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34585U - 一种发动机及增压器、进气接管、增压器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及增压器、进气接管、增压器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34585U
CN218934585U CN202223139127.0U CN202223139127U CN218934585U CN 218934585 U CN218934585 U CN 218934585U CN 202223139127 U CN202223139127 U CN 202223139127U CN 218934585 U CN218934585 U CN 218934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supercharger
pipe
connecting pipe
shou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391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鹏程
李壮
谢春琼
黄冠衍
曾丽丽
孙富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391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34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34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34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增压器、进气接管、增压器连接结构,包括增压器本体,所述增压器的进气管靠近涡壳侧设有径向凸起的第一限位凸肩;第一限位凸肩的外径大于进气管的外径,其右侧进气管管体作为装配段,用于连接进气接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占用装配空间少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及增压器、进气接管、增压器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及增压器、进气接管、增压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柴油发动机部件装配设计中,有些增压器总成是布置在气缸盖侧面(顶置)或气缸体下侧面(倒置)。在整车匹配时,顶置结构增压器发动机总高度较高,要求发动机在整车布置空间大,驾驶室位置也相对较高。这种结构布置使柴油机在很多车型上配装时都会跟驾驶室干涉,无法满足整车的匹配要求。而倒置增压器的发动机总高度较低,宽度也能满足汽车厂需求,但布置太紧凑。而且,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发动机装载的附件不断增多,增压器管路布置空间紧张,难度大。无论是将增压器中置还是布置在其他非中置位置,增压器管路(增压器进气接管)都容易与其他附件干涉。
在现有的一些发动机机型中,增压器进气管和进气接管通过端面的贴合形成密封,再利用V形卡箍锁紧。另一方面,由于受整车装配空间的影响,很难将增压器及其管路向远离发动机机体的位置布置。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紧凑、防干涉的发动机,以及降低装配空间需求的增压器和进气接管结构、增压器连接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动机及增压器、进气接管、增压器连接结构。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一种增压器,包括增压器本体,所述增压器的进气管靠近涡壳侧设有径向凸起的第一限位凸肩;第一限位凸肩的外径大于进气管的外径,其右侧进气管管体作为装配段,用于连接进气接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凸肩沿进气管轴向方向的截面为梯形结构,其靠近进气管端口的侧面为竖直平面,并垂直于进气管,与竖直平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为斜面。
一种增压器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进气接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的增压器,所述增压器的进气管的装配段和所述进气接管的下端套接,进气接管的下端口设有径向凸起的第二限位凸肩,第二限位凸肩和所述第一限位凸肩对应并抵接贴合;所述连接件将第一限位凸肩和第二限位凸肩压紧,保证增压器和进气接管的连接密封性;所述进气接管的上端为进气端,下端为出气端,连接进气端和出气端的管体为过渡段,所述过渡段靠近增压器的一侧和靠近机油冷却器的一侧分别向过渡段的中轴线侧变扁,使进气接管呈中部扁、两端圆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凸肩的前侧为竖直面,并和第一限位凸肩的竖直面贴合,后侧为倾斜面;所述连接件为V形卡箍。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接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的截面积相同,所述过渡段的截面积不小于进气接管的进气端口截面积,以保证过渡段的通气流量和气流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接管的出气端设有内径变大的圆柱孔,所述圆柱孔的底部形成过渡面,所述过渡面的高度等于装配段的管厚度;所述圆柱孔的长度等于装配段的长度,即当第一限位凸肩和第二限位凸肩贴合时,增压器进气管的前端面正好贴合在圆柱孔的底部。
一种应用在上述的增压器连接结构的进气接管,所述进气接管的上端为进气端,下端为出气端,连接进气端和出气端的管体为过渡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的相对的两侧分别向过渡段的中轴线侧变扁,使进气接管呈中部扁、两端圆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接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的截面积相同,所述过渡段的截面积不小于进气接管的进气端口截面积,以保证过渡段的通气流量和气流稳定性;所述进气接管的出气端设有内径变大的圆柱孔,所述圆柱孔的底部形成过渡面。
一种发动机,包括机体、排气管、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的增压器连接结构,所述增压器安装在排气管上,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在机体上,且在增压器的右侧,所述进气接管处于增压器和机油冷却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器安装在排气管的中部;所述发动机的类型包括燃油发动机或燃气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改进增压器和进气接管的连接方式,以及改进进气接管的管体结构,减小装配进气接管所需的安装空间,特别是减少增压器和进气接管在发动机前后端方向的装配空间,避免进气接管和机油冷却器发生干涉,而且不需要移动增压器或其他相关发动机附件的安装位置,提升产品设计紧凑性,进而提升整车适配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连接结构俯视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连接结构主视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接管主视图。
图5是图4中C-C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和现有方案对比数据表。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I和截面II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参照以下附图,将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增压器,包括增压器本体,所述增压器1的进气管靠近涡壳侧设有径向凸起的第一限位凸肩2,第一限位凸肩2的外径大于进气管的外径。所述第一限位凸肩2沿进气管轴向方向的截面为梯形结构,其靠近进气管端口的侧面为竖直平面,垂直于进气管,与竖直平面相对的另一侧面(即靠近涡壳的一侧)为斜面。第一限位凸肩2的外径大于进气管的外径,第一限位凸肩2的右侧进气管管体作为装配段11,用于连接进气接管。现有增压器一般是在进气管端口设置凸肩,用于和进气接管3的端面对接。
参照图1-3,一种增压器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未示出)、进气接管3,以及上述的增压器1,现有增压器和进气接管连接一般是采用端面贴合再用连接件(卡箍)锁紧的连接方式,该方式中的增压器和进气接管连接所需装配空间大,使得进气接管与相邻的发动机附件(如机油冷却器5)干涉。作为改进,将所述增压器1的进气管和所述进气接管3的下端套接,进气接管3的下端口设有径向凸起的第二限位凸肩4,第二限位凸肩4和所述第一限位凸肩2对应并抵接贴合,再利用连接件将第一限位凸肩2和第二限位凸肩4压紧,保证增压器1和进气接管3的连接密封性。增压器1和进气接管3进行套接安装,二者可以是间隙配合,且二者在轴向上具有接触面,进而可以将进气接管3的安装位置整体向增压器侧移动,从而降低进气接管3所需的装配空间,避免进气接管3和其他发动机附件干涉,提高发动机的紧凑性。具体的,所述第二限位凸肩4的前侧为竖直面,并和第一限位凸肩2的竖直面贴合,后侧为倾斜面。优选的,第二限位凸肩4在一定程度上和第一限位凸肩2对称。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V形卡箍,利用V形卡箍连接第一限位凸肩2和第二限位凸肩4,装配简单,便于拆装。
结合图4-5,所述进气接管3的上端为进气端31,下端为出气端33,连接进气端31和出气端33的管体为过渡段32,所述过渡段32的相对的两侧分别向过渡段的中轴线侧变扁,使进气接管3呈中部扁、两端圆的结构。具体的,所述过渡段靠近增压器1的一侧和相对的另一侧(即靠近机油冷却器5的一侧)分别向过渡段的中轴线侧变扁。例如,从增压器1侧看向进气接管3,看到的进气接管3侧呈中部最宽,上下两端小的形状(如图4),其中,过渡段32的宽度自中部向上下两端逐渐变小。需要说明的是,进气接管3的进气端31和出气端33的截面积相同,且虽然过渡段32变扁,但过渡段32各处的截面积不小于进气接管3的进气端31口截面积,以保证过渡段32的通气流量和气流稳定性。
再参详图5,所述进气接管3的出气端33设有内径变大的圆柱孔34,所述圆柱孔34的底部形成过渡面,优选的,所述过渡面的高度等于装配段11的管厚度。圆柱孔34的长度等于装配段11的长度,即当第一限位凸肩2和第二限位凸肩4贴合时,增压器1进气管的前端面正好贴合在圆柱孔34的底部。
参照图6,图6中的原方案是指现有的增压器和进气接管采用端面贴合的连接方案,进气接管3为现有管,进气接管3进气端31入口到进气接管出气端33的阻力△Pλ-1;进气接管进气端31入口到增压器1的压气机叶片位置的阻力△Pλ-2;截面I20是进气接管3的出气端33的截面,该截面I在出气端内径没变大的管体上;截面II10是压气机叶片口的截面,由图6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的进气接管进气端31入口到进气接管出气端33的阻力△Pλ-1为0.34KPa,低于原方案的0.502KPa;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的进气接管进气端入口到增压器的压气机叶片位置的阻力△Pλ-2为1.841KPa,略低于原方案的1.904KPa;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的压气机叶片口位置的速度均匀性为0.958,原方案为0.959。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在部分主要性能上略优于原方案,或和原方案基本一致,符合技术要求,并且能够很好的解决进气接管3与其他发动机附件干涉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出气端为水平设置,所述进气接管的进气端入口垂直,或倾斜成一定角度。
再参照图4-5,一种增压器的进气接管,所述进气接管3的上端为进气端31,下端为出气端33,连接进气端31和出气端33的管体为过渡段32,所述过渡段32的相对的两侧分别向过渡段32的中轴线侧变扁,使进气接管3呈中部扁、两端圆的结构。实际装配时,所述过渡段32靠近增压器1的一侧和相对的另一侧(靠近机油冷却器5的一侧)分别向过渡段32的中轴线侧变扁。如从增压器1侧看向进气接管3,看到的进气接管3侧呈中部最宽,并上下两端小的形状,其中,过渡段的宽度自中部向两端逐渐变小。需要说明的是,进气接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的截面积相同,且虽然过渡段变扁,但过渡段的截面积不小于进气接管的进气端口截面积,以保证过渡段的通气流量和气流稳定性。进气接管3的结构已经在上述进行论述,这里不再重复论述。
再结合图1-3,一种发动机,包括机体7、排气管6、机油冷却器5,还包括上述的增压器连接结构,所述增压器1安装在排气管6上,所述机油冷却器5安装在机体7上,且在增压器1的右侧,所述进气接管3处于增压器1和机油冷却器5之间。所述发动机可以是燃油发动机,还可以是燃气发动机。通过改进增压器1和进气接管3的连接方式,以及改进进气接管3的管体结构,减小装配进气接管3所需的安装空间,避免进气接管3和机油冷却器5发生干涉,而且不需要移动增压器1的安装位置,发动机的结构更加紧凑。增压器1和进气接管3的结构已经在上述进行论述,这里不再重复论述。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增压器1安装在排气管6的中部,形成增压器1中置布局,有利于优化排气管6内流场,排气更顺畅;同时改善增压器1安装螺栓的布置,优化热应力集中问题,提升排气管6可靠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对以上描述做出众多变通是可能的,所以实施例和附图仅是用来描述一个或多个特定实施方式。
尽管已经描述和叙述了被看作本实用新型的示范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可以对其作出各种改变和替换,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另外,可以做出许多修改以将特定情况适配到本实用新型的教义,而不会脱离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中心概念。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在此披露的特定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可能还包括属于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实施例及其等同物。

Claims (10)

1.一种增压器,包括增压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的进气管靠近涡壳侧设有径向凸起的第一限位凸肩;第一限位凸肩的外径大于进气管的外径,其右侧进气管管体作为装配段,用于连接进气接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肩沿进气管轴向方向的截面为梯形结构,其靠近进气管端口的侧面为竖直平面,并垂直于进气管,与竖直平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为斜面。
3.一种增压器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进气接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所述增压器的进气管的装配段和所述进气接管的下端套接,进气接管的下端口设有径向凸起的第二限位凸肩,第二限位凸肩和所述第一限位凸肩对应并抵接贴合;所述连接件将第一限位凸肩和第二限位凸肩压紧,保证增压器和进气接管的连接密封性;所述进气接管的上端为进气端,下端为出气端,连接进气端和出气端的管体为过渡段,所述过渡段靠近增压器的一侧和靠近机油冷却器的一侧分别向过渡段的中轴线侧变扁,使进气接管呈中部扁、两端圆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压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肩的前侧为竖直面,并和第一限位凸肩的竖直面贴合,后侧为倾斜面;所述连接件为V形卡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压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的截面积相同,所述过渡段的截面积不小于进气接管的进气端口截面积,以保证过渡段的通气流量和气流稳定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压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管的出气端设有内径变大的圆柱孔,所述圆柱孔的底部形成过渡面,所述过渡面的高度等于装配段的管厚度;所述圆柱孔的长度等于装配段的长度,即当第一限位凸肩和第二限位凸肩贴合时,增压器进气管的前端面正好贴合在圆柱孔的底部。
7.一种应用在权利要求3中的增压器连接结构的进气接管,所述进气接管的上端为进气端,下端为出气端,连接进气端和出气端的管体为过渡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的相对的两侧分别向过渡段的中轴线侧变扁,使进气接管呈中部扁、两端圆的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气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的截面积相同,所述过渡段的截面积不小于进气接管的进气端口截面积,以保证过渡段的通气流量和气流稳定性;所述进气接管的出气端设有内径变大的圆柱孔,所述圆柱孔的底部形成过渡面。
9.一种发动机,包括机体、排气管、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器连接结构,所述增压器安装在排气管上,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在机体上,且在增压器的右侧,所述进气接管处于增压器和机油冷却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安装在排气管的中部;所述发动机的类型包括燃油发动机或燃气发动机。
CN202223139127.0U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发动机及增压器、进气接管、增压器连接结构 Active CN218934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9127.0U CN218934585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发动机及增压器、进气接管、增压器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9127.0U CN218934585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发动机及增压器、进气接管、增压器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34585U true CN218934585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62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39127.0U Active CN218934585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发动机及增压器、进气接管、增压器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345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06133B2 (en) Turbocharger housing with integral inlet and outlet openings
US10184484B2 (en) Single inlet/outlet connection for turbocharger compressor
CN218934585U (zh) 一种发动机及增压器、进气接管、增压器连接结构
CN108757238A (zh) 一种车辆进气系统
CN202250332U (zh) 一种四缸gdi发动机排气歧管
CN112128083A (zh) 一种整车空压机进气管路降噪方法及降噪波长管
CN115788713A (zh) 一种发动机及增压器、进气接管、增压机连接结构
CN217632732U (zh) 一种塑料进气歧管
CN217176747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的增压空冷系统
CN220151457U (zh) 汽车进气管机构
CN220395854U (zh) 一种增压进气管组件及汽车
CN216554091U (zh) 集成式电子水泵
CN214577451U (zh) 一种设有燃油脱附接头的空滤下壳体结构
CN218717190U (zh) 兼容电子节气门与机械节气门的分体式发动机进气稳压舱
CN220036811U (zh) 一种双涡轮增压发动机进气结构
CN218177553U (zh) 一种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组件
CN214499269U (zh) 管路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974919U (zh) 一种带进气补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
CN211500838U (zh) 一种连接件、发动机总成和安装有该发动机总成的车辆
CN217682027U (zh) 一种混动车型进气管路布置结构
CN215860459U (zh) 一种集成支撑功能的增压器连接组件
CN214304098U (zh) 降噪空气滤清器结构
CN214660491U (zh) 发动机增压器油管、发动机组件及机动车辆
US20080066465A1 (en) Turbocharger head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15410678U (zh) 一种双管式可调节连接波纹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