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6993U - 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6993U
CN218866993U CN202223234231.8U CN202223234231U CN218866993U CN 218866993 U CN218866993 U CN 218866993U CN 202223234231 U CN202223234231 U CN 202223234231U CN 218866993 U CN218866993 U CN 218866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ush rod
base
leading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342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文广
钟叔明
何峰
何仲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342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6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6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6993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35620 priority patent/WO2024114759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继电器,包括底座、推杆机构和触点组件,推杆机构包括推动杆和动铁芯,推动杆包括安装部和杆部,安装部连接于杆部轴向方向的一端,动铁芯固定连接于杆部,推动杆和动铁芯相对于底座可沿直线移动;触点组件包括静簧片和动簧片,静簧片包括接触端和引出端,动簧片设置于安装部上;引出端伸出底座的底面,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引出端的宽度小于接触端的宽度。本继电器具有直动式磁路结构,触点组件的动簧片与静簧片分离时所拉开的距离即为触点间隙,在继电器的体积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点间隙远大于现有技术的触点间隙。

Description

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控制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因此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磁保持继电器,磁路结构常为H型磁路,接触系统为拍合式。若需要增大触点间隙,即触点头部被拉动更大的距离,那么动簧部分的长度需足够长,且需要足够的空间。此时,继电器体积将会增大,且由于动簧部分长度加长导致物料成本也会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继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继电器体积变大,且物料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底座、推杆机构和触点组件,推杆机构包括推动杆和动铁芯,所述推动杆包括安装部和杆部,所述安装部连接于所述杆部轴向方向的一端,所述动铁芯固定连接于所述杆部,所述推动杆和所述动铁芯相对于所述底座可沿直线移动;触点组件包括静簧片和动簧片,所述静簧片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且包括接触端和引出端,所述动簧片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以使所述推杆机构能够带动所述动簧片运动,以与所述接触端接触或分离;所述引出端伸出所述底座的底面,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所述引出端的宽度小于所述接触端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静簧片沿一插装方向插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插装方向与所述推杆机构的运动方向垂直,所述插装方向与所述动簧片的长度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引出端的伸出方向与所述插装方向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静簧片包括两个所述引出端,两个所述引出端均伸出所述底座的底面,每个所述引出端的伸出方向与所述推杆机构的运动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引出端沿着所述动簧片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触点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触点组件沿着所述推杆机构的运动方向依次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具有贯穿其内表面和底面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具有定位壁结构和间隙壁结构;
所述静簧片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且所述静簧片的部分外壁面与所述定位壁结构相抵接,所述静簧片的部分外壁面与所述间隙壁结构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定位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静簧片与所述定位壁结构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定位壁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壁和第二定位壁,所述第一定位壁与所述第二定位壁沿一定位方向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静簧片包括两个引出端,两个所述引出端均伸出所述底座的底面,且每个所述引出端的伸出方向与所述推杆机构的运动方向垂直;
所述底座具有与两个所述引出端对应的所述安装孔,两个所述引出端对应地穿设于两个所述安装孔内,且每个所述引出端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的所述定位壁结构相抵接,与所述间隙壁结构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外部电路包括电路板,所述引出端与所述电路板焊接。
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推杆机构相对于底座可沿直线移动,从而形成直动式磁路结构,这样触点组件的动簧片与静簧片分离时所拉开的距离即为触点间隙,在继电器的体积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点间隙远大于现有技术的触点间隙。同时,将接触端的宽度设计的较宽,热量在接触端上能够快速均摊,避免热量过高对继电器内部的影响。
同时,由于静簧片的引出端伸出于底座的底面的方向与推杆机构的运动方向垂直,配合直动式磁路,可显著降低触点组件的用料成本,并且在推杆机构的运动方向上可以设置多组触点组件。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的俯视图,其中省略了上盖。
图2示出的是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图3示出的是图2中沿B-B的剖视图。
图4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静簧片与静触点的分解示意图。
图5示出的是触点组件与推动杆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6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继电器的另一示意图,其中底座的底面朝上。
图7示出的是图2中沿C-C的剖视图。
图8示出的是图7中X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底座
101、底面
110、安装孔
111、定位壁结构
112、间隙壁结构
113、第一定位壁
114、第二定位壁
20、推杆机构
210、推动杆
211、杆部
212、安装部
220、动铁芯
30、磁路机构
310、轭铁结构
311、轭铁板
3111、贯通孔
312、U形轭铁
320、线架
321、中心孔
330、线圈
331、线圈引出脚
340、永磁体
40、触点组件
410、动簧片
411、动簧本体
412、动触点
420、静簧片
421、接触端
422、引出端
423、静簧本体
424、静触点
710、辅助触点引出端
D1、运动方向
D2、长度方向
D3、伸出方向
D4、插装方向
D5、定位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图1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继电器的俯视图,其中省略了上盖,图2示出的是图1中沿A-A的剖视图,图3示出的是图2中沿B-B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底座10、推杆机构20、磁路机构30和触点组件40。推杆机构20、磁路机构30和触点组件40设置在底座10上,磁路机构30通过推杆机构20以控制触点组件40的触点接触或分离。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磁路机构30包括轭铁结构310、线架320和线圈330。轭铁结构310形成一腔室,线架320和线圈330均设置于轭铁结构310的腔室内。线圈330绕设于线架320的外周,以形成磁控回路。线架320在触点组件40的触点接触分离方向上设有中心孔321,中心孔321用以供推杆机构20的一端穿设。
作为一示例,轭铁结构310包括轭铁板311和U形轭铁312,轭铁板311与U形轭铁312连接形成环轭铁。轭铁板311开设有贯通孔3111,该贯通孔3111用于供推杆机构20穿设。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轭铁结构310还可以包括圆筒状轭铁和轭铁板311,圆筒状轭铁和轭铁板311连接形成环轭铁。
磁路机构30还包括两个永磁体340,两个永磁体340设置于线架320,且位于推杆机构20的运动方向D1的两侧。线架320、永磁体340外设有轭铁结构310形成磁保持的磁路结构。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含永磁体340也是可以的,只是没有形成磁保持的磁路结构,用电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短、综合性能稳定性较差。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2,触点组件40包括动簧片410和静簧片420,静簧片420固定安装于底座10上,动簧片410安装于推杆机构20,且与推杆机构20随动。
在本实施例中,触点组件40为两组,两组触点组件40沿着推杆机构20的运动方向D1布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触点组件40也可以为一组或其他数量。
动簧片4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作为动触点,动触点可以凸出于动簧片410的其他部分,也可以是与其他部分齐平。静簧片420与动簧片410接触的部分作为静触点,静触点可以凸出于静簧片420的其他部分,也可以是与其他部分齐平。
作为一示例,动簧片410包括动簧本体411和动触点412,动触点412与动簧本体411为分体结构,动触点412与动簧本体411可以采用铆接方式相连接,但不以此为限。静簧片420包括静簧本体423和静触点424,静触点424与静簧本体423为分体结构,静触点424与静簧本体423可以采用铆接方式相连接,但不以此为限。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动触点412与动簧本体411也可以为一体结构,静触点424与静簧本体423为一体结构。
触点组件40中的静簧片4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静簧片420沿着动簧片410的长度方向布置,动簧片4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用于分别与两个静簧片420接触或分离,使得触点组件40形成桥接式。
如图3所示,推杆机构20相对于底座10可沿直线移动,推杆机构20包括推动杆210和动铁芯220,动铁芯220连接于推动杆210。动铁芯220在线圈330形成的磁控回路的作用下能够沿触点接触或分离的方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推动杆210移动,以控制触点组件40的触点接触或分离。触点组件40的动簧片410设置与推动杆210上。
推动杆210包括安装部212和杆部211,安装部212连接于杆部211的轴向方向的一端。动簧片410设置于安装部212上,动铁芯220固定连接于杆部211。静簧片420与动簧片410的接触或分离方向与推杆机构20的运动方向D1平行。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继电器为直动式磁路。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图4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静簧片420与静触点424的分解示意图。图5示出的是触点组件40与推动杆210组装后的示意图。静簧片420包括接触端421和引出端422。接触端421上设有静触点424。接触端421上的静触点424用于与动簧片410的动触点接触或分离。引出端422伸出底座10的底面101,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引出端422的伸出方向D3与推杆机构的运动方向D1垂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推杆机构20的推动杆210和动铁芯220均相对于底座10可沿直线移动,从而形成直动式磁路结构,这样触点组件40的动簧片410与静簧片420分离时所拉开的距离即为触点间隙,在继电器的体积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点间隙远大于现有技术的触点间隙。同时,由于静簧片420的引出端422伸出于底座10的底面101的方向与推杆机构20的运动方向D1垂直,配合直动式磁路,可显著降低触点组件的用料成本,并且在推杆机构20的运动方向D1上可以设置多组触点组件40。
需要说明的是,底座10的底面101是指:当继电器组装于电路板时,底座10朝向电路板的一侧表面。
引出端422的宽度W1小于接触端421的宽度W2,将引出端422的宽度设计的较窄,有利于降低静簧片420的热传导速度,提高大容量引出脚的焊接性能,更便于引出端422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同时,将接触端421的宽度W2设计的较宽,热量在接触端421上能够快速均摊,避免热量过高对继电器内部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引出端422的宽度W1和接触端421的宽度W2中的“宽度”可以理解为:引出端422和接触端421各自沿着动簧片410的长度方向D2上的尺寸。并且,沿着动簧片410的长度方向D2,引出端422的最大宽度W1应小于接触端421的宽度W2。
可以理解的是,外部电路可以包括电路板(图中未示出),静簧片420的引出端422与电路板的电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当然,静簧片420的引出端422与外部电路还可以采用插接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静簧片420包括两个引出端422,两个引出端422均伸出底座10的底面101,且每个引出端422的伸出方向D3与推杆机构20的运动方向D1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引出端422均与静簧片420的接触端421连接,形成分叉结构,进而降低静簧片420的热传导速度,提高大容量引出脚的焊接性能。
如图6所示,图6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继电器的另一示意图,其中底座10的底面101朝上。静簧片420的两个引出端422沿着动簧片410的长度方向D2并排布置。
结合图2、图5和图6所示,触点组件40包括一对静簧片420和一动簧片410,一对静簧片420沿着动簧片410的长度方向D2布置。动簧片410的长度方向D2的两端用于分别与一对静簧片420的接触端421接触或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动簧片410的长度方向D2的两端分别与一对静簧片420的接触端421接触或分离,形成桥接式接触系统。
如图6所示,作为一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两组触点组件40,且每组触点组件40包括两个静簧片420和一动簧片410。因此,在推杆机构20的运动方向D1上,底座10的底面101伸出两排引出端422,且在动簧片410的长度方向D2,每排引出端422包括四个引出端422。
同时,底座10的底面101还伸出有线圈引出脚331,线圈引出脚331与静簧片420的引出端422的伸出方向为同一方向,因此可以在同一个方向上进行焊接工艺。
进一步地,底座10的底面101还伸出有辅助触点引出端710,辅助触点引出端710与静簧片420的引出端422的伸出方向也为同一方向,进而在同一个方向上可同时对静簧片420的引出端422、线圈引出脚331和辅助触点引出端710进行焊接,提高了装配效率。
返回参阅图2,静簧片420沿一插装方向D4插装于底座10,插装方向D4与推杆机构20的运动方向D1垂直,插装方向D4与动簧片410的长度方向D2垂直。
静簧片420的引出端422的伸出方向D3与插装方向D4平行。
如图7和图8所示,图7示出的是图2中沿C-C的剖视图。图8示出的是图7中X处的局部放大图。底座10具有贯穿其内表面和底面101的安装孔110,安装孔110的孔壁具有定位壁结构111和间隙壁结构112。静簧片420穿设于安装孔110,且静簧片420的部分外壁面与定位壁结构111相抵接,静簧片420的部分外壁面与间隙壁结构112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内填充有定位胶。
底座10的安装孔110的孔壁具有定位壁结构111和间隙壁结构112,静簧片420与底座10组装时,静簧片420穿设于安装孔110。一方面,静簧片420的部分外壁面与定位壁结构111相抵接,从而实现静簧片420的初步定位。另一方面,静簧片420的部分外壁面与间隙壁结构112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定位胶能够填充于该间隙内,进一步加强静簧片420与底座10之间的定位强度。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先通过静簧片420与安装孔110的定位壁结构111实现初步定位,再通过向静簧片420与安装孔110的间隙壁结构112之间的间隙填充定位胶的方式,即可完成静簧片420与底座10之间的密封组装。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一道点胶步骤,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且提升了组装效率。
作为一示例,底座10具有与静簧片420的两个引出端422对应的安装孔110,两个引出端422对应地穿设于两个安装孔110内,且每个引出端422与对应的安装孔110的定位壁结构111相抵接,与间隙壁结构112之间具有间隙。
定位壁结构111包括第一定位壁113和第二定位壁114,第一定位壁113与第二定位壁114沿一定位方向D5相对设置。通过第一定位壁113与第二定位壁114分别与静簧片420的引出端422相抵接,进而限定了静簧片420与底座10在定位方向D5上的自由度。
其中,定位方向D5可以为推杆机构的运动方向D1。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位壁113和第二定位壁114的形状是与引出端422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举例来说,当引出端422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时,第一定位壁113和第二定位壁114可以为平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引出端42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时,第一定位壁113和第二定位壁114的形状也可以为弧面。
静簧片420的引出端422与定位壁结构111过盈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引出端422分别与第一定位壁113和第二定位壁114定位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在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推杆机构,包括推动杆和动铁芯,所述推动杆包括安装部和杆部,所述安装部连接于所述杆部轴向方向的一端,所述动铁芯固定连接于所述杆部,所述推动杆和所述动铁芯相对于所述底座可沿直线移动;以及
触点组件,包括静簧片和动簧片,所述静簧片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且包括接触端和引出端,所述动簧片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以使所述推杆机构能够带动所述动簧片运动,以与所述接触端接触或分离;所述引出端伸出所述底座的底面,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所述引出端的宽度小于所述接触端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片沿一插装方向插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插装方向与所述推杆机构的运动方向垂直,所述插装方向与所述动簧片的长度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端的伸出方向与所述插装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片包括两个所述引出端,两个所述引出端均伸出所述底座的底面,每个所述引出端的伸出方向与所述推杆机构的运动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引出端沿着所述动簧片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触点组件沿着所述推杆机构的运动方向依次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贯穿其内表面和底面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具有定位壁结构和间隙壁结构;
所述静簧片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且所述静簧片的部分外壁面与所述定位壁结构相抵接,所述静簧片的部分外壁面与所述间隙壁结构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定位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片与所述定位壁结构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壁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壁和第二定位壁,所述第一定位壁与所述第二定位壁沿一定位方向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片包括两个引出端,两个所述引出端均伸出所述底座的底面,且每个所述引出端的伸出方向与所述推杆机构的运动方向垂直;
所述底座具有与两个所述引出端对应的所述安装孔,两个所述引出端对应地穿设于两个所述安装孔内,且每个所述引出端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的所述定位壁结构相抵接,与所述间隙壁结构之间具有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电路包括电路板,所述引出端与所述电路板焊接。
CN202223234231.8U 2022-12-01 2022-12-01 继电器 Active CN218866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4231.8U CN218866993U (zh) 2022-12-01 2022-12-01 继电器
PCT/CN2023/135620 WO2024114759A1 (zh) 2022-12-01 2023-11-30 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4231.8U CN218866993U (zh) 2022-12-01 2022-12-01 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6993U true CN218866993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56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34231.8U Active CN218866993U (zh) 2022-12-01 2022-12-01 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69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79217B2 (en) Electromagnet device
US6204740B1 (en) Coaxial relay
CN210136823U (zh) 直流继电器
CA2213976C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8866993U (zh) 继电器
CN219979462U (zh) 一种双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CN218866992U (zh) 继电器
CA1224833A (en) Polar relay
CN211265370U (zh) 一种高组装精度的继电器
EP1021814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8996614U (zh) 继电器及其底座密封结构
US4482875A (en) Polarized electromagnetic midget relay
CN218867003U (zh) 继电器及其辅助触点组件
CN112582209A (zh) 继电器
CN219800748U (zh) 一种带定位功能的引出片
CN111863537A (zh) 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
CN219873337U (zh) 继电器
CN220963163U (zh) 继电器
CN112614746B (zh) 磁保持磁路装置及直流接触器
CN219497660U (zh) 继电器
CN219497658U (zh) 继电器
CN219497656U (zh) 继电器
CN219497659U (zh) 继电器
CN221149905U (zh) 继电器
CN220233035U (zh) 一种高压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