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3379U - 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3379U
CN218993379U CN202223292365.5U CN202223292365U CN218993379U CN 218993379 U CN218993379 U CN 218993379U CN 202223292365 U CN202223292365 U CN 202223292365U CN 218993379 U CN218993379 U CN 218993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ositioning
outer shell
folded edg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923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轩
卢昌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923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3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3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3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浓淡燃烧器和燃气设备。浓淡燃烧器包括内壳和分别设置于内壳相对两侧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内壳的前端设置有进气口,内壳的后端凸设有朝上的定位台阶面;第一外壳的前端翻折形成有前折边,第一外壳的后端翻折形成有后折边,内壳夹设在前折边和后折边之间,后折边的下端与定位台阶面抵接,后折边开设有定位插槽;第二外壳夹设于前折边和后折边之间,第二外壳的后端凸设有定位凸部,定位凸部插设于定位插槽并与定位插槽的上下两侧槽壁抵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浓淡燃烧器和燃烧设备,能够降低内壳、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定位精度受模具磨损的影响,简化定位结构,提高定位可靠性,提高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背景技术
燃烧器是燃气热水器等燃气设备中的关键部件,为控制燃气燃烧时的有害气体排放,能够实现浓淡燃烧的浓淡燃烧器在燃气设备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浓淡燃烧的基本原理是使一部分燃气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即燃气过“浓”燃烧,而另一部分燃气在空气过多的条件下燃烧,即燃气过“淡”燃烧。
浓淡燃烧器通常采用多层腔室结构,并通过相邻腔体的燃气量及一次空气系数,实现浓、淡火焰组合燃烧,以降低燃烧产物中的氮氧化合物含量。现有技术提供的浓淡燃烧器包括内壳和分别设置于内壳左右两侧的两个外壳,内壳内形成第一燃气通道和第一火口,内壳与外壳之间形成第二燃气通道和第二火口,第一火口和第二火口中的一个为淡火口,另一个为浓火口。
现有技术中浓淡燃烧器,内壳与外壳分别采用钣金件冲压成型,内壳和外壳在装配过程中通常采用凸点或型腔定位,该种定位结构对模具精度和强度要求较高,而模具出现磨损后,导致内壳和外壳的定位精度降低,外壳盖合于内壳时,两个外壳的端口位置容易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从而影响浓淡燃烧器的加工精度和使用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提供一种浓淡燃烧器,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浓淡燃烧器的装配精度易受到模具磨损影响的问题,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度。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要提供一种燃气设备,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燃气设备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度低的问题,提高燃气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浓淡燃烧器,包括内壳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壳相对两侧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内壳的前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内壳的后端凸设有朝上的定位台阶面;
所述第一外壳的前端翻折形成有前折边,所述第一外壳的后端翻折形成有后折边,所述内壳夹设在所述前折边和所述后折边之间,所述后折边的下端与所述定位台阶面抵接,所述后折边开设有定位插槽;
所述第二外壳夹设于所述前折边和所述后折边之间,所述第二外壳的后端凸设有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插设于所述定位插槽并与所述定位插槽的上下两侧槽壁抵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浓淡燃烧器,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第一外壳的前端翻折形成前折边,在第一外壳的后端翻折形成后折边,使得内壳的前后两端及第二外壳的前后两端均能够夹设在前折边和后折边之间,实现内壳和第二外壳相对第一外壳在长度方向上的定位和限位;通过在内壳的后端设置定位台阶面,且后折边的下端抵接于定位台阶面上,能够实现第一外壳相对内壳在高度方向上的安装定位;通过在前折边上设置定位插槽,在第二外壳的后端设置定位凸部,通过定位凸部插设于定位插槽,能够实现第二外壳相对第一外壳在高度方向上的定位,也实现内壳和第二外壳在高度方向上的安装定位,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在端口位置不易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而内壳和外壳在宽度方向的安装定位可由内壳与外壳的贴合配合实现定位和限位。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可以实现内壳和外壳在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安装定位,且折边及定位插槽通过冲压与切割工艺完成,工艺成熟且精度高,即模具出现磨损也不影响内壳与外壳的定位,定位可靠性强,且组装效率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插槽的上下两侧槽壁均形成定位槽壁,所述定位槽壁远离所述第一外壳的主体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倒角,两个所述倒角之间形成位于所述定位插槽槽口位置的扩口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部为沿背离所述第二外壳的前端方向凸设的凸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部凸出所述第二外壳的主体结构的高度为h,h=1t~2t,t为所述第二外壳的材料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壳的后端下侧开设有避空缺口,所述避空缺口贯通所述第二外壳的下侧及后端,所述第二外壳盖合于所述内壳时,所述避空缺口位于所述定位台阶面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包括相对扣合的第一内半壳部和第二内半壳部,所述第一内半壳部的后端翻折形成有后翻边,所述后翻边包裹所述第二内半壳部的后端边缘,所述后翻边的上端面形成所述定位台阶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半壳部的前端翻折形成有前翻边,所述前翻边包裹所述第二内半壳部的部分前端边缘,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的前端开设有避让所述前翻边的避让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折边的下端与所述避让口的上端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分隔桥,所述分隔桥沿所述内壳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燃气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浓淡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设备,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浓淡燃烧器,能够提高燃气设备的装配精度,提高燃气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J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外壳未被完全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外壳未被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内壳;11、内半壳部;111、内腔体部;112、第一进气半管部;113、第二进气半管部;114、内密封边部;115、前翻边;116、后翻边;1161、定位台阶面;117、通气孔;118、下翻边;12、第一预混腔;13、第一引射通道;14、第二引射通道;15、第一火口;
2、外壳;2a、第一外壳;2a1、前折边;2a2、后折边;2a3、定位插槽;2a4、倒角;2b、第二外壳;2b1、定位凸部;2b2、避空缺口;21、外腔体部;22、外进气半管;23、外密封边部;24、避让口;25、第二预混腔;26、第二火口;
3、分隔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浓淡燃烧器,其能够应用于燃气设备中,以实现燃气的浓淡火焰组合燃烧,且提高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设备的组装效率和组装精度。燃气设备可以但不限定为燃气热水器、燃气壁挂炉等。
为方便后续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以浓淡燃烧器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以浓淡燃烧器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以浓淡燃烧器的高度方向为第三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同时,为方便描述,浓淡燃烧器设置有进气口的一端设定为前端,浓淡燃烧器与前端相对的一端定义为后端。
如图1和图2所示,浓淡燃烧器包括内壳1及两个外壳2,两个外壳2分别装配于内壳1的相对两外侧。内壳1内部形成有第一引射通道13和第一预混腔12,第一引射通道13于内壳1的前端形成有第一进气口,第一预混腔12于内壳1的顶部形成有第一火口15;内壳1内部还形成有第二引射通道14,第二引射通道14于内壳1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进气口。每个外壳2与内壳1对应外侧壁之间均形成有第二预混腔25,第二预混腔25通过开设于内壳1上的通气孔117与第二引射通道14连通,第二预混腔25于浓淡燃烧器的顶部形成有第二火口26,第一火口15夹设在两个第二火口26之间,且第一火口15和第二火口26中的一个为浓火口,另一个为淡火口。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描述“浓火口”指实现浓火焰燃烧的火口,“淡火口”指实现淡火焰燃烧的火口,且“淡火焰燃烧”和“浓火焰燃烧”是相对而言的,即“淡火焰燃烧”和“浓火焰燃烧”所需的燃料与空气的当量配比值均偏离正常的当量配比值。即同样的燃气量,“淡火焰燃烧”所需更多的空气量,而“浓火焰燃烧”需要更少的空气量,从而使得淡火焰在过多空气下燃烧,火焰温度被过多的空气而降温,浓火焰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不完全燃烧从而降低了浓火焰温度,通过这样特定的空燃当量比燃烧整体来降低火焰温度,进而实现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同时,浓火焰不完全燃烧的燃料进入到空气过剩的淡火焰区域形成二次混合燃烧,最终能可实现燃料与空气的完全充分燃烧,提高燃气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均用于引射空气和燃气,且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引射的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的空燃比不同,第一预混腔12和第二预混腔25分隔,以更好地控制第一预混腔12和第二预混腔25中混合气体的空燃比。从第一进气口引射的具有第一空燃比的空气和燃气经过第一引射通道13后流向第一预混腔12,并在第一预混腔12中充分混合后从第一火口15流出以供燃烧;从第二进气口引射的具有第二空燃比的空气和燃气经过第二引射通道14后流向第二预混腔25,并在第二预混腔25中充分混合后从第二火口26流出以供燃烧。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口用于引射空气和燃气,内壳1朝向外壳2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通气孔117,第一预混腔12与第二预混腔25通过通气孔117连通,第二进气口仅用于引射空气或燃气。即,具有第一空燃比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第一引射通道13进入第一预混腔12后,一部分混合气体直接流出第一火口15以供燃烧,另一部分混合气体通过两个通气孔117分别流向第二预混腔25,并与从第一引射通道13内流入的空气或燃气混合后,形成具有第二空燃比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通过第二火口26流出以供燃烧。
即,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预混腔12与第二预混腔25可以分隔,也可以连通,且第一火口15可以为浓火口,也可以为淡火口,第一预混腔12和第二混合腔中的混合气体的空燃比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均不作限制。
如图2-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壳1的后端凸设有定位台阶面1161。两个外壳2分别为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第一外壳2a的前端翻折形成有前折边2a1,第一外壳2a的后端翻折形成有后折边2a2,后折边2a2具有定位插槽2a3;第二外壳2b的后端凸设有定位凸部2b1,定位凸部2b1插设于定位插槽2a3中,且前折边2a1的下端抵接于定位台阶面1161上,第二外壳2b及内壳2均夹设在前折边2a1和后折边2a2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其通过在第一外壳2a的前端翻折形成前折边2a1,在第一外壳2a的后端翻折形成后折边2a2,使得内壳1的前后两端及第二外壳2b的前后两端均能够夹设在前折边2a1和后折边2a2之间,实现内壳1和第二外壳2b相对第一外壳2a在第一方向上的定位和限位;通过在内壳1的后端设置定位台阶面1161,且后折边2a2的下端抵接于定位台阶面1161上,能够实现第一外壳2a相对内壳1在第三方向上的安装定位;通过在前折边2a1上设置定位插槽2a3,在第二外壳2b的后端设置定位凸部2b1,通过定位凸部2b1插设于定位插槽2a3,能够实现第二外壳2b相对第一外壳2a在第三方向上的定位,即实现内壳1和第二外壳2b在第三方向上的安装定位;而内壳1和外壳2在第二方向上的安装定位可由内壳1与外壳2的贴合配合实现定位和限位。
即,本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可以实现内壳1和外壳2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安装定位,且前折边2a1及后折边2a2均由第一外壳2a弯折形成,可通过冲压切边工艺保证精度,尺寸精度高,且模具磨损也不容易影响定位效果,定位可靠性强,且组装效率高。
如图6所示,内壳1包括在第二方向上扣合设置的两个内半壳部11,两个内半壳部11的前端、后端及下端密封连接。每个内半壳部11均沿背离彼此的方向凸设有内腔体部111、第一进气半管部112及第二进气半管部113。两个内半壳部11的内腔体部111合围形成第一预混腔12,两个内半壳部11的第一进气半管部112合围形成第一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的内腔形成第一引射通道14,端口形成第一进气口;两个内半壳部11的第二进气半管部113合围形成第二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的内腔形成第二引射通道14。每个第二进气半管部113的后端均开设有通气孔117。
内半壳部11未被冲压的边缘部分形成内密封边部114,且内半壳部11的前端、后端及下侧均有内密封边部114,两个内半壳部11的内密封边部114贴合设置,以保证两个内半壳部11边缘连接处的密封,且前后两端的内密封边部114与对应侧的外壳2边缘贴合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内壳1包括一体成型的两个内半壳部11,两个内半壳部11的底部通过折弯扣合形成内壳1,其中一内半壳部11设有前翻边115和后翻边116,将前翻边115和后翻边116弯折拍平,以实现对另一内半壳部11两侧的包裹,并经点焊焊接连接。通过冲压工艺将两个内半壳部11折弯扣合形成内壳1,可提高内半壳部11端口位置的平整度。
如图4和图6所示,两个内半壳部11分别为第一内半壳部和第二内半壳部,第一内半壳部后端的内密封边部114弯折形成有后翻边116,后翻边116包裹部分第二内半壳部的内密封边部114,后翻边116上端形成定位台阶面1161。该种定位台阶面1161的设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其加工精度不易受到模具的影响,定位可靠性高;同时,采用后翻边116包裹第二内半壳部的内密封边部114,能够更好地实现两个内半壳部11后端之间的贴合密封。
进一步地,第一内半壳部前端的内密封边部114弯折形成有前翻边115,前翻边115包裹并贴合部分第二内半壳部前端的内密封边部114,以更好地实现两个内半壳部11前端的贴合密封。前翻边115位于第二进气半管部113的上端。
前翻边115和后翻边116优选均设置于同一内半壳部11上,且在装配初始过程中,前翻边115和后翻边116均与第一方向垂直,由此能够在装配过程中,将第二内半壳部的前后两端夹设在前翻边115和后翻边116之间,保证两个内半壳部11在第一方向的两端对齐;在两个内半壳部11的内密封边部114贴合后,将前翻边115和后翻边116拍平以贴合并包裹第二内半壳部的内密封边部114,提高两个内半壳部11的前后两端的贴合紧密性。
如图1、图7和图8所示,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均由板状的钣金件冲压形成,两个外壳2均包括沿背离内壳1的方向外凸的外腔体部21和外进气半管22,外进气半管22与内壳1的第二进气半管部113的外壁贴合,外腔体部21与内壳1体合围形成第二预混腔25。钣金件未被冲压的边缘部分形成外密封边部23,每个外壳2的前端、后端及下侧均设置有外密封边部23,外密封边部23与内壳1贴合,以增大内壳1与外壳2的接触面积和密封可靠性。前折边2a1和后折边2a2均由外密封边部的边缘弯折形成。
如图7所示,在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未组装之前,前折边2a1与后折边2a2均相对第一外壳2a的主体结构垂直,即相对外密封边部23垂直,以方便第一外壳2a与第二外壳2b的组装,提高组装效率,避免前折边2a1和后折边2a2剐蹭内壳1或第二外壳2b。如图2所示,在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组装完成后,前折边2a1和后折边2a2均通过拍平被二道弯折形成L形结构,即L型结构包括定位板部和限位板部,定位板部与第一方向垂直且与内壳1和第二外壳2b的两端抵接,限位板部与第二外壳2b远离第一外壳2a的侧面贴合,以实现限位板部配合第一外壳2a的主体结构在第二方向上夹持内壳1和第二外壳2b。
在进行组装时,首先将第一外壳2a沿第二方向贴合内壳1,且内壳1和第一外壳2a的前端通过形状一致的第二进气半管部113和外进气半管22配合贴合和密封;其后,将第二外壳2b沿第二方向贴合内壳1的另一侧,使第二外壳2b的前后两端插入前折边2a1和后折边2a2之间,且第二外壳2b与内壳1的前端通过形状一致的第二进气半管部113和外进气半管22贴合和密封;将第二外壳2b后端的定位凸部2b1插入第一外壳2a的定位插槽2a3中,实现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的对齐定位;将两个外壳2后端向下推动,使前折边2a1的下端抵紧定位台阶面1161,实现内壳1和两个外壳2在第三方向上的定位;通过模具拍平前折边2a1和后折边2a2,使前折边2a1和后折边2a2压紧第二外壳2b和内壳1。
如图3、图7及图8所示,定位插槽2a3的上下两侧槽壁均形成定位槽壁,为提高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的装配便利性的,两个定位槽壁远离第一外壳2a主体结构的一端(即远离外密封边部23的一端)均设置有倒角2a4,两个倒角2a4之间形成位于定位插槽2a3槽口位置的扩口结构,以为定位凸部2b1插入定位插槽2a3进行导向,避免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装配时干涉。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凸部2b1为沿背离第二外壳2b的前端延伸的凸板,以简化定位凸部2b1的加工,且简化第二外壳2b的结构,提高定位凸部2b1的加工精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凸部2b1也可以为折边结构。凸板为第二外壳2b后端的外密封边部23部分向外延伸形成,其后端与外密封边部23的厚度相同,其相对两侧分别与外密封边部23的相对两侧平齐。
定位凸部2b1凸出第二外壳2b后端边缘的高度为h,h=1t~2t,其中t为第二外壳2b的材料厚度。该种设置,能够避免凸出高度过大而导致组装完成的浓淡燃烧器易对外部结构或人员造成剐蹭,也避免凸出高度过小而导致定位凸部2b1插入到定位插槽2a3中存在装配不稳的问题,提高装配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外壳2b的后端下侧设置有避空缺口2b2,避空缺口2b2贯通第二外壳2b的下侧及后端,第二外壳2b盖合于内壳1时,避空缺口2b2位于定位台阶面1161上方,以免第二外壳2b后端贴合内壳1定位时与定位台阶面1161产生干涉而影响装配,提高装配顺畅性。避空缺口2b2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定位台阶面1161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也大于后折边2a2被拍平后形成的限位板部的宽度。
如图5及图7所示,由于内壳1的前端具有前翻边115,为避让该前翻边115,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的前端均设置有避让该前翻边115的避让口24,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的避让口24正对设置。避让口24优选为与前翻边115结构适配的矩形口,矩形口的宽度和长度均大于前翻边115的宽度和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前折边2a1的下端与避让口24的上端平齐,以增长前折边2a1的长度,增大对内壳1和第二外壳2b的夹持包裹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一体成型,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的顶端通过分隔桥3相连,分隔桥3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即在加工过程中,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由同一钣金件加工形成,并在顶端处加工形成分隔桥3后,将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在顶端处弯折。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对称设置。
在其他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也可以分体设置。即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分别加工后,分别与内壳1组装,且两个外壳2的前端和后端装配固定。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设备,包括上述的浓淡燃烧器。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浓淡燃烧器,能够提高燃气设备的组装效率,提高燃气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浓淡燃烧器和燃气设备,且本实施例提供的浓淡燃烧器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仅内壳1的设置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不再对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内容赘述。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壳1包括两个分体设置的内半壳部11,其中一个内半壳部11弯折形成有下翻边118、前翻边115和后翻边116,两个内半壳部11组装之前,下翻边118与第三方向垂直,两个内半壳部11扣合后,另一内半壳部11分别抵接于下翻边118、前翻边115和后翻边116;扣合完成后,将下翻边118、前翻边115和后翻边116弯折拍平,以实现对第二内半壳部三侧的包裹,之后,通过点焊对两个内半壳部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设备,包括上述的浓淡燃烧器。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浓淡燃烧器,能够降低燃气设备的成本,提高燃气设备的组装效率。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浓淡燃烧器,包括内壳(1)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壳(1)相对两侧的第一外壳(2a)和第二外壳(2b),所述内壳(1)的前端设置有进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的后端凸设有朝上的定位台阶面(1161);
所述第一外壳(2a)的前端翻折形成有前折边(2a1),所述第一外壳(2a)的后端翻折形成有后折边(2a2),所述内壳(1)夹设在所述前折边(2a1)和所述后折边(2a2)之间,所述后折边(2a2)的下端与所述定位台阶面(1161)抵接,所述后折边(2a2)开设有定位插槽(2a3);
所述第二外壳(2b)夹设于所述前折边(2a1)和所述后折边(2a2)之间,所述第二外壳(2b)的后端凸设有定位凸部(2b1),所述定位凸部(2b1)插设于所述定位插槽(2a3)并与所述定位插槽(2a3)的上下两侧槽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插槽(2a3)的上下两侧槽壁均形成定位槽壁,所述定位槽壁远离所述第一外壳(2a)的主体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倒角(2a4),两个所述倒角(2a4)之间形成位于所述定位插槽(2a3)槽口位置的扩口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部(2b1)为沿背离所述第二外壳(2b)的前端方向凸设的凸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部(2b1)凸出所述第二外壳(2b)的主体结构的高度为h,h=1t~2t,t为所述第二外壳(2b)的材料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2b)的后端下侧开设有避空缺口(2b2),所述避空缺口(2b2)贯通所述第二外壳(2b)的下侧及后端,所述第二外壳(2b)盖合于所述内壳(1)时,所述避空缺口(2b2)位于所述定位台阶面(1161)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包括相对扣合的第一内半壳部和第二内半壳部,所述第一内半壳部的后端翻折形成有后翻边(116),所述后翻边(116)包裹所述第二内半壳部的后端边缘,所述后翻边(116)的上端面形成所述定位台阶面(116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半壳部的前端翻折形成有前翻边(115),所述前翻边(115)包裹所述第二内半壳部的部分前端边缘,所述第一外壳(2a)和所述第二外壳(2b)的前端开设有避让所述前翻边(115)的避让口(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折边(2a1)的下端与所述避让口(24)的上端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2a)和所述第二外壳(2b)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外壳(2a)和所述第二外壳(2b)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分隔桥(3),所述分隔桥(3)沿所述内壳(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10.燃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浓淡燃烧器。
CN202223292365.5U 2022-12-08 2022-12-08 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Active CN218993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2365.5U CN218993379U (zh) 2022-12-08 2022-12-08 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2365.5U CN218993379U (zh) 2022-12-08 2022-12-08 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3379U true CN218993379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6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92365.5U Active CN218993379U (zh) 2022-12-08 2022-12-08 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33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93379U (zh) 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CN109000246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AU2010328929B2 (en) Flame hole unit structure of a gas burner
CN217584426U (zh) 一种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JP3671922B2 (ja) 燃焼装置
CN111442272A (zh) 一种浓淡火焰燃烧器单体
JP2682447B2 (ja) 燃焼装置
JP2715909B2 (ja) 燃焼装置
JP2001241617A (ja) 燃焼装置
CN219913057U (zh) 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17584425U (zh) 一种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CN210801180U (zh) 一种新型浓淡燃烧器外壳
CN219550523U (zh) 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JP2010276299A (ja) バーナ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燃焼器
JP2622477B2 (ja) 低窒素酸化物バーナ
JP2002048312A (ja) 燃焼装置及び燃焼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10568420U (zh) 一种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装置
CN216591710U (zh) 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
CA2061345C (en) Edge seam for clamshelll heat exchanger
CN218095926U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CN216619814U (zh) 燃烧器及热水器
CN219889593U (zh) 炉头结构
JP2682446B2 (ja) 燃焼装置
JP2715906B2 (ja) 燃焼装置
CN211290046U (zh) 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