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6166U - 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26166U
CN219226166U CN202320023789.7U CN202320023789U CN219226166U CN 219226166 U CN219226166 U CN 219226166U CN 202320023789 U CN202320023789 U CN 202320023789U CN 219226166 U CN219226166 U CN 2192261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c
spring
reed
movab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37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连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237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261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26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261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外壳、磁路部分和动簧衔铁部分;所述磁路部分装在所述底座部分的上面,并使磁路部分中的线圈组件的轴线呈横向设置;动簧衔铁部分中的衔铁在线圈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磁路部分相配合;所述外壳为罩形,其开口设在侧边;装配有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的底座呈侧翻状容纳在外壳内,并使得外壳的安装方向呈竖向,该结构使得安装后的继电器在对应于线圈组件处的高度方向上,仅有线圈组件和外壳的壁厚,从而降低继电器的高度。

Description

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使其具有良好的切换负载性能十分的重要。由于受限于安装空间,需要在保证继电器具有一定性能指标的基础上,要求继电器的体积尽可能减少,特别是要求降低继电器的高度。而常见的大电流继电器存在以下问题:1、为压缩高度,压缩相关零件的尺寸,导致继电器性能降低、零件生产制作难度大、装配工艺性差。2、通常线圈设计为方形结构,方形结构线圈的利用率比圆形结构线圈差;在输出同样电磁力的情况下,方形结构线圈需要使用更多的漆包线。3、继电器高度方向被多个零部件占用,如外壳、外壳与衔铁挂钩间的安全间隙、衔铁挂钩、轭铁、轭铁与漆包线间安全间隙、漆包线、漆包线与底座安全间隙、底座、静簧片厚度、盖板厚度等。太多的零件分布在高度方向上,以致高度很难降下来。4、为压缩高度,高度方向的零件尺寸、安全间隙被压缩,导致零件生产工艺性不佳、装配工艺不佳等。如:外壳壁厚局部较薄,注塑成型工艺性不佳;轭铁与漆包线间隙小,以致动簧片与轭铁铆接困难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通过对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安装后的继电器在对应于线圈组件处的高度方向上,仅有线圈组件和外壳的壁厚,从而降低继电器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外壳、磁路部分和动簧衔铁部分;所述磁路部分装在所述底座部分的上面,并使磁路部分中的线圈组件的轴线呈横向设置;动簧衔铁部分中的衔铁在线圈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磁路部分相配合;所述外壳为罩形,其开口设在侧边;装配有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的底座呈侧翻状容纳在外壳内,并使得外壳的安装方向呈竖向,使得安装后的继电器在对应于线圈组件处的高度方向上,仅有线圈组件和外壳的壁厚,从而降低继电器的高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静簧部分;所述磁路部分还包括铁芯和轭铁,铁芯装在线圈组件中,所述衔铁配合于铁芯的一端,轭铁呈L型,L型的一边与铁芯的另一端相接,装配有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的底座未侧翻时,L型的另一边配合在线圈组件的上方;静簧部分安装在所述底座中并使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与动簧衔铁部分中的动触点对应相配合,装配有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的底座未侧翻时,静簧部分的引出部分向下伸出所述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静簧部分包括用于实现电流流入、流出的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均为片型结构;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的引出部分从继电器的同一侧边伸出。
进一步的,在外壳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中分别设有可竖向安装的安装部;在底座及其装配在底座上的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和静簧部分未侧翻时;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完全处在所述线圈组件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分别包括静接触部分、插装部和所述引出部分;所述插装部装配在所述底座中,所述静接触部分设在所述插装部的一端并向上延伸,所述引出部分设在所述插装部的另一端并向下延伸,所述插装部设有弯折结构,使得所述引出部分的板面与所述静接触部分的板面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静簧片的静接触部分和所述第二静簧片的静接触部分呈并排分布,所述第一静簧片的引出部分和所述第二静簧片的引出部分呈并排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动簧衔铁部分包括拍合式工作的衔铁和动簧部分;所述第一静簧片的静接触部分和所述第二静簧片的静接触部分分别设有上、下静接触部;所述动簧部分的上部与所述衔铁相连接;所述动簧部分呈上、下分布有两组动接触部,并分别与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和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下静接触部对应配合形成两路并联触点结构。
进一步的,衔铁动作时,动簧部分的下动接触部与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下静接触部相对于动簧部分的上动接触部与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先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静接触部为静触点,所述静触点固定在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上,所述动簧部分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动簧部分设有两个动接触桥,两个动接触桥呈上、下分布,所述动接触部为动触点,所述两组动触点分别固定在所述上、下动接触桥的两端;所述动簧部分包括一条中簧片和两条侧簧片;所述上、下动接触桥的其中一个的中部与所述中簧片的末端相固定,所述上、下动接触桥的另一个的两端与所述两条侧簧片的末端相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中簧片的尾端的向下延伸长度大于所述侧簧片的尾端的向下延伸长度,所述上动接触桥的两端与所述两条侧簧片的末端相固定;所述下动接触桥与所述中簧片的末端相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中簧片的末端设有向两边延伸的加宽部,所述下动接触桥的两端分别与中簧片的加宽部相连接,和/或,所述侧簧片的末端分别设有向内侧一边方向延伸的加宽部,所述上动接触桥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簧片的加宽部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簧片和所述两条侧簧片的上部连接成一体。
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采用了所述外壳为罩形,其开口设在侧边;装配有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的底座呈侧翻状容纳在外壳内,并使得外壳的安装方向呈竖向。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得安装后的继电器在对应于线圈组件处的高度方向上,仅有线圈组件和外壳的壁厚,从而降低继电器的高度。
2、由于采用了所述静簧部分包括用于实现电流流入、流出的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均为片型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两个负载引出脚的载流路径足够宽,且无瓶颈区域,载流能力强。
3、由于采用了衔铁动作时,动簧部分的下动接触部与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下静接触部相对于动簧部分的上动接触部与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先接触。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在衔铁动作时,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下静接触部优先与对应动接触部接触,此时电路导通;随着衔铁继续旋转,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与动触点桥对应接触,因此前电路已导通,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与动触点桥间无压差,因此接触时不会起弧。在衔铁复位时,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与动触点桥因为行程相对小,优先断开,此时电路仍接通,无压差,因此断开时不拉弧。随着衔铁继续旋转,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下静接触部与对应动接触部分断,起弧并断开负载。
4、由于采用了所述动簧部分设有两个动接触桥,两个动接触桥呈上、下分布,所述动接触部为动触点,所述两组动触点分别固定在所述上、下动接触桥的两端;所述动簧部分包括一条中簧片和两条侧簧片;所述上、下动接触桥的其中一个的中部与所述中簧片的末端相固定,所述上、下动接触桥的另一个的两端与所述两条侧簧片的末端相固定。所述中簧片的末端设有向两边延伸的加宽部,所述下动接触桥的两端分别与中簧片的加宽部相连接,所述侧簧片的末端分别设有向内侧一边方向延伸的加宽部,所述上动接触桥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簧片的加宽部相连接。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两组动接触部之间的运动相对自由独立,从而在实现流入流出的电流在接触部处形成二路并联的同时还可避免动作时两个动接触部相互干扰,增强了继电器的可靠性。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正面);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背面);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引出部分朝下);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是沿图4中的B-B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是沿图7中的C-C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去除外壳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引出部分朝下);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去除外壳和底座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引出部分朝下);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去除外壳和底座的主视图(引出部分朝下);;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静簧部分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底座和静簧部分的配合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底座和静簧部分的配合示意图(翻转一个角度);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底座和静簧部分配合处的分解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局部部分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引出部分朝下);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局部部分的侧视图(引出部分朝下);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局部部分的主视图(引出部分朝下);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局部部分的去除动簧衔铁部分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引出部分朝下);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动簧衔铁部分的主视图;
图21是沿图20中的D-D剖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动簧衔铁部分的立体构造示意图(背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1、外壳2、磁路部分和动簧衔铁部分;所述磁路部分装在所述底座1部分的上面,并使磁路部分中的线圈组件5的轴线呈横向设置;动簧衔铁部分中的衔铁6在线圈组件5的一端与所述磁路部分相配合;所述外壳2为罩形,其开口设在侧边;装配有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的底座1呈侧翻状容纳在外壳2内,并使得外壳2的安装方向呈竖向,使得安装后的继电器在对应于线圈组件处的高度方向上,仅有线圈组件5和外壳2的壁厚,从而降低继电器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静簧部分;所述磁路部分还包括铁芯3和轭铁4,铁芯3装在线圈组件5中,所述衔铁6配合于铁芯3的一端,轭铁4呈L型,L型的一边与铁芯3的另一端相接,装配有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的底座1未侧翻时,L型的另一边配合在线圈组件5的上方;静簧部分安装在所述底座1中并使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与动簧衔铁部分中的动触点对应相配合,装配有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的底座1未侧翻时,静簧部分的引出部分83、93向下伸出所述底座1,所述线圈组件5包括漆包线51和线圈架52。
本实施例中,所述静簧部分包括用于实现电流流入、流出的第一静簧片8和第二静簧片9;所述第一静簧片8和第二静簧片9均为片型结构;所述第一静簧片8和第二静簧片9的引出部分83、93从继电器的同一侧边伸出。
本实施例中,在外壳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中分别设有可竖向安装的安装部21、22;在底座1及其装配在底座1上的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和静簧部分未侧翻时;所述第一静簧片8和第二静簧片9完全处在所述线圈组件5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静簧片8包括静接触部分81、插装部82和所述引出部分83,所述第二静簧片9包括静接触部分91、插装部92和所述引出部分93;所述第一静簧片8和所述第二静簧片9的插装部82、92分别装配在所述底座1中,所述第一静簧片8和所述第二静簧片9的静接触部分81、91分别设在对应的插装部82、92的一端并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静簧片8和所述第二静簧片9的引出部分83、93分别设在对应的插装部82、92的另一端并向下延伸,所述插装部82、92分别设有弯折结构,使得对应的引出部分83、93的板面与对应的静接触部分81、91的板面相互垂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静簧片8的静接触部分81和所述第二静簧片9的静接触部分91呈并排分布,所述第一静簧片8的引出部分83和所述第二静簧片9的引出部分93呈并排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衔铁部分包括拍合式工作的衔铁6和动簧部分7;所述第一静簧片8的静接触部分81设有上静接触部811、下静接触部812,所述第二静簧片9的静接触部分91设有上静接触部911、下静接触部912;所述动簧部分7的上部与所述衔铁6相连接;所述动簧部分7呈上分布有动接触部711、712,与第一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811和第二静簧片9的上静接触部911对应配合,所述动簧部分呈下分布有动接触部721、722,与第一静簧片8的下静接触部812和第二静簧片9的下静接触部912对应配合,从而形成两路并联触点结构。
本实施例中,衔铁6动作时,动簧部分7的下动接触部721、722与第一静簧片8、第二静簧片9的下静接触部812、912相对于动簧部分7的上动接触部711、712与第一静簧片8、第二静簧片9的上静接触部811、911先接触。具体的,所述第一静簧片8、第二静簧片9的下静接触部812、912中设有增厚部,使得衔铁6动作时,动簧部分7的下动接触部721、722与第一静簧片8、第二静簧片9的下静接触部812、912相对于动簧部分7的上动接触部711、712与第一静簧片8、第二静簧片9的上静接触部811、911先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静接触部811、812、911、912为静触点,所述静触点固定在第一静簧片8、第二静簧片9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部分设有两个动接触桥713、723,两个动接触桥713、723呈上、下分布,所述动接触部711、712、721、722为动触点,所述两组动触点分别固定在所述上、下动接触桥713、723的两端。所述动簧部分7包括一条中簧片72和两条侧簧片71;所述下动接触桥723的中部与所述中簧片72的末端相固定,所述上动接触桥7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条侧簧片71的末端相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簧片72的尾端的向下延伸长度大于所述侧簧片71的尾端的向下延伸长度,所述上动接触桥713的两端与所述两条侧簧片71的末端相固定;所述下动接触桥723与所述中簧片72的末端相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簧片72的末端设有向两边延伸的加宽部,所述下动接触桥723的两端分别与中簧片72的加宽部相连接,所述侧簧片71的末端分别设有向内侧一边方向延伸的加宽部,所述上动接触桥7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簧片71的加宽部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簧片72和所述两条侧簧片71的上部连接成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簧片72和所述两条侧簧片71的上部向上一体连接复位簧片73;复位簧片73的另一端与轭铁4铆接相固定;从而使衔铁6的上部配合在轭铁4的刀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采用了所述外壳2为罩形,其开口设在侧边;装配有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的底座1呈侧翻状容纳在外壳2内,并使得外壳2的安装方向呈竖向。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得安装后的继电器在对应于线圈组件处的高度方向上,仅有线圈组件和外壳的壁厚,从而降低继电器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采用了所述静簧部分包括用于实现电流流入、流出的第一静簧片8和第二静簧片9;所述第一静簧片8和第二静簧片9均为片型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两个负载引出脚的载流路径足够宽,且无瓶颈区域,载流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采用了衔铁动作时,动簧部分7的下动接触部与第一静簧片8、第二静簧片9的下静接触部相对于动簧部分7的上动接触部与第一静簧片8、第二静簧片9的上静接触部先接触。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在衔铁动作时,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下静接触部优先与对应动接触部接触,此时电路导通;随着衔铁继续旋转,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与动触点桥对应接触,因此前电路已导通,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与动触点桥间无压差,因此接触时不会起弧。在衔铁复位时,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与动触点桥因为行程相对小,优先断开,此时电路仍接通,无压差,因此断开时不拉弧。随着衔铁继续旋转,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下静接触部与对应动接触部分断,起弧并断开负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由于采用了所述动簧部分7设有两个动接触桥713、723,两个动接触桥713、723呈上、下分布,所述动接触部为动触点,所述两组动触点分别固定在所述上、下动接触桥713、723的两端;所述动簧部分包括一条中簧片72和两条侧簧片71;所述上、下动接触桥的其中一个的中部与所述中簧片72的末端相固定,所述上、下动接触桥的另一个的两端与所述两条侧簧片71的末端相固定。所述中簧片72的末端设有向两边延伸的加宽部,所述下动接触桥723的两端分别与中簧片72的加宽部相连接,所述侧簧片71的末端分别设有向内侧一边方向延伸的加宽部,所述上动接触桥7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簧片71的加宽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两组动接触部之间的运动相对自由独立,从而在实现流入流出的电流在接触部处形成二路并联的同时还可避免动作时两个动接触部相互干扰,增强了继电器的可靠性。两个动接触桥中的一个动接触桥负责接通、断开负载并兼具载流,另一个动接触桥只负责载流,这样可以让只负责载流的动、静触点采用低接触电阻材料,负责接通、断开负载的动、静触点采用耐烧蚀的材料,从而既能减小接触电阻以降低发热,又具有良好的切换负载能力。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外壳、磁路部分和动簧衔铁部分;所述磁路部分装在所述底座部分的上面,并使磁路部分中的线圈组件的轴线呈横向设置;动簧衔铁部分中的衔铁在线圈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磁路部分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罩形,其开口设在侧边;装配有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的底座呈侧翻状容纳在外壳内,并使得外壳的安装方向呈竖向,使得安装后的继电器在对应于线圈组件处的高度方向上,仅有线圈组件和外壳的壁厚,从而降低继电器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静簧部分;所述磁路部分还包括铁芯和轭铁,铁芯装在线圈组件中,所述衔铁配合于铁芯的一端,轭铁呈L型,L型的一边与铁芯的另一端相接,装配有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的底座未侧翻时,L型的另一边配合在线圈组件的上方;静簧部分安装在所述底座中并使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与动簧衔铁部分中的动触点对应相配合,装配有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的底座未侧翻时,静簧部分的引出部分向下伸出所述底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部分包括用于实现电流流入、流出的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均为片型结构;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的引出部分从继电器的同一侧边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中分别设有可竖向安装的安装部;在底座及其装配在底座上的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和静簧部分未侧翻时;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完全处在所述线圈组件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分别包括静接触部分、插装部和所述引出部分;所述插装部装配在所述底座中,所述静接触部分设在所述插装部的一端并向上延伸,所述引出部分设在所述插装部的另一端并向下延伸,所述插装部设有弯折结构,使得所述引出部分的板面与所述静接触部分的板面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簧片的静接触部分和所述第二静簧片的静接触部分呈并排分布,所述第一静簧片的引出部分和所述第二静簧片的引出部分呈并排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衔铁部分包括拍合式工作的衔铁和动簧部分;所述第一静簧片的静接触部分和所述第二静簧片的静接触部分分别设有上、下静接触部;所述动簧部分的上部与所述衔铁相连接;所述动簧部分呈上、下分布有两组动接触部,并分别与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和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下静接触部对应配合形成两路并联触点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衔铁动作时,动簧部分的下动接触部与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下静接触部相对于动簧部分的上动接触部与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先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接触部为静触点,所述静触点固定在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上,所述动簧部分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动簧部分设有两个动接触桥,两个动接触桥呈上、下分布,所述动接触部为动触点,所述两组动触点分别固定在所述上、下动接触桥的两端;所述动簧部分包括一条中簧片和两条侧簧片;所述上、下动接触桥的其中一个的中部与所述中簧片的末端相固定,所述上、下动接触桥的另一个的两端与所述两条侧簧片的末端相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簧片的尾端的向下延伸长度大于所述侧簧片的尾端的向下延伸长度,所述上动接触桥的两端与所述两条侧簧片的末端相固定;所述下动接触桥与所述中簧片的末端相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簧片的末端设有向两边延伸的加宽部,所述下动接触桥的两端分别与中簧片的加宽部相连接,和/或,所述侧簧片的末端分别设有向内侧一边方向延伸的加宽部,所述上动接触桥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簧片的加宽部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簧片和所述两条侧簧片的上部连接成一体。
CN202320023789.7U 2023-01-05 2023-01-05 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Active CN2192261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3789.7U CN219226166U (zh) 2023-01-05 2023-01-05 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3789.7U CN219226166U (zh) 2023-01-05 2023-01-05 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26166U true CN219226166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53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3789.7U Active CN219226166U (zh) 2023-01-05 2023-01-05 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261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9834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2257298U (zh) 一种多触点灭弧继电器
CN108321032B (zh) 一种用于安全继电器的动簧片及其安全继电器
CN219226166U (zh) 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CN108321036B (zh) 一种能够抵抗雷击电流的电磁继电器
CN115966441A (zh) 一种低高度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CN211265366U (zh) 一种预防簧片倾斜的耐压继电器
CN213366485U (zh) 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US11114264B2 (en) Insertion structure between static spring and bobbin
CN108962682B (zh) 一种抗跌落及便于自动化装配的继电器及其自动装配方法
CN216793571U (zh) 小型化、高可靠性的电磁继电器
CN111564336A (zh) 一种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11725032A (zh) 一种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CN111261466A (zh) 一种静簧的倒装式插接结构及其插装方法
CN220731376U (zh) 一种按钮支架结构
CN216793570U (zh) 小型化、具有双转换开关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14505389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116206924A (zh) 一种宽电流范围应用的辅助触点
CN219040366U (zh) 带有辅助触点的直流接触器
CN218631838U (zh) 一种小型继电器的骨架集成组件
CN211743060U (zh) 低高度卧式电磁继电器
US20230178318A1 (en) High-voltage dc relay
EP4336538A1 (en) Electromagne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20138158U (zh) 一种高分断电磁继电器
CN219800748U (zh) 一种带定位功能的引出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