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89771U - 一种地沟盖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沟盖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89771U
CN218989771U CN202223294197.3U CN202223294197U CN218989771U CN 218989771 U CN218989771 U CN 218989771U CN 202223294197 U CN202223294197 U CN 202223294197U CN 218989771 U CN218989771 U CN 218989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rench
limiting plate
cover plat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941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清
廖必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gshuijiang Iron &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gshuijiang Iron &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gshuijiang Iron &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ngshuijiang Iron &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941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89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89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897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沟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地沟和多个限位板单元,限位板单元设于所述盖板的底部,盖板封盖于地沟的顶部;多个所述限位板单元沿横向间隔布设,限位板单元固定于盖板的底部,每个限位板单元包括相对设置于地沟两侧的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以阻止盖板在边沟的横向的滑移。如此设置的结构通过限位的方式使得盖板安装牢固,盖板不会因货车的碾压或摩擦造成位移,而没有发生偏移的盖板就不会因受货车碾压的压力不均匀导致变形,从而避免了发生“跳车”振动的现象,降低车辆通过时的噪音,且结构加工安装简便,坚固耐用。

Description

一种地沟盖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厂区地沟领域,尤其是一种地沟盖板结构。
背景技术
在厂区道路中,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置地沟,以用于排除厂区内的积水,而厂区道路经常有很多重型货车频繁经过,因此需在地沟上设置盖板或者钢板以遮盖地沟,从而使得车辆能顺利通过。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厂区道路的地沟上直接铺设混凝土定型盖板或者是一大块厚钢板,而厂区内重型货车数量居多,由于重型货车的频繁碾压及摩擦造成盖板或钢板发生偏移,而偏移的盖板再经货车碾压后由于受力不均匀导致变形,使得厂区道路的盖板或钢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普遍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形,车辆再通过变形后的盖板/钢板时则会产生“跳车”振动,引起较大的噪声。
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地沟盖板结构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沟盖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铺设盖板或钢板经货车碾压容易发生偏移,偏移的盖板或钢板再经碾压容易发生变形,车辆通过变形后的盖板/钢板时则会产生“跳车”振动,引起较大的噪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沟盖板结构,包括盖板、地沟和多个限位板单元,所述限位板单元设于所述盖板的底部;其中,
所述盖板封盖于所述地沟的顶部;
多个所述限位板单元沿横向间隔布设,所述限位板单元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底部,每个所述限位板单元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地沟两侧的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以阻止所述盖板在所述边沟的横向的滑移。
优选地,还包括铺设于所述盖板底部的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沿纵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减振板及第二减振板,所述第一减振板与所述第二减振板均呈L型,并包覆于所述地沟顶部的阳角处,所述第一减振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地沟之间,所述第二减振板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地沟之间。
优选地,所述盖板包括沿纵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端倾斜的第一缓冲坡面,所述第二端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端倾斜的第二缓冲坡面。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单元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所述限位板单元的间隔距离为0.9m~1.1m。
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坡面及所述第二缓冲坡面的倾斜角度设置为40°~50°。
优选地,所述第一减振板及所述第二减振板的厚度为8mm~12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减振板及所述第二减振板采用废旧皮带、夹布橡胶板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单元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地沟盖板结构,包括盖板、地沟和多个限位板单元,多个所述限位板单元沿横向间隔布设,每个所述限位板单元包括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通过将所述第一限位板及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底部,并抵接于所述地沟的侧壁上,以阻止所述盖板在所述边沟的横向的滑移。如此设置的结构通过限位的方式使得盖板安装牢固,盖板不会因货车的碾压或摩擦造成位移,而没有发生偏移的盖板就不会因受货车碾压的压力不均匀导致变形,从而避免了车辆经过时发生“跳车”振动的现象,降低车辆通过时的噪音,且结构加工安装简便,坚固耐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说明:
10、盖板;110、第一缓冲坡面;120、第二缓冲坡面;20、限位板单元;210、第一限位板;220、第二限位板;30、地沟;40、减振组件;410、第一减振板;420、第二减振板。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附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地沟盖板结构,包括盖板10、地沟30和多个限位板单元20,所述限位板单元设于所述盖板的底部。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纵向是指道路的行车方向,横向是指沿水平方向与道路垂直的方向。而区别于现有技术通常是在厂区道路的地沟30上直接铺设混凝土定型盖板10或者是一大块厚钢板,由于重型货车的频繁碾压及摩擦造成盖板10或钢板发生偏移,而偏移的盖板10再经货车碾压后由于受力不均匀导致变形,使得厂区道路的盖板10或钢板经长久使用过后,普遍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形,车辆再通过时则会产生“跳车”振动,引起较大的噪声。本申请通过设置一种地沟盖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具体如下:
所述盖板10封盖于所述地沟的顶部。
具体的,所述盖板10用于封盖所述地沟30,以便于车辆能顺利通过厂区道路的地沟30处,由于厂区道路中的地沟30通常是沿横向布设,并与道路两侧的排水沟连通,因此,所述盖板10也沿横向延伸设置以铺设于所述地沟30上,为使所述盖板10铺设时能固定,防止造成偏移,故在所述盖板10的底部加设限位板单元20。
多个所述限位板单元20沿横向间隔布设,所述限位板单元20固定于所述盖板10的底部,每个所述限位板单元20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地沟两侧的第一限位板210及第二限位板220,以阻止所述盖板在所述边沟的横向的滑移。
详细地,所述限位板单元20用于限制所述盖板10移动,多个所述限位板单元20沿横向间隔布设,基于所述盖板10沿横向的长度通常与道路宽度一致,故需保持所述盖板10沿横向的每一段长度都设置有所述限位板单元20,以对该段盖板10起到限位的作用,但在整个所述盖板10底部都加设所述限位板单元20成本过高,且其限位效果与间隔布设所述限位板单元20的限位效果差距不大,因此,只需每隔一定间隔距离设置所述限位板单元20即可。
其中,每个所述限位板单元20包括第一限位板210及第二限位板220,所述第一限位板210与所述第二限位板220相互配合工作,实现了行车方向及倒车方向两个方向的限位作用,因此,所述第一限位板210及所述第二限位板220沿纵向相对设置并抵接于所述地沟30的侧壁上,如此盖板10不会因货车的碾压或摩擦造成位移,而没有发生偏移的盖板10就不会因受货车碾压的压力不均匀导致变形,从而避免了发生“跳车”振动的现象,降低了车辆通过时的噪声。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铺设于所述盖板10底部的减振组件40,所述减振组件40包括沿纵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减振板410及第二减振板420,所述第一减振板410与所述第二减振板420均呈L型,并包覆于所述地沟30顶部的阳角处,所述第一减振板410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板210与所述地沟30之间,所述第二减振板420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板220与所述地沟30之间。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减振组件40用于缓解由于车辆碾压及经过时造成的冲击,降低所产生的振动,所述减振组件40包括沿纵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减振板410及第二减振板420,所述第一减振板410和所述第二减振板420的长度与所述盖板10的长度相等,其均铺设于所述盖板10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振板410与所述第二减振板420均呈L型,以使包覆所述地沟30顶部的阳角时更加方便,其中,所述第一减振板410铺垫于所述盖板10、所述第一限位板210与所述地沟30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减振板420铺垫于所述盖板10、所述第二限位板220与所述地沟30之间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经长久的使用后,所述第一减振板410和所述第二减振板420经重型货车的反复碾压难免会出现损坏的现象,由于本申请的结构是利用了将盖板10、限位板以及减振板三者之间互相嵌套的结构特性,因此,在后期进行检修工作时,由于限位板是固定于盖板10的底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只需将盖板10自下往上挪起,再更换所述第一减振板410及所述第二减振板420即可,如此的结构无论是安装时亦或是在后期维护检修时都极其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盖板10包括沿纵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端倾斜的第一缓冲坡面110,所述第二端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端倾斜的第二缓冲坡面12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缓冲坡面110及所述第二缓冲坡面120用于使车辆在经过盖板10时,能平滑地由地面过渡到盖板10上,不仅保护了所述盖板10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能不被会碾压破坏变形,同时还可以对车辆的轮胎进行保护,防止因盖板10的棱角对车辆的轮胎造成磨损。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坡面110自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倾斜,以便于车辆能平缓地从地面驶入盖板10上,同理,所述第二缓冲坡面120自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倾斜,以使车辆经盖板10驶离至地面时,路线平滑,不会因高度落差产生“跳车”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板单元20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所述限位板单元20的间隔距离为0.9m~1.1m。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限位板单元20的数量根据地沟30的横向长度决定,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限位板单元20的间隔距离可为0.9m~1.1m,此数值范围仅作为较优实施例辅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用,也可采用其他的距离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实际地沟30及盖板10长度视情况而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坡面110及所述第二缓冲坡面120的倾斜角度设置为40°~50°。容易理解的是,车辆通过所述盖板10时的行程平滑度取决于所述倾斜角度的大小,其倾斜角度可设置为40°~50°,其具体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振板410及所述第二减振板420的厚度为8mm~12mm。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减振板410及所述第二减振板420主要用于缓解车辆造成的冲击以及减少振动,若厚度太大,则盖板10被垫设的高度会过高导致车辆通过时不顺畅;若厚度太小,其缓解冲击以及减振的效果不太理想,故所述第一减振板410及所述第二减振板420的厚度为8mm~12mm,考虑到上述因素,较优地,可设置为10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振板410及所述第二减振板420采用废旧皮带、夹布橡胶板中的一种。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减振板410及所述第二减振板420采用废旧皮带时,由于厂区日常作业有很多废旧皮带,因此可以就地取材,节约了很多材料成本,切便于加工,可根据需要加工成合适的长度尺寸,利用人工刀片或者设备切割而成;也可以是采用夹布橡胶板,其耐用性强,且回弹性高使得减振效果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单元20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盖板10的底部。应当理解的是,焊接的连接方式加工时较方便,且结构强度稳固,是钢板组合加工的常用手段。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地沟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地沟和多个限位板单元,所述限位板单元设于所述盖板的底部;其中,
所述盖板封盖于所述地沟的顶部;
多个所述限位板单元沿横向间隔布设,所述限位板单元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底部,每个所述限位板单元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地沟两侧的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以阻止所述盖板在所述地沟的横向的滑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沟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铺设于所述盖板底部的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沿纵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减振板及第二减振板,所述第一减振板与所述第二减振板均呈L型,并包覆于所述地沟顶部的阳角处,所述第一减振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地沟之间,所述第二减振板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地沟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沟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沿纵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端倾斜的第一缓冲坡面,所述第二端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端倾斜的第二缓冲坡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沟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单元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所述限位板单元的间隔距离为0.9m~1.1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沟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坡面及所述第二缓冲坡面的倾斜角度设置为40°~5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沟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板及所述第二减振板的厚度为8mm~12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沟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板及所述第二减振板采用废旧皮带、夹布橡胶板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沟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单元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底部。
CN202223294197.3U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地沟盖板结构 Active CN218989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4197.3U CN218989771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地沟盖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4197.3U CN218989771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地沟盖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89771U true CN218989771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91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94197.3U Active CN218989771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地沟盖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897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2513551A (ja) 可搬型ハイウェイ警告装置
CN107083742B (zh) 橡胶和钢板组合模数式桥面减震伸缩缝结构及使用方法
KR101604524B1 (ko) 복공판
CN218989771U (zh) 一种地沟盖板结构
KR101938294B1 (ko) 롤링저감을 위한 비틀림에 저항하는 강재빔을 이용한 철도용 방진궤도 시스템
KR101688427B1 (ko) 프리캐스트 슬래브 부유철도궤도구조 및 그의 시공 방법
KR100929180B1 (ko) 복공판
JP2008514840A (ja) レール溝用走行レール
CN211395350U (zh) 一种便于施工及维护的梁伸缩缝结构
KR101206512B1 (ko) 교차형 주름을 갖는 파형강판
US6619558B1 (en) Support for supporting rail of railway
JP4816503B2 (ja) 埋設レール装置
CN210151571U (zh) 预制护栏安装定位装置
JP2011021358A (ja) 防音パネル
KR20080057555A (ko) 일체형 복공판
JP4592454B2 (ja) スラブ軌道の騒音低減構造
CN209941410U (zh) 一种轨道接合处防震加固底板
CN219134169U (zh) 可调节式轮挡
CN205804162U (zh) 一种防尘降噪无需焊接的桥梁伸缩装置
CN206971074U (zh) 一种抗震多向变位梳形板式桥梁伸缩装置
KR101865828B1 (ko) 슬라이딩구조체를 포함하는 신축이음장치
CN214573059U (zh) 一种管线过路施工交通疏解用临时钢板减噪防护装置
CN213681703U (zh) 一种曲线型减振降噪伸缩装置
KR200432583Y1 (ko) 복공판이 필요 없는 임시 가설교량
CN112281645B (zh) 单元梁式多向变位伸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