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86758U - 前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前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86758U
CN218986758U CN202223091808.4U CN202223091808U CN218986758U CN 218986758 U CN218986758 U CN 218986758U CN 202223091808 U CN202223091808 U CN 202223091808U CN 218986758 U CN218986758 U CN 218986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beam
swing arm
cross beam
cross
longitud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918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建勇
尹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918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86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86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86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副车架及电动汽车,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悬置支架和安装支架组件;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型材结构,且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型材结构,且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第一纵梁、第一横梁、第二纵梁和第三横梁依次拼插连接,呈框型结构;悬置支架沿第二方向搭接于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上,且在悬置支架上沿第三方向开设第一安装孔;安装支架组件分布设置在框型结构上,且与摆臂、转向机、稳定杆安装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开发成本、节约了开发周期,同时提升了轻量化水平。

Description

前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前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前副车架是汽车悬架系统的承载部件,将动力总成、悬架摆臂、转向器、稳定杆等部件安装在前副车架,再与车身组装一体,组成整车总成。
电动汽车由于电驱动动力总体上比发动机动力体积要精小紧凑,前副车架的布置与设计空间得以释放,前副车架可以进行简化设计不过目前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的前副车架结构仍沿用传统燃油车的前副车架结构。因此,目前应用于电动车领域的前副车架还存在结构复杂,开发成本高、周期长,自身重量较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前副车架结构复杂,开发成本高、周期长,自身重量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前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包括:
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型材结构,且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被配置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型材结构,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纵梁和所述第三横梁依次拼插连接,呈框型结构;
悬置支架,搭接于所述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上,且在所述悬置支架上沿第三方向开设第一安装孔;其中,所述第三方向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以及
安装支架组件,分布设置在所述框型结构上与摆臂、转向机、稳定杆安装位置的位置上,且所述安装支架组件与所述框型结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组件包括:
两个第一摆臂支架,相对于所述框型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摆臂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连接;在所述第一摆臂支架上沿第二方向开设第二安装孔,所述摆臂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摆臂支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组件包括:
两个第二摆臂支架,相对于所述框型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摆臂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连接;所述第二摆臂支架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摆臂支架远离所述第一横梁的一侧;在所述第二摆臂支架上沿所述第三方向开设第三安装孔,所述摆臂通过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二摆臂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二摆臂支架上沿所述第三方向开设第四安装孔,所述稳定杆通过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第二摆臂支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组件包括:
两个转向机支架,相对于所述框型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对称设置;一个所述转向机支架与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三横梁、所述第一纵梁中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另一个所述转向机支架与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三横梁、所述第二纵梁中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在所述转向机支架上沿所述第三方向开设第五安装孔,所述转向机通过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转向机支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两个加强件,相对于所述框型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对称设置;所述加强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加强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纵梁或者所述第二纵梁连接,以围合呈三角形框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个第一摆臂支架向相背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穿设连接,所述第二纵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二端穿设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的第二端穿设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纵梁的第二端穿设连接;所述第三横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的第二端穿设连接,所述第三横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纵梁的第二端穿设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三横梁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上文所述的前副车架。
本实用新型采用管材和型材结构组合形成前副车架的框架,结构精简,更加适合在电动汽车上使用,提升了前副车架的轻量化水平;同时悬置支架和安装支架组件也采用通用结构,可以方便的安装在前副车架的框架上,前副车架整体无需特别开模制造,降低了开发成本、节约了开发周期。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号:
1-第一横梁;
2-第二横梁;
3-第三横梁;
4-第一纵梁;
5-第二纵梁;
6-悬置支架;
61-第一安装孔;
7-第一摆臂支架;
71-第二安装孔;
8-第二摆臂支架;
81-第三安装孔;
82-第四安装孔;
9-转向机支架;
91-第五安装孔;
10-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爆炸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的前副车架,包括: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第一纵梁4、第二纵梁5、悬置支架6和安装支架组件。
在介绍本实用新型前,先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方向进行简单介绍。本实用新型涉及第一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以及同时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的第三方向。再结合附图所示,第一方向相当于图中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相当于图中的前后方向,第三方向相当于图中的上下方向。
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和第三横梁3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型材结构,且沿第二方向(前后方向)依次布置。第一纵梁4和第二纵梁5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型材结构,且沿第一方向(左右方向)依次布置。第一纵梁4、第一横梁1、第二纵梁5和第三横梁3依次拼插连接,呈框型结构。安装支架组件分布设置在框型结构上,用于安装摆臂、转向机、稳定杆。悬置支架6沿第二方向(前后方向)搭接于第二横梁2和第三横梁3上,且在悬置支架6上沿第三方向(上下方向)开设第一安装孔61。
本实用新型采用管材和型材结构组成,并在安装点采用冲压支架,降低了开发成本、节约了开发周期,同时提升了轻量化水平。
其中,第二横梁2靠近于第三横梁3设置,即将第二横梁2和第三横梁3视为一组后横梁组件,第一横梁1视为前横梁。由于后横梁所在位置需要安装稳定杆、转向器、后置悬架等部件,受力也更大,采用两根后横梁的结构利于提升局部刚度。可以理解理解的是,这个后横梁组件并不仅仅局限于由两根横梁组成,也可以设置三根、四根等,以能够实现利于提升后梁所在位置的局部刚度的布置均可选用。
为了提升后梁所在位置的局部刚度,可选地,在第二横梁2和第三横梁3之间增加设置加强筋。还可选地,在第二横梁2和第三横梁3的底面之间加设连接底板,以提升后梁所在位置的局部刚度。再可选地,在第二横梁2和第三横梁3的内部套设支撑件,以提升后梁所在位置的局部刚度。
关于由第一纵梁4、第一横梁1、第二纵梁5和第三横梁3依次拼插连接组成的框型结构提供一实施例,第一纵梁4的第一端与第一横梁1的第一端穿设连接,第二纵梁5的第一端与第一横梁1的第二端穿设连接;第二横梁2的第一端与第一纵梁4的第二端穿设连接,第二横梁2的第二端与第二纵梁5的第二端穿设连接;第三横梁3的第一端与第一纵梁4的第二端穿设连接,第三横梁3的第二端与第二纵梁5的第二端穿设连接。本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第一纵梁4和第二纵梁5的拼插连接方式,还可以有其他方式,例如第一横梁1的两端穿设于第一纵梁4和第二纵梁5等,这里不再一一例举,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获取的利于装配且稳固连接的连接方式均可选用,这里不再具体限定。
关于横梁、纵梁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横梁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一纵梁4和第二纵梁5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本实用新型利用管状型材和柱状型材相互拼插组成的框型结构,作为车架本体,利于减少组件数量,降低成本,实现轻量化设计。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型材结构的截面形状不进行特别限定,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获悉的型材结构均可以适应性选用,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形状,这里不再一一例举。可选地,将第一纵梁4和第二纵梁5、第二横梁2和第三横梁3设计成通用结构,利于减少组件数量,降低设计成本。
关于悬置支架6进行具体说明如下。
悬置支架6是电动汽车的电机动力总成后悬置的安装点。具体地,悬置支架6可以为钣金框型结构。在悬置支架6的底面,即与纵梁(第一纵梁4或者第二纵梁5)连接的边缘设置有搭接弧边,用于与纵梁(第一纵梁4或者第二纵梁5)焊接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安装支架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摆臂支架7。
两个第一摆臂支架7相对于框型结构沿第一方向(左右方向)对称设置。其中,一个第一摆臂支架7与第一纵梁4连接,另一个第一摆臂支架7与第二纵梁5连接。在第一摆臂支架7上沿第二方向(前后方向)开设第二安装孔71,摆臂通过第二安装孔71与第一摆臂支架7连接。
其中,沿第一方向(左右方向),两个第一摆臂支架7向相背的方向延伸,也可以说两个第一摆臂支架7是在框型结构上分别向左、右延伸。可选地,两个第一摆臂支架7沿第一方向(左右方向)向相对的方向延伸。
具体的,第一摆臂支架7呈U型框架结构,其中该U型框架结构的开口端朝向下方布置,沿第二方向(前后方向)在该U型框架结构上两个相对面上分别开设第二安装孔71。
可选地,第一摆臂支架7上两个相对面上与第一纵梁4或第二纵梁5相连的边缘设置搭接弧边结构,用于与第一纵梁4或第二纵梁5焊接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安装支架组件包括:两个第二摆臂支架8。
两个第二摆臂支架8相对于框型结构沿第一方向(左右方向)对称设置。其中,一个第二摆臂支架8与第一纵梁4连接,另一个第二摆臂支架与第二纵梁5连接。更具体的,一个第二摆臂支架8位于第一纵梁4和第三横梁3相交的位置,另一个第二摆臂支架8位于第二纵梁5与第三横梁3相交的位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摆臂支架8呈双层框型支架,在该双层框型支架的上层支架和下层支架上沿第三方向(上下方向)分别开设第三安装孔81,以使摆臂通过第三安装孔81与第二摆臂支架8连接。上层支架延伸至第一纵梁4或第二纵梁5的上方,并在其上沿第三方向(上下方向)开设第四安装孔82,以使稳定杆通过第四安装孔82与第二摆臂支架8连接。
可选地,第二摆臂支架8的双层框型支架的侧边上与第一纵梁4或第二纵梁5相连的边缘设置搭接弧边结构,用于与纵梁(第一纵梁4或者第二纵梁5)焊接相连。
可选地,第一摆臂支架7和第二摆臂支架8在纵梁(第一纵梁4或者第二纵梁5)上的间距可以根据待安装摆臂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提升前副车架整体的适配性,并不仅限于图中所示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安装支架组件还包括:两个转向机支架9。
两个转向机支架9相对于框型结构沿第一方向(左右方向)对称设置;一个转向机支架9与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第一纵梁4中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另一个转向机支架9与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第二纵梁5中的一个或多个连接。
可选地,转向机支架9可以只与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纵梁(第一纵梁4或者第二纵梁5)中的一个连接,以实现固定安装即可。
可选地,转向机支架9可以与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纵梁(第一纵梁4或者第二纵梁5)中的任两个连接。即转向机支架9与第二横梁2和第三横梁3连接、转向机支架9与第二横梁2和纵梁(第一纵梁4或者第二纵梁5)连接、转向机支架9与第三横梁3和纵梁(第一纵梁4或者第二纵梁5)连接。一般地,转向机支架9与纵梁(第一纵梁4或者第二纵梁5)连接,同时与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中的任一个连接,使得转向机支架9结构可以不随着第二横梁2和第三横梁3之间的间距的调整而调整。
可选地,转向机支架9同时与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纵梁(第一纵梁4或者第二纵梁5)连接,在转向机支架9三个边缘提供稳定的连接,以提升转向机支架9的承载力。
可选地,转向机支架9与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纵梁(第一纵梁4或者第二纵梁5)焊接相连。其中,转向机支架9呈L型支架,该L型支架中的一个支撑面水平布置于第二横梁2和第三横梁3之间,该L型支架中的另一个支撑面向下延伸且与第二横梁2和第三横梁3相连的边缘设置搭接弧边结构。
其中,在转向机支架9上沿第三方向(上下方向)开设第五安装孔91,第五安装孔91用于安装转向机,即转向机通过第五安装孔91与转向机支架9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加强件10。
两个加强件10相对于框型结构沿第一方向(左右方向)对称设置;加强件10的第一端与第一横梁1连接,加强件10的第二端与第一纵梁4或者第二纵梁5连接,以围合呈三角形框架结构。
可选地,如图1所示,加强件10第一端与第一横梁1后侧连接,加强件10第二端与纵梁(第一纵梁4或者第二纵梁5)外侧连接。
可选地,加强件10第一端与第一横梁1后侧连接,加强件10第二端与纵梁(第一纵梁4或者第二纵梁5)内侧连接。可选地,加强件10第一端也可以与第一横梁1前侧连接,加强件10第二端与纵梁(第一纵梁4或者第二纵梁5)内、外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上文所述的前副车架以及安装在前副车架上的动力总成、悬架摆臂、转向器和稳定杆等部件,再与车身组装一体,组成整车总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副车架进行了简化设计,降低了对于前副车架的开发成本,同时也节约了研发周期,同步实现了轻量化设计的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和第三横梁(3),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型材结构,且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第一纵梁(4)和第二纵梁(5),被配置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型材结构,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一纵梁(4)、所述第一横梁(1)、所述第二纵梁(5)和所述第三横梁(3)依次拼插连接,呈框型结构;所述第二横梁(2)位于所述框型结构内,且所述第二横梁(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4)和所述第二纵梁(5)拼插连接;
悬置支架(6),搭接于所述第二横梁(2)和第三横梁(3)上,且在所述悬置支架(6)上沿第三方向开设第一安装孔(61);其中,所述第三方向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以及
安装支架组件,分布设置在所述框型结构上与摆臂、转向机、稳定杆对应的位置上,且所述安装支架组件与所述框型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组件包括:
两个第一摆臂支架(7),相对于所述框型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摆臂支架(7)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4)和所述第二纵梁(5)连接;在所述第一摆臂支架(7)上沿第二方向开设第二安装孔(71),所述摆臂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71)与所述第一摆臂支架(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个第一摆臂支架(7)向相背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组件包括:
两个第二摆臂支架(8),相对于所述框型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摆臂支架(8)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4)和所述第二纵梁(5)连接;所述第二摆臂支架(8)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摆臂支架(7)远离所述第一横梁(1)的一侧;在所述第二摆臂支架(8)上沿所述第三方向开设第三安装孔(81),所述摆臂通过所述第三安装孔(81)与所述第二摆臂支架(8)连接;在所述第二摆臂支架(8)上沿所述第三方向开设第四安装孔(82),所述稳定杆通过所述第四安装孔(82)与所述第二摆臂支架(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组件包括:
两个转向机支架(9),相对于所述框型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对称设置;所述转向机支架(9)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横梁(2)、所述第三横梁(3)中的一个或多个连接;所述转向机支架(9)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纵梁(4)、所述第二纵梁(5)中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在所述转向机支架(9)上沿所述第三方向开设第五安装孔(91),所述转向机通过所述第五安装孔(91)与所述转向机支架(9)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加强件(10),相对于所述框型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对称设置;所述加强件(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1)连接,所述加强件(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纵梁(4)或者所述第二纵梁(5)连接,以围合呈三角形框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1)的第一端穿设连接,所述第二纵梁(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1)的第二端穿设连接;所述第二横梁(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4)的第二端穿设连接,所述第二横梁(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纵梁(5)的第二端穿设连接;所述第三横梁(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4)的第二端穿设连接,所述第三横梁(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纵梁(5)的第二端穿设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二横梁(2)、所述第三横梁(3)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4)和所述第二纵梁(5)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10.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副车架。
CN202223091808.4U 2022-11-22 2022-11-22 前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Active CN218986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1808.4U CN218986758U (zh) 2022-11-22 2022-11-22 前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1808.4U CN218986758U (zh) 2022-11-22 2022-11-22 前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86758U true CN218986758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88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91808.4U Active CN218986758U (zh) 2022-11-22 2022-11-22 前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867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32222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フレーム
CN111216793A (zh) 一种新型钢制框式前副车架
CN112455542A (zh) 车辆用副车架
CN218986758U (zh) 前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CN110588798A (zh) 后缓震座及汽车
CN212195641U (zh) 变速器横梁支座和车架总成
CN215097819U (zh) 后副车架
CN213566147U (zh) 后轮罩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3413484U (zh) 汽车天窗的支撑框架和车辆
CN211107698U (zh) 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及车辆
CN209852426U (zh) 一种框式副车架
CN219707102U (zh) 副车架及车辆
CN219154569U (zh) 一种新型副车架结构
CN220009893U (zh) 车架和车辆
CN218858544U (zh) 后轮罩结构及车辆
CN212401350U (zh) 后副车架和汽车
CN219635317U (zh) 车辆的副车架及车辆
CN219769685U (zh) 座椅安装装置及座椅
CN218431444U (zh) 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17022667U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
CN219257597U (zh) 摩托车及其车体框架
CN219029555U (zh) 全地形车车架和全地形车
CN220430284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9096811U (zh) 一种后副车架、后悬架总成及车辆
CN220785912U (zh) 一种车身横梁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