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38443U - 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38443U
CN218938443U CN202222930340.7U CN202222930340U CN218938443U CN 218938443 U CN218938443 U CN 218938443U CN 202222930340 U CN202222930340 U CN 202222930340U CN 218938443 U CN218938443 U CN 218938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limiting
supporting
piec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303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坚石
王金平
陈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hao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hao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hao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dec Shao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303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38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38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384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包括分度盘单元、若干个第一载具和至少一个电检单元,所述分度盘单元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所述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圆周阵列在所述分度盘单元上;所述第一载具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区域;所述电检单元安装有电检探头,所述电检探头设置在所述分度盘下方;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区域设置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到所述分度盘单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电检探头到所述分度盘单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从而实现了通过电检探头快速、精确的对放置在第一载具上的马达进行电检特性测试,高效化、智能化完成生产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马达的生产中,仍有大多数加工工序时通过人工进行组装的,尤其是电检特性检查工序中,通过人工使用夹子夹住马达导线进行电检特性测试,速度缓慢,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难以保证品质,生产性低,不仅容易安装出错,且效率低下,虽然也有一部分通过设备进行检查,但存在检测不精确,且无法快速进行检查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包括:
分度盘单元,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所述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圆周阵列在所述分度盘单元上;
若干个第一载具,所述第一载具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区域;以及
至少一个电检单元,安装有电检探头,所述电检探头设置在所述分度盘单元下方;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区域设置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到所述分度盘单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电检探头到所述分度盘单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度盘单元包括:
第一转盘,设置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所述第一转盘同轴设置;
第二转盘,设置在所述圆孔的上方,且与所述圆孔同轴设置;以及
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的下方,且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之间设置有间隔;
所述第一转盘设置在所述电检单元的上方,且所述电检探头与所述第一转盘之间有间距;
所述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检单元包括:
第一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下方;以及
第一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上;
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设置有探头安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载具包括:
托板,安装在所述第一转盘上;
第一限位座,安装在所述托板的一端;
第二限位座,安装在所述托板的另一端;以及
捺印支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座和第二限位座之间,所述捺印支撑块与所述托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载具设置有至少一组放置位,所述一组放置位形成一个限位支撑台,所述限位支撑台用于对马达进行限位和支撑;
和/或,所述第一限位座包括第一定位件、绝缘接触块和弹性块,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绝缘接触块与所述第一定位件连接,所述绝缘接触块设置有电检辅助件,所述弹性块与所述第一定位件转动连接,所述弹性块的一端设置有压合部,所述弹性块的另一端设置有弹簧;
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座包括第二定位件和限位卡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限位卡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所述限位卡件设置有凹形卡位和卡块;
和/或,所述捺印支撑块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在所述捺印支撑块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台架,所述台架包括:
底架,所述底架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且底部设置有支撑部;以及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其中,所述分度盘单元和电检单元分别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上料单元,所述上料单元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工作架,设置有传动链,所述工作架与所述底座连接;
第二载具,所述第二载具与所述传动链连接;以及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链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传动链设置有若干个安装部,所述第二载具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点油单元,所述点油单元设置在所述上料单元一侧,所述点油单元包括:
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推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上,所述推动机构的驱动端安装有限位板;
第二支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点油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支座上,所述点油机构设置在所述推动机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捺印单元,所述捺印单元;
第一限位机构,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且与所述限位机构连接;
第一移动机构,安装在所述限位机构上;以及
捺印机构,安装在所述移动机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出料单元,所述出料单元包括:
第二限位机构,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第二移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上;以及
机械手,安装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上。
以上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分度盘上设置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并将若干个第一载具分别安装在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从而实现了多工序同步进行工作,且互不影响,通过若干个第一载具对马达进行定位放置,从而实现对同时对多个马达进行定位加工,并通过分度盘单元转动,从而实现了对若干个第一载具进行输送到各个工序进行加工处理,保证能对若干个第一载具上放置的马达进行加工,进一步的,通过在第一安装区域设置孔,且放置孔与所述分度盘单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以及,电检探头与所述分度盘单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从而实现了通过电检探头快速、精确的对放置在第一载具上的马达进行电检特性测试,高效化、智能化完成生产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同轴设置,且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同轴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转动,所述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的顶面,且所述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设置在第二转盘的外侧,从而实现了对第一载具进行转动工作,从而实现对安装在同一个第一载具的马达依工序同时进行加工,且实现了对安装在若干个第一载具上的马达进行同时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的下方,所第一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上,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设置有至少两个探头安装部,所述电检探头安装在所述探头安装部;工作时,根据所述放置孔的位置对第一滑动机构和第一升降机构进行调整,以使安装在所述探头安装部上的电检探头处于所述放置孔的运行轨迹下方,保证电检探头能对穿设过放置孔的探针进行测试,从而实现对马达的测试。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马达放置在第一载具的放置位或限位支撑台上,并与所述电检辅助件电性连接,以及通过按压机构对所述马达进行按压,以使马达一端的导线与所述电检辅助件贴合更紧密,以提高检测精度,并通过第一转盘的放置孔下方的电检探头进行检查测试,电检探头通过电检辅助件对马达进行测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分度盘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电检单元与第一载具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第一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第一载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第一限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绝缘接触块与电检辅助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电检辅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台架与分度盘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底架与分度盘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上料单元的其中之一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的上料单元的其中之一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捺印单元与底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出料单元与底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0、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
110、分度盘单元,111、第一安装区域,112、第一转盘,113、第二转盘,114、驱动机构;
120、第一载具,121、托板,122、第一限位座,122-1、第一定位件、122-2、绝缘接触块,122-3、弹性块,122-4、电检辅助件,123、第二限位座,123-1、第二定位件,123-2、限位卡件,124、捺印支撑块;
130、电检单元,131、电检探头,132、第一滑动机构,133、第一升降机构,134、支架,135、按压机构;
140、台架,141、底架,141-1、安装板,141-2、支撑部,142、保护罩
150、上料单元,151、底座,152、工作架,153、第二载具,154、传动机构,
160、点油单元,161、第一支座,162、推动机构,163、第二支座,164、点油机构;
170、转子工作台;
180、捺印单元,181、第一限位机构,182、调节机构,183、第一移动机构,184捺印机构;
190、出料单元,191第二限位机构,192第二移动机构,193、机械手,194、传送机构;
200、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14,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100,包括:
分度盘单元110,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111,所述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111圆周阵列在所述分度盘单元110上;
若干个第一载具120,所述第一载具120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区域111;以及
至少一个电检单元130,所述电检单元130安装有电检探头131,所述电检探头131设置在所述分度盘下方;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区域111设置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到所述分度盘单元1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电检探头131到所述分度盘单元1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在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100中,马达又称为电机,通过在分度盘上设置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111,并将若干个第一载具120分别安装在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111,从而实现了多工序同步进行工作,且互不影响,通过若干个第一载具120对马达200进行定位放置,从而实现对同时对多个马达200进行定位加工,并通过分度盘单元110转动,从而实现了对若干个第一载具120进行输送到各个工序进行加工处理,保证能对若干个第一载具120上放置的马达200进行加工,进一步的,通过在第一安装区域111设置孔,且放置孔与所述分度盘单元1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以及,电检探头131与所述分度盘单元1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从而实现了通过电检探头131快速、精确的对放置在第一载具120上的马达200进行电检特性测试,高效化、智能化完成生产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理解的是,所述放置孔到所述分度盘单元1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可以是所述放置孔的孔心、孔边或整个放置孔到所述分度盘单元1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电检探头131同样可以是电检探头131的轴心、轴边或整个电检探头131到所述分度盘单元1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以及电检探头131能精确对第一载具120的探针进行测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度盘包括:
第一转盘112,设置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所述第一转盘112同轴设置;
第二转盘113,设置在所述圆孔的上方,且与所述圆孔同轴设置;以及
驱动机构114,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112的下方,且所述驱动机构114的驱动端与第一转盘112和第二转盘113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转盘112与第二转盘113之间设置有间隔;
所述第一转盘112设置在所述电检单元130的上方,且所述电检探头131与所述第一转盘112之间有间距;
所述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111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112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转盘112和第二转盘113同轴设置,且所述驱动机构114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转盘112和第二转盘113的同轴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转盘112和第二转盘113转动,所述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111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112的顶面,且所述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111设置在第二转盘113的外侧,从而实现了对第一载具120进行转动工作,从而实现对安装在同一个第一载具120的马达200依工序同时进行加工,且实现了对安装在若干个第一载具120上的马达200进行同时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驱动机构114与所述第一转盘112和第二转盘113传动连接,以使所述驱动机构114驱动第一转盘112和第二转盘113进行转动,所述驱动机构114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可对第一转盘112和第二转盘113进行不同的传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转盘112和第二转盘113同向不同速度进行转动,或不同向进行转动;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114根据需要可以通过驱动端同时与第一转盘112和第二转盘113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转盘112和第二转盘113同时转动;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114根据需要可仅对第一转盘112进行转动。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114的驱动端同时与所述第一转盘112和第二转盘113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114一侧还设置有传感器,用于对驱动机构114的驱动圈数进行监测,从而实现对第一转盘112、第二转盘113的转动圈数进行监测。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114为电机,通过电机的驱动端对第一转盘112和第二转盘113同时进行传动。所述圆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转盘113的直径,所述电机的驱动端穿过所述圆孔,并与所述第一转盘112套接,所述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转盘113的底部连接。
根据需要,所述第二转盘113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检单元130包括:
第一滑动机构132,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112下方;以及
第一升降机构133,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机构132上;
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机构133设置有探头安装部。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滑动机构132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112的下方,所第一升降机构133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机构132上,所述第一升降机构133设置有至少两个探头安装部,所述电检探头131安装在所述探头安装部;工作时,根据所述放置孔的位置对第一滑动机构132和第一升降机构133进行调整,以使安装在所述探头安装部上的电检探头131处于所述放置孔的运行轨迹下方,保证电检探头131能对穿设过放置孔的探针进行测试,从而实现对马达200的测试。
其中,所述第一滑动机构132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安装板141-1连接,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座设置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一滑座螺纹连接,通过调节件对第一滑座的松紧状态进行调节,当第一滑座处于松的状态时,能够使第一滑座与第一滑轨进行滑动,从而实现对电检探头131的位置进行调节,当第一滑座处于紧的状态时,能够使第一滑座在第一滑轨上锁紧,避免工作过程中走位,从而导致电检探头131无法对马达200进行精确测试。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133包括升降气缸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升降气缸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探头安装部设置在所述限位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检单元130还包括:
支架134,设置在所述分度盘单元110一侧;以及
按压机构135,安装在所述支架134上,且所述按压机构135设置在所述第一载具120的运动轨迹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压机构135包括第一按压部件和第二按压部件,所述第一按压部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一按压驱动件和第一压块,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座161连接,所述第一按压驱动件安装在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一压块安装在第一按压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二按压部件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驱动端和第二压块;所述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之间的距离等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载具120包括:
托板121,安装在所述第一转盘112上;
第一限位座122,安装在所述托板121的一端;
第二限位座123,安装在所述托板121的另一端;以及
捺印支撑块124,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座122和第二限位座123之间,所述捺印支撑块124与所述托板12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托板121与第一转盘112进行螺钉连接,从而实现托盘与第一转盘112连接,避免第一转盘112转动时,托板121被甩出,所述托板121设置有直槽孔,所述第一限位座122、捺印支撑块124和第二限位座123设置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限位座122、捺印支撑块124和第二限位座123用于对马达200进行支撑和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载具120设置有至少一组放置位,所述一组放置位形成一个限位支撑台,所述限位支撑台用于对马达200进行限位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座122、第二限位座123和捺印支撑块124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放置位,由所述第一限位座122、第二限位座123和捺印支撑块124的至少一个放置位形成所述至少一组放置位或一个限位支撑台,从而实现了对一个马达200进行支撑限位,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载具120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有多组放置位,从而形成多个限位支撑平台,以实现对多个马达200进行限位和支撑,提高工作效率,优选的,所述第一载具120设置有两组放置位或两个限位支撑台,通过将电检辅助件122-4的一端设置在放置位或限位支撑台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分度盘单元110的放置孔,工作时,当所述马达200放置在放置位或限位支撑台上时,与所述电检辅助件122-4电性连接,通过按压机构135对马达200进行按压,以使马达200一端的导线与电检辅助件122-4贴合更紧密,以提高检测精度,并通过放置孔下方的电检探头131进行检查测试,电检探头131通过电检辅助件122-4对马达200进行测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座122包括第一定位件122-1、绝缘接触块122-2和弹性块122-3,所述第一定位件122-1与所述托板121连接,所述绝缘接触块122-2与所述第一定位件122-1连接,所述绝缘接触块122-2设置有电检辅助件122-4,所述弹性块122-3与所述第一定位件122-1转动连接,所述弹性块122-3的一端设置有压合部,所述弹性块122-3的另一端设置有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接触块122-2对称设置有两个放置位,所述两个放置位均安装有电检辅助件122-4,所述电检辅助件122-4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绝缘接触块122-2,所述弹性块122-3设置有两个,且所述两个弹性块122-3对称设置,所述压合部设置在所述放置位的上方,所述弹性块122-3的另一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件122-1和弹性块122-3之间,所述电检辅助件122-4为导电件,所述电检辅助件122-4包括黄铜片与探针,所述黄铜片安装在放置位上,所述探针一端与黄铜片固定连接或电性连接,所述探针另一端贯穿所述绝缘接触块122-2,当探针经分度盘单元110输送到电检探头131上方时,电检单元130工作,升起电检探头131,以使电检探头131与探针电连接,从而实现对马达200进行电检特性测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座123包括第二定位件123-1和限位卡件123-2,所述第二定位件123-1与所述托板121连接,所述限位卡件123-2与所述第二定位件123-1连接,所述限位卡件123-2设置有凹形卡位和卡块;
其中,所述限位卡件123-2设置有两个,且所述两个限位卡件123-2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捺印支撑块124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在所述捺印支撑块124的底部。
其中,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位设置在所述捺印支撑块124的两相对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台架140,所述台架140包括:
底架141,所述底架14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141-1,且底部设置有支撑部141-2;以及
保护罩142,所述保护罩142与所述安装板141-1连接;
其中,所述分度盘单元110和电检单元130分别与所述安装板141-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安装板141-1对电检机构和分度盘单元110进行支撑,通过保护罩142对电检机构和分度盘单元110进行罩设,并与外部进行隔离,避免工作人员将手不慎放到工作区域,避免受伤,通过所述支撑部141-2对底架141进行支撑和移动,便于安装和放置,所述支撑部141-2包括可调节的支撑座和万向轮;通过万向轮对底架141进行搬运移动,通过可调节的支撑座进行定位,所述支撑座设置有调节螺母,工作时,通过调节螺母从而实现了对支撑座进行升降,从而实现对底架141的定位放置,避免分度盘单元110和电检机构工作时,底架141走动,保证工作稳定性。
其中,所述保护罩142的底部和一侧挡板,其余面设置有挡板,通过所述挡板对在所述底架141上方安装的部件机构进行围设,从而避免工作人员不小心与所述底架141上方的部件机构接触,导致人员受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上料单元150,所述上料单元150包括:
底座151,所述底座151与所述安装板141-1连接;
工作架152,设置有传动链,所述工作架152与所述底座151连接;
第二载具153,所述第二载具153与所述传动链连接;以及
传动机构154,所述传动机构154与所述传动链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传动链设置有若干个安装部,所述第二载具153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架152包括左夹板和右夹板,所述工作架152两端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左夹板和右夹板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左夹板和右夹板之间,所述传动链与所述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工作架152与所述安装板141-1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第二载具153包括第一放置块和第二放置块,所述第一放置块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放置块与所述第一放置块连接,所述第一放置块的两端设置有台阶,所述第一放置块设置有顶面和底面,所述底面为两端台阶的相邻面,底面的长度小于顶面,所述底面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放置块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放置块的顶面连接,所述第二放置块的顶面与所述第一放置块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工作架152与安装板141-1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二载具153随传动链环绕工作架152的外轮廓进行运动,所述第二放置块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马达200的一面吻合,从而实现对马达200进行限位,以对马达200进行稳定输送,且稳定通过点油工序进行点油。
所述传动机构154包括驱动电机和同步带,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同步带与齿轮传动连接,工作时,所述驱动电机启动,带动同步带进行工作,同步带带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传动链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点油单元160,所述点油单元160设置在所述上料单元150一侧,所述点油单元160包括:
第一支座161,所述第一支座161与所述安装板141-1连接;
推动机构162,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161上,所述推动机构162的驱动端安装有限位板;
第二支座163,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161的一侧,所述第二支座163与所述安装板141-1连接;
点油机构164,安装在所述第二支座163上,所述点油机构164设置在所述推动机构162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座161对推动机构162进行连接固定,由于所述推动机构162的驱动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推动机构162为气缸,所述限位块设置有凹形卡位,所述凹形卡位与所述第一放置块的一端吻合,所述凹形卡位两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的所述第一放置块两侧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一放置块的另一端安装有感应片,所述工作架152安装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所述凹形卡位同一直线设置,所述点油机构164包括容器、点油驱动件和点油件,所述容器安装在第二支座163上,且所述容器设置在推动机构162上方,所述点油驱动件包括转动驱动件和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安装在所述转动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点油件安装在所述推动气缸的驱动端,通过转动驱动件和推动驱动件从而实现了对点油件的灵活控制和调节,所述点油驱动件具有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所述第一动作用于驱动点油件执行沾油动作,第一动作用于驱动点油件对马达200执行点油动作,以使所述点油件通过点油驱动件能够实现在容器上进行沾油以及对第一放置块上的马达200进行点油,从而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工作时,所述第一放置块在传动链的带动下进行运动,当所述第一放置块上的感应片经过感应器时,所述推动机构162开始工作,推动限位件对第一放置块进行限位,通过限位块的凹形卡位对第一放置块进行限位,同时传动机构154停止工作,所述点油驱动件启动,执行第一动作,使点油件运动到容器内进行沾油,点油驱动件执行第二动作,使点油件运动到第一放置块上的马达200上进行点油处理,点油完成后复位,同时推动机构162复位,传动机构154开始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转子工作台170,所述转子工作台170设置在所述底架141的一侧,且设置在所述保护罩142无挡板的一侧,以及点油单元160的一端,所述转子工作台170的台面为平面设置,和/或,所述转子工作台170的台面设置有用于对马达200进行限制的限位部。
工作时,工作人员在转子工作台170前,当马达200经过点油单元160的点油后,工作人员拿去点油后的马达200放置到转子工作台170上,对马达200进行安装转子,安装完成后,工作人员将马达200放置到分度盘单元110的第一载具120上,以使分度盘单元110将第一载具120上的马达200输送到各个加工工序进行加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捺印单元180,所述捺印单元180;
第一限位机构181,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41-1上;
调节机构182,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41-1上,且与所述限位机构连接;
第一移动机构183,安装在所述限位机构上;以及
捺印机构184,安装在所述移动机构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181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41-1上,所述调节机构182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181连接,从而实现了对第一限位机构181进行稳定调节,以使所述捺印机构184精确的对第一载具120上的马达200进行捺印处理,所述第一移动机构183安装在所述第一限位机构181上,且所述捺印机构184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183连接,以使所述捺印机构184灵活的对第一载具120上的马达200进行捺印。
根据需要,所述第一限位机构181包括限位条、限位块和支撑架,所述限位条设置有两条,且所述两条限位条分别设置在所述限位块的两侧,所述限位块和限位条与所述安装板141-1连接,所述限位板一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设置有弧形卡口,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限位块上,所述支撑架与所述限位块连接,所述调节机构182包括定位块和调节杆,所述定位块与所述调节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块的弧形卡口限位连接,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且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安装板141-1连接,工作时,通过旋转所述调节杆,从而实现对限位块进行调节,当调节到预设位置后,通过螺钉与所述安装板141-1连接,避免工作中,发生走位。
所述第一移动机构183包括驱动件、滑杆和滑座,所述滑杆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滑座与所述滑杆滑动连接,所述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滑杆上,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滑座传动连接,所述滑杆还设置有多个感应器,所述滑座设置有感应片,通过驱动件、感应器和所述感应片的配合使用,从而实现了对捺印机构184进行精确的操作,以使所述捺印机构184精确的对第一载具120上的马达200进行捺印,以及精确复位到原来的位置;所述捺印机构184包括第一升降气缸、第二升降气缸和捺印件,所述第一升降气缸与所述滑座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气杆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捺印件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驱动端连接,通过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从而实现了对捺印件进行多段距离升降动作,需要理解的是,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使用多个升降气缸配合使用,或者,仅使用一个,以使捺印件完成捺印加工工序。
根据需要,所述捺印单元180还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安装在底架141的安装板141-1上,且设置于第一转盘112下方,且设置于所述捺印机构184进行捺印工作的位置的下方或捺印工位下方,工作时,当所述第一转盘112上的第一载具120输送到捺印工位时,定位机构执行工作,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和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安装在升降气缸的驱动端,升降气缸驱动定位件升起,定位件与所述支撑杆的底部接触,并对支撑杆进行支撑,捺印机构184同时进行工作,当定位件对支撑杆进行支撑后,捺印件对马达200进行捺印,以使捺印工序高效完成,且避免了出现走位,加工不合格等因素,进一步实现精确的捺印加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出料单元190,所述出料单元190包括:
第二限位机构191,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41-1上;
第二移动机构192,安装在所述第二限位机构191上;以及
机械手193,安装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192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机构191、第二移动机构192以及机械手193,实现了对马达200进行精确抓取,从而实现下料工序,所述第二限位机构191包括限位块和支撑架,所述第二限位机构191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181结构相似,所述第二限位机构191用于对所述第二移动机构192进行支撑,所述第二移动机构192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183相似设置,所述第二移动机构192用于驱动所述机械手193进行移动,从而使机械手193精确的对马达200进行抓取,所述第二移动机构192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滑杆和第二滑座,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滑杆上,所述第二滑座与所述第二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座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座上设置有感应片,所述第二滑杆上设置有感应器,通过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感应器和感应片连接,从而实现了对机械手193的运动位置进行精确的驱动,从而实现了对马达200进行精确抓取和下料;所述机械手193包括第二升降驱动件、旋转驱动件和抓手,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滑杆连接,所述旋转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抓手与所述旋转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和旋转驱动件配合使用,从而实现了对抓手的运动轨迹进行灵活的控制,以使所述抓手精确的对马达200进行抓取;所述抓手包括第一抓取部和第二抓取部,所述第一抓取部和第二抓取部连接,所述第一抓取部与所述第二抓取部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第一抓取部包括第一抓取驱动件和第一夹爪,所述第一抓取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夹爪连接,所述第二抓取部包括第二抓取驱动件和第二夹爪,所述第二抓取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夹爪连接,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马达200的长度,所述第一夹爪用于对所述马达200的一端进行抓取,第二夹爪用于对马达200的另一端进行抓取,通过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对马达200进行平衡抓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单元190还包括传送机构194,传送机构194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41-1上,所述传送机构19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机械手193下方,且所述传送机构194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子工作台170同侧,均设置在所述保护罩142无挡板的一侧,便于工作人员对已完成电检的马达200进行放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传送机构19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出料单元190的下方,对所述出料单元190夹取的马达200进行传送出料,通过将所述传送机构194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子工作台170同侧设置,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传送到位的马达200进行搬运下料。
其中,所述传送机构194包括传动带和驱动件,通过驱动件对传送带进行传动,以使所述传送带对马达200进行输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操作控制面板和警示器,所述控制面板设置有触摸屏和/或功能按键,所述控制面板设置有手动模块和/或自动模块,手动模块和/或自动模块设置有数据处理模块,通过对所述触摸屏和/或功能按键进行操作,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接收操作数据,并根据操作数据对智能扫地机马达200性能高效检测装置100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点油、捺印、电检和下料等加工处理,保证工作高效稳定的完成,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装置的实时信息,从而实现对进行装置进行监控,当装置出现错误操作时,警示器发出警示,提醒工作人员,并在触摸屏上显示具体的错误问题。
根据需要,以上所述驱动件可为气缸或电机,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设置,以上所述安装、设置、设有或连接的方式包括且不限于螺钉、铆接、焊接或套接、固定等方式进行安装、设置或连接,根据工作情景需要进行选择安装、设置或连接的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度盘单元,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所述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圆周阵列在所述分度盘单元上;
若干个第一载具,所述第一载具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区域;以及
至少一个电检单元,安装有电检探头,所述电检探头设置在所述分度盘单元下方;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区域设置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到所述分度盘单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电检探头到所述分度盘单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度盘单元包括:
第一转盘,设置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所述第一转盘同轴设置;
第二转盘,设置在所述圆孔的上方,且与所述圆孔同轴设置;以及
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的下方,且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之间设置有间隔;
所述第一转盘设置在所述电检单元的上方,且所述电检探头与所述第一转盘之间有间距;
所述若干个第一安装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检单元包括:
第一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下方;以及
第一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上;
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设置有探头安装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具包括:
托板,安装在所述第一转盘上;
第一限位座,安装在所述托板的一端;
第二限位座,安装在所述托板的另一端;以及
捺印支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座和第二限位座之间,所述捺印支撑块与所述托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具设置有至少一组放置位,所述一组放置位形成一个限位支撑台,所述限位支撑台用于对马达进行限位和支撑;
和/或,所述第一限位座包括第一定位件、绝缘接触块和弹性块,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绝缘接触块与所述第一定位件连接,所述绝缘接触块设置有电检辅助件,所述弹性块与所述第一定位件转动连接,所述弹性块的一端设置有压合部,所述弹性块的另一端设置有弹簧;
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座包括第二定位件和限位卡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限位卡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所述限位卡件设置有凹形卡位和卡块;
和/或,所述捺印支撑块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在所述捺印支撑块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台架,所述台架包括:
底架,所述底架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且底部设置有支撑部;以及
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其中,所述分度盘单元和电检单元分别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单元,所述上料单元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工作架,设置有传动链,所述工作架与所述底座连接;
第二载具,所述第二载具与所述传动链连接;以及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链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传动链设置有若干个安装部,所述第二载具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点油单元,所述点油单元设置在所述上料单元一侧,所述点油单元包括:
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推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上,所述推动机构的驱动端安装有限位板;
第二支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点油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支座上,所述点油机构设置在所述推动机构上方。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捺印单元,所述捺印单元;
第一限位机构,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且与所述限位机构连接;
第一移动机构,安装在所述限位机构上;以及
捺印机构,安装在所述移动机构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料单元,所述出料单元包括:
第二限位机构,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第二移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上;以及
机械手,安装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上。
CN202222930340.7U 2022-11-03 2022-11-03 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 Active CN218938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0340.7U CN218938443U (zh) 2022-11-03 2022-11-03 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0340.7U CN218938443U (zh) 2022-11-03 2022-11-03 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38443U true CN218938443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63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30340.7U Active CN218938443U (zh) 2022-11-03 2022-11-03 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384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9111B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测试用自动上料设备
WO2013182045A1 (zh) 刀具自动检测设备
CN110794320A (zh) 一种全自动电压内阻测试系统
CN109746195A (zh) 自动化检测装置
CN110927603A (zh) 一种全自动电压内阻测试系统
CN209503451U (zh) 一种线路板自动锁螺丝机
CN106824829A (zh) Ict转盘测试机
CN210742099U (zh) 一种可测六面的检测机
CN112683792A (zh) 一种石墨片外观缺陷的系统
CN211905623U (zh) 一种全自动电压内阻测试系统
CN105572476A (zh) 测试治具
CN218938443U (zh) 智能扫地机马达性能高效检测装置
CN114515909A (zh) 打标设备及具有其的空调生产线
CN207618525U (zh) 一种具有ccd检测调整功能的上料装置
CN211905622U (zh) 一种全自动电压内阻测试系统
CN113277282A (zh) 一种变压器测试打码检测一体设备
CN210108255U (zh) 一种电磁离合器平面度检测装置
CN219799200U (zh) 装夹装置及检测设备
CN218584680U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质检设备
CN208758096U (zh) 一种全自动电池壳体内部结构高速检测设备
CN216271506U (zh) 一种用于防水透气阀加工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6971011U (zh) 一种变压器测试打码检测一体设备
CN215709781U (zh) 用于中尺寸屏的多工位otp烧录机台
CN112730448A (zh) 一种贴合石墨的黑胶钢片边缘溢胶检测系统
CN112122180A (zh) 一种变压器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