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0748U - 一种带定位功能的引出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定位功能的引出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0748U
CN219800748U CN202321047185.2U CN202321047185U CN219800748U CN 219800748 U CN219800748 U CN 219800748U CN 202321047185 U CN202321047185 U CN 202321047185U CN 219800748 U CN219800748 U CN 219800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tab
contact
reed
le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471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立芹
谭忠华
林正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471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0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0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07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定位功能的引出片,所述引出片为电磁继电器动簧引出片,所述引出片与动簧片电连接,所述引出片具有平片段,所述平片段延伸至动簧片触点位置两侧,所述平片段与动簧片贴紧配合;所述平片段的末段贴紧于触点帽正后方的两侧动簧片处,从而能够吸收动簧片释放时候的能量,防止动簧片的回弹导致电磁继电器的二次接通。引出片中间冲裁开槽,让位触点杆部位置。两侧臂分别朝左右倾斜设置,使两侧平片段有一部分正好置于动簧片的开槽处,不与动簧片接触,可以减少试验过程中产生的飞溅物在动簧片和引出片之间堆积。

Description

一种带定位功能的引出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继电器领域,具体涉及其中动簧引出片的改进。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一般包括底座、外壳、磁路部分、动簧部分、静簧部分,磁路部分包括线圈架、漆包线、铁芯,轭铁和衔铁。动簧部分包括动簧触点部分和同时具有QC与PCB引出端子的动簧引出片,静簧部分包括触点和同时具有QC与PCB引出端子的静簧片。动簧部分,静簧部分安装于底座上,底座上设置腔体用于放置磁路部分与接触系统形成隔离。
现有技术解决方案是采用增加定位片零件来吸收动簧片释放过程的能量来避免动簧片产生的二次接通。该方案需要增加产品零件数量,不可避免的也增加了装配工序,因此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一个零件,产品内部空间也需要增加相应安放位置,因此也会使得继电器的体积变大。
另一现有技术方案,也有直接在引出片上设计相应小臂限位的结构特征,该特征通过加长折弯的工艺方式处理方式延伸到触点杆部的正后方,该方案会使得引出片的结构更为复杂,因此需要增加模具的打弯的工艺步骤,增加了模具或工装的生产制造的难度,因此成本较高。而且引出片小臂直接抵触于触点杆部,触点多次反复动作后会对触点杆部和引出片小臂有磨损,长时间动作小臂容易形变歪斜,缓冲的位置精度会下降。而且多次碰撞触点会产生较多金属飞溅物,降低了产品的绝缘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定位功能的引出片。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定位功能的引出片,引出片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与动簧片进行电连接,定义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为上端,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为下端,所述第一部分具有平片段,所述第一部分被配置为:在所述引出片与动簧片进行装配后,所述平片段能够贴紧于所述动簧片,且在高度方向上所述平片段与所述动簧片的动触点具有重合部分。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出片中间设置有一开槽,所述开槽跨越引出片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槽的宽度上窄下宽。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动触点包含触点帽和触点杆,触点帽通过触点杆铆接于动簧片上,所述开槽让位触点杆位置。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槽的下部为宽度渐变部分,所述开槽的上部为矩形部分,所述矩形部分与所述宽度渐变部分相连接;所述矩形部分的宽度小于触点帽直径宽度,且大于触点杆铆接后直径,并且使得所述矩形部分的宽度尽量小。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上设置有两个动簧槽,所述动簧片经由两个所述动簧槽形成两个动簧推动臂;所述引出片在所述宽度渐变部分位置处形成两侧臂,两侧臂分别朝左右倾斜设置,并且两侧臂的倾斜程度足以使得两侧臂有一部分正好置于动簧片上开设的动簧槽处,不与动簧片接触。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片段在所述矩形部分处形成两个竖直小段,所述竖直小段分别与两侧臂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竖直小段限位在触点帽所在位置的簧片后方。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动簧引出片还包括第三部分,第二部分连接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形成的整体呈“Z”字形弯折。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片段的上端不低于所述动簧片的动触点中心。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槽由冲裁形成。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下端能够通过铆接与动簧片进行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带定位功能引出片的电磁继电器。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动簧引出片平片段延伸至动簧片触点位置两侧,整个平片段与动簧片贴紧配合,末段折弯处贴紧于触点帽正后方的两侧动簧片处,能够吸收动簧片释放时候的能量,防止动簧片的回弹导致的二次接通。动簧引出片设计平片延伸段与动簧片贴紧配合,结构简单且起到定位的作用,同时解决现有定位片方案易歪斜磨损的问题。且该设计减少了零件物料投入和产品装配工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2.引出片中间冲裁开槽,开槽的宽度上窄下宽。引出片的两侧臂分别朝左右倾斜设置,使平片段有一部分正好置于动簧片的开设的动簧槽处,不与动簧片接触,可以减少试验过程中产生的飞溅物在动簧片和引出片之间堆积。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磁继电器装配图;
图2a为动簧引出片的侧视图,图2b为动簧引出片的正视图;
图3a为动簧片与动簧引出片装配后的正视图,图3b为动簧片与动簧引出片装配后的侧视图;
图4为图3b中A处放大图;
图5为动簧片与动簧引出片装配后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存在更大的开槽空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定位功能引出片的电磁继电器,所述电磁继电器包括接触系统100、磁路系统200、底座300和推动卡400。所述接触系统100包含静簧部分110和动簧部分120,静簧部分110和动簧部分120插装固定在底座300上;动簧部分120包括动簧片130和带定位功能的动簧引出片140,动簧引出片140上设置引出端子;动簧片130上设置有动触点131,动触点131包含触点帽132和触点杆133,触点帽132通过触点杆133铆接于动簧片130上;静簧部分110包括静触点和具有引出端子的静簧片;动簧部分120和静簧部分110的引出端子用于与所需要控制的外部线路相连接。所述磁路系统200包含线架240上绕制有漆包线形成的线圈230,线圈230套在铁芯220与轭铁250所组成的结构上,与衔铁210构成磁回路,磁路系统200装于底座300腔体内。衔铁210与推动卡400连接,推动卡400能够与动簧片130抵接。
当电磁继电器进行闭合动作时,线圈230得电,磁回路内产生磁力,衔铁210被磁力吸附,从而推动推动卡400朝向动簧片130方向平移,推动卡400的平移导致与其相抵接的动簧片130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动簧片130上的动触点131与静簧片上的静触点相接触,线路从而被导通;当电磁继电器进行断开动作时,线圈230失电,磁回路内不再产生磁力,衔铁210被释放,动簧片130不再受到推动卡400的推动,动簧片130被释放回摆,使得动簧片130上的动触点131与静簧片上的静触点分离,线路断开。
优选的,参阅图5,为了使动簧片130易于形变,从而利于电磁继电器的闭合动作,动簧片130上设置有两个动簧槽134,动簧片130经由两个动簧槽134形成两个动簧推动臂135。推动卡400能够抵接动簧推动臂135从而推动动簧片130发生形变。然而,推动卡400与动簧片130对应组配的结构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形式,例如,推动卡400可以抵接推动于动簧片130的中部。
参阅图1-图2,所述动簧引出片140整体呈“Z”字形弯折,包含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部分141、第二部分142和第三部分143,第二部分142位于第一部分141和第三部分143之间;动簧引出片140的第三部分143能够作为引出端子使用。设置动簧引出片140的第一部分141、第二部分142和第三部分143所形成的整体呈“Z”字形弯折,能够使得动簧部分120和静簧部分110的引出端子之间具有更大的电气间隙,从而提升电路的安全性;并且,第二部分142与第三部分143相连接的折弯处可以作为动簧引出片140的固定在底座300上的受力支撑点(参见图1所示),即该折弯处可以与底座300上侧的凸筋抵靠,进一步稳定动簧引出片140,有利于动簧引出片140在多次动作后保持可靠性,使得动簧引出片140的固定更加稳固。“Z”字形折弯的角度、各部分长度还可以根据引出端子具体位置做调整,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制。
参阅图1-3,定义所述第一部分141朝向所述第二部分142的一端为上端,远离所述第二部分142的一端为下端;第一部分141的下端向下形成一细长引脚,该引脚能够作为动簧引出片140另一方向上的引出端子。
参阅图2-3,第一部分141具有平片段148,动簧片130铆接在动簧引出片140的平片段148上,从而实现动簧片130与动簧引出片140之间的电连接。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动簧片130与动簧引出片140之间的连接并不局限于铆接方式,任何使得动簧片130与动簧引出片140之间具有足够机械连接强度且能实现电连接的连接方式均可以实现本实施例,如焊接。
通过铆接或其他连接方式将动簧片130连接到动簧引出片140的平片段148上之后,整个动簧片130与平片段148贴紧配合。可选地,平片段148位于第一部分141的上端,或者第一部分141的整体设置为平片段148。当第一部分141的整体都为平片段148时,由于整个动簧片130与平片段148贴紧配合,整个动簧片130以及整个平片段148都可以作为固定夹持的部位,因此在进行连接工序时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且由于整个动簧片130以及整个平片段148都可以作为固定夹持的部位,因而进行连接操作时零部件的夹持更加稳固,更加利于实现二者的连接。
参阅图2-3,所述动簧引出片140中间设置有开槽144,开槽144跨越动簧引出片140的第一部分141和第二部分142。设置开槽144跨越动簧引出片140的第一部分141和第二部分142,有利于金属飞溅物通过开槽144掉落至底座上,减小金属飞溅物卡在动簧片130与动簧引出片140之间的几率。
开槽144让位触点杆133位置。开槽144可以由任何适于开槽成型的加工方式来生成,包括但不限于冲裁、线切割、激光切割。开槽144的上部为矩形,下部的宽度逐渐加宽,使得开槽144宽度呈上窄下宽的形式。相比于开槽144宽度不变的布置,本实施例存在更大的开槽空间,如图6箭头所示,更加有利于金属飞溅物通过开槽144掉落至底座上。
需要说明的是,开槽144的顶端可以基于工艺的需要而在左右位置各设置一个工艺缺口145,该工艺缺口145的设置仅仅是为了适应动簧引出片140折弯工艺的需要,而不应视为对开槽144的形状及尺寸作了实际的影响和改变。
开槽144的矩形开槽宽度小于动簧片130上触点帽132直径宽度,且大于动簧片130上触点杆133铆接后直径宽度,并且使得矩形部分的开槽宽度尽量小。由此使得开槽144能够让位触点杆133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动簧引出片140在触点帽132后方有尽量大的面积,以提升如下所述的动能吸收效果。尤其的,该实施例的开槽144的矩形部分的宽度与触点杆133的外径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在动簧片130与动簧引出片140进行平贴安装时还能通过该开槽144与该触点杆133的相互配合来辅助安装定位。
可选的,能够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其他方式将动触点131附接到动簧片130的一面上,而不在动簧片130的另外一面形成凸起,从而动簧引出片140上可以并不形成用于避让的开槽。所述其他方式包括焊接、一体成型等。
参阅图2-4,所述动簧引出片140在开槽144的宽度逐渐加宽的下部处形成两侧臂146。所述平片段148在所述矩形部分处形成两个竖直小段147,所述竖直小段147分别与两侧臂146的上端相连接;竖直小段147限位在触点帽132所在位置的簧片正后方,如图4所示。参阅图3-5,因动簧片130铆接在动簧引出片140的平片段148上,所述平片段148与动簧片130贴紧配合。动簧引出片140的平片段148直至接触到触点帽132正后方的簧片处再进行折弯离开簧片,即平片段148延伸至动簧片130的动触点131位置两侧,平片段148的末段贴紧于触点帽132正后方的两侧动簧片130处。因此,当电磁继电器进行断开动作时,动簧片130被释放回摆的过程中,触点端的动能最大,由于平片段148的末段贴紧于触点帽132正后方的两侧动簧片130处,即竖直小段147限位在触点帽132所在位置的簧片正后方,由于在高度方向上所述平片段148与所述动簧片130的动触点131具有重合部分,优选地,该平片段148的上端不低于动簧片130的动触点131中心,从而竖直小段147能够对触点端的动能进行最大程度的缓冲吸收,且在该位置吸收能量效果最好,从而防止动簧片130的回弹导致电磁继电器的二次接通。由于平片段148与整个动簧片130贴紧配合,因此不会存在限位处磨损的而导致限位精度下降的问题。
参阅图2、5,两侧臂146分别朝左右倾斜设置,并且两侧臂146的倾斜程度足以使得两侧臂146有一部分正好置于动簧片130的动簧槽134处,不与动簧片130接触,在两侧臂146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两侧臂146的倾斜程度使得两侧臂146在动簧槽134范围内的面积更大,这样的设置使得两侧臂146与动簧片130之间的重叠面积更小,即动簧引出片140平片段148与动簧片130之间具有更大的错开空间。并且,参阅图6,本实施例两侧臂146处的开槽宽度由上到下是逐渐加大的,相比于两侧臂146竖直布置,本实施例存在更大的开槽空间,如图6箭头所示。在电磁继电器使用过程中,动触点131处有一定概率出现高温的情况,在电磁继电器接通或断开的瞬间,高温会导致飞溅物从动触点131处飞溅出来,飞溅物正常是高度方向掉落,由于动簧引出片140平片段148与动簧片130之间有更大的错开空间以及动簧引出片140具有更大开槽空间,若动簧片130和动簧引出片140贴合处的较高处有飞溅物卡住,再次动作后掉落下来的飞溅物到底部就是平片段148与动簧片130之间错开的位置或动簧引出片140开槽的位置,从而使飞溅物滑出至底座300上。本实施例这样的设置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飞溅物在动簧片130和动簧引出片140之间堆积。
本实施例所提出的带定位功能的动簧引出片140,适用于所有电磁继电器,包括交流、直流、单稳态、磁保持等类型的电磁继电器。
此外,虽然上述实施例是以应用在电磁继电器的动簧引出片为例进行说明展示,但是该动簧引出片由于具有防止动簧片回弹导致二次接通的功能,因此其也可以作为电极引出片应用在其他开关电器中,如点动开关。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带定位功能的引出片,所述引出片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与动簧片进行电连接,定义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为上端,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为下端,所述第一部分具有平片段,所述第一部分被配置为:在所述引出片与动簧片进行装配后,所述平片段能够贴紧于所述动簧片,且在高度方向上所述平片段与所述动簧片的动触点具有重合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出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片中间设置有一开槽,所述开槽跨越引出片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出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的宽度上窄下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出片,其特征在于:动触点包含触点帽和触点杆,触点帽通过触点杆铆接于动簧片上,所述开槽让位触点杆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出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的下部为宽度渐变部分,所述开槽的上部为矩形部分,所述矩形部分与所述宽度渐变部分相连接;所述矩形部分的宽度小于触点帽直径宽度,且大于触点杆铆接后直径,并且使得所述矩形部分的宽度尽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出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上设置有两个动簧槽,所述动簧片经由两个所述动簧槽形成两个动簧推动臂;所述引出片在所述宽度渐变部分位置处形成两侧臂,两侧臂分别朝左右倾斜设置,并且两侧臂的倾斜程度足以使得两侧臂有一部分正好置于动簧片上开设的动簧槽处,不与动簧片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出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片段在所述矩形部分处形成两个竖直小段,所述竖直小段分别与两侧臂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竖直小段限位在触点帽所在位置的簧片后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出片,其特征在于:动簧引出片还包括第三部分,第二部分连接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形成的整体呈“Z”字形弯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出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片段的上端不低于所述动簧片的动触点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引出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由冲裁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引出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下端能够通过铆接与动簧片进行电连接。
12.一种带定位功能引出片的电磁继电器,所述引出片为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引出片。
CN202321047185.2U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带定位功能的引出片 Active CN219800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7185.2U CN219800748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带定位功能的引出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7185.2U CN219800748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带定位功能的引出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0748U true CN219800748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76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47185.2U Active CN219800748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带定位功能的引出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07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83026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1246214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8207803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7135946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at least one relay actuator and a receptacle for relay actuators
JP2002237241A (ja) 電磁継電器
US3878489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tacts and radio type plug-in connector
US6686821B2 (en) Relay device
CN108321032B (zh) 一种用于安全继电器的动簧片及其安全继电器
CN219800748U (zh) 一种带定位功能的引出片
CN211208341U (zh) 静簧的倒装式插接结构
CN112582218A (zh) 继电器
CN116705556A (zh) 一种带定位功能的引出片
CN108962682B (zh) 一种抗跌落及便于自动化装配的继电器及其自动装配方法
US4254392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09895991U (zh) 一种多触点式继电器
EP3547343B1 (en) Insertion structure between static spring and bobbin
US4535311A (en) Contact support means for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9800751U (zh) 一种动簧片与动簧引出片的配合结构以及电磁继电器
CN219658625U (zh) 一种抗冲击的线圈焊片连接结构及时间继电器
CN219658621U (zh) 紧凑型时间继电器
CN218866993U (zh) 继电器
CN214336656U (zh) 一种工业继电器
CN218867003U (zh) 继电器及其辅助触点组件
CN219226166U (zh) 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GB2027277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