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8621U - 紧凑型时间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紧凑型时间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8621U
CN219658621U CN202320838212.1U CN202320838212U CN219658621U CN 219658621 U CN219658621 U CN 219658621U CN 202320838212 U CN202320838212 U CN 202320838212U CN 219658621 U CN219658621 U CN 219658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cb
magnetic circuit
pcb board
plate body
time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382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景煌
谭忠华
林正极
朱艺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382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8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8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8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紧凑型时间继电器,包括底座、磁路部分和PCB板,磁路部分设置在底座上;所述PCB板包括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电连接,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的延伸方向不相同,或者,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二PCB板未设在第一PCB板的延伸路径上。本实用新型对PCB板进行了分板设计,不仅保留了PCB板的原有功能,还使整体的高度大大减小,从而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少高度方向的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紧凑型时间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紧凑型时间继电器。
背景技术
时间继电器是电气控制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器件,在许多控制系统中,需要使用时间继电器来实现延时控制。时间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原理或机械动作原理来延迟触头闭合或分断的自动控制电器,其特点是,自吸引线圈得到信号起至触头动作中间有一段延时。
现有技术的时间继电器通常包括PCB板、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等,PCB板通常设置在磁路部分的一侧,并沿竖向延伸,例如专利号为201220541384.4公开的一种时间继电器,其线路板(即PCB板)与底板垂直设置,且线路板底端被限位在底板上设置的第一卡槽。由于PCB板上的电子元器件较多,使得PCB板的长度较长,而PCB板沿竖向延伸,这就造成整个时间继电器的高度较大,整体不够紧凑,在客户端所需的高度占用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紧凑型时间继电器,其通过对PCB板进行分板设计,降低整体高度的同时又能保留PCB板的原有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紧凑型时间继电器,包括底座、磁路部分和PCB板,磁路部分设置在底座上;所述PCB板包括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电连接,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的延伸方向不相同,或者,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二PCB板未设在第一PCB板的延伸路径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PCB板位于所述磁路部分的一侧,并沿竖向延伸;所述第二PCB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磁路部分上方;所述第二PCB板与第一PCB板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PCB板与磁路部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PCB板与磁路部分之间连接有绝缘件。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件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绝缘螺柱,所述磁路部分的轭铁包括与所述第二PCB板上下相对的第一板体,该第一板体上固定有螺母,所述绝缘螺柱的底部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二PCB板搭在所述绝缘螺柱顶端,并采用绝缘螺钉与所述绝缘螺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母铆接于所述轭铁的第一板体。
进一步的,所述螺母的一端设有沿其周向分布并便于砍铆的多个砍铆缺口,所述螺母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板体并进行砍铆。
进一步的,所述轭铁还包括竖向延伸的第二板体,该第二板体上端与所述第一板体一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PCB板与第二板体位于磁路部分的线圈架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PCB板与所述第二板体对应的位置设有让位缺口;所述轭铁还包括第三板体,该第三板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板体底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三板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以支撑所述磁路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磁路部分的线圈架上设置多个线圈焊片,各个线圈焊片分别与所述第一PCB板电连接;
所述线圈焊片包括焊片主体、缠绕部和变形缓冲部,变形缓冲部和缠绕部分别设在焊片主体上,焊片主体装于所述线圈架,变形缓冲部与所述第一PCB板电连接,所述缠绕部用于连接缠绕在所述线圈架上的线圈的端头。
进一步的,所述变形缓冲部为柔性部或弹性部;所述变形缓冲部和缠绕部在所述焊片主体的同一侧间隔排布;所述变形缓冲部呈片状,并朝所述第一PCB板所在的一侧折弯设置;所述缠绕部沿焊片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缠绕部的至少一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布的多个限位凸苞,相邻的限位凸苞之间形成漆包线坐落槽。
进一步的,所述磁路部分的线圈架呈卧式,所述第一PCB板位于所述线圈架轴向的一侧,所述第二PCB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PCB板插接和/或焊接;所述第一PCB板呈悬空状态,所述第一PCB板焊接有多个电源输入端子,各电源输入端子分别插装于所述底座;还包括外壳,该外壳底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并将所述PCB板和磁路部分包容于其壳腔中;所述第一PCB板顶部凸出于所述第二PCB板,且所述第一PCB板顶部的至少一侧端插入所述外壳的内侧面对应设置的限位凹槽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所述PCB板包括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电连接,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的延伸方向不相同,或者,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二PCB板未设在第一PCB板的延伸路径上,使得本实用新型对PCB板进行了分板设计,不仅保留了PCB板的原有功能,还使整体的高度大大减小,从而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少高度方向的占用空间。
2、所述第一PCB板位于磁路部分的一侧,并沿竖向延伸,第二PCB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位于磁路部分上方,使得本实用新型对PCB板采用分板设计后,除了能降低整体高度,还不会或基本不会增加整体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紧凑性。
3、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相对固定的同时还分别各自固定,使PCB板的抗冲击、抗振动能力大大提高。
4、所述第二PCB板与磁路部分之间连接有绝缘件,能够利用绝缘件对第二PCB板和磁力部分之间进行有效隔离。特别的,所述绝缘件包括绝缘螺柱,绝缘螺柱与所述螺母、绝缘螺钉连接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PCB板与轭铁连接的牢固性和绝缘性。
5、所述螺母铆接于所述轭铁的第一板体,特别是采用砍铆的方式进行固定,使得螺母固定牢靠、便捷,且不会影响螺母自身的功能。
6、所述线圈焊片包括焊片主体和设于该焊片主体的变形缓冲部和缠绕部,焊片主体装于所述线圈架,变形缓冲部与所述第一PCB板电连接,所述缠绕部用于连接缠绕在线圈架上的线圈的端头,使得PCB板产生振动时,变形缓冲部与之产生共振吸收掉能量,而不会影响到线圈端头与缠绕部的连接质量,从而确保线圈的通路可靠性。
7、所述第一PCB板呈悬空状态,能够避免第一PCB板上的电子元器件与底座上的导电件(例如静簧片等)误接触而造成不良。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紧凑型时间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一(不含外壳);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二(不含外壳);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轭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轭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与轭铁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焊片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焊片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焊片与线圈架在组合状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PCB板、线圈焊片、线圈架在组合状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一;
图11是图10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PCB板、线圈焊片、线圈架在组合状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二;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与电源输入端子等在组合状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其中,1、底座,2、磁路部分,21、轭铁,211、第一板体,212、第二板体,213、第三板体,22、线圈架,221、凸缘部,222、绕线部,23、线圈,24、衔铁,25、铁芯,3、PCB板,31、第一PCB板,311、插孔,312、让位缺口,313、第一连接孔,314、第二连接孔,32、第二PCB板,321、凸块,322、通孔,4、绝缘螺钉,5、绝缘螺柱,51、螺母,511、螺母主体,512、铆接部,5121、砍铆缺口;6、线圈焊片,61、焊片主体,611、卡紧凸部,612、导向斜面,613、倒刺,62、变形缓冲部,63、缠绕部,631、限位凸苞,632、漆包线坐落槽,7、动簧部分,71、动簧片,72、动触点,8、静簧部分,81、静簧片,82、静触点,9、塑料件,10、灭弧磁钢,20、灭弧罩,30、电源输入端子,40、外壳,401、限位凹槽,402、竖向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对于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描述中,采用了“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请参见图1-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紧凑型时间继电器,包括底座1、磁路部分2和PCB板3,磁路部分2设置在底座1上,且磁路部分2包括线圈架22、缠绕在线圈架22上的线圈23、穿设于线圈架22中的铁芯25、与铁芯25一端固定连接的轭铁21和转动连接在轭铁21的一端刀口处的衔铁24。所述PCB板3包括第一PCB板31和第二PCB板32,第一PCB板31与第二PCB板32电连接,第一PCB板31与第二PCB板32的延伸方向不相同,或者,第一PCB板31与第二PCB板32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二PCB板32未设在第一PCB板31的延伸路径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PCB板31位于磁路部分2的一侧,并沿竖向延伸,具体,所述磁路部分2的线圈架22呈卧式,所述第一PCB板31位于线圈架22轴向上的一侧。第二PCB板32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位于磁路部分2上方。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分别沿竖向延伸,并位于磁路部分的不同侧,例如,位于磁路部分的相对侧或相邻侧,或者,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分别沿竖向延伸,且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位于磁路部分的同一侧,具体,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在磁路部分的同一侧平行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分别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在磁路部分上方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PCB板32与第一PCB板31固定连接,和/或,第二PCB板32与磁路部分2固定连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PCB板32不仅与第一PCB板31固定连接,还与磁路部分固定连接,使得第一PCB板31和第二PCB板32相对固定的同时还分别各自固定,使PCB板3的抗冲击、抗振动能力大大提高。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PCB板仅与第一PCB板或磁路部分固定连接,而为了使得第二PCB板与第一PCB板电连接,可以采用导线连接第二PCB板和第一PCB板。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PCB板32与磁路部分2之间连接有绝缘件。具体,所述磁路部分2的轭铁21连接有绝缘件,所述第二PCB板32与所述绝缘件固定连接。所述绝缘件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绝缘螺柱5,所述第二PCB板32采用绝缘螺钉4与所述绝缘件(即绝缘螺柱5)固定连接,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PCB板与所述绝缘件卡扣连接或铆接等。所述轭铁21包括与所述第二PCB板32上下相对并水平延伸的第一板体211,所述第一板体211固定有螺母51所述绝缘螺柱5的底部设有外螺纹,并与所述螺母51螺纹连接,绝缘螺柱5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PCB板32搭在所述绝缘螺柱5顶端,所述绝缘螺钉4的螺杆部分向下穿过所述第二PCB板32上对应设置的通孔322,并与绝缘螺柱5螺纹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包括绝缘垫,绝缘螺钉的螺杆部分依次向下穿过第一PCB板和绝缘垫,并与固定在轭铁上的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绝缘螺柱5的四周外轮廓呈多边形,具体呈六边形,但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母51铆接于所述轭铁21的第一板体211。具体,如图4、图5所示,所述螺母51的一端设有沿其周向分布并便于砍铆的多个砍铆缺口5121,所述螺母5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板体211并进行砍铆。所述螺母51具体包括螺母主体511和铆接部512,铆接部512位于螺母主体511轴向的一端处,螺母主体511设有内螺纹,以用于与绝缘螺柱5底部的外螺纹螺旋配合;螺母主体51的四周外轮廓呈多边形,具体为六边形,但不局限于此。所述铆接部512呈中空圆柱状,并设有所述多个砍铆缺口5121,铆接时,铆接部512穿过第一板体211对应设置的铆接孔并进行砍铆,使得整个螺母51固定在第一板体211上,且螺母主体511面向所述第二PCB板32。如此,使得螺母51固定牢靠、便捷,且不会影响螺母51自身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所述轭铁21还包括竖向延伸的第二板体212,该第二板体212上端与所述第一板体211一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PCB板31与第二板体212位于磁路部分2的线圈架22的同一侧,且第二板体212与磁路部分2的铁芯2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PCB板31与所述第二板体212对应的位置设有让位缺口312,以避让第二板体212。所述轭铁21还包括第三板体213,该第三板体213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板体212底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因此,所述轭铁21大致呈ㄈ字形。所述第三板体213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以支撑所述磁路部分2。
本实施例中,所述磁路部分2的线圈架22上设置多个线圈焊片6,各个线圈焊片6分别与所述第一PCB板31电连接。具体,如图7、图8所示,所述线圈焊片6包括焊片主体61、缠绕部63和变形缓冲部62,变形缓冲部62和缠绕部63分别设在焊片主体61上,焊片主体61装于所述线圈架22,变形缓冲部62与所述第一PCB板31电连接,具体,变形缓冲部62与所述第一PCB板31焊接在一起,所述缠绕部63用于连接缠绕在线圈架22上的线圈23的端头。如此,使得PCB板3产生振动时,变形缓冲部62能够通过形变缓冲与之产生共振吸收掉能量,而不会影响到线圈端头与缠绕部63的连接质量,从而确保线圈23的通路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变形缓冲部62为柔性部或弹性部,具体,所述变形缓冲部62可以通过相对于焊片主体61做薄和/或材质改变,使得变形缓冲部62保持导电功能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柔性或弹性,从而能够起到变形缓冲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架22包括两凸缘部221和位于该两凸缘部221之间的绕线部222,所述多个线圈焊片6的焊片主体61分别沿同一方向侧向插装于线圈架22的其中一凸缘部设置的插槽中,如图9所示,并且,所述焊片主体61上设有卡紧凸部611,使得焊片主体61与插槽过盈配合,且卡紧凸部611在焊片主体61插装方向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612,使得焊片主体61更易于插入所述插槽中。所述卡紧凸部611具体由所述焊片主体61在厚度方向上的一面向另一面冲压而成,如此,有利于节省材料和简化卡紧凸部611的制作工艺。所述焊片主体61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倒刺613,使得焊片主体61插装于所述插槽后,能够利用倒刺限制焊片主体61退出插槽。所述线圈焊片6的数量具体为两个,两个线圈焊片6对称设置,两个线圈焊片6对应线圈的两个端头。
本实施例中,所述变形缓冲部62和缠绕部63位于所述焊片主体61的同一侧,并沿所述焊片主体61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具体,变形缓冲部62和缠绕部63由线圈焊片6的一部分分叉而成。所述变形缓冲部62呈片状,并朝所述第一PCB板31所在的一侧折弯设置,具体,所述变形缓冲部62大致呈L字形。焊接时,所述变形缓冲部62穿过第一PCB板31上对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313,并与第一PCB板31焊接固定。所述缠绕部63沿焊片主体6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缠绕部63的至少一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布的多个限位凸苞631,相邻的限位凸苞之间形成漆包线坐落槽632。具体,所述缠绕部63呈片状,其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设有两个所述限位凸苞631。所述变形缓冲部62与缠绕部63之间具有一定的空气间隙,且所述限位凸苞631背对所述变形缓冲部62,使得变形缓冲部62与缠绕部63之间的隔离空间更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PCB板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PCB板31固定连接,且固定连接方式为插接和/或焊接,具体,所述第二PCB板32的一端设有多个凸块321,所述第一PCB板31上设有多个插孔311,凸块321与插孔311一一插接配合,并且,凸块321与第一PCB板31焊接固定。所述插孔311为半孔,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插孔为全孔。所述第一PCB板31呈悬空状态,亦即,第一PCB板31与底座1之间不接触,二者之间具有空气间隙。如此,能够避免第一PCB板31上的电子元器件与底座1上的导电件(例如静簧片等)误接触而造成不良。所述第一PCB板31焊接有多个电源输入端子30,各电源输入端子30分别插接固定于所述底座1。如图13所示,所述电源输入端子30的数量具体为两个,各电源输入端子30的顶部分别朝第一PCB板31的方向折弯,并插入第一PCB板31上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孔314后与第一PCB板31焊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包括动簧部分7和静簧部分8,所述动簧部分7、静簧部分8的数量分别为多个,多个静簧部分8排成并列的两排,且各静簧部分8的静簧片分别插装于所述底座1,各动簧部分7的动簧片71分别呈立式,且其顶部分别与同一塑料件9嵌件注塑或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塑料件9与所述磁路系统的衔铁24固定连接。所述动簧片71的底部设置两个动触点72,两个动触点72分别位于所述动簧片71相背的两侧,所述静簧部分8包括两个静簧片81,每个静簧片81上分别设有一个静触点82,两个静簧片81上的静触点82相对设置,并分别与动簧片上的两个动触点72一一相配合。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多个灭弧罩20和吹弧磁钢10,所述多个灭弧罩20在底座1上排成并列的两排,所述吹弧磁钢10位于两排灭弧罩20之间,且所述吹弧磁钢10的N极和S极分别朝向两排灭弧罩20,所述动簧部分7的动触点72和所述静簧部分8的静触点82构成的触点组件位于灭弧罩20内。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外壳40,该外壳40底端与所述底座1连接,并将所述PCB板、磁路部分2和接触部分包容于其壳腔中。所述第一PCB板31顶部凸出于所述第二PCB板32,且所述第一PCB板31顶部的至少一侧端插入所述外壳40的内侧面对应设置的限位凹槽内。具体,如图14所示,所述外壳40相对的两内侧面与所述第一PCB板31顶部的两侧端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一限位凹槽401,且所述限位凹槽401由所述外壳40的内侧面并列设置的两竖向筋条402围成。因此,所述第一PCB板31顶部的两侧端分别被限位于两限位凹槽401内。如此,能够限制第一PCB板31朝与第二PCB板32平行的方向运动,从而减小运动力作用在第一PCB板31与线圈焊片6、电源输入端子的连接点、以及所述绝缘螺钉4的紧固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时间继电器,其对PCB板3进行了分板设计,不仅保留了PCB板3的原有功能,还使整体的高度大大减小,从而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少高度方向的占用空间。此外,所述第一PCB板31位于磁路部分2的一侧,并沿竖向延伸,第二PCB板32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位于磁路部分2上方,还使得本实用新型不会或基本不会增加整体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紧凑性。第一PCB板31和第二PCB板32相对固定的同时还分别各自固定,使PCB板3的抗冲击、抗振动能力大大提高。并且,所述第二PCB板32通过绝缘螺钉4与轭铁21的第一板体211上固定的绝缘螺柱5螺纹连接,使得第二PCB板32与磁路部分2的固定方式便捷,并能与磁路部分2有效隔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紧凑型时间继电器,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紧凑型时间继电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紧凑型时间继电器,包括底座、磁路部分和PCB板,磁路部分设置在底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包括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电连接,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的延伸方向不相同,或者,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二PCB板未设在第一PCB板的延伸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时间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B板位于所述磁路部分的一侧,并沿竖向延伸;所述第二PCB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磁路部分上方;所述第二PCB板与第一PCB板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PCB板与磁路部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型时间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CB板与磁路部分之间连接有绝缘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凑型时间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包括绝缘螺柱,所述磁路部分的轭铁包括与所述第二PCB板上下相对的第一板体,该第一板体上固定有螺母,所述绝缘螺柱的底部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二PCB板搭在所述绝缘螺柱顶端,并采用绝缘螺钉与所述绝缘螺柱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凑型时间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铆接于所述轭铁的第一板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凑型时间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的一端设有沿其周向分布并便于砍铆的多个砍铆缺口,所述螺母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板体并进行砍铆。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凑型时间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还包括竖向延伸的第二板体,该第二板体上端与所述第一板体一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PCB板与第二板体位于磁路部分的线圈架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PCB板与所述第二板体对应的位置设有让位缺口;所述轭铁还包括第三板体,该第三板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板体底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三板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以支撑所述磁路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凑型时间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部分的线圈架上设置多个线圈焊片,各个线圈焊片分别与所述第一PCB板电连接;
所述线圈焊片包括焊片主体、缠绕部和变形缓冲部,变形缓冲部和缠绕部分别设在焊片主体上,焊片主体装于所述线圈架,变形缓冲部与所述第一PCB板电连接,所述缠绕部用于连接缠绕在所述线圈架上的线圈的端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紧凑型时间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缓冲部为柔性部或弹性部;所述变形缓冲部和缠绕部在所述焊片主体的同一侧间隔排布;所述变形缓冲部呈片状,并朝所述第一PCB板所在的一侧折弯设置;所述缠绕部沿焊片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缠绕部的至少一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布的多个限位凸苞,相邻的限位凸苞之间形成漆包线坐落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凑型时间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部分的线圈架呈卧式,所述第一PCB板位于所述线圈架轴向的一侧,所述第二PCB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PCB板插接和/或焊接;所述第一PCB板呈悬空状态,所述第一PCB板焊接有多个电源输入端子,各电源输入端子分别插装于所述底座;还包括外壳,该外壳底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并将所述PCB板和磁路部分包容于其壳腔中;所述第一PCB板顶部凸出于所述第二PCB板,且所述第一PCB板顶部的至少一侧端插入所述外壳的内侧面对应设置的限位凹槽内。
CN202320838212.1U 2023-04-14 2023-04-14 紧凑型时间继电器 Active CN219658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8212.1U CN219658621U (zh) 2023-04-14 2023-04-14 紧凑型时间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8212.1U CN219658621U (zh) 2023-04-14 2023-04-14 紧凑型时间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8621U true CN219658621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7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38212.1U Active CN219658621U (zh) 2023-04-14 2023-04-14 紧凑型时间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86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05166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1174896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20160372286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7633363B2 (en) Relay
US20160300680A1 (en) Contac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3349235A1 (en) Electromgnetic contactor
US20150262764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7135946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at least one relay actuator and a receptacle for relay actuators
CA1241988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9658621U (zh) 紧凑型时间继电器
CN219658625U (zh) 一种抗冲击的线圈焊片连接结构及时间继电器
CN116364475A (zh) 一种紧凑型时间继电器
US20200176206A1 (en) Terminal and relay
CN110797233A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103854926A (zh) 电磁接触器
KR102628377B1 (ko) 릴레이
US11456135B2 (en) Relay
CN109935500B (zh) 一种适用于大负载的拍合式继电器
CN219800748U (zh) 一种带定位功能的引出片
CN219457481U (zh) 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CN219873338U (zh) 高压直流接触器
CN111261466A (zh) 一种静簧的倒装式插接结构及其插装方法
US20220392725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0200638U (zh) 用于接触器的可插拔连接装置及接触器
CN215731505U (zh) 电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