侧安装板220抵接,通过螺钉正向穿过装配孔3211与后侧安装板220,实现换热器300与后侧安装板220的固定连接,然后再将前侧安装板盖在换热器300上,实现换热器300的装配。
可以理解的,正向安装的方向为垂直于烟气流通方向,换热器300安装在燃烧室的上方时,第一折边321与后侧安装板220抵接,可通过正向打螺钉的方式穿过装配孔3211与后侧安装板220紧固。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9,燃气设备还包括设于换热器300上方的风机组件500,风机组件500包括与换热器300连接的集烟罩510以及与集烟罩510连接的风机520;集烟罩510的部分插设在围腔内。
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500设置在换热器300的上方,则本燃气设备为强抽型燃气设备,使得气流从下至上依次经过燃烧器600、燃烧室、换热器300、集烟罩510以及风机520,并通过风机520将燃烧废气排出。可以理解的,换热器300安装在箱体200时,换热器300的两个端板320与前侧安装板和后侧安装板220围合形成围腔,集烟罩510与围腔连接,从而经过换热器300换热后的废气能够流入集烟罩510中。本实施例通过将集烟罩510的部分卡设在围腔内,保证换热器300与集烟罩510的密封,防止高温烟气漏出。
可选地,集烟罩510的外周侧壁与围腔的内壁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集烟罩510的左右两侧设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正向装配于后侧安装板220。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可先将换热器300设于燃烧室的上方,通过框体200b支撑换热器300,换热器300两侧端板320的第一折边321的装配孔3211通过打螺钉的方式与后侧安装板220固定。然后将集烟罩510设置在换热器200的顶部,集烟罩510左右两侧的安装支架通过打螺钉与后侧安装板220固定。如此,只要设置一块后侧安装板220就能够同时连接固定换热器300和集烟罩510,简化了安装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
可选地,安装支架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与集烟罩510固定,第二安装部与后侧安装板220固定。可以理解的,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呈夹角连接,实现对不同方向的支撑,增大了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可选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呈直角连接,在增强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够对集烟罩510和后侧安装板220起到定位支撑的作用。第一安装部与集烟罩510的侧壁连接,第二安装部与后侧安装板220连接,第二安装部与后侧安装板220通过打螺钉固定。
可选地,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可以为分体结构焊接而成,或者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为一体结构铸造或者锻造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端板320的上端设有定位槽323,安装支架与定位槽323限位配合。定位槽323起到对安装支架的限位定位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可先将安装支架固定在集烟罩510上,然后将集烟罩510朝向换热器300运动,此时安装支架会在集烟罩510的带动下一起运动,直至运动至定位槽323处与端板320的上端限位配合,从而实现集烟罩510的预定位;再将安装支架的第二安装部与后侧安装板220锁紧,以实现集烟罩510的固定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箱体200包括框体200b和盖板,盖板与框体200b围合形成燃烧室,前侧安装板连接于盖板的上侧,后侧安装板220连接于框体200b后侧的上方;框体200b设有风冷通道B,框体200b的外侧面设有与风冷通道B连通的进风口202,框体200b的内侧面设有连通燃烧室与风冷通道B的出风口203。
风机工作时,燃烧室内形成负压,外部气流能够自框体200b外侧面的进风口202进入风冷通道B内,气流在流经风冷通道B的过程中能够对燃烧室的侧壁进行冷却降温,避免燃烧室内的高温向外辐射,如此,无需在燃烧室的外侧缠绕冷却盘管,可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能够减小占用空间,有利于燃气设备的小型化。并且风冷通道B内的气流能够经由框体200b内侧面的出风口203输送至燃烧室内,起到二次空气补给的作用,提升燃烧效率。
为了能够对框体200b设有盖板的一侧也起到冷却降温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燃气设备还包括设于盖板外侧的外盖,外盖与盖板之间形成有风冷通道B,外盖设有与风冷通道B连通的进风口202,盖板设有将风冷通道B与燃烧室连通的出风口203。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燃气设备为燃气热水器,通过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高温热能对换热器300的换热管310中水加热制备热水,并通过出水管420将热水导出至用水结构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
两个端板;
翅片组件,两个所述端板分别设于所述翅片组件的左右两侧;以及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为单排平行排列,穿设于所述翅片组件中;所述换热管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位于同一个所述端板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端板的前后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
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连接;
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接;以及
旁通管,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
其中,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旁通管相连接的管段、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旁通管相连接的管段以及所述旁通管均与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同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向远离所述进水口所在端板的方向弯折,以用于与进水流量调节模块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包括与所述出水口连接的第一子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子出水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以及与所述第一弯折段连接的第二子出水管,所述第一弯折段自所述第一子出水管朝向所述进水口的方向折弯形成,所述第二子出水管自所述第一弯折段朝向远离所述进水管的方向折弯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位置设有温度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端板在前后方向的一侧边设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上设有用于正面安装的装配孔。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上设有凹陷部,所述换热管穿设在所述凹陷部的下方。
8.一种燃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形成有燃烧室;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箱体,并位于所述燃烧室的上方;所述换热器具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具有进水口以及与所述进水口连接的进水管、出水口及与所述出水口连接的出水管,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同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设备还包括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的旁通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旁通管相连接的管段、所述进水管以及所述旁通管位于所述箱体的同一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设备还包括外壳,所述箱体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出水接头和进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进水接头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的相对两侧,所述出水接头位于所述箱体的下方;
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接头,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接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包括:
第一子出水管,所述第一子出水管连接所述出水口,并与所述进水管均位于靠近所述进水接头的一侧;和
第二子出水管,所述第二子出水管位于所述箱体的下方,以连通所述第一子出水管与所述出水接头;
所述旁通管连接所述第一子出水管和所述进水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出水管呈上下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子出水管沿所述外壳的横向延伸设置。
13.如权利要求8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两个相对的端板和设于两个所述端板之间的翅片组件,所述换热管穿设于两个所述端板以及所述翅片组件;
所述箱体包括位于所述燃烧室上方并向上延伸的前侧安装板和后侧安装板,两个所述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前侧安装板与所述后侧安装板之间,并与所述前侧安装板以及所述后侧安装板围合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翅片组件的围腔;
所述端板靠近所述后侧安装板的一侧的边沿设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设有与所述后侧安装板正向安装的装配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上方的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的集烟罩以及与所述集烟罩连接的风机;
所述集烟罩的部分插设在所述围腔内,所述集烟罩的外壁面与所述端板的内壁面过盈配合。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燃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罩的左右两侧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正向装配于所述后侧安装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燃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上端设有定位槽,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定位槽限位配合。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框体和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框体围合形成所述燃烧室,所述前侧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盖板的上侧,所述后侧安装板连接于所述框体后侧的上方;所述框体设有风冷通道,所述框体的外侧面设有与所述风冷通道连通的进风口,所述框体的内侧面设有连通燃烧室与所述风冷通道的出风口。
18.如权利要求8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设备为燃气热水器。
CN202223597787.3U 2022-12-30 2022-12-30 换热器及燃气设备 Active CN218993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7787.3U CN218993699U (zh) 2022-12-30 2022-12-30 换热器及燃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7787.3U CN218993699U (zh) 2022-12-30 2022-12-30 换热器及燃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3699U true CN218993699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96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7787.3U Active CN218993699U (zh) 2022-12-30 2022-12-30 换热器及燃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36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1997040314A1 (en) High efficiency vertical tube water heater apparatus
CN110145860B (zh) 燃烧室结构和燃气热水器
CN110145871B (zh) 燃烧室结构和燃气热水器
CN106016688B (zh) 燃气热水器和用于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
US3662735A (en) Wall-mounted fluid-fuel furnace
CN218993699U (zh) 换热器及燃气设备
CN218999358U (zh)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
US20110057047A1 (en) Hot air heater
CN219283617U (zh) 燃气设备
CN211781908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燃烧器总成和一种燃气热水器
CN221005498U (zh) 热交换系统和热水器
CN216204374U (zh) 换热设备及燃烧室壳体
CN218993702U (zh) 燃气设备
CN217423641U (zh) 一种上抽型热水器
CN218864474U (zh) 燃气热水器
CN215892773U (zh) 换热设备及换热模块
US20230132467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water heater
CN221005494U (zh) 热交换系统和热水器
CN216953571U (zh) 燃气换热装置及燃烧室结构
CN212901993U (zh) 壁挂式燃气热水器
CN221005462U (zh) 热水器
CN220287730U (zh) 一体式双系统燃气热水器
CN217817007U (zh) 一种换热装置及燃气取暖器
CN219283614U (zh) 燃气设备和燃烧室箱体
CN215892777U (zh) 换热设备及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