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1710U - 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91710U
CN216591710U CN202123393701.0U CN202123393701U CN216591710U CN 216591710 U CN216591710 U CN 216591710U CN 202123393701 U CN202123393701 U CN 202123393701U CN 216591710 U CN216591710 U CN 216591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air guide
upper cover
combustion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9370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永军
裘怡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ongr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ongr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ongr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ongr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9370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91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91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917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一过气口;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上盖组件内侧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设置;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壳体组件环绕所述上盖组件设置,所述壳体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底座围合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过气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上盖组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组件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之间形成燃烧通道,所述燃烧通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形成的燃烧通道,可以使燃气和空气提前预混,从而能够提高混合气体的燃烧效率,同时也保证空气流通性,燃烧器燃烧充分,更提高了燃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灶具火盖,其内部的主火孔通道由于受火盖内部的空间限制及加工过程的可操作性,一般均采用直线形设置。但是,混合燃气在直线形的火孔通道内进行流动时,如果在进入火孔通道之前燃气未充分混合,那么点火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熄火的情况。并且,火孔通道设置成直线形也容易产生回火情况,不利用灶具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燃烧组件的灶具火盖燃气混合不充分导致熄火,火孔通道易产生回火情况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燃烧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一过气口;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上盖组件内侧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设置;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壳体组件环绕所述上盖组件设置,所述壳体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底座围合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过气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上盖组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组件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之间形成燃烧通道,所述燃烧通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方案提供了一种燃烧组件,上盖组件和壳体组件设置在底座上,方便了上盖组件内侧形成的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可以相对设置,可以更好的保证了具有足够的空气供应,及保证空气的流通,减少了工作过程中混气室向底座传递的热量,延长底座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一过气口向第一腔体输送燃气,上盖组件和底座形成的燃烧通道,可以更好的使燃气和空气进行提前预混,提高了混合度,从而能够提高混合气体的燃烧效率,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保证空气的流通性,使燃烧器燃烧更充分,更好的提高了燃烧效率。
可选的,底座和上盖组件可拆卸安装。
可选的,底座和壳体组件可拆卸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底座主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过气口,所述底座主体上设有安装缺口,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底座主体的外边沿连接,所述上盖组件与所述安装缺口的侧壁连接,所述上盖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和所述底座主体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体。将进气管设置在底座主体上,是为了更好的将进气管安装在底座主体上,使结构的安装紧凑,便于节省使用空间,进一步的,上盖组件、壳体组件和底座主体围合形成第一腔体,输送的燃气可以通过第一过气口将燃气更好的输送到第一腔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设置在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限位翻边沿着所述底座主体的周向设置,所述限位翻边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壁相抵。安装时,限位翻边可以更好的将底座与壳体组件安装位置相对应,限位翻边限定了壳体组件的安装位置,因此可以更好的实现壳体组件和底座的安装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主体和导气板,所述壳体主体呈环状,所述导气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上,所述导气板位于所述壳体主体顶部,所述壳体主体内壁与所述限位翻边相抵接,所述导气板与上盖组件之间形成所述燃烧通道,所述导气板沿着所述壳体主体的周向设置,所述导气板朝向所述壳体主体内侧延伸,所述导气板上设有多个导气槽,所述多个导气槽沿着所述导气板的周向设置。壳体主体呈环状,是为了更好的与底座主体,同时限位翻边决定了壳体主体的安装位置,导气板和上盖组件之间形成的燃烧通道,可以更好的使燃气和空气进行提前预混,提高了混合度,从而能够提高混合气体的燃烧效率,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保证空气的流通性,使燃烧器燃烧更充分,更好的提高了燃烧效率。导气板设有多个导气槽,相对比其他形状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另燃烧通道增大,更有利于燃烧通道间空气的补充,使得燃烧更充分。
可选的,所述多个导气槽相邻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板上设有燃烧口,所述燃烧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燃烧口沿着所述导气板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腔体经所述燃烧口与外界连通。在导气板上设置了燃烧口,可以使得燃烧通道的空气得到更多的补充,从而可以更好的保证燃烧的稳定性及提高燃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上盖本体、第一导气件和第二导气件,所述上盖本体呈环状,所述上盖本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导气件环绕设置在所述上盖本体上,所述第一导气件位于所述上盖本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且至少延伸至所述壳体组件外侧形成有外端,所述第二导气件环绕设置在所述上盖本体上,且沿着所述第一导气件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导气件与所述第二导气件之间形成导气通道。上盖本体呈环状,是为了更好的与底座安装,在燃烧组件工作时,火焰若干涉会导致燃烧不稳定,出现连焰现象,使燃烧通道的二次空气更难以补充,燃气被迫向更外面燃烧来补充二次空气,使火焰长度增长,严重时,外焰还没形成时火焰就与锅底先接触,燃气未能完全燃烧导致烟气剧增及效率低下等问题出现,而第一导气件沿着上盖本体的周向设置,可以使火焰朝向均不相同,因此避免了火焰之间的干涉,提升了燃烧效率。第二导气件沿着第一导气件环绕设置,可以更好的使燃烧通道内的混合气体进入到导气通道内,部分混合气从燃烧通道喷出,且喷出方向与从导气通道喷出的混合气体方向相反,进而在水平方向上形成对流,可以使燃气可以充分燃烧,提高了烹饪效果,具有更好的分火效果,提高了燃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翻边,所述翻边设置在所述上盖本体上,所述翻边和所述上盖本体之间形成安装间隙,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夹设在所述翻边和所述上盖本体之间形成的安装间隙处。安装时,翻边与上盖本体之间形成的安装间隙,可以更好的将底座夹设在安装间隙处,翻边更好的固定了底座的安装位置,因此可以更好的实现上盖组件和底座的安装定位,同时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松脱等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气件朝向远离上盖本体内侧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气件与所述上盖本体的夹角为钝角。火焰干涉会导致火孔燃烧不稳定,出现连焰现象,使火孔间二次空气更难以补充,燃气被迫向更外面燃烧来补充二次空气,使火焰长度增长,严重时,外焰还没形成时,火焰就与锅底先接触,燃气未能完全燃烧导致烟气剧增及效率低下等问题出现。因此设置了第一导气件的倾斜角度,可以避免燃烧过程中,可以使火焰朝向均不相同,因此避免了火焰之间的干涉,提升了燃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气件外径沿远离所述第一通孔处逐渐增大。火焰干涉会导致火孔燃烧不稳定,出现连焰现象,使火孔间二次空气更难以补充,燃气被迫向更外面燃烧来补充二次空气,使火焰长度增长,严重时,外焰还没形成时,火焰就与锅底先接触,燃气未能完全燃烧导致烟气剧增及效率低下等问题出现。设置了第一导气件外径沿远离第一通孔处逐渐增大可以使燃烧火焰的倾斜角度均不一致,同时也可以使火焰朝向均不相同,因为可以更好的避免了火焰之间的干涉。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燃烧器组件,包括上述一种燃烧组件: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与所述第一过气口连通,所述燃烧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安装缺口与所述第一过气口相适配安装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热电偶,所述热电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火管接头,所述火管接头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包括上述燃烧组件、固定座、进气组件和热电偶以及火管接头,燃气通过进气组件一端输送到第一腔体内,达到给第一腔体输送燃气的作用,火管接头和热电偶分别设置在固定座上,保护火管接头不受周围的风力等影响,提高点火效率,从而延长热电偶与火管接头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还包括固定架组件,所述固定架组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燃烧组件,所述第二燃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二盖体组件内设有第二腔体和第二过气口,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二过气口连通,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二安装缺口,所述第二过气口和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二安装缺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进气组件包括第一进气组件和第二进气组件,所述第一进气组件和所述第二进气组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安装缺口和所述第二安装缺口与所述第一过气口和所述第二过气口分别连通。
可选的,还包括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置在所述进气组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燃烧组件整体示意图;
图2为燃烧组件底座示意图;
图3为燃烧组件上盖示意图;
图4为燃烧组件壳体组件示意图;
图5为燃烧组件剖视图;
图6为燃烧器组件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底座1,底座主体11,进气管12,第一过气口13,第一通孔14,限位翻边 15;
上盖组件2,上盖本体21,第一导气件22,翻边23,第二通孔24,第二导气件25;
壳体组件3,壳体主体31,导气板32,导气槽33;
固定座4;
进气组件5;
热电偶6;
火管接头7;
第二盖体组件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说明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方案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燃烧组件,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第一通孔14和第一过气口13;上盖组件2,上盖组件2设置在底座1上,上盖组件2内侧形成第二通孔24,第二通孔24与第一通孔14 相对设置;壳体组件3,壳体组件3设置在底座1上,壳体组件3环绕上盖组件 2设置,壳体组件3、上盖组件2和底座1围合形成第一腔体,第一过气口13 与第一腔体连通,上盖组件2远离底座1的一侧与壳体组件3的远离底座1的一侧之间形成燃烧通道,燃烧通道与第一腔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方案提供了一种燃烧组件,上盖组件2和壳体组件3设置在底座1上,方便了上盖组件2内侧形成的第二通孔24和第一通孔14可以相对设置,可以更好的保证了具有足够的空气供应,及保证空气的流通,减少了工作过程中混气室向底座1传递的热量,延长底座1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一过气口 13向第一腔体输送燃气,上盖组件2和底座1形成的燃烧通道,可以更好的使燃气和空气进行提前预混,提高了混合度,从而能够提高混合气体的燃烧效率,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保证空气的流通性,使燃烧器燃烧更充分,更好的提高了燃烧效率。
可选的,底座1和上盖组件2可拆卸安装。
可选的,底座1和壳体组件3可拆卸安装。
如图1和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底座1包括底座主体11和进气管12,进气管12设置在底座主体11上,进气管 12与底座主体1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过气口13,底座主体11上设有安装缺口,壳体组件3与底座主体11的外边沿连接,上盖组件2与安装缺口的侧壁连接,上盖组件2、壳体组件3和底座主体11围合形成第一腔体。将进气管12设置在底座主体11上,是为了更好的将进气管12安装在底座主体11上,使结构的安装紧凑,便于节省使用空间,进一步的,上盖组件2、壳体组件3和底座主体围合形成第一腔体,输送的燃气可以通过第一过气口13将燃气更好的输送到第一腔体内。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限位翻边15,限位翻边15设置在底座主体11上,限位翻边15沿着底座主体11的周向设置,限位翻边15与壳体组件3的内壁相抵。安装时,限位翻边15可以更好的将底座1与壳体组件3安装位置相对应,限位翻边15限定了壳体组件3的安装位置,因此可以更好的实现壳体组件3和底座1的安装定位。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壳体组件3包括壳体主体31和导气板32,壳体主体31呈环状,导气板32 设置在壳体主体31上,导气板32位于壳体主体31顶部,壳体主体31内壁与限位翻边相抵接,导气板32与上盖组件2之间形成燃烧通道,导气板32沿着壳体主体31的周向设置,导气板32朝向壳体主体31内侧延伸,导气板32上设有多个导气槽323,多个导气槽323沿着导气板32的周向设置。壳体主体31 呈环状,是为了更好的与底座主体11,同时限位翻边15决定了壳体主体31的安装位置,导气板32和上盖组件2之间形成的燃烧通道,可以更好的使燃气和空气进行提前预混,提高了混合度,从而能够提高混合气体的燃烧效率,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保证空气的流通性,使燃烧器燃烧更充分,更好的提高了燃烧效率。导气板32设有多个导气槽323,相对比其他形状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另燃烧通道增大,更有利于燃烧通道间空气的补充,使得燃烧更充分。
可选的,多个导气槽33相邻设置。
如图4和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导气板32上设有燃烧口,燃烧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燃烧口沿着导气板32的周向设置,第一腔体经燃烧口与外界连通。在导气板32上设置了燃烧口,可以使得燃烧通道的空气得到更多的补充,从而可以更好的保证燃烧的稳定性及提高燃烧效率。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上盖组件2包括上盖本体21、第一导气件22和第二导气件25,上盖本体 21呈环状,上盖本体21设置在底座1上,第一导气件22环绕设置在上盖本体 21上,第一导气件22位于上盖本体21远离底座1的一侧,且至少延伸至壳体组件3外侧形成有外端,第二导气件25环绕设置在上盖本体21上,且沿着第一导气件22的周向设置,第一导气件22与第二导气件25之间形成导气通道。上盖本体21呈环状,是为了更好的与底座1安装,在燃烧组件工作时,火焰若干涉会导致燃烧不稳定,出现连焰现象,使燃烧通道的二次空气更难以补充,燃气被迫向更外面燃烧来补充二次空气,使火焰长度增长,严重时,外焰还没形成时火焰就与锅底先接触,燃气未能完全燃烧导致烟气剧增及效率低下等问题出现,而第一导气件22沿着上盖本体21的周向设置,可以使火焰朝向均不相同,因此避免了火焰之间的干涉,提升了燃烧效率。第二导气件沿着第一导气件环绕设置,可以更好的使燃烧通道内的混合气体进入到导气通道内,部分混合气从燃烧通道喷出,且喷出方向与从导气通道喷出的混合气体方向相反,进而在水平方向上形成对流,可以使燃气可以充分燃烧,提高了烹饪效果,具有更好的分火效果,提高了燃烧效率。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翻边23,翻边23设置在上盖本体21上,翻边23和上盖本体21之间形成安装间隙,第一通孔14的侧壁夹设在翻边23和上盖本体21之间形成的安装间隙处。安装时,翻边23与上盖本体21之间形成的安装间隙,可以更好的将底座1夹设在安装间隙处,翻边23更好的固定了底座1的安装位置,因此可以更好的实现上盖组件2和底座1的安装定位,同时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松脱等现象。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导气件22朝向远离上盖本体21内侧的方向延伸,第一导气件22与上盖本体21的夹角为钝角。火焰干涉会导致火孔燃烧不稳定,出现连焰现象,使火孔间二次空气更难以补充,燃气被迫向更外面燃烧来补充二次空气,使火焰长度增长,严重时,外焰还没形成时,火焰就与锅底先接触,燃气未能完全燃烧导致烟气剧增及效率低下等问题出现。因此设置了第一导气件22的倾斜角度,可以避免燃烧过程中,可以使火焰朝向均不相同,因此避免了火焰之间的干涉,提升了燃烧效率。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导气件22外径沿远离第一通孔14处逐渐增大。火焰干涉会导致火孔燃烧不稳定,出现连焰现象,使火孔间二次空气更难以补充,燃气被迫向更外面燃烧来补充二次空气,使火焰长度增长,严重时,外焰还没形成时,火焰就与锅底先接触,燃气未能完全燃烧导致烟气剧增及效率低下等问题出现。设置了第一导气件22外径沿远离第一通孔14处逐渐增大可以使燃烧火焰的倾斜角度均不一致,同时也可以使火焰朝向均不相同,因为可以更好的避免了火焰之间的干涉。
如图1~图6所示,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燃烧器组件,包括上述燃烧组件一种燃烧组件:固定座4,固定座4上设置有安装缺口,安装缺口与第一过气口13连通,燃烧组件设置在固定座4上;进气组件5,进气组件 5至少部分通过安装缺口与第一过气口13相适配安装且与第一腔体连通;热电偶6,热电偶6设置在固定座4上;火管接头7,火管接头7设置在固定座4上。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包括上述燃烧组件、固定座4、进气组件5和热电偶6以及火管接头7,燃气通过进气组件4一端输送到第一腔体内,达到给第一腔体输送燃气的作用,火管接头7和热电偶6分别设置在固定座4上,保护火管接头7不受周围的风力等影响,提高点火效率,从而延长热电偶6与火管接头7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还包括固定架组件,固定架组件与固定座4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燃烧组件8,第二燃烧组件8设置在第一通孔14内,且设置在固定座4上,第二盖体组件8内设有第二腔体和第二过气口,第二腔体与第二过气口连通,固定座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缺口,第二过气口和第二腔体与第二安装缺口连通。
可选的,进气组件5包括第一进气组件和第二进气组件,第一进气组件和第二进气组件分别通过第一安装缺口和第二安装缺口与第一过气口13和第二过气口分别连通。
可选的,还包括导风件,导风件设置在进气组件5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第一通孔(14)和第一过气口(13);
上盖组件(2),所述上盖组件(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上盖组件(2)内侧形成第二通孔(24),所述第二通孔(24)与所述第一通孔(14)相对设置;
壳体组件(3),所述壳体组件(3)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壳体组件(3)环绕所述上盖组件(2)设置,所述壳体组件(3)、所述上盖组件(2)和所述底座(1)围合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过气口(13)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上盖组件(2)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组件(3)的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之间形成燃烧通道,所述燃烧通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底座主体(11)和进气管(12),所述进气管(12)设置在所述底座主体(11)上,所述进气管(12)与所述底座主体(1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过气口(13),所述底座主体(11)上设有安装缺口,所述壳体组件(3)与所述底座主体(11)的外边沿连接,所述上盖组件(2)与所述安装缺口的侧壁连接,所述上盖组件(2)、所述壳体组件(3)和所述底座主体(11)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翻边(15),所述限位翻边(15)设置在所述底座主体(11)上,所述限位翻边(15)沿着所述底座主体(11)的周向设置,所述限位翻边(15)与所述壳体组件(3)的内壁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3)包括壳体主体(31)和导气板(32),所述壳体主体(31)呈环状,所述导气板(32)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31)上,所述导气板(32)位于所述壳体主体(31)顶部,所述壳体主体(31)内壁与所述限位翻边相抵接,所述导气板(32)与上盖组件(2)之间形成所述燃烧通道,所述导气板(32)沿着所述壳体主体(31)的周向设置,所述导气板(32)朝向所述壳体主体(31)内侧延伸,所述导气板(32)上设有多个导气槽(323),所述多个导气槽(323)沿着所述导气板(32)的周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板(32)上设有燃烧口,所述燃烧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燃烧口沿着所述导气板(32)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腔体经所述燃烧口与外界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2)包括上盖本体(21)、第一导气件(22)和第二导气件(25),所述上盖本体(21)呈环状,所述上盖本体(2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一导气件(22)环绕设置在所述上盖本体(21)上,第一导气件(22)位于所述上盖本体(21)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且至少延伸至所述壳体组件(3)外侧形成有外端,所述第二导气件(25)环绕设置在所述上盖本体(21)上,且沿着所述第一导气件(22)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导气件(22)与所述第二导气件(25)之间形成导气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边(23),所述翻边(23)设置在所述上盖本体(21)上,所述翻边(23)和所述上盖本体(21)之间形成安装间隙,所述第一通孔(14)的侧壁夹设在所述翻边(23)和所述上盖本体(21)之间形成的安装间隙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件(22)朝向远离上盖本体(21)内侧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气件(22)与所述上盖本体(21)的夹角为钝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件(22)外径沿远离所述第一通孔(14)处逐渐增大。
10.一种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燃烧组件:
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上设置有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与所述第一过气口(13)连通,所述燃烧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4)上;
进气组件(5),所述进气组件(5)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安装缺口与所述第一过气口(13)相适配安装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热电偶(6),所述热电偶(6)设置在所述固定座(4)上;
火管接头(7),所述火管接头(7)设置在所述固定座(4)上。
CN202123393701.0U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 Active CN216591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93701.0U CN216591710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93701.0U CN216591710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91710U true CN216591710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31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93701.0U Active CN216591710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917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66536B1 (en) A deep fat tube fryer burner assembly
CN216591710U (zh) 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
CA2262174C (en) Improved burner for reducing nitrogen oxides and carbon monoxide
CN213686809U (zh) 燃烧器小火盖、燃烧器及灶具
CN216953054U (zh) 一种盖式预混节能燃气炉头
CN216844668U (zh) 一种防干烧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6408963U (zh) 一种适应性强的sgco燃气烧嘴
CN212481289U (zh) 预混燃烧器
CN216203318U (zh) 一种具有双火种燃气炉头
CN217057535U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
CN216844672U (zh) 一种燃烧器
CN114321912A (zh) 一种燃烧器
CN219976427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2339242U (zh) 燃烧器以及集成灶
CN212929990U (zh) 一种全预混燃烧室和热水器
CN216619827U (zh) 一种低氮燃烧器
CN216384164U (zh) 一种低阻型上进风燃烧器
CN215175260U (zh) 燃气灶及其聚能支架
CN220186892U (zh) 户外炉头及燃气设备
CN218846193U (zh) 一种打火机燃烧头及打火机
CN216644206U (zh) 燃烧装置和烹饪设备
CN219328081U (zh) 一种进气连接组件及其燃气锅炉
CN220489145U (zh)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8583151U (zh) 一种燃烧器
CN218455223U (zh) 一种分火器及其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